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印尼虎斷紋怎麼辦

印尼虎斷紋怎麼辦

發布時間:2022-08-15 07:56:56

① 我家的印尼虎很少變明,總在角落裡面,怎麼辦,魚缸裡面一共有8條財神,1條大虎,一條小虎,小虎狀態很

印尼本來就是夜行虎,所謂明或者挖煤都是相對的,平時保持好水質,定時餵食,燈光可以一定程度上延長明的時間。
即使是現在被炒成天價的泰虎,也不是24小時明啊。

② 印尼虎會把肚子上的紋撐掉么

不會。
基本上15厘米以上的印尼紋路已經穩定下來了,小苗子紋路怎麼長還真不好說。
有的魚友說要壓著喂防止空心斷紋,就我的感覺是該怎麼長還是怎麼長。。。

③ 泰國虎魚的主要特徵

泰國虎:屬原生態魚種,常用於招待貴賓和觀賞,是一種觀賞價值極高,能夠廣泛養殖的大型魚種,很受魚迷推崇。泰虎的主要特徵有:
體型:成年的泰國虎體長一般可以達到18-24吋。多數的泰虎體型比較寬厚,只有少數的泰虎身體修長,在水族箱中體長可達60厘米左右。實際上體型可以是辨別雌雄的依據之一,辨別雌雄的方法很多,比如鰓蓋,體色等。但即使辨別出來也沒有什麼大作用的,泰國虎在水族箱基本不可能繁殖成功。
體色:幼年的暹羅虎魚的基本體色是白色,有黑色花紋,成年以後白色會逐漸變成黃色,形成老虎一樣的花紋。泰國虎由於生活地域的不同而有紅皮虎和黃皮虎之分,大多數的泰虎的體色比較穩定很少變黑,只有在和其他魚打鬥時顏色會變的很灰暗,紋路會變的和膚色相當。它的體色越黃線條越黑越明顯,清晰,沒斷紋,成色越佳,越珍貴。
紋路:泰國虎有三紋和四紋的,常見的以三紋的為主。三紋泰國虎腮蓋後面的紋路多數是「S」形的,中紋呈鐮刀狀直接指向肛門後端,第三道紋路基本呈直線狀,中紋和第三道紋路基本保持平行,多數中紋寬於第3紋。尾紋有三道的(號稱印尼尾)、有兩道半的(V字尾和CT尾)。很多初養虎者以尾紋作為區別印尼虎和泰國虎的標准,這種方法是不科學的。泰國虎從眼部第一間開始算,總間數為六間半,所謂的半間是指尾部之倒數第三間,此間並無直貫虎魚之身高,約略結束於尾柄之開端,黃黑紋路之寬度約為1:1。泰國虎的鰭和尾柄是濃黑的並有好多斑點,虎越大越老鰭和尾柄越濃黑斑點越多。
特點:泰國虎是一種很強壯的魚種,雖名為泰國虎,性情卻溫和膽怯,很好和其它魚種混養,和同類有領域劃分。容易受到光線的改變刺激而改變體色,有一定的地域性,捕捉活餌時性情兇猛。混養的話就要注意體積差別,泰國虎曾咬開過地圖魚的肚子,但小時候生性怯懦。如果幾條體形相當的話就問題不大,但也有不少魚友養很多條虎也是養的很好。但如果你不打算虎魚混養,建議一條。
食性:泰國虎是肉食類魚類,嗜吃活餌,比如泥鰍,金魚等。但是經過一定時間的訓餌,也能進食凍魚凍蝦。生長速度還可以,比起其它的大型魚有一定差距。
環境:泰國虎適於弱酸性至中性軟水,以及有一定的低鹽度的水域,人工虎魚養殖時水中需適量加鹽。如果水質不佳,明虎變暗虎也是可能發生的!它們喜歡水草茂盛,有岩石、石洞的地方,以岩洞為家,並且很喜歡在岩洞里打滾,極為可愛。我們可以設置一些無底花盆來模擬岩洞。

④ 中國瓷器的發展歷史。

經陶瓷工作者的認真研究和對出土實物進行的科學測定證明,在我國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末期,我們的祖先就用瓷土為原料,燒制出胎質灰白、器表無釉、火候較低的器皿,即所謂的灰陶。約在奴隸社會初期的夏代,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工藝水平的提高,人們又在瓷土中摻入一定數量的長石、石英石等成份,燒制出了一種胎質呈白色、質地比較堅硬的器皿,就其燒結性能和堅硬程度而言,已不同於陶器,而接近原始青瓷。由於器表無釉,所以稱之為「原始素燒瓷」。
在商周時代,又能普遍地製造一種青釉器物。這種青釉器,胎色灰白,結構堅密,火候高,硬度大,叩起來能發出鏗鏘的金屬聲;特別是器表施有一層青色或黃綠色的玻璃質高溫釉,看起來它與一般陶器很不相同,而與瓷器頗多一致處。經化學分析,其胎質、釉料、燒成溫度、吸水性能及物理性能等各項數據都說明它已具備瓷器的標准條件,是瓷而不是陶。因此,這種青釉器就是我國最早的青瓷。但是由於當時的工藝技術水平較低,原料的處理和坯泥的練制比較粗糙,沒有經過精細的過濾、淘洗、捏練、陳腐等工藝過程;而且胎料的可塑性較小,造型比較單調;同時胞料中的雜質尚多,胎體頗多裂紋,釉色也不穩定等等,與後期成熟的瓷器比較,便帶有明顯的原始性,所以稱之為原始青瓷。
從戰國到西漢,是從原始青瓷到成熟青瓷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青瓷,在燒結性能和器表施釉等各個方面,都比原始青瓷有了較大的進展,但與成熟的青瓷相比,仍有一定的差別。
經過原始青瓷和早期青瓷的漫長道路,到一千八百年前的東漢時期出現了青瓷器。在浙江上虞、寧波、慈溪。永嘉等地先後發現了漢代瓷窯遺址;在河南洛陽的中州路、燒溝、河北安平逯家莊、安徽亳縣、湖南益陽、湖北當陽劉家家子等東漢晚期墓葬和江蘇高郵邵家溝漢代遺址中,都曾發現過瓷製品,而尤以江西、浙江發現的更多。其中有東漢延熹七年(164年)紀年墓中所出土的麻布紋四系青瓷罐,熹平四年(175年)墓內出土的青瓷耳杯、五聯罐、水井、熏爐和鬼灶,熹平五年(176年)墓中發現的青瓷罐,還有與朱書「初平元年」(190年)陶罐同墓出土的麻布紋四系青瓷罐。這些有確鑿年代可考的青瓷器的發現,使我們確信,我國瓷器的發明不會遲於漢末,把它定為東漢晚期,不僅有大量的考古資料作為依據,也是比較確切的。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江南瓷業迅速發展壯大的時期。東起東南沿海的江、浙、閩、贛,西達長江中上游的兩湖、四川都相繼設立瓷窯,分別燒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瓷器。其中以越窯發展最快,窯場分布最廣,瓷器質量最高。
從西晉八王之亂到十六國混戰的一百多年間,北方一帶兵連禍結,經濟凋敝,手工業極端衰落。因此,這一段時間,制瓷工藝一直獨讓南方專美。 439年北魏太武帝統一了中國北部, 450~451年侵宋失敗,從此確立了南北分立的局面。458年北魏孝文帝實行均田制,扶助依附農民立戶分田,限制普通地主使用奴隸,使得農業得以恢復發展,從而也使手工業的復興有了可能。
從河北、河南出土的青瓷來看,河北、河南一帶,很有可能成為北朝青瓷的中心產區。白瓷最早出現於北朝的北齊。早期的白瓷,胎料細白,顯然經過淘練,但未上護胎釉;釉色乳白,釉層薄而滋潤;釉厚處呈青色,而且器表普遍泛青。白瓷的出現,為制瓷業開辟了一條廣闊的道路。有了白瓷,才有影青、青花、釉里紅,才有鬥彩、五彩、粉彩……等等琳琅滿目、色彩繽紛的彩瓷。所以白瓷的發明,是我國陶瓷史上的一個新的里程碑。
黑瓷的產地源於南方,東晉之後,北方開始了黑瓷的燒造。河北平山縣北齊崔昂墓出土的一件黑釉四系缸,標志著北齊時期已經出現了比較成熟的黑瓷。 1975年在河北贊皇縣東魏李希宗墓里,曾發現了一塊黑釉瓷片,器型雖無法了解,但釉色漆黑光亮,瓷胎也堅硬細薄,製作也規整。這塊黑瓷片,比崔昂墓出土的黑瓷缸要早十二年,可以推知東魏時期北朝已有黑瓷了。
青瓷、白瓷、黑瓷的出現,標志著北方制瓷手工業的迅速發展,從而為唐宋北方名窯的普遍出現,奠定了基礎。
隋以北朝為基礎統一全國,隋初的文化面貌也帶有較濃重的北朝色彩。隨著南北的政治統一,也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合流和交融,開始了一個新的時期。
唐代燒造的白瓷,胎釉白凈,如銀似雪,標志著白瓷的真正成熟。目前已發現的有河北臨城邢窯、曲陽窯,河南鞏縣窯、鶴壁窯、登封窯、郟縣窯、滎陽窯、安陽窯,山西渾源窯、平定窯,陝西耀州窯,安徽蕭窯等都燒白瓷。其中邢窯白瓷成為風靡一時、「天下無貴賤通用之」的名瓷。因此,人們通常用「南青北白」來概括唐代瓷業的特點。邢窯白瓷與越窯青瓷分別代表了北方瓷業與南方瓷業的最高成就雖是事實。但實際上,北方諸窯也兼燒青瓷、黃瓷、黑瓷、花瓷,也有專燒黑瓷與花瓷的瓷窯。北方諸窯中,很多瓷窯燒瓷的歷史較短,沒有陳規可以墨守,因而敢於作各種嘗試和探索。釉色不厭棄青、白、黃、黑、綠、花,制胎可以兩色重疊拉坯,形成紋理,不薄雅素,更喜富麗。這代表了一種新的自信和進取的時代風格。在南方的唐墓也發現了相當數量的白瓷,只是沒有發現白瓷窯址,但這是一個白瓷向傾向於保守的青瓷進行沖擊的跡象。
五代時期,白瓷的生產仍以北方地區為主。唐代的窯址,大多仍在繼續燒造,其中規模最大的是曲陽窯、鶴壁窯、耀州窯系的黃堡鎮窯和玉華宮窯等。曲陽澗磁村窯址出土的五代白瓷器皿就有碗、盤、燈、碟、盒、罐、瓶、枕各種用具。每一器類的式樣繁多,如碗的式樣竟達八種,可見當時生產的發達。但也正因為在全國分裂、割據的形勢下,各地瓷窯之間借鑒、仿製以至市場競爭不太可能,這種進步與發展又是有限度的,瓷業的新發展與繁榮還有待於北宋統一全國。
宋代是我國瓷業發展史上的一個繁榮時期。瓷系與窯系的形成,是我國古代各地制瓷工匠互相學習,不斷創新的結果;也是制瓷工藝在傳播和發展過程中,受各地不同的自然條件、生活習俗的影響而產生的。瓷器在東漢早期浙江出現後,很快地在長江下游一帶傳播開來,井逐漸波及長江中游、上游地區,以及福建、廣東一帶。約在6世紀初葉的北朝時期,中原地區也出現了自己的燒造瓷器。從此我國的制瓷業便形成了南北兩大瓷系。
南方瓷系產品的特點是:
一、造型比較秀氣,胎色瓦灰,胎質顆粒較細,有的略呈紅色或黃色;氣孔細,孔隙度小,胎中黑點少。
二、瓷器胎料的化學組成是:三氧化二鐵的含量一般在2%左右,高於北方。二氧化鈦和三氧化二鋁的含量都較低;而二氧化硅的含量則較北方為高。
三、釉層青綠發翠,有的略帶暗黃色,有羊木光。
四、瓷器燒成的溫度較低,一般為1200℃左右,甚而還達不到這個溫度就出現過燒現象。
北方瓷系產品的特點是:
一、器物造型新穎,粗獷雄偉;胎體比較厚重,胎色淺灰,顆粒結構粗糙,胎內有黑點和氣孔,孔隙度大。
二、胎料的化學組成接近於質量差的粘土原料,三氧化二鋁含量較高,一般都在26%以上,最高的達32%;二氧化鈦含量超過1%,二氧化硅的含量普遍都低於南方,所以胎的呈色較南方偏深一些。
三、釉層較薄,玻璃質感強,顏色灰中泛黃。
四、瓷器燒成溫度較高。如河北省景縣封氏墓出土的青瓷,在1200℃的燒造溫度下還是生燒。
景德鎮青白瓷窯系屬南方瓷系。青白瓷又稱影青,是宋代以景德鎮窯為代表燒製成的一種具有獨特風格的瓷器。其釉色介於青白二色之間,青中有白,白中顯青,因此稱青白瓷。青白瓷釉色的硬度、薄度、透明度以及瓷里莫來石結晶的發達,都達到了現代硬瓷的標准,代表了宋代瓷器的燒造水平。特別是採用覆燒方法之後,產量倍增,對東南沿海地區的影響極大。自宋迄元,青白瓷盛行不衰,形成了一個著名的青白瓷窯系。
景德鎮燒青白瓷的窯址已發現有湖田、湘湖、勝梅亭、南市街、黃泥頭、柳家灣等;江西南豐白舍窯、安徽繁昌柯家沖窯、福建閩清窯及湖北武昌金口窯等都燒造青白瓷。屬於這個窯系的還有江西吉安吉州窯、廣東湖安窯、福建德化窯、泉州碗窯鄉窯、同安窯、南安窯等。
以上的瓷窯系之所以能形成,固然是唐代「南青北白」的瓷業布局與發展趨勢的合乎邏輯的發展;另一方面又是宋代歷史條件下瓷業市場競爭的結果。它們在歷史淵源上和某些工藝特徵上都可溯源於唐代,但它們又大大不同於唐瓷。它們的進步與發展不僅使唐瓷膛乎其後,而且還使得一代名窯如邢窯與越窯從此都漸漸湮沒無聞,成為歷史的陳跡。
宋代制瓷工藝在我國陶瓷史上的最大貢獻是為陶瓷美學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鈞瓷的海棠紅、玫瑰紫,燦如晚霞,變化如行雲流水的窯變色釉;汝窯汁水瑩潤如堆脂的質感;景德鎮青白瓷的色質如玉;龍泉青瓷翠綠晶潤的梅子青更是青瓷釉色之美的極致。還有哥窯滿布斷紋,那有意製作的缺陷美、瑕疵美;黑瓷似乎除黑而外無可為力,但宋人燒出了油滴、兔毫、鷓鳩斑、玳瑁那樣的結晶釉和乳濁釉。磁州窯的白釉釉下黑花器則又是另一種境界,釉下黑花器繼承了唐代長沙窯青釉釉下彩的傳統,直接為元代白瓷釉下青花器的出現提供了榜樣。定瓷圖案工整嚴謹的印花,耀瓷犀利瀟灑的刻花都是只知有邢窯白瓷與越窯千綠翠色、秘色、如冰似玉的唐和五代人所不及見、不及知和不可想像的新的儀態和風范。
遼朝是10世紀初我國契丹族在北方建立的地方政權。契丹族是古代北方民族鮮卑族的後裔,晉末始稱契丹。南北朝以來,契丹在今遼河上游西拉木倫河流域一帶游牧,與中原的關系逐漸密切。唐朝以其地置松漠都督府,並任契丹首領為都督。唐朝後期,契丹已成為我國北方民族中最強大的一支。唐末,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及鄰近各部,於五代後梁貞明二年(916年)建立了遼朝,遂先後與五代和北宋並立。隨著契丹人由畜牧、漁獵生產為主轉向以農業、畜牧業生產為主,由游牧生活轉向定居生活,手工業也隨之發展起來。在手工業中,制瓷業則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遼代的瓷窯,已知者共七處,其分布情況是:上京地區有林東遼上京窯,林東南山窯,林東白音戈勒窯;中京地區有赤峰缸瓦窯;東京地區有遼陽冮(gang剛)官屯窯;南京地區有北京龍泉務窯;西京地區大同市西郊青瓷窯村也發現了窯址,所燒器物為黑釉雞腿壇等。由此看來,契丹人在其未立國以前,主要是以游牧、漁豬為業,瓷業是沒有根基的。遼的瓷業成就主要是華北地區漢族燒瓷工人的貢獻。遼瓷以富有游牧民族特色的皮囊壺(因形如雞冠,又稱雞冠壺)、雞腿瓶的造型而聞名於世,並且受到收藏者的珍愛。遼瓷除了某些器物造型特異,燒瓷品系與工藝也大體與華北白瓷系統諸民窯相同。
金朝是我國女真族於12世紀初,在東北、華北地區建立的一個地方政權。金代陶瓷器在我國陶瓷史上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長期以來,由於歷史文獻有關金代陶瓷的記載很少,實物資料又所見不多,所以對金代的陶瓷,過去沒有人作過系統的研究。50年代以前出版的一些陶瓷史著作,也沒有金瓷之說。人們即使見到了金代的陶瓷,也往往把它視為宋元之物。
從1127年的「靖康之變」到1153年的金海陵王遷都,在這近三十年間,金兵每次南犯,都把掠奪人口、財富、土地作為主要目標。今河北、河南省境是北宋瓷器生產的重要基地之一,有高度發展的陶瓷手工業,但長期的戰爭,使它受到空前的破壞。後二十多年間,金代中原地區的陶瓷生產,可能由於戰爭的破壞和窯工的南逃,基本上處於荒廢的狀態,到金世宗完顏雍「即位五載而南北修好」。在他在位的近三十年間,據《金史·世宗紀》載:「群臣守職,上下相安,家給人足,倉廩有餘……號稱『小堯舜。』」金朝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必須會刺激陶瓷業生產。目前發現的帶有紀年的金代瓷器和墓葬出士瓷器,有大定二年(1162年)磁州窯系白釉黑花烏紋虎形枕、佛光普渡大安二年(1210年)白釉黑字罐、大安二年(1210年)耀州窯青瓷片標本、金明昌三年(1192年)白釉砂圈瓷碗、大定十七年(1177年)和廿四年(1184年)金墓出土的許多定窯瓷器。但很少發現金大定以前的產品。顯然它是中原地區的陶瓷業在大定年間得以恢復和發展的反映。
但是在南方則相反,南宋立國水鄉、海隅,交通發達。南宋朝廷為了充實財力又以發展海外貿易為國策,瓷業得到發展。
陶瓷為我國獨有的商品,海外有廣大市場。我國瓷器的外銷,大致有如下幾種情況:一是通過對外國使者、元首的賞賜和饋贈輸出的,二是通過貿易形式由陸路、海路運出的;三是由外商來我國收購、訂購、訂造等直接經營方式而銷往國外的。
隋唐開始,我國的瓷器就已輸出國外。當時越州窯的青瓷,邢窯和定窯的白瓷,以及長沙窯的瓷器,便已隨著交通和貿易的發展,運往亞洲、非洲各個區域。東達朝鮮、日本,南到東南亞的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南亞的印度、巴基斯但、斯里蘭卡,西至西亞、西北亞的伊朗、伊拉克,遠抵非洲的蘇丹和埃及,在這個廣大的地區里,都有隋唐瓷器的足跡。
唐代瓷器的輸出路線,除了由新疆到波斯,由波斯抵敘利亞,以達地中海各國(如腓尼基、巴勒斯但等)商埠的這條「絲綢之路」外,還通過交州、廣州、泉州、揚州四大港口由海路運往國外。只是隋唐瓷器的輸出,主要是作為禮品賞賜來使和饋贈外國王室的。通過貿易渠道而出口,大概始自晚唐,特別是五代時期。
宋代出口的瓷器,主要是江西景德鎮窯、吉州窯和浙江龍泉窯以及福建沿海地區德化、同安諸窯的產品;也有廣東湖安、廣西西村、陝西耀州、河南臨汝等地燒造的瓷器。由於景德鎮的青白瓷與龍泉窯等地的青瓷大量輸出國外,再加上窯工的南遷又帶來了北方形成的新工藝,於是南方的青瓷白瓷的工藝水平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前進和發展,而形成了後來元朝瓷業中心南移的新局面。
元代在我國歷史上只存在了九十多年。由於當時蒙古族落後的生產方式,給中國的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一度帶來了逆轉。但元初就提倡農業,詔修《農桑輯要》,主張推廣種棉。育蠶繅絲也相當發達。農業原料的大量生產,必然會產生一批獨立於原料生產的加工者。元政(蟹)府對於具有一定技能的工匠是比較重視的,官匠兔除其他一切差科,其地位可以世襲,這在客觀上對手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元帝國的建立,結束了宋、金、西夏三分對峙的分裂局面,國內市場的統一,有利於商品經濟的繁榮,這就刺激了手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元政(蟹)府特別重視對外貿易,元在未建國前,早就與西域、阿拉伯國家有貿易往來。統一全國後,即設立泉州等處市舶司。至元廿一年(1284年)以後,政府欲將海外貿易變為官辦。由政(府備船隻,出資金,招人經營,所得官取十分之七,經營者得十分之三。禁民間私自貿易,但根本無法禁絕。因此終元一代,官營和民營的海外貿易都十分發達。外貿商品需要量的增加,必然會促使各類手工業生產的進一步發展。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在《游記》中說「元朝瓷器運銷到全世界」,可見其外銷之廣。據元代汪大淵所著《島夷志略》一書中記載,我國瓷器外銷地,包括印度支那、印尼諸島、馬來亞半島、巴基斯但、菲律賓群島和阿拉伯半島的麥加、波斯沿岸的甘埋里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元代的瓷器生產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
明朝建立以後為了恢復和發展社會經濟,對工商業採取了降低商業稅率等政策。改變了元代對手工業工人採取的工奴制度。明洪武時規定「凡工匠二等:曰『輪班』,三歲一役,役不過三月,皆復其家;曰『住坐』,月役一旬」(王鴻緒《明史稿》第五十四卷)。「住坐之匠月上工十日,不赴班者輸罰班銀月六錢,故謂之輸班」(《明史》第七十八卷)。這種「輪班」和「住坐」的封建性超經濟的剝削制度,對於明朝後期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起了很大的阻礙作用。但和元代的工奴制相比,則輪班匠三四年中除了為官工業服役三個月外,可自由經營手工業,而住坐匠戶若能每月交納六錢罰班銀後,也能從事自己的業務,這對於當時手工業生產的發展,無疑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明朝初年,社會相對安定,洪武、永樂年間,除了原有的城市繼續有所發展外,南北各地又出現了一批新的商業中心。明成祖朱棣把首都從南京遷到北京以後,疏浚會通河,修整自濟寧至臨清的一段運河,暢通潛運,使運河沿線的一些城市也繁榮起來。城市的繁榮,增加了對手工業產品的需求。
到16世紀,明代的社會經濟中資本主義因素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當時的重要手工業,如紡織、冶鐵、採煤、印刷和瓷器製造業,都有一部分進入工場手工業的發展時期。明代的瓷器生產正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明代的日用瓷器,除了宋元時期的大窯場如磁州、龍泉等地仍有燒造外,不同程度的粗、細陶瓷器生產遍及山西、河南、甘肅、江西、浙江、廣東、廣西、福建等省。其中,山西的法華器、德化的白瓷和江蘇宜興的紫砂器更是這一時期的特殊成就。
法華又稱琺華,是明代中期以後在晉南一帶盛行的具有特殊裝飾效果與獨特民族風格的日用器皿。法華器的胎與琉璃器完全一樣,釉的配方也和琉璃器大體相同,只是助熔劑有差異:硫璃以鉛作助熔劑,而法華所用的助熔劑是牙硝。《南窯筆記》說:「法藍、法翠……本朝有陶司馬駐昌南,傳此二色,雲出自山東琉璃窯也。其制用澀胎上色,復入窯燒成者。用石末、銅花、牙硝為法翠,加入青料為法藍。」這里的法藍、法翠很可能就是指法華的藍色和孔雀綠色。在古代華和花是一個字。為什麼在色彩上要加一個法字,它的最早記載見於何時,都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法華的裝飾方法,是「採用彩繪中的立粉技術,在陶胎表面上用特別帶管的泥漿袋,勾勒成凸線的紋飾輪廓,然後分別以黃、綠、紫釉料,填出底子和花紋色彩,入窯燒成」(高壽田:《山西琉璃》,《文物》1962年4、5期)。山西所制的法華器,一般都是小件的花瓶、香爐、動物之類。景德鎮在嘉靖前後也仿製法華器,但它和山西法華不同。首先是景德鎮用瓷胎而山西法華用陶胎,因而燒成的溫度就不一樣。景德鎮的器物有飾以花鳥、人物的瓶、罐、缽等。在器物的底色上,琉璃一般是黃、綠二色,但法華則以紫或孔雀綠為主,綴以黃、白、孔雀藍的花紋,就更能突出藝術效果。
清代前期和中期,從整個社會來說,是處於封建制度沒落和資本主義因素發展時期,清初,由於明末農民大起義的沖擊,土地實行了再分配。清政(蟹)府為了有利於它的長期統治,採取了一些措施,諸如興修水利、臨時性地蠲免一些賦稅和對於部分手工業工人廢除「匠籍」的束縛等等。在廣大農民和手工業工人的艱辛勞動下,清代前期的瓷業生產在明代的基礎上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皇帝。他從小就努力學習漢文化,而且對西洋的科學、技術、醫學和藝術都有愛好。當時用西洋進口的琺琅彩料繪制的瓷胎畫琺琅器,對粉彩瓷器的創造有直接影響。雍正在位十三年,他也十分愛好瓷器,而且直接干預瓷器的生產,決定瓷器的造型和裝飾。乾隆對各類藝術的愛好,達到了狂熱的程度。他的君主地位,使他能獨佔全國最佳的能工巧匠,以及他們所製造的藝術珍品。這些因素對於瓷器生產的發展,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清代前期,我國瓷器的外銷,主要是通過正常的民間貿易來進行。清代前期,我國瓷器的外銷,主要是通過正常的民間貿易來進行。清朝歷代帝王雖然還對各國入覲的使節饋贈瓷器,但數量很少。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海禁開放之後,便允許江南、浙江、福建、廣東一帶沿海地區,用五百石以上船隻出洋貿易;隨之而來的,便是瓷器的大規模外銷。當時美洲、非洲和澳州各國都通過各種渠道購買中國瓷器;而東南亞、婆羅洲、爪哇、蘇門答臘以及馬來亞等地,更是中國瓷器的外銷重要市場。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瓷器在歐洲市場的暢銷。
由於歐洲對中國瓷器的需求日益增長,經過清廷的允許,18世紀初葉,英國、法國、荷蘭、丹麥和瑞典都先後於廣州設立了貿易機構。有些國家的船舶獲得了直接到廣州的通航許可,將中國瓷器直接運輸到歐洲。有的還與清廷官商簽訂瓷器貿易協定。所有這些,都大大促進了中國瓷器的外銷。與此同時,在歐洲一些城市出現了經銷中國瓷器的專門商號,僅在倫敦就有五十二家之多。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社會經濟的一個繁榮時期。中國瓷器的生產,也在這個時期達到了高峰,進入了制瓷業的黃金時代。凡是明代的已有的工藝和品種,這時大多有所提高或創新。例如康熙青花的色彩鮮艷純凈,別具風格;康熙五彩因發明釉上藍彩和黑彩,比明代的彩色更豐富,而且由於燒成溫度較高,比明代更透徹明亮;鬥彩的品種增多;單色釉中雍正青釉的燒制達到了歷史上最成熟階段;黃、藍、綠、礬紅等色釉也有很大的提高;明代中期一度衰落的銅紅釉和釉里紅,在康熙和雍正時期都已恢復並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同時還創制了許多新的彩釉和品種,例如粉彩、琺琅彩、釉下三彩、墨彩、烏金釉、天藍釉、珊瑚紅、松綠釉以及採用黃金為著色劑的胭脂紅等。乾隆時期發展了很多特種制瓷工藝,當時仿古、仿其它工藝和仿外國瓷的製品都極為精緻。康熙五彩、雍正粉彩和琺琅彩的突出成就,是和當時白瓷胎、釉的高度精細分不開的。當時白瓷胎中的高嶺土的用量比明代更高,而釉中的CaO的含量則進一步降低,原料的選擇和加工比以前更加講究,燒成溫度已達到現代硬質瓷的要求。此外在窯具和窯爐的改革、燒成和氣氛的控制技術等方面也在明代的基礎上益加精進。從技術角度看來,我國傳統的制瓷工藝在清代達到了它的成熟期。清代高級白瓷的質量,無論在外觀上或是在物理——機械性能方面都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水平。
隨著歐洲瓷器的發展和日本瓷器的競爭,特別是鴉片戰爭以後,我國國內制瓷業漸趨衰落。20世紀上半葉,制瓷業更加衰敗。進入5O年代以後,瓷都景德鎮才開始蘇醒,一些名窯中斷了一段時期後,也獲得了新生。中國的瓷業又開始再度出現了百花爭艷的局面。我們期待在不久的將來,將超越康、雍、乾的黃金時代,而煥發古老瓷國的青春。

閱讀全文

與印尼虎斷紋怎麼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銅陵義大利風情街健身健身在哪裡 瀏覽:860
在越南做電商怎麼做 瀏覽:262
英國女王穿的什麼牌子 瀏覽:878
印尼政府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瀏覽:795
越南到中國過海關要交多少稅 瀏覽:971
英國公民移民多少錢 瀏覽:646
伊朗導彈傷美軍多少人 瀏覽:175
為什麼伊朗客戶不及時回信 瀏覽:649
中國四大古姓是哪些 瀏覽:232
伊朗人是什麼人種後代 瀏覽:371
英國現在的錢哪裡來 瀏覽:245
新加坡人和中國人哪個聰明 瀏覽:128
中國養蠶技術如何傳入西方 瀏覽:364
與越南國足踢得如何 瀏覽:510
印尼黑色boss煙多少錢一包 瀏覽:496
印尼吃飯多少錢一份 瀏覽:211
中國最大天眼是哪裡 瀏覽:886
韓國疫情怎麼評價中國 瀏覽:558
印度街邊椰子多少錢 瀏覽:159
中國有哪些上古神魚 瀏覽: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