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尼西亞過年是什麼時候
開齋節
節慶時間:每年伊斯蘭教歷9月
活動項目:開齋節前夕,各清真寺都要誦讀經書,開齋節當日,家家戶戶清掃門庭,人們盛裝互訪,熱鬧喜慶。
相關:法定假期為1天,但實際可放3-7天。
古爾邦節
節慶時間:伊斯蘭教歷12月10日
節慶活動:節慶當日,穆斯林教徒沐浴盛裝,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
後面一個更隆重些,作為一個伊斯蘭教為國教的國家應該就是這兩個宗教節日為過年了。
❷ 每個國家過春節的習俗
1.韓國
韓國雖然在春節期間也貼春聯,但是韓國的春聯不同於我國的紅底黑字而是白底黑字的,而且中國一般在臘月二十八,二十九那天貼春聯,而韓國在立春那天貼春聯;
除夕夜裡守歲,有別於中國用鞭炮震懾年獸的故事,韓國則是為防一種名為夜光鬼的怪獸,傳說這種怪獸喜歡偷走住戶的鞋子,一旦他的鞋子被偷走,那麼新的一年他的好運也被偷走了。但夜光鬼喜歡數數,所以他們會在自家院子里放上竹簍等眼多的物品來保護 「鞋子」;
韓國春節也會祭祀祖先,包壓歲錢等,但是不同中國統一紅色的紅包,韓國的紅包五顏六色,其中最常見的是白色;
韓國春節會穿上傳統的韓服,喝年糕湯和辣白菜象徵新的一年團團圓圓。
❸ 印度和我們中國過新年有什麼不同
歡度新年可說是世界各國各地區的普遍習俗。由於歷史、文化的差別,各國各地區新年的時間、過法以及被賦予的意義都不盡相同。在印度,由於傳統歷法相當復雜,許多邦的新年都不一樣。
印度已故前總理尼赫魯曾經說過,印度的歷法是其昔日政治、文化和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印度獨立後的第五年,即1952年,印度政府專門成立了一個專家委員會審查所有現行歷法,並指定由這個委員會提出一個精確的、全國統一的歷法草案。經過研究,以著名自然科學家M.N.薩哈博士領導的歷法修改委員會最後決定以薩卡紀元歷法為全國通用歷法,實際上是印度陰歷法。這種歷法始於公元78年,根據這一歷法,新年的第一天為格里歷(目前通用的陽歷)的3月22日。
印度的北方邦、克什米爾地區、泰米爾納德邦、馬哈拉施特拉邦自古以來就使用薩卡紀元歷法,所以新年在公歷每年3月22日。在北方邦這時正值春暖花開之際,大地一派生機盎然,人們將這視為印度教愛神———卡瑪的象徵,所舉行的慶祝活動大多與歌頌卡瑪愛神有關。在克什米爾地區,新年這一天城市居民用鮮花將市容裝飾一新,身著節日盛裝走上街頭,舉行聲勢浩大的慶祝遊行。傍晚則聚集在湖邊或草地上,不分男女老幼一起跳一種叫盧弗的民間舞蹈。在泰米爾納德邦,新年這一天每家每戶都要做一種叫「卡卡拉伊旁迦爾」的甜食,寓意來年如同這甜食一樣令人愉快。
印度旁遮普邦的新年始於公歷4月中旬左右。旁遮普邦是錫克族人的聚居地。錫克人以善戰、驍勇著稱,他們相信卡爾沙(17世紀末興起的一個好戰的神權政體)就是由錫克教宗師在公歷4月中旬的一天創建的,所以視這一天為新一年的開始。新年這一天旁遮普邦的節日氣氛非常濃重,人們穿戴一新,縱情高歌,踩著鼓點跳起著名的「旁迦拉」民間舞蹈,祈禱來年風調雨順。
印度的喀拉拉邦和安得拉邦則是在公歷4月的望日這天慶祝新年。在喀拉拉邦,新年前夕各家主人都在自家的一間屋子裡擺放好象徵吉利的物品。第二天清晨,家人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進屋看這些東西,第一眼看見的東西被認為是將在新的一年帶來好運的吉祥物。人們相信來年的一切幸福全取決於這些吉祥物。在安得拉邦,新年的早晨人們要進行「油浴」,就是用植物油塗抹全身,再用清水沖洗干凈。
印度古吉拉特邦的新年剛好始於全國性的宗教節日———燈節(陽歷10月底至11月初)的第二天,從這一天起當地人要舉行一周的慶祝活動。金融界和商業界的節日氣氛最濃,他們要舉辦一系列歌頌財富女神拉克西米和智慧女神薩爾斯沃蒂的活動。有意思的是,全印度的商人基本上都認為這一天是新年的開始。
在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和阿薩姆邦,新年始於公歷的5月上旬。在西孟加拉邦,人們主要舉辦敬神活動和誦詩會,所誦詩歌全部選自出生於該邦的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的詩集;在阿薩姆邦,人們以敬牛的方式迎接新年。他們給牛披紅掛綠、「塗脂抹粉」、喂油炸食品,希望這種活生生的「神」能使他們在來年吉祥如意。
❹ 請問印尼的新年有什麼習俗
印尼的新年習俗:每年伊斯蘭教歷9月,全國伊斯蘭教徒都要實行白天齋戒禁食,齋月後第一天便是開齋節(日期在公歷二三月間)。開齋節前夕,伊斯蘭教徒要進行慈善捐贈活動。節日法定只放假一天,但實際上一般都要放假三天以上,有的單位甚至放假一周以上。開齋節前夕的晚上是個不眠之夜,各清真寺整夜念長經,誦經聲通過高音喇叭傳到四面八方。
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世界三大宗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佛教在這里都有較多的信奉者,民間還盛行拜物教。由於其歷史上曾受到印度、中國、阿拉伯等多種文化的影響,加之大小島嶼分布范圍較廣,居民交流不便,印尼各地文化、習俗差異較大,種類繁多。
❺ 印度尼西亞過年是什麼時候
印度尼西亞過年是陽歷的1月1日也就是元旦。元旦這一天,家家戶戶,歡聚一堂,舉行宴會或歌舞會,歡慶新的一年的到來。
印度尼西亞華人則和中國人一樣在農歷的一月一日過新年
(5)印尼春節和中國有什麼不一樣擴展閱讀:
與中國的過年不同,在印度尼西亞每個教派的重大節日時間是不一樣:
1、伊斯蘭教的節日是開齋節,每年伊斯蘭教歷9月,全國伊斯蘭教徒都要實行白天齋戒禁食,齋月後第一天便是開齋節(日期在公歷二三月間)。
開齋節前夕,伊斯蘭教徒要進行慈善捐贈活動。節日法定只放假一天,但實際上一般都要放假三天以上,有的單位甚至放假一周以上。外出工作的人都要趕在開齋節前返回老家與親人團聚。開齋節前夕的晚上是個不眠之夜,各清真寺整夜念長經,誦經聲通過高音喇叭傳到四面八方。
開齋節那天,家家戶戶打掃得乾乾凈凈,門前掛著用嫩椰葉製作的裝飾物。人們都身著盛裝,互相拜訪,有的機關團體還搞團拜,氣氛熱烈,一片喜慶景象
2、印度新教的節日是靜居日,這個節日相當於我國的新年,時間在巴厘歷十月初一。
這是個慶祝方式非常獨特的節日。節日前幾天,人們便開始忙碌起來,男人們打掃庭院,製作節日用的形似魔鬼、雄獅、巨龍等的木偶,女人則趕做新衣及節日祭祀用的菜餚糕點。節日前一天是個歡慶日,人們興高采烈,喜氣洋洋,身穿艷麗民族服裝去參加歡慶活動。
節日那天,巴厘島則出現另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街上除值勤警察、警車、救護車、旅遊車輛外,沒有任何其他行人車輛,所有店鋪都大門緊閉,停止營業。入夜後,家家都不點燈,整個巴厘島一片漆黑,沒有一絲亮光,所有娛樂場所都停止活動,沒有一點響聲。
人們整天閉門不出,不生火,不做飯,不歡樂也不悲傷,只是靜靜地思過,凈化自己的靈魂,以求內心的安寧,並進而將它溶於自然界的寧靜之中,達到真正的「空」和「靜」,以便在新的一年裡一切從零開始,按神的啟示和意志去生活。
3、印尼佛教的節日是衛塞節:是印尼佛教紀念佛教主悟道的日子。每逢這一節日,來自全國各地的佛教徒雲集到中爪哇的婆羅浮屠、門都特等寺院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
❻ 什麼國家也過年 哪些風俗和我們不同
除了中國,世界上還有多個國家有過春節的習俗,主要是一些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東南亞國家,如越南、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這些國家都把春節列為了法定假日。
目前過春節的國家有,中國、韓國、朝鮮、日本、越南、泰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主要是亞洲國家過春節,剩下的就是生活在其他國家的華人自己過春節了。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過春節習俗與中國大致相同,由於當地華人多來自福建,受閩南文化影響,人們過春節一定要買鳳梨(菠蘿),閩南語「鳳梨」與「旺來」諧音,鳳梨就成了春節的吉祥水果。節日期間人們相互拜年時,喜歡帶一些橘子,進門送給主人,橘與「吉」諧音,象徵大吉大利。
印度尼西亞
印尼華族慶祝春節除夕夜和大年初一一般是全家聚餐,年輕人喜歡在賓館飯店,但老年人喜歡把兒孫叫到身邊,在家裡吃年夜飯,敘敘家常、發發紅包,其樂融融。在大餐館和星級酒店的餐廳團聚,在品嘗美味佳餚的同時,還能欣賞傳統的舞龍、舞獅及武術與民族歌舞表演。
❼ 其他亞洲國家過春節,和咱們中國是同一天么
您好!
在東亞地區,不少國家傳統上採用陰歷,因此過年是在同一天。
但各國對過陰歷年這一節日的稱呼不一樣,目前稱之為「春節」的只有中國、朝鮮和新加坡,韓國稱為쇠기,越南則稱為「過年」,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尼的華人與中國漢族是同一民族,所以也有過陰歷年的習俗,但原先也稱之為「過年」而不叫「春節」,但近年受中國大陸和新加坡影響,「春節」的稱呼開始普及。
中國、韓國、朝鮮、新加坡、越南以及東南亞國家華人是在同一天過陰歷年的,節日的文化含義也是完全一樣的,當然具體的風俗因民族和地區而稍有差異,但差異很小。
此外,日本原先過陰歷年也是中國春節這天,但自從明治維新後,廢除了陰歷改用陽歷,因此政府把日本民族過自己民族的年放在公歷1月1日,即我國的元旦這天。當然,在日本邊遠的農村以及沖繩縣部分地區,人們還是和中國在同一天「過年」。
❽ 印尼人什麼時候過春節
印尼華人過春節的日期跟中國的一樣,不一樣的是法定假日就年初一那一天,而且通常如果碰到周末就沒有補假,部分華人企業會給員工放假,一直到年初三或者初四才上班!
❾ 亞洲其他國家過春節的時間和中國一致嗎
春節在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緬甸、菲律賓、韓國和中國香港、澳門、台灣及美國的紐約也是法定的節日。
越南是少數幾個使用農歷的國家之一,春節是越南民間最大、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是法定休息時間最長的全國性節日。在華人佔大多數的新加坡,政府規定的春節假期有兩天,加上雙休日,春節期間可休假4天。在馬來西亞,由於華人地位的上升,政府把中國的春節定為法定節假日,學校、機關單位都放假至少一周。印度尼西亞是全世界海外華僑華人聚居最多的國家,總數超過1000萬人。印尼華人雖然大部分已經加入了印尼國籍,但生活習慣和文化傳統仍然保留著中國特色。2002年2月17日,當時的印尼總統梅加瓦蒂在雅加達華人慶祝馬年春節的大會上正式宣布,印尼政府決定把春節定為這個國家的全國性假日,並向廣大華人祝賀春節快樂;在緬甸,年初一也是法定的公休假日;就連屬於歐美基督教文化圈的菲律賓,近年來也喜歡上了過春節。2004年菲律賓總統阿羅約宣布中國農歷新年為菲律賓全國「工作假日」,以慶祝農歷春節。阿羅約在公告中指出:「這是要促進文化了解及融合,讓菲律賓人有機會和所有華人一起慶祝該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