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馬鈴薯如何發芽的 發芽前後狀況如何
切塊催芽:催芽播種是一項有效的增產措施,可使馬鈴薯苗齊、苗全、苗壯,提高產量。催芽在播種前15—20天進行,一般每公斤種薯可切50塊,每個切塊至少有1個芽眼,塊重25克左右;切塊時充分利用頂端優勢,盡量帶頂芽,以保證出苗整齊,特別要注意剔除雜種或病薯。切塊刀口涼干癒合後,堆於15—20℃條件下催芽或放在背風向陽的陽畦內催芽,一般每平方米可層積50公斤左右,蓋塑料薄膜以利增溫保濕,白天增加光照,夜間加蓋草苫。
在播種前20~30天,將種薯放在20℃避光環境中催芽10~15天,當芽長0.5~1厘米時,將種薯放在15℃有光環境中曬芽。壯芽的標準是:芽體粗壯、綠色或紫色,播種前2~3天開始切芽塊,每個芽塊至少有一個芽,芽塊重量在20克左右,每公斤種薯約切50個芽塊、切芽時要靠近芽眼邊緣,將種薯切成三角塊,不能切成片。切好的芽塊放在陰涼處晾乾,同時拌些草木灰。切刀千萬要用消毒液(20克高錳酸鉀對水2公斤)消毒。切開種薯後如發現有黃圈或黑臍,要將整個種薯淘汰。
Ⅱ 馬鈴薯。應該添加什麼養料
馬鈴薯在生長期中形成大量的莖葉和塊莖,因此,需要的營養物質較多。
肥料三要素中,以鉀的需要量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施足基肥對馬鈴薯增產起著重要的作用。馬鈴薯的基肥要佔總用肥量的3/5或2/3。基肥以腐熟的堆廄肥和人畜糞等有肥機為主,配合磷、鉀肥。一般畝施有肥機1000-1500公斤,過磷酸鈣15-25公斤,草木灰100-150公斤。基肥應結合作畦或挖穴施於10厘米以下的土層中,以利於植株吸收和疏鬆結薯層。播種時,每畝用腐熟的人畜糞尿20-30擔,或氮素化肥5-8公斤作種肥,使出苗迅速而整齊,促苗健壯生長。
Ⅲ 土豆的種植方法
一、選種
選擇適合當地種植的優良品種是高產的前提,根據不同的加工目的,選擇不同的土豆品種,比如,有些用作加工粉條,有些用作鮮薯、有些用作薯片等,具體品種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而定。
在選種過程中,要注意選用無病、無傷、無裂紋的種薯,建議使用小一點的整塊做種,如果沒有小點的整塊,在選擇大塊後,要進行切塊處理,注意切塊過程中,刀具需要消毒。
四、施肥
根據不同的地塊,底肥施用不同的肥料,一般情況下,如果有農家肥,可以施用腐熟的農家肥。如果沒有農家肥,每畝施用100斤的三元復合肥,根據土地具體情況,可適當增加或減少;
另外,還可使用2kg硫酸鋅+20kg尿素+15kg硫酸鉀+50kg過磷酸鈣,把這些肥料混合均勻後使用。如果田間地下害蟲較多,還可以撒入一些毒死蜱、辛硫磷等葯劑,起到一定的預防和防治作用。
五、種植
播種要求「深、直、勻」,要合理密植,不同的種植方式、品種、土壤肥沃度,所種植的密度是有差別的。另外,選擇晴天的時候去播種,陰雨天氣不利於播種後的生長。
1、查苗補苗
土豆出苗後,要及時進行查苗補苗,如果有缺苗的,要及時進行補苗。
2、除草
針對田間的雜草,有條件的可選擇人工除草,如果使用除草劑,要注意葯害,常用的除草劑有碸嘧磺隆、高效氟吡甲禾靈、滅草松、嗪草酮、二甲戊靈等等。
Ⅳ 馬鈴薯怎麼種植 馬鈴薯種子怎麼得
從春季收獲後至秋季播種期間,由於時間較短,有的種薯還未通過休眠期,所以栽培秋馬鈴薯時一定要浸種催芽。對休眠期較短的品種如鄭薯五號、鄭薯六號、中薯三號,在播種前一周左右將種薯放入5ppm的赤黴素溶液中浸泡5分鍾,然後催芽;對休眠期較長的品種如費烏瑞它、東農303、克新四號、早大白等,浸種時要適當提高赤黴素溶液的濃度,並且還要延長催芽和浸種時間。浸種時先用少量酒精將赤黴素溶解,然後加水稀釋到所需的濃度,將種薯裝入簍或網袋中再放入葯液浸泡即可。浸泡後將種薯撈出放在沙床(床寬100厘米,沙土的厚度為5厘米)上,攤放薯塊的厚度為20厘米左右,然後在上面及四周覆蓋濕潤的沙土5厘米厚左右。當芽長至2厘米長時扒出並放到陰涼有散射光的地方進行綠化,2-3天後即可播種。
Ⅳ 怎麼培養馬鈴薯
用刀切成3cm見方的小塊,保證芽在最適中的位置
把土翻鬆30聰明以上,大塊硬土敲碎,施底肥。
把小塊馬鈴薯種下地,芽朝上,深度10-15cm
澆點水即可
Ⅵ 馬鈴薯怎麼澆肥
馬鈴薯屬於塊莖類作物,整個生長過程最主要的就是積累澱粉、蛋白質、糖類等物質。因此,合理施肥及做好氮磷鉀等元素的配比是馬鈴薯增產增質的關鍵。那麼馬鈴薯種植過程中應該怎麼施肥,尤其是怎麼施加磷肥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Ⅶ 土豆怎麼養
土豆是農作物,很好養的。
不知道你養土豆的目的是什麼,如:看花、看葉、讓它長土豆?
可以種在花盆裡,花盆越大,土越好,長勢產量越好。完整的土豆或者帶有芽眼的土豆塊買進土裡
10cm深左右。
植物生長所需條件:
溫度、水分、空氣、陽光、養分。
分開講:
溫度: 土豆 土溫達7度~8度,幼芽即可生長,10度~20度時幼芽茁壯成長並很快出土。播種早的馬鈴薯出苗後常遇到晚霜,一般氣溫降至-0.8度時幼苗即受冷害。氣溫降到-2度時幼苗受凍害,部分莖葉枯死、變黑,但在氣溫回升後還能從節部發出新的莖葉,繼續生長。植株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為21度左右,於42度高溫下,莖葉停止生長,氣溫在-1.5時,莖部受凍害,-3度時莖葉全部枯死。開花最適溫度為15度到17度,低於5度或高於38度則不開花。開花期到-0.5度低溫則花朵受害,-1度使花朵致死。當然,因品種的抗寒性不同,對溫度的反應也有差異。
水分:簡單講,別太干 太濕就是啦。
空氣:植物也是需要呼吸的。需要氧氣。
陽光:植物生長需要通過光合作用才能製造營養。土豆是喜光作物,在生長期間日照時間長,光照強度大,長勢越好,產量越高。
養分:這里也可以當成是土壤, 是土壤+肥料提供養分的。
具體養分方面太多了,復制網路里的:三、 土壤
馬鈴薯對土壤適應的范圍較廣,最適合馬鈴薯生長的土壤是輕質壤土。因為塊莖在土壤中生長,有足夠的空氣,呼吸作用才能順利進行。輕質壤土較肥沃又不粘重,透氣性良好,不但對塊莖和根系生長有利,而且還有增加澱粉含量的作用。用這類土壤種植馬鈴薯,一般發芽快,出苗整齊,生長的塊莖表皮光滑,薯形正常,而且便於收獲。
粘重的土壤種植馬鈴薯,最好作高壟栽培。這類土壤通氣性差,平栽或小壟栽培,常因排水不暢造成後期爛薯。土壤粘重易板結,常使塊莖生長變形或塊莖形不規則。但這類土壤只要排水通暢,其土壤保水、保肥力強,種植馬鈴薯往往產量很高。對這類土壤的管理,掌握中耕、除草和培土的墒情非常重要,一旦土壤板結變硬,田間管理很不方便,尤其培土困難,如塊莖外露會影響品質。這類土壤生產的馬鈴薯塊莖澱粉含量一般偏低。
沙性大的土壤種植馬鈴薯應特別注意增施肥料。因這類土壤保水、保肥力最差。種植時應適當深播,因一旦雨水稍大把沙土沖走,很易露出匍匐莖和塊莖,不利於馬鈴薯生長,反而增加管理上的因難。沙土中生長的馬鈴薯,塊莖特別整潔,表皮光滑,薯形正常,澱粉含量高,易於收獲。
馬鈴薯是較喜酸性土壤的作物,土壤氫離子濃度100~1580納摩/升(PH4.8~7.0)馬鈴薯生長都比較正常。氫離子濃度為897.1~2305.2納摩/升(PH5.64~6.05)時有增加塊莖澱粉含量的趨勢,但氫離子濃度在15850納摩/升以上(PH4.8以下)土壤接近強酸時則植株葉色變淡呈現早衰、減產;氫離子濃度在100納摩/升以下(PH7.0)以上時則絕大部分不耐鹼的品種產量大幅度下降;土壤氫離子濃度為15.58納摩/升以下(PH7.8以上)不適於種植馬鈴薯。在這類土壤上種植馬鈴薯不僅產量低而且不耐鹼的品種在播種後塊莖的芽不能生長甚至死亡。
另外石灰質含量高的土壤種植馬鈴薯,容易發生瘡痂病。因這類土壤中放線菌特別活躍,常使馬鈴薯塊莖表皮愛嚴重損害。所以遇到這種情 況,應選用抗病品種和施用酸性肥料。
四、肥料
肥料是作物的糧食。有收無收在於水,收多收少在於肥。肥料不足或生長期間出現飢餓狀態,就不可能高產。馬鈴薯是高產作物,需要肥料較多。肥料充足時植株可達到最高生長量,相應塊莖產量也最高。氮、磷、鉀三要素中馬鈴薯需要肥量最多,其次是氮肥,需要磷肥較少。
1 、氮肥
氮肥對馬鈴薯植株莖的伸長和葉面積增大有重要作用。適當施用氮肥能促進馬鈴薯枝葉繁茂、葉色濃綠,有利於光合作用和養分的積累對提高塊莖產量和蛋白質會計師有很大作用。氮肥雖是馬鈴薯健康生長和取得高產的重要肥料但是施用過量就會引起植株徒長以致結薯延遲,影響產量。況且枝葉徒長還易受病害侵襲,會造成更大的產量損失。相反,如氮肥不足,則馬鈴薯植株生長不良,莖稈矮,葉片小葉色淡綠或灰綠分枝少,花期早,植株下部葉征早枯等,最後因植株生長勢弱,產量很低。早期發現植株缺氮及時追肥,可以變低產為高產。實踐證明氮肥施用過多比氮肥不足更難控制。因功苗期發現氮肥不足,可追施氮肥加以補充,而發現氮肥過多除控制灌水外,其他方法很難收效。而控制灌水常常造成莖葉凋萎,影響正常生長。因此,施有氮肥注意適量,沒有把握時,寧可苗期追施不可基肥過量。
2、磷肥
磷肥雖然在馬鈴薯生長過程中需要較少,但卻是植株健康發育不可缺少的重要肥料。特別是磷肥能促進馬鈴薯根發育,所以是非常重要的肥料。磷肥充幼苗發育健壯,還有促進早熟、增進塊莖品質和提高耐貯性的作用。
磷肥不足時馬鈴薯植株生長發育緩慢,莖稈矮小葉面積小,光合作用差生長勢弱。缺磷時塊莖外表沒有特殊症狀切開後薯肉常出現褐色銹斑。隨著缺磷程度的增重,銹斑相應地擴大 ,蒸煮時薯肉銹斑處脆而不軟嚴重影響品質。
3、鉀肥
鉀元素是馬鈴薯苗期生長發育的重要元素。鉀肥充足植株生長健壯,莖稈堅實,葉片增厚,組織緻密,抗病力強。鉀元素還對促進光合作用和澱粉形成有重要作用,鉀肥往往使成熟期有所延長,但塊莖大,產量高。
缺鉀時馬鈴薯植株節間縮短,發育延遲,葉片變小,在後期葉片出現古銅色病斑,葉片向下彎曲,植株下部葉片早枯,根系不發達,匍匐莖縮短,塊莖小,產量低,品質差,蒸煮時薯肉易呈灰黑色。
此外,馬鈴薯還需要鈣、鎂、硫、鋅、鉬、鐵、錳等微量元素,缺少這些元素時,也可引起病症,降低產量。但絕大部分土壤中這些元素並不缺乏,所以不一般不需施。
Ⅷ 土豆什麼時候種,怎麼種
一、土豆種植時間:東北和甘肅、青海等一些西北地區種植土豆,播種時間在春季的4月中下旬至5月初是最佳時間。江蘇、浙江等中南一些的省份1~2月份可以種植。廣東、廣西、海南、雲南、貴州等地可以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份播種。
1.「馬鈴薯」因酷似馬鈴鐺而得名,此稱呼最早見於康熙年間的《松溪縣志食貨》。中國東北、河北稱土豆,華北稱山葯蛋,西北和兩湖地區稱洋芋,江浙一帶稱洋番芋或洋山芋,廣東稱之為土豆,粵東一帶稱荷蘭薯,閩東地區則稱之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帶被稱為「土豆」。
2.馬鈴薯蛋白質營養價值高。馬鈴薯塊莖含有2%左右的蛋白質,薯干中蛋白質含量為8%~9%。據研究,馬鈴薯的蛋白質營養價值很高,其品質相當於雞蛋的蛋白質,容易消化、吸收,優於其他作物的蛋白質。
3.馬鈴薯的蛋白質含有18種氨基酸,包括人體不能合成的各種必需氨基酸。高度評價馬鈴薯的營養價值,是與其塊莖含有高品位的蛋白質和必需氨基酸的賴氨酸、色氨酸、組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和蛋氨酸的存在是分不開的。
4.馬鈴薯可作為蔬菜製作佳餚,亦可作為主糧。每人天吃0.25公斤的新鮮馬鈴薯,就能產生100多千卡的熱量,而且食用後有很好的飽腹感,所以馬鈴薯十分耐餓,加上馬鈴薯沒有異常味道,所以完全可作為主食。
Ⅸ 栽種馬鈴薯如何施好基肥
植物生長發育離不開肥料,肥料是植物的"糧食"。種植馬鈴薯也需要施用肥料來保證旺盛的生長發育,獲得較好的產品。只有科學施用肥料,合理應用肥料,才能最大化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產品質量和產量,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那麼,馬鈴薯種植當中如何合理施肥,什麼時候施肥效果好?下面與您一起探討馬鈴薯的施肥技術。
2、馬鈴薯的追肥:馬鈴薯出苗至現蕾時間短,在齊苗前應施一次或二次苗肥,促進幼苗生長,一般每畝施糞水1噸左右,並施氮5~10千克;在現蕾開花期,馬鈴薯莖葉生長迅速,地下塊莖形成和膨大期養分需要多,應重施一次追肥,此時,施肥以鉀、氮為主,每畝可施糞肥1~1.5噸、鉀肥20千克,施後培土。
3、馬鈴薯的葉面追肥:在馬鈴薯開花後一般不再施肥,若有早衰現象可用0.5%尿素和0.2%磷酸二氫鉀作根外追肥。
Ⅹ 土豆的生長習性和保養價值
馬鈴薯生長習性;喜冷涼,是喜歡低溫的作物。其地下薯塊形成和生長需要疏鬆透氣、涼爽濕潤的土壤環境。對溫度的要求:塊莖生長的適溫是16℃~18℃,當地溫高於25℃時,塊莖停止生長;莖葉生長的適溫是15℃~25℃,超過39℃停止生長。
馬鈴薯傳入中國只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據說是華僑從東南亞一帶引進土豆(又名馬鈴薯)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對防止中風、和胃健脾。但是有些想減肥人士則認為土豆是減肥的殺手,其實不然。土豆同大米相比,所產生的熱量較低,並且只含有0.1%的脂肪。如果把它作為主食,每日堅持有一餐只吃土豆,對減去多餘脂肪會很有效。土豆還有很多葯用的價值。
土豆是一種糧菜兼用型的蔬菜,學名馬鈴薯,與稻、麥、玉米、高粱一起被稱為全球五大農作物。在法國,土豆被稱作地下。土豆招牌營養素齊全,而且易為人體消化吸收,在歐美享有的稱號。土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C以及礦物質,優質澱粉含量約為16.5%,還含有大量木質素等,被譽為人類的。其所含的維生素是胡蘿卜的2倍、大白菜的3倍、西紅柿的4倍,維生素C的含量為蔬菜之最。專家們發現,在前蘇聯、保加利亞、厄瓜多等國著名的之鄉里,人們的主食就是馬鈴薯。
中醫認為馬鈴薯性平味甘無毒,能健脾和胃,益氣調中,緩急止痛,通利大便。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腸胃不和、脘腹作痛、大便不暢的患者效果卓著。研究證明,馬鈴薯對調解消化不良有特效,是胃病和心臟病患者的良葯及優質保健品。馬鈴薯澱粉在人體內吸收速度慢,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療蔬菜;馬鈴薯中含有大量的優質纖維素,在腸道內可以供給腸道微生物大量營養,促進腸道微生物生長發育;同時還可以促進腸道蠕動,保持腸道水分,有防範便秘和防治癌症等作用;馬鈴薯中鉀的含量極高,每周吃五六個馬鈴薯,可使患中風的幾率下降40%,對調解消化不良又有特效;它還有防治神經性脫發的作用,用新鮮馬鈴薯片反復塗擦脫發的部位,對促進頭發再生有卓著的效果。
當然曾經長期不被重視,馬鈴薯的心態似乎始終很平穩,低調得恨不能一直埋在土裡。它的果實生長在地下,不像麥穗那樣伸向天空;它的價格很便宜,從沒大起大落過;它的口味似乎很單調,長期被視為窮人的蔬菜,就連著名畫家梵谷在油畫《吃馬鈴薯的人》中描繪的,仍是一幅窮人一家憂傷地吃馬鈴薯的景象。如今人類對它的印象已經徹底變了,認定它幾乎渾身是寶。聯合國最近一項調查表明,到2100年,全世界人口將增加到105億,可能導致糧食危機。有的科學家認為,到那個時候,最有可能幫助人類渡過危機的就是這貌不驚人、我們天天見到的馬鈴薯。
超級蔬菜的
馬鈴薯既可煎、炒、烹、炸,又可燒、煮、燉、扒,烹調出幾十種美味菜餚,還可強化和膨化。上個50年代以來,馬鈴薯快餐食品風靡全球,美味可口的薯片、薯條受到男女老幼的喜愛。目前,世界上有不少國家已把馬鈴薯列為主食,還用它來製作點心等小食品。
留住歲月腳步
馬鈴薯富有營養,是抗衰老的食物之一。一提起有營養、抗衰老的食物,人們就容易想到人參、燕窩、蜂王漿等高檔的珍稀食品,卻很少想到像馬鈴薯這樣的大眾貨。其實,馬鈴薯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B6和泛酸等B群維生素及大量的優質纖維素,還含有微量元素、氨基酸、蛋白質、脂肪和優質澱粉等營養元素。這些成分在人的肌體抗老防病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減肥沒商量
吃馬鈴薯不必擔心脂肪過剩,因為它只含0.1%的脂肪,是所有充飢食物中脂肪含量最低的。每天多吃馬鈴薯,可以減少脂肪攝入,可以讓身體把多餘脂肪漸漸代謝掉,消除你的心腹之患。
馬鈴薯對人體有很奇妙的作用,瘦人食之能使其胖,胖人食之則使其瘦,且身段會變得苗條起來。認為自己身材不夠理想的人,只要將馬鈴薯列為每日必吃食品吃上一段時間,不必受節食之苦便能收到越貪吃越美麗的效果。營養專家斷言:每餐只吃全脂奶和馬鈴薯,便可得到人體需要的全部營養素。因此減肥者不需要擔心吃馬鈴薯會導致營養不良。不過,減肥者要留意將馬鈴薯做主食而不是做菜品來吃。煮馬鈴薯、薯條或煎薯餅都是很好的選擇。每日堅持一餐只吃馬鈴薯,長期下去對防範營養過剩或減去多餘的脂肪很有效。
美顏天然之選
當人們蜂擁進美容院時,真正的健康美容品其實就在你家冰箱里。馬鈴薯有很好的呵護肌膚、保養容顏的功效。新鮮馬鈴薯汁液直接塗敷於面部,增白作用十分卓著。人的皮膚容易在炎熱的夏日被曬傷、曬黑,馬鈴薯汁對根除色斑效果明顯,並且沒有副作用。
馬鈴薯對眼周皮膚也有卓著的美顏效果。將熟馬鈴薯切片,貼在眼睛上,能減輕下眼袋的浮腫。臉上出現小皺紋的美女,把馬鈴薯切成片敷在臉上,具有美容護膚、減少皺紋的良好效果。年青人皮膚油脂分泌旺盛,常受青春痘、痤瘡困擾,用棉花沾新鮮馬鈴薯汁塗抹患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認為自己指甲顏色不舒服的人,只要將馬鈴薯汁塗在指甲上過一夜,天早上再洗掉,就會發現指甲變得光潔細膩、完美無缺了。
吃出好性格
人愛說山葯蛋寶中寶,頓頓飯離不了。馬鈴薯含有維生素C,而且發熱量高。生活在社會的上班族,最容易受到抑鬱、灰心喪氣、不安等負面情緒的困擾,馬鈴薯可以幫你解決難題。
食物可以影響人的情緒,是因為它裡面含有的礦物質和營養元素能作用於人體,改善精神狀態。
的,在21世紀中國馬鈴薯種植面積居世界第二位馬鈴薯產量高,營養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