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從日出到日落,穆斯林應戒飲食,這一個月稱為「齋月」。齋月是指專吃素嗎可是這里所說的「應戒飲食」,
齋月不是指吃素。
【齋月】 又作三長齋月、善月。指陰歷正月、五月、九月等三個月份。於此三月,宜持齋食法,慎言行,勤修善業,杜絕惡事,故稱為齋月或善月。
在齋月期間,穆斯林教徒從日出到日落期間是不吃不喝的,以這種方式來表達自我犧牲。這期間,穆斯林教徒戒齋、祈禱、閱讀《古蘭經》。
(1)為什麼會有印尼齋戒月擴展閱讀:
齋月即指穆斯林在日出後到日落前齋戒(fasting)。齋戒是伊斯蘭教念(shahada:affirmation)、拜(salat:prayer)、課(zakat:almsgiving)、齋(siyam:fasting)、朝(hajj:pilgrimage)五項基本功課之一,是穆斯林的一種修煉心性的宗教活動。
穆斯林的齋戒源於早期的基督教(Christianity)和猶太教(Judaism)信徒的一種儀式。當年居住在麥加的先知穆罕默德(Muhammad)為了加強早期的追隨者對真主安拉(Allah)的信心,將齋戒轉化為伊斯蘭教的儀式,後來演變成齋月。
齋戒為穆斯林必須遵行的儀式之一,為期一個月,除病人、老年人、年幼者及工作在外者之外,一律要遵行「齋月」禁食。
㈡ 請問印尼的新年有什麼習俗
印尼的新年習俗:每年伊斯蘭教歷9月,全國伊斯蘭教徒都要實行白天齋戒禁食,齋月後第一天便是開齋節(日期在公歷二三月間)。開齋節前夕,伊斯蘭教徒要進行慈善捐贈活動。節日法定只放假一天,但實際上一般都要放假三天以上,有的單位甚至放假一周以上。開齋節前夕的晚上是個不眠之夜,各清真寺整夜念長經,誦經聲通過高音喇叭傳到四面八方。
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世界三大宗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佛教在這里都有較多的信奉者,民間還盛行拜物教。由於其歷史上曾受到印度、中國、阿拉伯等多種文化的影響,加之大小島嶼分布范圍較廣,居民交流不便,印尼各地文化、習俗差異較大,種類繁多。
㈢ 開齋節的傳說簡介 開齋節是怎麼由來的
導讀:開齋節是一個節日,是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還是一個宗教類型的節日,那麼關於開齋節的由來,定是跟伊斯蘭教的人物有關,那麼開齋節的傳說簡介你知道嗎?開齋節是怎麼由來的呢?以下是我對開齋節的來歷介紹,感興趣的朋友來看看吧。
開齋節的傳說簡介
伊斯蘭教經典記載,先知穆罕默德在傳教前,每逢萊麥丹月都去麥加近鄰的希拉山澗沉思默禱。公元610年萊麥丹月,先知在沉思默禱時突然接到安拉的啟示,命他以「使者"的身份傳遞真主的教誨。後來,先知穆罕默德將這個月定為齋戒月,以示紀念。與此同時,教法學家解釋,「齋戒是為了讓有錢人品嘗飢渴滋味,以使他們不要窮奢極欲、揮霍無度;要節衣縮食,省出錢來周濟窮人」。
歷經1400餘年演變,開齋節已成為信仰伊斯蘭教各民族的傳統文化節日。這一天,穆斯林除沐浴凈身,到清真寺參加節日宗教聚禮活動外,還要穿上節日盛裝,走親訪友,互道「塞倆目」(祝你平安之意),祈求來年幸福。
文獻記載,爾德(Eid)這個阿拉伯詞語由「阿達」(Aada)這個詞演變而來,原意是「返回」,演變為「聚會」,所以,穆斯林將開齋節的禮拜稱為「會禮」。
「會禮」是先知穆罕默德生前確定的宗教節日禮儀。根據《聖訓》阿納薩的傳述,先知穆罕默德遷徙到麥地那後,發現那裡的人繼承蒙昧時代習慣,有兩個崇拜偶像的民間節會,其場面十分壯觀。穆罕默德說:「我來這里時,真主啟示我,要我告訴你們,這兩個慶祝節會將用新的更好的日子代替:一個是奉獻犧牲的日子(宰牲節),一個是結束齋戒的日子(開齋節)。」
伊斯蘭學者謝赫·艾哈邁德·巴納解釋說:「這兩個日子之所以更好,是因為宰牲節和開齋節是真主降示的啟示所規定的合法節日,是真主為他的僕人選擇的吉慶日。穆斯林遵守這兩個節日,標志著穆斯林五大功修中的兩項獲得圓滿成功。這兩個日子,真主給完成朝覲的人和完成一個月齋戒的人無限量恩賜,同時對所有被造物降下了仁慈的恩惠。蒙昧時代的兩個節日,人們祈求好天氣,好運氣。二者有著本質的不同。有理智的人應當思考其中的奧秘。」
從《古蘭》教導中可以看到,穆斯林一年中的這兩個「爾德」(節日),的確與任何民族的節日習慣都很不相同。《古蘭》說:「我為每個民族制定一種貢獻儀式,讓他們有所遵循,絕不是讓他們為這事與你爭論。你應當召喚眾人來崇拜你的主。你確是在正路上的。」
伊斯蘭另一經典《聖訓》記載,先知未穆斯林指定的節日一共有三個:每星期的主麻(聚禮)和兩個一年一度的爾德節(開齋節和宰牲節)。穆斯林在這三個節日里定時「返回」清真寺參加集體禮拜集會,以叩拜和敬畏真主,從而獲得真主許多倍的回賜與恩典。穆斯林認為,從真主啟示和先知教導而來的任何指示都是完美的引導。兩個爾德節和每周主麻的定製遂成為穆斯林完美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開齋節是怎麼由來的
齋月,是伊斯蘭教歷九月,回族等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習慣稱它為「『萊麥丹月」。這一月,回族等穆斯林在東方發白前,吃飽喝足,東方發曉後至太陽落山前,禁止行房事,斷絕一切飲食。齋戒是伊斯蘭教規定的每個穆斯林必須履行的「五功」之一。
齋戒期滿,就是回族等民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節日之一棗開齋節。
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土爾」的意譯。開齋節在各地盡管稱謂不同,但實際上就是一個規模盛大、禮儀隆重的節日。在開齋節前夕,首先要做好掃塵、理發等清潔工作。凡在外面工作的、做買賣的、出差的回族,都要提前趕回家中。
開齋節要過三天。回族從第一天拂曉開始就熱鬧起來,家家戶戶都要早早起來,打掃院內院外和巷道廁所,給人一個清潔、舒適、愉快的感覺。成年回族個個都要洗大凈、沐浴凈身。小孩子也都個個把臉洗得乾乾凈凈,頭發梳得光光亮亮的。男女老少都換上自己喜愛的新衣服,回族群眾聚會和活動的場所棗清真寺,節日里也被打掃得乾乾凈凈,有的地方還專門布置一番,懸掛「慶祝開齋節」的巨幅橫標和彩燈。大約到了早晨八點以後(有的地方以敲響會禮鍾聲為准),回族群眾個個腋下夾個毯子和小拜氈,從東南西北,四面八方,匯集到清真寺。有的地方因參加會禮的回民達萬人之多,清真寺容納不下,就另選擇一個地勢平坦、寬敞干凈的場地。當阿訇宣布會禮開始,回族群眾鋪下毯子或小拜氈,脫下鞋子,老老少少自動向西方跪成很整齊的行列。立即向聖地麥加古寺克爾白方向叩拜。
這種會禮比平時主麻日的聚禮要隆重得多,即使刮風下雨也無所畏懼,情緒仍很高漲。會禮中,放眼望去,白帽耀眼,猶如一片銀河。禮拜後,回族群眾齊向阿訇道安,接著全體互說「色倆目」(和平、平安、安寧)問候。整個會禮結束後,由阿匐帶領游祖墳,念鎖兒(古蘭經選讀),追悼亡人。然後恭賀節日,串親訪友。
節日中,家家戶戶炸撒子、油香、課課、花花等富有民族風味的傳統食品。同時,還宰雞、兔、羊等,做涼粉、燴菜等。互送親友鄰居,互相拜節問候。
在節日里,除了鄰居朋友相互拜節外,已婚和未婚女婿要帶上節日札品給岳父母拜節。拜節的時間要早。回族當中流傳一句俗語,叫作初一、初二拜節,初三、初四拜鱉,如果拜節遲了,會帶來一些不愉快的事。
有許多回族青年在開齋節舉行婚禮,使節日更加熱鬧,更增添節日氣氛。
隨著社會的發展,回族的開齋節也增添了不少新的內容。全國回族聚居的一些地方,除節日參加會禮等活動外,還參加一些娛樂活動。如遼寧鞍山市的回族青年,在節日里喜歡耍獅子舞,踩高蹺;河北倉州地區的回民在節日里喜歡表演武術;西北一些青年節日里喜歡唱花兒、摔跤、扳手腕、拔腰、擰手指頭、打撲克;城市裡一些回民喜歡游公園等等。
㈣ BIGO構築內容護城河,印尼高層「加磚」,你怎麼看
日前,相聚集團公司集團旗下BIGO在印尼進行了盛況空前的GoodtoBigood齋戒月活動。該活動得到印尼社會各界的明顯適用,印尼度假旅遊與藝術創意經濟部科長、印尼通訊部廳長也是親自出戰參與活動,為活動給油助推。據了解,這也是印尼齋戒月期內知名度較大 的活動之一。
另外,這也是BIGO在原創者經濟發展行業的一次合理試著。現如今,高品質內容早已變成互聯網技術的剛性需求,無論是中國大佬騰訊官方、今日今日頭條,或是國外服務平台twiter,莫不在原創者經濟發展行業竭盡精力。而依靠GoodtoBigood活動,BIGO激起出了客戶的寫作激情,獲得到很多高品質的內容。就視頻社交媒體的跑道來講,BIGO就不但是一個游戲娛樂的服務平台,並且其文化整合內容的發展潛力所發展的商業領域也非常值得希望。
㈤ 齋戒月的介紹
齋戒月伊斯蘭教的宗教禮儀中,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就是在回歷九月份為期三十天的齋戒月了(今年的齋戒月是在公歷十一月五日開始)。所有穆斯林在日出之後,不吃飯,不喝水,有的甚至連口水也不容許吞進肚子里去,直到日落。當然,日落後則可自由吃喝。
㈥ 09年印尼、馬來西亞兩國的開齋節是什麼時間
9月20日或者21日(等會兒我解釋為什麼可能是2天)全球都是一個時間(要有區別就是時差差幾個小時的問題)從8月21日開始齋戒一個月(30天) 然後齋月過完之後第二天就是開齋節(不過頭天晚上沒看到新月就再齋戒一天第二天才是開齋節)------你可以看到最近新聞 全球已經進入齋戒了。。(昨天我看足球新聞 國際米蘭有個伊斯蘭教的球員因為在齋戒所以體力不支中途被換下場)
㈦ 什麼是開齋節 開齋節的由來簡短介紹
導讀:什麼是開齋節?開齋節是伊斯蘭教的重要節日之一,是我國多個少數民族的珍貴日子。過開齋節就跟過年似的,需要穆斯林們沐浴更衣,清掃房舍,准備美食,送節日禮物和祝福等。或許你還想更透徹的去了解開齋節,因此我帶來了開齋節的由來簡短介紹,快點來看看吧。
什麼是開齋節
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費圖爾」的意譯。新疆地區突厥語系的穆斯林稱其為「肉孜節」。「肉孜」是波斯語,意思是「齋戒」。寧夏部分地區的回族穆斯林則稱它為「大爾德」;甘肅、青海和東部地區的一些回族穆斯林也稱其為「過年」。對開齋節在各地盡管稱謂不同,但實際就是一次規模盛大、禮義隆重的宗教文化節日,其隆重程度猶如漢族群眾的春節,藏族同胞過藏年。開齋節前夕,外面工作的、做買賣的、出差的穆斯林都要提前趕回家中,與家人共度美好節日。
開齋節的由來簡短介紹
伊斯蘭教經典記載,先知穆罕默德在傳教前,每逢萊麥丹月都去麥加近鄰的希拉山澗沉思默禱。公元610年萊麥丹月,先知在沉思默禱時突然接到安拉的啟示,命他以「使者"的身份傳遞真主的教誨。後來,先知穆罕默德將這個月定為齋戒月,以示紀念。與此同時,教法學家解釋,「齋戒是為了讓有錢人品嘗飢渴滋味,以使他們不要窮奢極欲、揮霍無度;要節衣縮食,省出錢來周濟窮人」。
歷經1400餘年演變,開齋節已成為信仰伊斯蘭教各民族的傳統文化節日。這一天,穆斯林除沐浴凈身,到清真寺參加節日宗教聚禮活動外,還要穿上節日盛裝,走親訪友,互道「塞倆目」(祝你平安之意),祈求來年幸福。
開齋節的習俗
1、齋月里的阿拉伯人
齋月里,穆斯林白晝齋戒以歷練心性、凈化靈魂。所以,齋月里在阿拉伯國家通常可以看到許多人將自己精心准備的食物擺放到路旁免費供路人享用,以此表達他們樂善好施的品行。在沙特和阿聯酋從齋月開始,每天晚上很多清真寺里都向穆斯林提供免費食品。
2、開齋節的飲食習俗
「開齋節」既是對圓滿完成「拉馬丹」(Ramadan)月齋功的慶祝,又是穆斯林家庭合家團賀,聚會相見的良宵美辰。在這天穆斯林男女要淋浴、燃香、更新衣,前往清真寺參加會禮,聽阿訇講「瓦爾孜」(講經)。做完禮拜後,家家都要煎炸油香、饊子、麻花,有的還要宰雞、宰羊,烹制本民族本地區獨具風味的菜餚。如寧夏回民的清燉羊肉、粉湯餃子、手抓羊肉、糖醋鯉魚;新疆的抓飯、烤全羊;蘭州的牛肉拉麵、清蒸雞;西安的羊肉泡饃等。親友相見,互道「色倆目」問好祝安。有的請阿訇到亡故親友墳墓邊誦讀《古蘭經》,悼念亡故的親人,以寄託哀思,祈求真主慈憫亡人早日進入天堂。
3、齋月里阿拉伯國家的商業活動及特點
齋月里,阿拉伯國家一般都調整上下班時間,阿聯酋大多數公司的上班時間是早上8點到下午兩點,沙特規定早上10時開始上班。政府機關的工作效率較低,商人的活動也相應減少。阿拉伯國家的商務活動通常在晚上進行,商家店鋪一般是晚上6、7點鍾開始營業至深夜2、3點鍾才打烊。有的餐廳飯館到凌晨4時才關門。齋月期間的食品銷量特別大。食品、服裝及家電成為需求量最大、最暢銷的商品。特別在開齋節前一個星期左右,市場上各種過節商品銷量大增,是銷售旺季。
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風俗,同樣不同的宗教也有不同的宗教習俗,所以我們應該尊重別人的習俗。
㈧ 2016年印尼的齋戒月是
六月六號開始一個月時間.
㈨ 齋戒是什麼意思
共有兩層意思。
一是中國伊斯蘭教五項基本功課之一,除白天禁止飲食外,還有禁止房事等。二指中國舊時祭祀前沐浴更衣,不飲酒,不吃葷,以表示誠敬。
伊斯蘭教齋月系先知穆罕默德由麥加遷徙到麥地那的第二年作為履行齋戒功課的月份。齋戒最多為30天。伊斯蘭教規定:穆斯林除病人、孕婦、哺乳的婦女、幼兒以及旅途之人外,均應全月齋戒。封齋從黎明至日落,戒飲食,戒房事,戒絕醜行和穢語。伊斯蘭教認為,齋戒的意義在於陶冶性格,剋制私慾,體會窮人飢餓之苦,萌發惻隱之心,以資濟貧、行善等。
㈩ 你知道開齋節的來歷嗎這一天都有哪些風俗習慣
開齋節的來歷是穆罕默德在沉思默禱時突然接到安拉的啟示,讓他以“使者”的身份傳遞真主的教誨,之後穆罕默德便將這個月定為開齋節。這一天風俗習慣有打掃清真寺、貼對聯掛彩燈;家家戶戶打掃衛生,沐浴凈身;舉行會禮、掃墓;走親訪友、恭賀節日;女婿第二天拜岳父母。
另外,隨後就是走親訪友,恭賀節日。在節日當中,每家每戶都會准備一些民族傳統美食來招待客人,比如饊子、油香、課課……不僅如此,還要宰羊、雞、兔……
此外,在節日的第一、二天,每家每戶的女婿都要帶上節日禮品給岳父母拜節。就和我們漢族春節大年初二拜岳父是一樣的道理。
以上就是開齋節的習俗和來歷,僅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