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印尼人死後怎麼安葬

印尼人死後怎麼安葬

發布時間:2022-08-30 16:08:00

㈠ 不同國家對死者的習俗

各地習俗
對死者的處理方式。主要包括安葬、殯儀、舉哀等。除近現代才出現的非宗教性葬禮外,各種喪葬儀規均與宗教觀念有關。從原始社會的舊石器時代起,人類便產生了靈魂觀念。原始人認為,人死靈魂不死,仍能幹預活人的人事、禍福。受這種靈魂不滅觀念的制約及各國各民族文化傳統、宗教信仰的差異,產生了形形色色的葬禮風俗:有的葬禮盛大隆重;有的簡易樸素;有的充滿了宗教色彩;有的科學而又衛生。地理、宗教及社會結構均影響葬禮形式,階級身分更是決定性因素。以西藏為例,葬禮按身分區分為4種∶賤民水葬,中等身分土葬或天葬,貴族始可火葬。 在葬式上,世界各民族中有土葬、火葬、水葬、厚葬、天葬、洞葬、樹葬、懸棺葬、壁櫥葬、食葬等多種形式。
全世界國君或宗教領袖之葬禮均極隆重,除耗費物力財力外,更可能陪葬大批生命。直至近年為止,非洲迦納之阿善提族(Ashanti),當其君主死亡後,族人對外保密,且每隔若干時日須殺死一仆從,令其至冥界侍候已死君主;又為免君主寂寞,還要陪葬整批盛妝的嬪妃。忌日周年,該君主棺柩送入陵寢,所有生前的左右侍人,包括後妃、僕役、廚師均須執紼送殯,與之同葬。現代化國家當然不致考慮如死後服侍之禮俗,但一般葬禮仍極為隆重;鮮有的例外為1970年法國前總統戴高樂之葬禮,依其遺志極度簡化,僅由鄉村木匠制一白木棺,由家屬及少數老友、近鄰送葬。
在信奉基督教的國家和一些民族中,死者臨終前要請牧師做最後的懺悔和禱告。送葬時,親屬們身著黑色喪服,跟隨在牧師身後,在挖好的墓穴前,牧師念誦經文,超度亡靈,然後由親屬將白色、紫色的花束扔在墓棺之上,最後以土掩埋。印度人死後,一般都實行火葬。一個虔誠的印度教徒總希望自己的遺體能焚化在聖河——恆河的岸邊。他們認為在恆河岸邊舉行葬禮,死者的靈魂才能升入天堂。送葬人直接將遺體擱在河邊的柴堆上,由死者的主要親屬點燃。印度的托達人,則要前後進行兩次火化才能完成葬禮。阿拉伯人死後一般先將埋體(亡人)抬到清真寺,洗埋體之後,穿上克番(裹上寫有經文的白布),然後放入埋體匣子。送葬時,由親友們抬著埋體匣子送往墓地。到達墓地後,先向墓穴的四周遍撒驅蟲香料,隨後在誦經聲中將埋體入葬。在非洲,葬禮儀式常伴隨著幾天幾夜的狂歌勁舞,人們集合在死者靈柩前或墓穴周圍,聞鼓起舞,不停地向死者歌唱或哭訴,同時殺雞宰羊,念咒誦經,大宴眾人,以此來哀悼、紀念、評價亡人,寄託哀思。
中國的葬禮一般是召開規模大小不等的追悼會。追悼會的主要程序有向遺體或遺像致哀、有關人員致悼詞、奏哀樂、向死者家屬表示慰問等。由於各國的社會制度、宗教信仰及文化習俗存在差異,治喪活動的內容也有許多不同,此外民間流行與政府提倡的治喪活動也有許多區別。元首逝世舉行的治喪活動較為隆重,其程序一般包括:發布訃告、宣布致哀期、全國停止各種娛樂活動、下半旗致哀、向遺體告別或瞻仰遺容、接受各界人士的弔唁、舉行追悼大會(葬禮)。追悼儀式後,由黨政軍領導人或治喪委員會負責人及死者家屬護送遺體前往火葬場火葬(或將骨灰送至安放處)。重要的黨政軍負責人或開國元勛逝世後,治喪程序與元首大致相同,但規模略小、規格略低。一般人逝世,悼念儀式較為簡單,只有向遺體告別和追悼會兩項。中國政府提倡簡葬,許多生前擔任黨政軍要職的,死後也只舉行簡單的遺體告別儀式,不開追悼會,儀式過後即行火葬。
[編輯本段]世界十大獨特葬禮
土葬
葬式之一。又稱埋葬 。流行於世界各地。 約產生於舊石器時代中期。在西歐,莫斯特期墓葬是所知最早的土葬。原始公社時期,各氏族均有固定的墓地。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各家庭亦有固定的墓葬場。土葬墓一般葬一個遺體,但也有數人或氏族合葬的。 土葬為葬禮中最普遍採用者。愛斯基摩人居於冰天雪地無法土葬,每築一小型圓頂雪舍安葬死者。美索不達米亞古城烏爾有一王陵,王者位於陵之最深處一室,其旁有若干最親密侍從,室外則環繞僕役、大臣、女伶、御者、車馬以及其他人物。希臘邁錫尼(Mycenae)曾發現青銅時期的英雄萬人冢。近年在秘魯發現之巴卡拉(Paraca)墓,斲鑿至地下5公尺(18呎),竟集體埋葬400人及其生前器物。但按一般習俗,死者是個別埋葬。古希伯來人利用天然洞窟鑿石為坑以埋葬死者,最初視為聖地,但後來則視為不潔之地加以迴避,並用石灰塗成白色俾便辨認而免誤入,此即隱喻「白色墳墓」之語源。但此類洞窟墓地極多民族仍視為聖地並予朝拜,如西印度及斯里蘭卡數以千計之岩窟廟即是。 死者一般作卧姿,面對方位每與宗教有關,如穆斯林死者必令右側朝著聖地麥加;佛教徒頭部北指;古埃及人面西,當即是通往西方極樂世界之謂。非洲達加里族(Dagari)男女有別,據某學者謂∶男屍面東,意指日出而作——狩獵耕種;女屍面西,意指日落應炊晚膳。巴比倫及蘇美人卧姿僅限高階層身分,賤役只能作屈身姿,像是在待命侍候。美洲印第安人死者土葬時踡伏作胎兒狀,似有返本歸源之意。若干民族采立葬,尤以戰士為然。1970年維也納有所謂「立葬愛好者俱樂部」,會員死後置入塑膠筒,掘地為洞直立埋葬。
火葬
傳統葬式。以火焚屍,將骨灰貯於盒內的殯葬方式。始於歐洲新石器時代。中國最早流行火葬的是春秋戰國時的氐羌人,其後藏、彝、拉祜、納西、普米、怒、哈尼、傣等族在歷史上也行火葬。部分地區仍保持此種習俗。藏族只有活佛、上層喇嘛和貴族行火葬。
水葬
水葬是世界上比較古老的葬法。水葬在世界上大體有三種不同的方式:1.漂屍式即將死屍置於專門製作的死亡船上,放入江河湖海,任其自然漂流。2.投河式即將死屍背到河邊肢解後,投入河中。3.撒灰式。即將火化後的骨灰撒入江河湖海。許多文化均有水與不死相關聯之神話,因此領袖人物及英雄乃多行水葬,置於精緻葬儀船中隨波漂流。英格蘭沙福克(Suffolk)郡距河1公里(0.5哩)處所掘出之水葬儀船遺跡最為著名,該船長26公尺(85呎),船夫38名。挪威奧斯堡(Oseberg)亦掘得維京船,內有2名婦女,這個例子說明婦女也有享受這種待遇的。但水葬並非皆附船隻,索羅門群島死者僅置於竹筏上漂出供鯊魚吞噬;也有地方將屍體包裹後加石塊令其沉至水底。在西藏,貧民、乞丐、麻瘋病人、嬰兒屍體常投入水中。更有若乾地區在屍體入水前先予肢解。西方習俗中海難遇害者行海葬,近年火葬後骨灰撒入水中之風氣漸廣,以美國西岸及若干亞洲國家為尚。印度死者則停置1年後投入恆河聖水。
天葬
就是將死者的屍體喂鷲鷹。鷲鷹食後飛上天空,藏族則認為死者順利升天。天葬在天葬場舉行,各地有固定地點。人死後,停屍數日,請喇嘛念經擇日送葬。天葬師隨即將屍體衣服剝去,按一定程序肢解屍體,肉骨剝離。最後用哨聲呼來鷲,按骨、肉順序別餵食。 將屍體棄至曠野供野獸撕噬,為極多民族所採行,認為既方便又有益於死者靈魂。祆教徒多行天葬,因其視屍體為不潔。孟買之帕西人(Parsi)有所謂「靜默之塔」,塔圓而高,死者被抬至塔頂,由侍者排列於環繞深坑之石台上;屍體經禿鷹撕噬數小時後僅剩骨架,侍者乃將之一一推入深坑。蒙古游牧民族視死於曠野為高貴之死,臨終者尚未斷氣即被棄於野,供野獸吞噬;童屍或嬰屍則裝袋置於十字路口,首先路過者有責任將袋口解開,俾靈魂獲得解放、轉世。印度那加族(Naga)、澳洲中部土人及若干北美印第安人如蘇族,將屍體盛妝放入鹿皮或水牛皮袋縫合,置於樹上或平台上,距地2.5公尺(8呎)高,1年後再予埋葬。
洞葬
甲定洞葬位於甲定村栗木山的半山腰上,上下有兩個洞口,棺柩擺放在為繁樹濃陰所掩的上洞,洞口豁敞,高十餘米,寬亦有十餘米,縱深約有三四十米,目測可看見上百具棺柩置於「井」字形木架之上,列成五排,棺柩或頭朝外,或頭朝里,其中似乎有其規則。
樹葬

樹葬是指把骨灰深埋在一棵指定的大樹下,或者把骨灰撒在土壤里。樹葬沒有墓穴,沒有或者使用可降解的特製骨灰壇。它只作標記,如:僅在樹下放一塊石頭,石頭上釘一塊銅板,寫上死者的姓名、生卒年月即可。樹葬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殯葬理念和行為之一。
懸棺葬
中國古代葬式的一種。即人死後,親屬殮遺體入棺,將木棺懸置於插入懸崖絕壁的木樁上,或置於崖洞中、崖縫內,或半懸於崖外。往往陡峭高危,下臨深溪,無從攀登。其俗流行於南方少數民族地區,懸置越高,表示對死者越是尊敬。
沙葬

新疆沙漠最為盛行。將死者用麻袋裝好,投入流沙中,使其慢慢陷進沙子里。由於氣候關系,許多屍體進入沙子裡面就立即脫水,使得屍體不會腐爛,可以天然保存幾百年甚至上千年。
風葬
風葬亦稱「露天葬」。包括樹葬、崖葬、洞察洞窟葬、懸棺葬等。一般將死者遺體裸露於樹木或曠野之中,或置於岩石下、山崖間、洞窟或樹洞內;有的將屍體放入棺柩,再擱置在用茅草和木板製成的停棺棚或小茅屋中。有的民族對所崇拜的圖騰物實行風葬。
二次葬
許多原始文化認為死者自人世通往冥府,中間須歷經若干過程,因此死後未腐爛仍待若生人,須供飲食,留置家中,由家屬陪侍。印尼人對腐屍流出之血水仔細處理,有時還以食米吸收血水;爪哇巴里島人認為死者要經過42天才會完全離家;羅馬尼亞人葬後須定期掘出骨頭(兒童3年、青年5年、老人7年),以酒及水清洗後置入亞麻布袋內,送到教堂作第二次埋葬,至此喪家始能恢復一般社交往來。北美休倫族人(印第安人之一種)的二次埋葬系採集體方式,每10∼12年舉辦一次靈魂節,屆時死者屍骸均移至社區墓地集中埋葬。若干南美及歐洲國家因土地不多,亦在埋葬3∼5年後將骨骸掘出,置於壁龕或骨壇里,或移至公有墓地集中安葬。
木乃伊
即「人工干屍」。此詞譯自英語mummy,源自波斯語mumiai,意為「蠟」。世界許多地區都有用防腐香料或用香油(或葯料)塗屍防腐的方法,而以古埃及的木乃伊為最著名。屍體經過風干,從而使屍體不會腐爛,可存放數千年之久
20世紀之西方葬禮業已相當標准化,遺體置於簡單裝飾之有襯里柩內,經頌揚式及告別式後,埋入2公尺(6呎)深之土坑內,再以泥土覆蓋。19世紀以來,葬禮多已不在教堂側院舉行,而改在墓地舉行。
[編輯本段]宗教葬禮
基督教
基督教葬禮由牧師或神父主持,在墓穴周圍舉行禱告願死者安息升入天堂。有時候前半部分在教堂舉行。天主教還為死者舉行追思彌撒等。基督教和西方傳統葬禮的主要色調為黑色。
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認為應盡快舉行簡單的土葬,有「亡人奔土如奔金」之說。一般在死亡三天內舉行。由死者親人或其他穆斯林用水清洗屍體後以白布包裹。為死者行站禮祈禱。之後運往墓地土葬,屍體面朝聖地麥加天房(克爾白)方向,無棺材或陪葬品。整個葬禮過程中要求參與者節哀沉默。
佛教
佛教葬禮一般為火葬,有僧人唱誦經文,作法會超度死者。
[編輯本段]中國傳統葬禮
中國傳統葬禮的主色調為白色和黃色,故亦有白事之稱,與紅事(喜事)相對。隨死者的信仰和經濟情況,整個過程中經常伴有有關的佛教、道教或風水儀式。
其主要過程有:
小殮:為屍體凈身整容,穿上壽衣。這個步驟要盡早,甚至有時在斷氣之前就進行。因為過幾個小時,由於肌肉細胞死亡,會出現稱為屍僵的四肢僵硬現象,影響穿壽衣。壽衣不能用皮質,因傳統認為這樣死者會轉世成動物。
報喪:正式通知遠近各處的親友死亡時間、情況和葬禮安排。經常有嚴格的形勢和順序規定。
奔喪:親友攜帶禮品、禮金、輓聯、花圈等從外地來參加葬禮。
停靈:又稱暫厝,將屍體在靈堂停放若干天,等待前來奔喪的親友;同時有助於確定死亡而不是昏迷假死。靈堂可為家中房間、臨時搭制的靈棚、或殯儀館的專用房間。靈堂內設悼念條幅、死者遺像、供奉死者的食品(供品)、香、蠟燭、紙錢等。另外,在暫時不能正式安葬死者的情況下,將棺材寄放在寺廟等地,等待未來下葬,也可稱作停靈。
守靈:停靈期間,已在場的親友,特別是死者的晚輩在靈堂輪流守護死者,接受奔喪者的弔唁。在整個葬禮期間,死者親近的晚輩(稱為孝子/孝女)穿不縫邊的白色粗麻布衣服或褂子,腰系草繩或麻繩,腳穿草鞋,稱為孝服。
大殮:當著家屬的面,將死者移入鋪有褥子的棺材,蓋上被子,釘上釘子封棺。富裕的人家可能用內棺和放置隨葬品的外棺兩層。
出殯和下葬:把棺材送到墓地埋葬。出殯開始的標志是孝子將一個瓦盆摔碎,稱為「摔盆兒」。由孝子執「引魂幡」帶隊,有樂隊吹打,沿途散發紙錢到墓地。下葬儀式有風水師協助。
燒七:下葬後,親友每七天去墓地看望並燒紙錢,一共去七次共四十九天。還有類似的叫魂、燒紙錢等活動,稱為「做七」。第四十九天的儀式稱為「斷七」,為正式葬禮部分的結束。
守孝:按儒教的傳統,孝子應該守護在父母墓的周圍三年,期間避免娛樂、飲酒食肉、夫妻同房等。
牌位:家人用香燭祭品供奉寫有死者名字的牌位。
囿年:就是死者一周年。
三年:就是死者第二個周年。三年後,就可以給故者掃墓了。
掃墓:親友於清明節及冬至、春節期間修理、打掃墓地。

㈡ 印尼的塔娜托那村為什麼樹上掛滿嬰兒死屍

印尼的塔娜托那村位於印尼蘇拉威西島的西南半島,我們去過東南亞的朋友都知道東南亞地區很多樹木都長的很高大粗壯,雖然粗壯但是由於是速生樹種,所以樹干密度不大砍伐容易。在這個小村落周邊有很多高的樹木,但是走近看這些樹木卻有些奇怪,有些樹上有一些方形的編制的蓋子被釘在樹上?這是什麼呢?這就是這個村落的樹葬習俗。

其實我國古代也有樹葬的習俗,不過不是挖空樹木,而是將死屍掛在樹上,讓其在自然界中隨風風干。在我國的文獻中有這樣的記載,《魏書·失韋傳》說:父母死,男女聚哭三年,屍則置於林樹上。《周書·異域上》上也記錄過樹葬習俗是死者則以葦薄裹屍,懸之樹上。

㈢ 世界各民族都有哪些安葬形式

1.苗族:苗族現今保存有完好的懸棺葬和洞棺葬,據說此舉是為了方便苗家後人打回中原是將已故祖先帶回故土入土為安。2.壯族:人死後,停屍於正廳。以柚葉、桃葉或姜煎水浴屍換裝。入殮時孝男孝女放聲號哭,也有唱《喪歌》的習慣,表示訣別。一般停屍三日。親戚故舊來吊,灑酒供祭。將死者生前喜愛的器物置於屍旁,用銅錢遮眼、塞口,或填以糯米飯、茶葉,意為使死者在往陰間的路上有趕路飯和買路錢。有的以硃砂點五官,叫做「開光」。屍體遮蓋白布。擂鼓或燃放鞭炮誌哀。如死者為婦女,還必須向外家報喪,俟外家來人「見面」後方能入殮。有些地區,子女為父母辦喪事,要請兩位歌師分扮舅甥,通宵達旦以問答形式唱「哭喪歌」,贊頌死者生前美德,並勸喻世人應尊敬長輩,不忘祖恩。壯族有「二次葬」的傳統。 一般葬後三年揭棺,撿取骸骨放入陶缸內,置於岩洞或土洞中,選擇「吉壤」再行安葬,稱「二次葬」。至此,死者才成為祖先神靈而受供奉。對非正常死亡的,被認為將變成惡鬼,因此必須火葬。請道公誦經打齋,骨灰隨道公跳過火坑,才承認其陰魂與祖先神靈有同等地位。3.藏族:西藏人死後有五種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然而只有活佛和一些領主死後,即享受火葬。小孩死了,或因其它病疾死亡的人,則把屍體丟進河裡喂魚,這叫水葬。生前作過壞事的人,即用土葬。藏族認為,被埋的人是永遠不會轉世的。 天葬寄託一種升上「天堂」的幻想。天葬儀式一般都是在清晨舉行的。死者家屬在天亮前,要把屍體送到拉薩北郊的天葬台,太陽徐徐升起,天葬儀式開始。不經允許一般是不歡迎人們去觀看的。因為這是不太好的。4.土族:一般行火葬,部分地區行土葬。土族人禁忌眾多,主要有,忌吃圓蹄牲畜(馬、騾、驢)肉;忌在畜圈內大小便,認為這會影響牲畜的生長;忌諱用有裂縫的碗給客人倒茶;不能問客人「吃飯沒有」或「吃不吃飯」等話;在客人面前吵、打孩子是最大失禮,會被認為是下逐客令;進土族人家,必須先在院外打招呼,待有人應後,才能入院內;年輕婦女的卧室不得隨意進入,不能同未婚姑娘開玩笑;忌客人數他們的羊只;在佛堂、大殿內忌吸煙、吐痰、亂翻亂摸和大聲喧嘩;忌從僧侶的跪墊和其他物品上跨過;忌對酥油燈打噴嚏和咳嗽;在佛堂里轉經輪時,必須從左向右,不可逆轉;寺院附近禁止打獵和隨地大小便。 5.侗族:喪葬一般同漢族,行土葬。個別地區還有停葬習俗,人死入殯後將棺材停放在郊外,等本族與死者同年同輩的都死亡以後,才一同擇日安葬。 6.怒族:貢山的怒族有重喪的習俗;福貢、碧江怒族的先民行火葬,有氏族墓地。現行土葬。 7.瑤族:瑤族的喪葬因地區和支系不同而異。如「勉支」大都行土葬。「布努支」過去興岩葬,現行土葬。「拉珈支」瑤族成年人行火葬、未成年人行土葬、嬰兒行掛葬。連南八排瑤人死後,行屍體綁於椅子上。出殯時,抬轎似地將屍體抬至墓穴入棺,人們稱為「游屍葬」。

㈣ 佛教死後怎麼下葬

佛教中人死後家屬應如何辦後事:

第一:12小時之內不要觸摸。以免起嗔恨心墮入地獄道。這是神識還沒有離體。

第二:不能哭 ,否則逝者心生情愛,墮餓鬼道。

第三:全家吃素念佛 為其迴向。

第四:念佛12小時不間斷

第五:孝心真誠,念49天利益最大。這是神識在中陰界等待輪回。

第六:為他做功德之事。放生布施

阿彌陀佛

㈤ 樹葬的樹葬類型

從形式和木架結構的不同,大致可將樹葬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懸屍於樹 這種葬法在中國歷史文獻和民族學材料中都不乏其例,具體做法是先用破布或棕皮包裹屍體,放入竹筐;將竹筐掛在山沖的樹林中,讓屍體自然腐爛。這種懸屍於樹的葬法,即使是現在,也可以在鄂倫春族、赫哲族、鄂溫克族以及南方大瑤山的瑤族中遺存。
鄂倫春族
鄂倫春人的喪儀辦得既隆重又神秘。烏力楞的親友們先要用冰雪或河水沐浴屍身,再剝取樺樹皮製成一個特殊的棺材,把死者殮葬其中,最後尋找一棵樹干茂密的大紅松,搭起木架,把棺材懸吊在半空。這樣既不用擔心野獸傷害屍體,又免去了物困人少或天寒地凍挖土深埋的困難。
鄂倫春人之所以樹葬,是因為他們認為人死後靈魂不滅,會被太陽召回天上,化做星星。所以鄂倫春人會特意在棺木兩端插上兩個木片,做為靈魂升天使用的翅膀。
樹葬後一兩年內,如果棺材沒有落地,則表示死者生前的罪還沒贖清,因而沒能升天,還需要薩滿祭祀禱告;如果棺材落了地,則表示亡者的靈魂已經升天。
瑤族、侗族
廣西大瑤山地區的茶山瑤和貴州黎平縣肇六鄉的侗族認為,小孩子是由一位專司生育的花婆神負責接送的。因此,在孩子五六歲時要舉行酬謝花婆神的祭祀儀式,稱為「還花」。如果還未「還花」,孩子就夭折了,則表示孩子的靈魂回到花婆神處,准備重新投胎。為了讓他們能夠順利的投胎,亡故的小娃娃一般採用「掛葬」。
具體做法是:先給死嬰穿好衣服,放在糞箕或簸箕中,用新白布(或黑布)蓋好,掛在村寨附近的樹枝或竹枝上,用草繩捆好,任由野獸猛禽吞食。該族人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使母親重新懷孕,否則會引起難孕或絕育。
珞巴族
西藏地區的珞巴人,則會將死者捆成胎兒狀裝於藤筐中,掛在村莊周圍的樹杈上,頭部用白布遮蓋,並戴上一隻木製面具,再擺上各種食物和水果。收屍人手持葫蘆,反手倒水。其間喇嘛會念經超度亡靈,並用玉米面做成七個面人和七個面虎,置於裝殮死者的藤筐前。死者家人須為死者祭祀三天,每個親朋須向死者送一張畫有22種圖案的路線圖,表示死者會選對路,一直走到天堂。 置屍於台 即在大樹的兩枝樹權上並排搭上小樹條,上面再鋪上樹枝,建成一個小小的平台,然後將死者置放在平台上。這種方式在東北鄂倫春族和鄂溫克族中習見。
鄂溫克族
生活在內蒙古自治區的鄂溫克人,在人死後會先在家裡停放一兩天,再將屍體運上山,選擇成正角的三、四棵樹,在樹權間搭以橫木架,上鋪樹枝,然後將屍體陳放在木架上,並在死者身旁放上必須敲掉一塊的鍋、勺、碗、盆、煙袋等物品作為陪葬品。此後,不管屍骨是否掉落都不再過問。 葬於樹洞:在大樹上挖洞,把嬰兒的屍體放進洞里。
印尼南蘇拉威西省托拉雅縣(TanaToraja)至今仍存留一項傳統,當地村民會把死去的嬰兒用布料包好,然後在大樹上挖洞,把嬰兒的屍體放進洞里。接著,人們會用棕櫚樹的須根把埋葬嬰屍的樹洞封起來,被鑿洞的樹會隨時間癒合。當地人相信,葬在樹洞中的嬰屍會被大自然吸收。
此外,在澳大利亞、新幾內亞、北美、亞洲北部等地,也有多個民族曾使用這種葬俗。

㈥ 尼安德特人是滅絕了還是演變了

尼安德特人大部分被屠殺了或者因疾病而死,和印第安人一樣。一小部分沒有威脅的婦孺和兒童和智人通婚同化,所以我們現在有一部分尼人基因。 可以說參與了智人的演變,但是由於只是一個配角,不能說他們演變了,主角才有資格

㈦ 國外的喪葬要講究哪些禮儀

‍‍

各國喪葬活動不盡相同,許多國家的喪葬活動還帶有宗教色彩。在國外,人去世後,其家屬或治喪機構要盡快發布訃告,將逝者去世的消息盡早通知逝者的 親友、同事和商業上的合作者,並說明葬禮將於何時何地舉行。訃告可以以信函的方式發出,也 可以用電話電報傳遞;如需要通知更多的人也可登報。訃告所用的信箋、信封,往往帶有黑色的 邊框。接到訃告的親友熟人,可以寫唁函、發唁電給逝者的家屬,以示哀悼。在許多國家都有為殯 葬服務的殯儀館、喪葬服務社等,承辦喪葬的有關事宜,根據逝者親屬的要求,協助安排後事。西方國家,葬禮一般在教堂舉行。葬禮前,靈柩停放在教堂中,由親友輪流守靈。舉行葬禮 時,參加葬禮人員在教堂入座,通常是至親好友在前面,一般親友在後面。葬禮程序包括禱告、 頌贊美詩和牧師致辭等。葬禮畢,人們向遺體告別,然後用靈車將遺體送去墓地安葬。去墓地 一般只是主要送葬者出席,他們還象徵性地為墓穴掩土。

非宗教性的葬禮,常常就在公墓的禮 堂或墓地舉行。葬禮應始終保持庄嚴肅穆的氣氛。人們深思默禱,向逝者沉痛致哀。在西方參 加葬禮一般不嚎啕大哭。參加葬禮,不要穿色彩鮮艷的服裝,應穿深色或其他顏色暗淡的衣服。 男子系無花黑領帶,左臂可戴黑紗(也可不戴)。女子的飾物應當簡朴。每人胸前可戴一朵 白花。給葬禮送花,可在葬禮舉行前通過葬禮承辦人或花店辦理。如訃告上寫明「敬辭鮮花」,則 應當遵從,不必送花。送花時,應附上寫有悼唁字句或「獻給XXX」字樣的飄帶,並附有贈花 者的姓名。外國人習慣不用紙花。也有的人寫輓聯、詩或文章以紀念逝者。很親近的親友可以 登門弔唁,並幫助家屬治喪。但如逝者的親人哀傷不已,不願接見親友,則應當為他(她)著想, 不去登門弔唁。

‍‍

㈧ 死後如何安葬

木愉 有次聚會,聽一個廣東人說他回家的見聞,聽得人哭笑不得。他家在廣東農村,那裡迷信風氣濃厚,表現在喪葬上尤甚。 他母親故去的時候,墓地是他父親自己在山上找的。後來,當他父親時日不多的時候,他留下遺願,要跟母親同葬。當他歸天之後,家裡按部就班根據他的遺願把他安葬。等到安葬的時候,麻煩來了。請來的風水先生說這個方位會對大兒子的財運有影響,那個方位會對二兒子的壽命不利。如此一來,大兒子和二兒子自然就有爭執,爭來爭去,大家都不願妥協。兩兄弟從此不合。 政府一直在試圖移風易俗,還採取了好多措施。其中一條是必須先行火葬。盡管人們不願意,卻又不得不把遺體送到火葬場火化。火化本來應該是要燒成骨灰的,但一般老百姓卻認為雖然完屍不能保全,至少可以保留大致的身體結構。於是,家屬就要行賄,給掌控焚屍爐的師傅送紅包,讓他提前壓了按鈕,結束焚燒過程。這樣,遺體就不至於燒成灰,而可以用白布包成幾段。後人於是就可以讓先人入土為安了。這個廣東人的父親的遺體就是以這種方式火化的。 中國是個等級觀念極強的國度。人身前有等級,時候也有等級。提起八寶山革命公墓,大約大家都不會不知道。死後,要到那裡,並不是件容易的事。細細說起來,有如下幾種規格。 第一,骨灰可以存放那裡,按照身前地位安置在一廳二廳三廳……第二,可以到那裡舉行告別儀式,但花費由國家負擔。第三,可以到那裡舉行告別儀式,但花費由死者生前單位公司負擔。 有次,有個老兄得意非凡地告訴大家,他老丈人死後,靈車不僅得以通過天安門,而且還圍繞天安門繞了一圈。他老丈人是個老紅軍,生前地位顯赫,所以,載了他遺體的靈車才得到特別允許,可以通過天安門。由此可見,一般老百姓死了,是不能再從天安門那裡經過,告別天安門的。 我不由想到了我們這些寄居異國的華人的百年之後。美國地廣人稀,要找個身後的安身之處,當不是太難。而且,火葬怕也不是唯一的選擇。要完屍入土為安,怕也是可能的。對於身後,我倒是看得淡,我們來自於無,歸於無。死便死了,何必跟後人再爭土地?又何必再為後人增添祭祀的負擔。如果能化成灰,在某棵樹下安息,就算死得其所了。

㈨ 怎樣和印尼人、泰國人相處

印尼人當然是說印尼語了,是馬來語的一種吧!泰國人當然是泰語了。和印尼人交往尤其是伊斯蘭教徒的,要注意不要用左手遞給他們東西啊,這樣是不禮貌的。和泰國人就是不要用腳尖對這別人了,還有兩個國家都要注意不要摸別人的頭,這是很不禮貌的,小孩子也不要摸他們的頭。

㈩ 安葬的安葬禁忌

安葬儀式民間原本多以土葬為主,因葬地有限,因而火化漸成風氣,火化過程基本上比照土葬儀式進行,如擇妥火化的時辰,事先向火葬場辦理登記,火化前先由孝家祭拜,火化後由家屬親見火葬場人員將骨揀入骨灰罐內,所以「火葬」即等同土葬。孝子捧骨灰罐「進塔」,也是需要擇定時辰,先在納骨塔前祭拜;由於塔位多為八卦形,擇妥座向,於擇定的時辰將骨灰罐(揀骨則為骨罐)移入塔位,祭拜後即完成儀式。

閱讀全文

與印尼人死後怎麼安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血龍木手串什麼顏色是真的 瀏覽:510
義大利雅培和上海雅培是什麼關系 瀏覽:470
義大利面條醬怎麼配 瀏覽:87
中國良工閥門廠在哪裡 瀏覽:201
美國與英國區別是什麼 瀏覽:241
越南戰爭美軍有哪些部隊 瀏覽:21
榴槤泰國的和越南的哪個好吃 瀏覽:385
越南生意最好的理發店多少錢 瀏覽:433
怎麼在印尼開通移動國際漫遊 瀏覽:785
印度人怎麼換衣服 瀏覽:595
中國象棋怎麼看局 瀏覽:183
英國私人公司如何上市 瀏覽:819
在越南吃什麼面 瀏覽:95
伊朗北部靠近哪個國家 瀏覽:911
人民幣是印尼盾的多少倍 瀏覽:790
印尼的一畝地多少平方米 瀏覽:127
中國民航大學宿舍管理怎麼樣 瀏覽:473
英國做激光多少錢 瀏覽:671
英國護照加急多久 瀏覽:921
英國倫敦7月什麼季節 瀏覽: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