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想知道龍吃什麼呢
龍吃小魚,小蝦。龍魚是大型熱帶觀賞魚品種,巨骨舌科魚,遠古魚類,典型的上層魚,它們體色各異,體態優美多姿,體型勻稱飽滿,游姿優雅飄逸,深受廣大魚友喜愛,主要品種有金龍魚,銀龍魚,紅龍魚等,龍吃小魚,小蝦,肉食性魚類,也有人投喂青蛙,蜈蚣,蟋蟀等。
亞洲龍魚
亞洲龍魚的主產地在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主要品種有紅龍、金龍和青龍。亞洲龍魚比其他的幾個產地的龍魚更漂亮更具觀賞性。
顧名思義,紅龍即為在成魚期和亞成龍期,鰓蓋、鱗片以及七鰭均呈現紅色,觀賞性極佳。從理論上,紅龍可以分為辣椒紅龍、血紅龍、橙紅龍。但由於雜交的關系,辣椒紅龍和血紅龍已經沒有明顯的界限了。
最原始的金龍僅可分為過背金龍和紅尾金龍(寶石)。近年來,由於漁場的雜交,金龍又可分為金頭、B過、高背。金龍魚最大的特點是,金龍的鰓蓋呈現亮金色,散發著金屬光感。鱗框顯金色,由於品種不同,鱗框表現的排數也不同。
❷ 怎樣養血紅龍
是紅龍魚么?
誤區一:優良紅龍是印尼獨有的紅龍是印尼原產的不錯,在人工養殖後的今天,在大馬和新加坡業者不懈努力下,在大馬和新加坡地區都有都有優良紅龍的足跡.由其是新加坡業者,佔到新加坡是世界龍魚集散地和中轉站的極大便利條件,新加坡業者較雄厚的經濟條件支持下,進口大量的印尼頂級紅龍種魚才能完成優良紅龍的培育。新加坡國土狹小,缺乏淡水,能用於生產紅龍的地方實在是少之又少,但請別忘了,新加坡的生物科技目前仍是全球領先的。大馬好在國土不小,不缺乏淡水,能用於生產紅龍的地方可以說是大於新加坡百倍,由於太受馬來文化影響,和龍魚普遍的高產出,業者們似乎都不太愛改變,少有魚場進行品系的純化固定工作。大馬的土地和水質,更適合於金龍系的繁殖,直到今天,大馬還是於優秀的金龍魚而聞名於世。
誤區二:缸養的紅龍真能體長超 70CM或更大更長缸養的紅龍體長超70CM或更大更長是以前媒體中提到的。媒體對早期所謂野生龍魚的描述,都稱野生龍魚的體長有超過80CM甚至於更多的,但鮮有實體和參照物的對比,對長期生活在產地的業者和老者的詢問,真正能確定這種說法的也在極端的少數.在目前的養殖場里,8歲左右的種魚,能超70 的也極鮮見.魚場多在紅色這塊下功夫,加上受種群數量的影響,近親繁殖的現象普遍存在,在多數的時間里,體型大小是極受影響的,絕大多的魚場並沒有把龍魚養的比上一代更大.養在家中魚缸的紅龍,因受空間水質和遺傳的影響,能達到這等體長的恐怕更少吧.總結出缸養的紅龍並非都能如我們所願,我們想像可能是若干年前媒體見過一些很大的紅龍,也可能是紅龍當時最大的若干個體,再加上媒體的一些想像吧。
誤區三:紅龍還有野生的什麼在產地看到成群野生紅龍,誰有優質野生紅龍出售等等純屬子須烏有。紅龍和金龍是一樣的,是人們頒布了保育法案後絕跡於野生環境的,本來頒布了保育法案是為了讓它們的自然種群能在原來的水域存活下來,但情況卻是相反,龍魚的價格暴漲,而人工養殖場也需要更大量的種魚,非法捕撈根本滅絕了野生的種群.目前野外條件就不存在有遺留的種群,即使偶爾看到幾只也是人們棄養的。在新加坡林厝港邊上有一片和大馬相通的自然水域,朋友們都說常有人釣到一些人們棄養的青龍魚和號半或紅尾金,釣到紅龍還沒聽說過,當然,這也並不是絕對,但若說紅龍還有野生的種群,顯然是不現實的.
誤區四:體型夠大就是優秀的一條優秀紅龍的發色與體形是需要相互襯托的,體型夠大是強健有力,威武的表現,但不應是肥碩。若有一條65-75CM體長紅龍,應該是相當壯觀的。但若是發色不盡人意,說到底也是和紅龍的"紅"字不相符的,這不是養紅龍的本意.相對的,只有襖的發色而沒有威武強健的體型,也是一大遺憾!培養一隻既有威武強健的體型, 又有良好發色的紅龍,相信才是愛好者的最終願望.
誤區五:鑽石眼,熊貓眼,福龍等非常珍貴嗎鑽石眼,熊貓眼,福龍等並非非常珍貴,前者首先它是一種遺傳缺陷或後天的病變,後者完全是遺傳缺陷造成,熊貓眼的紅龍極少,多見於金龍系,伴隨著半透明的腮蓋.熊貓眼因是遺傳缺陷或基因的突變,而福龍首先就是體型怪異,一些龍魚的收藏者會特意收集,當然,魚場也不會低價出售,高價並不等同於珍貴,畢竟絕大多數人還是遵循大眾化的審美觀和價值觀的.
誤區六:產地同,則品相同有些愛好者經常用一隻紅龍來作為樣板,要知道同產地同魚場甚至於同胎魚的品相也是不同的,有些條件好的魚場,比如泗水、紅外線、洛賓,皇宮,亞洲,金崗等,他們多年置力於龍魚的優化改良,不斷的引進優異的種魚個體,成為優秀龍魚的代名詞,但是,種魚產下的後代,並不是每隻都能達到或超越親本的品質的,所以魚場本身也會將它們再分為三六九等,好魚賣好價就是了.沖著魚場的品牌,不見得一些表現一般的就比名不見經傳的別的魚場的魚要好.用來維系品牌命脈的,當然是些精挑細選的優秀個體了。
誤區七:迷信所謂的專家和商家某某專家說那裡的龍魚最好,某某又是繁育專家,請不要太相信這些東西。單從繁育鑒賞角度講,國內外目前還沒有一系列規范龍魚品質國際認定標准,因為龍魚的遺傳基因並不穩定,配對的人為干涉困難,想要哪只公魚去配哪只母魚難於做到,並不是想要哪只公魚去配哪只母魚而產下想要的哪種小魚就能實現,事實上,龍魚在相當的時間內的伴侶較固定,一旦配對成功,這種關系能維持幾個繁殖期甚至更久.有時一隻母魚的兩次產卵也會由兩只不同的公魚抱卵,所以龍魚的社會結構並不單一,要想穩定哪只龍魚的遺傳基因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研究.高水平的愛好者和業者也是有很多的,今天的龍魚世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大方向是一致的,但審美觀就可能因人而異了,我認為好的,別人並不一定要認同,反之亦然!國內接觸龍魚的歷史不長,龍魚經營者的水平極其參差,很大一部份還停留在為賣魚而賣魚的階段,這類型的經營者的水平,恐怕還要遠低於一些愛好者.
誤區八:印尼的紅龍繁殖領先新馬嗎一直不少的媒體和網站登載了不少的印尼的紅龍,絕大多剛剛入門的愛好者更是對印尼的紅龍大加贊賞。誠然,印尼是擁有很多優秀的紅龍,那也是因為印尼是紅龍的故鄉,印尼在紅龍的保有量和產量絕對是占據新馬印保有量和產量總和的90%以上。正是因為擁有數量和地質上的絕對優勢,精品極品倍出也就不奇怪了,換句話說就是"蟻多咬死象".同是因為高量產,一般品質和次品魚的數量也絕對是大得驚人的,而在新加坡,同樣是地方的限制,紅龍並不能象印尼一樣的量產,業者很難賺到量產的錢,只能把紅龍這本並不是土產的東西做精,去引進印尼頂級的種魚藉此在頂級紅龍繁殖上下苦功!同時靠從印馬挑選優質的小龍分級販售,打上自家的品牌。在這一塊上和印尼業者分一杯羹.這點有點象韓國和日本,在中國購買廉價鋼鐵,運回加工後再高價賣回中國.願廣大龍魚愛好者多看多學,更多的掌握除養魚外的基本知識,開闊視野,也希望媒體、網站正確的引導剛剛入門的愛好者。
誤區九:何為原生種紅龍就"原生種紅龍"來講,恕本人資歷有限,至今還沒有弄懂太多。我所理解的"原生種紅龍",是在經歷10多年的人工養殖後,原來野生採集的種魚逐漸消亡,魚場也不可能有更多第一代野生採集的種魚了,歷代的雜交或反交,後來的龍魚基本不能保有野生魚時代的一些體貌特徵,偏偏玩家和愛好者在某個時期會懷念野生魚時代龍魚的一些體貌特徵,並逐漸對市場有了要求,而魚場當然會第一時間去順應這種需求,於是將一些仍保留野生魚如炮彈頭鮭型和湯勺頭鯛型的種魚再歸類繁殖,盡可能產下具這些特徵在下一代或幾代的小魚,再冠於"原生種紅龍"的商業名稱進行販售.但我要提醒魚友的是,"原生種紅龍"不是某一地區野生的魚種,對於魚商利用這種稱謂向你推介某一隻龍魚,你還是要三思而後行,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誤區十:目前紅龍產量不少,價格為何還不低價格高低永遠是相對的,高低永遠並存.就現在而言,紅龍在大陸的售價幼魚13-15CM低的可以在4千多,而高的可以達1萬多,20CM以上時,這個價格又將拉大不少了.市場上有售價5萬同時也有5千的紅龍,好的魚,魚商肯定要賣你好的價位,消費者遇到的問題只是魚商將不好的魚也賣你高的價格而已,這和好魚賣好價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情.紅龍產量是不少,但有一點是持標題內容想法的朋友忽略掉的,那就是需求的量更大!僅在亞洲,除了老牌的日本,台灣和新加坡三地穩定的需求增長,大陸緊隨其後,且大陸的現需量和潛在的市場是可怕的,新興的韓國,越南市場...... 因此,紅龍的價格並不會因為產量的"不少"而降到紅尾的價格的,除非是全球或全亞洲的經濟動盪,如97年亞洲金融風暴......
紅龍是一種觀賞魚。您要是好好地飼養的話,魚是可以長到70cm以上,而且可活到20年以上。飼養魚,是需要有一個一張榻榻大小的大型水族缸。飼料費和水電費合在一起,一個月需要1萬日元以上。我們不能以在60cm水槽飼養金魚的感覺來飼養龍魚。至少要象養貓、狗、那樣,把它作為家庭的一員來對待。
剛剛購買回來的魚苗紅龍魚苗出口手續是需要插入微距蕊片的。所以,正規的手續進口的魚苗,是長到17cm左右。紅龍魚苗長到此階段,它的特徵就很明顯。今天也賣1.5號紅龍魚。 不過1.5號紅龍魚,長大就作為尾和鰭變成黃色的種類的亞洲龍魚而被販賣的。與紅龍魚相比,它的價格是很低的,而且好好地飼養的話,是很漂亮的,所以愛好1.5號紅龍的人是很多的。但是,此本書不是紅龍魚的解說書,所以,本章僅對如何飼養好紅龍魚進行說明。
紅龍魚是在加利曼舟島的卡撲阿斯河的支流繁殖的。魚苗是這樣生出的。雄魚與母魚交配之後,雄魚就把卵合在口中,保育約70天,在每年雨季開始的12月下旬開始,到次年的1月左右,就一匹一匹地吐在河流,湖泊等雜草繁生的地方。此地域位於赤道,緯度在0度附近。因此,日照很強,還有,河流、湖泊幾乎沒有水,所以在涸水期中午水濕上升到350c左右。魚苗被吐出時的雨季,因多雲或多雨,所以水溫會降到300c左右。不過,因為在赤道下,所以,水溫也不會再低到哪裡。
在水深的河流湖泊中央,水面下20cn左右水溫低了2-30c。魚苗是在淺水外的雜木繁生的地方遊玩的。喜歡水淺,且水溫在300前後的環境,所以,可能的話,種植些水草等植物。龍魚,僅限於空洞的解說方面的書較多,魚苗也能按那樣的狀況飼養。不過,不同的魚,有的會扎魚藍,有的會咬尾巴。
買回的是25cm以上的魚苗,不裝備大的水族缸也沒關系。但是,17-20cm前後的魚苗,請用60cm或90cm水族缸飼養2至3個月。您要是突然把魚放入大水族缸的話,即使有隔板,魚也容易扎魚藍,受驚什麼的。不管移什麼樣的餌料,龍魚的胃口都是很大的,用水草等布局的水族缸,我想是不會維持太久的,很快就會壞了。用水草水族缸飼養,及給足充分的飼料,這兩點對以後魚能成為鮮紅的顏色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用小型水族缸來飼養魚苗的話,用通常店裡賣的熱帶魚飼養設備所附有的上部過濾和加熱器恆溫箱就足夠了。但是,先前己寫過了,因為魚的排泄量銀多,所以過濾材料要用高性能的,水落下的部分請鋪上過濾棉,缸里有鋪小圓礫石的話,大便請用吸水器認真地清除。換水不必用軟管、虹吸管等大規模地進行,只用能裝1升水的容器、每二、三天換一次,每次換2-3杯就足夠了。要是這樣做還能發現水質不好的話,請增加換水的次數,換水量不必增加。此種換水方法,是龍魚的飼養原則。
❸ 龍魚烤色燈開多久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17
❹ 新買紅龍魚怎樣喂養
紅龍魚是淡水觀賞魚中價格最昂貴的品種,體型與金龍魚、紅尾金龍相似,細分有橘紅、粉紅、深紅和血紅四種,其中以血紅色最為漂亮名貴,且數量極少。由於中華龍文化的影響,龍魚成為吉祥化身,有招運進寶之意,故被雅稱為風水魚。
目錄[隱藏]
品種描述
分類概述
1號紅龍
2號龍(橘紅龍)
性別判斷
發色條件概述
水質
環境
揚色1、荷爾蒙加合成色素
2、餵食合成色素
3、飢餓揚色
4.盲龍
種群現狀概述
新加坡
印尼與馬來西亞
日本
品種描述
分類 概述
1號紅龍
2號龍(橘紅龍)
性別判斷
發色條件 概述
水質
環境
揚色 1、荷爾蒙加合成色素
2、餵食合成色素
3、飢餓揚色
4.盲龍
種群現狀 概述
新加坡
印尼與馬來西亞
日本
[編輯本段]品種描述
紅龍魚(圖2)紅龍魚,學名:Scleropages formosus 英文名:Red Arowana,體長可達80~90厘米。紅龍魚生活范圍很小,主要生長在印尼的蘇門答臘和加里曼丹一帶的河流。紅龍魚原無法人工繁殖,已經瀕臨滅種,因而被列為華盛頓公約甲級保護動物,極其珍貴。 紅龍魚屬古代魚類,骨舌魚科,繁殖能力弱,雌魚產卵,雄魚含在口裡孵化和養育,非常奇特。由於其嘴上的兩條胡須,加上閃光發亮的大鱗片及其古老的身世,使人們自然而然地將它與神秘的龍聯系起來,稱其為「龍魚」。在東南亞,港澳台地區和國外華人集中的地方,龍魚被視為神魚,認為可以旺家鎮宅避邪,當做風水魚來養,尤其是紅龍魚,由於瀕臨絕種,在1980年華盛頓野生動物保護條約列為甲級保護動物而身價高貴。在港澳台,一條紅龍魚的價格有的逾百萬元,被視作家財和身份地位的象徵。[1]
[編輯本段]分類
概述
紅龍魚分為辣椒紅龍、血紅龍、橙紅龍,有等級之分,等級越高,價錢越貴,以辣椒紅龍為極品。體型與金龍、紅尾金龍相同。該魚的鱗框、吻部、鰓蓋、鰭與尾均呈不同程度的紅色。細分有桔紅、粉紅、深紅、 血紅色之區別。鰓蓋有明顯的紅斑。
1號紅龍
1號紅龍以紅色為主,詳細歸屬,又可分為辣椒紅龍及血紅龍兩種紅龍魚(圖6) 辣椒紅龍有鮮紅的鰓蓋印及鱗框,均以鮮紅外緣為主,各鰭也都是紅色,吻部也呈紅色,如果關掉燈(因為魚缸的照明燈具有紅色的波長,所以開燈時,魚體的色澤並不完全真實),鱗片是藍紫色,幼魚時嘴唇較翹,頭部較尖,成魚時各鰭為紅色。 由於紅龍為保育類的動物,進口遭限制,想要買好的龍魚,其實沒有那麼容易,因為龍魚小的時候幾乎都差不多(龍魚由小到大,才會有紅龍魚色澤上的轉變,小時候是沒什麼變化的)。 一般水族館的龍魚根本沒有辣椒紅龍存在,因為在大盤商的階段,就已被選走了。提供一個方法選購較好的紅龍:小龍時期體色較紅或有紅色斑點為佳。 血紅龍的體色並沒有辣椒紅龍艷紅般的紅色鱗框,且鰓蓋並無明顯的深紅鰓印,只是很均勻的散布全身,但色澤還是以紅色為主。
2號龍(橘紅龍)
2號龍以橘紅色為主,龍魚幼魚時嘴唇較平整,頭部也比較不尖,成魚鰓蓋呈橘紅色或淡橘色,各鰭且沒紅龍魚(圖5)有明顯的紅色或呈淡橘紅色,魚鰭及尾鰭成紅色或淡橘色,明白一點就是尾巴是橘紅色或沒有顏色。 紅龍魚如果飼養的龍魚上未有1號龍魚以上特徵時,有可能是紅尾金龍或過背金龍,是怎麼養也不會全身變紅的,不過也不是完全就沒欣賞價值,可以經後天的飼養,使它發展出適合的體色,也是一尾好龍。
[編輯本段]性別判斷
在人工繁殖過程中,之所以能如此得心應手的原因,來自對龍魚性別辨識的功力。在業者的眼中,雄紅龍魚性龍魚口腔似乎較大,可能為日後育苗做准備。另外,胸鰭和而呈深紅色,且魚體本身便略瘦長於母魚,這一點,由魚池上方觀察便可輕易地發覺。另外,雌性龍魚身材總較公魚肥短,而且腹部較易有膨脹之感,胸鰭與頭部色澤,較不如公魚來得深。[2]
[編輯本段]發色條件
概述
所謂的增艷只是讓紅龍能更紅,金龍能更金罷了,並沒有能讓青龍變紅龍的可能性,但是當然不包括不當的揚色方法。以下就讓我們來談談正當的揚色方法。要達到魚只發色目的的方法大致上都與水質、環境、燈光、和飼料的管理脫不了關系,但是還是要強調,龍魚本身的表現70%與其優良的血統有關,而剩餘的30%則與後天的管理有相當之影響。紅龍魚水質
維持良好的水質相信都是魚友所知的一環,一般建議以少量多次的換水方法為主,但是如果是葯浴缸則例外。通常一禮拜換水1/3~1/5(視缸中魚只或排泄量為准),並應盡量避免大量換水的情形發生,殘餌也必須與以清除,以避免水質惡化。一般以偏弱酸性的軟水水質為佳。軟水可由山泉水、RO水或軟水樹質等等來建立;而降酸則可添加黑水、草泥丸、或亞馬遜土等等來建立。
環境
環境又包括移缸、下葯、背景色等等。其實說穿了就是因為環境的變化而導致魚只退色的情形紅龍魚發生。要知道龍魚的體色素只是附著在魚鱗上而已,所以任何的環境影響都會影響著龍魚的體色表現。以背景色來說, 紅龍大多以黑色、紅色、或藍色來搭配。 金龍則以藍色或黑色為主。 視龍魚的色系為准。 燈光,紅龍是建議以弱旋光性的植物燈來照射為佳。 金龍則以藍燈搭配白燈為主。事實上不管是植物燈或太陽燈,在燈光的選擇方面應以弱旋光性為佳,因為如果照射太強的光線,龍魚的體色可是會變淡的。而燈管的色系則應該以龍魚本身的底色和日後的色澤為准。 據說將缸中水高降至10~15公分左右也較容易達到誘色的目的,一來可防止掉眼,水壓也會降低。
[編輯本段]揚色
大略有以下四種揚色
1、荷爾蒙加合成色素
特徵:各鰭皆會呈現出鮮紅色的色澤。 辨識:此法乍看之下會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因為各鰭顏色會和鱗底亮度不成正比,反之會成對 比。正常來說,龍魚的底色越深(黑或綠),各鰭顏色則會更紅。而上述的不當揚色則會顯現出龍魚底色淡(白)或鱗片亮度不夠之現象,反而只有魚鰭是呈現出鮮紅色的色澤.此法是藉由注射賀爾蒙或紅色素使其有揚色的效果. 所以日後退色是必定的結果. 此法有經驗的老手不難識破,因為那看起來是很不自然的紅色。此外龍魚的嘴唇會呈現出橘黃(紅)的色澤。這是注射色素也無法有的特徵,除非有其它的方法。
2、餵食合成色素
特徵:體色部分會呈現出粉紅色的色澤. 辨識:沒有上述方法表現的鮮紅色澤,但是由於各鰭 或部分底部會呈現粉紅之色澤,所以相當容易辨識,此法是藉由餵食人工色素所致,所以退色也是唯一結果。
3、飢餓揚色
特徵:眼大頭小,身體修長。發色比一般體型魚只亮眼。 辨識:仔細端詳也不難識破,因為會有老頑童的感覺。此法乃是藉由控制餵食所致。一般龍魚一年可以長至30公分左右,但是此法卻可以 將之控制在20公分左右。也就是說一尾魚齡相同的魚。在正常飼養下可長至30公分並發色,反之如果以飢餓法飼養,則魚體大約20公分左右,但是發色情形卻有如30公分的表現。
4.盲龍
特徵:魚體表現強烈,但魚隻眼睛成弱視或全盲現象。 辨識:此法乃於幼魚時期以激光或其它方法使其弱視 或全盲以激發體色.因為據說龍魚於黑暗世界。其體色會較暗(黑)沉。反之卻會擁有濃烈的紅色色澤。 [3]
[編輯本段]種群現狀
概述
紅龍可人工繁殖,許多人都認為僅只是空穴來風。直到日本源源不斷地自1995年度從新加坡、大馬一直輸入優良的紅龍個體,大家才真的恍然大悟。原本在1950年以前,亞洲龍魚廣泛地分布在全東南亞各地:如印尼、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各地均有其蹤跡,而且也是當地居民極重要之天然食物。生長於潔凈河水之中的龍魚,其體色的變化,如橙紅、青藍、金紅、白金等色澤差異,其實來自於產地的不同,造成地方性的品種差異。 從龍魚的分布地看來,皆處於赤道周圍地區,雨量與年平均溫度值,皆屬典型熱帶、亞熱帶氣侯。所以20攝氏度以上的純凈水質,便成為龍魚生態上不可或缺的條件。 野生紅龍所棲息的水域,其PH值皆在6.4-6.8之間,硬度略低於8,在原生地水質中,含有較一般軟水稍多之重碳酸及少量鈣質,故水色也較為混濁,這與傳統上大家對於熱帶雨林水質的印象大有所不同。加上在東南亞地區的龍魚產地,河川底床均以泥質土為主,因此水草生長亦極為茂密,為天然野生龍魚提供了極佳的躲避場所,在這其中,睡芝慈菇草,乃至於萍蓬草皆是最好的天然障避,在這些巨大的水生植物之下,既可以防止鷹族獵殺,對於蛙類、蝦、小魚等活餌捕食來源則更是輕而易舉。就已經成功輸出紅龍子代的國家: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三國而言,定期定量生產出小紅龍,已經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工程。 新中坡政府與民間組織的紅龍復育合作,在東南各國中,行動效率算得上名列前茅。一方面在國內鑽研復育繁殖,另一方面則各級爭取華盛頓組織對於新加坡政府採行的微晶片植入法,加以認同並發出證照。終於,新加坡後來成為全球首個可以外銷復育紅龍子代的亞洲國家,也是首個外銷活體內植有電子微晶片之國家。目前新加坡外銷的紅龍幼魚,長約20公分,標准售價約一尾三千美元,主要輸出國為日本及美國。 新中坡原產局的技術人員,所採行的繁殖方式為半自然生態模擬法,他在室外水池中一次混養10-20對成熟龍魚(至少50公分以上)。並且在水池中混植一些半挺水植物,供自然配對之龍魚,於產卵之時可供築巢所用。並且保持些微水流,日常以冷凍魚餌,乃至於魚漿餵食均可,不過在水色控制上,盡可能不使水色泛綠,否則寄生蟲與缺氧問題極易困擾此類大型魚。每年自10月底至次年3月初,皆是紅龍旺盛的交配期,尤其以11-12月為交配高峰。24攝氏度上下大量新鮮進水,常可以迅速刺激母魚排卵。 母魚的產卵(圖3) 公、母魚在能見度不高的淺水區互相巡遊,並愈繞愈近,直至腹部相互緊貼。一次交配行動下來,約耗時1-2個小時,不過,實際上母魚的產卵行為卻只有20分鍾左右。其餘時間消耗均花在授精上,以及由雄魚逐粒把卵含在嘴中。由於是由「雄性」龍魚負責口孵護卵,所以母魚不是遭到驅逐,便是擔任警戒工作而已。由於一切行動均在混濁的水面下進行,故在復育初期,龍魚逐日吞卵的情形,時有所聞。所以,後來為提高仔魚存活率,便有技術人員開始提早將卵粒從雄魚口中搖出,以減少損失,這一點據說是繁殖成功率之關鍵所在。 許多人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任由龍魚自交配、產卵,卻絲毫未間察覺而大失良機。在新加坡的復充記錄中,一般雄魚會口含卵粒約50天左右,才會任由小魚游進游出。而此時的小龍魚至少已有6-8公分,所以往往會將雄魚口腔塞得滿滿地,也有人推測,雄魚會日益食去一些卵粒的原因來自於日後口腔的容量顧慮。不過,不論如何,常常卻只有30%在右的幼魚可以存活。故如今,在繁殖技術已經更加成熟之時,技術人員通常在產卵後約14天在左右,趁小魚已經逐漸孵化之初,便從雄魚口中搖出仍帶著卵粒、剛孵化的小龍魚。 如此一來,成功率常提高到80%以上,令人振奮。一對成熟的龍魚,通常一年可以生產1-2次,每次產卵量50-80粒上下不等。不過,在未來應該會有更高的產能,龍魚幼魚要成長1年左右,即可生長至近1公斤上下的中等體型。故此間之利潤,今東南亞各政府,莫不視為賺進大量外匯之絕好財源。
新加坡
在新加坡,龍魚幼體植入晶片與登記合法手續,總計收費約美金78元。但是,一經登記合格之紅龍幼苗(2寸),約5公分左右,即售價近美金1000元,而且還供不應求。在目前106個華盛頓公約會員國中,只有不南亞三國(新、馬、印尼),人計12家在右的繁殖場,成功地將紅龍繁殖出子代。在這之中,印尼獨佔8家,馬來西亞也奮起直追,佔3家,而新加坡則擁有一家政府與民間合作復育中心。
印尼與馬來西亞
印尼與馬來西亞,兩個家自然資源豐沛,在龍魚復育之上,又獨占紅龍產地之地利之便。故自1983年起,印尼政府列紅龍為國家級生物後,東亞三國無不全力投入經龍復充繁殖之中。相較於新加坡的地小人稠,馬來西亞與印尼業者可以輕松自如地引進質優之紅龍原產地水質,以及近乎模擬天然環境之河灣地型,或天然池塘供大量繁殖。雖然在出口行動上,印、馬兩國的速度,並沒有新加坡來的迅速,不過,由於生物資源豐富,所以,對於紅龍的各項生息觀察,便略顯精確且詳實。 由大馬漁業局所提供之資料中顯示,在近乎天然水域環境中成長的紅龍,可能由於水溫及食物得當,約三年左右即可達成熟年齡,開始可進行配對與產卵之行動。在馬來西亞,由於魚源豐沛,故成魚飼養、種魚交配乃至於幼魚蓄養,皆有獨立之水泥池供其活動。一般養殖池皆呈長方型,約30公尺長,寬度至少有10公尺,水深則介於180公分至150公分之間。養殖池中的水質則持續控制於PH值6.5,而水濁則是介於25-28攝氏度。 日常的餵食則以魚漿為主,待幼苗成長至一定尺寸,再移入更大之成熟龍魚池。平時各池之水質則是以附近之地下水(井水)來與自來水混合。由於水質中略含碳酸鹽物質,以及泥質粒子,以至於水色呈咖啡奶色,能見度並不高(10-15公分而已)。這一點,與新加坡魚場的情況略有不同,不過,據馬來西亞業者解釋,龍魚的色澤,在這種水質下,會顯得更強。 不過,每天常態性地大換新水,似乎已經成了各國之必要公式。他們會特別挑選在成魚池中,已經成雙成對的公、母龍魚,另外外移到另一寧靜水池,使它們在不受干擾之環境下,逐漸追逐、舞動並產卵。而公、母魚互相攻擊或食卵的情形,也會在這類悠閑的環境下大大地降低。較特別的是此類的魚池,在底部的設計略顯特別,也就是一個池子之中有深水區與淺水區之分,據說在產卵之時,龍魚的交配行動,京會有喜好地存在,而淺水區域植滿浮水性植物之用處,想必也是中有用途。 魚卵(圖4) 雄魚含卵時間,隨水溫略顯不同,從45-60天之紀錄皆有,一產下來之卵粒,其卵粒至少有1.5cm之卵徑。在人工孵化下,成功率常可達8成以上,而在產卵後約45天之後,人工孵化下的龍魚幼體,便可以進食各類水中浮游生物,乃至於小魚在2-3個月內的蓄養期之內,小紅龍可以輕易地達到10公分以上。若不採行人工孵化,任由雄魚口孵的情形,一旦小龍魚可以自由進出公魚口腔之時,至少都已有8公分之巨,早已達到商業銷售之體長。
日本
在日本的售價,一條8寸(20公分)的小紅龍,可以售得近3000美元之譜。在求取生產量的前題之下,已經甚少交由雄魚親自照料。而是一交配完畢後,約一、二周內,便將半黃略帶血絲的龍魚卵取出雄魚口腔,改以人工氣泡模擬孵化,以促使龍魚能增加產量
❺ 紅龍魚的生活習性
紅龍可人工繁殖,許多人都認為僅只是空穴來風。直到日本源源不斷地自1995年度從新加坡、大馬一直輸入優良的紅龍個體,大家才真的恍然大悟。原本在1950年以前,亞洲龍魚廣泛地分布在全東南亞各地:如印尼、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各地均有其蹤跡,而且也是當地居民極重要之天然食物。生長於潔凈河水之中的龍魚,其體色的變化,如橙紅、青藍、金紅、白金等色澤差異,其實來自於產地的不同,造成地方性的品種差異。 從龍魚的分布地看來,皆處於赤道周圍地區,雨量與年平均溫度值,皆屬典型熱帶、亞熱帶氣侯。所以20攝氏度以上的純凈水質,便成為龍魚生態上不可或缺的條件。 野生紅龍所棲息的水域,其pH值皆在6.4~6.8之間,硬度略低於8,在原生地水質中,含有較一般軟水稍多之重碳酸及少量鈣質,故水色也較為混濁,這與傳統上大家對於熱帶雨林水質的印象大有所不同。加上在東南亞地區的龍魚產地,河川底床均以泥質土為主,因此水草生長亦極為茂密,為天然野生龍魚提供了極佳的躲避場所,在這其中,睡芝慈菇草,乃至於萍蓬草皆是最好的天然障避,在這些巨大的水生植物之下,既可以防止鷹族獵殺,對於蛙類、蝦、小魚等活餌捕食來源則更是輕而易舉。就已經成功輸出紅龍子代的國家: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三國而言,定期定量生產出小紅龍,已經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工程。
新加坡政府與民間組織的紅龍復育合作,在東南各國中,行動效率算得上名列前茅。一方面在國內鑽研復育繁殖,另一方面則各級爭取華盛頓組織對於新加坡政府採行的微晶片植入法,加以認同並發出證照。終於,新加坡後來成為全球首個可以外銷復育紅龍子代的亞洲國家,也是首個外銷活體內植有電子微晶片之國家。新加坡外銷的紅龍幼魚,長約20公分,標准售價約一尾三千美元,主要輸出國為日本及美國。
新加坡原產局的技術人員,所採行的繁殖方式為半自然生態模擬法,他在室外水池中一次混養10~20對成熟龍魚(至少50公分以上)。並且在水池中混植一些半挺水植物,供自然配對之龍魚,於產卵之時可供築巢所用。並且保持些微水流,日常以冷凍魚餌,乃至於魚漿餵食均可,不過在水色控制上,盡可能不使水色泛綠,否則寄生蟲與缺氧問題極易困擾此類大型魚。每年自10月底至次年3月初,皆是紅龍旺盛的交配期,尤其以11~12月為交配高峰。24攝氏度上下大量新鮮進水,常可以迅速刺激母魚排卵。
公、母魚在能見度不高的淺水區互相巡遊,並愈繞愈近,直至腹部相互緊貼。一次交配行動下來,約耗時1~2個小時,不過,實際上母魚的產卵行為卻只有20分鍾左右。其餘時間消耗均花在授精上,以及由雄魚逐粒把卵含在嘴中。由於是由「雄性」龍魚負責口孵護卵,所以母魚不是遭到驅逐,便是擔任警戒工作而已。由於一切行動均在混濁的水面下進行,故在復育初期,龍魚逐日吞卵的情形,時有所聞。所以,後來為提高仔魚存活率,便有技術人員開始提早將卵粒從雄魚口中搖出,以減少損失,這一點據說是繁殖成功率之關鍵所在。
許多人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任由龍魚自交配、產卵,卻絲毫未間察覺而大失良機。在新加坡的復充記錄中,一般雄魚會口含卵粒約50天左右,才會任由小魚游進游出。而此時的小龍魚至少已有6~8公分,所以往往會將雄魚口腔塞得滿滿地,也有人推測,雄魚會日益食去一些卵粒的原因來自於日後口腔的容量顧慮。不過,不論如何,常常卻只有30%在右的幼魚可以存活。故如今,在繁殖技術已經更加成熟之時,技術人員通常在產卵後約14天在左右,趁小魚已經逐漸孵化之初,便從雄魚口中搖出仍帶著卵粒、剛孵化的小龍魚。
如此一來,成功率常提高到80%以上,令人振奮。一對成熟的龍魚,通常一年可以生產1~2次,每次產卵量50~80粒上下不等。不過,在未來應該會有更高的產能,龍魚幼魚要成長1年左右,即可生長至近1公斤上下的中等體型。故此間之利潤,今東南亞各政府,莫不視為賺進大量外匯之絕好財源。 印尼與馬來西亞,兩個家自然資源豐沛,在龍魚復育之上,又獨占紅龍產地之地利之便。故自1983年起,印尼政府列紅龍為國家級生物後,東亞三國無不全力投入經龍復充繁殖之中。相較於新加坡的地小人稠,馬來西亞與印尼業者可以輕松自如地引進質優之紅龍原產地水質,以及近乎模擬天然環境之河灣地型,或天然池塘供大量繁殖。雖然在出口行動上,印、馬兩國的速度,並沒有新加坡來的迅速,不過,由於生物資源豐富,所以,對於紅龍的各項生息觀察,便略顯精確且詳實。
由大馬漁業局所提供之資料中顯示,在近乎天然水域環境中成長的紅龍,可能由於水溫及食物得當,約三年左右即可達成熟年齡,開始可進行配對與產卵之行動。在馬來西亞,由於魚源豐沛,故成魚飼養、種魚交配乃至於幼魚蓄養,皆有獨立之水泥池供其活動。一般養殖池皆呈長方型,約30公尺長,寬度至少有10公尺,水深則介於180公分至150公分之間。養殖池中的水質則持續控制於pH值6.5,而水濁則是介於25~28攝氏度。
日常的餵食則以魚漿為主,待幼苗成長至一定尺寸,再移入更大之成熟龍魚池。平時各池之水質則是以附近之地下水(井水)來與自來水混合。由於水質中略含碳酸鹽物質,以及泥質粒子,以至於水色呈咖啡奶色,能見度並不高(10~15公分而已)。這一點,與新加坡魚場的情況略有不同,不過,據馬來西亞業者解釋,龍魚的色澤,在這種水質下,會顯得更強。
不過,每天常態性地大換新水,似乎已經成了各國之必要公式。他們會特別挑選在成魚池中,已經成雙成對的公、母龍魚,另外外移到另一寧靜水池,使它們在不受干擾之環境下,逐漸追逐、舞動並產卵。而公、母魚互相攻擊或食卵的情形,也會在這類悠閑的環境下大大地降低。較特別的是此類的魚池,在底部的設計略顯特別,也就是一個池子之中有深水區與淺水區之分,據說在產卵之時,龍魚的交配行動,總會有喜好地存在,而淺水區域植滿浮水性植物之用處,想必也是中有用途。
雄魚含卵時間,隨水溫略顯不同,從45~60天之紀錄皆有,一產下來之卵粒,其卵粒至少有1.5cm之卵徑。在人工孵化下,成功率常可達8成以上,而在產卵後約45天之後,人工孵化下的龍魚幼體,便可以進食各類水中浮游生物,乃至於小魚在2~3個月內的蓄養期之內,小紅龍可以輕易地達到10公分以上。若不採行人工孵化,任由雄魚口孵的情形,一旦小龍魚可以自由進出公魚口腔之時,至少都已有8公分之巨,早已達到商業銷售之體長。 1號紅龍以紅色為主,詳細歸屬,紅紋藍底辣椒及有鮮紅的鰓蓋印及鱗框,均以鮮紅外緣為主,各鰭也都是紅色,吻部也呈紅色,如果關掉燈(因為魚缸的照明燈具有紅色的波長,所以開燈時,魚體的色澤並不完全真實),鱗片是藍紫色,幼魚時嘴唇較翹,頭部較尖,成魚時各鰭為紅色。
由於紅龍為保育類的動物,進口遭限制,想要買好的龍魚,其實沒有那麼容易,因為龍魚小的時候幾乎都差不多(龍魚由小到大,才會有
色澤上的轉變,小時候是沒什麼變化的)。
一般水族館的龍魚根本沒有辣椒紅龍存在,因為在大盤商的階段,就已被選走了。提供一個方法選購較好的紅龍:小龍時期體色較紅或有紅色斑點為佳。
血紅龍的體色更是比辣椒紅龍更紅艷,鰓蓋顏色更紅,血紅色或朱紅色散布全身。 (橘紅龍)
2號龍以橘紅色為主,龍魚幼魚時嘴唇較平整,頭部也比較不尖,成魚鰓蓋呈橘紅色或淡橘色,各鰭且沒有明顯的紅色或呈淡橘紅色,魚鰭及尾鰭成紅色或淡橘色,明白一點就是尾巴是橘紅色或沒有顏色。
如果飼養的龍魚上未有1號龍魚以上特徵時,有可能是號半紅龍,是怎麼養也不會全身變紅的,不過也不是完全就沒欣賞價值,可以經後天的飼養,使它發展出適合的體色,也是一尾好龍魚。 (一號半紅龍)
這種紅龍魚屬於雜交品種,是由一號紅龍與青龍雜交而成在幼魚時期與一號紅龍相似。
❻ 飼養金龍和紅龍的區別
1、從體型來看:紅龍要勝於金龍,霸氣建立在龐大的基礎上無可厚非,成年的紅龍可以長到70公分以上,而金龍過50公分已然算大了,追求王者風范審美觀的魚友可以選擇紅龍,當然魚缸起步也要高,缸體長度和高度不說,如果選擇紅龍的話建議寬度在70以上比較理想,而金龍的話50亦可。
2、從游姿來看:紅龍還是要勝於金龍,相比金龍,紅龍有著天然的大七鰭,甚至許多優質紅龍劃鰭過腹,再配上漂亮的火焰尾,游動起來,非常飄逸。而金龍特別是血統純正的金龍七鰭都不會太大,像「立達」那樣經過改良的金龍擁有比一般金龍大一些的七鰭,但是同好品質的紅龍比,還是遜色許多。
3、從習性來看:紅龍性情兇悍而情緒較為平和,金龍性情兇悍但非常神經,特別是過背金龍,對周圍環境非常敏感,家裡有小孩子亂跑或者打掃衛生、餵食、換水、檢查底櫃時如果缸前動作過大,往往會使過背金龍受驚,撞缸、爬缸、拒食等等發生的機率要比紅龍多許多。
飼養方法:
龍魚的生存需要弱酸性到中性的水質,硬度要求軟水。pH值6.5-7.5之間,DH值3-12。水溫24-28攝氏度都可以。亞硝酸鹽含量以及氯含量最好為零。磷酸二氫鈉注意:每天調節pH值的度不要超過0.5-1pH,劇烈振盪將導致龍魚的死亡。提示:適當的爆氣、打氧可以起到穩定pH值的作用。
紅龍魚需要光很多,每天光照最好達到4個小時。其它龍魚也最好能達到8個小時的光照。有些養魚愛好者,比如養紅魚,喜歡用紅色的光來照紅龍魚,這樣以達到更好的效果。龍魚最好的光照是白天的日光,長期使用燈光會遮暗龍魚的背部。
❼ 復雜紅龍市場里的小九九你都知道嗎
「我想買條紅龍!」有一個可愛的小白魚友對我說,「我想要那種純種的辣椒紅龍或是血紅龍,最好是條小魚,這樣我就可以把它養到大,看著它長大、發色。」
最後,希望可愛的魚友們都可以請到自己喜歡的龍魚!也希望大家能了解更多龍魚知識,避免上當受騙!今天的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感謝大家的閱讀!想要了解更多龍魚知識,請關注我們
❽ 紅龍魚的習性
龍魚,屬於骨舌魚科,是一種大型的淡水魚。早在遠古石炭紀時就已經存在。該魚的發現始於1829 年,在南美亞馬遜流域,當時是由美國魚類學家溫帶理博士 (Vandell)定名的。1933年法國魚類學家卑魯告藍博士在越南西貢又發現紅色龍魚。1966年,法國魚類學家布藍和多巴頓在金邊又發現了龍魚的另外一個品種。之後 又有一些國家的專家學者相繼在越南,馬來西亞半島,印尼的蘇門答臘、班加島、比婆羅洲和泰國發現了另外一些龍魚品種,於是就把龍魚分成金龍魚、橙紅龍魚、黃金龍魚、白金龍魚、青龍魚和銀龍魚等。真正作為觀賞魚引入水族箱是始於50年代後期的美國,直至80年代才逐漸在世界各地風行起來。
龍魚全身閃爍著青色的光芒,圓大的鱗片受光線照射後發出粉紅色的光輝,各鰭也呈現出各種色彩。不同的龍魚有其不同的色彩。例如,東南亞的紅龍幼魚,鱗片紅小,白色微紅,成體時鰓蓋邊緣和鰓舌呈深紅色,鱗片閃閃生輝;黃金龍、白金龍和青龍的鱗片邊緣分別呈金黃色、白金色和青色,其中有紫紅色斑塊者最為名貴。這一科龍魚的主要特徵還有它的鰾為網眼狀,常有鰓上器官。
龍魚屬肉食性魚類,從幼魚到成魚,都必須投喂動物性餌料,以投喂活動的小魚最佳。動物內臟,易妨害消化系統,不可投喂。投喂的人工配合飼料多選用對蝦飼料(浮性) 。提醒您一點的是:魚和人一樣需要各種養份,不可以投喂一種餌料,應制定出一份營養豐富的菜單,以確保它的營養均衡。
龍魚適應的水溫介於24~29℃均可,如果魚只適應良好,甚至可以適應22~31℃的溫度。不過龍魚和其他的觀賞魚一樣,切忌水溫急劇變化。
龍魚,一種很古老的魚原產地稱之為Arowana,是西班牙語「長舌」的意思。其學名是「scleropages」是舌頭骨咽狀的意思。按分類學上龍魚屬於骨舌魚科(又叫骨咽魚科)。中國大陸稱為「龍魚」、香港人稱之為「龍吐珠」(可能是由於幼龍的卵黃囊象龍珠的緣故)、台灣人稱之為「銀帶」、日本人稱之為「銀船大刀」。 骨咽魚科的魚分別產於四個地方:亞洲、南美洲、澳洲、非洲。主要產於印尼和馬來西亞。
紅龍:學名:Scleropages formosus 英文名:Red Arowana又叫紅金龍。這種魚作為瀕危物種受到華盛頓公約的保護。它幼魚的體色較淺為白色微紅,鱗片細小。但成魚的體形碩大,腮蓋邊緣呈現出強烈的深紅色、舌頭也是如此、大片的鱗的邊緣以及各鰭也有濃烈的艷麗紅紋、金色的鱗片閃閃發光。是一種極具觀賞價值的大型魚類。
金龍:又叫黃金龍,英文名:Golden Arowana。其背部為墨綠色鱗框閃耀著金黃色的光芒,腮蓋和紅龍不同,沒有紅色而是亮麗的金黃色。
白金龍:英文名:Platina Arowana。很象一種武漢出的香煙的名字。其體形和紅龍相似鱗片的顏色為白金色。
過背金龍:英文名:Belly Arowana。極為昂貴的龍魚,武漢有一尾40厘米長開價18萬,至今有人問無人買、還有一尾剛剛開始揚色的特級紅龍,它的鰭已經變成紅色部分鱗片出現紅點,30厘米長開價3萬5。老闆說一旦色彩完全出來就要漲好幾倍的價格。很似金龍不同的是其金色的鱗片越過墨綠色的背部使全身包上一層金殼。
~~*^0^*~~
回答者: 我飼蜥特樂 - 五級 2008-4-27 15:08
應該和普通龍魚飼養差不多吧.養龍的都是些純粹的魚迷,有些人放在家裡為了顯大氣,不知道你講究那麼多干什麼,養龍魚需要經驗,建議先從價格比較便宜的銀龍魚養起.
回答者: swyzb - 一級 2008-4-27 18:29
專業水族人士意見:張弘 (景弘水族,全心為魚友服務)
「我飼蜥特樂」你復制了那麼多,你自己說有誰會去看?
很高興為LZ服務。
首先,先來說一下龍的種類:
金龍,紅龍,星點,銀龍,青龍,是比較常見的龍魚種類。
根據LZ的提問可以看出LZ是個新手,所以在這里我不建議LZ養,金龍和紅龍。
❾ 印尼辣椒紅龍魚怎麼養
紅龍魚養殖大多數是在較暗的環境中的,可以選擇給魚缸的三面貼上顏色較深的背景,只留出以免供大家觀賞。
接下來就是水質,水溫和PH的值要穩定,不能大幅度變動,水溫28或29攝氏度為佳,PH在6.5—7.5之間,換水不要太過於頻繁,每周除了魚缸中的環境外還要注意魚缸周圍的擺設,盡量不要隨意變動,不然紅龍魚會因為環境的變化而出現異常。
餵食方面要注重食物多樣化,營養均衡才有助於紅龍魚的發展。食物餌料可以選擇小魚小蝦,青蛙,泥鰍,蜈蚣,昆蟲等,不要單一的喂一種食物,會造成龍魚挑食。大麥蟲和動物內臟等盡量別喂,一個脂肪含量太高,對紅龍魚體型有影響,一個細菌太多,不衛生。紅龍魚能吸收蝦中的紅色素,對紅龍魚發色起到輔助作用。紅龍魚養殖的一個誤區就是,大家總以為給它多吃點就會長的更好,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少食多餐,每次喂個七八分飽就行。如果魚缸中是多龍混養的話,要等量餵食,避免龍魚因為爭搶食物而進行打鬥。
紅龍魚的發色是分階段進行的,一般是從鰓蓋處先開始,然後是鱗框發色,隨著時間的推移,顏色會越來越濃重。紅龍魚發色是個漫長的過程,所以一定要有耐心,不能因為紅龍魚發色的遲緩而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