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種族歧視的資料
生物的本性是擴張與進化.高等物種歧視低等物種這是很正常的.
種族歧視在古代即已存在,但其現代形式是從資本原始積累時期開始的,至今,在世界上若乾地區仍存在種族歧視現象。這種現象是由反動統治階級採取立法、行政和其他措施,鼓吹和散布種族優越和種族仇恨學說等造成的。種族歧視的表現有公開的、合法的,有隱蔽的、實際的。在南非,種族歧視突出地表現為種族隔離,這是白人種族主義者的基本國策,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在最近半個多世紀里,白人種族主義當局頒布的種族歧視法令就多達100多項。美洲的黑人、印第安人,大洋洲的土著居民,歐洲的原殖民地移民、少數民族和外國工人,亞洲的「部落民」和種姓集團等,都是今天種族歧視的受害者。
種族歧視是對人類尊嚴的凌辱,受到了國際輿論和國際組織的一再譴責。1963年11月20日,《聯合國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宣言》第一次宣告,要迅速消除世界上一切種族歧視。 1966年3月7日, 聯合國大會通過的《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規定:在政治、經濟、社會、 文化或公共生活的各個方面 (如交通工具、旅館、餐館、咖啡館、戲院、公園等),禁止一切種族歧視。締約國承擔義務,防止、禁止並消除各種種族歧視,特別是種族分離和種族隔離,保證不分種族和民族,人人有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權利。凡傳播種族優越或仇恨思想,煽動種族歧視,對任何種族或民族煽動和實施強暴行為,概為犯罪,應依法懲處。1973年11月30日,聯合國通過《禁止並懲治種族隔離罪行國際公約》,再次明確宣布,凡犯有種族隔離行為的組織、機構或個人,即為犯罪,應負國際罪責。
2. 關於種族歧視的故事
關於種族歧視的故事:
據美國中文網綜合在2014年2月19日的報道,美國華人歡慶新年之際,西裔民主黨籍加州參議員)賀南德茲提出一項提案卻給歡樂中的亞裔們澆了一盆冷水。
該議員嫌加州大學系統的亞裔學生太多了,要求限制亞裔入學,提高西裔和非裔在加大系統中的入學比率。
根據《經濟學人》雜志的數據,美國精英大學亞裔學生的數量1993年為20%左右,此後不升反降。而全國大學本科學生的組成比例,1984年亞裔為4%,24年後,終於增長至6%。
但在此期間,拉丁裔和非裔卻增長至15%。同樣,亞裔的SAT成績必須比黑人高出450分(滿分1600分)才能錄取,而同樣的成績下,非裔被醫學院錄取的機會是亞裔的三倍。
(2)印尼種族歧視法什麼時候頒布的擴展閱讀:
關於種族歧視的原因有很多,如果要追溯原因,可以先從這個行為導致的目的想起。由於資源是有限的,而為了讓自己掌握更多的資源,種族歧視行動就能在心理上佔領至高位、
從而使過多佔有資源這種行為合理合法化,而對於個人來說,還是在於這種人性,當這種類似於自尊的情緒擴大化,就有可能出現以這種貶低他人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虛榮感。
如果僅僅是一個人看不起一個種族,或者是全世界,導致不了種族歧視這種大范圍的行動發生。當一個具有自負意識的人擁有某些資源。
有權力,軍隊,信仰,那麼就可以通過一系列的行動實現對一個種族的歧視,而與這相對應的是,往往身居高位的集權者都會有自負自尊自滿這一行為特徵。
3. 1998年的印尼屠華事件是怎麼回事
1998年5月13日至15日,一場原本是為推翻蘇哈托政權而起的政治運動,在印尼首都雅加達等地卻演變為嚴重的"排華騷亂」。
當時,僅雅加達就有5000多家華人工廠、店鋪、房屋、住宅被燒毀,約150名華人婦女被強暴,近1200名華人被屠殺在12日題為《十年之際,印尼否認強奸暴行,但不曾將它忘卻》的報道中,法新社稱,即使大多數居民都寧願遺忘暴行曾經發生,但受害者對當年搶掠強奸的場景卻仍然歷歷在目。
一名華人女士講述道:「當時,我舅媽打電話告訴我們將房間的燈全部關上讓暴徒們感覺房子里沒人。我們聽到許多華人婦女成為受害者。
法新社在報道中描經道,數干華人的房屋和店面在印尼安全軍隊的眼皮下,公然被掠奪和焚毀。華人婦女於韻(音)說:「當時真是太恐怖了,人們被困在燒著的商店裡,滿街是燃燒的建築和汽車,到處濃煙滾滾。"
法新社說,如果印尼軍方當時是為了在亞洲金雕風暴的恐慣中重新建立起成信的話,那麼他們失敗了。
(3)印尼種族歧視法什麼時候頒布的擴展閱讀
1998年印度尼西亞排華事件的影響:
印度尼西亞排華事件遭到世界普遍關注和譴責。同時在華人世界裡成為對印度尼西亞感觀惡化的一個主要因素。在中國大陸,絕大多數因為此事,印度尼西亞一般被列入最讓民眾反感的國家之一。
1998年5月21日,蘇哈托下台,哈比比領導過渡時期政府,之後瓦希德政府繼續前任政策,廢止了一些針對華人的歧視性的法律法規以及對華人歧視性的稱呼。印尼政府還計劃檢討對華裔的歧視性法規。
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院長庄國土12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說,盡管印尼社會仍存在否認聲音,但暴力事件10年後,印尼對華人的種族歧視問題已得到顯著改善。「印尼官方已取消『族群標識』政策。華人可以過春節,可以享受基本三、四百年未曾享有的政治權利。」庄國土說,「在印華人已經迎來最好的時期。」
於韻(音)也對法新社記者說,她沒有感到過本土印尼人對她的「憎惡之情」。她說:「在印尼唐人街,華人與印尼當地人已相互融合。在這里,任何種族都不分彼此,沒有差異。」
4. 有關種族歧視的相關資料
種族歧視(racial discrimination)
生物的本性是擴張與進化=_=.高等物種歧視低等物種這是很正常的=_=.因為你會被淘汰.不被高級物種淘汰.也會被自然所淘汰.
從另一種角度去理解:歧視是種動力.有人歧視你.你才有動力去爭取.
生物互助法則(就是自然法則拉)=_=以仇恨來帶領你與我.一起延續我們的千球萬代.
資產階級根據種族和民族特徵,劃分人們的社會地位和法律地位,限制和侵犯其他種族的基本權利和自由的現象。在階級社會里,種族歧視實質上是階級問題。
種族歧視在古代即已存在,但其現代形式是從資本原始積累時期開始的,至今,在世界上若乾地區仍存在種族歧視現象。這種現象是由反動統治階級採取立法、行政和其他措施,鼓吹和散布種族優越和種族仇恨學說等造成的。種族歧視的表現有公開的、合法的,有隱蔽的、實際的。在南非,種族歧視突出地表現為種族隔離,這是白人種族主義者的基本國策,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在最近半個多世紀里,白人種族主義當局頒布的種族歧視法令就多達100多項。美洲的黑人、印第安人,大洋洲的土著居民,歐洲的原殖民地移民、少數民族和外國工人,亞洲的「部落民」和種姓集團等,都是今天種族歧視的受害者。
種族歧視是對人類尊嚴的凌辱,受到了國際輿論和國際組織的一再譴責。1963年11月20日,《聯合國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宣言》第一次宣告,要迅速消除世界上一切種族歧視。 1966年3月7日, 聯合國大會通過的《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規定:在政治、經濟、社會、 文化或公共生活的各個方面 (如交通工具、旅館、餐館、咖啡館、戲院、公園等),禁止一切種族歧視。締約國承擔義務,防止、禁止並消除各種種族歧視,特別是種族分離和種族隔離,保證不分種族和民族,人人有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權利。凡傳播種族優越或仇恨思想,煽動種族歧視,對任何種族或民族煽動和實施強暴行為,概為犯罪,應依法懲處。1973年11月30日,聯合國通過《禁止並懲治種族隔離罪行國際公約》,再次明確宣布,凡犯有種族隔離行為的組織、機構或個人,即為犯罪,應負國際罪責。
5. 消除種族歧視國際日的來歷
1966年11月9日,第21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一項決議,把每年3月21日定為「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limination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 。這是為了紀念1960年3月21日南非沙佩維爾慘案、反對種族歧視而確定的。
1960年3月21日,南非德蘭士瓦省沙佩維爾鎮的非洲人舉行大規模示威遊行,反對南非當局推行種族歧視的《通行證法》。通行證法是南非當局頒布的幾百項有關種族歧視的法令之一,規定年滿16歲以上的非白人必須隨身攜帶通行證,證件不全者隨時會遭到逮捕。遊行群眾遭到南非當局的野蠻鎮壓,有70多人被槍殺,240多人被打傷,造成了震驚世界的慘案。
反對種族主義和種族歧視一直是聯合國優先關注的問題之一,聯合國已制訂並通過一系列反對種族主義、種族隔離的宣言和公約,並連續開展了兩個反對種族主義、種族歧視的10年活動。每年3月21日,世界各國都將舉行各種活動,聯合國有關機構將發表公報或舉行特別會議,以紀念「沙佩維爾慘案」事件,呼籲國際社會反對種族歧視。
6. 種族歧視是如何產生的,什麼原因造成的由來及經過。
1、由來及經過:
在現代,種族歧視開始於殖民時代,以政府形式的種族隔離制度等制度為首的時期達到了頂峰。
經歷了20世紀的二次大戰,第三世界獨立運動和西方國家內部的種族平等運動後,世界很多國家內部的公共討論對和種族有關的政治正確性的觀念已經越來越嚴重,種族差異不應當用種族歧視來概括。在移民國家,種族問題不是單純用種族歧視可以掩蓋的。
但是另一方面,現代種族問題的復雜化又衍生出了「逆向歧視」等更多問題。
在南非,種族歧視突出地表現為種族隔離,這是白人種族主義者的基本國策,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二十世紀中期以來,白人種族主義當局頒布的種族歧視法令就多達100多項。
美洲的黑人、印第安人,大洋洲的土著居民,歐洲的原殖民地移民、少數民族和外國工人,亞洲的「部落民」和種姓集團等,都是今天種族歧視的受害者。
2:種族歧視原因:
這種現象是由反動統治階級採取立法、行政和其他措施,鼓吹和散布種族優越和種族仇恨學說等造成的。
相關事件:
據美國中文網綜合在2014年2月19日的報道,美國華人歡慶新年之際,西裔民主黨籍加州參議員(State Senator)賀南德茲(Ed Hrnandz)提出一項提案卻給歡樂中的亞裔們澆了一盆冷水:該議員嫌加州大學系統(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ystem)的亞裔學生太多了,要求限制亞裔入學,提高西裔和非裔在加大系統中的入學比率。
根據《經濟學人》雜志的數據,美國精英大學亞裔學生的數量1993年為20%左右,此後不升反降。而全國大學本科學生的組成比例,1984年亞裔為4%,24年後,終於增長至6%。但在此期間,拉丁裔和非裔卻增長至15%。
同樣,亞裔的SAT成績必須比黑人高出450分(滿分1600分)才能錄取。而同樣的成績下,非裔被醫學院錄取的機會是亞裔的三倍。
7. 關於種族歧視的法律
《世界人權宣言》, 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第217A(III)號決議並頒布《世界人權宣言》。 第二條
人人有資格享受本宣言所載的一切權利和自由,不分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見解、國籍或社會出身、財產、出生或其他身份等任何區別。
8. 種族歧視
種族歧視在古代即已存在,但其現代形式是從資本原始積累時期開始的,至今,在世界上若乾地區仍存在種族歧視現象。這種現象是由反動統治階級採取立法、行政和其他措施,鼓吹和散布種族優越和種族仇恨學說等造成的。種族歧視的表現有公開的、合法的,有隱蔽的、實際的。在南非,種族歧視突出地表現為種族隔離,這是白人種族主義者的基本國策,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在最近半個多世紀里,白人種族主義當局頒布的種族歧視法令就多達100多項。美洲的黑人、印第安人,大洋洲的土著居民,歐洲的原殖民地移民、少數民族和外國工人,亞洲的「部落民」和種姓集團等,都是今天種族歧視的受害者。
種族歧視是對人類尊嚴的凌辱,受到了國際輿論和國際組織的一再譴責。1963年11月20日,《聯合國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宣言》第一次宣告,要迅速消除世界上一切種族歧視。 1966年3月7日, 聯合國大會通過的《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規定:在政治、經濟、社會、 文化或公共生活的各個方面 (如交通工具、旅館、餐館、咖啡館、戲院、公園等),禁止一切種族歧視。締約國承擔義務,防止、禁止並消除各種種族歧視,特別是種族分離和種族隔離,保證不分種族和民族,人人有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權利。凡傳播種族優越或仇恨思想,煽動種族歧視,對任何種族或民族煽動和實施強暴行為,概為犯罪,應依法懲處。1973年11月30日,聯合國通過《禁止並懲治種族隔離罪行國際公約》,再次明確宣布,凡犯有種族隔離行為的組織、機構或個人,即為犯罪,應負國際罪責。
種族歧視最嚴重的美國城市
城市名稱 非白人居民被迫離開人數比例
第一名.路易斯安娜州的什里夫波特市 97.4%
第二名.北卡羅來納州的溫斯頓·塞勒姆市 94.0%
第三名.喬治亞州的奧古斯塔市 93.3%
第四名.亞拉巴馬州的蒙奇馬利市 93.2%
第五名.北卡羅來納州的夏洛特市 92.7%
第六名.得克薩斯州的達拉斯市 92.7%
第七名.得克薩斯州的沃斯堡市 92.6%
第八名.佛羅里達州的傑克遜維爾市 92.5%
第九名.田納西州的孟菲斯市 91.8%
第十名.弗吉尼亞州的羅諾克市 91.8%
第十一名.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市 91.5%
第十二名.亞拉巴馬州的伯明翰市 91.5%
9. 種族歧視的資料
種族歧視(racial discrimination)種族歧視在古代即已存在,但其現代形式是從資本原始積累時期開始的,至今,在世界上若乾地區仍存在種族歧視現象。這種現象是由反動統治階級採取立法、行政和其他措施,鼓吹和散布種族優越和種族仇恨學說等造成的。種族歧視是對人類尊嚴的凌辱,受到了國際輿論和國際組織的一再譴責。1973年11月30日,聯合國通過《禁止並懲治種族隔離罪行國際公約》,再次明確宣布,凡犯有種族隔離行為的組織、機構或個人,即為犯罪,應負國際罪責。
種族歧視(racial discrimination) 種族與種族之間的鄙視。統治階級根據種族和民族的特徵,劃分人們的社會地位和法律地位,敵視、迫害和不平等地對待其他種族的行為。階級剝削制度的產物。種族歧視始於古羅馬帝國時代。其現代形式是從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開始的,主要包括剝奪選舉權、受教育權和其他權利,壓低工資,任意逮捕、拷打甚至殺害,強行限制在「保留地」內居住等。迄今為止,還有許多資主義國家普遍存在種族歧視現象。
反戰反種族歧視海報
種族歧視的表現有公開的、合法的,有隱蔽的、實際的。在南非,種族歧視突出地表現為種族隔離,這是白人種族主義者的基本國策,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在最近半個多世紀里,白人種族主義當局頒布的種族歧視法令就多達100多項。美洲的黑人、印第安人,大洋洲的土著居民,歐洲的原殖民地移民、少數民族和外國工人,亞洲的「部落民」和種姓集團等,都是今天種族歧視的受害者。
1963年11月20日,《聯合國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宣言》第一次宣告,要迅速消除世界上一切種族歧視。 1966年3月7日, 聯合國大會通過的《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規定:在政治、經濟、社會、 文化或公共生活的各個方面 (如交通工具、旅館、餐館、咖啡館、戲院、公園等),禁止一切種族歧視。締約國承擔義務,防止、禁止並消除各種種族歧視,特別是種族分離和種族隔離,保證不分種族和民族,人人有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權利。凡傳播種族優越或仇恨思想,煽動種族歧視,對任何種族或民族煽動和實施強暴行為,概為犯罪,應依法懲處。
反戰反種族歧視海報
[1]種族歧視是指根據種族將人們分割成不同的社會階層從而加以區別對待的行為。種族隔離政策使歧視官方化,但它往往在未被合法化時被執行。麻省理工學院與芝加哥大學的研究者在2003年的調查中發現當地的工作單位在招聘時存在廣泛的種族歧視。名字「聽起來像黑人」的應聘者得到面試的機會會比名字「聽起來像白人」的應聘者少50%。調查結果被研究者視為種族偏見已經植根於美國不公平歷史的強力證據。
種族歧視最嚴重的美國城市
第一名.路易斯安娜州的什里夫波特市 97.4% 第二名.北卡羅來納州的溫斯頓·塞勒姆市 94.0% 第三名.喬治亞州的奧古斯塔市 93.3% 第四名.亞拉巴馬州的蒙奇馬利市 93.2% 第五名.北卡羅來納州的夏洛特市 92.7% 第六名.得克薩斯州的達拉斯市 92.7% 第七名.得克薩斯州的沃斯堡市 92.6% 第八名.佛羅里達州的傑克遜維爾市 92.5% 第九名.田納西州的孟菲斯市 91.8% 第十名.弗吉尼亞州的羅諾克市 91.8% 第十一名.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市 91.5% 第十二名.亞拉巴馬州的伯明翰市 91.5%
種族歧視在英國歷來就是一個令人關注的問題。1993年4月發生的黑人青年勞倫斯遭種族主義分子謀殺事件更是引發全國上下對英國種族歧視,特別是政府和公務員隊伍中種族歧視問題的激烈辯論。勞倫斯是一名18歲的大學預科生,他在倫敦東南部的一個公共汽車站被幾名白人青年無端殺害。事後盡管有5名嫌疑人被拘捕,但沒有人被定罪。英國政府委託了一個由麥克弗森爵士領導的委員會進行了調查。調查報告認為,大倫敦警察局在調查這個案件的過程中嚴重失職,並表現出「機構性的種族主義」。後來,大倫敦警察局同意向勞倫斯的父母賠償32萬英鎊。 此外,英國人對難民的歧視和騷擾也十分令人憂慮。最近的民意測驗結果顯示,大多數人認為英國接收的移民太多。80%的人認為,難民選擇英國的原因是他們認為來英國是「輕而易舉的事情」。2001年5月,關於襲擊難民的報道近來也屢屢見諸報端。僅蘇格蘭格拉斯哥幾個月來就發生近80起此類事件。難民在英國的處境也相當令人擔憂。一些人因忍受不了艱苦的生活環境而逃出難民聚居區,靠乞討甚至搶劫為生。難民問題已成為英國政府的一塊燙手山芋。這一點,恐怕是在科索沃戰爭時慨然許諾的布萊爾政府沒有想到的。 種族問題歷來都是英國各政黨競選的主要議題之一。反對黨保守黨領袖黑格更是被輿論指為「好打種族牌」。在英國有較大影響的《星期日獨立報》曾發表文章,標題就是「絕望的黑格打種族牌」。2001年5月月29日,在離6月7日的英國大選不到10天的時候,奧爾德姆事件亦成為英國各政黨攻擊對手的口實。英國第三大黨自民黨率先發難。其內政事務發言人休斯27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保守黨有關難民政策的講話催生了此次事件的發生。
種族歧視是對人類尊嚴的凌辱,受到了國際輿論和國際組織的一再譴責。1963年11月20日,《聯合國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宣言》第一次宣告,要迅速消除世界上一切種族歧視。 1966年3月7日, 聯合國大會通過的《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規定:在政治、經濟、社會、 文化或公共生活的各個方面 (如交通工具、旅館、餐館、咖啡館、戲院、公園等),禁止一切種族歧視。締約國承擔義務,防止、禁止並消除各種種族歧視,特別是種族分離和種族隔離,保證不分種族和民族,人人有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權利。凡傳播種族優越或仇恨思想,煽動種族歧視,對任何種族或民族煽動和實施強暴行為,概為犯罪,應依法懲處。1973年11月30日,聯合國通過《禁止並懲治種族隔離罪行國際公約》,再次明確宣布,凡犯有種族隔離行為的組織、機構或個人,即為犯罪,應負國際罪責。
作為向種族主義和種族歧視進行戰斗的第一個十年方案的一部分,大會於1979年吁請所有國家每年在3月21日開始的一周內舉行聲援反抗種族主義和種族歧視人民團結周紀念活動。每年的3月21日為消除種族歧視國際日。1960年的那一天,南非警察在南非沙佩維爾向反對「通行證法」種族隔離政策的和平示威隊伍開火,殺害69人。大會於1966年宣布這一國際日,呼籲國際社會為根除一切形式的種族歧視而加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