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尼西亞的主要宗教是什麼
印尼約87%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新教,3.6%信奉天主教,其餘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印尼憲法規定宗教信仰自由,其建國指導思想「潘查希拉(pancasila)」五基原則第一條就是「信仰神道」,所以印尼政府承認人民選擇不同信仰的自由,並支持正常的宗教活動,每年都撥專款用於扶助建設清真寺,教堂,宗教學校,發行宗教經書和開展各種宗教活動。
目前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國家,伊斯蘭教徒的人數在世界上居首位。伊斯蘭教對印尼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以至風俗習慣都有極其廣泛和深遠的影響。
伊斯蘭教徒很講究禮節,熟人相見,除互致問候外,還念誦祝辭「願真主保佑你」,而「請」、「謝謝」、「對不起」等禮貌用語更是時常掛在嘴上。文雅、謙恭 、和藹是穆斯林公認的美德。宗教在穆斯林生活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虔誠的教徒每天要到清真寺做5次跪拜,跪拜前要脫鞋,然後沐浴凈身,一般清真寺內都保持安靜、肅穆的氣氛。
(1)印尼人的信仰是什麼有什麼特點擴展閱讀
印度尼西亞無國教,但規定一定要信仰宗教(潘查希拉,印度尼西亞建國五項基本原則,第一條),不然將被視為共產黨(在印度尼西亞,共產主義等相關行為,是非法的)。
雖然印度尼西亞憲法明定宗教自由,但政府僅承認6種宗教:伊斯蘭教、基督新教、天主教、印度教、佛教及儒教。印度尼西亞雖然不是伊斯蘭國家,但為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
雖然印度教及佛教為少數宗教,但皆影響印度尼西亞的文化。由於穆斯林商人的影響,伊斯蘭教最初於13世紀採行於北蘇門答臘,至16世紀成為各地區的優勢宗教。
天主教則由早期葡萄牙殖民者及傳教士傳入;而新教則於荷蘭殖民時期由荷蘭加爾文主義及信義宗傳教士於殖民期間傳入。大多數印度尼西亞人所信仰的宗教,如爪哇阿邦安伊斯蘭教、巴厘印度教及達雅克基督教,一般較少注重宗教正統性,而具有本土化特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印度尼西亞人
Ⅱ 為何印尼人口中87%信仰伊斯蘭教,卻不是伊斯蘭國家
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的伊利汗國,開國皇帝是成吉思汗的孫子,但這個國家的貴族被伊斯蘭化了,於是就成了伊斯蘭國,波斯語還是國語,但是老百姓大部分信仰印度的各種原始宗教,說印度各種方言。再後來的帖木兒帝國,貼木爾也是一個突厥化的蒙古人,依然和伊利汗國政策一樣,國教伊斯蘭教,貴族說波斯語,老百姓該幹啥幹啥。
印尼無國教,但規定一定要信仰宗教,不然視為共產黨(共產主義及其相關活動在印尼為非法)。約87%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新教,3.6%信奉天主教,其餘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國民中約88%信奉伊斯蘭教,5%信奉基督教新教,3%信奉天主教,2%信奉印度教,1%信奉佛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
Ⅲ 印尼的民族風俗
印尼有2.17億人口(2004統計),是世界第四大人口大國,有100多個民族,約87%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新教,3.6%信奉天主教,其餘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印度尼西亞人大多信奉伊斯蘭教,忌諱用左手傳遞東西或食物。認為使用左手是極不禮貌的。他們十分忌諱有人摸他們孩子的頭部,認為這是缺乏教養和污辱人的舉止。爪哇島上的人最忌諱有人吹口哨,認為這是一種下流舉止,並會招來幽靈。此外,印尼人對烏龜特別忌諱,認為烏龜是一種令人厭惡的低級動物。伊斯蘭教徒禁食豬肉和使用豬肉製品,不飲酒。
印尼人比較注重互送名片,初次相識,客人就應把自己的名片送給主人。印尼人與初次交往的客人一般不願意談論當地政治和外國援助等問題。印度尼西亞爪哇男人,平時習慣身裹沙籠。外出或參加慶典時,總要在腰間掛著一把精緻漂亮的「格里斯」(即短劍),相信格里斯可辟邪驅穢。印度尼西亞巴厘島上的婦女搬運物品不習慣肩挑手提,而是把各種物品疊放成塔狀,用一個托盤頂在頭上。印度尼西亞人偏愛茉莉花,並把茉莉花視為純潔和友誼的象徵。
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世界三大宗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佛教在這里都有較多的信奉者,民間還盛行拜物教。由於其歷史上曾受到印度、中國、阿拉伯等多種文化的影響,加之大小島嶼分布范圍較廣,居民交流不便,印尼各地文化、習俗差異較大,種類繁多。
(一)印尼全國有90%左右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其主要習俗有:(1)不喝含酒精的飲料,宴席中不上酒類飲料;不食豬肉;(2)認為左手是不潔的,不用左手打招呼、接受禮物或遞交物品;(3)每星期五下午印尼穆斯林一般都要到附近的清真寺作禱告。
(二)印尼素有尊重女性的民族傳統,一般在公共場合,男士請女士先走,先用餐或先上車。而女士從男士面前經過,皆屈身彎膝而過,以示回敬。在社交場合,男士遇到女士一般不主動握手,若對一方伸出手,可以輕握。此外,印尼人視陌生人觸摸自己的頭為無禮。
(三)印尼人喜食辛辣和油炸食品,調味時喜加多種香料。一般老百姓吃飯用右手抓,宴會上使用刀、叉等。
(四)印尼的傳統服裝名為「巴迪」(Batik),實際上是爪哇人及巽他人以傳統的臘染工藝製成的紡織品,有國服之稱。高檔的巴迪布為手繪圖案,並綉以金絲等作為點綴。正式場合中男士可上身著長袖巴迪襯衫,下著深色褲子。女士一般著巴迪或其他布料的套裝,顏色普遍比較鮮艷。
Ⅳ 印尼為什麼是一個伊斯蘭國家
因為印度尼西亞約87%的人的信仰是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所以說是一個伊斯蘭國家。除去信奉伊斯蘭教的人,其中只有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新教,3.6%信奉天主教,其餘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伊斯蘭教是印度尼西亞的第一大教。
(4)印尼人的信仰是什麼有什麼特點擴展閱讀:
印度尼西亞城市同其他國家一樣,大多是現代化建築,農村卻到處是帶有民族特色的建築。 由於天氣炎熱,人們每天至少要沖洗三次澡。印度尼西亞人習慣用手抓飯,人擅長烹調,咖膽雞是馳名東南亞的美味佳餚。那裡的風味小吃種類很多,主要有煎香蕉、糯米團、糯米糕、肉包子等。人們普遍喜歡吃辣的,辣椒、辣醬是餐桌上常見的佐料。
禁忌和禮儀 印度尼西亞人很重視禮節,講究禮貌。「謝謝、對不起、請原諒、請」等敬語經常掛在嘴上。 與人見面行握手禮,一般不主動與異性握手。伊斯蘭教是印尼的主要宗教,忌食豬肉和飲司之 性酒;摸別人的頭;忌用左手拿遞東西、吃飯。指人或物時用大拇指,而不要用食指;在正式場合忌翹二郎腿或兩腳交叉等。印尼人對來訪的客人並不一定要求非送禮不可。但出於禮節,可以送給主人一束鮮花,或最好說上幾句感謝的話等。在與印尼人談話時,最好避開與當地政治、社會和國外對他們的援助等方面的話題。
Ⅳ 印尼國家的人主要信仰什麼教
印尼國家的主要宗教:伊斯蘭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
Ⅵ 印度尼西亞信奉什麼宗教
您好,很高興有緣為您解答。
印尼有二億三千七百五十萬人口 (2008年數據),為世界第四人口大國,有100多個民族。其中爪哇族佔49%,巽他族佔14%,印尼華族8%,馬都拉族7.5%,馬來族7.5%,其他26%。官方語言為印度尼西亞語。民族語言和方言約有300種,並且同官方語言在書寫上並不相通,這給不同民族之間的互相交流帶來較大困難。印尼無國教,但規定一定要信仰宗教(潘查希拉,印尼建國五項基本原則,第一條),不然將被視為TG黨(在印尼,GC主義等相關行為,是非法的)。約80%以上的人民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6.1%的人民信奉基督教新教,3.6%信奉天主教,其餘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以下是印尼佛教情況 望您採納
【印尼佛教】
佛教在印尼,為古老之宗教,亦為新興之宗教。西元五世紀初,爪哇島上已有少數佛教徒,法顯訪問該島時(414),見婆羅門教盛行,而佛教則尚在肇始之階段。其後二十餘年,有比丘求羅弗文(梵Gun!avarman )於此弘法、譯經,佛教方正式傳入,先後有王母後、國王及人民歸依。至第七世紀,佛教已傳入蘇門答臘,時巴鄰旁王為蘇瓦嘉耶(s/ri^-vijaya)。當義凈於唐高宗咸亨二年(671)自廣州泛海南行,途經巴鄰旁時,即稱道該地佛教教育之興隆,可媲美印度那爛陀寺,事見南海寄歸內法傳序文。義凈其後又至室利佛逝(今蘇門答臘東部)留止六個月,學習聲明。後在印度留學十一年,至武後垂拱三年(687)仍循海路回國,重經室利佛逝,留止二年,於此期間,譯出雜經論,著南海寄歸內法傳、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而為我國第一位在印尼譯述之人。
自七世紀至十一世紀之四百年間,為印尼佛教鼎盛時期。七世紀時,於那爛陀寺大學任教三十年之達摩普羅(梵Dharmapa^la ),自康居至蘇門答臘弘法。又七世紀時,室利佛逝王國興起,全國上下均虔誠信仰佛教。據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五之譯者小注載,其國有僧眾千餘人,皆以學問為要務,且多行托缽之法,其沙門儀軌與中印度大抵相同。八世紀中葉以後約百年間,著名的佛教建築相繼完成,如婆羅浮屠(Borobor),系建於九世紀之賽朗度拉斯王朝,為目前全球大乘佛教最大最壯觀之聖地。此外,另如曼達特(Ment)、卡拉森(Kalasan)、薩壘(Sari)等皆為馳名宇內之佛教建築,佛教隆興之情形可以想知。其時,大乘佛教因世楞達羅王之贊助而得以宣揚,該王並曾於拿楞陀、拉迦普敦二地興建甚多寺宇。同時,密宗亦傳入。
本世紀以來,佛教居士林普遍設立,一九五三年第一個居士林成立於日惹,類此居士林,今全國約有四十餘處。一九五七年,三寶壟之印尼佛學社、棉蘭市之蘇島佛學社亦相繼創立,一九五八年,印尼佛教菩提總會於佛陀伽耶寺召開第一次大會。一九八四年十月,印尼佛教各大宗派共同協力,於蘇門答臘創立『印尼佛教大學』,已獲印尼政府批准登記備案,為印尼唯一之佛教大學。〔印尼之佛教(慧海)〕
【印尼佛教】
印尼位於亞洲和大洋洲之間,人口約一億六千萬。面積一九一萬平方公里,由一萬多個島嶼組成,為世界最大的島嶼國家。
印尼佛教最早出現的文獻記載為晉·法顯《佛國記》。西元412年,法顯由斯里蘭卡返航中國途中,突遇颶風,飄流至耶婆提(今爪哇島),並在該地停留五個多月。當時該國婆羅門教興盛,佛法則不盛行。《出三藏記集》卷十四載,印僧求那跋摩(377~431)曾留住於闍婆(爪哇)大弘佛法,闍婆國王母及國王先後歸依佛教,並使全國皆崇信佛法。印尼佛教乃於此奠基。430年,位於爪哇西部的訶羅陀國派遣使節至中國。由其奏文得知該國亦尊崇佛教。又,由473年、517年婆利國(巴里島)遣使上呈中國的奏書中,亦可得知該國已信仰佛教。此外,在斯拉維西西部出土的青銅佛像,為五世紀時作品,相傳是自南印度請來的。
西元七世紀起,佛教在印尼開始興盛。據義凈《南海寄歸內法傳》載,室利佛逝(蘇門答臘)有僧侶千餘名。西行求法者皆停留此處一、二年,而後再前往印度。我國求法僧中以會寧、義凈、貞固、法朗、道宏等人與印尼佛教關系最密切。會寧曾於664 年至665年間抵訶陵州(爪哇)。並與爪哇人若那跋陀羅合譯《涅盤經後分》二卷。義凈則止留室利佛逝國(蘇門答臘)六月,學習梵語。其後,自印度返國途中,又居住室利佛逝六年,從事譯經及抄寫梵本經典等工作。所著《南海寄歸內法傳》、《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等即完成於該地。貞固、法朗、道宏等人則協助義凈於當地譯經。
印尼當時已有大乘佛教。在巴林邦近郊出土的達朗·土奧(Talang Tuwo)碑文,上鐫『願一切眾生皆成無上正覺』的願文,署年為684年。由年代觀之,此為東南亞最早的大乘思想。《南海寄歸內法傳》序文亦言∶『南海諸州十餘國中,皆信上座佛教,唯末羅游(即今巴林邦)稍有大乘。』此外,719年來中國宏傳密教的金剛智(Vajrabodhi,669~741),也曾滯留佛逝國五個月。國王嘗以金傘蓋、金床奉迎。
八世紀之後,著名的佛教建築相繼完成。如波羅浮屠(Borobor)、喀拉桑寺(Kal asan)、沙利寺(Sari)等。波羅浮屠為世界最大的佛教遺跡,塔底呈方形,塔身為五層方形石台,愈往上愈小,四周有迴廊,兩側壁面布滿浮雕。頂部三層為圓台,上有七十二座鏤空的小佛塔環立。每座佛塔中安置一尊坐佛。最上層的正中央為覆缽形的大佛塔,直徑十六公尺,高三十五公尺,氣勢雄渾。
喀拉桑寺為西元778年波那卡拉那(Panankarana)為供奉多羅(度母)菩薩而建。現存遺構為850年所建。外牆塗有灰泥,並飾以精緻的浮雕。主殿和佛龕內的雕像全是青銅塑制,不過已悉數焚毀。沙利寺建於九世紀中葉,為二層的矩形平面建築,共有六個房間,房間都有向外的窗戶,因而據推測可能是僧房或藏經閣。外牆雕有許多菩薩像,每尊佛像的身體有三處彎曲的地方。此種『三屈姿態』是中爪哇期的藝術傑作之一。
十世紀中葉至十六世紀前半,印尼的佛教與印度教並行。十三世紀在位的克達那格拉王(Kertanagara,1268~1292)甚至二者不分,其所建的闍維(Jawi)寺,為二層建築,下層主祀濕婆神,上層則供奉阿■佛。印尼最後的王朝馬遮派特,為勢力最強的印度·爪哇帝國。該國國王拉闍沙那迦那(Ra^jasanagara,1350~1389在位)為統治地方、徵收租稅等政治目的,曾利用僧侶到各地廣傳佛教。其後,因回教侵入,佛教乃日漸式微。
本世紀以來,印尼佛教再度復興。印尼佛教會設有甚多分會。此外,另有居士會及佛教青年團。全印尼約有佛寺數百所。1964年六月,印尼佛教代表團曾赴中國大陸參加『玄奘法師逝世一千三百周年紀念大會』,及中國佛教協會在西山舉行的佛牙塔開光典禮。1965年,中國大陸也派出佛教團體到印尼訪問。1971年十一月,台灣的東初亦應印尼佛教會邀請前往印尼。1984年十月,印尼佛教各大宗派聯合創立『印尼佛教大學』於蘇門答臘。此為該國首座佛教大學。
〔參考資料〕 菅沼晃(等)編《佛教文化事典》;岩本裕(等)著《アヅア佛教史》印度編第六冊〈東南亞佛教〉;干潟龍祥(等)著《講座佛教》第三冊。
Ⅶ 印尼信什麼教
印尼國民中約88%信奉伊斯蘭教,5%信奉基督教新教,3%信奉天主教,2%信奉印度教,1%信奉佛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
Ⅷ 印尼國的政治面貌印尼就究是什麼樣的國家,他的民族信仰是什麼
印尼和中國、印度一樣,都是跋涉中的大國,發展程度不如中印,比中國的事更難辦。
人口量緊隨中印,民族構成更復雜,疆土比中印分散,地域比中印偏遠。中國古人的說的丟到爪哇國,說的就是印尼。
政治在傳統上嫁接了近現代文明,致力於發展民族經濟,提升國民生活素質,發展中國家特徵明顯。1945年通過憲法,使用至今。規定建國五基又稱「潘查希拉」為立國基礎,即信仰神道、人道主義、民族主義、民主和社會公正。總體是生存型社會,半傳統社會。
主張不結盟,和中印一樣,自己的事忙不過來,無力再多參與國際事務。
Ⅸ 印度尼西亞為什麼有很多人信仰伊斯蘭教
摩大柯著,〈1511年前伊斯蘭教在印度尼西亞的傳播〉
印尼人口中穆斯林佔88﹪,及1.6億左右,他是世界上穆斯林最多的國家。1511年之前伊斯蘭教再印尼的傳播經歷了三個時期。
醞釀時期:公元7世紀下半至13世紀末,印尼群島與伊斯蘭教發生了初步的接觸,伊斯蘭教開始傳入。
公元7世紀時,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建立了一個橫跨歐亞飛的大帝國。與此同時,東方也出現了強盛的大唐帝國。東西兩大帝國的興起,使東西海上貿易呈現一片繁榮,阿拉伯商船經由麻六甲海峽抵達中國,而阿拉伯商人的東來,伊斯蘭教也沿著當時的國際貿易路線,來到了印尼群島的西部。
在13世紀末之前,印尼與伊斯蘭教已經有了長達數世紀的接觸,伊斯蘭教勢力已經抵達印尼群島,但是尚未在印尼社會立足,除了在某些國際貿易港口建立了外國穆斯林的社區外,沒有發生較大規模的改教運動。而伊斯蘭教傳播緩慢的原因是:
阿拉伯帝國早期的東方貿易是以中國為主要對象,由於季風的關系,穆斯林商人在此建立了一些居留區,但只是在這里短暫逗留,就繼續前往中國。他們與印尼當地人民彼此隔絕,沒有把傳播宗教與商業結合起來,也沒有在此進行傳教活動。
公元7世紀下半期,在蘇門達臘以巨港為中心,興起了佛教王國室利佛逝,對伊斯蘭教的傳入構成嚴重的障礙。在印尼其他地區,由於印度文化的影響,婆羅門教和佛教的流傳已達一千多年之久,在印尼社會中的勢力十分強大,伊斯蘭教傳入後,遭到婆羅門教和佛教強有力的抵制。
發展時期:從13世紀末到14世紀末,伊斯蘭教在蘇門達臘立足,建立政權,並以此為橋頭堡向印尼社會滲透。
公元1095-1291年的十字軍東征,刺激了西歐對東方奢侈品,尤其是對香料的需求。盛產香料的印尼群島因此深深地捲入了當時的國際貿易網路之中,成為東方商品的重要來源。穆斯林商人不再航行到中國,而是再印尼群島各個港口建立貿易據點,結交當地統治者,勸說其皈依伊斯蘭教,並與當地人民貿易、通婚、傳播伊斯蘭教。
其次,印度西北海岸的古吉拉特興起,發展成為東西海上貿易最重要的轉運中心。1297年,古吉拉特建立了穆斯林政權。由於古吉拉特與印尼之間存在著密切的商業關系,古吉拉特穆斯林商人頻繁地來到印尼港口,他們屬於蘇菲教派。他們善於將蘇菲教派神秘主義與印尼當地神秘主義傳統相結合,對伊斯蘭教做了折衷的解釋,使之適合於印尼的國情,容易被人民接受。
第三,13世紀下半期,佛教王國室利佛逝已經衰弱,雖然1293年再爪哇又出現新的信奉印度教的滿者伯夷帝國,但是直到1331年,滿者伯夷長期陷入內亂,使伊斯蘭教得以在印尼群島建立政權。
隨著東西海上貿易的擴展和室利佛逝的衰弱,蘇門達臘西北沿海地區統治者的政治和經濟力量迅速增長,從自身的利益出發,他們要求擺脫室利佛逝的控制,建立獨立國家,與東西方各國發展政治與商業交流,改宗伊斯蘭教就適應了他們的需要。從經濟上來說:可以吸引大批的穆斯林商人到他們的港口貿易;從政治上來說:一個是波斯傳統的王權。蘇門達臘沿海統治者改奉伊斯蘭教之後,採用Sultan(神的化身)的王號,顯然要比原先的梵文王號Raja(神創造的人)更具權威,有利於提高王權。另一個特點是蘇菲教派的神秘主義,他很容易與馬來人的神秘主義相融合。
13世紀末伊斯蘭教已經在蘇門達臘西北立足,雖然這時蘇門達臘改信伊斯蘭教還僅僅是開始,但是發展
很迅速,其結果導致印尼史上第一個穆斯林國家須文答喇-巴塞蘇丹國的誕生。須文答喇-巴塞蘇丹國的建立
使伊斯蘭教在印尼獲得一個橋頭堡,伊斯蘭教從這里開始滲入印尼社會。
在爪哇,伊斯蘭教也滲入當地社會,一些爪哇商人前往蘇門達臘從事貿易,在那裡成為穆斯林,回來時就把伊斯蘭教帶入爪哇。且東南亞大多數港口的港務長都改奉了伊斯蘭教,通過他們,伊斯蘭教進入了宮廷,並由港務長的親屬將穆斯林學者引入宮廷,伊斯蘭教對滿者伯夷宮廷的影響日益擴大,一些貴族、官員因而皈依了伊斯蘭教。
總之,從13世紀末到14世紀,伊斯蘭教在引尼的傳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然而伊斯蘭教並沒有席捲印尼群島,除了蘇門達臘西北沿海地區之外,伊斯蘭教主要市在統治階層中傳播,並未發生人民群眾大量改教的現象。
高潮時期:15世紀至16世紀初,伊斯蘭教在印尼各地廣泛傳播,成為印尼占統治地位的宗教。
首先,1401-1406年,滿者伯夷爆發爭奪王位的內戰,各屬地趁機要求獨立,尤其是爪哇,經濟和政治的獨立也要求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他們因而轉向伊斯蘭教,宗教那時再社會發展的進程中成為一種新的力量。
其次,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伊斯蘭教的傳播。1403年明成祖致力於恢復、發展與海外諸國的友好關系,特別致力於擴大與西洋貿易大國古里、呼魯模斯等伊斯蘭教國家發展貿易,為此派遣鄭和下西洋,擒捉陳祖義和亞烈苦奈爾,掃除海上交通的障礙,重建東南亞和南亞的和平局面。
第三,為了利用伊斯蘭教作為反對奉行佛教的暹羅的政治武器,並且給予馬六甲帝國一種內聚力,馬六甲國王皈依了伊斯蘭教,接著貴族們也都奉行了清真教門,其餘的人民也都奉王命學他們的榜樣。隨著馬六甲的領土擴張和貿易的發展,他成為當時東南亞伊斯蘭教傳播的中心,對於伊斯蘭教在印尼的傳播給予新的刺激。
伊斯蘭教國家的形成過程有兩種類型。一是穆斯林透過和平的或暴力的方式首先使統治集團伊斯蘭化,進而使整個國家伊斯蘭化,馬六甲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這種類型的國家中,改教往往是自上而下的,原來的統治者在伊斯蘭教的傳播過程中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另一種類型是伊斯蘭教的傳播導致新國家的產生,這種類型主要發生在爪哇。由於貿易的關系,使得穆斯林商人在此聚集居住,並在此建立清真寺傳播回教,一些爪哇貴族紛紛皈依了伊斯蘭教,勢力日益發展,終於奪取地方政權。
綜上述所論,到16世紀初,除了蘇拉威西之外,伊斯蘭教在印尼各主要島嶼都取得了廣泛的傳播,成為印尼占統治地位的宗教。
Ⅹ 印尼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一、飲食
印尼禁食豬肉、禁酒。印尼人喜食辛辣和油炸食品,調味時喜加多種香料。民眾吃飯用右手抓食,宴會上則使用刀、叉。
二、服飾
印尼民族服裝「巴迪」(Batik)衫是由傳統的蠟染布製成,被稱為「國服」。正式場合中男士可上身著長袖巴迪襯衫,下著深色褲子。女士通常著巴迪或其他布料的套裝。
三、禮儀
在公共場合,提倡女士優先。男士遇到女士通常不主動握手,若對方伸出手,可以輕握。認為左手不潔,不用左手接受禮物或遞交物品。印尼人視陌生人觸摸自己的頭部為粗魯無禮的行為。
(10)印尼人的信仰是什麼有什麼特點擴展閱讀
入境印尼須知:
外國遊客入境時須填寫海關申報表申報攜帶的物品,除外交人員外,遊客的隨身及托運行李必須通過海關的X光機檢查。根據印尼海關和檢疫的規定,外國遊客隨身攜帶的免稅個人用品,總價值不超過500美元/人,每位成人享受200支香煙或25支雪茄或100克煙葉、1升含酒精飲料的免稅待遇。
入境攜帶超過1億印尼盾現金、動植物及其製品、影片、錄像帶、唱片等需申報。如被查獲未申報將被視為違反規定,當事人將被依法處以罰款或物品沒收。毒品、槍械、利器、子彈、炸葯、色情書刊等禁止攜帶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