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印尼五星上將多少人

印尼五星上將多少人

發布時間:2022-08-31 23:35:18

① 印度陸軍有多少人

當印度於1947年獲得獨立印度陸軍應運而生,並繼承了大部分前英國殖民當局的基礎設施。印度陸軍實施志願役,雖然印度憲法明文規定實施徵兵制,然而印度不曾實施。 自獨立以來,印度陸軍參與了和鄰國巴基斯坦,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四場戰爭。陸軍其他重要的行動,包括維賈行動和仙人掌行動。除了沖突,軍隊一直在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部隊。 印度總統兼任陸軍總司令。陸軍參謀長(COAS)由一名四星上將擔任,其負責指揮陸軍。在印度陸軍不曾同時有兩位總司令。在陸軍會有兩名軍官被授予元帥軍銜,是由五星上將擔任。 印度陸軍擁有約141.4萬士兵在服役 [1]及約1,800,000 預備役部隊,印度陸軍擁有世界上第二大的常備軍和最大的後備軍隊。到2020年,印度陸軍計劃升級4000 T-72s, over 2500 T-90s和其他數千坦克。

② 國外軍銜等級

列兵
一些國家士兵軍銜中最低的一級銜稱。俄軍根據彼得一世1722年1月24日頒布的《官級表》,首次設置此銜。l874年,俄國實行普遍徵兵制後,列兵屬於「低級軍銜」。1918年,蘇維埃共和國建立工農紅軍後,將列兵改稱為紅軍戰士,1946年 7月恢復列兵銜稱。目前,世界上設列兵軍銜的國家有:蒙古、阿爾及利亞、波蘭、法國、捷克、盧森堡、瑞士、西班牙、希臘、義大利、巴拿馬、巴西、古巴、加拿大、墨西哥、尼加拉瓜、委內瑞拉等國。其他國家士兵最低軍銜的稱呼,有的稱四等兵,如德國;有的稱三等兵,如美國、日本、奧地利、智利、秘魯等國;有的稱二等兵,如印度尼西亞、比利時、荷蘭、匈牙利等國,有的稱新兵。

中國軍隊引進軍銜制後,清朝新建陸軍和民國時期的陸軍稱二等兵,北洋時期的海軍稱二等練兵。中國人民解放軍兩次實行軍銜制中,均設列兵軍銜,新兵經 3個月入伍訓練合格後,授予列兵軍銜,服現役 1年後晉升為上等兵。上等兵服役滿一年後可晉升士官。

上等兵

多數國家兵銜中最高等級的稱號。該詞源自法語,法國軍隊曾規定,騎士如果在戰斗中失去馬匹,則暫歸步兵指揮,執行步兵勤務,但仍保留他們的騎士稱號和薪購,並免干粗活。後來,就把這種「免除了列兵某些職責的人」叫做上等兵。17世紀初,德國將上等兵作為一級軍銜設置於連隊,授予有經驗而可靠的士兵,賦予他們負責哨兵派班、押解俘虜等重要任務,有時班長缺勤,還可以代理班長工作。1716年,彼得一世將上等兵銜引進俄國,陸軍條令規定,在步兵、騎兵、工兵中設置,授予屢建戰功或長期服役無理的士兵。1722中的《官級表》規定,在陸軍中設上等兵、上等炮手,海軍中設上等水兵。目前,世界各國除兵銜只設一級的少數國家(如不丹、韓國、加拿大)外,大多數國家都設有此銜。清朝末年軍銜制引進中國後,稱最高的一級兵銜為「正兵」;辛亥革命勝利後,孫中山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陸軍官佐士兵階級表》中,使用了上等兵這一稱號,之後被歷屆政府沿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條例規定,服現役第二年的列兵可晉升為上等兵軍銜。

一級士官
士官中最低一級士官,新兵第一年是列兵,滿了一年後,第二年就升為上等兵。第二年滿了以後就可以申請轉為一級士官。服役三年,後可晉升二級士官。

二級士官
一級士官服役滿三年後,可以申請轉為二級士官。二級士官服役年限和一級士官同樣是三年。由團或相當於團級單位審批。

直到六級士官

少尉

該詞源於法語「代表」,是法國古代對步兵和騎兵部隊中掌旗軍官的稱呼。從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爆發起,少尉被確定為法國最低一級軍官的軍銜稱號。

在德國,1500年前後,人們用由法國傳人的該詞稱呼某些軍事長官的代表或其他公務人員,約l8世紀後稱軍隊中最低一級的軍官為少尉。

在俄國,少尉軍銜設於1703年彼得一世時期,在1722年頒布的《官級表》中,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一直沿用到1917年。

現在,少尉是絕大多數國家尉級軍官中最低一級的軍銜稱號,少數不以少尉為尉官最低軍銜的國家,有兩種情況,一是不設少尉軍銜,以中尉為尉官最低銜,如蒙古、波蘭和羅馬尼亞的男軍官;再是將准尉列入尉官等級,以准尉為尉官最低銜,如阿富汗、土耳其、阿根廷、智利等國。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少尉,是排長的編制軍銜,大學專科和中等專科學校畢業擔任軍官職務者,或由士兵經短期培訓後直接提升為基層軍官者,一般授予少尉軍銜。

中尉
1、在西方 : 該詞源自法文「代理人」、「副職」。中尉作為軍隊職務名稱,最早出現在法國,1444年法國軍隊將擔任副隊長的首領稱為中尉,到 15世紀末中尉成為對副連長的稱呼。從17世紀下半葉起,中尉成為法蘭西等西歐國家陸軍和海軍的軍銜稱號。俄國軍隊17世紀中葉在新制團設置了中尉軍銜,起初授予步兵連和騎兵連的副連長,後來中尉被任命擔任連長。當今世界各國的軍銜體系中都設有中尉軍銜稱號,一般為副連長的編制軍銜。有的國家還將中尉區分為一級中尉與二級中尉兩個級別。

2、在我國古代:官名。戰國時趙國初置,掌薦舉人才等事。秦漢時為武職,掌京師的治安警衛。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稱執金吾。唐代自德宗以後,於神策軍置護軍中尉,專由宦官擔任,率領禁兵。元內史府置中尉,為正三品,位內史之下。內史原名王傅,至元二十九年(1292),封晉王於太祖四斡耳朵之地時改。民國軍銜,為九等中第八等。《漢書.百官公卿表上》:「中尉,秦官,掌徼循京師。」《新唐書.宦官傳.竇文場霍仙鳴傳》:「德宗還京,頗忌宿將,凡握兵多者,悉罷之......貞元十二年六月,特立護軍中尉兩員、中護軍兩員,以帥禁軍,乃以文場為左神策護軍中尉,仙鳴為右神策護軍中尉。」又《田令孜傳》:「從義父入內侍省為宦者......累遷神策中尉,左監門衛大將軍。」

3、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中尉,是連長、副連長和排長等初級軍官的編制軍銜,大學本科畢業後的軍人可直接獲得中尉軍銜。

上尉

該詞來源於拉丁文「首領」,是一個最古老的軍事術語。西方陸軍最早的組織形式是被稱作「連」的單位,每個連由一名上尉指揮,當時的上尉是一種職稱,在德文中至今上尉和連長是同一個詞(Hauptmann)。這個詞由「頭」和「人」兩片語合而成,表示一個地位顯赫的人,過去一般是對首領或司令官的稱呼。以後,上尉逐漸演變為擔任連長職務者的軍銜稱號。當今世界上凡是實行軍銜制的國家,都無一例外地設有上尉軍銜,在絕大多數不設大尉的國家中,上尉是尉官中的最高級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上尉,是副營長、連長和副連長的編制軍銜,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可直接獲得此銜。

少校

該詞源於拉丁文「大的」、「職位較高的」、「年長的」等詞彙,是一個古老的軍事術語。四百多年前,西班牙軍隊最先把少校作為軍銜稱號使用。16世紀少校這一軍事術語傳人德國,開始只是作為對擔任一定職務人員的稱呼,如少校與「城市」一詞搭配,即指城市事務管理者,與「鑰匙」一詞搭配,則指負責要塞門戶開關的人。以後德國在建立常備軍時,少校便作為軍銜稱號使用。1698年,俄國為新制團的指揮人員和在俄軍中服役的外國人設置了少校軍銜,13年後在彼得一世建立的正規軍中也開始設置此銜。18世紀--19世紀,俄國一度將少校區分為一級少校和二級少校兩個級別,還把少校與崗位相搭配來表示一種固定的職位,如「基地少校」�、「門衛少校」等。

現在世界各國的軍銜體系中均設有少校,為校官中最低的一個級別,一般為副營長的編制軍銜,有的國家也規定為營長或特種兵連長的編制軍銜。

中校

校級軍官中間一級的軍銜稱號。在 17世紀俄國軍隊的副團長稱作中校,後來逐漸演變為副團長的軍銜稱號。在西歐國家,中校是團隊指揮官上校的第一助手。1722年俄國彼得一世在《官級表》中,將中校作為校官的第二級軍銜稱號固定下來。1935年蘇聯紅軍實行軍銜制時,校官只設上校和少校兩個級別,到 1939年才補充設置了中校。目前世界各國的軍銜體系中,均沒有中校軍銜稱號,一般為副團長或營長的編制軍銜。中國人民解放軍按現行法律規定,中校可以授予正團職、副團職和正營職等三級指揮軍官和擔任高級、中級、初級等所有的專業技術職務的軍官。

上校

上校一詞源自義大利語「(軍隊之)縱隊」。在法國古代的步兵部隊中,上校是團長的代名詞,l8世紀末法國人往往把團長和上校混為一談。在俄國,上校一詞首先出現在16世紀,當時人們稱呼指揮團隊的人為上校。1631年,上校代替了督軍和團首領的稱呼,把擔任團長職務的僱傭軍官叫做上校。從1632年起,上校作為軍銜開始授予新制團的指揮員。清朝末年軍銜制傳人中國後,清朝政府命名該級軍銜稱號為「正參領」,是「統帶官」 (「標」的指揮官,相當於現在的團長)的職務軍銜。辛亥革命後,南京臨時政府將這級軍銜稱號重新命名為「大都尉」,後北洋政府改名為「上校」。目前世界各國的軍銜體系中,一般都設有上校這一級軍銜稱號,除設有大校的少數國家外,上校是校官中的最高一級銜稱。上校一般為團長的編制軍銜,中國人民解放軍現行法律文件規定,上校也可以授予副師職軍官。

大校

少數國家校級軍官中最高一級的軍銜稱號。大校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出現的一級銜稱,最初由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設置。中國人民解放軍於 1955年和 1988年兩度實行的軍銜制度中,均設有此銜。設有大校軍銜稱號的國家,還有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和摩洛哥。人民解放軍的大校軍銜稱號,1955年----1965年第一次實行軍銜制期間規定,可以授予軍長、副軍長、師長和副師長等四個級別的軍官。1988年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規定,大校軍銜可以授予副大軍區職、正軍職、副軍職、正師職和副師職等五個級別的軍官。1994年修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規定,大校軍銜只授予副軍職、正師職和副師職等三個級別的軍官。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規定,大校只是副師長的編制軍銜。

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不設大校軍銜,有的國家不承認大校是高於上校的一個軍銜等級,往往同他們國家的上校對等,在名稱的翻譯上譯為「資深的上校」或「老上校」。
我們的大校相當於美國軍銜的准將
因為美國軍銜中沒有大校軍銜
比上校高的就是准將

少將

特級軍官中較低的一級軍銜稱號。世界各國的將官,一些國家以少將為 最低的一個級別,一些國家則以准將為最低級別,後者如美、英、法、德、 意、印、巴等國,前者如東歐國家、日本、丹麥、巴西、哥倫比亞、葡萄牙 等國。

少將一般為師長和副軍長的編制軍銜,因而起初在一些國家稱少將為 「師將」,現在法文少將仍由「將軍」和「師」兩片語合而成 (G@n@ral de division) 中國人民解放軍 50年代----60年代首次實行軍銜制期間,規定少將是 大軍區副司令員、兵團級部隊正副司令員、正副軍長和師長的編制軍銜,10 年 *** 有 1360人獲得了少將軍銜。當前規定,少將軍銜可授予副大軍區職、 正副軍職和正師職軍官,高級專業技術軍官也可授予此銜。
武警少將一般授予各省,直轄市武警總隊長和政委

中將

中將是副大軍區職軍官的主要軍銜。副大軍區職包括總後勤部副部長、副政委,大軍區副司令員、副政委、參謀長、政治部主任及其他副大軍區職軍官。此外,中將還是正大軍區職和正軍職軍官的輔助軍銜
武警中將一般授予武警總部副職如:副司令,副政委等

上將
許多國家將級軍官中最高級別的軍銜稱號。上將在英語中與「將軍」為同一個詞(General),但在法、德等語中則是在將軍之後加一個名詞或形容詞構成,法語為「集團軍將軍」(Gneral darmee),德語為「最高的將軍」(General oberst)。

最早的俄軍上將軍銜由彼得一世設立,根據 1716年陸軍條令規定,俄軍上將擔任總司令官,級別相當於元帥,有權領導將軍「軍事會議」。 隨著軍隊規模的擴大和國家軍事體制的發展,有的國家遂將上將區分為幾個等級。最早是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授予潘興以五星上將稱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和大戰結束後,授予馬歇爾等8人以五星上將稱號,其中陸軍4名,空軍l名,海軍3名。

中國國民政府時期,於 1935年將上將區分為特級、一級和二級三等。特級上將又稱五星上將,只授予蔣介石 1人;一級上將又稱四星上將,授予閻錫山、馮玉祥、張學良、何應欽、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陳濟棠、陳紹寬等人。

武警上將警銜一般授予武警總部司令員和政委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上個世紀50年代第一次實行軍銜制期間,將官設置為:大將、上將、中將、少將。上將為將官中的第二個級別,全軍共授予上將稱號者57名。1988年重新實行軍銜制時,法律文件規定,上將分為一級上將和上將兩個級別,一級上將空缺未授,授予上將稱號者17名。1994年5月12日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了關於修改《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的決定,不再設一級上將。修改後的軍銜設3等10級,即將官:上將、中將、少將;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上將成為軍隊的最高軍銜稱號,是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委員、總參謀長、總政治部主任法定的編制軍銜,資深的大軍區正職也可以授予或晉升為上將軍銜。

整理這些可是花了我好多時間啊。滿意的話,加我分啊

③ 艾森豪威爾是個什麼樣的人,戰爭期間有什麼作用

他參加了二戰.北非登陸.西西里戰役.諾曼底登陸
從的1953年到1961年,艾森豪威爾連任兩屆美國總統。
艾森豪威爾是個戎馬半生,戰功卓著的美國總統。現代戰爭需要各方面的知識和人才。要使各方面的作用充分發揮,而不互相摩擦、自我消耗,就要有人從中協調。艾森豪威爾在具體戰役指揮上可能不如巴頓、蒙哥馬利,但在協調各方面關繫上極具才能。他以堅定、鎮靜而又平等待人的態度贏得了廣泛的信賴和支持。他還善於發現人才,所以蒙哥馬利、巴頓、范佛里特等一大批名將,都能為他所用。
艾森豪威爾戰時的主要活動就是組織、協調並指揮盟軍作戰,而盟軍聯合作戰上是這場大戰的顯著特點。艾森豪威爾以其良好的軍人素質、豐富的理論知識、高超的指揮藝術而獲得成功。

④ 二戰中美國授予的五星上將和四星上將是哪些人

一樓胡說八道,2樓說的潘興不是所謂的"五星上將,潘興是陸軍特級將軍」(General of the Armies)
樓主的問題"五星上將"和"四星上將"一詞來源於美式英語,難道還有一星二星三星上將?應該翻譯成五星將軍(General of the Army)和四星將軍(General)(有人會說了輸入英文在線翻譯也是(五星上將呀,你用中國的翻譯軟體去翻譯美國軍事專業術語單詞真是無語了,就是英語8級的都不一定熟悉專業的軍事術語該如何翻譯,這要請教權威人士或者翻閱美軍軍事專業術語辭典)舉例說美國軍銜的四星將軍相對應的中國軍銜的上將.而不能說是四星上將
下面回答樓主的提問:
在1944年年底,陸軍部長史汀生搬出歷史上曾用過的高級軍銜「General of the Army」和「Fleet Admiral」取名為「陸軍五星將軍」和「海軍五星將軍」,以避開潘興的「陸軍特級將軍」(General of the Armies,)美國陸軍部與與海軍部聯合商議解決了同一軍銜下的排序問題(來源於授銜先後)。在五星將軍中,順序為:萊希、馬歇爾、歐內斯特·金、麥克阿瑟、尼米茲、艾森豪威爾、阿諾德和哈爾西。12月14美國國會通過48278號公法,批准經羅斯福總統同意的8位五星上將。但這一法令規定五星上將僅是戰時的臨時級別,直到1946年3月23日通過的33379號公法才確定五星將軍為永久軍銜,使獲此殊榮的五星將軍都不存在退役問題,終身享有此銜。
當時批準的8位五星將軍,分別為:
海軍4位:
美國戰時2任總統的參謀長、第一任參聯會議主席,堪稱「幕後英雄」——威廉·丹尼爾·萊希
海軍作戰部長兼海軍總司令,有著「全能的上帝」之稱——歐內斯特·約瑟夫·金
太平洋戰區司令,有著「海上騎士」之稱——切斯特·威廉·尼米茲
美國中太平洋艦隊司令,有著「海上蠻牛」之稱——威廉·弗雷德里克·哈爾西
陸軍4位:
陸軍參謀長、美國參聯會議主席、美英參聯會議委員,有著「祖國的託管者」之稱——喬治·馬歇爾(George Marshall)
美軍西南太平洋戰區總司令,有著「現代軍校教育之父」之稱——道格拉斯·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
盟軍遠征軍最高統帥,美國第34任總統——德懷特·大衛·艾森豪威爾( Dwight D. Eisenhower )
美國陸軍航空兵總司令,有著「美國現代空軍之父」之稱——亨利·哈利·阿諾德(Henry H. Arnold)<1949年5月美國空軍成立2年後改任空軍五星將軍,但是這里出現個爭議亨利·哈利·阿諾德(Henry H. Arnold)的陸軍五星將軍這一軍銜並沒有免去,所以給很多軍事歷史學家留下了疑問,所以亨利·哈利·阿諾德(Henry H. Arnold)也是唯一的有兩個軍種軍銜的美國五星將軍>海軍的哈爾西的授銜卻未能當時就得到,由於海軍最高首腦的金希望斯普魯恩斯取代哈爾西,致使授銜一事拖至2年之後,那已是二戰結束之後的事了。這軍銜可真讓他望穿了秋水!而布萊德雷(Omar N. Bradley)是1950年9月批準的。因此二戰期間,美軍實際授了7位五星將軍的軍銜。
至於四星將軍的排名(主要是很多四星將軍的授銜時間不是很清楚需要翻閱大量的歷史文獻)我還沒有整理出來,以後補發.

⑤ 既然五星上將在戰時授予那麼越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為什麼美軍沒有人晉升五星上將

歷史上只有十人獲得過這個特殊的榮譽式的軍銜,他們是:

潘興、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奧馬爾·納爾遜·布萊德雷、威廉·丹尼爾·萊希、歐內斯特·約瑟夫·金、切斯特·威廉·尼米茲、哈爾西、亨利·哈利·阿諾德。

潘興是第一位五星上將,而且原本定軍銜時考慮的「元帥」銜只授予在美國軍隊威望和貢獻最大的他和馬歇爾,但後來考慮馬歇爾的名字與英文「元帥」一模一樣,所以只授予五星上將軍銜。事實上,就地位來說,比較起來只有潘興有資格獲得元帥軍銜,所以一般稱潘興是特殊的「陸軍特級上將」(General oftheArmies,注意後者多了個「S」),事實上授銜還是五星上將。

在美國歷史上,被授予五星上將軍銜的高級指揮官總共只有10名。且只有陸、海軍有五星上將,海軍陸戰隊的軍銜中沒有這一銜級。空軍方面,由於二戰時美國沒有獨立的空軍,自然就不可能有空軍五星上將,阿諾德當時為陸軍航空兵總司令,與馬歇爾等同時授予陸軍五星上將。有趣的是,1949年5月他又在美國空軍成立2年後授銜為空軍五星上將。成為兼有兩個軍種五星上將的惟一將軍。有的作者,則把阿諾德當成了2個人

1.約翰·約瑟夫·潘興
約翰·約瑟夫·潘興(John Joseph Pershing),綽號:黑桃傑克,生卒年:1860.9.13—1948.7.15。出生地:密蘇里州林恩縣拉克利德鎮,逝世地:哥倫比亞特區華盛頓市華耳特里德醫院,安葬地:哥倫比亞特區華盛頓市阿靈頓國家公墓;學校:美國陸軍軍官學校(西點軍校),職務:美國歐洲遠征軍司令、陸軍參謀長,軍銜:陸軍超級五星上將(General of the Armies);夫人:華倫;參戰經歷:1898年入侵古巴,1916年入侵墨西哥,1918年聖米耶勒戰役等;著作:《我在世界大戰中的經歷》、《最後的報告》;名言:「這場戰爭是以無私無畏的英勇不屈和堅韌不拔的精神進行的,這種精神是取得最終勝利所必須的。」

2.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
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George Catlett Marshall),生卒年:1880.12.31—1959.10.16;出生地:賓夕法尼亞州尤寧頓鎮,逝世地:弗吉尼亞州沃爾特-里德醫院,安葬地:弗吉尼亞州邁爾堡;學校:弗吉尼亞軍事學院;職務:陸軍參謀長、美國國務卿、國防部長;軍銜:陸軍五星上將(General of theArmy);夫人:伊莉沙白-科爾斯-卡特、凱瑟琳-布朗;著作:《馬歇爾報告》;名言:「真正的偉大的將領能夠克服一切困難;戰斗,戰役無非是一系列克服的困難而已。一個真正的將領不論困難如何艱苦,都能夠展現才華,轉敗為勝。」

3.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gur),生卒年:1880.1.26——1964.4.3;出生地:阿肯色州小石城,逝世地:加里福尼亞州舊金山市瓦爾特-里德陸軍醫療中心,安葬地:德克薩斯州小石城;學校:美國陸軍軍官學校(西點軍校);職務:西點軍校校長、駐菲美軍總司令、太平洋西南戰區司令、太平洋盟軍總司令、「聯合國軍」總司令;軍銜:陸軍五星上將(Gemeral Of the Army);夫人:路易斯-布魯克斯、瓊-費爾克洛斯;著作:《往事的回憶》。

4.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
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Dwightd Danid Eisenhower),生卒年:1890.10.14—1969.3.28;出生地:德克薩斯州丹尼森市,逝世地:堪薩斯州葛底斯堡弗農山農場,安葬地:堪薩斯州阿比林城;學校:美國陸軍軍官學校(西點軍校);職務:歐洲盟軍遠征軍總司令、陸軍參謀長、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軍事委員會主席、美國第34屆總統;軍銜:陸軍五星上將(Gemeral Of the Army);夫人:瑪麗-吉瓦尼-杜德;著作:《遠征歐洲》、《受命變革》、《締造和平》、《悠閑的話》;名言:「我不能容忍那些把一切與他們見解不同的人都稱作共產黨的極右分子,我也不能容忍那些高呼我們其餘的人都是殘酷的貪財牟利之徒的極右分子。」

5.亨利·哈利·阿諾德
亨利·哈利·阿諾德(Henry Harley Arnold),綽號:快樂的阿諾德,生卒年:1886.6.25—1950.1.15;出生地:賓夕法尼亞州格拉得溫,逝世地:加里福尼亞州索諾瑪市,安葬地:加里福尼亞州索諾瑪市;學校:美國陸軍軍官學校(西點軍校);職務:陸軍航空兵司令、陸軍副總參謀長、陸軍航空隊司令;軍銜:空軍五星上將(General of the Air Force);夫人:埃利諾-A-普爾;著作:《全球使命》、《空戰》;名言:「卓越的研究工作是保衛國家安全所需的空軍的第一要素。」

6威廉·丹尼爾·萊希
威廉·丹尼爾·萊希(Willian Daniel Leahy),生卒年:1875.5.6—1959.7.20;出生地:艾奧瓦州漢普頓市,逝世地:馬里蘭州貝賽斯達市,安葬地:馬里蘭州貝賽斯達市;學校:安納波利斯海軍軍官學校;職務:海軍作戰部長、武裝部隊總司令參謀長、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軍銜:海軍五星上將(Fleer Admiral);著作:《身臨其境》。

7.歐內斯特·約瑟夫·金
歐內斯特·約瑟夫·金(Ernest Joseph King),生卒年:1878.11.23—1956.6.25;出生地:俄亥俄州洛雷恩市,逝世地:新罕布希爾州朴茨茅斯市;安葬地:新罕布希爾州朴茨茅斯市;學校:安納波利斯海軍軍官學校;職務:大西洋艦隊司令、海軍總司令、海軍作戰部長、參謀長聯席會議成員、英美聯合司令部成員;軍銜:海軍五星上將(Fleet Admiral);夫人:瑪蒂;著作《1941—1945年戰爭中的美國海軍(向海軍部隊的正式報告)》、《金*海軍五星上將》;名言:「通向勝利的道路是漫長的,日子將是艱苦的。我們要盡已所有作出最大的努力。我們必須盡快擁有大批軍艦和飛機,然後我們大舉反擊,最終贏得勝利。」

8.切斯特·威廉·尼米茲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Chester Williaam Limitz),生卒年:1885.2.24—1966.2.24;出生地:德克薩斯州弗雷德里克堡;逝世地:加里福尼亞州伯克利市;安葬地:加里福尼亞州伯克利國家公墓;學校:安納波利斯海軍軍官學校;職務:海軍人事局局長、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兼太平洋戰區總司令、海軍作戰部長;軍銜:海軍五星上將(Fleet Admiral);夫人:凱瑟琳-弗里曼;著作:《海上力量:海軍史》、《太平洋的勝利:海軍的抗日戰爭》;名言:「我不贊成先發制人的戰爭。我相信只要存在任何成功的希望,就必須運用外交手段。和平是可以獲得的,只要我們具有勇氣、耐心和才智。」

9.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爾西
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爾西(William Frederick Halsey),綽號:蠻牛,生卒年:1882.10.30—1959.8.16;出生地:新澤西州伊莉沙白市;逝世地:加里福尼亞州舊金山市;安葬地:加里福尼亞州舊金山市;學校:安納波利斯海軍軍官學校;職務:太平洋艦隊航母特混艦隊司令、南太平洋戰區最高司令、第3艦隊司令;軍銜:海軍五星上將(Fleet Admiral);夫人:弗朗西絲-庫克-格蘭迪;著作:《哈爾西海軍上將的故事》。

10.奧馬爾·納爾遜·布萊德雷
奧馬爾·納爾遜·布萊德雷(1893.2.12——1981)1950年晉升為陸軍五星上將。1915年在西點軍校學習。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任步兵學校校長,後任步兵師師長。1943年任美國第二軍軍長,在突尼西亞和西西里作戰。1944年任駐西歐美國第一集團軍司令。1944年8月任駐歐洲第十二集團軍群司令。1947——1949年任美國陸軍參謀長。1949年任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軍事委員會主席。1953年卸任。

⑥ 世界上有哪些人獲得了五星級上將的稱號

五星上將是美國軍隊的最高軍銜,相當於西方其它國家的元帥軍銜。 在美國歷史上,被授予五星上將軍銜的高級指揮官總共只有10名。 陸軍五星上將(5名)1.約翰·約瑟夫·潘興(1860.9.13——1948.7.15)1919年晉升為陸軍五星上將,是美軍歷史上第一位五星上將。1886年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1904——1905年任 駐日本武官,1916——1917年率領1.2萬名美軍出兵墨西哥。1917年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擔任美國駐歐洲遠征軍司令,跨洲渡洋,成為大戰中的美軍英雄。大戰最後階段,參加了聖米耶勒和馬斯——阿貢訥戰役。1921年任陸軍參謀長,1924年退役。

2.道格拉斯·麥克阿瑟(1880.1.26——1964.4.5)1944年晉升為陸軍五星上將。1903年畢業於西點軍校。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任美軍第四十二師師長,在法國戰場作戰。1919——1922年任美國西點軍校校長。1930——1935年任美國陸軍參謀長。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任遠 東美軍總司令、西南太平洋盟軍總司令。1945年4月任太平洋美軍總司令。朝鮮戰爭初期(1950——1951年)任「聯合國軍」總司令,積極主張擴大戰爭規模。1951年4月由於美軍在朝鮮受挫,被解除全部指揮職務,從此退役。

3.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1890.10.14——1969.3.28)1944年晉升為陸軍五星上將。1915年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第一次世界大 戰時,負責坦克訓練工作。1933年任陸軍參謀長麥克阿瑟的助手,後隨麥駐菲律賓。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先後任歐洲戰場美軍司令、北非戰場盟軍司令和地中海盟軍指揮官, 指揮盟軍在北非、西西里島和義大利實施登陸和抗擊法西斯同盟軍隊的作戰。1943年12月至戰爭結束,任盟軍駐西歐遠征軍最高統帥,領導了英美軍隊在法國諾曼底登陸戰役 和盟軍在西歐戰場的其它戰役。德國戰敗後任美駐德佔領軍司令。1945年11月起任美國陸軍參謀長。1950年—1952年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武裝部隊最高司令。1953年—— 1961年任美國總統。
4.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1880.12.31——1959.10.16)1944年晉升為陸軍五星上將。1901年畢業於弗吉尼亞軍事學院。第一次世 界大戰期間,先後任美國駐法國第一集團軍作戰處處長和第八軍參謀長。1939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任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是英美聯合參謀部成員,英美軍事戰略計劃 的主要策劃者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負責指揮美軍作戰。1947——1949年任國 務卿。1950——1951年任國防部長。

5.奧馬爾·納爾遜·布萊德雷(1893.2.12——1981)1950年晉升為陸軍五星上將。1915年在西點軍校學習。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任步兵學校校長,後任步兵師師長。1943年任美國第二軍軍長,在突尼西亞和西西里作戰。1944年任駐西歐美國第一集團軍司令。1944年8月任駐歐洲第十二集團軍群司令。1947——1949年任美國陸軍參謀長。1949年任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軍事委員會主席。1953年退役。

海軍五星上將(4名)

6.威廉·丹尼爾·萊希(1875.5.6——1959.7.20)1944年晉升為海軍五星上將。1897年畢業於安納波利斯海軍學校,參加過美西戰爭。1900——1901年來華參加鎮壓義和團運動。第一次世 界大戰期間擔任海上運輸艦艦長,戰後先後任海軍裝備局局長和航海局局長。1937年任美國海軍參謀長。1942年7月任美國武裝部隊司令(即總統)的參謀長,同時主持參謀長聯席會議,參與制定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戰略計劃。1948年退休。

7.歐內斯特·約瑟夫·金(1878.11.23——1956.6.25)1944年晉升為海軍五 星上將。1901年畢業於安納利斯海軍學校。1933年畢業於軍事學院。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先後任驅逐艦艦長、驅逐艦分隊長、大西洋艦隊助理參謀長。戰後曾任潛艇分隊長、潛 艇基地司令。「列剋星敦」號航空母艦艦長、海軍航空局局長。1941年2月起任大西洋艦隊司令。1942年3月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擔任海軍作戰部部長。1945年11月退役。

8.切斯特·威廉·尼米茲(1885.2.24——1966.2.20)1944年晉升為海軍五 星上將。1905年畢業於安納波利斯海軍學校。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任美國大西洋潛艇部隊司令的參謀長。1939年任美國海軍航海局局長。1941年12月,日本襲擊珍珠港後,他立 即被提升為太平洋艦隊總司令。他是太平洋戰爭戰略計劃的主要制定者之一。1942年4月,他兼任太平洋戰區總司令。1945年 9月2日,尼米茲代表美國參加了在東京灣舉行的日本投降簽字儀式。1945——1947年任美國海軍參謀長。

9.哈爾西(1882.10.30——1959.8.16)1945年12月晉升為海軍五星上將。 1904年畢業於安納波利斯海軍學校。1944年6月任美國第三艦隊司令,率領 航空母艦特遣隊執行空中打擊任務。自1945年5月28日至9月2月(日本投降),他指揮在沖 繩島周圍的最後海上戰役。1947年退休。

空軍五星上將(1名)

10.亨利·哈利·阿諾德(1886.6.25——1950.1.15)1944年晉升為陸軍五星上將,1947年改為空軍五星上將。1907年畢業於西點軍校。1911年學習飛行,是美國最早的幾名飛行員之一。1918年在航空兵從事參謀工作。1940年任美國陸軍航空兵副參謀長。1942年2月——1946年2月任美國陸軍航空兵司令。1944年領導組建航空兵第二十集 團軍(裝備B—29轟炸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負責美陸軍航空兵的組織、裝備、訓練和作戰指揮,為美空軍1947年成為獨立軍種奠定了基礎。

閱讀全文

與印尼五星上將多少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越南產的汽車沒有瀝青 瀏覽:858
中國建安七子有多少 瀏覽:205
印尼年有多少個小時 瀏覽:651
伊朗為什麼斷網 瀏覽:722
伊朗伊斯蘭教是什麼教 瀏覽:41
伊朗是現在什麼民族 瀏覽:626
越南新冠死亡率最高是多少 瀏覽:737
越南菲律賓如何侵佔南沙 瀏覽:138
印尼血龍木手串什麼顏色是真的 瀏覽:510
義大利雅培和上海雅培是什麼關系 瀏覽:470
義大利面條醬怎麼配 瀏覽:87
中國良工閥門廠在哪裡 瀏覽:201
美國與英國區別是什麼 瀏覽:241
越南戰爭美軍有哪些部隊 瀏覽:21
榴槤泰國的和越南的哪個好吃 瀏覽:385
越南生意最好的理發店多少錢 瀏覽:433
怎麼在印尼開通移動國際漫遊 瀏覽:785
印度人怎麼換衣服 瀏覽:595
中國象棋怎麼看局 瀏覽:183
英國私人公司如何上市 瀏覽: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