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印度人吃飯,做菜全是手抓
雖然目前在許多正式場合,印度人已經開始用刀叉吃飯,但在私底下,他們仍然習慣用手抓飯吃。「手抓飯」是印度人長久以來的就餐習俗,吃飯前他們會先洗凈手,然後准備就餐。如果去印度人家裡做客,一定要嘗試「手抓飯」的樂趣。也正因為這一習慣,使得印度大部分菜都被做成糊狀,這樣才便於用手抓餅卷著吃,或是抓米飯拌著吃。
印度人的主食除了面餅,還有米飯。吃米飯時,先用那三根手指將米飯和各種菜湯均勻攪拌,就像攪拌機攪拌水泥一樣,然後撮起一小堆,送入口中。有的人手指不是很麻利,於是便五根手指一齊上陣。米飯吃完之後,將沾滿油膩的指頭逐個放入口中吮吸,徹底舔乾凈之後才算罷手。
2. 印尼炒飯的做法,印尼炒飯怎麼做好吃,印尼炒飯
印尼炒飯(印尼語:Nasi goreng)是一種流行於印尼、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的炒飯。
主料:米飯400克,雞蛋2個,西紅柿1個,黃瓜1根
輔料:食用油2勺,鹽1勺,番茄醬2勺,洋蔥半個,蚝油2勺
做法:
1.准備食材
2.洋蔥切絲,西紅柿、黃瓜切丁
3.用蚝油、番茄醬調成醬
4.起油鍋煸炒洋蔥一會
5.放入米飯翻炒,盡量使米飯散開
6.放入醬料翻炒,使米飯都裹上醬料
7.放入黃瓜、西紅柿
8.翻炒均勻就行
9.再煎荷包蛋,放在米飯上即可
3. 印尼老百姓平時吃什麼
印尼人吃的食物與大多數東南亞國家相似,如巴東菜等,多為較辛辣的食物。
在首都雅加達,世界各國的風味菜餚,如中國菜、歐式菜、泰國菜、越南菜、日本菜、朝鮮菜、印度菜,應有盡有。尤其是中國菜,印尼較大一點的城鎮都開設有中國餐館。
中國餐館中,粵菜、川菜、湖南菜、上海菜、山東菜餐館都有,但粵菜餐館最多。印尼菜與大多數東南亞國家的菜餚相似,口味較重,菜餚中常加入椰漿及胡椒、丁香、豆蔻、咖喱等各種香料調味,餐桌上常備有辣椒醬。
印尼各地菜餚中,最典型的是巴東菜,以油炸及辣味重而聞名。印尼最常見的菜餚有雜拌什錦菜(gado一gado)、烤羊肉串(sate,即沙嗲)、烤魚(ikan panggang)、烤牛肉(sapipang-gang)、烤羊肉(kambing panggang)等。
湯則常用牛肉湯(soto sapi)、羊肉湯(sotokambing)和雞肉湯(soto ayam)。因天氣熱,印尼人一般不喜歡吃熱飯、熱菜,不喝很燙的湯。飯後有喝咖啡或茶的習慣,喝時一般都加糖。
印尼人都習慣喝紅茶,不少人也開始喜歡喝茉莉花茶和綠茶。印尼人喜歡吃甜食,餐後點心品種較多,東部地區的糕點則常用沙莪粉製作。此外,印尼人也常用香蕉干招待客人。
(3)印尼人怎麼吃米飯擴展閱讀:
印尼菜與其他東南亞菜系最大的不同,就是會用到兩款獨有香料:石栗和黑栗。
這兩款香料幾乎會出現在任何一款傳統菜上,比如著名的巴東牛肉,就必須以石栗打成茸再爆炒出獨特的油脂香味,方算正宗。
混合有丁香、肉桂、薄荷等味道的黑栗,則是烹制「黑美人」的必備材料。「黑美人」是一種傳統牛肉湯,由於放了黑栗湯色帶黑,且被認為有美容、養顏的作用,故得其名。
印尼菜但並不都是一個味道,不同地區的食材和調味料都不同。蘇門答臘島人喜歡在濃濃的椰子醬里加上辣椒調味,而且喜歡選用牛肉和牛的內臟做食材。
西爪哇島人多用酸辣調味料,酸辣湯是一大特色。中爪哇省人習慣以蝦醬佐餐,而北蘇拉威西省人則喜歡將各式魚類做成燴飯。
4. 印尼有什麼美食
印尼地處熱帶、不產小麥,所以居民的主食是大米、玉米或薯類,尤其是大米更為普遍。大米除煮熟外,印尼人喜歡用香蕉葉或棕櫚葉把大米或糯米,包成菱形蒸熟而吃,稱為「克杜巴」。印尼人也喜歡吃麵食、如吃各種面條、麵包等。
5. 印尼的人文美食是怎樣的
印尼地處熱帶、不產小麥,所以居民的主食是大米、玉米或薯類,尤其是大米更為普遍。大米除煮熟外,印尼人喜歡用香蕉葉或棕櫚葉把大米或糯米,包成菱形蒸熟而吃,稱為「克杜巴」。印尼人也喜歡吃麵食、如吃各種面條、麵包等。
印尼風味小吃種類很多,主要有煎香蕉、糯米團、魚肉丸、炒米飯及各種烤制糕點。印尼人還喜歡吃涼拌什錦菜和什錦黃飯。印尼人視黃色為吉祥的象徵,故黃米飯成為禮飯,在婚禮和祭祀上必不可少。
印尼人吃飯不用筷子,而是用勺和叉子,有時也喜歡用手抓飯。抓飯時,先把米飯盛在盤上,然後用右手指將飯捏成小團,送到嘴裡一口一口地吃。飯桌邊上要放一碗清水,邊抓飯,邊不時用手沾沾清水,以免使米飯沾粘在手指上。
6. 印尼炒飯怎麼做呢
印尼炒飯(印尼語:Nasi Goreng)是東南亞的一種炒飯,流行於印尼、馬來西亞及新加坡。口味偏甜辣口,喜歡的小夥伴們可以簡單嘗試一下
在白飯中加入甜醬油、羅望子、蝦米等炒制而成,佐以多種配料,包括沙嗲串燒、黃瓜、印尼蝦餅及煎雞蛋。
配料:
隔夜米飯200克(泰國香米較好)
雞胸肉50克,切丁
蝦仁50克,切丁
2個雞蛋,打散
2湯匙甜醬油(是一種黑色,甜味和略帶鹹味的印度尼西亞醬油,具有糖漿稠度。它用於調味各種各樣的菜餚和蘸醬。)
2茶匙醬油
4根小蔥
1根小米椒,切片
50克小干蔥,去皮,切碎
1個蒜瓣,去皮,切碎
2茶匙印尼蝦醬
1根大號紅尖椒,去籽切丁
做法:
1.雞蛋打碎炒碎2.鍋里放油,炒小干蔥,蒜碎,小米椒炒香3.加入蝦醬炒香4.加入雞丁、紅辣椒以及蝦仁,炒熟5.最後加入靈魂米飯,雞蛋,炒制沒有水分出鍋前加入小蔥,鹽和胡椒調味一份家庭版印尼炒飯就做好了。讓你足不出戶就可以感受到東南亞風情美食通常我們可以在炒好的米飯里加上煎蛋、印尼肉串、黃瓜、西紅柿
7. 印尼人不吃米飯嗎為什麼炸雞店裡把米飯做成漢堡
現在印尼大概有1000萬的華人生活,主要飲食還是以大米和麵粉為主。炸雞店這樣做只是為了豐富產品而己。
8. 印度尼西亞有什麼美食
印尼菜餚喜歡放各種香料,調色亦調味,辣中帶酸,酸中有甜。印尼沙爹肉串、印尼炒飯、巴厘島臟鴨餐以及巴東牛肉等都是典型地道的印尼美食。
沙嗲串燒
沙嗲串燒是一種在東南亞很是流行的烤肉串。沙嗲的食材可能是切片或切塊的雞肉、羊肉、牛肉、豬肉、魚等,通常肉以醬汁先腌過再烤。沙嗲雖然經常使用竹簽串肉,但比較正統的是以椰子樹葉的梗串肉。沙嗲通常以木材或木炭烤,然後吃時可以再加上各種辛辣的沙嗲醬調味。
推薦餐廳:海鮮世界酒樓/蟹蟹大家
9. 印尼有怎樣的風俗習慣
印尼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歷史上受中國、印度、中東、西方國家等多種文化的影響,加之島嶼分散,居民交流不便,使各地文化習俗差異較大,種類繁多。中國企業和人員要充分尊重當地居民的宗教信仰和各種民風民俗,做到入鄉隨俗,按照當地的禮儀標准開展社會交往活動。
民族、語言和宗教
民族:根據印尼政府公布的數字,印尼有300多個民族,其中爪哇族占人口總數的45%,巽他族佔14%,馬都拉族佔7.5%,馬來族佔7.5%,華人約占人口總數的5%,超過1000萬人。華人在印尼商貿和工業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語言:印尼有200多種民族語言,官方語言為印尼語(Bahasa Indonesia)。
宗教:印尼約87%的人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其中大多數是遜尼派。6.1%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3.6%的人信奉天主教,其餘的人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習俗禮儀
【服飾禮儀】印尼人在衣著上總體比較保守,在公開場合人們服裝普遍十分得體。男性在辦公時通常穿著統一工裝或穿長褲、白襯衫並打領帶。長袖蠟染衫(當地稱「巴迪衫」)為印尼國服,在多數正式場合都可以穿著。婦女在辦公室穿裙子和有袖的短外套,並避免色彩過於鮮艷。如果參觀廟宇或清真寺,不能穿短褲、無袖服、背心或比較裸露的衣服。進入任何神聖的地方,一定要脫鞋。在巴厘島,進入寺廟要在腰間束腰帶。
【儀態禮儀】在印尼,當人們坐下來時,兩腿不能交叉,如果非要這樣做,要把一條腿的膝蓋放在另一條腿的膝蓋上面。在巴厘島,坐下時兩腿要平放在地板上。在印尼,打呵欠要用右手將嘴遮住,否則是不禮貌;不要嘲笑別人的錯誤,也不能模仿任何人的動作,否則會傷害他們的感情;不要在街上或走路時吃東西,也不要用左手與人握手、觸摸別人;與人談話或進入別人家,都要摘下太陽鏡。
【相見禮儀】印尼人友善且容易接近。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一般習慣以握手為禮;在作正式介紹時,對稱謂要多加註意,多數中間階層的印尼人有兩個名字,而許多下層人民只有一個。富有者通常都有很長的姓和名,通常只選用一個短名和首字母縮寫名。在稱呼人時,只能使用他們的第一個姓,不能使用第二個。
【餐飲禮儀】印尼人飲食習慣上以大米為主食,副食品主要有魚、蝦、牛肉等,伊斯蘭教徒忌食豬肉。印尼人習慣吃西餐。由於受當地華人的影響,他們普遍喜歡中餐。除在官方場合有時使用刀叉外,一般都習慣用右手抓飯。他們在用餐時,有邊吃邊喝涼開水的習慣,也愛喝葡萄酒、礦泉水等,一般不喝烈性酒。
【商務禮儀】印尼人特別注重送名片。初次相識,客人應把自己的名片送給主人,名片文字用英文。印尼人喜歡平和的聲調、不擺架子的姿態和尋求一致的良好願望,與他們談判應態度謙遜些並放低聲音。拜訪印尼商人時最好帶上禮物,收下禮物即意味著承擔了某種責任;對別人送的禮品要欣然接受,但不要當面打開包裝。印尼商人喜歡宴請,作為客人,在回國前應以相同標准回報他人一次。
【主要禁忌】印尼人忌諱用左手傳遞東西或食物;忌諱有人摸他們孩子的頭部,那會被認為是缺乏教養的行為;忌諱老鼠和烏龜;與印尼人交談應避開政治、宗教等話題。
10. 印度尼西亞 習俗
印度尼西亞習俗
(一)著裝
印度尼西亞人的民族服裝,一般是著上衣,下身圍紗籠(一種長圍裙)。女的上衣是對襟長袖,沒有衣領,下身是圍色彩艷麗的沙籠。男的上衣是有領對襟長袖,下身是圍帶格圖案的沙籠。女的一般要配帶絲綢的披肩,男的頭上包紮各式頭巾,或帶黑色無邊小禮帽。平時男女都喜歡穿拖鞋或木履。由於天熱,印尼人一般不喜歡穿襪子。 男人扎的頭巾,料子也很講究、而且往往印有各種圖案。扎的方式隨各地而異,紮成四角形、三角形或圓形。頭上戴的無邊小黑色禮帽,通常是用平絨布製作,顏色發亮。按印尼人的習慣,男人到了成年時就該戴上這種禮帽,表示已長大成人,要講究禮儀了。
(二)飲食
印尼地處熱帶、不產小麥,所以居民的主食是大米、玉米或薯類,尤其是大米更為普遍。大米除煮熟外,印尼人喜歡用香蕉葉或棕櫚葉把大米或糯米,包成菱形蒸熟而吃、稱為「克杜巴」。不過,印尼人也喜歡吃麵食、如吃各種面條、麵包等。 印尼人吃飯不用筷子,而是用勺和叉子,有時也喜歡用手抓飯。抓飯時,先把米飯盛在盤上,然後用右手指將飯捏成小團,送到嘴裡一口一口地吃。飯桌邊上要放一碗清水,邊抓飯、邊不時用手沾沾清水,以免使米飯沾粘在手指上。喜歡手抓飯的人,覺得這樣吃很開胃。飯桌邊上要放一碗清水,邊抓飯、邊不時用手沾沾清水,以免使米飯沾粘在手指上。喜歡手抓飯的人,覺得這樣吃很開胃。
(三)住房
印尼人的住房,城市和農村不一樣,城裡的住房一般是現代式建築,而農村則隨各族和各地的習慣,而建造不同式樣的住房。
城裡的現代式住房,有平房、二層和高層樓房。這些住房大都比較寬敞、有卧室、客廳、飯廳、廚房和衛生間。衛生間大都設有洗澡設備。由於印尼是熱帶國家,人們每天都要洗一至二次澡,人們稱為「沖涼」。隨著人口的增加、大城市也開始蓋一、二十層的高層樓房,供一般公務員和職工居住。爪哇農村的住房,如爪哇人、巽達人和馬都拉人的住房,一般是方形的,多數直接建在地面上,但也有高腳屋,不過離地面不高。富人蓋房多用木料和磚瓦,窮人則主要用竹子蓋房。
(四)禁忌
1.印度尼西亞人視頭部為神聖不可侵犯。除長輩外,如摸別人的頭則被認為是對他的侮辱和挑釁。所以不能隨便摸別人的頭部。
2.傳遞或接受物品,要用右手,切忌用左手。印尼人認為用左手傳遞或接受物品很不禮貌。 3.由於印尼人絕大部分是穆斯林教徒,所以在贈送禮品時,要考慮不要送酒類物品,因為伊斯蘭教規定禁止喝酒。
4.在餐館吃飯時,如果同桌有印尼人,切不要點用豬肉炒的菜,因為印尼人絕大多數是不吃豬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