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華僑、歸僑、僑眷的區別
華僑、歸僑、僑眷的區別有含義不同,國籍不同,身處國家不同。
1、含義不同:
華僑:指定居外國的中國公民。
歸國華僑:指回國定居的華僑、簡稱歸僑。不論年齡大小和何時回國,都是歸僑。來華定居的外籍華人,在恢復中國國籍後,也稱歸僑。
僑眷:指華僑在國內的眷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含媳婦、女婿)、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兒孫女、外孫兒孫女、撫養人和生活主要來源依靠華僑的其他親屬。
2、國籍不同:
歸僑是擁有外國國籍在中國居住的外國人,華僑和僑眷是擁有中國國籍的人。
3、身處國家不同:
華僑是在外國居住的中國公民,歸僑和僑眷是在中國居住的公民或者外國人。
Ⅱ 海外華僑屬於中國公民嗎
屬於
一、華僑:指定居外國的中國公民。
二、歸國華僑:指回國定居的華僑、簡稱歸僑。不論年齡大小和何時回國,都是歸僑。來華定居的外籍華人,在恢復中國國籍後,也稱歸僑。
三、華僑學生:指回國學習未在國內定居的華僑。
四、歸國華僑學生:指從國外回來定居就學的華僑、簡稱歸僑學生。不論年齡大小,就讀何種學校都是歸僑學生。
五、僑眷:指華僑在國內的眷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含媳婦、女婿)、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兒孫女、外孫兒孫女、撫養人和生活主要來源依靠華僑的其他親屬。
華僑回國後,其國內的眷屬仍視為僑眷。
外籍華人在華的具有中國國籍的眷屬,與僑眷范圍相等同(享受僑眷待遇)。
六、外籍華人:指原是華僑或華人後裔,後已加入或已取得居住國國籍者(國內有關優待華僑的政策一般可以適用於外籍華人)。
Ⅲ 歸僑是什麼意思
歸僑是指回國定居的華僑,外籍華人經批准恢復或取得中國國籍並依法辦理來中國落戶手續的,視為歸僑。
歸僑由其常住戶口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僑務工作的機構根據本人申請審核認定。與華僑、歸僑有長期扶養關系的親屬申請認定僑眷身份的,應當提供由公證機構出具的扶養證明。
(3)印尼歸僑是什麼國籍擴展閱讀:
享受權利
歸僑、僑眷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公民的權利,並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公民的義務,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歧視。國家根據實際情況和歸僑、僑眷的特點,給予適當照顧,具體辦法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規定。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及其負責僑務工作的機構,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做好保護歸僑、僑眷的合法權益的工作。歸僑、僑眷有權依法申請成立社會團體,進行適合歸僑、僑眷需要的合法的社會活動。 歸僑、僑眷依法成立的社會團體的財產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Ⅳ 僑民是否擁有我國國籍
僑民,指長期住在外國而保留本國國籍的居民歸僑是指回國定居的僑民。因此僑民擁有我國國籍。歸僑是指回國定居的僑民。華僑是指定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僑眷是指華僑、歸僑在國內的眷屬。
現在世界上居住華僑華人100萬以上的有印尼、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美國等6國;居住華僑華人10-100萬人的有越南、緬甸、柬埔寨、印度、日本、英國、法國、獨聯體、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亞等11國;居住華僑華人1-10萬人的有汶萊、寮國、朝鮮、韓國、尼泊爾、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荷蘭、德國、比利時、義大利、模里西斯、留尼汪、馬達加斯加、南非、墨西哥、巴拿馬、瓜地馬拉、牙買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多米尼加、秘魯、阿根廷、厄爪多爾、委內瑞拉、玻利維亞、巴拉圭、蓋亞那、蘇利南、紐西蘭、塔希提、西薩摩亞等32個國家和地區;居住華僑華人1000-10000人的有26個國家和地區;居住華僑華人100人以上,不足1000人的有29個國家和地區。以上共104個國家和地區。其餘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華僑華人合計起來不過2000多人,多則幾十人,少則三五人。
Ⅳ 華僑是中國國籍嗎
華僑是指在國外定居的具有中國國籍的自然人。華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依法享有中國公民應有的權利,並履行相應的義務。中國憲法明文規定,保護華僑在國外的正當權利和利益是中國政府的職責。
根據《國務院僑務辦公室關於印發〈關於界定華僑外籍華人歸僑僑眷身份的規定〉的通知》,華僑是指定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其中「定居」是指中國公民已經取得住在國長期或者永久居留權,並已在住在國連續居留兩年,兩年內累計居留不少於18個月;
中國公民雖未取得住在國長期或者永久居留權,但已取得住在國連續5年以上(含5年)合法居留資格,5年內在住在國累計居留不少於30個月,視為華僑;中國公民出國留學(包括公派和自費)在外學習期間,或因公務出國(包括外派勞務人員)在外工作期間,均不視為華僑。
據《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5)》統計,僑居海外的華人華僑已有6000多萬,分布在世界198個國家和地區。
數量及分布
目前的海外華人主要生活於東南亞、歐洲、北美地區。東南亞因鄰近中國,自晚清起,就成為中國移民的目的地。當地為相對多數民族的新加坡及在當地為相對少數民族的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與越南。這些地區的海外華人,又被稱為南洋華僑、南僑,主要來自的福建省與廣東省。
晚清至民國時期時期,中國移民主要是前往東南亞和北美地區。1940年代海外華僑有1,100萬人,其中100萬分散在歐美各洲,有1,000萬分散在南洋群島,而這1,000萬人中,約有六七百萬是廣東人,假定廣東以3,000萬人口計算,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是華僑;惟而今海外華人總數約為五千萬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人口尚可自由流動。其後,人口流動停滯。隨著改革開放,自1980年代起,普通民眾移民機會增多。
隨著中國人的收入、教育程度資加,技術移民人數也開始增加,除了歐洲和北美洲,華人人口稀少的澳大利亞、紐西蘭也成了今天的熱門移民地,文化相對近且經濟發展的東南亞也有部分移民。而前往遙遠非洲、南美洲(如巴西)的也在有所增多。
以上內容參考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華僑、外籍華人的定義是什麼?
網路-華僑
Ⅵ 印尼華人是什麼呀
就是在印度尼西亞的華人,華人通俗地說:華人=13億大陸人口+2300萬台灣同胞+700萬香港同胞+50多萬澳門同胞+近四千萬海外地區後裔們
華人是對中華民族的人的泛稱。今日廣義的「中華民族」,包含中國境內各大小民族,以及這些民族在海內外的後裔。大部分新加坡人、部分馬來人是華人,但不是中國人,因為他們沒有中國護照和國籍。
「華人」不完全等於「中國人」。理論上「中國人」就法律與國籍來說是指:具有中國國籍(包括大陸與台灣)者。離開中國居住世界各地的華人,稱為海外華人,他們不一定具有中國國籍
Ⅶ 請問華僑持中國護照嗎華僑是中國籍還是外國籍
華僑是中國籍,持中國護照。華人是外國國籍,持外國護照。
華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依法享有中國公民應有的權利,並履行相應的義務。中國憲法明文規定,保護華僑在國外的正當權利和利益是中國政府的職責。
華僑不包括出國旅行、訪問人員,政府派往他國協助建設的工人和技術人員,以及國家派駐外國的公務人員和在國外學習的留學生。
(7)印尼歸僑是什麼國籍擴展閱讀:
「華僑」一詞的由來
「華」與「僑」,就其中一詞的含義來說是明確的。「華」是中國的古稱,「僑」是寄居、客居之意。中國古代很早就把寄居他鄉的人稱為「僑人」和「僑士」。隨著移居國外人數的激增,「華」「僑」二字就被聯系在一起,用來稱呼在國外寄居、客居的華人。
1878年,清駐美使臣陳蘭彬在奏章中就把中國寓居國外的人稱為「僑民」。「僑民」便成為一種專稱。1883年鄭觀應在給李鴻章的奏章中使用了「華僑」一詞。
1904年,清政府外務部又在一份奏請在海外設置領事館的摺子里提到「在海外設領,經費支出無多,而華僑受益甚大。」從此以後,「華僑」一詞普遍成為寄居海外的中國人的一種專稱了。
Ⅷ 華僑和歸僑有什麼區別
一、指代不同
1、華僑:是在國外定居的具有中國國籍的自然人。
2、歸僑:是回國定居的華僑。
二、范圍不同
1、華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依法享有中國公民應有的權利,並履行相應的義務。中國憲法明文規定,保護華僑在國外的正當權利和利益是中國政府的職責。
華僑不包括出國旅行、訪問人員,政府派往他國協助建設的工人和技術人員,以及國家派駐外國的公務人員和在國外學習的留學生。對於具有中國血統,但已經加入或取得外國國籍的人,也不能視為華僑
2、歸僑:包括華僑放棄原住在國長期、永久或合法居留權並依法辦理回國落戶手續。或是外籍華人經批准恢復或取得中國國籍並依法辦理來中國落戶手續的,視為歸僑。
(8)印尼歸僑是什麼國籍擴展閱讀:
華僑的分布范圍:
從大洲分布來看,亞洲為3627萬人,佔78%;美洲890萬人,佔15%;歐洲170萬人,佔5%;大洋洲100萬人,佔1.7%;非洲10萬人,佔0.3%。
按國家和地區劃分,華僑華人的73%集中在東南亞地區,僅印度尼西亞(2000萬)[8-9]、泰國(850萬)、馬來西亞(640萬)三國,佔世界華僑華人總數的6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