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最大和最長的河是什麼
恆河
⑵ 世界上最大的河是什麼河
世界上最大的河是尼羅河。尼羅河,發源於維多利亞湖西群山,流經坦尚尼亞、蒲隆地、盧安達、烏干達、蘇丹、埃及等國境,注入地中海;河流全長6670千米,流域面積287萬平方千米。
尼羅河從源頭至蘇丹的尼穆萊(Nimule)以上為上遊河段,長1730公里。從尼穆萊至喀土穆(Khartoum)為尼羅河中游,長1930 公里。從蘇丹首都喀土穆至埃及亞歷山大入海口為下遊河段,長約3000公里。
⑶ 印尼芝塔龍河:比恆河還臟23倍的河流,1500萬人往裡扔垃圾
說到世界上最臟的河流,你可能第一反應是印度的恆河,恆河的污染非常嚴重,甚至已經超出了國際規定標準的八百倍。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還有一條河流比恆河污染更嚴重,據科學人員調查,這條河比恆河還要臟23倍。
河面上漂浮著各種垃圾,甚至還有動物的屍體,百米遠都能聞到陣陣惡臭。
讓人心酸的是,這條河曾經非常清澈,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沿岸百姓。如今卻成了世界上最臟的河。
那麼這條河是在哪裡呢,這些年間它到底經歷了什麼呢?
芝塔龍河是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上的第三大河流,全長272公里,是印度尼西亞重要的灌溉河流。曾經一度被印尼人民稱為母親河。
1980年以前,芝塔龍河清澈見底,河水不僅可以供居民日常洗衣洗碗,還可以為附近的農田提供灌溉,而且這里風景優美,還時不時會有外地的遊客前來遊玩。
那個時候,誰也不會想到美麗的芝塔龍河幾十年後,會變成如今這番模樣。 河水被污染後,當地居民的生活受到了嚴重影響。
因為村民們為了用水更加方便,修建了很多引水渠,將河水直接引流到每戶村民家裡。
在芝塔龍河被污染後,河裡的垃圾也順著引水渠一齊湧入村裡,引水渠里的水並不深,但已經渾濁得見不到底了。
村民們只用自製的布簡單過濾一下,就在這水渠里洗洗涮涮。也許有人會說,這里沒有自來水嗎,為什麼一定要用河水呢?那是因為印尼經濟水平十分落後,芝塔龍河沿岸的基礎設施遲遲未進行更新。
現在村民飲用的還是從井裡打上來的水。然而即便是村民們認為是最干凈的井水,遭到這樣的河水滲透,日積月累,也早已被污染了。
芝塔龍河究竟污染到什麼程度了呢?數據是最好的證明,當地大學的教授蘇拉里,多年來一直默默研究芝塔龍河,希望能為改善污染做出一些貢獻。
對於芝塔龍河的河水、村民飲用的井水以及引水渠里的水,他都各採集了一些樣本,帶回實驗室進行研究。 結果發現,這些水無一例外,全部遠遠超出了正常使用標准,其中的汞含量超標了三倍。
重金屬不可降解,即便是燒開的,也不能飲用。如果長時間接觸這樣的水資源,會導致神經衰弱、智力低下、發育遲緩,更可怕的是,這會大大增加患癌症的概率。
最可憐的還是村裡的孩子,他們抵抗力差,因為用了這樣的水洗澡,大半的孩子都患上了一種皮疹。 當地醫生對於這種病,已經見怪不怪了。
其實這種皮疹不難治療,只是治癒後再接觸到受污染的河水,就會再次發作。孩子們根本無法脫離這種臟亂的生活環境,因此也只能忍受著皮疹對身體的折磨。
世衛組織專家表示,如果長期使用受污染的水,患癌症的風險會極大增加。 如果被病菌、寄生蟲污染的水進入人的體內,就會引起多種傳染病,影響人體 健康 。
被重金屬污染的水,對人的身體 健康 存在極大的危害。比如說鉛中毒,會引起貧血,甚至精神錯亂。
除了危害人體 健康 ,水體污染還會影響農業和漁業發展。河流沿岸的農田早已荒廢,因為長期經受河水的灌溉,土壤已經嚴重受到污染。
並且河水還污染了周圍的地下水,土壤中重金屬含量嚴重超標,在這樣的環境下,什麼農作物都難以生長。
那麼昔日清澈迷人的母親河,為何會變成如今這般模樣呢?
首先,沿岸居民的環保意識十分薄弱,每天都有1500萬人往河裡扔垃圾。 河兩岸錯落分布著上千個村子,最大的村子約有五千人, 這1500萬人僅在一天之內,就能產生十噸多的生活垃圾。
由於沒有設立集中的垃圾處理點,村民們都將垃圾直接往河裡倒。飲料瓶、塑料袋、腐爛的水果甚至還有動物屍體, 不管是可回收垃圾還是廚余垃圾,都被村民一窩蜂地扔到芝塔龍河裡,這導致河面上長期漂浮著各色垃圾,綿延長達兩百公里。
在芝塔龍河還未被污染的時候,河裡的魚類資源非常豐富,當地很多村民都以打漁為生。隨著污染加劇,魚類無法適應這種惡劣的生存環境,出現了大量滅絕的現象。
之前的漁民失去了生活來源,不得不改行去撿垃圾。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的村民甚至發現自己撿垃圾比之前打漁掙得還多。
不過,最致命的原因不是垃圾,而是來自上游的工業廢水的排放。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印尼逐漸成為了較發達國家的代工廠,紡織廠等勞動密集型產業迅速發展,芝塔龍河沿岸也開設了大批的紡織廠。
這些工廠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工業廢水,但是這些廢水沒有經過任何處理便直接排進了芝塔龍河。
排污口附近的河水早已失去了正常的顏色,呈現出奇怪的紅色和藍色。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工廠,其實是世界各地很多名牌的代工廠,負責處理一些低端的工作,年產值高達120億美元。
這讓印尼成為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如此高的回報足以讓他們泯滅良知。以至於2009年就頒布的相關污水處理法案,從未被真正實施過,大家都對越來越嚴重的污染熟視無睹。
據說印尼紡織品生產商協會共有兩百多個會員,而另有一百多個工廠並未入會,他們在污水排放方面更加肆無忌憚。 為了減少污水處理成本,大家都開始紛紛效仿,相互包庇。
村民們都知道工廠是最大的污染源,但他們並不願意或是不敢去提出抗議。 因為工廠里的工人主要都是來自附近的村子,他們擔心一旦參加抗議,就會被工廠報復,最後自己可能會丟掉工作。
畢竟,在印尼這個經濟水平不發達的國家,國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下,當地居民基本都沒有上過學,成年後只能去工廠里從事低端的勞動。
如果一旦丟掉這份工作,就業市場不會再給他們提供別的選擇。所以他們對工廠的依賴度非常高,在工廠面前自然就沒有絲毫話語權。
迪馬斯是紡織廠印染部的員工,他坦言工作的時候,大家都有防護措施。每次排污前也會檢查排污口,確認排污口沒有被堵後,再將有毒的污水排到河裡去。
但是回到家裡,他沒有了防護措施,卻處處需要使用這河水。這看似自作自受的舉動,實則也是出於無奈,因為如果沒有了這份工作,他將無法生存下去。
但是,沉默的村民里還是存在著有覺悟、有膽量之人的,他們看到過芝塔龍河之前的清澈,明白這條河如今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磨難。
同時他們也深深地意識到,如果一再縱容工廠的污染行為,那麼他們的 健康 以及子孫後代們的 健康 都將面臨不可逆的損害。 於是這些人組成了反污環保同盟,共同抵抗工廠的罪惡行徑。
伊娃是這些環保志士的領袖,她已經為這條河流抗爭了十年,不停地給政府寫舉報信,同時在工廠門口發動抗議活動。但一直收效甚微。
在這十年間,她和家人總是遭到各種威脅,半夜接到騷擾電話都是常事,工廠有時還會找些地痞流氓上門來恐嚇。
十年的抗爭讓她對政府徹底失去了信心,她決定召集其他環保人士,直接到排污口封堵。 考慮到自身安全,他們計劃直接針對規模最大、危害最大的幾個工廠,以期引起環保部門和整個紡織界的重視。
這些工廠的排污口都十分隱蔽,一番周折後,伊娃他們找到了排污口,將石頭和沙袋一個接著一個地塞進污水口。可是工廠發現污水倒灌之後,立即派人將石頭和沙袋挪開了。但伊娃他們說,只要工廠一天不悔改,他們就會將封堵行動一直進行下去。
對此,政府的態度如何呢?環保部副部長表示,他們已經制定了治理污染的解決方案,並且已經開始實施了。可實施後的效果呢?河面依然覆滿垃圾,河水依然渾濁不堪,臭味依然異常刺鼻。
顯然,政府清楚芝塔龍河的現狀,也明白村民們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但是他們選擇視而不見,他們這種不作為,不負責任的態度,背後是出於什麼原因呢?
一是因為,相關部門的貪腐,工廠為了能夠順利通過政府的環保檢查,開始向相關人員行賄,因為行賄的資金遠遠低於處理污水的成本;
二是因為,前面我們已經提到了, 這沿岸的紡織廠年產值高達百億,逐漸成為了印尼的支柱產業,當然也構成了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正所謂財大氣粗,這些在國家經濟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的企業們,一旦聯合起來,他們的話語權也是不可忽視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政府起著制掣作用,畢竟這個國家沒有其他發展的像樣的產業了。
養育了千萬人的母親河,如今成了這幅面目全非的模樣,不免令人唏噓。 但這也給全世界的人敲響了警鍾——善待環境就是善待我們自己。
現在的芝塔龍河雖滿目瘡痍,但並非無葯可救。關鍵是需要政府發揮好宏觀調控的作用 ,不但要從法律層面加大污染水體的違法成本,還要積極宣傳保護水環境的理念,增強沿岸居民的環保意識。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要解決好當地居民的工作問題,減輕居民對工廠的依賴度。這也許是當地政府在 探索 治理芝塔龍河污染的道路上,最難跨越的一步。
印尼政府或許可以從國外治理大河污染的經驗中獲得一些借鑒。1858年倫敦泰晤士河發生「大惡臭」事件,政府遂開始對污染展開治理。
一方面,通過立法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企業必須進行排污許可,並定期進行審核,未經許可不得排污。一旦企業出現違法違規排放,將要被處以巨額的罰款。
另一方面,政府修建了大量的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廠。在河兩岸搭設了多條支線管網將污水集中轉移,同時設立垃圾集中處理點,讓居民的生活垃圾有處可放。經過堅持不懈的治理,泰晤士河水質逐步改善,十年的時間,泰晤士河水質基本就恢復了。
同時芝塔龍河沿岸居民的悲慘遭遇,也在警示著我們, 當人類善待自然、保護自然時,自然就會無私地回報人類;反之,人類將會受到致命的懲罰。
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生產力大大提高,隨著對財富的渴求、對資源的野心,人們一步步邁入生態保護的紅線,環境污染、生態破壞愈演愈烈,生物多樣性日趨遭受破壞,越來越多的自然資源面臨著枯竭的局面。
試想如果世界上每個國家都不重視保護環境,那若干年後,是否每個國家的母親河都會經歷芝塔龍河一樣的命運,我們的地球還能夠生存嗎?人類是一個整體,地球是一個家園。
只有每個人都對自然深懷敬畏之心,地球母親才會長久地庇護我們; 只有所有國家通力合作,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才能保護人類賴以生存家園。
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永遠無法抗拒的規律。我們應注意,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更應該關注對生態環境的保護,避免竭澤而漁,避免走先發展後治理的老路。
⑷ 世界上最大的河流是什麼河
世界上最大的河流就是尼羅河,長度最長流經的區域也是很廣。
⑸ 印度最大和最長的河是什麼
印度最大和最長的河是恆河。
1、恆河,中文又譯為殑伽河、強伽河、岡底斯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南麓,流經印度北阿坎德邦、北方邦、比哈爾邦、恰爾肯德邦、西孟加拉邦後,進入孟加拉國,改稱帕德瑪河,會合布拉馬普特拉河在孟加拉國境內的下游賈木納河,最後注入孟加拉灣,其入海河段稱為梅克納河。
2、恆河流域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河系。水的補給在一定程度上依靠 7 月西南季風帶來的雨,以及 4~6 月熱季中喜馬拉雅山脈融雪匯成的流水。恆河流域降水與西南季風相伴,但也隨 6 月間起源於孟加拉灣的熱帶氣旋而來。只有少量降雨發生在 12 月間。
3、桓河是印度的聖河,歷史悠久,有著濃厚的民俗和文化色彩,即使經過千年的文明洗禮,恆河兩岸的人們仍然保持著吉老的習俗。
4、恆河用豐沛的河水哺育著兩岸的土地,給沿岸人民以冉輯之便和灌溉之利,用肥沃的泥土沖積成遼闊的恆河平原和三角洲。
⑹ 印度尼西亞的首都和著名河流
印尼首都是雅加達
印尼河流眾多,水量豐沛,但都比較小。較大的河流有爪哇島的梭羅河以及加里曼丹島的巴里托河、卡普阿斯河、馬哈坎河,其中梭羅河全長560公里。較大的湖泊有多巴湖、馬寧焦湖、車卡拉湖、坦佩湖、托武帝湖、帕尼艾湖等,其中蘇門答臘的多巴湖為印尼第一大湖。
⑺ 印度最主要的兩條河流是什麼
印度位於南亞次大陸。東瀕孟加拉灣,西臨阿拉伯海,北部為高山地帶,中部為印度河一恆河平原,南部為半島高原。印度河是印度境內一條最大的河流,流向西南,經巴基斯坦,注人阿拉伯海。恆河是印度境內的第二條大河,流向東南,注人孟加拉灣。這兩條大河流域是古印度最主要的經濟地區。古印度約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國。
⑻ 印度的最大河流是哪一條 不是以印度的名字命名
恆河。
恆河,中文又譯為殑伽河、強伽河、岡底斯河,為南亞大河,有兩個主幹,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南麓和德干高原,流經印度北阿坎德邦、北方邦、比哈爾邦、恰爾肯德邦、西孟加拉邦後,進入孟加拉國,改稱帕德瑪河,會合布拉馬普特拉河在孟加拉國境內的下游賈木納河,最後注入孟加拉灣,其入海河段稱為梅克納河。
恆河流域是印度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她不僅是今天印度教的聖河,也是昔日佛教興起的地方,至今還有大量佛教聖地遺存。
(8)印尼最大的河是什麼河擴展閱讀
恆河流域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河系。水的補給在一定程度上依靠7月西南季風帶來的雨,以及4~6月熱季中喜馬拉雅山脈融雪匯成的流水。
恆河流域降水與西南季風相伴,但也隨6月間起源於孟加拉灣的熱帶氣旋而來。只有少量降雨發生在12月間。年平均降雨量在流域西頭的760cm至東頭2286cm余之間(在北方邦的上恆河平原,平均降雨量約為7721.6cm;在比哈爾中央平原,為10312.4cm;在三角洲地區為152.4cm)。
三角洲地區在雨季開始前的3~5月間和雨季結束後的9月間遭受強氣旋風暴的侵襲。這些風暴中有一些造成大量生命損失和家園、莊稼及牲畜的毀滅。1970年11月的一場風暴就具有災難性規模,造成至少20萬人乃至可能多達50萬人的死亡。
⑼ 印尼是哪個國家的
印尼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簡稱印尼。是東南亞國家,首都為雅加達。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印度尼西亞國土面積1913578.68平方公里,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
印尼河流眾多,水量豐沛,但都比較小。較大的河流有爪哇島的梭羅河以及加里曼丹島的巴里托河、卡普阿斯河、馬哈坎河,其中梭羅河全長560公里。較大的湖泊有多巴湖、馬寧焦湖、車卡拉湖、坦佩湖、托武帝湖、帕尼艾湖等,其中蘇門答臘的多巴湖為印尼第一大湖。
歷史沿革:
1942年日本佔領印尼,1945年日本投降後,印度尼西亞八月革命爆發,1945年8月17日宣布獨立,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1950年8月印尼聯邦議院通過臨時憲法,正式宣布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同一年印尼成為聯合國第60個成員國。1954年8月脫離荷印聯邦。
2018年6月8日,聯合國大會選舉印度尼西亞為2019年和2020年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
⑽ 世界最大的河
世界上最長的河是尼羅河,在印第安人的語言中叫做「月亮的眼淚」,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全長有6670公里,流域面積達到了287萬平方千米。尼羅河有兩條支流,白尼羅河和青尼羅河。尼羅河由此向西北繞了一個S形,經過三個瀑布後注入了納塞爾水庫,河水在流出水庫後,經過埃及的首都最後進入尼羅河三角洲,分成若干支流,最終注入地中海東端。
在世界上最長的河尼羅河流域中,人們創造出來的文化中最突出的就是古埃及。雖然尼羅河在埃及的境內只有1350千米,但是這一段卻是尼羅河整個水域中自然條件最好的一段,這一段的河流的寬度在800-1000米之間,只有10-12米的深度,而且水流平緩。
尼羅河流域分為維多利亞湖衛星圖像7個大區:東非湖區高原、山嶽河流區、白尼羅河區、青尼羅河區、阿特巴拉河區、喀土穆以北尼羅河區和尼羅河三角洲。該河北流,經過坦尚尼亞、盧安達和烏干達,從西邊注入非洲第一大湖維多利亞湖。
尼羅河有定期泛濫的特點,在蘇丹北部通常5月即開始漲水,8月達到最高水位,以後水位逐漸下降,1至5月為低水位。雖然洪水是有規律發生的,但是水量及漲潮的時間變化很大。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青尼羅河和阿特巴拉河,這兩條河的水源來自衣索比亞高原上的季節性暴雨。
世界上最長的河是尼羅河是公認的,但有些國家有些人就是喜歡挑戰歷史。最近,由巴西,秘魯兩國組成的科考隊經過長途跋涉,發現亞馬孫河新源頭,這個源頭使得亞馬孫河長度達到了6800km,成為世界上最長的河流,但這也僅僅是這2個國家的測量結果,並沒有獲得世界其他地理學著的認同。
受到全球暖化影響,非洲地區的漁業遭受嚴重打擊,即使是輕微的溫度改變,也足以改變江河水位及魚類產量。在非洲流域面積最大的尼羅河,數千年以來一直是該區的最大水源,到了2025年,可能會面臨缺水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