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投資 50 億美元 寧德時代將在印尼建電池廠
印尼海洋與投資部副部長SeptianHarioSeto在接受外媒采訪時表示,寧德時代將會在印尼投資50億美元興建一座鋰電池工廠,該工廠有望在2024年正式投產。
印尼是全球第一大鎳生產和出口國,但卻沒有完整的鎳加工供應鏈,為了成為全球鋰電池汽車的生產基地、發展本國工業,印尼開始限制鎳的出口。在這樣的背景下,鋰電池生產商只能前往印尼投資建立工廠。
據報道,寧德時代已與印尼國有礦業公司PTAnekaTambang簽署協議,但寧德時代被要求確保60%的鎳在印尼被加工成電池。SeptianHarioSeto表示,「我們不想別人拿到我們的鎳,然後在國外進行加工。」
除了寧德時代之外,LG化學也已經確認將會在印尼投資電動工廠。據悉特斯拉將會在明年1月份派代表團前往印尼,討論對其電動車供應鏈的潛在投資。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⑵ 寧德時代擬在印尼建廠 將投資50億美元
財經網汽車訊近日,印尼海事與投資部副部長SeptianHarioSeto表示,寧德時代計劃在印尼投資50億美元興建一家鋰電池工廠,預計將於2024年投產。
印尼方面稱,寧德時代已與印尼國家礦業公司PTAnekaTambang簽署協議,要求寧德時代確保60%的鎳被加工成電池,並且第一批電池於2024年完成生產。
目前,大部分電動車主要使用鎳鈷錳三元鋰電池,NCM811型鎳鈷錳三元鋰電池是寧德時代的重要產品,811是指鎳鈷錳的比例為8:1:1,其中鎳的含量最高。
此外,國產寶馬純電動車BMWiX3所使用的就是NCM811型鎳鈷錳三元鋰電池,而供應商則是寧德時代。
資料顯示,印尼是世界第一大鎳生產和出口國,鎳礦資源儲量約13億噸,探明儲量6億噸。
除了寧德時代,特斯拉也有意在印尼建電池工廠。據報道稱,特斯拉將在2021年1月派代表團前往印尼,特斯拉CEO馬斯克曾表示,將以環保的方式有效地開采鎳,希望可以長期與印尼合作,並提供大額合同。
若寧德時代印尼工廠建成,它將是寧德時代繼德國圖林根州工廠之後的第二個海外工廠。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⑶ 特斯拉擬在印尼建設電池工廠,或簽訂超大訂單
印尼政府在12月12日的一份聲明中表示,特斯拉將於下月派代表團前往印尼,商討其針對電動車供應鏈的投資機會。
印尼海洋事務及投資統籌部官方消息稱,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JokoWidodo)和海事與投資協調部長盧胡特·潘德賈坦(LuhutB.Pandjaitan)11日與特斯拉CEO馬斯克通電話,討論「特斯拉在印尼的投資機會」,涉及電動車產業以及電池主要成分。印尼還邀請SpaceX團隊評估在印尼建設火箭發射站的可行性。
近期,印尼總統已多次在公開場合宣傳該國的鎳儲備量,並表示印尼有計劃成為全球最大的鋰電池生產國。作為三元鋰電池的關鍵元素,鎳金屬的地位十分重要。要想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升車輛續駛里程,當前主流觀點認為可通過提高鎳的含量來達成。
馬斯克對於此次合作的態度也較為開放,他表示只要鎳的開采「高效且環保」,他計劃給予「長期的超大訂單」。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⑷ 為了降低成本,特斯拉將在印尼建設電池工廠
近日,我們從海外媒體了解到,特斯拉團隊將於下月派遣代表團前往印尼,共同商討針對電動車供應鏈的投資機會。
印尼海洋事務及投資統籌部官方表示: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和海事與投資協調部長盧胡特·潘德賈坦在11日與特斯拉CEO馬斯克通電話,討論「特斯拉在印尼的投資機會」,涉及電動車產業以及電池主要成分。印尼還邀請SpaceX團隊評估在印尼建設火箭發射站的可行性。
對於特斯拉而言,在印尼建設電池工廠可以有效降低原材料的開采成本,消除特斯拉對動力電池的依賴程度,為以後自研自產埋下基礎。目前,印尼政府已經與韓國LG公司和中國寧德時代公司達成協議,兩家公司都將在印尼建造電池工廠,加大產能為特斯拉供應電池。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⑸ 投資50億美元, 寧德時代為何要跑到印尼建電池廠
其中重要的一條是RCEP成員國的貨物貿易,整體開放水平將達到90%以上,各成員之間的關稅減讓也多以立即降至零關稅或是十年內降至零關稅。
也就是說即便是在印尼建廠,半成品/成品運抵中國也不用太過擔心關稅問題,或許正是RCEP的簽署,為寧德時代投資印尼掃清了障礙。
更重要的是,除了國內之外,寧德時代下一步一定會投資境外的上游公司,為海外汽車品牌和工廠服務,向全球汽車供應鏈的上游邁進。其中寧德時代的首個海外電池工廠位於德國圖林根州,已經於去年10月開工建設,計劃明年投產,向歐洲的整車企業供應電池。
寫在最後:
在全球化資源大整合的今天,無論是寧德時代、松下,還是LG化學、SKI,甚至是特斯拉這樣的主機廠都需要全球配置、全局謀劃,寧德時代印尼建廠即是一種需要,是一種必然。換個角度看,蘋果的生產車間為何能落戶中國,也是同樣道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⑹ 投資50億美元,寧德時代將在印尼建電池工廠,2024年投產
近日,邦老師從外媒獲悉,印尼海洋與投資部副部長SeptianHarioSeto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寧德時代將會在印尼投資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27億元)建立一座鋰電池工廠。據悉,該工廠有望於2024年正式投產。
在此之前,印尼政府曾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特斯拉將於明年1月派代表團前往印尼,討論當地是否具備投資潛質。無獨有偶,LG化學也曾明確表示將會在在印尼投資電池工廠。
■邦點評
資源依舊是現今社會最寶貴的資源,隨著高鎳電池的再度興起,鎳在接下來的電池製造中扮演的角色將會越來越重要,因此也就不難理解LG化學、寧德時代和特斯拉爭先恐後的前往印尼建廠或商談。毫無疑問,新能源市場的廝殺或許將因為這場競爭,變得更加激烈。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⑺ 特斯拉的發展歷史
特斯拉最初的創業團隊主要來自矽谷,用IT理念來造汽車,而不是以底特律為代表的傳統汽車廠商思路。因此,特斯拉造電動車,常常被看做是一個矽谷小子大戰底特律巨頭的故事。
1990年代末,通用汽車研發出EV-1,並作為第一款量產電動汽車投放市場,這款車其貌不揚,續航里程140公里,由於投入與產出比不高,在生產了二千多輛之後,通用汽車於2002年宣布放棄。此事讓通用汽車背上了罵名,一部名為《誰殺死了電動汽車》的紀錄片更是讓此事廣為流傳。事後,參與EV-1項目的工程師艾爾·科科尼(Al Cocconi),在加州創建了一家電動汽車公司AC Propulsion,並生產出僅供一人使用的鉛酸電池車T-Zero。
AC Propulsion公司的經營陷入困境時,一名來自矽谷的叫做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的工程師為之投資了15萬美元。作為交換,他希望科科尼嘗試用數千塊筆記本電腦的鋰電池作為T-Zero的動力。換用鋰電池後,T-Zero行駛里程超過了480公里。艾伯哈德勸說AC Propulsion公司為他造一輛這樣的車,但科科尼無意成立汽車公司。艾伯哈德於是決定自己來。矽谷工程師、資深車迷、創業家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在尋找創業項目時發現,美國很多停放超級跑車的私家車道上經常還會出現些豐田混合動力汽車普銳斯(Toyota Prius)的身影。他認為,這些人不是為了省油才買普銳斯,普銳斯只是這群人表達對環境問題不滿和想要做出改變的願望的的方式。於是,他有了將跑車和新能源結合的想法,而客戶群就是這群有環保意識的高收入人士和社會名流。
2003年7月1日,馬丁·艾伯哈德與長期商業夥伴馬克·塔彭寧(Marc Tarpenning)合夥成立特斯拉(TESLA)汽車公司,並將總部設在美國加州的矽谷地區。成立後,特斯拉開始尋找高效電動跑車所需投資和材料。由於Martin Eberhard毫無這方面的製造經驗,最終找到AC Propulsion公司。在AC Propulsion公司CEO的引見下,埃隆·馬斯克(Elon Musk) 認識了Martin Eberhard的團隊。
2003年,T-Zero換上鋰電池後行駛里程就達到了480公里。特斯拉花了約五年時間的打磨,才把Roadster推上市。在這期間,主要時間和金錢花在了研發上。譬如,特斯拉電動車引以為傲的續航能力,來自由七千多顆電池組成的電池包,即使短路也不會著火,個別電池損壞不會影響其他——這套電池控制系統是特斯拉自己的,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過電池故障。而且,這一模式還能保證它隨時可以用到最先進的電池來裝備特斯拉電動汽車。
2004年2月,埃隆·馬斯克向特斯拉投資630萬美元,但條件是出任公司董事長、擁有所有事務的最終決定權,而馬丁·艾伯哈德作為特斯拉之父任公司的CEO。
2004年到2006年,雖然公司人數一路由20人增至150人。但首款車型Tesla Roadster的研發工作卻遭遇了瓶頸。
2006年,艾伯哈德在特斯拉官網一篇名為《態度》的開篇博客中寫道——傳統大型汽車企業製造出來的電動汽車,續航里程有限、性能平平、外形一般。「特斯拉汽車是為熱愛駕駛的人們打造。我們不是為了最大限度降低使用成本,而是追求更好性能、更漂亮、更有吸引力」。
2007年,危機集中爆發,而變速箱問題成為導火索。作為一輛堪比保時捷和法拉利的超級跑車,Tesla Roadster對高性能加速的要求非常高,這時候,普通電動車不配備多級變速箱的情況儼然不能滿足Roadster的需求,因為非同步電機在低轉速的情況下功率輸出效率較低,所以引入二級變速箱順理成章。但問題是,如何在高壓高功率電控系統和變速箱協調之間做系統性研發,業界還沒有先例。
2007年,由Ze'ev Drori接任特斯拉的CEO職務,Ze'ev Drori是Monolithic內存公司的創始人,在矽谷同樣有相當高的知名度。
2008年,新CEO上台之後解僱了幾位關鍵人物,實際上包括創始人馬丁·艾伯哈德以及其搭檔Marc Tarpenning都先後相繼離開了特斯拉,這其中主要原因可能是由於馬丁·艾伯哈德在成本控制方面並沒有讓埃隆·馬斯克滿意。
2008年2月,TESLA開始交付第一輛Roadster,最初的7輛車作為「創始人系列」提供給馬斯科和其他出資人,這份名單里有谷歌拉里·佩奇(Larry Page)、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ebay傑夫·斯科爾(Jeff Skoll)等,當然也包括已離開公司的艾伯哈德。
2008年10月,第一批TeslaRoadster下線並開始交付。但是,原計劃售價十萬的Roadster實際成本卻高達12萬,和既定的7萬成本相距甚遠,Musk不得不將售價提升至11萬。這一舉動引來預定客戶的極大不滿,在洛杉磯舉行的客戶見面會上,憤怒的購買者差點把Musk圍攻暈倒。不過,即使將售價提高1萬,Tesla依舊面臨賠錢賣車的窘境。隨後,Tesla用了8周時間,將一輛Smart改裝成電動車,改裝項目包括底盤、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Musk用先進的技術打動了戴姆勒,後者最終投資5000萬美元收購Tesla 10%的股份,兩家公司也進入更緊密的戰略合作階段。不久後,Tesla又與豐田簽訂合作協議,為豐田提供電池組以及電動發動機。為了維持現金流,Musk又拿出了自己僅存的6000萬美元,用於生產和工程的流動資金。
2009年,奧巴馬和朱棣文參觀Tesla工廠,Tesla也成功獲得美國能源部4.65億美元的低息貸款。
2010年6月,特斯拉登陸納斯達克,IPO發行價17.00美元,凈募集資金1.84億美元,融資額達2.26億美元。開盤當日,埃隆·馬斯克也在帳面上力挽狂瀾地賺了6億3千萬美元,特斯拉成為目前唯一一家在美國上市的純電動汽車獨立製造商。
2010年7月,該公司挖來了蘋果的零售店副總裁喬治·布蘭肯西普(George Blankenship)來負責它的零售戰略,他將在該電動汽車公司出任汽車程序副總裁,幫助推動新汽車的開發。
2012年6月22日,美國加州Fremont的特斯拉工廠,公司生產的全新電動車系列「Model S」首輛電動跑車正式交付。
2012年10月,特斯拉汽車公司獲得加州能源委員會(California Energy Commission)一項價值1000萬美元的專款資金,用以生產特斯拉Model X SUV,並進一步擴建其弗里蒙特(Fremont)工廠。
2013年5月初,特斯拉宣布其2013年第一季度首次盈利後,一時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近一個月內,它的股價漲了約80%,正在向100美元沖刺,市值突破100億美元。
2013年5月9日,馬斯克在個人博客中寫道,「只想對客戶和投資人說聲謝謝,你們給了特斯拉一個穿越漫漫長夜的機會,沒有你們我們走不到今天。」
2013年6月8日 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高開高走,收盤漲4.82%,報收102.04美元;重回100美元上方。公司市值約118億美元。
2014年2月19日下午,特斯拉汽車發布了2013年的致股東郵件。郵件顯示,第四季度,特斯拉取得了創紀錄的汽車銷量,而年營收超過20億美元。與此同時,特斯拉還希望降低電動汽車的成本。
⑻ 寧德時代將投50億美元在印尼興建鋰電池廠
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12月15日,印度尼西亞海事和投資事務協調部門副部長SeptianHarioSeto表示,中國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計劃投資50億美元在印尼建設一家鋰電池工廠。
(圖片來源:寧德時代)
Septian在一場在線會議上表示:「寧德時代將投資約50億美元,首批電池將於2024年下線。」
他表示,寧德時代已與印尼礦商PTAnekaTambang簽署協議,其中要求寧德時代保證60%的鎳資源都將在印尼加工成電池。Septian稱:「我們不希望他們運走我們的鎳,然後在別的國家加工。」寧德時代尚未立即回應置評請求。
印尼計劃開始加工其豐富的紅土鎳礦資源,以用於生產鋰電池,旨在最終成為全球電動車生產和出口中心。印尼海事和投資協調部長LuhutPandjaitan表示,許多公司想要投資印尼的鎳加工行業,以削減成本。
6月,印尼投資協調委員會表示,LG化學正考慮向一家整合了冶金廠的電動車電池工廠投資98億美元。上周,印尼政府表示,特斯拉明年1月將派遣一個代表團來到印尼,討論電動車供應鏈方面的潛在投資。馬斯克已表態,只要鎳礦是以「有效環保的方式」開采,就計劃簽署「一份長期的巨額供應合同」。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⑼ 解放動力免費送卡友11台發動機,今年東風康明斯銷量超20萬台
▎交通部曝光8家北斗導航部分產品不合格
近日,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公布了2020年度道路運輸車輛北斗導航車載終端和電子不停車收費設備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其中道路運輸車輛北斗導航車載終端有8個樣品不合格。據交通部公布的信息顯示:道路運輸車輛北斗導航車載終端抽檢涉及北京、上海、浙江、福建、河南、山東、廣東、陝西8個省(市),共抽取了27家企業生產的30個批次的產品,抽取樣品30個。最終確定合格樣品19個,不合格樣品8個,主要不合格項指標為定位功能、盲區補報功能、休眠功能、CAN匯流排數據上傳、路線偏離提醒等,抽樣合格率為70.4%。
▎特斯拉團隊下月將訪印尼,擬建設電池工廠
印尼政府周六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美國汽車製造商特斯拉將於下月派代表團前往印尼,討論對其電動汽車供應鏈的潛在投資。馬斯克表示,只要鎳的開采「高效且環保」,他計劃提供一份「長期的巨額合同」。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⑽ 回顧特斯拉的十年計劃|看馬斯克的戰略遠見
寫在前面▼▼▼
2020年2月7日,特斯拉成立的第17年,當日股價振幅達接近15%,多空激烈對決,股價一度漲至968.99美元/股,一度讓人產生特斯拉將會沖上千元股的感覺,但是隨著國外疫情蔓延(控制不住了),美股一周熔斷兩次,全球有9個國家發生熔斷,特斯拉股價回落至560美元/股(3月12日),回到了1月末的水平。
從春節至今,特斯拉概念股可真是風聲水起,特斯拉Q4的財務表現也很強勁,在這個時候,我想到了馬斯克的兩個十年計劃,這個從2006年開始的戰略規劃,到現在執行情況怎麼樣呢?我們先看這兩個十年計劃的具體內容——
關於Master Plan、Master Plan Part Deux
特斯拉2003年成立,2004年馬斯克收入囊中,馬斯克在2006年8月提出貫穿特斯拉發展的路線圖「Master Plan」,即:
1、打造一台昂貴、小眾的跑車(Roadster);
2、用掙到的錢,打造一台更便宜、銷量中等的車(Model S/X);
3、用掙到的錢,打造一台更具經濟性的暢銷車型(Model 3);
4、在做到上述各項的同時,還提供零排放發電選項。
2016年,特斯拉在完成「第一個十年計劃」之後,馬斯克又提出了新的「Master Plan Part Deux」,包括四方面任務:
1、製造太陽能屋頂並整合儲能電池;
2、擴大特斯拉新能源汽車產品線至所有主要細分市場;
3、積極開發無人駕駛技術,通過大規模車隊實現快速迭代;
4、推出汽車共享分時租賃。
第一個十年計劃已經結束了,第二個十年計劃也過去了3年,在此期間,我們觀察一下特斯拉股價的表現,這代表了資本市場對其的認可程度——
2010年6月29日特斯拉上市,19美元/股,2016年12月30日收盤價213.69美元/股,5年半的時間,增長1024.68%,156.98%/年;
2020年3月12日,收盤價560.255元/股,3年時間增長162.32%,50.59%/年,從19到560, 10年28.5倍。
同期,2010年1月10日至2020年3月12日,蘋果股價從27.44元漲到22.79元,8倍。
這是泡沫,還是未來?
得益於上市公司披露機制、且特斯拉上市較早,這給了我們很好的樣本去分析特斯拉的具體情況,根據不同車型的發布、交付情況,特斯拉的車型規劃和銷售分為了四個階段,我們結合十年計劃,看看特斯拉的戰略規劃和執行情況如何。
第一個10年-階段1:打造一台昂貴、小眾的跑車(Roadster)
▶首先面世的Roadster是一檯面向富豪的車型,特點是售價高、產量小;為什麼選擇高端車作為突破口,馬斯克的解釋到,在沒有形成規模(大規模量產)前,無論任何車型,不管是經濟型還是運動型,成本、價格都是很高的,而且從PayPal賺到的錢,只夠支持他第一步!作為金字塔模型的頂尖,奢侈品級別的車型成為了必然的選擇。
▶2010-2012年,是Roadster跑車持續擴大銷售的階段,Roadster於2008年交付,4年間特斯拉只有一款在售產品;在3年內,共銷售2650輛,特斯拉實現了6.7億美元的銷售收入;Roadster的生產過程異常的艱難,特別是遇到2008年金融危機,當時特斯拉基本處在破產邊緣;
▶這里有必要提到的是,在2009~2010年,賓士和豐田的戰略投資特斯拉,不僅解決了資金方面的問題,更是讓特斯拉快速學習到了生產、管理經驗。
第一個10年-階段2:用掙到的錢,打造一台更便宜、銷量中等的車(Model S/X)
▶2012年,Model S交付;
▶2015年,Model X交付;
▶隨著Model S大規模交付,從2012年的3.7億,到2015年37.7億,實現了3年9.1倍的收入增長;3年內共交付銷售10.5萬輛車;
第一個10年-階段3:用掙到的錢,打造一台更具經濟性的暢銷車型(Model 3),銜接第2個十年計劃,這個階段,特斯拉終於實現了大規模交付;
▶2017年,Model 3交付,共有3款車在售;
▶從2015年37.7億,到2019年245.8億,實現了4年5.5倍的收入增長;4年內交付79.2萬輛車;
▶2018年營收激增,得益於Model 3的產能爬坡。特斯拉2018年共交付24萬輛,其中,Model 3交付145846輛,Model S和Model X共交付99394輛。尤其是在第四季度,共交付90700輛車,其中Model 3交付63150輛,Model S和Model X分別交付13500輛、14050輛。
第2個10年計劃階段4:擴大特斯拉新能源汽車產品線至所有主要細分市場;
▶2018年7月24日,電動卡車Tesla Semi發布;計劃於2020年生產,預計銷量10萬台;
▶ 2019年3月14日,Model Y(緊湊型SUV)發布,本月已經陸續在交付了;
至此,S-E-X-Y四大金剛全部上線
(Model 3原先是被叫做Model E,但是福特於2013年12月注冊了Model E商標,與旗下Model T(T型車)、Model A等經典車型採用同樣的命名方式。最終是福特獲得「MODEL E」商標的使用權。)
▶ 2019年11月7日,電動皮卡Cybertruck發布;
▶ 特斯拉電動車覆蓋了跑車、轎車、SUV、皮卡、卡車,在售+計劃中車型基本覆蓋了乘用車的主要應用場景。
▶ 2019年,特斯拉全年交付車輛36.76萬輛,到 2020年3月,累計交付量正式超過100萬 。2019年特斯拉在美銷量為19.2萬輛、歐洲銷量約為10萬輛、中國銷量超過4萬輛。
2019年全球銷售的電動車約220萬輛,Model 3是單品冠軍,關注特斯拉的朋友都應該知道,Model 3的量產問題和產能問題,曾經讓鋼鐵俠有多麼的頭疼。
毫無疑問,Model 3將保持持續增長,在未來的幾年內,Model 3、Model Y、電動皮卡、電動卡車將會依次支撐起汽車板塊的營收,至於量產問題,中國、柏林超級工廠在投產後會極大地激活當地市場,拭目以待;中國、歐洲市場將會是巨大的增量市場,據中信證券預測,特斯拉2020年在華銷量將達到15萬輛,未來穩態銷量有望達到30萬輛以上。德國柏林工廠一期也將提供每周1萬輛Moddel Y產能,預計年產能將超過50萬輛。
特斯拉的第一個100萬輛用了12年,第二個100萬輛,即使是受到疫情影響,相信會在2021年晚一些到來。
以上,我們都在說特斯拉造車、賣車的情況,但是特斯拉只是電動車製造商嗎?
當然不是!
Tesla可能從沒說過自己是車廠,當你打開官網,公司介紹的第一句是這樣的
「特斯拉的使命是加速世界向可持續能源的過渡。」
官網原文如下:
Company Description
Tesla』s mission is to accelerate the world』s transition to sustainable energy. Since our founding in 2003, Tesla has broken new barriers in developing high-performance automobiles that are not only the world』s best and highest-selling pure electric vehicles—with long range and absolutely no tailpipe emissions—but also the safest, highest-rated cars on the road in the world. Beyond the flagship Model S sedan and the falcon-winged door Model X sports utility vehicle, we also offer a smaller, simpler and more affordable mid-sized sedan, Model 3, which we expect will truly propel electric vehicles into the mainstream.
In addition, with the opening of the Gigafactory and the acquisition of SolarCity, Tesla now offers a full suite of energy procts that incorporates solar, storage, and grid services. As the world』s only fully integrated sustainable energy company, Tesla is at the vanguard of the world』s inevitable shift towards a sustainable energy platform.
看官網,產品線很清晰——
2017年,特斯拉汽車公司(Tesla Motors Inc.)正式更名為「Tesla Inc.」
Tesla從未掩飾自己在能源領域的野心,Tesla是可再生能源公司,純電動車、太陽能面板、清潔能源儲存是其三大業務,對應地,其收入主要包括汽車銷售、汽車租賃、儲能、服務及其他。
我們看看儲能、充電網路情況。
【儲能業務,太陽能發電、家庭儲能、大型光伏儲能系統】
家庭儲能產品為Powerwall電池和太陽能屋頂Solar Roof,Solar Roof白天收集太陽能並轉化為電能儲存於Powerwall內,Powerwall可以在家庭有用電需求時再進行放電,形成「存儲-充放」的有機循環,太陽能瓦已經發展到第三代了。大型儲能系統產品為Powerpack,主要針對商用和工業能源存儲。
特斯拉的汽車業務、儲能業務有著極大的關聯度,都是在清潔能源領域發力,從技術角度,兩塊兒業務的核心技術,電池、電源管理技術都是一脈相承的。
這項業務將會正式進入中國,特斯拉將第三代太陽能屋頂(Solar Roof V3)引入中國,特斯拉中國Solar Roof團隊已經完成上海特斯拉中國總部的搭建。
(據說比磚還結實耐用的太陽能發電瓦)
補充一點SolarCity的信息:
▶ 2016年,特斯拉斥巨資50億美元收購了太陽能公司SolarCity;
▶ SolarCity是由馬斯克的兩個表兄弟林登(Lyndon)和彼得·里夫(Peter Rive)創立的,他們和馬斯克一起在南非長大。馬斯克投入了1000萬美元,他是最大的股東和董事會主席;
▶ 2014年,關鍵高管開始離職,里夫兄弟開始出售股票;SolarCity的債務飆升;
SolarCity的太陽能屋頂產品存在較大質疑,包括技術造假、商業模式問題。
也就是說,馬斯克收購了一家由親屬創辦的公司 ;當然,收購後馬斯克對這塊兒業務的改造情況,還需要繼續觀察;
【充電網路】
除了國內CBD到處可見的超級快充SuperCharger,還包括目的地充電Destination Charging和家庭充電。家庭充電即上述利用太陽能+儲能進行汽車充電。
第三代超級快充充電功率最高可達250kW,Model 3長續航版在峰值功率環境中,5分鍾所充電量可行駛約120公里。
能否方便快捷的充電以及能否快速充電,是制約電動汽車發展規模的重要的因素。根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8月,全國公共充電樁和私人充電樁總計保有量為108萬台,同比增長67.8%;2019年8月全國充電總電量約4.91億kWh,主要集中在一線核心城市。國家十三五規劃(2017年3月份發布)對充電樁建設有顯著的支持,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換電站超過1.2萬座,分布式充電樁超過480萬個。
充電網路基礎設施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相信未來一定會出現標准化充電網路來統一局面的局面,比如國標充電樁,特斯拉已經支持了國標充電樁,原先用戶只能在特斯拉自己的充電網路中充電,活動范圍局限在充電網路的一定半徑內,在接入龐大的國標充電網路之後,特斯拉的使用范圍將會大大增加。
當年京東頂著絕大壓力自建物流,如今物流成為京東手裡的一張王牌,自建的充電網路,也將會是特斯拉在電動車領域的一大核心競爭力;
【自動駕駛,Autopilot優勢在哪裡呢?數據積累+算力】
特斯拉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輔助駕駛車隊 ,在此基礎上Autopilot行駛里程遠超其他競爭對手; 自研車載晶元是HW3.0 特斯拉近幾年來最重要的硬體創新,將使特斯拉成為 唯一一傢具有自動駕駛晶元研發設計能力的汽車製造商 ,進一步擴大在智能化和無人駕駛領域的領先優勢。(HW 2.5晶元由英偉達提供)
【關於營收、現金流、研發投入】
先來看一下營收的構成,整體來看,電動汽車銷售依然是Tesla的主要收入來源,其能源業務和服務收入增長很快,儲能業務在4年內增長7.5倍,服務業務在5年內增長6.8倍。
在10年間, 經營活動現金流從2018年開始大幅轉正 ,也就是說僅憑2018年經營現金流,就將9年期間現金流全部拉正,且+11億,這真的得感謝18年Modde 3的強力銷售表現。
期間特斯拉合計融資149億美元,不得不點個贊。2019年特斯拉在國內建廠,獲得國內銀團35人民幣(約5億美元)。
特斯拉保持了較高比例的研發投入,10年來研發投入/總收入接近10%,高於傳統車企5%左右的研發費用。
【戰略遠見與執行】
通過這2個10年計劃,我們能看到馬斯克在戰略規劃的遠見和強大執行能力,2006年提出的Master Plan基本完成了,要知道,折騰特斯拉的同時,SpeaceX成為了民營商業航天領域的領頭羊,SpeaceX在這個領域同樣具備極大的競爭優勢,領先競爭者好幾個身位!
2016年提出Master Plan Part Deux也過去了3年,在未來幾年內,特斯拉的邊界還會逐步擴張,深入更多領域,創造驚喜的同時,我們也看到,鋼鐵俠的競爭對手,從寶馬、賓士這樣的車企,延伸到了谷歌、英偉達等高科技企業,還有石化巨頭、太陽能面板製造商等。
你猜,特斯拉業務還會延伸到哪裡?
【瑕不掩瑜,專注核心競爭能 力】
如果你是一個Modde的車主,可能會有很多吐槽的地方,上網去搜索,也會發現不少的投訴、維權情況。
比如HW3.0/2.5混裝問題,車主將來選裝FSD才可以免費升級,特斯拉官方聲明中「現階段沒有選裝FSD功能的HW2.5的Model 3車型與HW3.0的Model 3車型,在駕乘體驗和使用安全上基本不存在區別」的說法也站不住腳;
比如國產Model3的電池是松下和LG混裝,LG電池的車輛續航稍短一些;
特斯拉也存在不少的召回,2019年2月,因轉向故障,特斯拉宣布在中國召回超過3100輛Model X汽車。2019年4月,特斯拉因高田氣囊的爆炸問題召回超過14000輛Model S汽車。還有內飾裝配、零零散散的品控問題等,數不勝數。
但這些,並不妨礙很多人對它的認可和喜愛,有句話說的好,喜歡她,就要接受她的全部,包括優點和缺點。
作為工業集成度很高、新技術含量很高的汽車產品,我相信它不是無法解決品控的問題,但是過去幾年特斯拉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什麼?是如何活下來,怎麼能活下來?就是量產、交付,回收現金,這樣才能走下去,當把量產放在第一位,很多要素就需要往後排了。
品牌和技術能力作為特斯拉的核心競爭力,在過去的時間里得到了很好的積累,簡單說,特斯拉的車優缺點都很分明,產品理念、集成度、科技含量在全世界獨樹一幟,其他方面,看看客戶、同行的評價就知道了。
寫到這里,突然想起來iPhone有「冷色屏」和「暖色屏」問題,當年不同批次的iPhone 6s上使用了來自三星和台積電兩家廠商的晶元,晶元製程都不同,導致整機續航表現差異不小等等等,是不是感覺很神似?
客戶對品牌的有信任度,客戶支持品牌,但同樣信任度也是會被消耗的,最終決定的還是產品。
【未來,特斯拉在這些方面將值得我們重點關注】
1、暢銷車型的量產、交付
Modde 3和Modde Y交付能力的提升,電動卡車Tesla Semi、電動皮卡Cybertruck的量產與交付;
馬斯克曾在股東會上說過,Modde Y的銷量將會超過Modde X/S/3,Modde Y面向的SUV市場非常龐大,SUV車型在分別在美國、中國、歐盟、有50%、40%、37%的市場份額。
2、電池技術和電池製造,繼續加強在「三電」方面核心技術能力
「三電」——電池、電機、電控,特斯拉在電機、電控方面的技術與能力幾乎是獨步全球,目前拖後腿的,只有電池問題了,電池產能和技術成為了制約電動車發展的瓶頸,簡單說, 電池決定了汽車的產量和續航問題 ;
前段時間,大家都被特斯拉與寧德時代合作的新聞刷圈了, 無鈷電池 成為了熱門話題,雖然沒有透露會使用哪種規格的電池,但看目前電池廠成熟的產品來看,如果特斯拉推出搭載磷酸鐵鋰電池的Modde 3,也就是低續航版,我都不會太驚訝,據稱這會節省25%的成本;
要知道,比亞迪超級磷酸鐵鋰刀片電池的能量密度,已經能做到140Wh/kg,目前國產版本的特斯拉Model 3標准續航升級版的電池包能量密度水平在150Wh/kg的水平,已經非常接近了。
無鈷電池,一定會是磷酸鐵鋰嘛?
長遠看,當然不是,當特斯拉以2.18億美元收購了超級電容公司Maxwell(麥克維斯),55%的溢價收購,干電極製造技術和超級電容器的技術路線,出現在了我們面前。
干電極製造技術和超級電容器 ,這是特斯拉手握的王牌,預計能將鋰電池能量密度一舉提高到300Wh/kg,目前特斯拉使用電池最高密度達到了250Wh/kg,提高20%,香嘛?不止這些,這個技術路線有望實現500Wh/kg, 如果可以實現,充一次電跑1000公里的門檻就跨過去了。
更便宜、更耐用、密度更高的電池,有技術在手,特斯拉幹嘛不自己造?
眾所周知,特斯拉與松下在電池問題上的相愛相殺已久,在產業整合上,特斯拉自產電池已經在路上了。根據一些研究數據,松下當前動力電池的成本約為111美元/kWh,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的成本為150美元/kWh。而特斯拉自產電池後,有望將成本降到100美元/kWh。
你說,寧德時代們慌不慌?
3、無人駕駛
優勢在於自研晶元、演算法、數據積累, 就像蘋果一樣,打造產業閉環 ;目前無人駕駛中,攝像頭路線和激光雷達路線之爭尚未明確,如果未來特斯拉的攝像頭路線被證明可行性,那麼相對於激光雷達路線,將會有非常大成本優勢、時間優勢;
4、期待能源業務爆發
長期來看,汽車服務和能源服務,包括充電網路、軟體、太陽能發電、儲能設備、分時租賃,將會為新的業務增長點。
未來, 能源業務的規模會超過汽車業務 嗎?
馬斯克的原話:「特斯拉能源正在成為一家全球公用事業公司,有可能超越汽車業務。」
能源業務的核心就是太陽能面板+儲能,通過分布式的發電網點,特斯拉將實現可擴展的 分層能源分配電網 ;能源業務的關鍵點還是在規模,現在太小了,營收才佔6.2%;由於電池短缺,為了供應Modde 3的量產,特斯拉甚至一度暫停了部分儲能業務。
你看,又回到了電池產能問題上。
寫在最後
#理性分析、客觀認知#千億美元市值的特斯拉,不過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