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蘇哈托殺了那麼多華人中國那時候不對印尼宣
哪些都是海外華人,也就是說他們雖然是華人,但國籍並非中國,中國又是一個不認同雙重國籍,而且聲稱不幹涉別國內政的國家。
也就是說,那些華人死得再多,那也是印尼人在殺印尼人,這就像取得美國國籍的華人一樣,他本質已經是美國人了。那麼一個美國人殺了他,就是美國人殺美國人,中國有什麼理由去管了。這是人家內部的事務。
Ⅱ 印尼人為什麼恨中國人:華人不敢承認身份
其實印尼人並沒有恨中國人,幾次事件都有其他因素/目的,華人也沒有不敢承認其華人身份,目前店面/商鋪也越來越多使用中文名字,很多時候都是媒體渲染導致我們有錯誤的判斷!
Ⅲ 屠殺50萬華人,侵吞350億美元,罪無可赦的蘇哈托為何仍能善終
觀覽古今中外上下千年的歷史,我們可以從中發現一些規律,無論是哪一個政權,在開始運作時,都意味著要將利益擴大到最大化,這種利益或為了民族,或為了國家,又或為了一己之私。有的是愛戴民眾的親仁之舉,而有的則是為自己享樂。今天我們講述的一個人物,他本是一個貧困家庭出生,但後來不斷強大,為了獲取財富,他的所作所為可謂是一個屠夫,屠殺50萬華人,侵吞350億美元,罪無可赦的蘇哈托為何仍能善終?
原來在蘇哈托執政期間,其同謀黨羽遍布印尼全國各大領域,也就是說蘇哈托雖已下台,但他背後的靠山仍然在位,蘇哈托與這些黨羽建立起唇亡齒寒的利害關系。其次蘇哈托培養了大批自己的「狂熱信徒」,給予社會部分民眾榮華富貴,致富之道,使得他們能夠擁護自己。所以當時的印度尼西亞考慮到這兩點因素,並未對蘇哈托施以他應得的懲罰,使得蘇哈托在下台後,仍能逍遙法外。
正義可能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正如《荀子.哀公》所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蘇哈托辭職下台後國內呼籲審判的聲音越發高漲,在一段時間中,蘇哈托曾經侵佔的巨額財產大部分被收繳充公,其子女全都受到相應的懲罰。最終蘇哈託病死在醫院,他這罪惡的一生也終於落下帷幕。
Ⅳ 印尼華人 為什麼不反抗
華人性格受儒家思想影響太深,印尼有幾千萬華人,在印尼人口比例很大,被屠殺那麼多次都沒反抗,唯一一次反抗荷蘭殖民者,還被華人自己出賣了。
Ⅳ 為什麼印尼的蘇哈托不能被治罪
因為他厲害。。。 法律是給需要的人和不能反抗的人准備的,不可否認,還是有些人能凌駕於法律之上的
Ⅵ 蘇哈托為什麼沒有因反人類罪被起訴
因為蘇哈托是全國策動反共大清洗,大批共產黨員被殺,許多華人被當作共產黨員處決。此行為是針對共產黨員。而反人類罪的特點的無差別殺戮,針對任何平民。
蘇哈托( Haji·Mohammad·Suharto )(1921年6月8日~2008年1月27日),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第二任總統、軍事強人。在1967年至1998年間任總統,為印尼帶來了經濟增長,貧窮人口減少,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他建立了強大的中央集權政府,透過高壓手段打壓政治異己來維護穩定。蘇哈托家族的資產總值達150億美元,任陸軍戰略後備部隊司令期間,在全國策動反共大清洗,大批共產黨員被殺,許多華人被當作共產黨員處決。
《國際刑事法院規約》第7條列舉了11項危害人類的犯罪行為。危害人類罪的客觀特徵具體表現為,行為人針對任何平民人口進行的一系列攻擊行為。
危害人類罪行具有普遍性和系統性。在危害人類罪定義中已經明確指出,危害人類罪行是一種「廣泛或有系統地……攻擊行為」,任何構成危害人類罪的具體實施行為都具備這種特性。所謂「廣泛」一詞概指攻擊屬於大規模的性質,針對大批的個人。「有系統(或稱有計劃)」一詞概指攻擊構成一項政策或協調的計劃、或在一段時間內一再採取的手段,或者這種政策、計劃或手段的一部分,或者與其一致,或是為了促進這種政策、計劃或手段。 1996年《罪行法典草案》中的危害人類罪定義條款開始確定了兩個一般性條件,包括危害人類罪行必須滿足任何一種限定的禁止行為。
Ⅶ 蘇哈托為什麼對中國不友好了20多年
要追溯到轟動世界的9.30事件。1965年9.30事件後一年多,中國嚴厲聲討蘇哈托--納蘇蒂安法西斯集團,當時*正在東四小學讀書,校長說印尼的壞蛋正在屠殺共產黨,追捕艾地(印尼共總書記、其當時在中國知名度家喻戶曉。)。所謂「9·30」事件,根據印尼方面的報道,是指1965年9月30日,以印尼總統警衛部隊第三營營長翁東中校為首的一批軍官,以陸軍「將領委員會」七名將軍陰謀發動軍事政變為由,逮捕和打死了包括陸軍司令雅尼在內的六名將領,極端反共的納蘇蒂安倖免,小女兒被打死。於是他和蘇哈托親自指揮印尼陸軍幾名將軍立即採取反制措施,挫敗了翁東中校等的行動。印尼隨即開始嚴厲鎮壓和清除印尼共產黨和親蘇加諾總統的政治勢力。有趣的是蘇加諾一直不接受9.30事件的提法,因為謀殺六將軍是在30日晚上零點以後開始,應叫10.1事件。納蘇蒂安也承認,對他家動手時已是早上四點。中國對「9·30」事件事前一無所知,事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也未對印尼政局表態,但印尼軍方從一開始就指責中國策劃和支持了「9·30」政變,干涉了印尼內政,並發展到派軍隊搜查中國大使館商務處。到了1967年,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直至10月30日,兩國外交關系中斷。
納蘇迪安(Abl Haris Nasution)是印尼軍隊最老資格的軍官。像中國的朱德被稱為"人民解放軍之父,納蘇迪安在印尼也是這樣的元老。印尼軍官有5星的只有三位:蘇弟曼(已故)、蘇哈托和納蘇迪安。大家都公認打倒蘇加諾政權最賣力的就是納蘇迪安,原因是堅定的伊斯蘭教旨主義者,堅定的反共人士,在蘇哈托、馬立克和他的聯盟里,納蘇迪安是最反華的。1967年蘇哈托軟禁了納蘇迪安,直至1998年蘇哈托下台。他很有氣節,始終不服輸,面對反蘇哈托浪潮,他卻從大局出發,主張忘掉仇恨。不久前納蘇迪安去世。20世紀70年代後,國際形勢發生了許多重大變化。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成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雙方發表了聯合公報,中美關系明顯緩和。中日建立了正式外交關系。西歐、拉美和非洲許多國家也紛紛與中國建交。特別是1973年初,關於在越南恢復和平的巴黎協定簽署後,美國結束了對印度支那的侵略戰爭,撤出軍隊,開始收縮在東南亞的軍事力量。在國際格局出現明顯變化的情況下,東盟對外政策也做了重大調整,東盟與中國關系開始從相互敵視走向友好合作。東盟六國中的三國,即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相繼同中國建交。
1975年蘇哈托總統曾表示,鑒於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相繼同中國建交,印尼也正在准備改善對華關系。1977年11月,印尼首次派工商會代表團參加了廣州交易會。1985年4月,應印尼政府邀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吳學謙率中國代表團赴印尼參加了萬隆會議30周年紀念活動。
印尼是東盟中最大的國家,在東盟中起著領導作用。在柬埔寨問題上,印尼同其他東盟國家基本上保持了一致的立場。印尼曾於1988年7月和1989年2月兩次主持召開關於解決柬埔寨問題的非正式會晤——當時稱為「雞尾酒會」。由於各方分歧嚴重,會議未能取得任何突破。作為柬埔寨問題巴黎會議兩主席之一,印尼感到為尋求柬埔寨問題的政治解決,必須同中國保持密切磋商和良好合作。印尼的一些有識之士認為,作為大國,中國的實力是這個地區重要而又不可改變的現實,印尼不能再拒絕同中國打交道了。
國際環境的改變和共同的戰略利益,使印尼在對華態度上出現了積極變化。
Ⅷ 為什麼蘇哈托殺了那麼多華人中國那時候不對印尼宣戰
沒有啊,不過和印尼斷交了,在1999年瓦希德上台時才恢復關系。
Ⅸ 蘇哈托為什麼恨華人
他不是恨華人,他只是覺得是一個棋子。結果華人成立政治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