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珠穆朗瑪峰的高度
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有兩種演算法,一種是雪蓋高度,一種是岩面高度:
1、登山者登上的是總體高度,尼泊爾等使用登山者採用的雪蓋高(總高)8848米(29029英尺)
2、2005年中國國家測繪局測量的岩面高(裸高即地質高度)為8844.43米,2010年起承認兩種高度的測量數據。
珠穆朗瑪峰除了是海拔最高的山峰之外,它也是距離地心第五遠的高峰。藏語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瑪」是第三的意思。因為在珠穆朗瑪峰的附近還有四座山峰,珠峰位居第三,所以稱為珠穆朗瑪峰。
(1)印尼班達里中國多少遠擴展閱讀:
珠穆朗瑪峰山體呈巨型金字塔狀,威武 雄壯昂首天外,地形極端險峻,環境非常復雜。雪線高度:北坡為5800~6200米,南坡為5500~6100米。東北山脊、東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間夾著三大陡壁(北壁、東壁和西南壁)。
在這些山脊和峭壁之間又分布著548條大陸型冰川,總面積達1457.07k㎡,平均厚度達7260米。冰川的補給主要靠印度洋季風帶兩大降水帶積雪變質形成。冰川上有千姿百態、瑰麗罕見的冰塔林,又有高達數十米的冰陡崖和步步陷阱的明暗冰裂隙,還有險象環生的冰崩雪崩區。
B. 比迪婭·德維·班達里的人物生平
比迪婭·德維·班達里(Bidhya Devi Bhandar),1961年6月19日生於尼泊爾東部波澤普爾縣。
現年54歲的比迪婭早年參加反對國王專制的學生運動,後加入尼泊爾共產黨。比迪婭曾多次當選議員,擔任過尼政府環境和人口部長、國防部長。現任尼共(聯)副主席、尼泊爾婦聯主席。比迪婭對華友好,曾於2010年作為國防部長訪華,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興趣濃厚。
比迪婭大力倡導女權,其已故丈夫馬丹·班達里(Madan Bhandari)是尼泊爾左翼政治領袖,生前曾任聯合馬列總書記,1993年死於一次離奇車禍,事故原因至今仍不清楚。之後,比迪婭重返政壇逐漸成為尼泊爾政壇的左翼領袖。
2006年,比迪婭所在的聯合馬列曾組織了多次針對前國王賈南德拉的抗議示威。最終,聯合馬列、尼泊爾大會黨領導的「七黨聯盟」的抗議浪潮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的武裝斗爭結束了沙阿王朝的統治,尼泊爾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民主共和國。
尼泊爾傳統上是個男權社會,但上個月頒布的新憲法中規定,議會成員中女性必須佔三分之一,總統或副總統至少一人必須是女性。比迪婭是推動這一條寫入憲法的幾名政壇要人之一。
上周,尼泊爾議會選出首位女性議長,尼泊爾聯共產黨(毛主義)的領導人昂薩麗·嘎爾迪(Onsari Gharti Magar)出任。昂薩麗·嘎爾迪議長把自己的當選稱為尼泊爾包容性民主的勝利。她說婦女曾經一度被認為是社會無助群體,被排斥,被當成二等公民,現在成為政治領導人,這是尼泊爾政治獲得的財富。
而新當選的總統比迪婭對華友好,曾於2010年作為國防部長訪華,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興趣濃厚。
周三的議會投票中,597名尼泊爾國會議員中,共有549人參加投票,包括反對新憲法的馬德西族議員(Madhesi)。
聯合馬列此前有三位領導人在競爭該黨總統候選人,分別是比迪婭、前主席前總理賈拉·納特·卡納爾和前制憲會議主席蘇巴什·內姆旺。毛派主席普拉昌達原來有意競選總統,但是由於聯合馬列以議長和一個副總理兼部長、再加六個部長作為交換條件,毛派同意不競爭總統,轉而競爭副總統。27日,聯合馬列確定候選人是比迪婭·班達里。尼泊爾工農黨原打算推出納拉揚·馬哈詹作為候選人,但經過聯合馬列的努力爭取後,同意放棄競選總統,退出了競選,轉而支持聯合馬列。
最終,聯合馬列候選人比迪婭獲得327票,她的競爭對手,尼泊爾大會黨的庫爾·古隆(Kul Bahar Gurung)得214票,雙方差距113票。
C. 共同宣布珠穆朗瑪峰高程,珠峰是如何見證尼泊爾與中國間的友誼的
去年,俺們就華夏和尼泊爾合辦頒布珠穆朗瑪峰最新海拔落得共識。一年多來,兩國團組織克服種種不便,扎實展開做事,結尾規定了據悉天下海拔尺度的珠穆朗瑪峰雪面海拔。今日,我願同窗達里總統同船,代表中尼兩國向大千世界正規公布,珠穆朗瑪峰的最新海拔為8848.86米。
班達里在信函中意味,尼泊爾和炎黃徑直是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兩國在經濟發展、互聯互通、人文等圈子搭檔合乎兩國義利。珠穆朗瑪峰是尼中傳統友誼的長久表示,我很高興同同志合辦,聯名宣告珠穆朗瑪峰最新雪面海拔為8848.86米。今天雙面同機公布於眾珠穆朗瑪峰最新海拔,保有歷史意義。去歲對尼進展國事訪問,後浪推前浪中尼兼及及雙邊合作躋身新時期。兩國政府將致力於奮斗以成走訪共識,聯名落實經濟社會邁入與紅紅火火。
D. 中國的珠穆朗瑪峰有多高
你好,2005年中國國家測繪局測量的珠穆朗瑪峰岩面高(裸高即地質高度)為8844.43米,2020年12月8日,公布的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為8848.86米。
E. 暑期國內外十大新聞
1、8月1日,國家主席同尼泊爾總統班達里互致賀電,熱烈慶祝兩國建交65周年。
2、8月2日電,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日前在京召開的全國鄉村治理中推廣運用積分制視頻會議上表示:近年來,各地積極探索創新鄉村治理方式,運用推廣積分制,推動解決鄉村「關鍵小事」,取得良好成效。
3、8月2日下午,在今年第3號台風「森拉克」影響海南期間,一架由我國自主研發的高空大型氣象探測無人機從海南博鰲機場起飛,圓滿完成對台風「森拉克」外圍雲系的綜合氣象觀測任務,這是我國首次高空大型無人機台風探測試驗,對台風探測及預報預警具有重大意義。
4、8月3日,國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相關專家介紹了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的情況,指出我國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實現自主可控,實現北斗三號衛星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100%。
5、8月4日電,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表示8月起《北京市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辦法》開始實施,實行京津冀職稱資格互認,津冀兩地的職稱證書在北京市職稱晉升、崗位聘用、人才引進、培養選拔、服務保障等領域與北京頒發的證書具有同等效力。
F. 珠穆朗瑪峰屬於哪個國家
珠穆朗瑪峰屬於中國和尼泊爾。
珠穆朗瑪峰中文簡稱珠峰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與尼泊爾交界處的喜馬拉雅山脈中段,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山體呈巨型金字塔狀,在山脊和峭壁之間分布著548條大陸型冰川。
隨著時間的推移,珠穆朗瑪峰的高度還會因為地殼板塊的運動而不斷變化。有趣的是,珠穆朗瑪峰雖然是世界第一高峰,但是它的峰頂卻不是距離地心最遠的一點。這個特殊的點屬於南美洲的欽博拉索山。珠穆朗瑪峰高大巍峨的形象,一直在當地以及全世界的范圍內產生著巨大的影響。
珠穆朗瑪峰的氣候條件:
珠峰地區及其附近高峰的氣候復雜多變,即使在一天之內,也往往變化莫測, 更不用說在一年四季之內的翻雲覆雨。大體來說,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為雨季, 強烈的東南季風造成暴雨頻繁,雲霧彌漫,冰雪肆虐無常的惡劣氣候。
11月中旬至翌年2月中旬,因受強勁的西北寒流控制,最低氣溫可達-50℃,平均氣溫在-30℃左右。最大風速可達90米/秒。每年3月初至5月末是風季過渡至雨季的春季,而9月初至10月末是雨季過渡至風季的秋季,在這兩個季節期間,有可能出現較好的天氣,是登山的最佳季節。
由於氣候極度寒冷,又被稱為世界第三極,據珠峰腳下的定日氣象站的無線電探空資料表明,在海拔7500米的高度上,最冷月是2月,平均氣溫是-27.1℃,最熱月是8月,平均氣溫是-10.4℃,年平均氣溫是-19.6℃。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珠穆朗瑪峰
G. 珠穆朗瑪峰原來的高度8882米是誰測的
「8882米」。這是一印度測量隊於1902年在距離珠穆朗瑪峰數十公里遠的地方,採用水銀氣壓測定方法,5年後又經英國人計算得出的高程數據,在地圖上用了許多年。
1958至1960年,兩名中國測繪工作者也採用水銀氣壓測定方法獲得同樣的珠穆朗瑪峰高度。
藏語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瑪」是「母象」的意思,整體意思為「大地之母」。1953年5月29日,中國西藏的夏爾巴向導丹增·諾爾蓋(TenzingNorgay)首次登上珠穆朗瑪峰。
(7)印尼班達里中國多少遠擴展閱讀
我國珠峰測高歷史回顧
一、1966年,我國測繪工作者第一次對珠峰進行了實地測量。國家測繪局從第二、第八大地測量隊,第八地形測量隊和通訊隊選拔測量人員19人組成測量分隊,參加中國科學院珠峰科學考察隊,從珠峰北坡首次測量了峰頂海拔高程。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進行了地面立體攝影,測繪成珠峰1∶2.5萬地形圖。
二、1968年我國對珠峰進行補充測量,國家測繪總局在分析首次測量資料的基礎上,派參加首次測量的大部分人員共17人組成測量分隊,在這次補充測量中,對珠峰頂再次進行了觀測。
兩次測量獲得了完整的測量數據,經過室內計算和各種改正,求得中國第一次從北坡測得的珠峰海拔高程。但這兩次測量未在峰頂樹立測量覘標,也未測量峰頂冰雪厚度,高程未公布。
三、1975年3月我國第三次對珠峰進行測量。國家測繪局、總參測繪局組成49人的測量分隊,參加中國登山隊,對珠峰進行科考測量。1975年5月27日14時30分,中國9名男女登山運動員從北坡登上珠峰峰頂,展開了中國國旗,豎起紅色金屬測量覘標,量測了峰頂積雪厚度。
為獲得更多折光影響小的中午觀測數據,在27—29日連續觀測三天,有的測站觀測了三四十個測回,取得了不同時間段的觀測數據。野外測量完成後,在嚴密理論基礎上計算出珠峰峰頂海拔高程為8848.13米(已減去積雪厚度0.92米),並向世界公布。
H. 島夷志略的內容簡介
《島夷志略》即《島夷志》之節略,亦即今日所言之簡行本。從名稱看,我們便可以得出一個相對正確的結論:《島夷志略》所記內容是遠少於《島夷志》的(雖然《島夷志》已佚,我們難以加以證明,但從一般認識來看,這個結論應無大誤)。
雖然如此,但節略後的《島夷志略》依然涉及亞、非、澳各洲的國家與地區達二百二十多個,其中主要包括澎湖、琉球、三島、麻逸、無枝拔、龍涎嶼、交趾、占城、民多郎、賓童龍、真臘、丹馬令、日麗、麻里魯、遐來忽、彭坑、吉蘭丹、丁家盧、戎、羅衛、羅斛、東沖古剌、蘇洛鬲、針路、八都馬、淡邈、尖山、八節那間、三佛齊、嘯噴、浡泥、明家羅、暹、爪哇、重迦羅、都督岸、文誕、蘇祿、龍牙犀角、蘇門傍、舊港、龍牙菩提、毗舍耶、班卒、蒲奔、假里馬打、文老古、古里地悶、龍牙門、東西竺、急水灣、花面、淡洋、須文答剌、僧加剌、勾欄山、特番里、班達里、曼佗郎、喃誣哩、北溜、下里、高郎步、沙里八丹、金塔、東淡邈、大八丹、加里那、土塔、第三港、華羅、麻那裡、加將門里、波斯離、撻吉那、千里馬、大佛山、須文那、萬里石塘、小埧喃、古里佛、朋加剌、巴南巴西、放拜、大烏爹、萬年港、馬八兒嶼、阿里思、哩伽塔、天堂、天竺、層搖羅、馬魯澗、甘埋里、麻呵斯離、羅婆斯、烏爹等地, 詳細記載了他們的風土人情、物產、貿易,是不可多得的寶貴歷史資料。
而其中對於台灣、澎湖等現代中國東南海疆和現代澳大利亞大陸北部的記述無疑是最具歷史研究價值和現實意義的,前者能為「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東南亞的論斷提供歷史依據,後者則能為中國古代先進的航海技術水平提供注腳。此外,對於生活於異域的華僑的生活境況和海外諸國的歷史地理的記載當然也是有巨大價值的。 據傳,元代時先進的古代中國人就曾到過現代的澳大利亞大陸(簡稱澳大利亞),且當時中國將之統稱為羅娑斯,而又稱今澳大利亞北部的達爾文港一帶稱為麻那裡。常年航行於東西兩洋間泉州商人、水手更認為澳大利亞是地球最末之島,稱之為「絕島」。而這一切都可以在《島夷志略》中找到印證。
經過後代中外學者的辨析整理和討論,確認了《島夷志略》記載澳大利亞的見聞共有兩節:一、麻那裡;二、羅娑斯。汪大淵記載當時澳大利亞人的情況:有的「男女異形,不織不衣,以鳥羽掩身,食無煙火,惟有茹毛飲血,巢居穴處而已。」有的「穿五色綃短衫,以朋加刺布為獨幅裙系之。」還記載有一種灰毛、紅嘴、紅腿、會跳舞、身高六尺的澳大利亞鶴,「聞人拍掌,則聳翼而舞,其儀容可觀,亦異物也」。他稱之為「仙鶴」。又稱澳大利亞一種特有的紅得象火焰一樣的樹為「石楠樹」。汪大淵還記載了澳大利亞北部某地「周圍皆水」,即指今天澳大利亞達爾文港以東一大片沼澤地。所記「有()如山立」,即指澳大利亞西北高峻的海岸附著很多牡蠣。還記載有澳大利亞北部海岸的安亨半島和高達八百米的基培利台地,「奇峰磊磊,如天馬賓士,形勢臨海」。
以下為書中原文,茲列,備查:
「界迷黎之東南,居垣角之絕島。石有楠樹萬枝,周圍皆水,有蚝如山立,人少至之。土薄田瘠,氣候不齊。俗侈,男女辮發以帶捎,臂用金絲,穿五色絹短衫,以朋加剌布為獨幅裙系之。地產駱駝,高九尺,土人以之負重。有仙鶴,高六尺許,以榖為食,聞人拍掌,則聳翼而舞,其容儀可觀,亦異物也。」(《島夷志略·麻那裡》)
「國與麻那那之右山聯屬,奇峰磊磊,如天馬賓士,形勢臨海。不織不衣,以鳥羽掩身。食無煙火,惟有茹毛飲血,巢居穴處而已。雖然,飲食宮室,節宣之不可缺也;絲麻絺紵,寒暑之不可或違也。夫以洛南北之地,懸隔千里,尚有寒暑之殊,而況於島夷諸國者哉!其地鍾湯之全,故民無衣服之備,陶然自適,以宇宙輪輿。宜乎茹飲不擇,巢穴不易,相與游乎太古之天矣。」(《島夷志略·羅婆斯》) 元代著名航海家汪大淵,字煥章,江西南昌人,生於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亦有人作至大三年(1310),從小聰明好學,深得父母鍾愛,望其長大成才,故取《論語》中「煥章」。後果成為著名民間航海家,西文學者稱之為「東方的馬可·波羅」。
「汪君煥章當冠年(即二十歲),嘗兩附舶東西洋,所過輒采錄其山川、風土、物產之詭異,居室、飲食、衣服之好尚,與夫貿易用之所宜,非親見不書,慢信乎其可征也。」(《島夷志·張翥序》)
元文宗到順元年(1330年),年僅二十歲的汪大淵搭泉州遠洋商船,從泉州港出海了,這次航行從泉州經海南島、占城、馬六甲、爪哇、蘇門答臘、緬甸、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再橫渡地中海到西北非洲的摩洛哥,再回到埃及,出紅海到索馬里,折向南直到莫三比克,再橫渡印度洋回到斯里蘭卡、蘇門答臘、爪哇,再到澳大利亞,從澳大利亞到加里曼丹島,又經菲律賓群島,最後返回泉州。一直到元統二年(1334年)夏秋間才返回泉州。
元惠宗至元三年(1337 年),汪大淵第二次從泉州出航,游歷南洋群島,印度洋西面的阿拉伯海、波斯灣、紅海、地中海、莫三比克海峽及澳大利亞各地,兩年後才返回泉州。
汪大淵這兩次隨商船游歷東西洋許多國﹐所到地方﹐皆記其山川﹑習俗﹑風景﹑物產以及貿易等情況。遠航回國後,便著手編寫《島夷志》,把兩次航海所察看到的各國社會經濟、奇風異俗記錄成章,作為資料保存下來。至正九年(1349)路過泉州﹐適泉州路達魯花赤偰玉立命吳鑒修《清源續志》(清源﹐泉州舊郡名)﹐以泉州為市舶司所在。系海外各國人物聚集之地﹐對各國風土人情應有記錄﹐遂請大淵著《島夷志》﹐附於《清源續志》之後。次年﹐他攜《島夷志》歸南昌﹐單獨刊印以廣流傳。
《島夷志略》中大佛山條載:他們的般到大佛山(今斯里蘭卡)附近,採集到珍貴的奇異珊瑚,汪氏很興奮,「次日作古體詩百韻,以記其實。」回到故鄉後,豫章邵庵虞先生見而賦詩,迨今留於君子堂以傳玩焉。」邵庵虞先生先即當時著名文人虞集,他的書齋名邵庵,因號曰邵庵先生。詩人虞集也為汪詩所動,並賦詩唱和,可見汪大淵詩詞的高超。可惜汪大淵除《島夷志略》外,未見有其他著作傳世。汪大淵的晚年生活也無記載可尋。但是他對世界歷史地理的偉大貢獻,是早為中外學者一致公認的。 在國內,自元惠宗至正九年(1349)成書後,便對元明兩代地理書產生了的影響。
隨鄭和下西洋的翻譯官馬歡曾閱讀《島夷志》,他在《瀛涯勝覽序》寫道:「余昔觀《島夷志》,載天時、氣候之別,地理、人物之異,感慨然嘆氣曰:普天之下何若是之不同耶?.....余以通譯番書,添被使末,隨其(指鄭和寶船)所至,鯨波浩渺,不知其幾千萬里。歷涉諸邦,其天時、氣候、地理、人物,目擊而身履之;然後知《島夷志》所著者不誣」。
而另一個隨鄭和下西洋的翻譯官費信所著《星槎勝覽》,其內容有一半來自《島夷志略》。
明代地理學家張燮所著《東西洋考》也引用過《島夷志》。
近代研究它的主要著作有沈曾植的《島夷志略廣證》。
1981年中華書局出版的蘇繼庼《島夷志略校釋》﹐集諸家之說﹐擇善而從﹐並考其未備﹐為最新研究成果。 此外,《島夷志略》在國際上也產生過很大的影響。凡是研究元代東亞、南亞諸國及海上交通的外國學者,都一定閱讀《島夷志略》。在國外,研究和閱讀《島夷志略》的學者大有人在。
早在19世紀中葉,西方學者就注意到《島夷志略》這本書,接著就進行翻譯、徵引和考證。其中最著名的學者首推衛理亞瑟(Arthurwylic)。在他1867年所編的《漢籍叢錄》里,列有《島夷志略》。其他還有:
1867年,英國漢學家、倫敦傳道會傳教士偉烈亞力首次在《中國文獻紀略》( Notes on Chinese Literature) 中列舉《島夷志略》。
1871年,俄羅斯漢學家埃米爾·布雷特施奈德(E-V-BreCitschneider)在《古代中國對阿拉伯、阿拉巴屬地和其他西方國家的知識》一書中,用大號漢字「島夷志略」列舉書名,並簡略地介紹《島夷志略》中的「天堂」條。1876年,格倫維爾(Croeneveldt)在其編輯的《南海群島文獻錄》里,亦有此書名。
進入20世紀後,《島夷志略》對西方學者的吸引力有增不減,西方學者在此時期內有發表了許多關於它的論文。同期,《島夷志略》也開始進入了日本學者和美國學者的視線之中。
1914年和1922年,法國漢學家額盧索、費朗曾分別將《島夷志略》的一些篇章翻譯成法文發表。
1951年,所出版《伯希和遺著》中,載有法國漢學家伯希和所著論文《論島夷志略》。
日本學者對《島夷志略》的重視與研究遠遠超過海外其他諸國。藤田豐八以龍氏《知服齋叢書》刊本為底本,參考其他藏本,對《島夷志略》進行了全面的校訂,同時作出注釋,題名為《島夷志略校注》,於1914年在羅振玉主編的《雪堂叢刊》第二集中刊登出版。1935年,又在北京《國學文庫》中重版。這是當時最好的版本。作者博學多才,所注可取者多。然而仍不完全,且多錯誤。現在,研究《島夷志略》的日本學者仍有不少。
美國學者對《島夷志略》的研究較晚。美國漢學家柔克義(W-W-Rockhill)曾將《島夷志略》的前99條中的60條地名譯成英文,發表在1914至1915年《通報》上的《十四世紀時中國與南洋群島印度洋沿岸諸港往來貿易考》里。此後,隨著貿易的發展,美國學(包括華裔漢學家)研究《島夷志略》的日多。
I. 請問珠穆朗瑪峰到底有多高
截止2020年珠穆朗瑪峰高為8848.86米。。2020年12月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尼泊爾總統班達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8848.86米。
珠穆朗瑪峰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同時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位於中國與尼泊爾邊境線上,北部在中國西藏定日縣境內(西坡在定日縣扎西宗鄉,東坡在定日縣曲當鄉,有珠峰大本營),南部在尼泊爾境內,是世界最高峰,也是中國跨越四個縣的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和尼泊爾國家公園的中心所在。
藏語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瑪」是「母象」的意思,整體意思為「大地之母」。1953年5月29日,中國西藏的夏爾巴向導丹增·諾爾蓋(Tenzing Norgay)首次登上珠穆朗瑪峰。
珠穆朗瑪峰,峰高勢偉,地理環境獨特,峰頂的最低氣溫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積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處可見。峰頂空氣稀薄,空氣的含氧量只有東部平原地區的四分之一,經常刮七八級大風。十二級大風也不少見。風吹積雪,四濺飛舞,彌漫天際。
珠峰地區及其附近高峰的氣候復雜多變,即使在一天之內,也往往變化莫測, 更不用說在一年四季之內的翻雲覆雨。大體來說,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為雨季, 強烈的東南季風造成暴雨頻繁,雲霧彌漫,冰雪肆虐無常的惡劣氣候。
J.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以前和現在分別是多少米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以前是844.43米,中國採用的是2005年中國國家測繪局測量的岩面高(裸高即地質高度)為8844.43米。2005年珠峰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的精確測定和公布,具有嚴密的科學性、嚴格的法定性,作為中國統一採用的標准數據一直採用至今。
2020年12月8日,中國國家主席同尼泊爾總統班達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8848.86米。
(10)印尼班達里中國多少遠擴展閱讀:
珠穆朗瑪峰較近的一次測量在1999年,是由美國國家地理學會使用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測定的,他們認為珠峰的海拔高度應該為8850米。而世界各國曾經公認的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登山隊於1975年測定,是海拔8848.13米。但外界也有8848米、8840米、8850米、8882米等多種說法。
2005年5月22日中國精確測量珠峰高度,珠峰的岩面高為8844.43米(精度控制在±0.21米之內,峰頂冰雪厚度為3.5米),同時停用1975年8848.13米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