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印尼排華有多少歸僑

印尼排華有多少歸僑

發布時間:2022-09-09 19:45:32

A. 印尼為什麼會成為除中國外,中國人最多的國家呢

中國老百姓出國定居的歷史,博大精深。在唐代之前,出國定居的華人,無固定的稱呼。唐代之後,因為經濟發展文化的發展溝通交流、出口貿易的擴張、交通出行的發達,出國定居人數驟然增加,她們多被定居國的老百姓稱之為"水調歌"。明清時期,也有的稱之為"華人","中華人"、"粵閩人"等。

很多人都會覺得歐美國家等發達國家是中國人關鍵移民投資地址,其實因為西方國家的美國綠卡較難拿,文化藝術差異較大,添加的門檻比較高,所以這些我國的華人總數其實不是最多的,往往是東南亞諸個離中國近的國家,海外華僑總數大量,例如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等國,全是中國人總數相當多的我國。

印尼是一個東南亞我國,這是全球最大群島國家,由約17508個海島構成,因而擁有千島之國的稱呼。印尼的人口總數也非常多,總共有2.62億多,是全球第四人口大國。

B. 黑色五月暴動的介紹

「黑色五月暴動」是指,從1998年5月13日至15日,印度尼西亞(主要是:棉蘭、巨港、楠榜、雅加達、梭羅和泗水)暴徒發動的一系列針對華人的暴動,亦稱為「1998年印尼排華事件」或「印尼五月騷亂」。1998年8月8日,旅美華人抗議迫害印尼華人暴行。此次嚴重騷亂,導致大量平民傷亡,印尼國家經濟和社會運轉遭受巨大損失。騷亂進而演化成為一場變革運動,迫使在台上呆了31年的蘇哈托總統辭職,蘇氏家族勢力隨之土崩瓦解。此後,印尼經歷了長期動盪和沉淪,用十餘年時間才逐步擺脫「絕望國家」狀態,確立新的政治體制,重拾經濟穩定發展,但至今仍未完全恢復元氣。

C. 殺害50萬華人,貪污350億美元,罪惡滔天的他最終為何得以善終

自從印度尼西亞獨立以來,發生過兩次大規模屠殺華人事件,在這場排華事件中,共計超過50萬華人遭到屠殺。下令屠殺華人的是印尼當任總統蘇哈托,在他擔任總統長達30年的時間里,他不僅雙手沾滿了華人的鮮血,還侵吞了國家財產高達350億美元,堪稱世界貪污第一人。

然而,就是這么一個堪稱劊子手的人物,最後卻得以善終,那麼,罪惡滔天的蘇哈托最後是如何沖洗罪惡得以善終的呢?

2008年1月,身體每況愈下的蘇哈托因心肺疾病住院,同年1月13日,蘇哈託病情進一步惡化,多個器官衰竭,盡管醫院已經盡全力搶救,但對於心臟和肺功能下降的蘇哈托來說無濟於事,於2008年1月27日經搶救無效而死亡,一個罪惡滔天的劊子手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一生,終年87歲。

D. 世界哪個城市華人最多

第一名:印度尼西亞——767萬

在全世界所有國家中,擁有華人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亞,據統計,印度尼西亞擁有華人的數量在770萬以上。即便這個國家,曾經發生過一段讓華人恐慌的歷史,但是這個國家,依然成為了眾多華人的首選。2011年當地華裔人口:767萬華人。

第二名:泰國——706萬

亞洲周邊國家,是華人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拿泰國拿說,雖然泰國的經濟不怎麼樣,但是泰國這個國家擁有的華人數量也達到了700多萬。2011年當地華裔人口:706萬

第三名:馬來西亞——639萬

馬來西亞的經濟發展的還不錯,然後治安方面還算穩定,環境也特別的好,所以馬來西亞這個國家,也有很多華人,據統計,目前的馬來西亞擁有華人的數量大概在630萬以上。2011年當地華裔人口:639萬。

第四名:美國——346萬

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的教育還有醫療設備,都是位於世界一流水準,在美國擁有唐人街,美國的華人數量在340萬左右,未來這個數值還會繼續上升,因為隨著國內人們生活水平及經濟條件的提高,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移民到美國。2011年當地華裔人口:346萬。

第五名:新加坡——279萬

在新加坡說普通話,有很多人都聽得懂,然後在新加坡的街上,也能聽到很多說普通話的華人。新加坡是一個人口並不多的國家,就是這樣一個人口不是很多的國家,華人就佔了280萬左右。新加坡2011年人口普查華人人口279萬

第六名:加拿大——136.4萬

加拿大的房價是越來越高了,很多加拿大當地人認為,房價上漲的原因是,因為華人在加拿大拚命的買房,所以才造成了房價的上升,加拿大目前擁有華人130多萬,雖然造成了房價的上升,但是也對加拿大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加拿大2011年人口普查,華人人口:136.4萬。

第七名:秘魯——130萬

秘魯是南美洲國家,緊挨著阿根廷,巴西這些國家。進入21世紀以來,去往秘魯的華人越來越多,秘魯人口為30,946,000人(2013年),民族包括印第安原住民、歐洲人、非洲人和亞洲人。

官方語言是西班牙語,一些地區通用克丘亞語和其他方言。各民族文化傳統的融合在藝術、飲食、文學和音樂等領域創造了多元的表達方式。2013年當地華裔人口:130萬人。這在南美洲的國家中是華人人口是最多的。

第八名:越南——126萬

越南,一個亞洲的社會主義國家,和中國接壤。位於東南亞中南半島東部,北與中國廣西、雲南接壤,西與寮國、柬埔寨交界,國土狹長,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緊鄰南海,海岸線長3260多公里,是以京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

因為和中國西南接壤,因為當年的戰爭以及其他原因,不少中國人都從邊境到越南生活,並形成自己的華人幫派。越南 2011年當地華裔人口:126萬。

第九名:菲律賓——115萬

菲律賓,位於中國的海南島南部,與中國的南海一直有著領土之爭,前幾個月甚至因為南海事件劍拔弩張,這也不妨礙菲律賓有著眾多的華人。菲律賓 2011年當地華裔人口:115萬。總人口:1億100萬(2015年7月)。

第十名:緬甸——110萬

緬甸,被稱為大象背上的國家。緬甸有約5141.9萬(2014年人口普查),68%為緬族。

主要的法定少數民族為撣族(9%)、克倫族(7%)、孟族(2%)、克欽族、克倫尼族(1%)、欽族(2%)、若開族以及華人(3%)、印度人、孟加拉人,但緬甸官方不承認華人、印度人、孟加拉人為法定少數民族。官方語言為緬甸語,也有為數不多的人懂英語和漢語。緬甸 2011年當地華裔人口:110萬。


(4)印尼排華有多少歸僑擴展閱讀:

一、分布范圍

從大洲分布來看,亞洲為3627萬人,佔78%;美洲890萬人,佔15%;歐洲170萬人,佔5%;大洋洲100萬人,佔1.7%;非洲10萬人,佔0.3%。

按國家和地區劃分,華僑華人的73%集中在東南亞地區,僅印度尼西亞(1200萬)、泰國(850萬)、馬來西亞(640萬)三國,佔世界華僑華人總數的60%左右。

世界上居住華僑華人100萬以上的有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緬甸、秘魯、新加坡、菲律賓、加拿大、美國等10國。居住華僑華人10-100萬人的有柬埔寨、印度、日本、西班牙、英國、法國、俄羅斯、紐西蘭、巴西、荷蘭、德國、澳大利亞等國。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

第十二條

歸僑、僑眷在國內興辦公益事業,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給予支持,其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歸僑、僑眷境外親友捐贈的物資用於國內公益事業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減征或者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的增值稅。

第十三條

國家依法保護歸僑、僑眷在國內私有房屋的所有權。依法徵收、徵用、拆遷歸僑、僑眷私有房屋的,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合理補償和妥善安置。

第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歸僑、僑眷就業給予照顧,提供必要的指導和服務。歸僑學生、歸僑子女和華僑在國內的子女升學,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照顧。

網路-華僑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

E. 1998年印尼排華事件是什麼

從1998年5月13日至15日,印度尼西亞(主要是:棉蘭、巨港、楠榜、雅加達、梭羅和泗水)暴徒發動的一系列針對華人的暴動,亦稱為「1998年印尼排華事件」或「印尼五月騷亂」。1998年8月8日,旅美華人抗議迫害印尼華人暴行。

此次嚴重騷亂,導致大量平民傷亡,印尼國家經濟和社會運轉遭受巨大損失。騷亂進而演化成為一場變革運動,迫使在台上呆了31年的蘇哈托總統辭職,蘇氏家族勢力隨之土崩瓦解。此後,印尼經歷了長期動盪和沉淪,用十餘年時間才逐步擺脫「絕望國家」狀態,確立新的政治體制,重拾經濟穩定發展,但至今仍未完全恢復元氣。

(5)印尼排華有多少歸僑擴展閱讀

1998年印度尼西亞排華事件的影響:

印度尼西亞排華事件遭到世界普遍關注和譴責。同時在華人世界裡成為對印度尼西亞感觀惡化的一個主要因素。在中國大陸,絕大多數因為此事,印度尼西亞一般被列入最讓民眾反感的國家之一。

1998年5月21日,蘇哈托下台,哈比比領導過渡時期政府,之後瓦希德政府繼續前任政策,廢止了一些針對華人的歧視性的法律法規以及對華人歧視性的稱呼。印尼政府還計劃檢討對華裔的歧視性法規。

F. 印尼華裔佔了印尼人口的百分之多少

在歷史上中國長期都是世界的霸主,對世界各國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特別是對於周邊的國家,很多國家當時都是中國的附屬國,每年都要向中國進貢,正是在中國的庇佑下他們才得以生存下去,鑒於中國強大的影響力很多華人也都紛紛南下淘金,受到了當地人們的熱烈歡迎。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從盛到衰影響力在逐漸減少,而這些國家對華人的態度也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東南亞等國排華運動經常發生,那麼為什麼這些國家不歡迎華人呢?

這個世界上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狠,東南亞這些國家之所以如此的討厭華人,那是因為華人的人口雖然不多,但是卻掌握了當地絕大部分的財富,遭到了當地人的排擠。現在生活在東南亞的華人高達3000多萬人,雖然已經在海外已經生活了上千年,但是依然保持著中國人的傳統習俗,他們說漢語寫漢字,在當地顯得非常的另類,在這些東南亞國家中印尼是排華最厲害的國家,在印尼生活的華人雖然高達700多萬人,但是印尼的總人口有2.60億,僅僅佔了印尼人口的3%而已,但是華人掌握的財富卻佔了80%以上,當地人自然因嫉生恨。

可能很多人會好奇,華人作為外來者掌握印尼大部分的財富是如何做到的呢?雖然華人一直以來都非常的聰明、勤奮,但是僅靠這些是遠遠不夠的,沒有強大的背景作為支撐的話別說掌握財富了生存下去都是個問題。當時印尼是西方的殖民地,為了能夠管理好印尼,靠殖民者肯定是不行的,而他們對於印尼的當地人又不信任,只好拉攏同是外來者的華人,因為華人和這些殖民者一樣,所以殖民者對於華人還是非常信任的。另外華人不但可以幫助他們更好的管理印尼,還可以替他們背鍋,簡直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情。

在西方殖民者的支持下,印尼的華人不但站穩了腳跟,而且影響力也在逐漸增大,從業者幾乎涵蓋了各個行業,同時也掌握了大部分的財富。即便是後來印尼獲得了獨立,但是這種情況一直都沒有得到改善。印尼著名總統蘇哈托,同樣把印尼最好的資源給了華人,他認為華人在印尼終究是少數民族,即便是掌握印尼的全部財富這個事實也是無法改變的,並且在政府出現危機的時候可以隨時把華人拉來當作替罪羊,用最小的代價來平息印尼人民的怒火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G. 我想問一問我們的政府,如果有國家排華死了很多的華裔。我們敢出兵嗎

單方面出兵是不可能的,換句話說是不敢。因為華裔不是中國公民,擅自出兵屬於嚴重干涉別國內政,甚至是侵略行為,是國際戰爭法所不容的。
根據國際法的公約,如今的國際社會,出兵干涉別國必須經過聯合國安理會授權,否則屬於非法發動戰爭。中國在21世紀以來歷次派出陸軍駐扎海外,都是以聯合國維和部隊的名義進行的。只有海軍赴東非護航是派駐公海,沒有經過聯合國授權。
印尼排 華,中國政府之所以沒有直接干涉,是因為當年印尼華裔分成大陸派和台灣派。大陸派的都救走了,台灣派的誓死不跟中國政府合作。政府也沒辦法因為他們是印尼人不是中國人,沒法直接保護。

H. 全球華人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為何卻對華人很「排斥」

由於華人的位置慢慢影響了當地居民的生活,加上宗教文化的不同,導致印度尼西亞的本地居民打從心裏面很抗拒華人。作為世界上華人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居民裡面有7%的是屬於華人,但這個國家隊華人是很抗拒的,畢竟他們覺得華人已經影響了他們正常的生活,因此對於華人以及中國遊客都是極其厭惡的。

華人對印度尼西亞居民的影響很大,當地居民自然對華人產生嚴重的排斥行為。

I. 僑胞回國投資、辦學等方面的資料

五邑華僑歷史

江門市管轄的新會、蓬江、江海三區和代管的台山、開平、恩平、鶴山四個縣級市,通稱江門五邑。它地處南海之濱,海岸線長283公里,海域有大小島嶼70多個。它毗鄰港澳,近距東南亞,早在明代就設有外國船舶停靠點。總面積9,288平方公里,現有人口395.03萬;海外華僑、華人215多萬,占僑鄉人口的57%;加上港澳同胞149萬多,則達96%。華僑、華人分布在107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以美國、加拿大最多,有132萬多人。在鄉有歸僑、僑眷和港澳同胞家屬196.48萬人。
五邑地區向外移民歷史悠久,自唐、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大規模移民則發生在鴉片戰爭以後;迄至新中國成立以前,有兩次移民高潮:一次是1840——1882年(美國國會通過第一個禁止華人入境法案);另一次是抗日戰爭勝利後到新中國成立。
唐僖宗乾符六年(879年,公元,下同),黃巢起義,從山東一直打到廣州,波及新會,兵敗後逃亡蘇門答臘等地的人流中,相信會有五邑人。
南宋祥興二年(1279),元軍在新會崖門海域進行滅宋決戰,10萬「勤王」宋軍犧牲,約有3萬敗兵和百姓逃亡南洋,其中有不少五邑人。宋亡以後,五邑地區發生多次「抗元復宋」的農民起義(如1283年新會林桂芳、黎德分別領導的起義),失敗後也紛紛逃亡海外,成為華僑。
明朝初厲行海禁。至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官方以「朝貢」為名進行海外貿易,廣東設有市舶提舉司,廣州成為主要對外港口之一,新寧(今台山)設有廣海、望峒、奇潭3個「沃口」(臨時泊岸點)。公元1405——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歷時29年,訪問了東南亞、印度、波斯、非洲東岸等30多個國家。明朝中期,公元1442——1552年,五邑地區發生上10起農民起義,少則數千,多則10萬之眾,先後被鎮壓失敗以後,不少人逃往南洋。明穆宗隆慶年間(1567——1572),朝廷廢除海禁,此時就有開平人出洋經商。明嘉靖32年(1553),葡萄牙人借口曝曬漬水貨物,開始占據澳門。十六世紀初,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等爭相霸佔了非洲、美洲、亞洲、大洋州許多殖民地,需要勞動力開發,先是在非洲販賣上千萬黑奴到美洲等地;後來又轉向東方,並早在1519年葡萄牙人就在中國沿海搶掠和拐騙我國人民到葡屬東印度墾殖,並在1519、1523、1556年3次進犯新會,掠賣良民出洋;荷蘭人也同時在閩粵沿海招募華工;後來更演變為大規模的「苦力貿易」,澳門成了重要據點。由於澳門緊靠五邑,因此很多五邑人經澳門出國或被騙到澳門「賣豬仔」出國。
清朝初期也實行海禁,並厲行「遷界」政策,民間出洋很難,但也不能禁絕。在《新會鄉土志》和那伏高氏族譜中,記載了沙堆人高竹,經過「遷界」、「復界」的折騰,回鄉一年又遭賊犯,父母雙亡,年僅10歲(1668),就被迫逃往澳門,後又到了泰國,習醫16年,回國後當了康熙皇帝的御醫。這是有文字記載的出國和歸國的五邑華僑第一人。清初,五邑地區發生多起「反清復明」的農民起義,如:順治2——17年(1645——1660)發生新會三江、外海、籟竹門的農民起義;順治4年(1647)新會獨岡(今鶴山)黃蠻長領導的農民起義;新會杜阮人黃公輔和新寧汶村人王興領導的農民起義,合10萬眾。這些起義失敗以後,許多人乘船逃往海外。清嘉慶年間(1796——1820),新會潮連人張保仔落草為寇,極盛時達20萬眾,後被清軍「剿」、「撫」兼用而降清,而拒絕投降的六、七萬人,大部分飄洋過海,到了菲律賓、婆羅洲和馬來西亞等地,成了華僑,其中不少是五邑人。
根據專家綜合史籍統計,到鴉片戰爭前,整個東南亞地區有華僑100萬人以上,主要是福建和潮汕地區人民,其中亦有相當多的五邑人士。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苦力貿易」造成第一個出國高潮。據統計,僅全國被拐賣出洋的「豬仔」就達205萬人之多。
鴉片戰爭失敗以後,清朝政府割地賠款,開放五口通商,香港成了新的「苦力貿易」中心。1860年,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廷簽訂《北京條約》,以容許自由移民為名,使「苦力貿易」合法化。此時,五邑地區天災頻繁,租稅沉重,民不聊生,農民被迫起義,兼之土、客械鬥,土匪猖獗,許多百姓走投無路,不得不離鄉背井外出謀生,或被迫「賣豬仔」出國。咸豐四年(1854),五邑發生10萬人參加的江會紅巾軍起義,失敗後,許多起義者逃亡海外。1864年,太平天國平南王、新會人黃德滋兵敗率余部乘船數十艘,渡南海抵達澳大利亞達爾文市,後聚居墨爾本,其後代繁衍至今達數萬人。1855——1867年,發生在台山為中心的土、客械鬥,持續12年,僅赤溪外逃者就達10多萬人,其中「賣豬仔」到南美洲的就有二、三萬眾。1848年以後,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先後發現金礦,掀起了「淘金熱」,接著美國、加拿大修建橫貫東西的太平洋鐵路,開鑿巴拿馬運河以及開發中南美洲和東南亞都需要大批勞動力,五邑地區以「契約華工」,「賒單工」等形式或自由移民,出現了出國移民的大高潮。僅1854年美國三藩市當年成立的寧陽會館就接待了8,349名台山人。據統計,從1840——1876年移民到美國的華僑有15——17萬人,其中五邑人士12.4萬人;加上到加拿大、古巴、秘魯、澳大利亞以及東南亞其他國家的五邑移民,估計超過20萬人。
1882年美國國會通過第一個禁止華人入境的法案,排華運動從美國開始向加拿大、墨西哥、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地蔓延,使五邑地區出國人數驟減,向外移民走向低潮。少數人仍冒險偷渡入境,有的則轉向尚未排華的東南亞地區。1906年美國三藩市大地震,移民資料全部被毀,大批五邑人以「紙面兒子」的名義進入美國,但也使許多移民遭受在天使島被囚禁審訊之苦。1872——1875年,香山人容閎組織4批120名幼童赴美留學,其中10名為五邑人,同時還有其他自費或公費出國的留學生,自此又有一些留學不歸的華僑。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廷,建立了民國,使廣大華僑看到了希望,紛紛歸國辦實業。但好景不長,袁世凱稱帝,軍閥混戰,日本步步進逼,。。。。。。使中國人民仍然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致使不少貧苦大眾繼續出國謀生。1914——1918年發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缺乏勞動力,又有一批香港海員和五邑同胞移民到了英國和歐洲各國。1927年,蔣介石實行「清共」、「剿共」以後,一些共產黨員和其他革命者被迫逃亡海外,當了華僑。這些斷斷續續的移民活動,一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才完全停止。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新中國成立初期,五邑人又一次興起移民高潮。其主要原因是:(1)美國(1943)、紐西蘭(1944)、加拿大(1947)、澳大利亞(1965)先後廢除排華法令,尤其是美國,允許華裔復退軍人和單身華僑來中國娶妻帶往美國,允許家庭團聚赴美,於是僑屬紛紛出國,使往美移民的人數大增;(2)蔣介石政權腐敗,又發動內戰,到處抓壯丁,致使移民出國者眾,不僅去美洲的增加了,有的還到東南亞及歐洲各國。新中國成立前後,有的國民黨官兵和疑懼共產黨當政的人士也紛紛出國,直到1952年對香港、澳門封關以後才減少。
新中國成立以後,由於東南亞各國先後獨立,隨之實行限制華人入境的政策,加上當時國內政策過左,使五邑僑鄉正當出境者減少,而偷渡到港澳者增加了,尤其在「文革」期間。這些偷渡客有的再由香港出國當了華僑。
1979年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後,五邑地區和全國一樣,大抓落實僑務政策,使正常出境的人增加了,除家庭團聚、繼承財產者外,出國留學、經商、技術移民者也增加了。據查,到1998年止,共有38萬人出境到國外和港澳地區定居,平均每年都在萬人以上。
五邑華僑出國歷盡苦難和犧牲,為當地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五邑華僑和全國其他地區華僑一樣,經歷了許多磨難和痛苦,其中最悲慘的就是鴉片戰爭前後以「契約華工」、「賒單工」形式「賣豬仔」出去那批老華僑。這些人多被拐騙或誘騙到港澳「豬仔館」,拳打腳踢,強迫你在「賣身契約畫押;上船後又被當囚犯那樣塞進統艙,有的在船上就被折磨致死;到岸後被迫從事超強度的體力勞動,受盡種種虐待,不少人被摧殘致殘、致死。那些倖存者多孤獨一生,客死他鄉,少數送骸骨回鄉安葬。近年新會發現6處華僑「義冢」,埋葬無人認領的骸骨,其中一處就有387具(1888-1892年)。香港新會商會也安葬313具在新界(原系1935年由美國羅省及古巴、越南運回香港的,因家鄉1938年淪陷,後又發生太平洋戰爭,故此)。
華僑在各國作出重大貢獻是舉世公認的:
在美國。他們開採金礦,僅加州1848——1883年就產黃金12億美元,佔全國的三分之二,為美國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他們參加修建中央太平洋鐵路,上萬華人擔負最艱險的路段,犧牲了千人以上。接著又參加建築南太平洋鐵路和北太平洋路。1964年內達華州建州100周年時,州政府用中英文鐫刻了紀功碑:「華人先驅,功彰績偉,開礦築路,青史名垂」。他們開良田,僅加州就開墾出1800萬畝。築路和改良窪地兩項就為美國創造了2.89億美元的財富。因此梁啟超認為:加州的繁榮「實吾國人民血汗所造出之世界也」。此外,五邑人還把新會柑移植到美國。如今,和江門市結為友好城市的河濱市人民還十分懷念甘邊(台山水步)人的功勞。
在加拿大,他們除了開採金礦作出重要貢獻外,最大的貢獻是參加修建長達3800公里的太平洋鐵路。1982年9月25日,在卑詩省的太平洋鐵路起點耶魯鎮,豎立一塊銅質記功碑,用英、法、中三國文字刻著:「19世記80年代初,承包商安德魯·翁得東自中國招來數以千計之華工,協助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公司,興建橫越卑詩省華山之鐵路,沿太平洋與先瑞利拉奇之間工段,每4個工人中華人佔3名,工作雖優異,但每日僅得1元,為白人工人薪給之半。又因工程艱險,由疾病與意外事件而殘廢者甚眾。鐵路建成之後,定居於加拿大之華工,遂成為今日卑詩省華人社團社區之基石」。為修築此鐵路1萬華工中(佔七成系五邑人士),死亡者達4000多人。
在巴拿馬,為修築巴拿馬運河和巴拿馬鐵路,有2萬多華人華工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其中多數為五邑人。
在東南亞,華僑參加開錫礦、種橡膠、開發商埠,功績卓著,其中也有五邑人的貢獻。在新加坡原萊佛士博物館前樹立一座紀念老華僑歷史功績的無名銅像,其座基上鐫刻著金字碑文:「華人素以堅忍耐勞著稱,新加坡、檳榔嶼、馬六甲三府暨馬來所屬今日之繁榮,得諸華人能力貢獻者,良非淺鮮」。在新、馬華人歷史上,著名的五邑成功人士有被稱為「新馬華人三傑」的曹亞珠、陳長炎和趙煜,以及華人甲必丹葉觀盛、南洋巨富陸佑等。
五邑華僑在澳大利亞和其他國家也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華僑對當地的貢獻,不但表現在早期經濟建設方面,在華僑內部團結、互助、自強不息,組織社團,發展教育,開發唐人街,在逆境中求得生存與發展;而且與人為善,和當地人民友好相處,特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支持所在國反擊法西斯侵略和戰後支持殖民地國家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中,表現尤為突出。
1941年12月8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不得不對日宣戰。在美國的華僑堅決支持美國政府反擊日寇,參軍的華人超過1.3萬人,佔美國華人總數的17%。有1.5萬華人海員在美國和英國的船上服務。陳納德將軍組織的「飛虎隊」第14服務隊有1300人,幾乎全是五邑華裔。在加拿大,有500多華人入伍;華人購買的國債達1000萬元加幣。在菲律賓,華僑成立了「菲律賓人民抗日軍第48(華僑)支隊」(簡稱「華支」),其中廣東大隊100多名官兵都是五邑人士。「華支」戰斗三年,傷亡110多人,其中五邑華人佔38人。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華僑成為打擊日寇的主力。不僅在新加坡保衛戰中表現英勇,並在馬來西亞進行了長期的抗日游擊戰爭。在其他國家,華僑在反對法西斯戰爭中也有突出的表現。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國家紛紛起來爭取民族獨立,成為一股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在這場偉大的斗爭中,華僑在所在國積極支持當地人民的獨立斗爭,在人力、物力、財力各方面都給予大支持,特別在東南亞地區,尤為突出。例如,越南二戰後的抗法、抗美斗爭,就有許多華人參加,不少人還犧牲了生命。這些國家獨立後的重建中,華僑更是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人心難測,世間「過橋抽板」的大有人在。一旦所在國出現經濟危機,往往就拿華僑開刀,以轉移人民對當政者不滿的視線。自從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美國開始,隨著加拿大、黑西哥、澳大利亞、紐西蘭、菲律賓等國也掀起排華運動。二次大戰後,又發生馬來西亞英國殖民當局(1950)、印尼(1960)、緬甸(1964)、柬埔寨(1975)、越南(1979)、等國的大規模排華事件,其中尤其是越南和柬埔寨,華人死的最多、最慘,再移民到美國、加拿大、法國、澳大利亞以及返回中國的也最多。這些排華事件,不僅華僑、華人受害,當地人民也受到損失。這就使所在國家不得不在若干年之後重新檢討得失,重新發揮當地華僑、華人的作用。
二次大戰以後,特別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由於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華僑社會也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最根本的變化就是絕大多數華僑已經取得當地國籍,暫時持有中國護照的新移民,過幾年也將取當所在國國籍,由華僑變成了華人。思想觀念上也從落葉歸根變為落地生根。經濟條件也上升了,小康之家增多,並有相當部分人已發展成為大財團、大企業家甚至是跨國公司老闆。由於受教育的程度提高,華人的文化質素和參政意識也大大提高了,出現了許多教授、學者、醫生、律師、工程師,甚至出現了一大批知名的科學家和政治活動家,如美國華盛頓州州長駱家輝(台山人)、加拿大總督伍冰枝(女台山人)、秘魯前總理許會(開平人)等。據調查,在367.93萬華僑、華人和港澳同胞中,知名人士有27,659人,其中政界有569人,,經濟界有 25,253人,科技文體衛生領域有1,837人,對當地作出傑出的貢獻。
愛國愛鄉是所有華僑的光榮傳統(對華人來說是愛祖籍國和愛原籍鄉),五邑華僑也不例外。一是政治上關心國家的命運,二是經濟上大力支持,尤其熱心家鄉的各項建設事業。縱觀華僑愛國行動的歷程,共有三次愛國主義熱潮:一是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時期,二是抗日戰爭時期,三是新中國改革開放至今。
孫中山領導的革命,以推翻清朝封建主義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國體、實行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和「聯俄、聯共、扶助工農」三大政策為基本鋼領,他是中國現代史上第一大偉人。為了貫徹他的主張,他先後組建了「興中會」 、「同盟會」和國民黨,我五邑華僑都踴躍參加。如1894年,「興中會」在檀香山成立,最初會員有20多人,五邑華僑為數甚多。台山籍華僑劉祥被推舉為第一任會長,開平籍華僑鄧蔭南為值理。1895年孫中山先生又與外海人陳少白在香港成立興中會總機關。並創辦了《中國日報》。為了推翻清朝政權,孫中山組織了10次武裝起義,所需經費全靠華僑支持,五邑華僑貢獻很大。如新會港胞李紀堂、開平華僑鄧蔭南為支持革命幾乎傾家盪產。為了籌備1911年廣州起義的經費,在開平僑領司徒美堂的提議下,加拿大致公堂將多倫多、溫哥華和維多利亞三所黨部大樓典押出去。直接參加和領導起義的五邑華僑為數不少,其中開平華僑鄧蔭南和謝纘泰還參與指揮,台山美國華僑馬湘擔當孫中山警衛,幾次參加戰斗,出生入死,置個人安危於度外。在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就有多位五邑華僑。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國以後,華僑愛國熱情更加高漲。在政治上、經濟上都大力支持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政權,積極參加討伐袁世凱和叛賊陳炯明。由於支持革命有功,有的華僑被邀回國參加政權建設。在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等機構中任要職的五邑華僑有:黃三德、梅喬林、黃佰度、李是男、黃芸蘇、朱卓文、馬超俊、馬湘、黃湘、黃光銳、鄧蔭南、謝纘泰、陳軍平、鄧澤如、趙公璧、伍廷芳、陳少白、李一諤等。
抗日戰爭時期,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起,特別在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抗戰以後,到1945年8月9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期間,海外華僑愛國主義達到了巔峰,不論發動的廣度和深度,還是人力、物力、財力對祖國的支持,以及華僑本身的團結和犧牲精神方面,都是空前的。面對日本法西斯亡我中華最危險的時候,所有華僑都以「國家興亡、匹 夫有責」的使命感,挺身救國。其主要表現有:
組織各種救國團體。把廣大華僑組織起來。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成立了以陳嘉庚為首的「南洋華僑救國總會」。在印尼司徒贊(開平人)為首成立了類似團體。在美國,以五邑人司徒美堂、鄺炳舜、阮本萬等為首的救國團體,其分處達92個之多。……
用辦報、辦電台、辦文藝演出形式,向廣大華僑進行深入持久的宣傳發動,激勵大眾奮起抗日。
捐款、捐物、認購國債,在經濟上大力支持祖國抗戰。早在1931年「9.18」事變和1932「1.28」松滬戰役中,華僑就紛紛捐款支援東北義勇軍和抗日聯軍,支持蔡廷楷將軍領導的十九路軍。經過1936年的「西安事變」,迫使蔣介石改變「先安內後境外」的政策,在1937年「7.7事變」後,我國進行全面抗戰,華僑捐款、捐物和認購國債的熱情更為高漲。僅1937—1945年8月,美國華僑捐款達5,600萬美元以上,加拿大500萬美元以上,全美洲達69,156,115美元。美國致公堂領袖、台山人阮本萬本人捐了30.5萬美元,募捐3,500萬美元,僑領、台山人鄺炳舜本人捐款10萬美元,募捐500萬美元。紐西蘭華僑抗日捐款達3,209,020磅,澳大利亞僅1941年1——9月,寄回的捐款達1,911,766.37元。當時國民政府共發行6期救國公債,總額達30億元,海外華僑認購了,11.1億元。新會旅美華僑認購救國公債和航空公債即達3,630萬美元。北婆羅洲新會華僑鄭潮炯,從1937——1942年,一邊義賣瓜子,一邊發動華僑捐款,共得18萬元,全部交給「南僑救總」。1940年,他與夫人鍾彩合商量,將剛出世的男嬰賣給別人,得款80元,悉數捐給祖國抗戰。此外,廣大華僑還捐物(包括飛機、汽車、葯品、醫療器械、衣服、糧食等等),僅抗戰初頭3年,美洲華僑捐物折款達國幣250萬元。抗戰初期紐約華僑就捐獻了100部汽車。在印尼,司徒贊等從1937年7月——1942年12月,就捐了5000萬港元,購買物資寄往貴陽。
為了抗日,美國華僑還開辦飛機工廠,幫助祖國生產戰機與日軍作戰。為了阻止美國賣廢鋼鐵給日本,僑胞們開展「不供給運動」,攔阻運載廢鐵的輪船裝貨、啟航到日本。
為了抗日,許多熱血青年回國參軍,僅日本就有8000人,緬旬160人,其中不少五邑子弟,台山人林基路烈士就是代表人物之一。美國五邑華僑青年參加空軍的人數甚多。其中有9名台山籍的飛行員黃新瑞等就擊落日機22架,另與僚機合作擊落8架。在抗日戰爭後期,陳納德將軍組建「飛虎隊」,其航空地勤人員、飛行員有很多五邑美國華僑青年。1996年4月,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園內建立一座是抗日航空紀念碑,上面刻著881位抗日烈士英名,其中有23名是五邑華僑子弟,他們為抗日救國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此外,為了突破日軍的封鎖、開辟中緬之間的陸路運輸線,「南僑總會」組織2000多名華僑青年司機參加運輸戰爭物資,其中也有不少五邑華僑青年。
華僑在建設祖國和建設家鄉的貢獻也是非常突出的,特別在上世紀辛亥革命以後到抗日戰爭以前和新中國成立、尤其在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後,其貢獻最為巨大。其表現主要有3個方面:
首先是僑匯,它是僑眷的主要生活來源,也是僑鄉經濟建設的資金支柱,亦是國家外匯收入的重要渠道。「契約華工」、「賒身工」挨過賣身期限以後,通過艱苦創業,節衣縮食,從清朝同治年代(1861——1874)起台山等地就有了僑匯收入。據專家統計,從1864——1949年的85年間,全國僑匯總額達35.1億美元,平均每年4200萬美元,五邑地區約佔20%左右。其中台山最多。台山1930年達3000萬美元,1937年達1.8億美元。新中國成立之後,僑匯收入仍然源源不斷,在改革開放以前,其作用非常突出。實行改革開放以後,國家貿易外匯增加了,僑眷生活改善了,僑匯收入及其作用才有所下降。
第二是回國、回鄉投資,支持國家和僑鄉的建設,共有三次高潮,辛亥革命後到抗日戰爭爆發前二十多年間,是第一個高潮。當時華僑在外積累了一些資金;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使歐洲老牌帝國主義無暇東顧,又給華僑一個機遇,因此就紛紛回到香港、家鄉和祖國各地投資。回香港發展的五邑華僑,有一批成了巨富,如馮平山、利希慎、林裘謀、李石朋、陳瑞祺、伍時暢、黃潤棠、張子芳以及黃克兢、呂志和等,他們事業有成之後,又積極支持家鄉和國家的建設。這個時期,由於有許多華僑回鄉建房、商埠,辦工廠,建公路。使五邑真正形成了僑鄉。這個時期,有的五邑華僑還在廣州、海南島、廣西、上海等地進行投資,其中廣州愛群大廈就是最大的一項,至今天仍然完好。新中國成立以後,許多華僑回國參加建設工作,同時也有一批華僑回來投資,但由於當時政策所限,主要是通過華僑投資公司來辦理,其規模較小。實行改革開放以後,港澳同胞回國、回鄉投資最多,唱了主角;華僑、華人的投資比前也有很大的增加,並且還引薦不少外國財團前來投資,其作用也是空前的。1979——1998年,江門五邑共有外資企業(「三資」企業和「三來一補」企業)15,322家,實際外用外資40.30億美元;其中「三資」企業3,850家,實際利用外資38.48億美元。而港商「三資」企業就有3,050家,實際利用外資28.03億美元;澳門商投資「三資」企業354個,實際利用外資2.48億美元。
第三是捐資興辦公益事業。這是華僑和港澳同胞的優良傳統,對家鄉幫助很大,其中以捐資辦教育最為突出。台山從1912——1945年,華僑捐建的中小學校就有78所之多。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後,捐資興辦公益事業掀起新高潮,從1979——1998年,五邑港澳同胞和華僑捐資總額達42.23億港元。興建學校2,117間(278萬m2),醫院297間(68萬m2),敬老院324間(14.58萬m2),影劇院、圖書館、文化室177間(17.61萬m2),橋梁825座,道路3,549公里,自來水工程778宗。接受捐資最多的是五邑大學,近2億港元。捐資最多的港澳同胞是利國偉、陳經綸、譚兆、伍舜德、黃克兢、黃祖棠、黃球等。捐資最多的華僑華人有李盤石、黎耀華、謝文啟、伍求登等。
由於改革開放以來,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對家鄉的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為了表彰他們,江門市共授予四批417人為江門市榮譽市民。

獎多些分吧!!!!!!!!!!!!招來不容易啊!!!!!!!11

閱讀全文

與印尼排華有多少歸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為什麼設最高領 瀏覽:235
美國和伊朗發生了什麼新聞 瀏覽:413
印度版非布司他片哪裡賣 瀏覽:784
越南快遞多少錢越南專線 瀏覽:722
伊朗擁有多少核武 瀏覽:990
歐洲為什麼要執意反對美國制裁伊朗 瀏覽:381
中國和伊朗什麼時間開始足球比賽 瀏覽:201
中國寄東西到美國多少錢 瀏覽:801
越南青芒果怎麼分辨熟 瀏覽:81
義大利鍋爐牌子有哪些 瀏覽:601
越南電視劇都對國產劇做了什麼 瀏覽:841
越南水果如何報稅 瀏覽:69
在越南做生意能做什麼 瀏覽:929
如何防止印度飛蚊子 瀏覽:571
印度人如何超載 瀏覽:520
義大利最嚴重的疫情在哪裡 瀏覽:521
為什麼越南的白酒那麼貴 瀏覽:546
上海學中國舞哪裡最好 瀏覽:750
北河位於中國哪裡 瀏覽:992
中國寄宿高中哪些 瀏覽: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