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尼西亞民歌有哪些
印度尼西亞民歌有:《寶貝》、《星星索》、《梭羅河》、《莎里楠蒂》、《椰島之歌》、《故鄉》、《恰利利、恰利》、《哎喲媽媽》、《船歌》、《劃船曲》等,這些都是我們比較熟悉,耳熟能詳的民歌。
印度尼西亞簡稱印尼,為東南亞國家之一。由大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 在亞奧兩大陸及太平洋印度洋之間。島上居住著100多個民族,因此他們的民歌也極為豐富。
眾多的民族致使印尼的音樂文化絢麗多彩, 印度民歌的風格極為多樣,題材以表現愛情,熱帶風光為多。旋律緩慢、悠揚、富於抒情性。 些印尼歌曲的確是以優美的旋律、徐緩的節奏和獨特的風味,將人們帶進了夢幻般美麗的南洋風光中。
『貳』 各國的著名民歌有哪些
1、印度尼西亞著名的民歌有《梭羅河》、《椰島之歌》、《莎麗楠蒂》等就是克龍宗歌曲。
2、俄羅斯著名的民歌有《三套車》、《伏爾加船夫曲》;
3、義大利著名的民歌有《桑塔•露琪亞》、《重歸蘇蓮托》、《我的太陽》、《啊!朋友》
4、南斯拉夫著名的民歌有《深深的海洋》;
5、美國著名的民歌有《老人河》、《念故鄉》、《美麗的夢神》、《金發的珍妮》、《噢,蘇姍娜》等。
6、加拿大著名的民歌有《紅河谷》
7、埃及著名的民歌有《尼羅河畔的歌聲》
『叄』 印尼歌曲《木瓜恰恰恰》的歌詞內容是什麼
《木瓜恰恰恰》是一首以叫賣為題材的印度尼西亞的民歌。歌曲節奏輕快、旋律活潑,形象地塑造了印度尼西亞農民在兜售自產水果的忙碌場面。歌曲中的「恰恰恰」生動地表現了印尼勞動人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更能幫助小朋友認識各種水果。
歌詞內容:
木瓜芒果香蕉番石榴 恰恰恰
菠蘿流蓮杜古和橘子 恰恰恰
趕集時都挑到城裡賣 恰恰恰
城裡人都爭著來選購 恰恰恰
木瓜味道真呀真是好 恰恰恰
又甜又香 解渴又上口 恰恰恰
還有的更甜更香更可口 恰恰恰
只要你到街上溜一溜 恰恰恰
有番石榴、有菠蘿、有芒果、有香蕉、有榴槤、還有杜古 嗨!
快來吧 快來吧 快來吧 快來吧……
再不買就賣完了
木瓜皮兒薄 個兒大 味兒鮮 恰恰恰
勞動後吃一個就足夠 恰恰恰
賣得又是多麼便宜啊 恰恰恰
兩個木瓜只要兩毛六 恰恰恰
『肆』 梭羅河是哪國的民歌
梭羅河是印度尼西亞的民歌。這首歌的正確歌名為《美麗的梭羅河》這首歌是1940年由印度尼西亞業余作曲家格桑馬爾托哈爾托諾所寫,印度尼西亞簡稱印尼,它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其國土面積為1913578.68平方公里,是一個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
梭羅河民歌的由來
梭羅河原是印尼克桑曲民歌,叫《梭羅河之戀》,原唱為香港藝人潘迪華,之後的版本為何少平&林維合唱。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一樣同屬50年代最流行的歌曲之一。最初是在華僑中被傳唱開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印尼國內政變,大批華人被驅逐。後者坐船,一路千辛萬苦回到祖國,帶著他們的希望、財產。當然,還有這首《美麗的梭羅河》。
『伍』 《星星索》是哪一國家的民歌
印度尼西亞的民歌. 星星索 是一首印尼蘇門答臘中部地區巴達克人的船歌。巴達克的主要分布有蘇門答臘中部和北部山區,大多數聚居在多巴湖的周圍。他們主要從事農業,這里湖水清澈,風和日麗,陽光明媚,巴達克人經常在湖上泛舟歌唱。 這首印尼民歌是無伴奏合唱曲,以固定音型「啊,星星索」作為伴唱。星星索是劃船時隨著漿起落節奏而發出聲音。曲調緩慢、悠揚,略帶哀傷。每句前緊後松,唱法柔和、鬆弛,表達了一種思念之情
『陸』 印度尼西亞著名歌曲寶貝
歌曲:寶貝(印度尼西亞民歌)
http://fm.yy28.com/Muisce/Song/Special/Indonesia/ynmg01.mp3
(合)寶貝
(男)你爸爸正在過著動盪的生活
他參加游擊隊打擊敵人那我的寶貝
他參加游擊隊打擊敵人那我的寶貝
(合)寶貝
(女)別難過別傷心那親愛的寶貝
你媽媽和你一起等待著他的消息
你媽媽和你一起等待著他的消息
(合)睡吧我的好寶貝
(女)我的寶貝
(合)我的寶貝
寶貝
尤尼西亞民歌
晤喂
晤喂
晤喂
(合)寶貝
(男)咱們的隊伍一定能夠得勝利
你爸爸一定會平安回來呀我的寶貝
你爸爸一定會平安回來呀我的寶貝
(女)睡吧我的好寶貝
(男)我的寶貝
(合)我的寶貝
(合)睡吧我的好寶貝
(女)我的寶貝
(合)我的寶貝
(合)寶貝
『柒』 星星索是哪個國家的民歌
《星星索》印尼民歌
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中部托巴湖周圍地區,居住著巴達克人。他們主要以農為業,但亦常在托巴湖上駕帆船航行,而用「星星索」的哼聲,為劃船時船槳起落節奏作伴襯。《星星索》就是在這種生活情景中產生的一首民歌。全曲以固定音型的四部合唱:「啊,星星索」為背景,托出男高音節奏悠長、旋律委婉、對心愛的姑娘傾吐的深切思念。由於歌曲優美抒情,合唱手法運用得簡練集中和富有詩意,逐漸成為世界許多國家無伴奏合唱的保留曲目。六十年代初,這首印尼民歌在我國流行。
『捌』 求幾首好聽的印尼歌,越多越好~
一、http://www.bluenite.com/discuz/viewthread.php?tid=2842
二、http://wap.tyue.net/wap_dispbbs.asp?boardID=139&ID=221776這個是印度尼西亞音樂的專集,裡面含概了大多數的印度尼西亞音樂
三、http://bbs.ssdvd.com/TopicOther.asp?t=5&BoardID=10&id=210893
印尼的民族音樂珍品-甘美蘭音樂
一談到印尼音樂,人們就往往會想到《寶貝》、《星星索》、《梭羅河》、《莎里楠蒂》等歌曲。這些印尼歌曲的確是以優美的旋律、徐緩的節奏和獨特的風味,將人們帶進了夢幻般美麗的南洋風光中。
但是印尼音樂中歷史最悠久,最有特點,並在世界上影響最大的卻是甘美蘭。甘美蘭是印尼人民喜聞樂見的一種民族樂隊,它所演奏的音樂也稱為甘美蘭。甘美蘭樂隊及其音樂大約在15世紀時形成,至今已有500年的歷史,它深深植根於印尼的泥土中,在民間有著深厚的基礎。據本世紀廿年代統計,當時僅在爪哇島上就有二萬個甘美蘭樂隊。
甘美蘭樂隊的樂器種類很多,大致可分為:演奏旋律的敲擊樂器:「波南」、「沙隆」、「根德爾」、「干邦」和掌握節奏的敲擊樂器:「根當」、「剛」和「克農」。以及其他管弦樂器:「蘇鈴」、「拉巴布」、「格渣比」等。
甘美蘭音樂大都採用有半音和無半音的兩種五聲音階,但它的律制(即音與音之間的距離)與12平均律不同,有點接近五平均律,初聽時不很習慣。演奏甘美蘭時還要遵循一種稱為帕台特的調式,它與印度的拉格相類似,表現不同的情緒要採用不同的帕台特。甘美蘭樂隊中還有少量的歌唱家。
甘美蘭是一種由多種樂器合奏,並加上人聲構成的多聲音樂。它既不是齊奏,也非歐洲式的和聲,對位。它的音樂織體復雜交錯,演奏時還帶有一定的即興性,即在核心旋律的基礎上進行即興演奏。甘美蘭音樂的核心旋律約有4000首,現在常用的有1000首。
甘美蘭音樂十分豐富,它是印尼的藝術瑰寶。音色十分多樣:清脆的竹板和響亮的金屬板,嘹亮的高音和深沉的低音,低沉的鼓聲和柔和的笛聲,威嚴的鑼聲與纖細的女聲齊唱……這些構成了鮮明的對比,使人們能在音響的調色板上描繪出多種多樣的色調和變化。此外甘美蘭樂隊演奏時力度變化也很大,有人認為就音量變化的幅度而言,甘美蘭樂隊並不亞於現代管弦樂隊。有時,音樂就像暴風驟雨突然襲來,震憾了大地,但往往又在轉瞬之間變為輕輕撫擊,纖細溫柔,十分寧靜。
印尼的甘美蘭音樂遍布全國各地,它的用途也十分廣泛,常為舞蹈、戲劇、皮影戲伴奏,並在幕間休息時單獨演奏,過去還常在各種宗教儀式,迎送貴賓及舉行火葬時演奏。各地的甘美蘭也有不同的風格,最有代表性的是信奉印度教的巴厘島甘美蘭音樂充滿生活氣息,活潑,歡快。而爪哇島的甘美蘭音樂由於宮廷的影響,顯得典雅,文靜。
1989年在法國世界博覽會上,印尼的甘美蘭音樂使人耳目一新,法國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對此印象很深,他從中汲取靈感,進行了新的創作。
荷蘭的民族音樂學家孔斯特和當代美國民族音樂學家胡德都對甘美蘭進行了徹底、深刻的研究,寫出了專著。現在甘美蘭音樂已成為世界民族音樂中最主要的類型之一。美國的胡德還將甘美蘭音樂引入美國大學音樂系的課堂,讓學生們親自參予演奏另一種文化的音樂,進一步從感性上理解、把握這種風格。據說現在美國各大學中有120套甘美蘭音樂隊。其他國家如加拿大、英國、荷蘭、瑞典、德國、法國、以色列、澳大利亞、紐西蘭、菲律賓、馬來西亞、也都有甘美蘭樂隊,在亞洲地區日本的甘美蘭樂隊最多,約有18套。總之,當代世界各國最熟悉的東方音樂就是印尼的甘美蘭,這是毫無疑問的。
推薦五首印尼民歌----莎里楠蒂,寶貝,星星索,梭羅河,衷心贊美.
五首歌下載地址http://mp3..com/m?f=ms&tn=mp3&ct=134217728&lf=&rn=&word=%D3%A1%C4%E1%C3%F1%B8%E8+&lm=-1
『玖』 《星星索》是哪國的民歌
《星星索》是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中都巴達史人的民歌。
歌詞:
星星索啊,星星索啊,星星索啊,星星索啊,
嗚喂,風兒呀吹動我的船帆,船兒呀隨著微風盪漾,
送我到日夜思念的地方,嗚。
嗚喂,風兒呀吹動我的船帆,
姑娘啊我要和你見面,向你訴說心裡的思念。
當我還沒來到你的面前,你千萬要把我要記在心間,
要等待著我呀,要耐心等著我呀,
姑娘,我心像東方初升的紅太陽。
嗚喂,風兒呀吹動我的船帆,
姑娘呀我要和你見面,永遠也不再和你分離。
Music……
嗚喂,風兒呀吹動我的船帆,
姑娘呀我要和你見面,向你訴說心裡的思念。
當我還沒來到你的面前,你千萬要把我記在心間。
要等待著我呀,要耐心等著我呀,
姑娘,我心像東方初升的紅太陽。
嗚喂,風兒呀吹動我的船帆,
姑娘呀我要和你見面,永遠也不要和你分離。咿!
(9)印尼有什麼民歌擴展閱讀
《星星索》賞析:
《星星索》採用G大調,4/4拍。結構為帶再現的單三部曲式。
第一段那委婉、悠長的旋律,長短交替進行的節奏、固定的音型以及附點音符和三連音的大量使用,使音樂具有濃烈的印度尼西亞民間特色,表現了一個青年駕著小船,伴著微風去和心上人幽會。
第二段的旋律平穩流暢,切分音和附點音符的連續運用,抒發了這個青年內心的熱切心情。
接著,當唱到「我心像東方初升的紅太陽」時,旋律長時間在高音區環繞,音樂達到歌曲的高潮,並引出第一段再現。最後,音樂在悠長的、漸弱的高音上結束。青年隨著歌聲向心上人那裡劃去,漸漸地消逝在遠方。
『拾』 星星索是哪一國家的民歌
《星星索》印尼民歌
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中部托巴湖周圍地區,居住著巴達克人。他們主要以農為業,但亦常在托巴湖上駕帆船航行,而用「星星索」的哼聲,為劃船時船槳起落節奏作伴襯。《星星索》就是在這種生活情景中產生的一首民歌。全曲以固定音型的四部合唱:「啊,星星索」為背景,托出男高音節奏悠長、旋律委婉、對心愛的姑娘傾吐的深切思念。由於歌曲優美抒情,合唱手法運用得簡練集中和富有詩意,逐漸成為世界許多國家無伴奏合唱的保留曲目。六十年代初,這首印尼民歌在我國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