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問這是啥魚在印尼那邊的淡水魚
中文學名
塘鱧
拉丁學名
Eleotris acanthopoma acanthopoma
界
動物界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綱
輻鰭魚綱
亞 綱
新鰭亞綱
⑵ 白花魚是海鮮還是河鮮
白花魚是河鮮。
白花魚,學名叫翹嘴鮊(Culter alburnus)屬鯉形目,鯉科,鮊亞科,鮊屬。俗稱:大白魚、翹殼、翹嘴白魚、翹嘴鮊。
白花魚體型較大,體細長,側扁,呈柳葉形。頭背面平直,頭後背部隆起。口上位,下頜堅厚急劇上翹,豎於口前,使口裂垂直。眼大而圓。鱗小。翹嘴鮊屬中、上層大型淡水經濟魚類,行動迅猛,善於跳躍,性情暴躁,容易受驚。
白鴿魚為暖水性小型底層魚類,最大生物學體長為23厘米,棲息於河口鹹淡水及近岸灘塗地,也生活在江河水域淡水水域中。野生小或者中型種群的增值周期為1.4-4.4年。
世界分布區域包括東南亞湄公河流域以及印度、緬甸、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和地區。在我國,白鴿魚野生分布區域最北到福建福州,南到海南島,珠江流域各河口區為野生白鴿魚資源量最為豐富的地區。
白鴿魚在野外為雜食性魚類,攝食餌料粒徑較小,適宜攝食30目左右的飼料顆粒,顯著小於口徑,可能與咽部較細有關。經人工馴化後,白鴿魚可以攝食蝦料、魚料、魚肉等。人工養殖條件下,白鴿魚全部攝食水蚯蚓條件下的生長速度最快,攝食商品魚和蝦飼料也可。
⑶ 越南白花膠與印尼白花膠區別
越南白花膠與印尼白花膠區別:
特徵不同:
印尼白花膠體積大,色澤以金黃色為主, 有天然的紋路,個頭太小的白花膠人字紋不明顯;法令線,一般與膠體同色(母膠沒有法令)。肉質十分緊致,光線下透光性很強;市面上有筒狀、條狀、開片狀、馬鞍狀都有。
越南白花膠絕大部分的白花膠在法令線兩旁均有一排出水孔,有的母肚甚至沒有法令線,是因為魚種的區別。在功效上和印尼白花差不多,由於產量少物以稀為貴,市場價要比印尼白花高。
白花膠的養殖:
野生白花膠主要產自越南、印尼、斯里蘭卡、孟加拉,現在產量非常的低。
市場上出現的白花膠很多都是養殖的。就算是養殖的,其價也不菲,這是因為產白花膠的魚非常難養,投入多,風險大,養殖這款魚的人越來越少,這也是為什麼目前市場上連養殖的白花膠也很稀少。導致現在白花膠價格飛漲,畢竟物以稀為貴,而且白花膠確實功效比較好。
⑷ 即食魚膠里漂浮的像豬油一樣的是什麼
眾所周知魚膠/花膠就是內調養生保健美容美顏滋補品,功效也算是比較全面,剩下的就是檔次、品種的區別了。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各個品種的魚膠/花膠(以下僅代表個人看法和參考資料,不代表一定正確)
01、熟膠:這個是我自己干蒸後泡發再重新曬乾的,不論是聽聲音還是色澤都跟生的干膠不一樣。薄一點可以掰斷,不會藕斷絲連,就像塑料一樣。
02、葫蘆膠:形似葫蘆,屬於淡水鯰魚膠,主要產地為南美、東南亞等。
03、成魚膠:市面也叫赤肚,海鯰魚的膠。不是國內某某地區特有的,開片後內部坑坑窪窪,形似「豐」「田」「井」等字,主要產地為印度。
04、葉子膠:形似葉子,也是海鯰、淡水河鯰魚的膠。
05、假膠:也叫指甲筒,化學物質合成,有毒。
06、雞蛋膠;也叫小米膠,橢圓形,鱅魚、草魚的膠,主要產地為泰國、馬來西亞等。
07、巴沙魚膠:也叫芒魚膠,很薄,肉質看起來像假的,但這是真的,還有的巴沙魚膠是合成的,從中間剪開可以看到多層肉質。是多個巴沙魚膠合成的至於還有沒有其它物質參雜就不得而知了,主要產地好像有越南。
08、紅魚膠:膠身有兩條顏色區別於肉質的「筋」,也是大多即食花膠的材料。國內外均有養殖,也是石首魚類裡面唯一的「敗類」--菜膠。
09、養殖黃魚膠:跟豆仁膠有點像(豆仁也叫緬甸黃花,最接近以前國內真正野生的黃花魚),肉質上有區別,同樣燉一小時,養殖黃魚呈透明狀啫喱,豆仁膠會有點泛銀光,比較耐燉。
10、紐西蘭膠:屬鼬魚科,市面叫紐西蘭鱈魚膠,但它不是真正的鱈魚,不屬於鱈魚科。
11、雞泡膠:河豚的膠,長相如圖,沒啥好說的。
12、鯛魚膠:市面好像不常見,按書里的介紹是呈不規則狀,韌性較強,口感類似鱸魚膠(鹹水淡水黃花)。
13、蝶膠:開片後形似蝴蝶,跟紐西蘭一樣屬鼬魚科,都不腥氣。
14、石斑魚膠:市面也不常見,看看圖就好了。
15、鰻魚膠:鰻魚也叫麻魚、鱔魚,長型圓筒,頭尾尖。國內外都有。
16、非洲斗湖:也叫鰲頭斗湖,肉較厚。沒有出水孔、法令線。
17、橫直膠:表面有橫紋和豎紋,膠質類似鹹水黃花。
18、東南亞斗湖:也叫緬甸斗、暹羅斗,肉質較薄細膩。有的有出水孔、有的沒有、或者不明顯。
19、馬友膠:馬友膠也叫斗湖。,這種筒狀或者是因為產地的原因就叫馬友膠。
20、鴨脷膠:原型為圓錐型,像鴨舌,脷既舌,故稱鴨脷膠。有出水孔沒有法令線。
21、越南蜘蛛:公的,這款膠其實也可以叫鹹水黃花,好像也是鱸魚科,母的叫越南白花。
22、越南白花:母的,這款膠其實也可以叫鹹水黃花,好像也是鱸魚科,公的叫越南蜘蛛。
23、鹹水黃花:根據產地不同,分東南亞黃花和非洲黃花,東南亞則是鹹水的,以前淡水黃花也有叫鴨泡,現在一般說鴨泡是指鹹水黃花。比較小的叫佐羅膠。鹹水黃花稍微要薄,膠身的「筋」沒淡水的明顯,有的從中間就不見了或者漸淡。
24、豆仁膠:也叫緬甸黃花,叫姑魚的膠,小型魚,最接近以前國內野生黃魚的品種,肉質較好。
25、淡水黃花:非洲產。同規格一般比鹹水黃花後,膠身的「筋」也比較明顯。
26、三牙膠:出水孔密集,肉質較差,跟大口膠比較像。常當大口或赤嘴。
27、青鱸:三牙也叫青鱸,個人覺得應該是兩款不同的膠,和三牙相比青鱸更醜陋和粗糙。又或者是從三牙裡面挑出來較差的。詳情不知。
28、印尼大口:左公右母,出水孔(出水孔也就是根花或者叫樹枝狀部位)沒三牙那麼密集、肉質也比三牙好。有出水孔和法令線(重疊)屬於赤嘴的近親。疑似白姑魚。公薄母厚,公的肉質比母的好,所以比母的耐燉,口感也爽口帶韌性。母的口感軟糯。
膠身中上部有棕色膜或者叫紅色膜,不是血跡染的(參考一些其它膠也有)。
29、小安南膠:安南膠也叫雙芽,這種小的市面稱金龍,大的沒開片一般叫金龍條。身側帶有兩須。
30、大安南膠:一般比較大,開片後似竹葉,也叫竹葉膠。大小安南是同個品種。
31、南美膠:好像也有叫四牙,這款南美仔也可以叫小北海,因為北海膠也是南美產的。圖上這款肉質較差,還有一款肉質較好的,有人取名「水晶鰵」「紅瓜膠」。(註:紅瓜、紅口是以前野生黃花魚的叫法,野生大黃花魚就是真的金龍魚)(北海也就是南美產的,叫北海只是以前流下來的叫法,蘇利南、尖尾、巴西、墨西哥有分公母,公的有法令線,母的沒有)
32、墨西哥養殖北海:耳朵尾巴長尖,一般是中小型的膠。
33、大耳北海:也叫北海金錢、大耳金錢,開片後也叫大耳片。大耳的耳朵是長在最上部的位置。
34、委內瑞拉北海:一般叫尖尾,顧名思義,尾巴尖,和蘇利南北海差不多肉質較好。(還有一個產地忘了叫什麼名 懶得再查了)
35、雙背北海:從尾部開始側身有兩條鼓起來的「筋」延伸到頭部形成耳朵。圖上這款肉質較好,還有一款肉質較差。36、蘇利南北海:和尖尾相比尾巴顯得沒那麼尖,耳朵的位置也比尖尾略高。肉質較好。
37、巴西北海:肉質較厚,和蘇利南相比耳朵略油,一般開片後折回原來的筒狀,肉質較差。
38、北海陰陽:因沒有分公母所以叫陰陽。體形一般修長,耳朵從中上部開始,膠身還有兩條透明的紋路(和雙背不同)
(赤嘴鰵大多都是有耳朵和法令線出水孔。土鰵比較另類,沒有耳朵,出水孔法令線也是重疊在一起的)
39、土鰵:國內唯一一款有產量的野生赤嘴。土鰵也叫血鰵,一般是膠身染到血跡的叫法,並不是真的叫血鰵。土鰵和其他赤嘴相比就比較另類了,沒有耳朵,出水孔法令線也是重疊在一起的,出水孔也比較密集。
40、巴基斯坦赤嘴:以前國內有野生的湛江赤嘴,後來沒了,巴基斯坦赤嘴就是湛江赤嘴的替代品。
41、緬甸赤嘴:和湛江赤嘴一樣,以前國內有野生的,後來沒了,緬甸赤嘴就是台山赤嘴的替代品。
42、大耳赤嘴:一般是印尼產的,跟其他赤嘴相比,大耳的耳朵比較大,有的還有多個小耳朵。
43、金蘭赤嘴:其實也就是大耳赤嘴,產地、手藝、造型不同,可能肉質也有點不同,但其實跟大耳是同個品種。金蘭一般比大耳干凈。
44、養殖溪襖:也叫紅襖、白蓮、白奈、養殖白花。主要特點如圖,法令線會漸漸變黑。
45、養殖赤嘴:跟野生赤嘴相比養殖偏薄、尾巴較長、肉質差一點點。大多開片後有做造型,大多都是做湛江型和台山型。
46、巴基斯坦白花:和印尼白花相比體形較長、尾巴也長一點。
47、印尼白花:大多為開片,白片後的印尼白花看起來有點「卷邊」。
48、緬甸白花:肉質應該是最好的,「三圍」幾乎是一樣,開片後像「台山型」(註:白花都是有雙層肉質、大多有法令線和出水孔,緬甸的白花沒有出水孔,有的母膠甚至沒有法令線)
49、馬來蜘蛛膠:目前有產量最貴的膠應該非它莫屬了,正宗蜘蛛膠呈「T」字型,頭部有兩側有兩條或以上的須,公的膠身有條「筋」,母的則沒有,印尼也有蜘蛛膠,體形較長、較丑,不知是否跟手藝有關。
50、《房膠、紅雞、泗水、野生大小黃花魚、大小金錢鰵》等等這些就不說了,知道有這些名字的膠就好,懂的人也不屑看我寫的,不懂的人看我寫的也沒用。
1740閱讀
搜索
潮汕魚膠十大排名
假湛江赤嘴魚膠圖片
圖解24種花膠
五種人不宜吃花膠
真假花膠浸泡後的圖片
頂級魚膠大全圖
⑸ 海白花魚是什麼魚
黃唇魚,又稱為白花魚、黃鰲魚、大澳魚、金錢鰲,屬硬骨魚綱鱸形目石首魚科。
⑹ 什麼是白花魚
白花魚屬鯉形目,多生活在流水及大水體的中上層,游泳迅速,善跳躍。以小魚為食,是一種兇猛性魚類。
體長,甚側扁,呈柳葉形,頭背面平直,頭後背部為隆起,體背部接近平直。口上位,下頜很厚,且向上翹,口裂幾乎成垂直。眼大,位於頭的側下方。下咽齒末端成鉤狀。腹鰭基至肛門間有腹棱;
背鰭有強大而光滑的硬棘,第二棘最甚。胸鰭末端幾達腹鰭基部。臀鰭長大,尾鰭深叉形。體背淺棕色,體側銀灰色,腹面銀白色,背鰭、尾鰭灰黑色,胸鰭、腹鰭、臀鰭灰白色。
野生白花魚是以活魚為主食的兇猛肉食性魚類,苗期以浮游生物翹嘴紅鮊(圖5)及水生昆蟲為主食,50克以上主要吞食小魚小蝦,也吞食少量幼嫩植物。
人工繁殖出來的原種魚苗,從內營養時期轉向外營養時期開始,一直至商品魚出售,全過程均可投喂人工飼料。如豆漿、黃粉、鰻料、蠶蛹粉、花生麩、黃豆餅或魚糜、魚漿、魚粒等。
3-4厘米以上可投喂全人工配合飼料,最好是浮性料,以及水生植物如青萍、紅萍、嫩草、嫩菜等。也可重新吃活魚。投喂優質人工飼料與投喂活魚的生長速度無多大差別。
⑺ 請問這種叫白馬魚的海魚是什麼魚
如圖 , 白姑魚、白花、白劃 學名
石首魚科 Sciaenidae 銀身【魚或】屬(白姑魚屬) Argyrosomus 魚類
下圖為日本銀身【魚或】 Argyrosomus japonicus,俗稱 白米子、白姑子、白梅度、沙衛口、知鰃仔魚、臭嘴劃、紅口、白眼魚、白花魚
分布於印度洋、西太平洋海域,包括非洲東南沿岸、巴基斯坦、印度西北岸、韓國南部、日本、中國、中國香港、澳洲等。
⑻ 這是什麼魚 海里的
白劃魚 學名
石首魚科 Sciaenidae 白姑魚屬 Argyrosomus 魚類
下圖為 白姑魚 Argyrosomus argentatus ,俗稱 白米子、白姑子、白梅、沙衛口、鰃仔魚、臭嘴劃、紅口、白眼魚、白花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