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印尼曾經什麼大事

印尼曾經什麼大事

發布時間:2022-09-11 15:03:33

Ⅰ 印尼海嘯是報應

宣化上人曾經開示地震、海嘯、瘟疫不斷皆因殺業太重所致。因此海嘯是殺業果報,但是因果報應是生生世世的果報積累,並不一定是現世報。最後一點,咒殺、殺心都是殺業。殺生包括所有形式的殺生,包括起心動念,包括咒殺——念咒咒人。比如說壞人家,你恨哪個人,就說:「趕緊死吧!這人太討厭了」這樣的都屬於殺生。所以說,殺因、殺緣、殺法、殺業都不行,包括其他的殺生的行為,這都不可以的。
一定要把這個殺生業斷除,這個很重要。而且不光是斷除殺生業,還要放生。我們要做善事,要放生,要救護一切眾生。比如說,糧食生蟲子啦,我們應該放生;見到老鼠死了,我們應該掩埋一下;見著小蟲子、小蚊子,我們要給放出去,千萬不要打殺,更不能用葯去熏。

Ⅱ 印尼慘案詳解

山東魯能泰山作為中超聯賽的冠軍,肩負著捍衛中國足球榮譽的重任,而當天津泰達、北京國安以及上海申花先後出局後,魯能的晉級就顯得尤為重要,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中國足球需要魯能來拯救,維護亞冠這中國足球的最後一塊遮羞布。 很顯然,我們高估了魯能的綜合實力,或者更確切地說是我們高估了魯能抗壓的意志品質,低估了印尼魚腩斯里維加亞的韌性。從山東省體育中心的5比0到蘇門答臘南岸巨港的2比4,從連進七球到連丟四球,魯能演繹了一幕讓人極度窩心的悲喜兩重天。歲月的流逝永遠掩埋不了以往的痛定思痛,望加錫慘案(2比6不敵盤田朱比諾、0比6慘負水原三星),吉大慘案(2比7遭伊蒂哈德血洗),巨港慘案......
或許這是上天的冥冥註定,中國足球必遭此一劫,然縱橫中國足球上下數十年,我們領受的突然崩潰還少嗎?金州慘案,伊爾比德慘案,11.17慘案......當然,最著名的莫過於二十四年前震驚中外的5.19慘案。在那個令無數球迷痛心不已的夜晚,北京工人體育場湧入的八萬球迷,和數以千萬計的中國電視觀眾,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震顫。當印度裁判一聲長長的終場哨音吹響,1比2輸給香港與墨西哥世界盃說拜拜的現實讓全場觀眾如同參加葬禮一般死寂沉沉,誰能想到,幾分鍾之前還是浪翻濤涌的工體,頃刻間竟像凍結了的北冰洋。
比賽結束後,一時間,球迷們開始失控,他們異常憤怒地攻擊國足的大巴,路邊的小汽車與交通亭也未能倖免於難,看完比賽的中國青年足球隊,剛剛登上大轎車,竟被一些人誤認為是中國隊,一陣嘩啦啦的響聲後,車窗被砸的粉碎,工體的周圍「一片狼藉」,不一會功夫,2000多名全副武裝的警察出動,駐京的各國記者也紛至沓來,他們要以最快的速度,用先進的通訊設備將這中華大地上從未發生過的事件報道出去。但是,憤怒與仇恨交織的球迷瘋狂地與前來報道的眾多外國記者發生沖突,盡管沒有太多的肢體接觸,不過,那些外國記者的汽車被砸的稀巴爛。之後,一幕幕聳人聽聞的情景通過電傳發往世界各地......
西方記者也按各自的對這個事件的理解發出了不同的聲音,有的將5.19視為「社會主義道德動搖」,「要建立精神文明不容易」,也有人認為這標志著中國人個性的解放,「表明中國已完成它重返國際社會的過程。」足球事件產生這樣巨大的影響實屬罕見。我想,現在所處的年代與那時候已經大不相同了,我們越來越對中國足球的一次又一次的崩潰而麻木,雖然魯能隊的這次堪稱史上最恥辱一頁的「巨港慘案」的影響力難與5.19慘案相提並論,但是,也足以排入中國足球歷史的頭五號慘案之列。
在中國足球風雨飄搖之際,09年的亞冠本是中國足球的救命稻草,由於賽制改革,09年參加亞冠的中國球隊數量增加到了四支,人多力量大,這次想不入亞冠16強也難。然而,泰達、國安及申花的接連出局敲響了警鍾,魯能一躍成為中國足球亞冠的最後希望。此前,九戰東南亞球會全勝的魯能隊只要客場戰勝斯里維加亞即可晉級,事與願違,最終魯能2比4不敵對手,單純從比分上看,你可以說魯能輕敵,印尼惡劣的氣候,對手發揮超常來解釋,但是過程卻不容得你再狡辯,上半場2比0,下半場被魚腩連灌四球,這是何等的窩囊?何等的羞為中超霸主?這與十餘年前國足2比0領先伊朗被連扳四球以2比4飲恨的「金州慘案」外在雷同內涵卻大不一樣。如你所知,斯里維加亞是東南亞弱旅,小組賽前五戰全敗,首回合被魯能5比0狂屠,可以說完全不堪一擊,而伊朗隊則是亞洲毋庸置疑的頂級強隊,魯能竟被如此對手上演超級驚天大逆轉,毫無疑問,這簡直就是恥辱中的極品——奇恥大辱。
中超四強全軍覆沒,沒有一支球隊晉級亞冠16強,就像足球場上前鋒隊員踢失打不進比打不進還難的進球。遙望對面的日本J聯賽四支勁旅,全部奏凱,其中大阪鋼巴、鹿島鹿角及名古屋京巴分別位列小組第一,昂首殺入亞冠16強,如今,中國足球與日本足球的差距,與80年代基本一致,只不過現在日本是領先者。以前,我們經常說,珍愛生命,遠離國足,我想對於那些朴實而純真的關注中國足球的人們,現在可以這樣說,珍愛生命,請遠離中國足球。雖然筆者是如此地不願意說這句話,我曾經也是忠實的甲A迷,然而,中國足球一次又一次的崩潰已經讓我麻木,而今,中超四雄亞冠賽場上如此拙劣的表現更加讓我對中國足球不存絲毫遐想,正如不少球迷對中國足球的評價——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中國足球美好的遠方,至今,還沒有人看到。
盡管年初中國女足在老帥商瑞華的率領下初顯復甦跡象,盡管09中超的如火如荼顯示了難得一見的繁榮景象,盡管高洪波的上任帶給人們一絲對於中國足球的希望,但是,對於我們這些朴實而純真的球迷,每次我們滿懷希望的時候中國足球卻總是讓我們無比的失望,男足如此,烏煙瘴氣的中國足球大環境已無法讓女足再出淤泥而不染,女足亦如此。我們還能對中國足球報以任何希望嗎?或者說,中國足球還值得我們報以任何希冀嗎?慘案是一件接著一件,可是,到底我們的足協官員們有沒有去總結?他們從中又到底有沒有收獲呢?但願,這一次能夠成為真正的教訓。魯能的5.20慘案的現實再一次沉重地告訴我們,中國足球如果不進行革命性的變革,永難有出頭之路。

Ⅲ 印度尼西亞在60年代時經濟險些崩潰,到底是犯了哪些錯誤

印尼是一個亞洲的小國,長期以來一直是荷蘭的殖民地。二戰時期,日本將荷蘭人趕走,在印尼殖民了幾年,1945年8月15日印尼宣布獨立,並把荷蘭人趕走,1950年正式宣布建國,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剛剛獨立的時候,它的經濟非常糟糕,因為長期經濟命脈掌握在荷蘭人手中,印尼政府必須努力,使經濟命脈逐漸掌握在自己手裡,印尼政府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對一些外國企業實行上國有化,包括很多原來荷蘭人掌握的企業,主要是一些種植園。在這段時間印尼經濟發展的並不是很順利,曾經經濟出現嚴重問題。

經過多年的努力,印尼政府1984年終於實現糧食自給自足。並且建成了自己的灌溉系統,農業化肥補貼機制,在80年代開始把工作重點轉移到工業,農業又出現反復,增長率出現下跌,特別是1988年又削減了化肥和農葯上的補貼,打擊了農民種田積極性,農業增長出現停滯。尤其是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印尼盾暴跌85%,GDp下降13%,給印尼經濟造成重創。

Ⅳ 印尼花費366億美元也要遷都雨林,發生了什麼

遷都,這個詞彙,大家並不陌生,從古至今,不乏王朝或國家遷都的案例,古有武則天遷都洛陽,今有巴西首都從里約搬到巴西利亞,但毫無疑問,遷都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大事。印尼花費巨資也要遷都雨林,第一筆投入就得366億美元,到底是發生了什麼呢?一起來看下吧。

印尼遷都,並不是領導人拍腦門臨時決定的,而是經過長達3年的實地考察,才決定將把首都從雅加達遷往婆羅洲的東加里曼丹省。

印尼為什麼要遷都?更大的原因在於地下水的枯竭。具體成因很復雜,但最大的因素是雅加達遍地開花般的水井掏空了地下水資源。

印尼新首都的地點是婆羅洲島,這里經濟不發達,但面積卻足夠寬敞,自然資源夠豐富。所以,印尼直接花366億美元也要搬到雨林中去,只要把雨林消滅一部分就行了。

Ⅳ 有誰知道印尼國家的歷史

全稱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印度尼西亞一詞源出於希臘文的Indo(印度)和 Nusus(各島),意為印度各島。印度古籍稱之為「努珊塔拉」 (Nusantara)或德威安塔拉(Dwipantara),意為大洋之間的島嶼。至今仍有人稱印尼為「努珊塔拉」。印度人、中國人和阿拉伯人的古代文獻中,有時也泛稱印度尼西亞群島為爪哇;歐洲 旅行家和探險家則稱群島為大爪哇和小爪哇;當地人稱爪哇、蘇門答臘和婆羅洲的居民為爪哇人,稱東邊的小群島為小爪哇。荷蘭人入侵群島後,印尼被稱為荷屬東印度或東印度。19世紀中葉,西歐學者最先將「印尼」用為地理名稱。20世紀初,隨著民族運動的發展,民族主義者開始考慮政治用語。初期使用「東印度」,1922年印尼留荷學生在荷蘭成立「印尼協會」,「印尼」首次成為政治用語。1928年「青年誓言」宣布「印尼」為民族和國家的名稱之後,「印尼」便被廣泛使用。1945年正式定為國名。
印尼共和國位於亞洲東南部,北接馬來西亞,南與澳大利亞毗鄰,東西兩面分別瀕臨太平洋和印度洋,地處東西交通要沖,占據重要戰略地位。印尼是由1.3萬多個大小島嶼組成,素有「千島之國」稱號,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由於這些島嶼星羅棋布,分散在海洋上,故又有「海洋之國」稱號。面積 1904569平方公里。人口1.6億(1985)。有100多個民族。爪哇人佔47%,巽他人佔14%,馬都拉人占 7%。通用印尼語。大多數居民信奉伊斯蘭教。首都雅加達。
原始公社時期(公元前4萬年~前2世紀) 印尼是原始人類發源地之一,19世紀末和20世紀30年代在爪哇島先後發現「爪哇人」、「瓦甲克人」和「梭羅人」等原始人類化石。公元前4萬年起,印尼原始居民進入氏族社會。構成印尼現代居民的祖先古印度尼西亞人(或稱澳斯特尼西亞人),是公元前2000多年到公元前2世紀陸續從亞洲大陸東南部遷來的。由於遷移時間的先後和在印尼定居地點的不同,形成不同的風俗習慣和語言。但其共同點是種植稻穀,信仰萬物有靈說,崇拜祖先靈魂,實行土地公社的共同耕作,居民通行互助合作的生活方式。
古代社會(公元前2世紀~公元16世紀) 隨著原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南海交通與貿易的發達,印度人來往群島的增多以及印度文化的傳入,大約在公元前2世紀下半葉出現最早的奴隸制國家──葉調。公元3~7世紀,出現受印度文化影響的奴隸制王國,如西爪哇的達魯曼、中爪哇的訶陵和東加里曼丹的古泰。印度種姓制度被移植來作為統治人民的社會制度。5世紀佛教開始傳入。新興地主階級以佛教為武器反對為奴隸主階級所控制的婆羅門教。經過長達3個世紀左右的斗爭,佛教取代婆羅門教的地位。
7世紀中期,蘇門答臘和爪哇開始進入封建社會。以蘇門答臘巴鄰旁(巨港)為中心的室利佛逝王國,迅速發展為海上商業帝國。室利佛逝是當時東南亞佛教中心。7世紀之後,爪哇各獨立王國之間、特別是印度教的珊闍耶王國與佛教的夏連特拉王朝(山帝王朝)在爭奪中爪哇的霸權。856年夏連特拉最後失敗,王子逃往蘇門答臘,繼承室利佛逝王位。到10世紀,爪哇政治中心從中爪哇轉移到東爪哇的布蘭塔斯河流域。11世紀起,室利佛逝國勢日衰,到13世紀未終於滅亡。
1222年爪哇建立新柯沙里王國。在格爾塔納加拉統治時期(1268~1292),王朝發展為印尼第二個跨島的強國。1292年新柯沙里王朝亡。1293年2月,格爾塔納加拉之婿羅登·韋查耶與中國元軍合力,擊敗復辟勢力,次年又趕走元軍,建立麻喏巴歇王國,版圖包括今印尼國土和馬來半島。13世紀末,伊斯蘭教進入印尼後廣泛傳播,屬領王公和爪哇海岸地區長官先後皈依伊斯蘭教,建立穆斯林政權,脫離王國。1478年東爪哇封建領主軍隊攻陷麻喏巴歇首都,王國遂亡。
16世紀末,印尼各主要島嶼興起較為強大的穆斯林王國。爪哇有馬打藍和萬丹,蘇門答臘有亞齊,其中以農業為基礎的馬打藍最為強盛。17世紀初,馬打藍蘇丹阿貢(馬斯·朗桑)致力於統一爪哇,征服內陸印度教王國。
荷蘭殖民統治時期(16世紀末~1942年) 16世紀西方殖民者紛紛來到東南亞地區。1511年7月1日A.de阿爾布凱克率領葡萄牙艦隊侵入印尼。1596年荷蘭商人組織第1支殖民先遣隊闖入印尼。1602年荷蘭政府批准成立具有政府職權的聯合東印度公司(以下簡稱公司)。1619年公司佔領雅加達(改名為巴達維亞)後,就以它為基地,開始了長達350多年的對印尼和亞洲其他國家的殖民掠奪。在公司統治時期(1602~1799),印尼各族人民展開轟轟烈烈的反抗斗爭,其中規模較大、歷時較長的反抗有杜魯諾佐約的抗荷武裝斗爭(1674~1679)、蘇拉巴蒂起義、基·托坡領導的萬丹人民起義(1750~1755)。印尼人民持續不斷的武裝斗爭延緩了印尼殖民化的進程,加速了公司跨台。1800年荷蘭「巴達維亞共和國」接管印尼殖民地。(見彩圖)
1806年法國拿破崙一世佔領荷蘭,繼而派H.W.丹德爾斯任印尼總督(1808~1811)。1811年英軍攻佔印尼,建立短期統治(1811~1816),T.S.萊佛士為副督,推行自由主義政策,實行貨幣地租制,客觀上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1816年荷蘭收回印尼的統治權,恢復公司某些剝削制度,從而侵犯封建主和伊斯蘭教阿訇的權益。日惹土邦愛國封建主蒂博·尼哥羅領導人民起義(見蒂博·尼哥羅起義)。在蘇門答臘也爆發伊瑪目·朋佐爾領導的斗爭(稱比達里運動)。荷蘭財政日絀,為搜刮印尼資源,總督J.C.van den博施於1830年實行強迫種植制,規定農民必須把大部分土地和時間用於種植歐洲市場所需要的農作物,並按規定價格賣給殖民政府。強迫種植制給荷蘭帶來神話般的利潤,大大促進荷蘭資本主義的發展。由於荷蘭本國工業資本的發展和印尼農民不斷起義,荷蘭被迫廢除強迫種植制,從1870年開始在印尼推行土地法和全面佔領印尼的新殖民政策。土地法頒布後,以荷蘭為首的外國資本大量湧入印尼,爭租土地,經營大種植園,興辦各種近代企業。貨幣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加速村社瓦解和農民分化過程。印尼逐步淪為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爪哇農民運動也出現新特點,19世紀90年代,爪哇爆發規模較大的農民運動──「薩敏運動」。運動的領導人薩敏主張恢復原始共產主義的理想社會。1907年,薩敏等人被流放。荷蘭所發動的大規模殖民戰爭遭到印尼各族人民的英勇反抗,特別是亞齊人民堅持長達30多年的武裝斗爭(見亞齊戰爭)。直到1910年荷蘭才征服整個印尼。
20世紀初由於印尼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荷蘭在印尼實行所謂「倫理政策」,推廣歐式教育,在印尼開始出現一批新知識分子。印尼婦女運動的先驅者R.A.卡蒂尼(1879~1904)在喚起民族覺醒運動中作出重要貢獻。1908年在爪哇成立至善社(又譯崇知社)。此後,全國性和地區性的不同性質的民族主義組織相繼出現,尤其是印度尼西亞伊斯蘭聯盟(1912)和「東印度社會民主聯盟」(1914)在領導和推動民族解放運動中發揮了重大作用。「東印度社會民主聯盟」中的激進派參加伊聯工作,使「伊斯蘭聯盟」發展為民族統一戰線組織。1920年,「東印度社會民主聯盟」改名為東印度共產主義聯盟。1921年宗教民族主義者禁止成員跨黨,共產黨人被迫退出伊聯中央。此後,在共產黨人領導下,工人運動有所發展,農民也紛紛加入黨的群眾性組織──「人民同盟」。殖民當局採取殘酷鎮壓措施,共產黨的許多領導人被流放國外。1926年共產黨人領導印度尼西亞民族大起義,但遭血腥鎮壓。
共產黨起義的失敗和伊斯蘭聯盟的衰落,為資產階級民族主義者奪取民族解放運動的領導權創造了條件。1926年蘇加諾在萬隆創立研究俱樂部,1927年7月成立印尼民族主義聯盟,蘇加諾任主席。1928年10月28日,印尼各地青年代表在雅加達召開大會,通過「青年誓言」,強調印尼兒女承認一個民族、一個祖國、一種語言,有力地推動印尼民族的形成。1929年殖民當局逮捕蘇加諾等領導人,宣布民族黨為非法組織。民族黨後分裂為印度尼西亞黨和印尼國民教育黨(又稱新民族黨),從事合法活動。地主資產階級各政黨只提出溫和的改革要求,脫離群眾,致使工農運動失去革命領導,1933年「七省」號軍艦起義也很快遭到鎮壓。蘇加諾第2次被捕。30年代後半期,印尼民族主義者的有識之士決定與荷蘭合作,共同反對法西斯。由於荷蘭政府頑固地拒絕在印尼實行任何政治改革,多數民族主義者輕信日本的宣傳,幻想依靠日本人求得民族獨立。
日本佔領時期(1942~1945) 1942年3月日本軍隊侵佔印尼,荷蘭殖民當局投降。日本侵略者一方面對印尼進行瘋狂掠奪和搜刮;同時,為了拉攏有影響的民族主義者作為政治工具,就把蘇加諾和哈達從流放地接回。在日本佔領期間,多數印尼資產階級民族主義者基本上採取與日本佔領當局合作的立場,同時利用合法身份進行大量民族主義宣傳工作。印度尼西亞共產黨和一些民族主義抗日派在困難的條件下堅持抗日斗爭。從1943年起,艾地等人領導印度尼西亞獨立運動黨,在爪哇、蘇門答臘等地舉行起義。隨著戰局的失利,日本侵略者又玩弄政治陰謀,1945年春,准許印尼籌備獨立。6月1日,蘇加諾在獨立籌備調查會(後改為獨立籌備會)上發表有關「建國五項原則」的演說。
印尼獨立與印尼共和國(1945~)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印尼人民發動八月革命(見印度尼西亞八月革命)。8月18日,獨立籌備會通過憲法,蘇加諾、M.哈達當選為正、副總統。9月確立總統內閣制,11月改行議會內閣制,地主資產階級奪取了政權。同年9月英軍在印尼登陸,荷蘭也企圖卷土重來。荷蘭殖民者在1947年和1948年先後發動兩次殖民戰爭。印尼人民展開英勇的捍衛民族獨立的斗爭。在帝國主義壓力下,印尼資產階級政府先後被迫簽訂《林芽椰蒂協定》(1947)和《倫維爾休戰協定》(1948),1949年11月,哈達政府與荷蘭在海牙簽訂圓桌會議協定。印尼各族人民反對和抵制保留荷蘭特權的聯邦制,強烈要求統一。1950年8月15日,蘇加諾正式宣布成立統一的印尼共和國。
共和國成立後,印尼政黨林立,主要政黨有馬斯友美黨、伊斯蘭教師聯合會(1952年退出馬斯友美黨)、民族黨、共產黨、平民黨、伊斯蘭聯盟黨和社會黨。它們基本上組成 3種政治勢力。各種政治力量之間的斗爭使國內政局動盪不定,內閣更換頻繁。50年代中期,在共產黨支持下,先後兩次組閣的民族黨奉行進步的和反帝反殖的不結盟的內外政策。1955年,29個亞非國家在印尼召開會議,發表著名的萬隆十項原則(見萬隆會議)。1956年印尼宣布廢除圓桌會議協定。在帝國主義策動下,1956~1958年在蘇門答臘、蘇拉威西等地先後發生軍事叛亂。蘇加諾為了平衡左右政治勢力,掌握政局最高控制權,於1959年宣布恢復1945年憲法,倡導「納沙貢體系」(民族主義、宗教、共產主義三大思潮合作),對外繼續奉行反帝反殖政策。
60年代在國內外基本矛盾激化的情況下,在政治、軍事和經濟上擁有實力的軍人集團勢力迅速發展。1965年印度尼西亞「九·三○」事件之後,軍人集團控制政局,大規模鎮壓印尼共產黨和清洗異己勢力,並逐步剝奪蘇加諾總統的職權。1968年蘇哈托正式就任總統。此後蘇哈托多次連選連任總統。

印度尼西亞歷史蘇哈托執政期間,對外政策基本上執行親西方國家路線,但致力於加強區域性合作。對內執行大力引進外資,發展「替代工業」和「面向出口」工業,從1965年至1980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率達7%左右,國民經濟有所發展,但外國資本和新生的官僚資本控制了國民經濟主要部門,經濟的發展依賴於世界市場。1976年印尼軍隊侵入東帝汶,同年7月印尼國會宣布把東帝汶「並入」印尼版圖。

Ⅵ 曾經印尼對中國做了什麼

對中國沒做什麼,對旅居印尼的華裔曾經大肆屠殺姦汙。

Ⅶ 印尼總統宣布遷都計劃,除了印尼還有哪些國家經歷過遷都

2019年8月26日,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正式宣布,將印尼首都雅加達遷到東加里曼丹省。印度政府,印尼政府,計劃耗資466萬億,印度盧比,約合人民幣230040億元,建設新都,政府負責19%的費用,其餘來自公司合作項目和私人投資。

然後,許多人都感到震驚。雖然印尼歷屆政府都在談雅加達遷都的事情,但是真正的遷都是在當代社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國家大事。

柏林廣場



不過雅加達的遷都也說明了,當代人類生活對城市環境的互相影響和惡化。雅加達無力承擔這么多的人口,公共服務跟不上,氣候條件惡劣,沒有發展空間。

其實和雅加達處一樣處在困境的,也有很多城市。也許雅加達的遷都,會帶來一個效應,就是在新的地方重新規劃城市!

Ⅷ 印尼航空夢曲曲折折一百年,這一百年發生哪些大事

日前,印尼一架客機在雅加達附近海域墜毀。近年來印尼發生多起空難事故,給該國航空業造成重大負面影響。其實印尼航空工業在東南亞國家中算是起步早的,有著較為完整的航空工業體系,但後來由於各種原因,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期就陷入停滯乃至衰落。

20世紀初,在荷蘭殖民統治時期,荷屬東印度群島的航空服務業就開始逐漸發展起來。1924年10月,荷蘭皇家航空公司進行首次洲際飛行,一架飛機從阿姆斯特丹飛到巴達維亞(現在的印尼首都雅加達)。1929年,荷蘭皇家航空公司開通了阿姆斯特丹和巴達維亞之間的定期航班。直到二戰前,這條航線都是當時世界上航程最遠的定期航班線路之一。此外,荷屬東印度群島的多條航線也相繼開通。1941年12月至1942年3月荷屬東印度戰役期間,荷屬東印度群島的一些客機被用於疏散平民和運送部隊。印尼獨立前的航空業完全掌握在荷蘭殖民者手中。

進入21世紀,短短20年時間,印尼航空業事故頻發,造成重大人員和財產損失。2005年9月,印尼曼達拉航空公司一架客機墜毀;2007年元旦,印尼亞當航空公司574號班機墜入望加錫海峽;2015年6月,印尼空軍一架運輸機起飛後不久墜毀;2018年10月,印尼獅子航空公司發生重大空難,189人遇難。 有分析稱,作為發展中國家,印尼飛行員隊伍無論在培訓、管理、團隊合作和專業素養等方面都稍遜一籌,不僅如此,印尼一些航空公司為了省錢使用老舊飛機,這些因素都可能是印尼空難頻發的重要原因 。

Ⅸ 中國歷史上曾經在印尼建立過什麼國家後來被荷蘭滅了

今天的中國很少有人知道,在18、19世紀,東南亞曾經出現過一個華人建立的現代共和國家——蘭芳共和國,前後共存在110年。
蘭芳共和國參照西方國家的一些法制,設置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立法、司法機構
蘭芳共和國是1770年(清乾隆四十二年)到1885年之間存在於南洋婆羅洲(現印度尼西亞占據稱加里曼丹島)上的華人國家。創立者為廣東梅州人羅芳伯。後來被荷蘭人消滅。
在婆羅洲上很早就有華人定居生活,從事貿易的佔大多數,他們往往組成自己的公司,以羅芳伯為首的南方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個。由於荷蘭等西方殖民者對南洋的侵略加劇,羅芳伯順應時勢和當地華人以及落後民族為保護自己生存權利的要求,於1770年建立蘭芳共和國,定都東萬津,他被擁戴為大總制。
在南洋國家之中,他按照中國的傳統,建元蘭芳,公元1770年為蘭芳元年。他仿效西方當時才出現的民主制,規定國家的大小事情都必須咨詢人民群眾之後,才能施行。最難能可貴的兩點是:他沒有稱帝,帝制自為。蘭芳共和國建立不久,他就派人趕到北京向中央政府匯報相關情況,並進貢方物。又拒絕了人們要他稱王的請求,而是稱總制、大唐總長,並且規定,他及後世領導人都不能把蘭芳共和國變為一姓人的「家天下」。
蘭芳共和國先後民選了12任領導人,他們領導華人以及歸附的落後民族改進農業技術、擴大礦業生產、發展文化教育、組織軍事訓練,使蘭芳共和國的實力和影響大增,更多落後民族前來歸附,蘭芳共和國的版圖迅速擴展到整個婆羅洲。
蘭芳共和國的發展壯大遭到了西方殖民者和依附於他們的南洋落後民族的嫉恨。隨著大陸的日益沉淪,失去了支持的這個在異域建立起來的華人小國,遭到荷蘭殖民主義侵略軍的進攻。蘭芳共和國全體民眾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最終因武器太差而遭到失敗,這個華人小國也不幸滅亡。「蘭芳」共存在了110年。後婆羅洲由荷蘭轉給印度尼西亞,改名為加里曼丹島。
羅芳伯參照西方國家的一些法制,設置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立法、司法機構。國家有國防部,但沒有常設軍隊,而是全民皆兵,平時分散各地搞生產,戰時集中起來御敵。地方分省、府、縣三級,由各級公民投票選舉出當地行政機關的負責人。羅芳伯當了19年的國家元首,於1795年病逝。隨後,由全國公民選出江戊伯繼任國家元首。此後還有7人先後擔任過這個職務。
我國新興的資產階級當時在東南亞建立的華人國家還有多個
這是我國新興的市民階級(資產階級)在國內發展受阻的情況下,在國外建立的一個資產階級性質的共和國。當時在東南亞建立的華人國家不僅是「蘭芳共和國」一個,還有其他幾個國家:
廣東省人吳元盛,在婆羅洲北部建立戴燕王國,自任國王,王位世襲,立國百餘年。於19世紀亡於荷蘭;
廣東省潮州人張傑緒,在安波那島(納土納島)建立沒有特定名號的王國,自任國王。19世紀張傑緒逝世,內部發生紛爭,王國瓦解;
福建省人吳陽,在馬來半島建立另一個沒有特定名稱的王國。於19世紀被向東擴張的英國消滅;
還有暹羅王國的開國國王鄭昭;
三佛齊國王張璉(廣東饒平人);
婆羅國王某(福建人);
爪哇順塔國王某(廣東潮州人);
以上華人國家均於19世紀亡於西方殖民者對東南亞的侵略狂潮中。
在柏楊的《中國人史綱》中可以找到對這些國家的簡單記載。
蘭芳國創立者曾想把西婆羅洲這塊土地納入清朝的版圖,清朝皇帝不予受理
有人感覺很奇怪,經受了幾千年帝制傳統熏陶的華人,到海外後為什麼會建立起一個共和制的國家?其建國,比美國還早6年,當時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歐美的新風尚根本不可能波及東南亞。

閱讀全文

與印尼曾經什麼大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賣出的石油多少錢一升 瀏覽:881
西安至越南火車票多少錢 瀏覽:715
去越南買什麼紀念品 瀏覽:243
到越南旅遊可買什麼 瀏覽:586
越南紫檀和印度有什麼區別 瀏覽:397
小米11u在越南多少錢 瀏覽:636
越南干貨市場在哪裡 瀏覽:613
伊朗跟印度哪個發達 瀏覽:319
中國重名景區有哪些 瀏覽:840
越南為什麼冷熱不均 瀏覽:804
中國應該如何應對應太戰略 瀏覽:785
瑞士人拜訪英國總是抱怨什麼 瀏覽:286
中國還有哪個地區有疫情 瀏覽:5
中國電建為什麼不漲 瀏覽:822
英國作業滿分5分得b多少分 瀏覽:438
伊朗佔世界石油出口總量的多少 瀏覽:293
伊朗怎麼上油輪 瀏覽:821
印度什麼時候朝聖 瀏覽:18
賽爾維亞到中國飛機票多少錢 瀏覽:936
舊中國足球協會成立於多少年 瀏覽: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