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加里曼丹島 蘇門答臘島 這些島嶼所歸屬的國家
加里曼丹島 被分為三國領土,分別屬於馬來西亞,汶萊及印尼。北部為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和沙巴兩州,兩州之間為汶萊。南部為印度尼西亞的東、南、中、西加里曼丹四省。即東、南、中、西加里曼丹四省。印尼部分面積539,460平方公里。馬來西亞行政區為沙巴與砂朥越二州,及納閩聯邦直轄區。(面積第二) 北部中間為汶萊國,汶萊全境都在婆羅洲島內包括臨近島嶼。(面積最小〕
世界第六大島,印度尼西亞第一大島嶼,僅次於婆羅洲。大巽他群島島嶼之一,經濟地位僅次於爪哇島。東北隔馬六甲海峽與馬來半島相望,西瀕印度洋,東臨南海和爪哇島東南與爪哇島遙接。南北長1790千米,東西最寬處435千米。面積43.4萬平方千米,包括屬島約47.5萬平方千米,佔全國土地面積的1/4。西半部山地縱貫,有90餘座火山,最高峰葛林芝火山,海拔3805米。東半部為平原,南寬北窄,最寬處約100千米以上。常年高溫多雨,各地溫差不大,降雨則有明顯差異。西海岸年降水量3000毫米,山區可達4500~6000毫米;山脈東坡至沿海平原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島的南北兩端年降水量1500~1700毫米。河流眾多,主要有穆西河、巴當哈里河、因德拉吉里河、甘巴河等,多能通航。富熱帶森林,覆蓋率60%。有石油、煤、鐵、金、銅、鈣等礦藏。農產以稻米、咖啡、橡膠、茶葉、油棕、煙草、椰子等為主。工業有煉油、采礦、機械、化工、食品加工等。重要城市有棉蘭、巴東、巨港等。
㈡ 印尼巴淡島在什麼海峽
巴淡島,是印度尼西亞廖內群島省最大的島嶼,是同名的巴淡市的主要組織部分,巴淡市是該省最大的城市,范圍包括巴淡島及其附近幾個小島。巴淡島是印尼國內僅次於巴厘島的第二大旅遊目的地,享有「小巴厘島」之稱。它是印尼距離新加坡最近的一個小島,因為是個免稅港,幾乎所有新加坡人都喜歡到巴淡島來消費和玩樂。
巴淡島面積415平方公里,人口100萬(1981)。巴淡市面積1595平方公里,人口1035280(2015年)。
㈢ 巴厘島位於世界地圖的什麼位置
巴厘島,印度尼西亞島嶼,位於爪哇島東部,緯度位於赤道以南8度,面積5620平方公里,島上熱帶植被茂密,是舉世聞名的旅遊島。
(3)印尼巴東有什麼島嶼擴展閱讀
巴厘島,印度尼西亞島嶼,位於爪哇島東部,面積5620平方公里,島上熱帶植被茂密,是舉世聞名的旅遊島。
巴厘島是印尼17000多個島嶼當中最耀眼的一個島嶼,位於爪哇島東部,面積5620平方公里,島上山脈縱橫、風情萬種、景物綺麗。島上東西寬140公里,南北相距80公里,全島總面積為5620㎞²。是世界著名旅遊島,印度尼西亞33個一級行政區之一。
巴厘島上大部分為山地,全島山脈縱橫,地勢東高西低。島上最高峰是阿貢火山海拔3142米。巴厘島是印度尼西亞唯一信奉印度教的地區。80%的人信奉印度教。主要通行的語言是印尼語和英語。
沙努爾、努沙-杜爾和庫達等處的海灘,是島上景色最美的海濱浴場,這里沙細灘闊、海水湛藍清澈。每年來此游覽的各國遊客絡繹不絕。
由於巴厘島萬種風情,景物甚為綺麗。因此它還享有多種別稱,如「神明之島」、「惡魔之島」、「羅曼斯島」、「綺麗之島」、「天堂之島」、「魔幻之島」、「花之島」等。2015年由美國著名旅遊雜志《旅遊+休閑》一項調查結果把印尼巴厘島評為世界上最佳的島嶼之一。
位置
巴厘島(Bali)是印度尼西亞島嶼,位於小巽他群島西端,大致呈菱形,主軸為東西走向。面積約5620㎞²,人口約315萬人。地勢東高西低,山脈橫貫,有10餘座火山錐,東部的阿貢火山海拔3142米,是全島最高峰。
日照充足,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約1500毫米,乾季約6個月。經濟發達,人口密度僅次於爪哇,居全國第二位。居民主要是巴厘人,信奉印度教,以廟宇建築、雕刻、繪畫、音樂、紡織、歌舞和風景聞名於世,為世界旅遊聖地之一。
巴厘島(BALI)隔巴厘海峽(BALI STRAIT)與印度尼西亞東哇島(EAST JAVA,INDONESIA)相望,這個美麗的島嶼因其如畫的風景、純朴的民風而成為世界級的旅遊度假區。當您漫步於美麗的沙灘,沐浴著溫暖的印度洋海水,滿目充斥的是綠色的熱帶雨林和遍地的樹叢野花,您會感到身心無比的放鬆和愜意。
當然,您也可以選擇沖浪、潛水、跳傘,或者登上海拔1700多米的京打馬尼火山山麓和火山湖風景區,眺望遠處火山煙直插雲宵的同時享受舒適的習習涼風。這將是一個亦動亦靜的假期,何不來感受一番呢?巴厘島旅遊絕對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
地勢
巴厘島北部有一火山帶貫穿東西,其中最高為阿貢火山(Gunung Agung),3142米。火山帶從南向北延伸,為島上主要生產農作物的肥沃稻田。
巴厘島西部人口稀少,是島上唯一的非耕種區域,也是巴厘島國家公園所在地,這里為茂密的樹木叢生區域,內有豐富罕見的植物和鳥類以及壯觀的海底世界。
最高山:東北部的阿貢山(Gunung Agung),海拔3142米,被稱為「世界的肚臍」。最大湖泊:巴杜爾湖(Danau Batur)。
最主要的兩條河流:帕克里桑河(Pakrisan)和貝塔努河(Petanu),這兩條被視為聖河的兩岸,曾經發現許多古代帝國的遺跡。國家森林保護區:西部的珍巴拉納(Jembrana),是仍居住著熊、野豬和鹿等生物的熱帶叢林。
㈣ 蘇門答臘島屬於哪個國家
印度尼西亞
蘇門答臘島
Sumatera,Pulau
世界第六大島,印度尼西亞第一大島嶼,經濟地位僅次於爪哇島。東北隔馬六甲海峽與馬來半島相望,西瀕印度洋,東臨南海和爪哇島東南與爪哇島遙接。南北長1790千米,東西最寬處435千米。面積43.4萬平方千米,包括屬島約47.5萬平方千米,佔全國土地面積的1/4。西半部山地縱貫,有90餘座火山,最高峰葛林芝火山,海拔3805米。東半部為平原,南寬北窄,最寬處約100千米以上。常年高溫多雨,各地溫差不大,降雨則有明顯差異。西海岸年降水量3000毫米,山區可達4500~6000毫米;山脈東坡至沿海平原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島的南北兩端年降水量1500~1700毫米。河流眾多,主要有穆西河、巴當哈里河、因德拉吉里河、甘巴河等,多能通航。富熱帶森林,覆蓋率60%。有石油、煤、鐵、金、銅、鈣等礦藏。農產以稻米、咖啡、橡膠、茶葉、油棕、煙草、椰子等為主。工業有煉油、采礦、機械、化工、食品加工等。重要城市有棉蘭、巴東、巨港等。
蘇門答臘島位於印尼的最西部,面積434000平方公里,是印尼獨有的大島。該島從東南向西北延伸,綿延1700多公里。這個島的山脈、平原和北部沿海沼澤相間分布,是印尼經濟作物的最大種植園區。除了錫、石油等礦產資源外,這里主要種植橡膠、咖啡等各種各樣的熱帶經濟作物。這個島的物產出口值佔印尼的60%以上,可見蘇門答臘島在印尼經濟上多麼重要。
在蘇門答臘的西南部沿海,有一連串島嶼,叫明打威群島。這個島上生活著愛紋身的部落人,人們稱之為「花人」。由於這里自然環境閉塞,花人們一直保留著他們紋身的習慣。紋身師用棕櫚樹汁和木炭等煮成染料,然後用針在被紋身的人身上刺成各種花紋圖案,再染上色汁,這樣刺在身上的花紋就終身保留下來。這種紋身是在莊重古樸的儀式下進行的,不是一次完成,每一個人一生要進行幾次,一般從小孩子時起就進行,最後達到完成全身的紋花工作。他們認為這是對一個人的美化。因為他們基本上不穿衣服,只在腰下部圍些樹葉或扎一塊布條,所以身上的花紋所顯示的美,能使人一目瞭然。
㈤ 印尼的蘇門答臘島有誰能介紹一下啊
蘇門答臘的古名為suvara dvīpa(梵文:「金島」),中國文獻中也稱為「金洲」,馬來語稱為Pulaw Emas ,也指金洲,顯然是因為自古以來蘇門答臘山區出產黃金。
16世紀中葉時「金洲」之名名聲,曾吸引不少葡萄牙探險家遠赴蘇門答臘尋金。
蘇門答臘是世界第六大島,印度尼西亞第二大島嶼,僅次於加里曼丹島(婆羅洲),為世界最大群島——馬來群島所屬的大巽他群島島嶼之一,經濟地位僅次於爪哇島。
蘇門答臘東北隔馬六甲海峽與馬來半島相望,西瀕印度洋,東臨南海和爪哇島東南與爪哇島遙接,。南北長1790千米,東西最寬處435千米。面積43.4萬平方千米,包括屬島約47.5萬平方千米,佔全國土地面積的1/4。中部有赤道穿過,西半部山地縱貫,有90餘座火山,最高峰葛林芝火山,海拔3805米。東半部為平原,南寬北窄,最寬處約100千米以上。常年高溫多雨,各地溫差不大,降雨則有明顯差異。西海岸年降水量3000毫米,山區可達4500~6000毫米;山脈東坡至沿海平原年降水量2300~3100毫米,島的南北兩端年降水量1500~1700毫米。河流眾多,主要有穆西河、巴當哈里河、因德拉吉里河、甘巴河等,多能通航。熱帶雨林廣大,覆蓋率60%。有石油、煤、鐵、金、銅、鈣等礦藏。農產品以稻米、咖啡、橡膠、茶葉、油棕、煙草、椰子等為主。工業有煉油、采礦、機械、化工、食品加工等。重要城市有棉蘭、巴東、巨港等。
㈥ 蘇門答臘島
蘇門答臘島呈西北—東南走向,在中間與赤道相交叉,由兩個地區組成:西部巴里散山脈(Barisan Mountains)和東部的沼澤地。 高峻的巴里桑(Barisan)山脈呈西北-東南走向,綿亘1,600公里(1,000哩),其中葛林芝(Kerinci)山海拔達3,800公尺(12,467呎)。山脈以東為沖積平原,有許多河流蜿蜒經過,當中以哈里(Hari)河最長,可通航480公里(300哩)。托巴湖面積1,140平方 蘇門答臘島地形圖
公里(440平方哩)是諸多山湖中最大者。西半部山地縱貫,有90餘座火山,最高峰葛林芝火山,海拔3805米。東半部為平原,南寬北窄,最寬處約100千米以上。河流眾多,主要有穆西河、巴當哈里河、因德拉吉里河、甘巴河等,多能通航。富熱帶森林,覆蓋率60%。 巴里散山脈為青藏高原新生代山脈的連續,縱貫蘇門答臘島。該地區發現了煤、黃金礦床。火山所噴發的礦物質使得土壤肥沃。山脈景象優美而迷人,如多巴湖(Lake Toba)周圍區域。 在東部,強大河流把淤泥帶到下游,形成了遼闊的平地,遍布沼澤和湖泊。雖然該地區宜耕土地少,對農業不利,但是其對印尼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因為「地上出產油,地下也出產油」:棕櫚油和石油。 蘇門答臘島位於亞歐板塊的東南邊緣,該島以南地區位於印度洋板塊邊緣,是歐亞地震帶的一部分。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大地震引發的10米高海嘯席捲蘇門答臘西部的沿海地區,造成嚴重破壞,在印尼就有超過八萬人死亡,災情主要集中在亞齊省和北蘇門答臘省。
㈦ 印尼有什麼島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17508個大小島嶼組成,比較大的島嶼:1.蘇門答臘島2.爪哇島3.加里曼丹4.小巽他群島5.蘇拉威西島6.馬魯古群島
㈧ padang是印尼的什麼地方
中文名是:巴東(印尼西蘇門答臘省首府)印度尼西亞城市,西蘇門答臘省首府,文教、商業中心,蘇門答臘島印度洋岸最大港口。位於省境中段平原上。面積600平方公里。人口50萬(1985)。周圍農業和養畜業發達,礦藏豐富,所產咖啡、橡膠、茶葉、煙草、椰干、煤炭和馬匹在此集散。城市發展迅速,有博物院、華人古廟西興宮。有水泥廠、紡織廠和植物油廠。本港水淺,又乏屏蔽,城南恩瑪外港,築有防波堤,可泊海輪。更南方有兩個海灣天然深水港,名直落巴由。市北9公里有機場。市外20公里有風景如畫的海濱浴場直落蒙古斯)。巴東菜很出名,起源於印度尼西亞西蘇門答臘省省會巴東的巴東菜口味火辣、上菜迅速,不僅在印尼流行,甚至也成了印尼菜在海外的代名詞。望採納。
㈨ 蘇門答臘是什麼地方啊
蘇門答臘是印尼最西面的一個大島,也是全球第六大島嶼。全島面積達47萬平方公里。
地理
蘇門答臘島地圖蘇門答臘島呈西北—東南走向,在中間與赤道相交叉,由兩個地區組成:西北Barisan山脈和東部的沼澤地。
蘇門答臘島西南與爪哇島隔著巽他海峽相望,北方隔著麻六甲海峽與馬來半島遙遙相對,東方隔著卡里馬達海峽(Karimata)毗鄰婆羅洲,西方瀕臨印度洋。
Barisan山脈橫貫蘇門答臘島。該地區發現了煤、黃金礦床。火山所噴發的礦物質使得土壤肥沃。山脈景象優美而迷人,如多巴湖(Lake Toba)周圍區域。
在東部,強大河流把淤泥帶到下游,形成了遼闊的平地,遍布沼澤和湖泊。雖然該地區宜耕土地少,對農業不利,但是其對印尼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因為「地上出產油,地下也出產油」:棕櫚油和石油。
在古代,蘇門答臘島的大部分地區被被熱帶森林覆蓋,這些森林曾經是寶貴動植物(紅毛猩猩、老虎、貘、Rafflesia等)的棲息地。不幸,當局的貪污風氣和非法森林開發使得這些原始森林目前面臨毀滅的危險。連所謂的「保護區」也遭到砍伐。
2004年12月26日,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引發的10米高海嘯席捲蘇門答臘西部的沿海地區,造成嚴重破壞,在印尼就有超過八萬人死亡,災情主要集中在亞齊省。
歷史
蘇門答臘的古名為suvarṇa dvīpa(梵文:「金島」),顯然是因為自古以來蘇門答臘山區開采黃金。
蘇門答臘處於海上絲綢之路要道,所以經濟繁榮,貿易城市大量出現,特別是在東部,印度教也隨著滲透到這個地區。
古時蘇門答臘島上有室利佛逝、蘇門答臘、八昔、 亞齊、那孤兒 黎代 等古國。
室利佛逝國
5世紀-6世紀南北朝(420年—589年)時有干陀利國。
7世紀中葉唐永徽元年(650年)室利佛逝國取代干陀利國而興起,位於現今巨港一帶。這個佛教王國王國在7世紀—9世紀獨霸一方,通過貿易交往和物理征服,在蘇門答臘島、馬來半島、婆羅洲西部傳播馬來文化。但是,歷史學家認為,這個王國的勢力范圍限於沿海地區,內陸地區不受其影響。
7世紀末葉唐 咸亨二年(671年)唐代高僧義凈,訪問室利佛逝國,停留六個月。
10世紀初唐天佑元年(904年)改稱為三佛齊,以勃林邦(今巨港)為首都。
10世紀末葉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二年(961年)、三年(962年)三月、三年十二月,三佛齊國王悉利大霞里壇遣使貢方物。
11世紀,宋元豐二年(1079年)七月三日三佛齊占卑使來貢方物;元佑三年(1089年)十二月遣使貢方物;元佑五年9(1091)年月又貢。這時三佛齊舊都勃林邦已被東爪哇國侵佔,三佛齊國都遷往占卑。
13世紀初葉,宋代泉州市舶司提舉趙汝適於南宋寶慶元年(1225年)著《諸蕃志》有專條詳細敘述三佛齊國。
13世紀中葉,三佛齊遠征細蘭失敗,國力漸弱。
14世紀末葉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三佛齊被爪哇滿者伯夷國王滅。
蘇門答臘國
蘇門答臘國在元代稱為「須文達那國」,位於今日蘇門答臘島八昔(Parsei)河口,現在那裡還有一個名叫須文達那(Sumandra)的小村。
十三世紀末元至元九年(1282年),須文達那國遣使貢方物。在明代才改稱為蘇門答臘國,但仍然不是蘇門答臘全島。
十四世紀末明洪武元年(1367年),蘇門答臘國王奉獻金葉表,貢馬匹和方物。
十五世紀初明永樂三年(1406年)蘇門答臘王蘇丹罕難阿必鎮遣使阿里入貢,明成祖昭封鎖丹罕難必鎮為蘇門答臘國王,賜印、金幣。永樂五年再次遣使入貢。隨後蘇門答臘國遭到那孤兒國侵略,蘇門答臘國王中毒箭死,王子蘇干拉年幼,王妃下令,如有勇士能夠替國王報仇,保衛蘇門答臘國,願意嫁為妻子。有一老漁翁挺身而出,打敗那孤兒國,王妃果然嫁給老漁翁,並尊老漁翁為老國王。永樂七年(1410年)老漁翁國王來京師朝貢,永樂十年(1413年)明成祖遣使往蘇門答臘國。這時候,前王子蘇干拉已經成人,糾眾殺老漁翁國王,然後糾眾逃往山中建立山寨。永樂十三年(1416年)三保太監鄭和擒獲前王子蘇干拉送京伏法。少漁翁王感恩不盡。宣德十年(1436年)明宣宗昭封少漁翁王的兒子繼承王位。後來,蘇門答臘國被亞齊酋長國所滅,亞齊酋長國一直延續到20世紀,而蘇門答臘成為全島的名字。
在19世紀,蘇門答臘的各王國一個接著一個被荷蘭殖民者打敗,唯有亞齊酋長國維持獨立。為了佔領這個酋長國,荷蘭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打了昂貴的亞齊戰爭(1870年—1905年)。
1298年馬可·波羅曾敘述Samara, 就是須文達那國。阿拉伯游歷家伊本·白圖泰曾經到過須文達那國,他稱這個國為"Sumatra"(阿拉伯文對「Samudra」的音譯)但《伊本·白圖泰游記》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直到19世紀,才被西歐的學術界重新發現。十五世紀初葉,威尼斯旅行家尼可羅·達·康替(Niccolò Da Conti)到蘇門答臘國旅遊達一年之久,他在所著的《游紀》中稱蘇門答臘為Shamuttera,
行政區域
蘇門答臘全島共分成九個省:
亞齊省 (Aceh) 首府:班達亞齊 (Banda Aceh)
邦加-勿里洞 (Bangka-Belitung) 首府:邦加檳港 (Bangkalpinang)
明古魯 (Bengkulu) 首府:明古魯 (Bengkulu)
占碑 (Jambi) 首府:占碑 (Jambi)
楠榜 (Lampung) 首府:班達楠榜 (Bandar Lampung)
廖內 (Riau) 首府:北乾巴魯 (Pekanbaru)
廖內群島 (Kepulauan Riau) 首府:丹戎檳榔 (Tanjungpinang)
西蘇門答臘 - 首府:巴東 (Padang)
南蘇門答臘 - 首府:巨港 (Palembang)
北蘇門答臘 - 首府:棉蘭 (Medan)
人口
蘇門答臘人口密度不高(85 人/平方公里),人口稠密的地區包括北蘇門答臘、以及西蘇門答臘的中央高地,最大的市區集中在巨港和棉蘭。
當地居民使用52種不同語言,均屬於南島語系,文化方面也很接近。在東部,最普遍的語言是馬來語,但在其他地區不同的民族使用其他語言:南部和中部有Lampung語和Minangkabau語,北部的山區有Batak語, 最北部沿海地區有亞齊語。在市區也有華僑使用閩南語。
蘇門答臘大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但Batak族信基督教(荷蘭人傳播的宗教),除此之外,也有印度教徒、佛教徒、天主教徒等。
㈩ 中國南海有多大
1、南中國海:
國際便稱:South China Sea。面積:350萬平方千米。
范圍:東北至台灣,西南至新加坡海峽,南至印尼的巴東島和勿里洞島(通往爪哇海),為中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泰國半島、柬埔寨、越南所環繞。
便稱規則:亞洲一些海域冠某國名,是方便記憶的國際地理標識:日本海、菲律賓海、泰國灣、孟加拉灣、印度洋、阿曼灣等。
群島:九段線內的四大群島,和線外的印尼納土納群島、阿南巴斯群島、淡美蘭群島、巴東島群島、馬來西亞雕門島群島、越南崑山群島等。
2、中國南海:
名稱:The South Sea of China,或China' South Sea 。
范圍:U型九段線(屬國界線)內的海域都屬中國的南海。
面積:九段線內的南海是210萬平方公里。
主權:中國確立九段線內島灘等及附屬海域的主權。
南海諸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
南海是一個位於東南亞,被中國大陸、台灣本島、菲律賓群島、馬來群島及中南半島所環繞的陸緣海,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東南亞國家對南海有不同的稱呼,如越南稱其為東海(越南語:Biển Đông/㴜東),菲律賓則稱其為呂宋海(他加祿語:Dagat Luzon)或西菲律賓海(Dagat Kanlurang Pilipinas)。中國漢代、南北朝時稱其為漲海、沸海,清代以後逐漸改稱南海,並延續至今。近代亦有人從國際上通用的英語名稱「South China Sea」譯得南中國海。
南海海域面積有350萬平方公里,其中有超過200個無人居住的島嶼和岩礁,這些島礁被合稱為南海諸島。除了是主要的海上運輸航線外,南海據信還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南海海域牽涉到許多國家的利益,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