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知道哪裡有越南、印尼產的石英砂產地哪裡價格多少謝謝啦!
印尼的石英砂產地在蘇門答臘島(sumatra)的楠榜(Lambung)和巨港(palembang)兩個地方有。好象蘇拉威西島(sulawesi)也有。
對不起!我不是做這行的價格不清楚。
Ⅱ 世界五大礦產資源國是哪幾個丫
世界五大礦產資源國是:世界前三位的礦業大國是美國、俄羅斯和中國,它們也是世界的礦產資源大國。第四位是澳大利亞,第五位是巴西。
美國是世界上占第一位的礦業大國。1997 年的原礦總產值1473億美元,其中石油、天然氣和煤(即能源礦產)的產值為1068 億美元,非燃料礦產405 億美元。即在礦業產值中,能源礦產佔72%。
蘇聯曾是世界頭號礦業大國。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自1991年以來礦業產值銳減。俄羅斯1995 年原礦總產值為1150 億美元,稍遜於美國。據稱,俄羅斯礦業產值中約80%為燃料礦產。
近年來,俄羅斯原油和煤稍有減產,但天然氣產量回升。1998 年俄羅斯原礦總產值估計為1000 億美元左右。
(2)印尼哪裡產汞礦石擴展閱讀:
礦產資源的特性:主要有耗竭性、隱蔽性、分布不均衡性和可變化性四種。
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開發利用礦產資源是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
在黨的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文件中,對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加強重要礦產資源地質勘查、實行合理開采和綜合利用、建立健全資源開發有償使用制度和補償機制,提出了明確要求。
國務院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從地質勘查、礦產開發、資源節約、循環經濟、環境保護、土地管理、安全生產、境外資源開發利用以及煤炭工業發展等方面,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工作作了全面部署。
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礦產資源合理利用和保護管理。
Ⅲ 有色金屬礦產
1)銅
全球銅資源潛力大,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統計,世界陸地銅資源量估計為16×108t,深海結核中估計為7×108t。1998年世界銅儲量為34000×104t,其靜態保證為29年,儲量基礎為65000×104t。其保證年限為56年。中國銅儲量雖然僅次於美國和原蘇聯,佔世界第三位,但可供開採的儲量不足,銅進口量年復一年增加,銅資源較緊張的局勢還將持續較長時間,成為中國有色金屬礦產中缺口最大的礦種。
世界銅資源分布廣泛,遍及五大洲,其中銅儲量基礎較多的國家有智利(23.7%)、美國(15.3%)、波蘭、尚比亞、俄羅斯等國。從近年的找礦實踐看,環太平洋斑岩銅礦帶具有最大的銅資源潛力。東太平洋的智利安第斯斑岩銅礦帶,80年代以來又新發現了銅金屬量在500×104t以上的5個超大型銅礦(智利的科亞瓦西、楚基北、曼薩米納、扎爾迪瓦爾和印度尼西亞的格拉斯貝格礦床),西南太平洋除印尼之外,菲律賓和斐濟等也都新發現有大型斑岩銅金礦。
世界銅成礦類型多樣,按其地質-工業類型可分為:斑岩型、砂頁岩型、銅鎳硫化物型、海相火山岩型、銅-鈾-金型、自然銅型、脈型、碳酸岩型和夕卡岩型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前四類,它們佔世界銅總儲量的96%左右,是目前世界勘查和開採的主要銅礦類型。尤其是斑岩型和砂頁岩型各佔世界總儲量55%和29%。據初步統計,世界銅金屬儲量超過500×104t的超大型礦床有60個左右,其中斑岩型38個,佔63%,占儲量的64%,而砂頁岩型有15個,佔25%,占儲量的24%。現將這些礦床類型簡述如下:
(1)斑岩銅礦:這是世界最佳找礦類型之一。英國礦床學家R.H.西利托研究認為在大量硫砷銅礦脈之下可能有斑岩銅礦的存在,這就為尋找深部隱伏斑岩銅礦指出了方向,提供了思路。
(2)砂頁岩型銅礦:這種銅礦泛指不同時代沉積岩中的層控銅礦。加拿大地質調查局S.S.甘迪提出該類銅礦的原始物質來源是基底的奧林匹克壩型礦床,認為阿德雷德銅礦是奧林匹克壩的「派生礦」,這也為世界各地具有砂頁岩型銅礦地區進一步找礦提供了新思路。
(3)銅鎳硫化物型銅礦:礦床主要出現在元古宙和中生代,產出在克拉通地區陸內裂谷。代表性的礦床有加拿大的薩德伯里、美國的德盧斯、俄羅斯諾里爾斯克和中國的金川等。
(4)海相火山岩型銅礦:這是與海底火山作用有一定聯系的含有大量黃鐵礦和一定數量銅、鉛、鋅的礦床。產於加拿大地盾、西班牙-葡萄牙黃鐵礦帶和俄羅斯烏拉爾等地。這類礦床常有後期疊加的大脈型或細脈浸染型金礦,往往規模巨大,有重要意義。
除以上四類外,銅-鈾-金型和自然銅型也佔有一定比例,特別是巨大的奧林匹克壩銅-鈾-金型這種新礦床類型的出現更具重要意義,使其所佔儲量比例(4%)高出了海相火山岩型礦床所佔比例(2%)。此外,各類型礦床往往相伴而生,如斑岩型多與脈型、夕卡岩型伴生,砂頁岩型常與自然銅型、銅-鈾-金型一起產出,海相火山岩型往往與銅鎳硫化物型產在同一個地質單元內。因此,象夕卡岩型銅礦在許多國家將其儲量計入斑岩型礦床中而未單獨列出。
據芮宗瑤等(1997)對銅金屬大於5×104t的礦床統計,我國銅資源量在5個主要礦床類型上的分配如下:斑岩型42.1%,夕卡岩型22.3%,海相火山岩型15.0%,砂頁岩型11.3%和銅鎳硫化物型7.3%,鑒於我國銅礦資源短缺的局面短期內難以解決,應實施銅礦專項找礦工程,在東部尋找隱伏礦床,擴大老區遠景,在西部沿古絲綢之路和「三江-雅江」流域兩條路線向周圍展開,重點抓斑岩型、海相火山岩型及銅鎳硫化物型礦床,以求取得重大的突破。戴自希(1999)認為我國中西部地區勘查程度相對低,有相當的找銅潛力,該地區保有儲量佔全國銅儲量的91%,已發現的大型銅礦25個,中型90多個,近年來在新疆、雲南、甘肅、內蒙古和四川等地均有上述5種主要銅礦類型的新發現,說明中西部地區具有較好的找銅前景,應加大勘查力度,尋找大銅礦和富銅礦。
2)鉛和鋅
世界范圍內鉛鋅資源是豐富的,據美國地質調查局1999年統計,世界已查明鉛鋅資源量約為15和19×108t。現有鉛鋅儲量可保證世界礦山分別開采23年和20年。世界鉛鋅儲量和儲量基礎較多的國家有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原蘇聯、中國和秘魯等,它們合計佔世界鉛鋅儲量基礎的74%和63%。據初步統計,世界鉛鋅金屬儲量超過500×104t的超大型礦床約有44個,其中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這3個國家集中了世界上約50%的超大型鉛鋅礦床。近年來,雖然對鉛鋅勘查投入較少,但不斷有新礦床發現,說明全球鉛鋅資源潛力大。
全球各個歷史時期均有鉛鋅礦床產出,但以元古宙和古生代最為集中,佔世界總儲量的80%以上,中新生代的鉛鋅礦床相對較少。鉛鋅礦床工業類型繁多,世界目前勘查和開採的鉛鋅礦床主要類型有:①噴氣沉積型礦床(SEDEX):這類礦床是世界上鉛鋅的主要來源之一,為最重要的礦床勘查類型;②密西西比河谷型礦床(MVT);③火山成因塊狀硫化物礦床(VMS):這類礦床在銅礦中稱為黃鐵礦型銅多金屬礦床或黑礦型礦床;④砂岩型鉛鋅礦床:此類型在法國和瑞典均有產出,有人認為中國雲南的金頂超大型鉛鋅礦床也屬此類型。除上述4類外,還有沉積變質型如朝鮮檢德鉛鋅礦床,它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鉛鋅礦床以及夕卡岩型、熱液交代型、脈型和斑岩型礦床等。此外,還有淺生富集或紅土化作用形成的鋅礦床。當前在國際上越來越重視對易采價廉的氧化礦-菱鋅礦的開發利用。
上述4個類型鉛鋅礦床前3類在我國都有產出,而且礦床規模較大,區帶分布明顯,是我國鉛鋅資源主要開發和進一步勘查對象。它們的重要性和典型代表依次是:SEDEX型(廠壩、東升廟等);MVT型(凡口、大梁子等)和VMS型(小鐵山、呷村等)。至於我國最大的鉛鋅礦床,即雲南金頂鉛鋅礦床的類型歸屬尚存在較大的爭議,或屬SEDEX型,或屬砂岩型,或為一獨特類型(暫可稱之為金頂型)。今後,在勘查部署上,應在我國中西部地區,加大規模大、品位富、經濟價值巨大的SEDEX型以及金頂式和VMS型等鉛鋅礦床的找礦力度。近20年來世界所發現的大型、巨型礦床基本上都是SEDEX型。國內外均很重視這一類型礦床。
3)鋁
鋁的產量和消費量在金屬中位居第二,僅次於鐵。世界鋁土礦資源豐富,儲量充足,且還在不斷增長。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統計,1998年世界鋁土礦儲量為250×108t,儲量基礎為340×108t。其靜態保證年限為205年和50年,而且其儲量僅占資源量的30%~42%,鋁土礦還有大量待勘查的資源。世界各國對鋁土礦礦床的分類很不統一,按其下伏基岩性質大致分為兩大類型-硅酸鹽岩上的紅土型和碳酸鹽岩上的岩溶型鋁土礦礦床。另外,較次要的還有陸源岩層之上的沉積鋁土礦礦床,也稱為齊赫文型鋁土礦礦床。
(1)紅土型鋁土礦礦床。它主要是由酸性、中性和基性成分的含鋁硅酸鹽岩石在熱帶和亞熱帶氣候條件下經深度化學風化形成的紅土礦床,特別是新生代熱帶地區的紅土礦床工業價值很大。據原蘇聯學者統計,此類礦床佔世界現有儲量86%,佔世界鋁土礦產量65%,大於10×108t的6大紅土型鋁土礦區是在澳大利亞、幾內亞、巴西、喀麥隆、越南和印度。澳大利亞的韋帕礦床是這類礦床的典型代表。
(2)岩溶型鋁土礦礦床。這類礦床一般覆蓋在石灰岩和白雲岩凹凸不平的岩溶化表面。礦床和基岩之間為不整合或假整合。這類礦床加上陸源岩層之上的沉積鋁土礦礦床的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35%,其儲量佔世界鋁土礦總儲量14%,主要分布於南歐和加勒比地區。我國的大部分鋁土礦礦床屬於這一類型,牙買加的鋁土礦床為此類礦床的典型代表。
(3)沉積型鋁土礦礦床。這類礦床一般呈不整合覆蓋在不同的鋁硅酸鹽岩石的表面,與下伏岩石沒有直接的成因關系,成礦物質是從其它地方搬運來的。這類礦床只佔世界總儲量不到1%,工業意義不大。
4)鎳
世界鎳資源非常豐富,儲量充足。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統計,1998年世界鎳儲量為4000×104t,儲量基礎為14000×104t,平均含鎳接近(或大於)1%的礦床查明資源為1.3×108t,其中60%產於紅土型礦床,40%產於硫化物礦床,還有大量較低品位鎳礦床的資源量。世界鎳資源分布極不均勻,主要集中在古巴、加拿大、俄羅斯、新喀里多尼亞、印尼、南非、澳大利亞等國,它們佔世界鎳總儲量的92%。另外,海底錳結核和錳結殼中還有大量鎳資源,主要分布於太平洋洋底。目前勘查和開採的主要類型為硫化鎳型和紅土型。從開采量看以硫化物鎳礦佔多數。
(1)岩漿硫化銅鎳礦床。這類礦床在空間上和成因上與基性和超基性岩(包括成分相似的噴出岩)有關,按照成礦環境主要可分為3種類型:①前寒武紀綠岩型礦床,該類礦床的基本特徵是礦床均產於前寒武紀綠岩帶內,含礦岩體與科馬提岩套或鎂鐵質岩系緊密伴生。根據岩體的岩石類型和侵位方式可細分為與科馬提岩套有關的或與拉斑玄武岩有關的兩類礦床。②與大陸裂谷作用有關的礦床,該類礦床的成礦構造環境為克拉通內的裂谷及克拉通之間或邊緣的活動帶。根據岩體類型和成礦背景可細分為與溢流玄武岩有關的侵入體內的礦床和大型層狀侵入雜岩體中的礦床兩類。加拿大薩德伯里硫化銅鎳礦床的成礦地質背景和礦床特點類似於大型層狀侵入體礦床,對該礦床成因觀點看法不一,大多數研究者認為是岩漿熔離型,還有不少人認為岩體屬隕石沖擊成因。該礦床儲量巨大,鎳品位高,被認為是一種特殊類型。③顯生宙造山帶內與基性-超基性侵入體有關的礦床,這類礦床分布很廣,但成大礦的不多。
(2)紅土型鎳礦床(包括硅酸鎳礦床在內)。這類礦床是含鎳超基性岩(主要是純橄岩、橄欖岩、輝石岩或蛇紋岩)裸露地表,在長期風化和侵蝕作用過程中高含量鎳的富集的結果。氣候條件對此類礦床形成很重要,最富的礦床見於亞熱帶氣候區。世界最重要的紅土型鎳礦床是在新喀里多尼亞,該處蛇紋石化橄欖岩分布廣泛,礦床規模大,品位高,埋藏淺,品位穩定,適於露采,已有一百多年的開采歷史。
世界現有鎳儲量至少已可維持21世紀前半個世紀的生產,儲量基礎可保證整個21世紀鎳礦山的生產,現有鎳儲量占儲量基礎的43%,占資源量的36%,說明資源的勘查程度不算很高,還有大量資源有待探明。近年加拿大在薩德伯里老礦區深部繼續有大的發現。象牙海岸在已知的錫皮盧礦床附近繼續勘查,查明大的紅土鎳礦床,已查明礦石資源5.4×108t。此外,在西澳大利亞和坦尚尼亞均有新的發現,另外還有大量鎳品位小於1%的低品位鎳資源,以及海底錳結核和錳結殼中的鎳資源,這使世界鎳儲量基礎不斷增多,提高了鎳資源的保證程度。
5)鈷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統計,1998年世界鈷儲量為430×104t,儲量基礎為950×104t,世界鈷儲量高度集中於剛果、古巴、尚比亞、澳大利亞、新喀里多尼亞和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鈷主要作為開采銅和鎳等有色金屬的副產品回收,其產量取決於這些金屬的開采量。扎伊爾和尚比亞的鈷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65%~70%。陸地上鈷極少單獨成礦床,絕大部分伴生在其它礦床中,因此鈷礦床的分類主要取決於鈷所賦存的礦床類型,可將礦床劃分為如下7個類型:
(1)銅鈷礦床。主要分布於扎伊爾南部、尚比亞北部,屬中非含銅頁岩帶范圍,是目前世界鈷的主要來源。值得注意的是,80年代初在加拿大發現這類礦床。另外在秘魯南部也找到了一個有遠景的銅鈷礦床。
(2)含鈷硫化銅鎳礦床。這類礦床大多數都含有少量鈷,主要分布於加拿大、原蘇聯和澳大利亞。最著名的加拿大薩德伯里含鈷銅鎳礦床礦石儲量為3×108t,平均含鈷0.07%,每年大約從中生產2000t鈷。
(3)含鈷紅土型鎳礦床。這類礦床屬超基性岩體裸露地表經長期強烈的風化和侵蝕作用形成富含鐵、鎳、鈷的紅土。鈷的巨大儲量集中在紅土風化殼礦床中。礦床品位的高低,主要取決於風化作用的程度。
(4)含鈷多金屬礦脈。這類礦脈世界各地都有發現,規模較大的有摩洛哥的布阿澤爾,加拿大科博爾特(安大略)和大熊湖和原蘇聯的霍伍阿克塞鈷礦床等。此外,芬蘭、印度、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火山沉積岩中的金鈷鈾、鈾鎳鈷鉬和鎳鈷銀鉍礦化產鈷,並伴隨鈾礦化產出。
(5)含鈷黃鐵礦礦床。含鈷量高的含銅黃鐵礦型礦床在世界上罕見,其典型實例是原蘇聯中烏拉爾的佩什明-克柳切夫礦床,芬蘭的奧托昆普礦床和美國愛達荷州艾恩河的無名(no-name)礦床等。
(6)含鈷夕卡岩鐵礦床。這類礦床主要是夕卡岩磁鐵礦礦床,雖然鈷在這類礦床中為鐵礦的副產品,每年僅提供世界鈷產量的1%~2%,但在美國卻是鈷的重要來源。
(7)含鈷鉛鋅礦床。具有獨立鈷礦物的鉛鋅礦床極為罕見。含有分散狀鈷的鉛鋅礦床分布很廣,但鈷含量一般不高。國外某些礦床的鈷已被回收利用,主要是從閃鋅礦精礦中順便回收鈷。
總之,目前世界鈷礦生產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中非的銅鈷礦床以及加拿大、原蘇聯、澳大利亞等地的含鈷硫化銅鎳礦床。紅土型鎳礦床雖然鈷儲量較大,但產量少,僅為潛力很大的鈷資源。其餘各類礦床居次要地位。世界鎳資源豐富,儲量充足,現有鎳儲量和儲量基礎靜態保證年限分別為141年和310年。此外,海底還有豐富的鈷資源,賦存在錳結核和錳結殼內。據估算,太平洋幾個海域中潛在鈷資源量總計約1020×104t,表明海底蘊藏有巨大的潛在鈷資源。
6)鎢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統計,1998年世界鎢儲量為200×104t,儲量基礎320×104t,主要集中在中國、俄羅斯、加拿大和美國。世界勘查和開採的主要鎢礦床類型有:
(1)夕卡岩型白鎢礦床。根據礦床的主要成分可細分為夕卡岩型鉬鎢、銅鎢、錫鎢和鎢礦床。夕卡岩型白鎢礦礦床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鎢礦類型,其儲量約佔世界總儲量的1/2,往往形成大型礦區,如中國的湖南柿竹園鎢礦床。
(2)石英脈型黑鎢礦床。它可劃分為石英大脈型和細脈帶型礦床。就其形成溫度還可劃分為高、中和低溫熱液礦床。熱液型大型鎢礦床主要分布在中國南方的江西、廣東、湖南和廣西等省區。熱液型石英脈黑鎢礦礦床是當前世界上生產黑鎢礦的主要類型,其儲量約占鎢礦總儲量的1/4左右,如中國江西西華山和大吉山等鎢礦床。
(3)斑岩型鎢礦床。它與某些斑岩銅礦類似。根據成分可將這類礦床劃分為斑岩鉬鎢礦床和斑岩鎢礦床,前者如美國的克萊梅克斯礦床,後者如加拿大的普萊曾特山礦床。斑岩鎢礦床品位低(0.1%左右),儲量大,約占鎢礦總儲量的1/4,礦石礦物中黑鎢礦和白鎢礦幾乎各佔一半,如中國江西楊儲嶺鎢礦床。
(4)層控型鎢礦床。此類礦床罕見,東阿爾卑斯山倫納爾塔爾和費貝塔爾的層控礦床屬此類型。中國江西上饒焦里白鎢礦床亦屬此類型(盛繼福,1994)。
世界鎢資源較豐富,1994年世界鎢儲量和儲量基礎靜態保證年限分別為57年和86年,現有儲量至少能保證21世紀前半個世紀世界鎢的生產。但全球資源分布不平衡,中國佔世界總儲量40%左右,占國際市場供應量60%左右。因此,中國控制了世界鎢的生產與銷售。中國江西黑鎢礦、湖南白鎢礦和秦嶺將成為重要鎢礦基地。未來世界鎢業發展前景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的鎢的出口政策。
7)錫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資料,1998年世界錫儲量和儲量基礎分別為770×104t和1200×104t。世界錫資源分布相對集中,太平洋沿岸地區佔3/4以上,尤以東南亞地區的礦化區更為重要,錫的儲量分布相對集中,中國、巴西、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扎伊爾、玻利維亞、俄羅斯和秘魯等國就佔世界錫儲量的99%以上。錫的成礦條件多樣,形成多種類型礦床。目前已開採的錫礦床有:
(1)熱液型礦床。按礦物成分可分為:①錫石-石英脈礦床,產於花崗岩岩基附近,礦床規模以中小型為主,也見有大型和特大型礦床,礦石品位高。這類礦床的錫儲量約占原生礦床錫儲量的50%左右。主要分布於東南亞和歐洲,是形成砂錫礦床最主要的物質來源。②錫石-硫化物礦床,常與偏基性花崗岩類岩體、中性和基性岩牆帶有關,礦床規模多為大中型,少數為特大型。這類礦床主要分布於中國、玻利維亞和原蘇聯的東部沿海區。其錫儲量約占原生礦錫儲量的40%。80年代加拿大發現東肯普特維爾大型錫礦床,它將成為北美第一個原生錫礦礦山。
(2)偉晶岩型礦床。礦體呈脈狀產於花崗岩體及其附近的斷裂中。形成時代從寒武紀到第三紀,但最具經濟意義的產於前寒武紀地區。這類礦床的錫儲量約占原生礦床錫儲量的9%左右。主要分布於非洲、巴西、澳大利亞西部等地。
(3)砂礦床。目前開採的主要為沖積砂礦和海濱砂礦。這類礦床主要分布於東南亞、中南非、西澳大利亞等地。砂礦床儲量占國外錫儲量的64%,產量占錫總產量的60%~70%。典型礦床有馬來西亞的近打河谷砂礦。80年代在巴西亞馬孫州發現皮廷加大型含稀散金屬的錫礦床,主要開采沖積礦床和部分殘積礦床,是一世界級大錫礦。該礦的發現使巴西錫礦儲量增加了兩倍,除錫之外還有豐富的鉿、鈮、鉭和釔等資源。
世界錫資源充足,現有儲量和儲量基礎靜態保證年限分別為36年和52年,可見全球錫資源的保證程度是較高的,足以維持世界21世紀頭30年的生產。人們通過大量研究發現,錫礦化僅與一定特徵的花崗岩有關。所以含錫花崗岩研究是了解錫成礦作用和找礦的關鍵。
8)鉬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統計,1998年世界儲量和儲量基礎各為550×104t和1200×104t。鉬資源高度集中在北、南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和中國東秦嶺和燕遼地區。儲量最多的國家有美國、中國、加拿大、智利和俄羅斯等,占儲量85%左右,尤其美國獨占儲量基礎45%。世界鉬礦床按地質成因可劃分為以下類型:
(1)斑岩型鉬礦床。這類礦床的經濟意義最大,佔世界鉬儲量和鉬產量的80%以上。斑岩型鉬礦床的共同特點是礦化呈細(網)脈浸染狀,礦床規模大、品位低,適宜露天開采。按金屬成分可分為獨立的斑岩型鉬礦床和銅-鉬礦床兩個亞類。斑岩型礦床是鉬的重要來源。在西方國家中其儲量和產量分別佔31.2%和29.6%。世界上著名的特大型鉬礦床有美國的克萊梅克斯、亨德森、石英山,中國陝西的金堆城、蘭家溝,加拿大的恩達科、基特索爾特等。斑岩型銅鉬礦床是鉬的另一重要來源,鉬作為副產品回收。
(2)斑岩-夕卡岩型鉬(鎢或鐵)礦床。這類礦床與花崗斑岩或似斑狀花崗岩有空間和成因上的聯系。花崗岩類侵入體與鋁硅酸鹽層相接觸,分別產生角岩化和夕卡岩化,成礦熱液活動導致礦化疊加在花崗岩類岩體、角岩和夕卡岩之上而形成本類型鉬礦床。這一類型在中國不但較廣泛產出,且有重要工業意義,如河南欒川南泥湖-三道庄鉬(鎢)礦床和上房溝鉬(鐵)礦床等。
(3)夕卡岩型鉬礦床。這類鉬礦床在空間上和成因上與花崗岩類侵入體有關。按礦石礦物成分有夕卡岩型銅鉬和鉬鎢兩類礦床。此類礦床主要分布在原蘇聯和中國,如俄羅斯北高加索的特而內奧茲鎢鉬礦床。
(4)碳酸岩脈型鉬(鉛)礦床。與碳酸岩有關的鉬、稀土礦化曾見於原蘇聯東西伯利亞和科拉半島地區,但未構成以鉬為主的礦床,只有中國陝西黃龍鋪大型鉬(鉛)礦床是這一類型的代表。礦體由含鉬(鉛)石英-方解石碳酸岩脈組成。其礦石物質成分和輝鉬礦富含錸,明顯不同於其他類型以鉬為主的礦床。
(5)石英脈型鉬礦床。這類礦床與花崗岩侵入體有成因聯系,屬高-中溫熱液礦床。礦床規模不大。常與鎢礦床伴生,鉬往往作為鎢礦山的副產品回收。
(6)沉積型鉬礦床。目前已知黑色頁岩中有鉬、鎳、釩、鈾或鉑族元素礦化,如在中國南方諸省的下寒武統黑色頁岩普遍發育富含鉬、鎳或鉬、鈾礦化。這一類型鉬礦是一種潛在的鉬礦資源。
世界鉬礦床的成礦時代大多集中在中生代至新生代早期,與該時代構造岩漿作用有關,中生代—新生代是最重要的鉬礦成礦時代,其次是海西期。世界主要鉬礦床的分布可劃分出3個全球性成礦帶,即環太平洋成礦帶、地中海阿爾卑斯成礦帶和烏拉爾-蒙古鉬礦成礦帶。世界鉬資源豐富,現有儲量和儲量基礎靜態保證年限分別為39年和85年,可供全球21世紀前半個世紀的開采。中國是世界第2大鉬資源國,集中分布在陝西、河南、吉林、遼寧和山東等省。
9)汞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統計,1998年世界汞的探明儲量為12×104t,儲量基礎為24×104t,汞礦產出較多的有西班牙、義大利、吉爾吉斯斯坦、墨西哥等國。世界已查明的汞資源約有60×104t,地中海(沿岸)-中亞構造成礦帶是世界汞礦床最集中的產地,佔世界70%的儲量和儲量基礎。其次為環太平洋構造成礦帶。從地質構造上看,這兩個帶都是古生代和新生代的構造活動帶。世界汞礦床的成礦時代較新,絕大多數是阿爾卑斯的,還有一些,如義大利的芒特阿米亞特礦床及熱泉型礦床,均屬第四紀。
目前世界所提出的汞礦床分類方案不一致。根據礦體形態、成礦元素組合、熱液活動特點,並結合地質生產的實用性可將汞礦床劃分為如下4類:①熱液層狀汞礦床,這類礦床最為重要,是世界汞儲量和產量的首要來源。世界著名的大型和巨型礦床,如美國的新阿爾馬登、新伊德里亞礦床和烏克蘭的尼基托夫礦床均屬於這類礦床。②熱液層狀汞銻礦床,礦床的規模一般不大,但在中亞地區卻具有重要意義。③熱液脈狀汞礦床,礦床規模以中小型為主。④熱泉型汞銻礦床,礦床規模不大,儲量不多,僅具有一定的成因意義。汞礦床的工業類型主要有2種:①與岩漿作用關系不明的低溫熱液汞礦,它們多分布在大范圍內無火成岩出露的地區,常形成規模很大的(往往達到大型和超大型)層狀、似層狀礦體;②與火山作用關系密切的淺成低溫熱液礦床,它們常與第三紀甚至近代火山及溫泉活動有關。
10)銻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統計,1998年世界銻儲量為210×104t,儲量基礎為320×104t,世界主要查明銻資源約510×104t,現有儲量可保證世界21世紀前半個世紀的生產與需求。世界銻資源分布極不平衡,它高度集中在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銻資源國,銻儲量和儲量基礎分別佔世界總量的37.5%和52.8%,因此,中國銻資源開發政策將對世界銻資源保證程度起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有上百處銻礦產地,已開發利用的有60多處,集中分布在湖南、廣西和雲南三省,其次為玻利維亞、原蘇聯、泰國和南非等國,在這些產地中,中國銻礦勘查程度最高,開發條件最好。世界已知銻礦床絕大部分集中在全球性的3個成礦帶中,即環太平洋成礦帶(世界77%的銻儲量,經濟意義最大)、地中海成礦帶和亞洲大陸東西礦帶中。工業銻礦床的形成主要是與各種成因(包括深成、火山及非岩漿成因)的熱液活動有關。因此銻礦床的成因類型均屬熱液型,具經濟價值的銻礦床主要為中、低溫熱液型,呈脈狀的銻和金-銻礦床以及呈層狀的銻和汞-銻礦床。
(1)熱液層狀銻礦床。這是最重要的工業類型,銻儲量約佔世界總儲量的50%以上,提供了世界60%以上的銻礦山產量。這類礦床主要分布在中國,其次是中亞、地中海沿岸等地區。礦床一般遠離侵入體而產在大斷層附近,並受一定地層層位和岩性的控制;含礦地層主要是碳酸鹽地層,少數為火山-沉積地層。礦床規模以大中型為主,按礦物組合可分為單銻型(如錫礦山、扎亞查)和銻汞型(吉日克魯特等)。
(2)熱液脈狀銻礦床。這類礦床分布較廣泛,規模以中小型為主,也有大型礦床。銻儲量約佔世界總儲量的40%以上,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1/3,因此也是銻礦床的主要類型。脈狀銻礦床主要產在中、新生代的褶皺斷裂帶和古老地塊內的活動性斷裂構造中。按成分可分為銻金型、銻鎢金型、銻汞型和銻多金屬礦床等4個亞類。
11)鉍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統計,1998年世界鉍儲量為11×104t,儲量基礎為26×104t。鉍極少單獨成礦,一般都同鉛、鋅、銅、鉬、鈷、金、錫、銀和鎢等伴生。玻利維亞有一個可單獨開採的鉍礦床,礦石中鉍含量高達40%,中國也有獨立鉍礦床。鉍大多數是在處理鉛、銅、金、銀、鈷、鎳及鎢等礦石過程中綜合提取的,主要是作為鉛和銅的副產品回收。因此其產量受主金屬產量、消費量的控制,而對需求的反應不敏感。世界主要產鉍國是中國、秘魯、墨西哥、日本和澳大利亞。中國生產的鉍大部分是鎢礦的副產品;日本生產的鉍主要是鉛的副產品;秘魯從銅、鉛、銀礦中提取鉍;澳大利亞的鉍大都來自鉛鋅銀礦和銅礦山;墨西哥的鉍多來自鉛和銅礦;加拿大的鉍取自鉬、鉛鋅和銅礦石;美國最重要的來源是鉛鋅銀交代礦床;玻利維亞從銅和錫礦石中提取鉍。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是一個鉍資源大國,鉍產量逐年增加,1985年,中國鉍產量僅佔世界產量的6%,1990年增長到26%,躍居為世界第一位。從此,中國鉍產量約佔世界的1/4左右。中國作為一個鉍的生產和出口大國對世界鉍市場的供需平衡起著重要作用,隨著工業生產的發展,國內對鉍的需求大幅度增加以及鎢產量大幅度減少,作為其副產品的鉍大幅度減少,中國鉍的出口量將大幅度減少,這將使國際鉍市場供過於求狀況得到緩解。
Ⅳ 印尼有產藍寶石嗎
印尼第一大島加里曼丹西部,出產一種叫 「 Kecubung 」 的礦石,有深藍、紫、綠及淺色的三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