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鸚鵡魚和財神魚有什麼區別
一、外形特徵
1、鸚鵡魚:體呈長圓形,甚側扁。頭短而高,背緣呈銳嵴狀,口中大,前位,能伸出,出頜齒1行,錐狀,內側常具1行至數行小齒,前端各上大犬齒1對,口角無犬齒。前鰓蓋骨光滑,體被中大圓鱗,頰部一般無鱗或僅在眼後下方有鱗。
二、分布區域
1、鸚鵡魚:種群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琉球群島、台灣、菲律賓、巴布亞紐幾內亞、帛琉、印尼與大堡礁、新加勒多尼亞與忠誠島到大堡礁、東印度洋羅威利淺灘、安達曼海的斯米蘭群島與聖誕島、西印度洋、紅海等地。在中國主要分布在浙江、上海、海南、廣東、台灣、廣西、福建等地。
2、財神魚:主要分布於中國台灣。
三、生活習性
1、鸚鵡魚:鸚鵡魚棲息在礁沙混合區,主要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海洋水面下30-50厘米的深度中。
2、財神魚:對溫度相當敏感,當血鸚鵡處在低水溫以及水溫劇烈變動的情況下,會出現失去體色的情況,更嚴重的,還會出現黑色條紋或是斑紋的情況。水溫在26℃~27℃。
Ⅱ 怎麼挑選印尼虎魚
1.印尼虎身材修長,身長和身高的比例和泰虎相差甚遠。
2.印尼的中紋絕大多數是比較直的由背鰭鏈接至腹部,但也有少數的異類彎刀印尼虎。
3.印尼虎的狀態絕大多數是不穩定發黑,容易變化印尼能黑到你找不到紋, 印尼的尾部中紋是環尾的(連接著)。
4.印泥尾紋3紋,多紋、尾部三紋。
Ⅲ 40公分虎魚大概幾歲
4歲
虎魚長到40公分需要4年的時間。這種魚的身體為黃色,同時有黑色的斑紋,看上去像老虎一樣,而且比較好鬥,所有被成為虎魚。它的游泳能力不強,活動范圍也很狹窄,由於種類眾多,所以習性也不完全一樣,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洞穴里,少數還有生殖洄遊的特性。
魚對於水質的要求雖然並不嚴,但還是比較喜歡新水的,需要適當的及時換水,ph值在中性上下虎魚皆可適合。
虎魚的飼養水溫和龍魚一樣,常年保持在28-30度之間就可以了,晝夜溫差盡量的不要超過3度左右為好,泰虎性格相對來講比較沉穩,印尼虎有夜行魚傾向比較怕燈光,關燈後會比較活躍。
一、虎魚的食量很大、生長迅速
大多數魚友喜歡將其與大型龍魚、魟魚等混養在一起,所以它們必須要以寬大的水體,強大的過濾環境來飼養,一般的魚缸選擇應該至少在一米五或以上。二、虎魚年幼時膽子會很小 雖然其對水質、水溫要求比較粗放,但是入缸前正確緩慢的過溫、過水對於虎魚快速適應環境非常的重要。因此在虎魚入缸前的工作我們一定要仔細做好,另外虎魚喜鹽,我們可在缸中添加適當的鹽分,魚缸內盡量不要設置障礙物,不要讓虎魚有躲避的地方,它們會越躲藏膽子越小,這一點尤為注意。
三、虎魚一般的很少犯病
但是如果因為心理緊迫和水質等問題,虎魚可發生長期趴缸、拒食、顏色不明、蒙眼等疾病,在餵食上進食越兇猛的魚兒越不能管飽(幼魚除外),我們每餐掌握個七八成飽就可以了,謹防腸炎的發生。
下面我來對虎魚的挑選做一些總結:
市場上常見的以泰國虎和印尼虎最多(蘇虎這個東西個人認為是生活區域不同的不會黑的日行印尼,如果說錯請指出),對虎魚的挑選幾乎大同小異,不管什麼虎,都要挑選身體方型,紋路清晰自然,近乎平衡(紋路連至於腹部最好),腹稽長而飄逸,背稽挺拔(帶墨跡最好),尾稽寬大,游動矯捷,眼睛明亮為佳品。一般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量:
1.對稱包肚
2.寬紋
3.無雜紋或暗紋(練手虎除外)
4.寬身,就是指看上出不是瘦長即可
5.無掉嘴,鼻孔與嘴中間部分無異常
6.如小虎體黑需仔細查查看雜紋暗紋,黑紗可消失
Ⅳ 怎麼區分印尼虎和泰北虎
印尼虎魚:
紋路:印尼虎魚間數分布較特殊,大致上分為七間與八間,即三紋與四紋兩種,某些特殊個體為雙面虎(一面七間,一面八間)。成年的印尼虎體長一般可以達到40cm。首先介紹七間印尼虎,其紋路分布與黃黑比例與粗紋泰國虎類似,但若以粗紋泰國虎之紋路分布為基準來看,粗紋泰國虎之倒數第三間(即是半間)不會直貫尾柄,七間印尼虎之倒數第三間是直貫尾柄,造成第七間之出現,至於八間印尼虎,其黃黑比例約為1:1,但是其黑紋相較於粗紋泰國虎、日行虎以及七間印尼虎三種虎之黑紋來得細;又比細紋泰國虎粗,但紋路分布與上述四種虎魚不同,故較能一眼辨識出。一般水族館常會將七間的印尼虎當作是日行虎或粗紋泰國虎販賣,各位魚友在挑選虎魚時可要多多注意這點,以免沒買到心目中的虎魚,還多花不必要的銀兩。
印尼虎的挑選:無論三紋或者四紋都要注意一下幾點,第一:對稱包肚;第二:寬紋;第三:無雜紋或暗紋(練手虎除外);第四:寬身,就是指看上出不是瘦長即可;第五:無掉嘴,鼻孔與嘴中間部分無異常;第六:如小虎體黑需仔細查查看雜紋暗紋,黑紗可消失。
Ⅳ 有關動物的資料!(急用)
鯨的資料:鯨的資料鯨魚的壽命是多少年?最大的鯨魚多少米?老虎鯨能打過大白鯊嘛?
60—70年,藍鯨最大,虎鯨是最兇猛的鯨。
關於鯨的總體介紹:
鯨是海洋中的巨型生物,與海豚同圍哺乳動物,(但體型上較海豚大,嘴行較短,前肢進化呈平鰭狀,後肢退化,有貝鰭,尾巴寬大且平,一個氣孔。上屬鯨目(齒鯨亞目及須鯨亞目及已滅絕的古鯨亞目)——須鯨亞目及已滅絕的古鯨亞目,一般上無法歸屬的鯨類均歸類於齒鯨亞目海豚科中。
分布上較廣,大約全球海域均可看到其蹤跡,為海洋性,行為上都採取群體活動較多,鮮少單獨行動。和海豚一樣,覓食時候喜歡玩樂,如躍身擊浪、鯨尾揚升、鯨尾擊浪及浮窺等等。
鯨的種類:
棲息於南大洋的鯨分為兩大類:須鯨類和齒鯨類,約有12種之多。較大型的須鯨有藍鯨、鰭鯨、黑板須鯨、縞臂鯨、巨臂鯨和露脊鯨等;較大的齒鯨有抹香鯨和逆戟鯨等。
其中個頭最大的是藍鯨,數量最多的是鰭鯨。巨臂鯨和露脊鯨現在幾乎被捕盡殺絕,倖存者為數不多。
鯨在南大洋中的分布比較廣泛,幾乎南極輻合帶以南都有它們的蹤跡。他們的分布與磷蝦群的分布有密切關系。藍鯨主要分布在浮冰帶,生活在最南部的是巨臂鯨和黑板須鯨,縞臂鯨可以在南極洲海域越冬,露脊鯨主要分布在亞南極地區;齒鯨類分布在南極輻合帶,隨季節變化而遷徙。
鯨的生活習性:
長須鯨習慣於獨自生活,同一海域中,雌雄共存。雄性長須鯨也可用「歌聲」吸引數百公里外的雌性長須鯨來到食物豐富的繁殖地與雄性長須鯨交配。由於鯨的「歌聲」頻率與某些軍用或商用聲納的頻率相仿聲納很可能會干擾長須鯨的繁殖,從而使這種本來繁殖率就較低的物種處境更加艱難。
角鯨,腹部呈白色,背部為黑色,並夾雜著藍灰色或黑灰色的斑點花紋,在它的頭上長著一個約1~2米的長角,實為牙齒,目前大多數人認為角鯨的長牙僅僅是一種第二性徵的標志而已,它類似於陸地上的雄性獅子頭上的鬃毛。(習性尚有待考察)
鯨魚原來被認為是在陸地上用四肢行走的動物,後來因覓食問題,而「下海」,多實行一夫一妻制,像「大翅鯨」通常單獨生活,而其他鯨魚也有群體生活的。他們懷孕期一般在12個月左右,一胎一子,幼鯨哺乳期為10個月,壽命約60~70年。
鯨魚回遊在寒帶和暖代的一定水域,並有固定的回遊路線。夏天在寒帶生活,補充營養後,秋天時為了繁殖往溫暖海域開始移動。
鯨吃糠蝦、烏賊、魚等,而殺人鯨吃企鵝、海豹、海豚、鯨等,尤其喜歡吃鯨的舌頭。野生的殺人鯨性情凶暴,但從小飼養便可以馴服,智商頗高可以用來表演。
(註:殺人鯨的食量極大,曾有一隻殺人鯨吃掉13隻海豚15隻海豹的記錄。)
--------------------------------------------------------------------
老虎:虎是最大的貓科動物。在20世紀,地球上原本還生活著8個虎亞種,但在人類的勤奮捕殺之下,有三個亞種相繼滅絕,另幾個亞種陷入瀕危,其中我國特有的華南虎恐怕已在野外滅絕了。
虎的身型巨大,體長約119-290cm,亞種當中體型以東北虎(P.t.altaica)為最,而蘇門達臘虎(P.t.sumatrae)體型則最小。虎的體毛顏色有淺黃、桔紅色不等。它們巨大的身體上覆蓋著黑色或深棕色的橫向條紋,條紋一直延伸到胸腹部,那個部位的毛底色很淺,一般為乳白色。生活在俄羅斯東部和中國北部的東北虎在幾個亞種當中體毛最長,那是為了抵擋北地的嚴寒。一般來說,所有的虎,冬天的毛都會比夏天長,體毛顏色和花紋也會比較淺。虎的頭骨滾圓,臉頰四周環繞著一圈較長的頰毛,這使它們看起來威風凜凜。雄性虎的頰毛一般比雌性長,特別是蘇門達臘虎。虎的鼻骨比較長,鼻頭一般是粉色的,有時還帶有黑點。它們的耳朵很短,形狀如半圓,耳背是黑色的,中間也有個明顯的大白斑。虎的四肢強壯有力,前肢比後肢更為強健。它們的尾巴又粗又長,並有黑色環紋環繞,尾尖通常是黑色的。
虎原本有8個亞種,目前已被人類滅掉3個:
P.t.balica:巴厘虎,印尼巴厘島,1940年代滅絕;
P.t.sondaica:爪哇虎,印尼爪哇島,1980年代滅絕;
P.t.virgata:裏海虎,裏海地區,1970 年代滅絕。
剩下的5種虎分布在印度、東南亞、我國以及我國東北-俄羅斯遠東地區。總的來說虎是林棲動物,只要不遠離水源,它們在林地邊緣的沼澤、草原也能適應。在我國,虎有4個亞種生存,即孟加拉虎,主要分布在西藏南部、雲南西部;印支虎,主要分布雲南西雙版納、廣西西南部;華南虎,我國特有亞種,因此又被稱為中國虎,分布於我國南方地區,經過20世紀50-60年代驚天地泣鬼神的打虎運動以後,基本等同滅絕;東北虎,吉林省琿春縣。
虎基本上是奉行單身主義的夜行動物,不過在有些遠離人類的保護區里,這些傢伙們白天也出來溜達。在寒冷的北部居住的虎有時在白天也得出動四處捕食。它們通常捕食大型哺乳動物,包括各種野鹿、野羊、野牛、野豬,有時也捕捉各種小動物,像鳥類、猴子、魚等等。據說它們連昆蟲和漿果也吃,為了幫助消化,它們也會偶爾啃點草。有時飢餓之極虎也會捕食人類家畜,甚至殺人(吃人的虎經常是那些老弱病殘,無法對付健康動物的可憐傢伙,而這種慘劇通常只有在人類進入虎的領地後才會發生),因此遭到某些人類的憎恨。如果食物吃不完,它們也會把剩下的藏起來,通常是距離水源不遠的地方,等過幾天再來吃。
盡管虎是獨居動物,並有著自己的領地,公虎仍可能常和自己的配偶及孩子們待在一起。成年虎,尤其是同胞兄弟姐妹之間很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未知是否長期性)相互協作,共享收獲。虎利用在樹幹上抓撓以及噴灑排泄物來劃分自己的領地范圍,一個公虎的領地內可能有不止一隻母虎,不過母虎之間的領地未必交疊。公虎對自己的領地嚴格捍衛,領地面積過大,就難免有人想佔便宜。面對無恥的入侵者,公虎通常是奉行殺無赦政策,而且這樣也能減少自己未來的競爭對手。母虎一般沒這么無聊,即便它們的鄰居死了,它也未必會去開拓疆域。
虎不喜歡炎熱的天氣,因為它們缺少汗腺,夏季到來之後它們總會四處找樹蔭躲著。由於游泳技術高超,它們更是十分熱愛游水,炎熱地區的虎特別喜歡在水塘泡澡嬉戲。不過它們的爬樹本領就遠比不上游泳技能了,估計這是體型太大太重所致……:S
虎沒有固定的繁殖期,不過它們常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4月間四處尋找自己的心上人。這種時候女士可能有好幾個傾慕者追求呢,當然,只有比武獲勝的一方才能贏得美人的愛情。母虎的孕期大約有93-112天,每次通常產下2-3個寶貝,最多可能會生下7個!寶寶們通常在6-14天後睜眼,20天左右學會走路,5-6個月斷奶,長到一歲大的時候就能和媽媽一起狩獵了。雖然可以自力更生,孩子們通常還會和媽媽待著,直到2歲左右。東北虎可能成長的比較慢,甚至有年輕的孩子在媽媽身邊待四年的記錄。一般當媽媽有了另一群寶寶的時候,這些大孩子就會離開母親了,當然,也有極個別的傢伙可能仍然賴著就是不肯走。年輕的母虎一般在36-48個月性成熟,而公虎需要48-60個月。圈養記錄中,壽命最長的虎活了26年。
虎在近代是極為倒霉的,人們貪圖虎骨虎皮等製品,又因為它們捕食家畜而惡毒地憎恨它們(吃人虎只是極少數)。在過去,人類沒多少「改變」自然的能力,特別是沒有多少火力強勁的殺傷性武器,所以,虎,以及全球其他七七八八的動物還算生活的安生。到了近代,當人類自封為自然的主人,一切就都改觀了…… 以下是5種倖存亞種數量的簡單介紹:
華南虎(或所謂的『中國』虎):1950年前後在野外大約還有4000隻,由於被我國認為是危害人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的惡霸動物,因此在1950-60年代人民群眾在號召之下對它們瘋狂捕殺,男女老幼皆不放過(估計還讓個別人狠狠致富了一把)。捕殺行動堪稱成績斐然,因為自1990年起在野外就再也沒見過華南虎的活體了(基本可算野外滅絕)。加上目前在南非野化留學的三隻,如今中國還剩72隻圈養華南虎,而它們都是過去6隻野生華南虎的後代。由於近親繁殖嚴重,圈養華南虎已嚴重退化,能否在放歸後生存很難預料,何況連合適的棲息地恐怕都難以保證。因此,基本可以預料,在不遠的將來,所有的中國虎將不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存在,它們將成為自然界的另一個傳說。
西伯利亞虎(東北虎):當年也曾被我國順手捕殺,加之亂砍亂伐致使棲息地嚴重喪失,野外種群也下降的非常厲害,不過好在俄羅斯西伯利亞還有一部分倖存。如今西伯利亞虎大約還有162-230隻,而生活在中國境內的可能只有20隻左右。
印支虎:生活在東南亞以及我國部分地區。由於有數條國境線穿越印支虎生活的深山老林,致使出入印支虎的棲息地相對比較困難,這倒保護了它們的存在。據推測,野外可能還有1,180-1,790隻印支虎生存。
孟加拉虎(印度虎):它們的數量是剩下的5個亞種當中最多的。印度政府在保護印度虎上的高瞻遠矚以及卓越努力都很值得敬佩。他們在20世紀70年代就制訂了印度虎保護計劃,為此他們建立了幾十個自然保護區,並付諸實施。如今野生印度虎大約有3,500-4,000隻左右,約佔全球虎數量的一半。現在對印度虎危害最大的就是偷獵者。
(Cattleya:根據2006年的最新消息,這個數字已經有了驚人下降,有消息稱,目前孟加拉虎可能已不足1500隻。造成這種惡果的仍然是偷獵,而驅使偷獵行為不斷發生甚至升級的,就是來自我們東亞各國對虎製品的貪婪需求。在這里,請讓我們一起呼籲,抵制虎製品,從自身做起…… 於2006.05.23)
蘇門達臘虎:生活在印尼蘇門達臘島,目前數量可能有400-500隻。
因為商業利益瘋狂偷獵、持續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目前是威脅虎生存的主要因素。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它們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為我們人類的一些荒謬的舉動白白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虎的未來掌握在人的手中,我們是繼續保持短視和貪婪而選擇讓它們滅亡,抑或摒棄無知,盡力做到人與動物的和諧共處,這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的選擇。要知道,作為生態圈的一份子,保護動物其實就是保護我們自身,對自然的破壞和對物種的滅絕,如同打開潘多拉的盒子,人類能承受的起這樣的代價么……
IUCN紅皮書:東北虎、華南虎、蘇門達臘虎被列入嚴重瀕危名單;其他兩個亞種被列為瀕危名單。CITES:所有亞種列入附錄I。
---
分布
全世界的老虎有八個亞種。老虎的分布向四方的森林地帶遷徙,幾乎整個亞洲地帶的
森林中都有它的足跡。有向北擴展的西伯利亞虎;向西延伸的西亞虎;向南遷徙的東
南虎,也有向西南擴展的孟加拉虎,更有一些跨海至蘇門答臘、爪哇、巴里等島嶼上
,而形成蘇門答臘虎、爪哇虎和巴里虎。
老虎的攻擊方法
老虎遇到獵物時會伏低,並且尋找掩護,慢慢潛近,等到獵物走近攻擊距離內,就突
然的躍出,攻擊背部,這是為了避免遭到獵物反抗所傷到。老虎會先用爪子抓穿獵物
的背部並且把它拖倒在地,再用銳利的犬齒緊咬住它的咽喉使它窒息,不然就是咬斷
頸椎,直到獵物死亡才鬆口。這種攻擊方式也是貓科動物最典型的攻擊方法。
食量
成年的老虎一天平均吃下6公斤左右的肉,一年約吃下3500公斤的獵物。
習性
1. 愛水並且也擅於游泳。 2. 晝伏夜出。 3. 只要在植物濃密也有水的地方便可居住。
4. 喜歡以四處灑尿、抓磨樹干、排糞來劃清界線。
--- 虎是中國文化傳統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它一直被當作是權力和力量的象徵,也一直為人們所敬畏。虎在中國生肖中排位第三,並被認為是世上所有獸類的統治者,出生於虎年的人被認為是英勇的、樂觀的,也是寬容的、慷慨的,他們能夠長壽而且善於領導而非服從。
虎前額上的花紋構成中國的"王"字,事實上,中國的"王"字就是因了老虎而來的。虎是森林之王,因此中國人巧妙地以它前額上的花紋作為一個漢字,意思是統治者。如今,這個字已成為了百家姓中的一個了。虎是一種極具陽剛之氣的動物,它具備勇敢與威嚴,虎也被人們認為是山大王,傳說它能夠驅除一切邪惡。在戰爭年代,虎頭被繪制在戰士的盾牌上用以嚇阻敵人。
在中國的傳說中,人們相信虎是極其有力的動物,它們能驅除家庭的三大災難:火災、失竊和邪惡。虎畫經常被掛在牆上並正對著大門以使惡魔因害怕而不敢進入。乃至在當代中國,也有兒童戴著虎頭帽、穿著虎頭鞋用以驅邪,還有的人睡虎頭枕以使自己更加強壯。在虎年,孩子們的頭上都寫上了紅色的"王"字看似能增強他們的精力與活力。在早期的中國,老虎是主要的動物神靈,人們認為它能驅除旱災,還有人相信一頭虎在500年後將變得雪白,然後還能再活1000年,當它們死後,它的靈魂將滲透入地下變為琥珀,這便是"琥珀"一詞的由來,意思是"虎之魂"。虎是高尚威望的象徵,在早期的中國法庭上能見到"迴避"、"肅靜"的字樣。虎符:虎形的木塊是表示由帝王直接下達的軍令的標志;古代的強盜首領也將虎皮鋪在自己的座位上以顯示自己的至高地位。帶虎字的中國成語:龍騰虎躍、虎虎生威、如虎添翼。
--- 虎的形象和稱謂曾經出現在歷代的歌舞和戲劇中,如元朝雜劇《虎頭牌》,清朝傳奇《虎囊彈》、崑曲《虎囊彈》、京劇《虎牢關》、《卧虎溝》、《胭脂虎》等,不勝枚舉。其中兩個表現人與搏鬥場面的最為激動人心。一個叫做《東海黃公》,是在漢代長安附近流行的一種"角抵戲"。晉朝葛洪在《西京雜記》里對此有頗為詳細的記載:"東梅人黃公,少時為未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以絳繒束發,立興雲霧坐成山河,及衰老氣功羸憊,飲酒過度不能復得其術。秦末有白虎見於東海,黃公乃以赤刀往厭之,術既不行,遂為虎所殺。三輔人遂以為戲。漢帝亦取以為角抵戲馬。"看來這里對虎的威力還是誠惶誠恐的,因為象東海黃公那樣有武功、有法術的人仍然沒有斗過虎,終於枉送了性命。由古典小說《水滸傳》改編的京劇和其他地方戲"武松打虎",也是表現人虎搏鬥的,但結果恰與《東海黃公》相反,武松打死了虎,成為打虎英雄。在我國有關虎的語匯中也有不少含有貶意的,如"為虎作倀"形容本身受了虎害,又被驅使去害別人的勢利小人的丑惡品質;"狐假虎威"則勾畫出了一幅仗勢欺人的奴才嘴臉。在我國民間童話中,還有一個廣泛流傳的《老虎學藝》的故事:盡管虎在山林中作威作福,大模大樣地走來走去,但有一個最大的弱點,就是不會上樹。因為在很早以前,虎什麼本領都沒有,只好拜貓為師,學習各種本領。熱情的貓很快就教會了它縱、跳、躥、撲等諸般技藝,但也發現了虎兇狠殘暴的本性,就在傳授的過程中留了一手。當虎覺得自己已將貓的本領完全學會之後,便一反常態,恩將仇報,竟然猛撲過來,要把貓一口吃掉。貓卻不慌不忙,敏捷而靈巧地縱身爬上了樹梢,免遭暗算。虎蹲在樹下無計可施,便又央求貓把上樹的方法傳授給它。貓則不再上當,虎也就終於沒有學會上樹的本領。宋朝大詩人陸游在《劍南詩稿·嘲畜貓》自注中寫道:"俗言貓為虎舅,教虎百為惟不教上樹。"這個故事辛辣地諷刺了那些忘恩負義、恩將仇報的小人。至於以虎為地名、人名,繼而演繹出的故事傳說、趣聞逸事,就更是數不勝數。而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文化中的虎年,則是每隔12年就要到來的歡樂節日。由於我國是世界上有影響的大國之一,人口位居世界第一,隨著人口的不斷遷移,幾乎世界上每一個角落都可以找到華人的身影。他們所到之處,也必將或多或少地帶去一些中國傳統文化,傳統的十二生肖文化就是絕大多數遠離故鄉的海外華人所難以丟棄的,同時也逐漸為世界其他民族所接受。因此,近年來這種以十二種動物命名年的習俗,不僅在亞洲各國和俄羅斯等的影響越來越大,也悄然傳到了歐美各國,尤其是有關虎年的來歷和各種傳說,各種媒體都樂於廣泛地進行宣傳,使虎年成了虎名副其實的"本命年"。
Ⅵ 印尼虎紋路之間的黑紗能退嗎
如果虎明了紋上還有黑紗是永久的不能退。
Ⅶ 虎魚吃什麼
虎魚是一種常見的觀賞魚,捕殺魚餌的場面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而且胃口大,捕食精準,吃食迅猛,堪稱魚類中的終極殺手,倍受人們的喜愛!
虎魚,屬於大型兇悍的獵食性虎魚,它非常喜歡吃活餌,尤其是鮮活類,比如常見的魚類、蝦類、活潑亂跳的泥鰍等等。餵食活餌的時候,一定得檢查食物是否干凈,有無寄生蟲,有無受到污染。建議將買回的飼料魚先消毒,然後用鹽水飼養幾天,期間不進行餵食,以免污染水質,待其餓時,撈取餵食!
魚類,比如常喂的河魚如鯽魚、草魚等,確保無污染安全的做法是,去掉鱗片和會藏大量寄生蟲的內臟,去除魚鰓後必須進行消毒後,方可餵食!
在餵食蝦類的時候,必須去除蝦箭蝦頭,以免刺傷印尼虎魚脆弱的腸胃,導致腸炎疾病的發生。
除了活餌外,其實通過馴養,印尼虎魚可以餵食一些人工飼料,比如牛心漢堡、雞肉、魚塊、麵包蟲等等。餵食牛肉的時候,最好去除肉肥油多的部位,以免污染水質,或者造成印尼虎魚滑便。
虎魚虎魚吃食非常干凈,以吞食為主,因此建議餵食堅持6分飽原則,因為過度的餵食會給虎魚的腸胃造成傷害!
虎魚飼養時,必須注意清潔干凈,如果因為懶惰而帶來不必要的損傷,到時可就後悔莫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