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最強魔鬼海嘯,為何顛覆科學家對海嘯的認知
利圖亞灣海嘯是至今人類已知最強海嘯,因而顛覆了科學家對海嘯的認知。當年在美國,利圖亞灣海嘯發生的時候,在狂風和巨浪裹挾之中,海嘯周圍竟然發生了板塊位移,使得周圍的山地和盆地在不斷的晃動和割裂。在當時有一個超過4000萬立方米體積的大傢伙,竟然被海嘯一瞬間就給拍爛了,直接被卷到900多米的高空之中。在重重墜落進海里的時候,直接掀起了500多米的浪花。
其實海嘯是一場不可逆的損失,我們人類除了躲避只能躲避,所以面對毀滅性的自然災害,我們唯有不斷努力提高預測能力。
B. 普吉島易發生地震海嘯嗎
普吉島不易發生地震海嘯
普吉島:在04年的時候被印尼的大海嘯波及,雖然受到破壞,但是水質卻恢復到被開發之前的水平,算是有失有得。
普吉島(泰語:ภูเก็ต)屬於泰王國普吉府管轄,面積543平方千米,是泰國最大的島,也是泰國最小的府,2014年,島民共計超過60萬人。
普吉島位於泰國西南方,安達曼海東南部海面之上,是一座南北較長(最長處48.7千米)、東西稍窄(最寬處21.3千米)的狹長狀島嶼,北以巴帕海峽與泰國本土的攀牙府相鄰,而東側則是隔著攀牙灣與對岸的甲米府呼應,西岸及南岸則都瀕臨安達曼海。
普吉島由於面臨安達曼海,氣候備受海洋季風影響,上半年炎熱,下半年多雨。
普吉島以其迷人的熱帶風光和豐富的旅遊資源被稱為"安達曼海上的一顆明珠",而且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有"珍寶島"、"金銀島"的美稱。主要礦產是錫,還盛產橡膠、海產和各種水果。島上工商業、旅遊業都較發達。首府普吉鎮地處島東南部,是一個大港口和商業中心。
C. 防海嘯的常識
1、什麼是海嘯? 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當地震發生於海底,因震波的動力而引起海水劇烈的起伏,形成強大的波浪,向前推進,將沿海地帶一一淹沒的災害,稱之為海嘯。海嘯在許多西方語言中稱為「tsunami」,詞源自日語「津波」,即「港邊的波浪」(「津」即「港」)。這也顯示出了日本是一個經常遭受海嘯襲擊的國家。目前,人類對地震、火山、海嘯等突如其來的災變,只能通過觀察、預測來預防或減少它們所造成的損失,但還不能阻止它們的發生。海嘯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內、里氏地震規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嘯波長比海洋的最大深度還要大,在海底附近傳播也沒受多大阻滯,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傳播過去,海嘯在海洋的傳播速度大約每小時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鄰兩個浪頭的距離也可能遠達500到650公里,當海嘯波進入陸棚後,由於深度變淺,波高突然增大,它的這種波浪運動所捲起的海濤,波高可達數十米,並形成「水牆」。由地震引起的波動與海面上的海浪不同,一般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層波動,而地震所引起的水體波動是從海面到海底整個水層的起伏。此外,海底火山爆發,土崩及人為的水底核爆也能造成海嘯。此外,隕石撞擊也會造成海嘯,「水牆」可達百尺。而且隕石造成的海嘯在任何水域也有機會發生,不一定在地震帶。不過隕石造成的海嘯可能千年才會發生一次。海嘯同風產生的浪或潮是有很大差異的。微風吹過海洋,泛起相對較短的波浪。相應產生的水流僅限於淺層水體。猛烈的大風能夠存遼闊的海洋捲起高度3()米以上的海浪,但也不能撼動深處的水。而潮汐每天席捲全球兩次。它產生的海流跟海嘯一樣能深入海洋底部,但是海嘯並非由月亮或太陽的引力引起,它由海下地震推動所產生,或由火山爆發、隕星撞擊、或水下滑坡所產生。海嘯波浪在深海的速度能夠超過每小時700千米,可輕松地與波音747飛機保持同步。雖然速度快。但在深水中海嘯並不危險,低於幾米的一次單個波浪在開闊的海洋中其長度可超過750千米這種作用產生的海表傾斜如此之細微,以致這種波浪通常在深水中不經意間就過去了。海嘯是靜悄悄地不知不覺地通過海洋,然而如果出乎意料地在淺水中它會達到災難性的高度。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發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動都可能引起海嘯。地震發生時,海底地層發生斷裂,部分地層出現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從海底到海面的整個水層發生劇烈「抖動」。這種「抖動」與平常所見到的海浪大不一樣。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動的振幅隨水深衰減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動」則是從海底到海面整個水體的波動,其中所含的能量驚人。海嘯時掀起的狂濤駭浪,高度可達10多米至幾十米不等,形成「水牆」。另外,海嘯波長很大,可以傳播幾千公里而能量損失很小。由於以上原因,如果海嘯到達岸邊,「水牆」就會沖上陸地,對人類生命和財產造成嚴重威脅。2、海嘯的四種類型海嘯可分為4種類型。即由氣象變化引起的風暴潮、火山爆發引起的火山海嘯、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嘯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嘯。中國地震局提供的材料說,地震海嘯是海底發生地震時,海底地形急劇升降變動引起海水強烈擾動。其機制有兩種形式:「下降型」海嘯和「隆起型」海嘯。「下降型」海嘯:某些構造地震引起海底地殼大范圍的急劇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錯動下陷的空間涌去,並在其上方出現海水大規模積聚,當涌進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後,即翻回海面產生壓縮波,形成長波大浪,並向四周傳播與擴散,這種下降型的海底地殼運動形成的海嘯在海岸首先表現為異常的退潮現象。1960年智利地震海嘯就屬於此種類型。「隆起型」海嘯:某些構造地震引起海底地殼大范圍的急劇上升,海水也隨著隆起區一起抬升,並在隆起區域上方出現大規模的海水積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須保持一個等勢面以達到相對平衡,於是海水從波源區向四周擴散,形成洶涌巨浪。這種隆起型的海底地殼運動形成的海嘯波在海岸首先表現為異常的漲潮現象。3、海嘯為什麼會造成如此巨大的危害? 海嘯由地震引起海底隆起和下陷所致。海底突然變形,致使從海底到海面的海水整體發生大的涌動,形成海嘯襲擊沿岸地區。受台風和低氣壓的影響,海面會掀起巨浪,雖然有時高達數米,但浪幅有限,由數米到數百米,因此沖擊岸邊的海水量也有限。而海嘯就不同了,雖然海嘯在遙遠的海面只有數厘米至數米高,但由於海面隆起的范圍大,有時海嘯的寬幅達數百公里,這種巨大的"水塊"產生的破壞力非常巨大,嚴重危害岸上的建築物和人的生命。據調查,這次印度洋大海嘯在泰國沿岸把一艘50噸重的船從海邊推到岸上1.2公里遠的地方。從有關數據來看,海嘯高達2米,木製房屋會瞬間遭到破壞;海嘯高達20米以上,鋼筋水泥建築物也難以招架。海嘯的特徵之一是速度快,地震發生的地方海水越深,海嘯速度越快。海水越深,因海底變動涌動的水量越多,因而形成海嘯之後在海面移動的速度也越快。如果發生地震的地方水深為5000米,海嘯和噴氣機速度差不多,每小時可達800公里,移動到水深10米的地方,時速放慢,變為40公里。由於前浪減速,後浪推過來發生重疊,因此海嘯到岸邊波浪升高,如果沿岸海底地形呈V字形,海嘯掀起的海浪會更高。在遙遠的海面移動時不為人注意,以迅猛的速度接近陸地,達到海岸時突然形成巨大的水牆,這就是海嘯,人們發現它時再逃為時已晚,因此,一旦發生地震要馬上離開海岸,到高處安全的地方。4、目前國際上有沒有預防海嘯的預警機制?目前全球已建立了國際海嘯預警系統。該系統是1965年開始啟動的,此前的1964年阿拉斯加一帶海域發生了里氏9.2級的地震,地震引起的巨大海嘯襲擊了大半個阿拉斯加。海嘯發生後,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局開始啟動這一研究。後來,太平洋地震帶的一些北美、亞洲、南美國家,太平洋上的一些島嶼國家、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法國和俄羅斯等國都先後加入。據介紹,國際海嘯預警系統一般是把參與國家的地震監測網路的各種地震信息全部匯總,然後通過計算機進行分析,並設計成電腦模擬,大致判斷出哪些地方會形成海嘯,其規模和破壞性有多大。基本數據形成後,系統會迅速向有關成員國傳達相關警報。而一旦海嘯形成,該系統分布在海洋上的數個水文監測站會及時更新海嘯信息。5、海嘯的預測和自救海嘯前1、地震海嘯發生的最早信號是地面強烈震動,地震波與海嘯的到達有一個時間差,正好有利於人們預防。地震是海嘯的「排頭兵」,如果感覺到較強的震動,就不要靠近海邊、江河的入海口。如果聽到有關附近地震的報告,要做好防海嘯的准備,要記住,海嘯有時會在地震發生幾小時後到達離震源上千公里遠的地方。2、如果發現潮汐突然反常漲落,海平面顯著下降或者有巨浪襲來,並且有大量的水泡冒出,都應以最快速度撤離岸邊。3、海嘯前海水異常退去時往往會把魚蝦等許多海生動物留在淺灘,場面蔚為壯觀。此時千萬不要前去撿魚或看熱鬧,應當迅速離開海岸,向內陸高處轉移。4、通過氫氣球可以聽到次聲波的「隆、隆」聲。發生海嘯時1、發生海嘯時,航行在海上的船隻不可以回港或靠岸,應該馬上駛向深海區,深海區相對於海岸更為安全。2、因為海嘯在海港中造成的落差和湍流非常危險,船主應該在海嘯到來前把船開到開闊海面。如果沒有時間開出海港,所有人都要撤離停泊在海港里的船隻。3、海嘯登陸時海水往往明顯升高或降低,如果看到海面後退速度異常快,立刻撤離到內陸地勢較高的地方。經典事例:2004年聖誕節,10歲的英國女孩蒂莉。史密斯在印尼海嘯發生時所做的事情就是一個例子。當天早晨,史密斯與家人在海灘散步,當看到「海水開始冒泡,泡沫發出噝噝聲,就像煎鍋一樣」時,她憑借所學的科學知識,迅速判斷出這是海嘯即將到來的跡象。在她的警告下,約一百名遊客在海嘯到達前幾分鍾撤退,倖免於難。被視為英雄的蒂莉3日在聯合國總部受到了國際減災戰略機構的歡迎。這個設在瑞士日內瓦的聯合國機構現在正致力於在全球范圍內增強人們應對災害的反應能力。在去年發生的南亞大地震中,巴基斯坦和印度眾多學校被摧毀,許多兒童因此喪生。「蒂莉的故事提醒我們,教育攸關生死,」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在會見蒂莉前說,「所有孩子都應當接受減災教育,這樣他們就能知道,在自然災害發生時應該做什麼。」6.海嘯來臨時如何逃生?海嘯與海底地震有關,可引發高達30米的巨浪,在沿海地帶會造成巨大破壞。感覺強烈地震或長時間的震動時,需要立即離開海岸,快速到高地等安全處避難。如果收到海嘯警報,沒有感覺到震動也要立即離開海岸,快速到高地等安全處避難。通過收音機或電視等掌握信息,在沒有解除海嘯警報之前,勿靠近海岸。不是所有地震都引起海嘯,但任何一種地震都可能引發海嘯。當你感覺大地發生顫抖時,要抓緊時間盡快遠離海濱,登上高處。不要去看海嘯---如果你和海浪靠得太近,危險來臨時就會無法逃脫。
D. 印尼蘇門答臘島南部海域發生6.2級地震或引發海嘯,對我國沿岸有影響嗎
海域地震或引發海嘯 但不會對我國沿岸造成災害性影響
E. 為什麼印尼總會發生海嘯印尼海嘯的原因是什麼
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而印尼卻偏偏是海嘯的多發地,為什麼印尼總會發生海嘯呢?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印尼頻繁發生海嘯呢?下面我們一起來探個究竟。
印尼大海嘯_印尼海嘯 -簡單介紹
印尼海嘯:印尼海嘯-簡介,印尼海嘯-發生過程_印尼大海嘯
印尼海嘯過後印尼海嘯是指2006年7月17日,印度尼西亞爪哇島南部的印度洋海域發生強烈地震並引發沿岸部分地區海嘯,造成至少668人死亡,1438人受傷,287人失蹤。
印尼海嘯4100人無家可歸。
海嘯是1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發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動都可能引起海嘯。地震發生時,海底地層發生斷裂,部分地層出現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從海底到海面的整個水層發生劇烈“抖動”。這種“抖動”與平常所見到的海浪大不一樣。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動的振幅隨水深衰減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動”則是從海底到海面整個水體的波動,其中所含的能量驚人。
海嘯時掀起的狂濤駭浪,高度可達10多米至幾十米不等,形成“水牆”。另外,海嘯波長很大,可以傳播幾千公里而能量損失很小。由於以上原因,如果海嘯到達岸邊,“水牆”就會沖上陸地,對人類生命和財產造成嚴重威脅。
印尼大海嘯_印尼海嘯 -發生過程
印尼海嘯使大量遊客死亡2006年7月17日,印尼當地時間3時24分(北京時間16時24分)發生里氏7.2級地震。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稱,這次的地震觸發了印尼爪哇島、蘇門答臘島,以及澳大利亞聖誕島和可可島區域海嘯預警。
截至7月17日傍晚,已造成當地至少80人死亡。
截至7月18日,印尼地震引發海嘯已造成357人死亡,其中包括來自沙特、巴基斯坦、荷蘭、日本和瑞士等國的7名外國人,另有數百人受傷,5400多人無家可歸,3萬餘人被撤到地勢較高的地方避難。此時記者證實,暫無中國公民傷亡。
截至7月19日,印尼政府部門稱,海嘯中本國遇難者人數升至531人,另有270多人失蹤。
印尼缺乏預警系統導致悲劇重演,海嘯死傷慘重。印度尼西亞副總統優素福·卡拉18日晚間說,國家救災統籌機構18日已向遭受地震和海嘯襲擊的西爪哇南部地區提供了約110萬美元的緊急救濟經費,以幫助地方政府迅速展開救災工作。
印尼大海嘯_印尼海嘯 -原因分析
1、地震震級大,震源淺
本次地震震級達8.7級,屬於特大地震。地震發生在澳大利亞板塊與印度板塊2大全球構造板塊的交界處。地震區內,印度板塊,相對緬甸板塊,以6厘米/年速度向西北方向運動,在巽他海槽斜向俯沖收斂。印度板塊向緬甸板塊下,長期俯沖,積累了巨大的應力和能量,突然釋放,引起地殼劇烈震動。又由於震源淺(僅10公里),對海水的擾動強烈,引發巨大的海嘯。
2、受災地區沒有建立海嘯警報系統,缺乏預警機制
印度洋海域國家均未建立海嘯警報系統,缺乏預警機制,當大地震引發海嘯時,當地政府和人民在沒有任何防備和避難知識的情況下,遭受了“滅頂”之災。而太平洋海域的許多國家,為了預防海嘯,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已成立了太平洋海嘯警報系統,國際海洋學委員會組成了“太平洋海嘯警報系統國際協調組”,對海嘯警報系統業務開展協調工作,曾進行過一些成功的海嘯預警,使人員的傷亡大大減少。
3、受災地區對遭受地震海嘯的潛在危險性估計不足
盡管此次地震海嘯受災國家歷史上也有地震海嘯記載,但對如此大的災難估計不足,也沒能與國際海嘯研究機構和有預警能力的國家開展積極的合作。
4、受災地區社會防災准備不夠
一些受災地區經濟不發達,沿岸建築缺少相應的抗海嘯 措施 ,海邊的一些旅遊、度假等公共建築,缺乏防浪、避險設施,事先沒有很好的防災准備。再加上交通、通訊等設施落後,災難發生後,受災情況不能及時獲得,延誤了災後救援工作,客觀上加重了災害程度。
5、受災地區正值旅遊旺季,防災意識弱
本次地震海嘯發生在本年度的 聖誕節 ,是受災地區的旅遊旺季,來自世界各地的旅遊者雲集海邊,賓館的入住率達到了百分之百,遊客處於放鬆休閑狀態,當地人們忙於接待,防災意識極低。
海嘯相關 文章 :
1. 應對海嘯的方法
2. 接到海嘯來臨時應該如何做
3. 世界上死亡人數最大的海嘯
4. 海嘯是如何形成的
5. 海嘯是怎樣引起的
F. 2004年的印尼大海嘯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給印尼帶來了多大的損失
2004年的印尼大海嘯,是因為印尼蘇門達拉島一帶海域發生了劇烈地震而導致的驚天海嘯,當時印度洋沿岸掀起了10多米高的驚濤駭浪,瞬間席捲了8個國家,至少15.6萬人瞬間在災難中喪生。印尼在這次災難中受損特別嚴重,據當地政府統計,失蹤和死亡的人數達到了238945人,確認死亡的有11萬多人,失蹤的人數則有12萬多人。
印尼海嘯的危害根據印尼海嘯之後統計的數據,這次海嘯導致的遇難者總人數不少於29.2萬人,印尼的失蹤和遇難人數接近24萬,僅次於印尼的是斯里蘭卡有接近31000人遇難,失蹤5637人;印度失蹤和死亡人口為16000多人,泰國5393人遇難、馬爾地夫82人、索馬里298人、馬來西亞68人、緬甸61人也在災難中遇難。
G. 發生印尼海嘯的原因及感想 SOS!!!!!!
印尼海嘯是由於海底地震引起的。全球分為6大板塊,印尼所在的馬來群島位於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出界處,屬於版塊的消亡邊界,地殼活動頻繁。而且印度尼西亞處在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震引起海嘯時有發生。2004的大海嘯就是海底板塊強烈運動引起的。
海嘯等自然災害是無法避免的,人們只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建立起完整的預警機制和完善的救援和災後重建體系,才能把海嘯等自然災害的危害降到最低。
H. 印尼海嘯發生在哪一年
印尼2006年7月17日當地時間3時24分(北京時間16時24分)發生里氏7.2級地震。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稱,這次的地震觸發了印尼爪哇島、蘇門答臘島,以及澳大利亞聖誕島和可可島區域海嘯預警。
地震引發的海嘯在3點30分左右到達西爪哇省尖米士縣的龐岸達蘭海岸和打橫縣的芝帕圖賈海岸,中爪哇省凱布門縣的阿亞和博達納汗海岸也出現了較小的海嘯。
據印尼安塔拉通訊社和當地電視台報道,在龐岸達蘭海岸,3至4米高的海浪沖向陸地最遠達兩公里。沿岸一批飯店和房屋被毀壞,400多艘船隻被沖走。
(8)04年印尼海嘯為什麼沒有預警擴展閱讀
發生原因:
這次地震發生的范圍主要位於印度洋板塊與亞洲板塊的交界處,消亡邊界. 地處安達曼海。
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給印尼、斯里蘭卡、泰國、印度,馬爾地夫等國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到2005年1月10日為止的統計數據顯示,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嘯已經造成15.6萬人死亡,這可能是世界近200多年來死傷最慘重的海嘯災難。
I. 印尼海嘯是什麼時候發生
印尼海嘯發生於2004年12月26日,這次地震發生的范圍主要位於印度洋板塊與亞洲板塊的交界處,地處安達曼海。
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給印尼、斯里蘭卡、泰國、印度,馬爾地夫等國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到2005年1月10日為止的統計數據顯示,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嘯已經造成15.6萬人死亡,這可能是世界近200多年來死傷最慘重的海嘯災難。
(9)04年印尼海嘯為什麼沒有預警擴展閱讀
海嘯是一種災難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內、里氏震級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發也可能引起海嘯。而不巧的是,印尼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所以頻繁遭受地震、火山噴發和海嘯襲擊,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
2004年印度洋海嘯共造成20多萬人死亡,印尼就是受創最重的國家之一。
印尼海嘯多發海域是平原,人口密集,而且印尼海嘯預警機制落後,民眾防災自救意識缺乏。自從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發生以來,印尼曾在多個海域安放了22個海嘯探測器。但是,由於設備腐蝕生銹、缺乏財力維護以及遭到人為破壞等原因,這些設施目前均不能發揮任何作用。
反觀日本預警機制反應快,加上日本海嘯區域有山,可以避難,所以傷亡人數較少,2011年日本地震引發海嘯,遇難人數11232人,失蹤人數16361人,共計27593人。而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造成22.6萬人死亡,這可能是世界近200多年來死傷最慘重的海嘯災難。
J. 海嘯原因
海嘯發生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
一,由於海底地震、火山爆發、大滑坡、大塌陷等地質構造變化而引起的巨浪所造成的災害我們稱為海嘯災害。破壞性的海嘯一般在地震構造運動出現垂直斷層,震源深度小於20-50公里,里氏震級大於6.5級的條件下才能發生;由於海水的壓縮性很小,當受到地震能量的作用,水體只能以同等規模的波動形式把能量傳遞出去。當海嘯波進入大陸架淺海,因深度急劇變淺,能量集中,波高會驟然增大,這時可能出現10-20米以上波高的海嘯。在濱海區域,海嘯波使海水陡漲,猶如水牆,並伴著隆隆巨響,瞬時侵入農田村莊,然後海水又迅速退去;或先退後漲。這樣反復多次,造成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這次12月26日的印尼海底地震是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及歐亞大陸板塊等三大板塊互相碰撞的結果所造成的海嘯波,影響到整個印度洋沿海地區目前已造成十五萬多人的死亡和數百萬人的流離失所。就是一個極能說明問題的例證。但並非所有的海底地震都會引發海嘯,能引發海嘯的必須是有垂直運動的逆沖構造型海底地震,而且其震級必須是里氏6。5級以上,震源深度為小於20--50公里。據統計,海洋里發生過的大地震能造成海嘯的大約只佔百分之四。
二,海上的颶風、台風等極端氣候也能引發海嘯,這種海嘯稱為風暴海嘯,它同樣能造成人員和財產的損失。1969年7月28日廣東省汕頭市牛田洋海域受特大台風侵襲,當時又正逢大潮因而引發巨大的風暴海嘯,浪高10多米,造成近萬人死亡。廣東沿海地區易發生風暴海嘯還有地理上的因素:即因為廣東省沿海地區有不少漏斗形的海灣地形,汕頭的牛田洋與珠江口就是典型的這種地形,這種地形較易加速大氣和洋流漩渦的形成,導致風暴海嘯的出現。
三,濱海沿岸的大規模山崩、懸崖滑落也曾引發海嘯,1702年日本有明海域附近的山崩引發海嘯,最大波高達50米以上,造成15000人死亡。 又如1964年3月3日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市南部沿海地帶的懸崖滑入太平洋海灣中引發海嘯,巨浪高達70米,令100多人葬身海底。
四,水下核爆炸也會引發海嘯,因為水下核爆炸會在瞬間在海洋中突然釋放巨大的能量,使海水劇烈振盪而引發海嘯。其規模大小與核爆炸所釋放的總能量的大小直接有關,核爆炸釋放的能量越大,引發的海嘯也就越大。目前超級大國--美國在世界各個海洋中都駐有大批攜帶核導彈的核潛艇。這些核武器就是引發海嘯的最大隱患。但是核爆炸引起的海嘯往往是局部的,一般影響范圍有限的。
五,引起最大規模海嘯是天體事件,小行星和慧星如果撞擊海洋就會引發規模比印尼海嘯的能量大幾十萬倍、幾千萬倍。如果這種海嘯真的發生了,它會在把沿海的城市一掃而光。據統計,平均1千萬年才發生一次。所以其發生率極低。
海嘯雖然非常可怕,但是由海底地震引發的海嘯是完全可以預報的。只要發生了地震就可以進行預報,因為海嘯的傳播速度只跟海水深度有關,它是重力加速度和水深的乘積的平方根。如果水深有1000米的話,海嘯的傳播速度要大於每秒300米,接近聲速。因此由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嘯要傳到受害地區需要一段時間,這段時間足夠令監測站向人們發出警報讓人們盡快迴避,就可以躲過這種災難了,這就是所謂的海嘯預警系統工程。實際上這次印度洋地震發生後大約1個小時,美國哈佛大學的專家學者根據地震儀器早已計算出這個地震的震級是8.9級,他們實際比誰都清楚這個數字意味著什麼。非常清楚8.9級的地震會帶來什麼後果。但是他們強調印度洋地區的這些國家沒有參加太平洋海嘯預警系統工程,因此無法溝通。他們竟以此為藉口沒有及時通告這些國家,真是混蛋至極!!!這次印度洋地區發生的大海嘯使許多國家元首都紛紛深刻地認識到建立海嘯預警系統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