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斗魚好養嗎怎麼養
不太好養,但是只要細心點,還是可以養好的,要及時投喂、准備加溫棒、保證適宜的環境。
1、及時投喂
斗魚沒吃飽東西也會變瘦,狀態變得很差。所以就需要及時投喂飼料。一般斗魚每天一喂。由於它屬於小型魚,胃也不大,食量在觀賞魚界中算少的了。一般每天喂到肚子稍微鼓起來就行了。
(1)怎麼養好印尼斗魚擴展閱讀
斗魚是屬於雜食偏肉食性的魚種,因此可搭配餵食多種餌料,盡量不要讓斗魚的食譜過於單調。通常人工乾燥餌料營養成分齊全且干凈衛生,是大多數人飼喂斗魚的必備餌料;為適應斗魚水上層活動的習性,最好選浮水性飼料,若能間隔投喂新鮮的活餌,如豐年蟲、孑孓、絲蚯蚓、水蚤等。
可使斗魚體色更加鮮艷,同時讓您在喂魚的過程中盡情享受魚兒攝食的樂趣,但由於這類餌料大多帶細菌而易於給魚只染病只能做為斗魚口味的調劑品,投喂時一定要經過漂洗,每次投喂量能在5分鍾內吃完為度,投喂一次即可。
② 斗魚要怎麼養
1、飼養斗魚適合的水溫在25攝氏度—28攝氏度之間,斗魚對氧氣的需求量較一般魚類大,所以要保證水溫和含氧量。
2、光照環境,充足的光照,利用水草進行光合作用。
3、飼養設備:飼養斗魚的容器,大到混養型水族箱,小到玻璃鋼,並無特殊需求,但是因為好鬥的天性,為了避免他們大打出手,一般採用單獨飼養的好。
4、斗魚是以肉食為主,所以要經常餵食蚯蚓和紅蟲,不過也可以適當的喂養一些米飯、饅頭或者水草。
(2)怎麼養好印尼斗魚擴展閱讀:
斗魚常見病:
1、黴菌
幾乎都是水質和溫度不正常引起的,這種症狀會快速傳染,所以得需要消毒常用器具及進行整缸治療,用市場上銷售的黴菌葯很容易治療。也可以下鹽來治療,但是效果慢,此種病很容易感染泰國斗魚,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很快造成死亡。
2、白點病
熱帶魚類常見的疾病,不僅見於斗魚。水質與溫度的不規則變化容易引起此病。特徵是身體的表面有白色圓點附著著。
斗魚分類:
斗魚分為很多種大概有70多種但是每種的區別不是很大,就像人類一樣分為黃種人,黑人,白人等等。下面我們主要給大家介紹中國斗魚。
叉尾斗魚:叉尾斗魚又稱為中國斗魚、菩薩魚、天堂魚等。原產地是中國南方。眼眶為金黃色,鰓蓋後面邊緣有一綠色版塊,體色呈紅、藍、綠三色,體側有11條藍色和紅色橫向條紋。體長最多可以達到8厘米。
③ 斗魚應該怎麼養
斗魚,主要是指歸屬於鱸形目、攀鱸亞目、絲足鱸科、斗魚亞科的小型魚類,身體長方體,側面偏扁。口裂小並向上斜。背鰭和臀鰭都較長而且位置上下相對。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斗魚應該怎麼養,歡迎閱讀與收藏。
斗魚應該怎麼養
1、水質選擇:
斗魚對溫度的要求並不苛刻,一般4~31℃之內都能成活,水溫處於24~27℃時最適宜其生長,水的酸鹼度以中性水為宜,pH值為6.5~7.2,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溶氧量最好保持在5毫克/升,除此以外還應注意控制水質中的一些毒素的含量。
2、魚缸選擇:
飼養斗魚的容器並無特殊限制,首先在魚缸底部要鋪入一層清洗干凈的薄薄的底砂或彩砂,一方面可以穩固栽培水草的根部,另一方面可為微生物提供附著,水與底砂的比例以5:1為宜。為了保持缸中充足的氧氣和提供魚躲藏的外所,應適當的植入金魚藻、黑藻等對CO2需求量低的'水草。
3、水質管理:
飼養斗魚只需每3~7天利用一塑膠軟管通過虹吸法清除缸底糞便污物,並抽去約1/3的污水,注入除氯的自來水即可創造清潔的水質環境。在小型水族箱中由於無動力設備帶動水循環,因此要隨時注意除去因殘餌、糞便形成的水面油膜,可以用竹筷夾一吸水紙,輕輕在水面拖動即可,此外還應適時根據水質情況添加一些有益微生物和微量元素。
4、餌料投喂:
斗魚是屬於雜食偏肉食性的魚種,因此可搭配餵食多種餌料,盡量不要讓斗魚的食譜過於單調,通常人工乾燥餌料營養成份齊全且干凈衛生,為大多數人飼喂斗魚的必備餌料。投喂時一定要經過漂洗,每次投喂量能在5分鍾內吃完為度,每天投喂一次即可。
5、注意事項:
中國斗魚是一種很活潑的魚,尤其是成年魚,在環境的突然改變時或者受到驚嚇時,會發生跳缸現象,故飼養的時候當環境發生改變時,一定要注意給魚缸加個蓋子,防止跳缸的悲劇。
中國斗魚吃什麼食物?
1、豐年蝦:豐年蝦廣泛分布於陸地上的鹽田或鹽湖中,對於人工養殖的魚蝦,營養價值非常高。豐年蝦的冬卵更是一種很特別的休眠卵,可以曬干裝罐,以商品形式上架銷售,並且可以很方便地孵化出來,作為優質活餌料,豐年蝦在水產養殖上應用甚廣。
2、紅線蟲:紅線蟲多生活在江河流域的岸邊或河底的污泥中,密集與污泥表層,一端固定在污泥中,一端伸出污泥在水中顫動,一遇到驚動,立刻縮回污泥中。水蚯蚓的營養價值極高,投喂前要在清水中反復漂洗,是金魚和錦鯉非常愛吃的餌料,也是鰻苗、幼鱉的主要餌料。
3、血蟲:血蟲主要指的是幾種體色鮮紅的水生環節動物的俗稱,包括寡毛綱顫蚓科顫蚓屬動物,可用來飼養熱帶魚,多毛綱吻沙蠶科吻沙蠶屬的種有時亦稱血蟲,某些搖蚊科搖蚊屬昆蟲的水生幼蟲體色血紅亦稱血蟲。
4、水蚤:水蚤生活在淡水中,秋季由夏卵孵化出一部分體小的水蚤雄蟲,開始進行兩性生殖,所產的卵稱「冬卵」,冬卵較夏卵大,卵殼較厚,卵黃多,受精的冬卵又稱「休眠卵」,渡過嚴寒或乾燥環境,於次年春季氣溫較高時發育為新的雌體,除少數生活在海水中,多為各種淡水水域中最常見的浮游動物。
中國斗魚有哪些品種?
1、圓尾斗魚:圓尾斗魚為斗魚科斗魚屬的魚類,食性以肉食性為主,在自然環境中主要以稻田害蟲及孑孓為食,人工飼養條件下剛孵化出來的幼魚以草履蟲、醋蟲等活食作為開口飼料,長到3厘米左右就可以接受人工飼料了。
2、叉尾斗魚:叉尾斗魚體形與圓尾斗魚相似,腹鰭有1根分節鰭條特別延長,雄魚鰭條延長尤甚,尾鰭叉形,多生活於山塘、稻田及水泉等淺水地區,食無脊椎動物,繁殖期雄魚吐泡沫為巢,將卵匯集於中,雄魚有護巢的習性。
形態特徵
體長卵圓形,側扁。頭中大。吻短鈍。眼大,側上位,眶前骨下緣具鋸齒。口小,口裂斜,上頜骨後部末伸達眼。頜齒細小,錐形,犁骨和齶骨均無齒。前鰓蓋骨和下鰓蓋骨邊緣具細齒。鰓上副呼吸器官呈球狀。體被中等大的櫛鱗,排列整齊。側線退化而不明顯。背鰭鰭棘部和鰭條部相連,始於胸鰭基底後上方,具12~19鰭棘、5~8鰭條。臀鰭基底長於背鰭基底,具16~21鰭棘、9~15鰭條。腹鰭具1鰭棘、5鰭條,第一枚鰭條呈絲狀延長。尾鰭又形或圓形。
體赤褐色,具10條左右藍色或綠色橫帶,眼至鰓蓋常有2~3條暗色斜帶,鰓蓋後緣具一藍斑。能棲息池沼、溝渠的污水中,捕食孑孓。生殖期間吹沫成巢。雄魚善斗,為著名觀賞魚類。我國有圓尾斗魚和叉尾斗魚兩種,前者分布於南北各地,後者分布於華南 。
分布范圍
斗魚類主要分布於熱帶亞熱帶,我國分布著兩種,一種屬廣布性的圓尾斗魚,另一種分布於南方的叉尾斗魚。
叉尾斗魚分布於我國長江以南地區,以華南地區最多。棲息於水溝、池塘及稻田等小型靜水水體中。叉尾斗魚的習性和圓尾斗魚差不遠。由於它們的美麗,中國斗魚在西方觀賞魚界名氣響當當,被冠以「天堂魚」(Paradisefish)之名。
圓尾斗魚分布於長江、黃河水系,可耐10℃以下的低溫。圓尾斗魚在各地的俗名都不一樣,在遼寧,被稱為「太平魚」,在河北叫「布魚」、「布老魚」,江蘇稱其為「獅公魚」、「火燒螃皺」、「草鞋魚」,湖北叫做「蓑衣魚」,也被稱為「中華蝶魚」和「小草魚」,而上海叫做」紅眼螃皺」。國內北方廣布,而整個上海的小池塘、河道、稻田等水域皆有分布(也包括市區內環境優良的原生池)。
泰國斗魚原產地是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
生活習性
斗魚為一種小型魚類,體長為50~100毫米。平時棲息於小溪、池塘、農田、河溝等緩流或靜水環境。雜食性,主要攝食浮游動物、昆蟲幼蟲,也食絲狀藻類。斗魚具有輔助呼吸器官,能直接利用空氣進行體內交換,在水族箱內溶解氧氣偏低時亦能生存。一旦離開水,可生活一段時間而不會死亡。斗魚性情粗暴,雄魚之間相遇時,好打鬥,尤其是在繁殖季節,打鬥更為激烈。
主要品種
叉尾斗魚
叉尾斗魚又名中國斗魚、斗魚、 天堂魚、 花手巾、菩薩魚。原產中國廣西。分布於廣東和台灣。
體呈長圓形,稍側扁。尾鰭深又形,魚體呈紅藍綠三色,體側有11條藍色橫向條紋相間。頭部有黑色條紋。鰓蓋後邊緣有一綠色斑塊。眼眶為金黃色鑲邊.鰭上有深色斑點。尾鰭呈紅色。體長可達5~10厘米。
在自然界主要棲息在緩流或靜水環境里。雜食性,主要攝食浮游動物、昆蟲幼蟲,也食絲狀藻類。產浮性卵。生性好鬥,還主動攻擊和撕咬其它品種的熱帶魚。單養,對水質無特殊要求,耐寒力很強,屬低溫低氧魚。
圓尾斗魚
圓尾斗魚體側扁。口小,上位,斜裂。上下頜均具細齒。體被櫛鱗,頭部被圓鱗,無側線。背鰭基部後方和臀鰭基部有鱗鞘,背鰭和臀鰭基部均較長,背鰭起點和臀鰭起點幾乎相對,而最後的幾根分枝鰭條延長。腹鰭胸位,第二第三根鰭條向後延長。尾鰭末端圓形。體暗褐色,體側有深色橫紋12條左右,鰓蓋後緣有一深藍色圓斑。奇鰭微紅色,腹鰭灰黑色。
多棲息於雜草叢生的湖泊、溝渠淺水帶。以浮游動物、水生昆蟲及其幼蟲為食,產卵期在6月份。產卵時雄性個體吐出一堆泡沫浮在水面上,雌魚把卵產於泡沫中孵化,雄魚守衛卵的發育孵化,浮性卵,圓形,光滑,淡黃色。
泰國斗魚
泰國斗魚別名彩雀。原產地是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一般成魚體長8~10cm,呈紡錘形,側扁,原來的野生品種體色不是很漂亮,如今已有鮮紅、綠色、藍色、黑色、紫紅色和雜色等多種色彩。各個鰭都又長又大,特別是背鰭、尾鰭和臀鰭。泰國斗魚以好鬥聞名,兩雄相遇必定來場決斗,相鬥時張大鰓蓋,抖動諸鰭,非常好看。因此在飼養中,不能把兩尾以上的成年雄魚放養在一個缸里。泰國斗魚的適宜飼養水溫是20~25℃,水質要求是硬度6—8dGH,pH6.5~7.5。雖然說泰國斗魚雄性之間容易發生爭斗,但是雌斗魚之間並不鬥,可以同養一缸。同時,它們也不與其他的熱帶魚相鬥,和大多數小型熱帶觀賞魚都能和平相處,是非常理想的混合飼養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