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蘇門答臘島的
西北東南走向 西部多山 東部平原 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雨林聚落分布在北蘇門答臘和西蘇門答臘中央高地 那裡火山灰土壤肥沃或是地形平坦易耕作
B. 印尼獅子航空的目的地
獅子航空總共飛航55個國內航點以及6個國際航點。 爪哇島
萬隆 - 萬隆國際機場
雅加達 - 蘇加諾-哈達國際機場 (總部)
三寶壟 - Achmad Yani Airport
梭羅市 - 梭羅國際機場
泗水 - 朱安達國際機場 (樞紐)
日惹 - 日惹國際機場
加里曼丹
巴厘巴板 - Sepinggan International Airport
馬辰 - Syamsudin Noor Airport
帕朗卡拉亞 - Tjilik Riwut Airport
坤甸 - 坤甸機場
塔拉卡恩 - Juwata Airport
小巽他群島
畢馬 - Bima Airport
登巴薩 - 伍拉·賴國際機場
古邦 - El Tari Airport
馬塔蘭 - Lombok International Airport
三巴望博沙 - Sumbawa Besar Airport
摩鹿加群島
安汶 - Pattimura Airport
德那第 - Babullah Airport
土奧 - Tual Airport
托貝婁 - Tobelo Airport
新幾內亞
法克法克 - Fakfak Airport
查雅普拉 - Sentani Airport
凱馬那 - Kaimana Airport
那比爾 - Nabire Airport
索隆 - Sorong Airport
蘇拉威西
哥倫打洛市 - Jalaluddin Airport
肯達里 - Wolter Monginsidi Airport
望加錫 - 望加錫國際機場
萬鴉老 - 薩姆·拉圖蘭吉機場
帕盧 - Mutiara Airport
塔胡那 - Tahuna Airport
馬穆朱 - Tampa Padang Airport
克拉卡 - Kolaka Airport
巴務巴務市 - Bau-Bau Airport
蘇門答臘
班達亞齊 - 班達亞齊機場
占碑 - Sultan Thaha Airport
巴淡島 - Hang Nadim Airport
明古魯 - Fatmawati Soekarno Airport
棉蘭 - 棉蘭國際機場
巴東 - Minangkabau International Airport
巨港 - Sultan Mahmud Badaruddin II Airport
邦加檳港 - Depati Amir Airport
班達楠榜 - Radin Inten II Airport
北乾巴魯 - Sultan Syarif Kasim II Airport
丹戎檳榔 - Raja Haji Fisabilillah International Airport 馬來西亞
吉隆坡、檳城
新加坡
新加坡
越南
胡志明市
沙烏地阿拉伯
吉達、麥地那
中國
上海
C. 真的有蘇門答臘人嗎
蘇門答臘 蘇門答臘是印尼最西面的一個大島,也是全球第六大島嶼。全島面積達47萬平方公里。 地理 蘇門答臘島地圖蘇門答臘島呈西北—東南走向,在中間與赤道相交叉,由兩個地區組成:西北Barisan山脈和東部的沼澤地。 蘇門答臘島西南與爪哇島隔著巽他海峽相望,北方隔著馬六甲海峽與馬來半島遙遙相對,東方隔著卡里馬達海峽(Karimata)毗鄰婆羅洲,西方瀕臨印度洋。 Barisan山脈橫貫蘇門答臘島。該地區發現了煤、黃金礦床。火山所噴發的礦物質使得土壤肥沃。山脈景象優美而迷人,如多巴湖(Lake Toba)周圍區域。 在東部,強大河流把淤泥帶到下游,形成了遼闊的平地,遍布沼澤和湖泊。雖然該地區宜耕土地少,對農業不利,但是其對印尼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因為「地上出產油,地下也出產油」:棕櫚油和石油。 在古代,蘇門答臘島的大部分地區被被熱帶森林覆蓋,這些森林曾經是寶貴動植物(紅毛猩猩、老虎、貘、Rafflesia等)的棲息地。不幸,當局的貪污風氣和非法森林開發使得這些原始森林目前面臨毀滅的危險。連所謂的「保護區」也遭到砍伐。 2004年12月26日,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引發的10米高海嘯席捲蘇門答臘西部的沿海地區,造成嚴重破壞,在印尼就有超過八萬人死亡,災情主要集中在亞齊省。 歷史 蘇門答臘的古名為suvara dvīpa(梵文:「金島」),顯然是因為自古以來蘇門答臘山區開采黃金。 蘇門答臘處於海上絲綢之路要道,所以經濟繁榮,貿易城市大量出現,特別是在東部,印度教也隨著滲透到這個地區。 古時蘇門答臘島上有室利佛逝、蘇門答臘、八昔、 亞齊、那孤兒 黎代 等古國。 室利佛逝國 5世紀-6世紀南北朝(420年—589年)時有干陀利國。 7世紀中葉唐永徽元年(650年)室利佛逝國取代干陀利國而興起,位於現今巨港一帶。這個佛教王國王國在7世紀—9世紀獨霸一方,通過貿易交往和物理征服,在蘇門答臘島、馬來半島、婆羅洲西部傳播馬來文化。但是,歷史學家認為,這個王國的勢力范圍限於沿海地區,內陸地區不受其影響。 7世紀末葉唐 咸亨二年(671年)唐代高僧義凈,訪問室利佛逝國,停留六個月。 10世紀初唐天佑元年(904年)改稱為三佛齊,以勃林邦(今巨港)為首都。 10世紀末葉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二年(961年)、三年(962年)三月、三年十二月,三佛齊國王悉利大霞里壇遣使貢方物。 11世紀,宋元豐二年(1079年)七月三日三佛齊占卑使來貢方物;元佑三年(1089年)十二月遣使貢方物;元佑五年9(1091)年月又貢。這時三佛齊舊都勃林邦已被東爪哇國侵佔,三佛齊國都遷往占卑。 13世紀初葉,宋代泉州市舶司提舉趙汝適於南宋寶慶元年(1225年)著《諸蕃志》有專條詳細敘述三佛齊國。 13世紀中葉,三佛齊遠征細蘭失敗,國力漸弱。 14世紀末葉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三佛齊被爪哇滿者伯夷國王滅。 蘇門答臘國 蘇門答臘國在元代稱為「須文達那國」,位於今日蘇門答臘島八昔(Parsei)河口,現在那裡還有一個名叫須文達那(Sumandra)的小村。 十三世紀末元至元九年(1282年),須文達那國遣使貢方物。在明代才改稱為蘇門答臘國,但仍然不是蘇門答臘全島。 十四世紀末明洪武元年(1367年),蘇門答臘國王奉獻金葉表,貢馬匹和方物。 十五世紀初明永樂三年(1406年)蘇門答臘王蘇丹罕難阿必鎮遣使阿里入貢,明成祖昭封鎖丹罕難必鎮為蘇門答臘國王,賜印、金幣。永樂五年再次遣使入貢。隨後蘇門答臘國遭到那孤兒國侵略,蘇門答臘國王中毒箭死,王子蘇干拉年幼,王妃下令,如有勇士能夠替國王報仇,保衛蘇門答臘國,願意嫁為妻子。有一老漁翁挺身而出,打敗那孤兒國,王妃果然嫁給老漁翁,並尊老漁翁為老國王。永樂七年(1410年)老漁翁國王來京師朝貢,永樂十年(1413年)明成祖遣使往蘇門答臘國。這時候,前王子蘇干拉已經成人,糾眾殺老漁翁國王,然後糾眾逃往山中建立山寨。永樂十三年(1416年)三保太監鄭和擒獲前王子蘇干拉送京伏法。少漁翁王感恩不盡。宣德十年(1436年)明宣宗昭封少漁翁王的兒子繼承王位。後來,蘇門答臘國被亞齊酋長國所滅,亞齊酋長國一直延續到20世紀,而蘇門答臘成為全島的名字。 在19世紀,蘇門答臘的各王國一個接著一個被荷蘭殖民者打敗,唯有亞齊酋長國維持獨立。為了佔領這個酋長國,荷蘭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打了昂貴的亞齊戰爭(1870年—1905年)。 1298年馬可·波羅曾敘述Samara, 就是須文達那國。阿拉伯游歷家伊本·白圖泰曾經到過須文達那國,他稱這個國為"Sumatra"(阿拉伯文對「Samudra」的音譯)但《伊本·白圖泰游記》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直到19世紀,才被西歐的學術界重新發現。十五世紀初葉,威尼斯旅行家尼可羅·達·康替(Niccolò Da Conti)到蘇門答臘國旅遊達一年之久,他在所著的《游紀》中稱蘇門答臘為Shamuttera, 行政區域 蘇門答臘全島共分成九個省: 亞齊省 (Aceh) 首府:班達亞齊 (Banda Aceh) 邦加-勿里洞 (Bangka-Belitung) 首府:邦加檳港 (Bangkalpinang) 明古魯 (Bengkulu) 首府:明古魯 (Bengkulu) 占碑(Jambi) 首府:占碑 (Jambi) 楠榜(Lampung) 首府:班達楠榜 (Bandar Lampung) 廖內(Riau) 首府:北乾巴魯 (Pekanbaru) 廖內群島 (Kepulauan Riau) 首府:丹戎檳榔 (Tanjungpinang) 西蘇門答臘 - 首府:巴東 (Padang) 南蘇門答臘 - 首府:巨港 (Palembang) 北蘇門答臘 - 首府:棉蘭 (Medan) 人口 蘇門答臘人口密度不高(85 人/平方公里),人口稠密的地區包括北蘇門答臘、以及西蘇門答臘的中央高地,最大的市區集中在巨港和棉蘭。 當地居民使用52種不同語言,均屬於南島語系,文化方面也很接近。在東部,最普遍的語言是馬來語,但在其他地區不同的民族使用其他語言:南部和中部有Lampung語和Minangkabau語,北部的山區有Batak語, 最北部沿海地區有亞齊語。在市區也有華僑使用閩南語。 蘇門答臘大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但Batak族信基督教(荷蘭人傳播的宗教),除此之外,也有印度教徒、佛教徒、天主教徒等。
D. 蘇門答臘是國家嗎如果是,位置是
是國家。
蘇門答臘島呈西北—東南走向,在中間與赤道相交叉,由兩個地區組成:西北Barisan山脈和東部的沼澤地。
蘇門答臘島西南與爪哇島隔著巽他海峽相望,北方隔著馬六甲海峽與馬來半島遙遙相對,東方隔著卡里馬達海峽(Karimata)毗鄰婆羅洲,西方瀕臨印度洋。
蘇門答臘全島共分成九個省:
亞齊省 (Aceh) 首府:班達亞齊 (Banda Aceh)
邦加-勿里洞 (Bangka-Belitung) 首府:邦加檳港 (Bangkalpinang)
明古魯 (Bengkulu) 首府:明古魯 (Bengkulu)
占碑 (Jambi) 首府:占碑 (Jambi)
楠榜 (Lampung) 首府:班達楠榜 (Bandar Lampung)
廖內 (Riau) 首府:北乾巴魯 (Pekanbaru)
廖內群島 (Kepulauan Riau) 首府:丹戎檳榔 (Tanjungpinang)
西蘇門答臘 - 首府:巴東 (Padang)
南蘇門答臘 - 首府:巨港 (Palembang)
北蘇門答臘 - 首府:棉蘭 (Medan)
E. 印度尼西亞位於什麼板塊與什麼板塊之間
印度尼西亞尼處於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三大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多火山和地震。
1.印度尼西亞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Indonesia),簡稱印尼(Indonesia)。是東南亞國家,首都為雅加達。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印度尼西亞國土面積1913578.68平方公里,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面積較大的島嶼有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伊里安島、蘇拉威西島和爪哇島。
2.印尼人口2.62億,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有數百個民族,其中爪哇族占人口45%,巽他族14%,馬都拉族和馬來族分別佔7.5%。民族語言共有200多種,官方語言為印尼語。約87%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13—14世紀在爪哇形成強大帝國、16世紀末淪為荷蘭殖民地。1942年被日本佔領。1945年獨立,1950年8月成立共和國。 印尼是東南亞國家聯盟創立國之一,也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及20國集團成員國,航空航天技術較強。石油資源可實現凈出口,印尼曾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1962—2009年),近期正在重新加入該組織。
拓展資料: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共有一級行政區(省級)34個,包括雅加達首都、日惹、亞齊3個地方特區和31個省。二級行政區(縣/市級)共514個。[2]31個省分別為:北蘇門答臘省(首府棉蘭)、西蘇門答臘省(首府巴東)、占碑省(首府占碑)、南蘇門答臘省(首府巨港)、明古魯省(首府明古魯)、楠榜省(首府班達楠榜)、邦加-勿里洞省(首府檳港)、廖內群島省(首府丹戎檳榔)、西爪哇省(首府萬隆)、中爪哇省(首府三寶壟)、東爪哇省(首府泗水(蘇臘巴亞))、萬丹省(首府西冷)、巴厘省(首府登巴薩)、西努沙登加拉省(首府馬塔蘭)、東努沙登加拉省(首府古邦)、西加里曼丹省(首府坤甸)、中加里曼丹省(首府帕朗卡拉亞)、南加里曼丹省(首府馬辰)、東加里曼丹省(首府三馬林達)、北加里曼丹省(首府丹戎施樂)、北蘇拉威西省(首府萬鴉老)、中蘇拉威西省(首府帕盧)、南蘇拉威西省(首府望加錫)、東南蘇拉威西省(首府肯達里)、哥倫打洛省(首府哥倫打洛)、西蘇拉威西省(首府馬穆朱)、馬魯古省(首府安汶)、北馬魯古省(首府索菲菲)、西巴布亞省(首府馬諾誇里)、巴布亞省(首府查亞普拉)和廖內省(首府北乾巴魯)
F. 亞洲羽毛球錦標賽的舉辦國家
年屆 主辦城市 國家
1971年 IV 雅加達 印尼
1976年 V 海得拉巴 印度
1983年 VI 加爾各答 印度
1985年 VII 吉隆坡 馬來西亞
1987年 VIII 三寶瓏 印尼
1988年 IX 班達楠榜 印尼
1989年 X 上海 中國
1991年 XI 吉隆坡 馬來西亞
1992年 XII 吉隆坡 馬來西亞
1993年 XIII 香港 中國香港
1994年 XIV 上海 中國
1995年 XV 北京 中國 1996年 XVI 泗水 印尼
1997年 XVII 吉隆坡 馬來西亞
1998年 XVIII 曼谷 泰國
1999年 XIX 吉隆坡 馬來西亞
2000年 XX 雅加達 印尼
2001年 XXI 馬尼拉 菲律賓
2002年 XXII 曼谷 泰國
2003年 XXIII 雅加達 印尼
2004年 XXIV 吉隆坡 馬來西亞
2005年 XXV 海德拉巴 印度
2006年 XXVI 新山 馬來西亞
2007年 XXVII 新山 馬來西亞
2008年 XXVIII 新山 馬來西亞
2009年 XXIX 水原市 韓國
2010年 XXX 新德里 印度
2011年 XXXI 成都 中國
2012年 XXXII 青島 中國
2013年 XXXIII 台北市 中國
2015年 XXXIV 武漢 中國
G. 蘇門答臘是什麼地方啊
蘇門答臘是印尼最西面的一個大島,也是全球第六大島嶼。全島面積達47萬平方公里。
地理
蘇門答臘島地圖蘇門答臘島呈西北—東南走向,在中間與赤道相交叉,由兩個地區組成:西北Barisan山脈和東部的沼澤地。
蘇門答臘島西南與爪哇島隔著巽他海峽相望,北方隔著麻六甲海峽與馬來半島遙遙相對,東方隔著卡里馬達海峽(Karimata)毗鄰婆羅洲,西方瀕臨印度洋。
Barisan山脈橫貫蘇門答臘島。該地區發現了煤、黃金礦床。火山所噴發的礦物質使得土壤肥沃。山脈景象優美而迷人,如多巴湖(Lake Toba)周圍區域。
在東部,強大河流把淤泥帶到下游,形成了遼闊的平地,遍布沼澤和湖泊。雖然該地區宜耕土地少,對農業不利,但是其對印尼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因為「地上出產油,地下也出產油」:棕櫚油和石油。
在古代,蘇門答臘島的大部分地區被被熱帶森林覆蓋,這些森林曾經是寶貴動植物(紅毛猩猩、老虎、貘、Rafflesia等)的棲息地。不幸,當局的貪污風氣和非法森林開發使得這些原始森林目前面臨毀滅的危險。連所謂的「保護區」也遭到砍伐。
2004年12月26日,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引發的10米高海嘯席捲蘇門答臘西部的沿海地區,造成嚴重破壞,在印尼就有超過八萬人死亡,災情主要集中在亞齊省。
歷史
蘇門答臘的古名為suvarṇa dvīpa(梵文:「金島」),顯然是因為自古以來蘇門答臘山區開采黃金。
蘇門答臘處於海上絲綢之路要道,所以經濟繁榮,貿易城市大量出現,特別是在東部,印度教也隨著滲透到這個地區。
古時蘇門答臘島上有室利佛逝、蘇門答臘、八昔、 亞齊、那孤兒 黎代 等古國。
室利佛逝國
5世紀-6世紀南北朝(420年—589年)時有干陀利國。
7世紀中葉唐永徽元年(650年)室利佛逝國取代干陀利國而興起,位於現今巨港一帶。這個佛教王國王國在7世紀—9世紀獨霸一方,通過貿易交往和物理征服,在蘇門答臘島、馬來半島、婆羅洲西部傳播馬來文化。但是,歷史學家認為,這個王國的勢力范圍限於沿海地區,內陸地區不受其影響。
7世紀末葉唐 咸亨二年(671年)唐代高僧義凈,訪問室利佛逝國,停留六個月。
10世紀初唐天佑元年(904年)改稱為三佛齊,以勃林邦(今巨港)為首都。
10世紀末葉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二年(961年)、三年(962年)三月、三年十二月,三佛齊國王悉利大霞里壇遣使貢方物。
11世紀,宋元豐二年(1079年)七月三日三佛齊占卑使來貢方物;元佑三年(1089年)十二月遣使貢方物;元佑五年9(1091)年月又貢。這時三佛齊舊都勃林邦已被東爪哇國侵佔,三佛齊國都遷往占卑。
13世紀初葉,宋代泉州市舶司提舉趙汝適於南宋寶慶元年(1225年)著《諸蕃志》有專條詳細敘述三佛齊國。
13世紀中葉,三佛齊遠征細蘭失敗,國力漸弱。
14世紀末葉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三佛齊被爪哇滿者伯夷國王滅。
蘇門答臘國
蘇門答臘國在元代稱為「須文達那國」,位於今日蘇門答臘島八昔(Parsei)河口,現在那裡還有一個名叫須文達那(Sumandra)的小村。
十三世紀末元至元九年(1282年),須文達那國遣使貢方物。在明代才改稱為蘇門答臘國,但仍然不是蘇門答臘全島。
十四世紀末明洪武元年(1367年),蘇門答臘國王奉獻金葉表,貢馬匹和方物。
十五世紀初明永樂三年(1406年)蘇門答臘王蘇丹罕難阿必鎮遣使阿里入貢,明成祖昭封鎖丹罕難必鎮為蘇門答臘國王,賜印、金幣。永樂五年再次遣使入貢。隨後蘇門答臘國遭到那孤兒國侵略,蘇門答臘國王中毒箭死,王子蘇干拉年幼,王妃下令,如有勇士能夠替國王報仇,保衛蘇門答臘國,願意嫁為妻子。有一老漁翁挺身而出,打敗那孤兒國,王妃果然嫁給老漁翁,並尊老漁翁為老國王。永樂七年(1410年)老漁翁國王來京師朝貢,永樂十年(1413年)明成祖遣使往蘇門答臘國。這時候,前王子蘇干拉已經成人,糾眾殺老漁翁國王,然後糾眾逃往山中建立山寨。永樂十三年(1416年)三保太監鄭和擒獲前王子蘇干拉送京伏法。少漁翁王感恩不盡。宣德十年(1436年)明宣宗昭封少漁翁王的兒子繼承王位。後來,蘇門答臘國被亞齊酋長國所滅,亞齊酋長國一直延續到20世紀,而蘇門答臘成為全島的名字。
在19世紀,蘇門答臘的各王國一個接著一個被荷蘭殖民者打敗,唯有亞齊酋長國維持獨立。為了佔領這個酋長國,荷蘭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打了昂貴的亞齊戰爭(1870年—1905年)。
1298年馬可·波羅曾敘述Samara, 就是須文達那國。阿拉伯游歷家伊本·白圖泰曾經到過須文達那國,他稱這個國為"Sumatra"(阿拉伯文對「Samudra」的音譯)但《伊本·白圖泰游記》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直到19世紀,才被西歐的學術界重新發現。十五世紀初葉,威尼斯旅行家尼可羅·達·康替(Niccolò Da Conti)到蘇門答臘國旅遊達一年之久,他在所著的《游紀》中稱蘇門答臘為Shamuttera,
行政區域
蘇門答臘全島共分成九個省:
亞齊省 (Aceh) 首府:班達亞齊 (Banda Aceh)
邦加-勿里洞 (Bangka-Belitung) 首府:邦加檳港 (Bangkalpinang)
明古魯 (Bengkulu) 首府:明古魯 (Bengkulu)
占碑 (Jambi) 首府:占碑 (Jambi)
楠榜 (Lampung) 首府:班達楠榜 (Bandar Lampung)
廖內 (Riau) 首府:北乾巴魯 (Pekanbaru)
廖內群島 (Kepulauan Riau) 首府:丹戎檳榔 (Tanjungpinang)
西蘇門答臘 - 首府:巴東 (Padang)
南蘇門答臘 - 首府:巨港 (Palembang)
北蘇門答臘 - 首府:棉蘭 (Medan)
人口
蘇門答臘人口密度不高(85 人/平方公里),人口稠密的地區包括北蘇門答臘、以及西蘇門答臘的中央高地,最大的市區集中在巨港和棉蘭。
當地居民使用52種不同語言,均屬於南島語系,文化方面也很接近。在東部,最普遍的語言是馬來語,但在其他地區不同的民族使用其他語言:南部和中部有Lampung語和Minangkabau語,北部的山區有Batak語, 最北部沿海地區有亞齊語。在市區也有華僑使用閩南語。
蘇門答臘大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但Batak族信基督教(荷蘭人傳播的宗教),除此之外,也有印度教徒、佛教徒、天主教徒等。
H. 蘇門答臘島在哪個州
亞洲
蘇門答臘的古名為suvara dvīpa(梵文:「金島」),中國文獻中也稱為「金洲」,馬來語稱為Pulaw Emas ,也指金洲,顯然是因為自古以來蘇門答臘山區出產黃金。16世紀中葉時「金洲」之名名聲,曾吸引不少葡萄牙探險家遠赴蘇門答臘尋金。 世界第六大島,印度尼西亞第二大島嶼,僅次於婆羅洲。大巽他群島島嶼之一,經濟地位僅次於爪哇島。東北隔馬六甲海峽與馬來半島相望,西瀕印度洋,東臨南海和爪哇島東南與爪哇島遙接。南北長1790千米,東西最寬處435千米。面積43.4萬平方千米,包括屬島約47.5萬平方千米,佔全國土地面積的1/4。西半部山地縱貫,有90餘座火山,最高峰葛林芝火山,海拔3805米。東半部為平原,南寬北窄,最寬處約100千米以上。常年高溫多雨,各地溫差不大,降雨則有明顯差異。西海岸年降水量3000毫米,山區可達4500~6000毫米;山脈東坡至沿海平原年降水量2300~3100毫米,島的南北兩端年降水量1500~1700毫米。河流眾多,主要有穆西河、巴當哈里河、因德拉吉里河、甘巴河等,多能通航。富熱帶森林,覆蓋率60%。有石油、煤、鐵、金、銅、鈣等礦藏。農產以稻米、咖啡、橡膠、茶葉、油棕、煙草、椰子等為主。工業有煉油、采礦、機械、化工、食品加工等。重要城市有棉蘭、巴東、巨港等。
I. 印尼美娜多和中國有時差嗎
沒有。
印度尼西亞有三個時區,為UTC+7至UTC+9,即東7區至東9區。雖然標准時間為東7區,但美娜多位於印度尼西亞中部,依照中部時間,所以所屬時區為東8區。
中國橫跨時區很廣,但都依照北京時間,也為東8區。所以印尼美娜多和中國是沒有時差的。
(9)印尼班達楠榜在哪裡擴展閱讀
印度尼西亞地跨赤道(12°S-7°N),其70%以上領地位於南半球,因此是亞洲南半球最大的國家(東帝汶也是南半球國家)。經度跨越96°E到140°E,橫跨三個時區,東西長度在5500千米以上,是除中國之外領土最廣泛的亞洲國家。
印尼西部時間(東七區時間),范圍包括蘇門答臘島的所有省份及其周邊,主要城市有班達亞齊、棉蘭、班達楠榜;爪哇島所有省份,主要城市有萬隆、泗水、雅加達;加里曼丹島的兩個省份:西加里曼丹省和中加里曼丹省,主要城市有:坤甸、巴郎卡拉亞。
印尼中部時間(東八區時間),范圍包括蘇拉威西島的所有省份,主要城市有錫江、萬鴉老、巴魯和哥倫打洛;小巽它群島的所有省份,主要城市有登巴剎和古邦; 加里曼丹島的其他三個省份,主要城市有麻里巴板、馬辰。
印尼東部時間(東九區時間),范圍包括馬魯古島,主要城市有安汶、Ternate和Tidore;西巴布亞的所有省份,包括Jayapura、Biak和Merauke;巴布亞省的所有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