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上最大的群島是什麼
世界上有很多的島嶼,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群島是什麼島嗎?下面我為你揭曉答案:
那就是我們熟悉的馬來群島
馬來群島(英語:Malay Archipelago),也叫南洋群島,世界上最大的島群。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它位於亞洲東南部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遼闊的海域上。東南亞主要由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組成。它由2萬多個島嶼組成。總陸地面積2475249㎞²,約佔世界島嶼面積的20%。沿赤道延伸6100千米,南-北最大寬度3500千米。
群島上的國家有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東馬來西亞)、東帝汶和巴布亞紐幾內亞(大部分地區)。新幾內亞島有時不納入馬來群島。
地形
馬來群島上的地形以山地為主,且多分布在島嶼中部。平原比較狹小,主要分布在沿海,只有爪哇島北部和蘇門答臘島東部平原面積較大。馬來群島處於地殼運動活躍的地方,由於三大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彼此擠壓,時常引發地震。
在地殼隆起形成山地的同時,地下灼熱的岩漿也順地裂縫上涌,在地面噴發形成火山。印尼和菲律賓是東南亞火山數量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有400餘座火山,其中的120座為活火山;菲律賓也有52座火山。這些火山主要分布在印尼的蘇門答臘島、爪哇島、努沙登加拉群島和菲律賓的一些島嶼上。
這些島嶼呈弧形自東向西延伸,因而人們形象地稱之為“燈火走廊”,這里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爆發最多的地區,是東南亞“最不安定”的區域。由於馬來群島緯度較低,赤道橫貫中部,炎熱多雨的氣候與肥沃的火山土壤為熱帶經濟作物提供了適宜的生長環境。
島上盛產橡膠,椰子、胡椒、油棕、金雞納霜等,是世界熱帶經濟作物的主要產區。水稻種植也十分廣泛。馬來群島上還蘊藏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錫等礦產資源。石油主要產於蘇門答臘島和加里曼丹島,印尼和汶萊是主要產油國。錫主要產於印尼的邦加島和勿里洞島。
形成
馬來群島位於三大板塊交界處,根據板塊的運動方向,馬來群島中的菲律賓群島及其外側海溝是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相撞形成的,馬來群島中的大巽他群島和努沙登加拉群島及其外側的深海溝則是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相撞形成的。
自然環境
按照板塊學說的觀點,板塊內部是穩定區,而板塊之間的會合處是不穩定區。馬來群島處在許多板塊的會合處,西北部為華南—東南亞板塊,它是歐亞板塊的一部分,西南部為印度洋板塊,東南部為澳大利亞板塊,東部為太平洋板塊,東北部為菲律賓海洋板塊。
菲律賓海洋板塊向西運動,菲律賓海洋地殼沿著琉球海溝和菲律賓海溝消亡。印度洋板塊向北運動,華南—東南亞板塊相對於菲律賓板塊和印度洋板塊向南運動。歐亞板塊的東南邊棱很不規則,有人指出:“引起這種不規則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伊里安島正北太平洋板塊上一個突角的向西運動”。
在構造單元上,馬來群島可分為西部分。一部分為穩定性區域,主要包括加里曼丹島的西南部和蘇門答臘島的東北部。這里與中南半島僅隔巽他大陸架,地殼相對穩定,缺乏火山,也少地震。另一部分屬於不穩定區域,顯然,除穩定性區域而外的馬來群島,都屬於這種不穩定性區域。這里山嶺高峻,海溝深陷,地殼極不穩定,火山地震極多。馬來群島是瀕太平洋和喜馬拉雅造山帶和火山地震帶的會合處。
島弧與海溝共生,這是馬來群島地形結構的突出特徵。整個馬來群島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部分都是島弧——印度尼西亞弧、班達弧和菲律賓弧,外臨深海溝——爪哇海溝、班達海溝和菲律賓海溝。在地形上,如果說中南半島是古老而久經侵蝕的地貌形恣,馬來群島則是由新期地殼變動而形成的支離破碎的高峻地貌。
在海洋地形方面,馬來群島把東南亞海域分隔成許多形狀不同的海,屬於太平洋的有班達海、爪哇海、蘇拉威西海、蘇祿海、馬魯古海和佛羅勒斯海等;屬於印度洋的有帝汶海、阿拉弗拉海等。東南亞海域深淺相差懸殊,中國南海南部、暹羅灣、馬六甲海峽、巽他海峽和爪哇海這一廣大海域,深度不超過100米,稱為巽他大陸架。海底有古河道和礫石、砂子、砂質壤土等沉積物,證明這里曾是大陸的一部分。除巽他大陸架而外,余者多為深海盆地或海溝,一般深度超過4000米。
氣候特徵
馬來群島的氣候分屬於兩種類型。印度尼西亞群島主要是赤道多雨氣候,全年高溫多雨,是典型的赤道氣候。但由於受位置(分居南北半球)和地形等因素的影響,內部氣候仍有差異。
另一方面,印度尼西亞群島的氣候介於亞、澳兩大陸氣候之間,亦兼有熱帶季風氣候的特色,這是印度尼西亞群島氣候與非洲和南美大陸赤道多雨氣候的不同之處。菲律賓群島屬於典型的海洋性熱帶季風氣候,全年炎熱、濕潤,年分二季,隨著季風方向的更換,雨量的季節分配和空間分布發生變化,此外,強大台風的頻繁出現是菲律賓群島氣候的重要特徵之一。
因受地形和氣候的制約,馬來群島的水系都短小急湍,河流的地面蝕低率很大。馬來群島的自然植被分屬於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林;土壤是與其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林相適應的熱帶土壤類型;馬來群島的動物界成為亞、澳兩大陸動物的分界處。
除菲律賓北部外,各島都在赤道10度以內,平均氣溫21度,年降水量從8100mm至500mm不等,大部分地區越過2000mm。
人文信仰
馬來群島的居民多信仰伊斯蘭教。也信仰佛教和回教。馬來人(Malays)居住在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新加坡、汶萊和其他國家仍以馬來人為族稱的居民。多為新馬來人的後裔,社會、經濟和文化比較發達。隨著歷史的發展,這些馬來人之間也開始出現差異,各具民族特點。馬來西亞的馬來人,自稱馬來由人。
主要分布在馬來半島中南部和沙撈越地區。多混有華人、印度人、泰人和阿拉伯人的血統。使用馬來語,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有多種方言。原用阿拉伯字母文字,後改用拉丁字母。
原信印度教、佛教和萬物有靈,15世紀末大多改信伊斯蘭教,屬遜尼派。有部分人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家庭組織除南部森美蘭州母系制占優勢外,一般都為雙系制。馬來人以農業為主,種水稻、橡膠、椰子、咖啡、金雞納樹和油棕等,有卓越的蔬菜栽培技術。漁業和航海業發達。
廣義上的馬來人指分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各島國的民族。屬蒙古人種馬來類型。通用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諸語言。其民族來源,尚無定論。多數研究者認為,馬來人的祖先約在5000年前從亞洲內陸逐漸南下,遷至中南半島,並經馬來半島(一說經安達曼群島)進入蘇門答臘島,然後往東擴散到爪哇、加里曼丹、蘇拉威西和菲律賓群島,往西擴散到馬達加斯加島。這種遷徙浪潮持續數千年之久。
一般按遷徙時間先後大體分為兩種:原始馬來人(包括古馬來人)和新馬來人。原始馬來人遷徙的時間,約在公元前3000~前1000年,社會發展水平較低;新馬來人遷徙的時間約在公元前2~公元16世紀,已受到印度、中國和阿拉伯文化的影響,社會發展水平較高。各地馬來人在其分布地區均留下人數眾多的後裔,不同程度地與當地居民發生混合以及相互混合,已發展為許多個具有不同族稱的民族,如爪哇人、巽他人、馬都拉人、他加祿人、伊富高人、馬達加斯加人等。
旅遊景點
1.京那巴
魯山京那巴魯山(馬來文:Gunung Kinabalu),又譯京那峇魯山、基納巴盧山、金乃巴羅山,又稱神山、中國寡婦山,位於馬來西亞沙巴的京那巴魯國家公園 又稱神山公園(Kinabalu National Park)是馬來群島、馬來西亞、婆羅洲和沙巴州最高峰,海拔4095米,以每年0.5厘米的速度長高。
相傳在古時候,二位在廣州外海打漁的中國兄弟,不慎遇到台風而漂流至沙巴,便在當地落地生根、娶了當地的土著為妻而生子,無奈兄弟倆都很懷念故鄉,便協議由哥哥先回故鄉探親後再帶一家回中國。
怎知哥哥卻一去不回,大嫂便每天都站在山上翹首盼望著南中國海希望能看到丈夫的回來,她風雨不改,直到老死,後人為了紀念這偉大的愛情故事,便把此山命名為“中國寡婦山”。
登山前必須先鍛煉身體及向國家公園當局注冊,每八位新攀登者需聘請一位向導,以保護登山者的安全,攀登京那峇魯山需要兩天,登山者可從早上八點多開始登山,歷時4-8小時可到達山腰的拉班拉打(Laban Rata)或巴那拉班(Panar Laban)住宿,有高山症的朋友必須准備對乙醯氨基酚以防萬一。
2.熱浪島熱
浪島(Pulau Redang)位於馬來西亞丁加奴州海岸外45公里處,離西馬不遠。它已被馬來西亞政府列為海洋公園保護區,禁止任何人在23海里水域內捕魚及取走海底珊瑚貝類等生物,但潛水及海底攝影都是被鼓勵的,也可以游泳、滑翔、潛水、追風逐浪,或是在島上的熱帶雨林中尋幽探秘。
熱浪島擁有蔚藍恬靜的海水,在4月到10月期間,海水可以用綠色翡翠來形容。去熱浪島一定要出海游附近的海龜島以及海洋公園。在海龜島,當你漂浮在能見度超過10米的海面上,海底的世界一覽無余時,心裡會產生一絲畏懼的感覺。
而在海洋公園,在伸手可及的魚群和海底五彩斑斕的活珊瑚中暢游,你會忘記一切。這里的海底生長著500餘種色彩繽紛綺麗的珊瑚礁,超過1000種雙殼類生物和3000種魚類品種,吸引了無數世界各地的潛水愛好者。
2. 印尼蘇拉威西島地震1934年震源深度
1934年6月29日產生於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的地震,震源深度720千米,震級為6.9級。
世界上記錄到的震源最深的地震是1934年6月29日發生於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東的地震,震源深度720公里,震級為6.9級。
深源地震常常發生在太平洋中的深海溝附近。在馬里亞納海溝、日本海溝附近,都多次發生了震源深度達五六百公里的大地震。我國吉林和黑龍江省東部也發生過深源地震。
(2)天線裂紋在印尼什麼島上擴展閱讀:
一、地震求生方法:
1、如果在平房裡,突然發生地震,要迅速鑽到床下、桌下,同時用被褥、枕頭、臉盆等物護住頭部,等地震間隙再盡快離開住房,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時如果房屋倒塌,應呆在床下或桌下千萬不要移動,要等到地震停止再逃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2、如果住在樓房中,發生了地震,不要試圖跑出樓外,因為時間來不及。最安全、最有效的辦法是:及時躲到兩個承重牆之間最小的房間,如廁所、廚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櫃等傢具下面以及房間內側的牆角,並且注意保護好頭部。千萬不要去陽台和窗下躲避。
3、如果正在上課時發生了地震,不要驚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內亂跑或爭搶外出。靠近門的同學可以迅速跑到門外,中間及後排的同學可以盡快躲到課桌下,用書包護住頭部;靠牆的同學要緊靠牆根,雙手護住頭部。
4、如果已經離開房間,千萬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東西。因為第一次地震後,接著會發生餘震,餘震對人的威脅會更大。
5、如果在公共場所發生地震,不能驚慌亂跑。可以隨機應變躲到就近比較安全的地方,如桌櫃下、舞台下、樂池裡。
6、如果正在街上,絕對不能跑進建築物中避險。也不要在高樓下、廣告牌下、狹窄的胡同、橋頭等危險地方停留。
7、如果地震後被埋在建築物中,應先設法清除壓在腹部以上的物體;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煙塵窒息;要注意保存體力,設法找到食品和水,創造生存條件,等待救援。
二、救人方法:
1、使用的工具(如鐵棒、鋤頭、棍棒等)不要傷及埋壓人員。
2、不要破壞埋壓人員所處空間周圍的支撐條件,引起新的垮塌,使埋壓人員再次遇險。
3、應盡快與埋壓人員的封閉空間溝通,使新鮮空氣流人,挖扒中如塵土太大應噴水降塵,以免埋壓者窒息。
4、埋壓時間較長,一時又難以救出時,可設法向埋壓者輸送飲用水、食品和葯品,以維持其生命。
3. 世界上最大的群島稱什麼名字
馬來群島——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群島 概述 馬來群島稱東南亞島嶼區,也叫南洋群島,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群島。它位於亞洲東南部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遼闊的海域上,由蘇門答臘島、加里曼丹島、爪哇島、菲律賓群島等2萬多個島嶼組成,沿赤道延伸6100公里,南北最大寬度3500公里,總面積約243萬平方公里,約佔世界島嶼面積的20%。這些島嶼分屬於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等國,其中包括印度尼西亞13600多個島嶼和菲律賓約7100個島嶼。為研究問題方便起見,我們把除菲律賓以外的諸群島統稱為印度尼西亞群島。其中主要的島嶼有印度尼西亞的大巽他群島、小巽他群島、摩鹿加、伊里安,菲律賓的呂宋、棉蘭老、米鄢群島。 西與亞洲大陸隔有有馬六甲海峽和南海,北與台灣之間有巴士海峽,南與澳大利亞之間有托雷斯海峽。除菲律賓北部以外,各島都在赤道10度以內,平均氣溫21℃,年降雨量從8100毫米至500毫米不等,大部分地區超過2000毫米。每年7至11月西南太平洋生成台風20餘次,常襲擊菲律賓。 馬來群島的動植物群非常豐富且種類各異。農村和農業經濟占壓倒優勢,農村居民絕大多數為定居耕種者,主要農作物是水稻,商品作物有橡膠、煙葉、糖等。森林資源重要,提供貴重木材、樹脂、藤條等。石油為主要礦產,錫產量佔世界產量的10%。水力資源豐富,但未充分開發,製造業不發達,輕工業主要是紡織、造紙、玻璃、肥皂、卷煙等。 馬來群島上的地形以山地為主,且多分布在島嶼中部。平原比較狹小,主要分布在沿海,只有爪哇島北部和蘇門答臘島東部平原面積較大。馬來群島處於地殼運動活躍的地方,由於三大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彼此擠壓,時常引發地震。在地殼隆起形成山地的同時,地下灼熱的岩漿也順地裂縫上涌,在地面噴發形成火山。印尼和菲律賓是東南亞火山數量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有400餘座火山,其中的120座為活火山;菲律賓也有52座火山。這些火山主要分布在印尼的蘇門答臘島、爪哇島、努沙登加拉群島和菲律賓的一些島嶼上。這些島嶼呈弧形自東向西延伸,因而人們形象地稱之為「燈火走廊」,這里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爆發最多的地區,是東南亞「最不安定」的區域。 由於馬來群島緯度較低,赤道橫貫中部,炎熱多雨的氣候與肥沃的火山土壤為熱帶經濟作物提供了適宜的生長環境。島上盛產橡膠,椰子、胡椒、油棕、金雞納霜等,是世界熱帶經濟作物的主要產區。水稻種植也十分廣泛。 馬來群島上還蘊藏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錫等礦產資源。石油主要產於蘇門答臘島和加里曼丹島,印尼和汶萊是主要產油國。錫主要產於印尼的邦加島和勿里洞島。
4. 印度尼西亞由上萬島嶼組成,為何很少出現分裂現象
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地區一個島國,有17500多個島嶼組成,所以也號稱“千島之國”。由於島嶼的眾多,使印尼的國土分布非常零散,各大島嶼之間沒有修建一些跨海大橋或者是海底隧道。由於國土的分散,按理說彼此之間聯系很少,但令人意外是這個國家居然沒出現分裂的現象。
印尼獨立之初,世界各國普遍不看好印尼國家的統一。因為在印尼國內存在著200多個不同的民族,彼此之間隔絕居住在無數個大大小小的島嶼上。但是島嶼眾多、民族眾多,卻沒有使印尼走向分裂,原因也很簡單。
45%這個比例已經遠遠超過了第二大民族的14%佔比,所以,印尼主體民族的穩定,也就對國家的穩定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這也是印尼不會出現分類的重要原因。
5. 印尼美納多島位於哪裡
1、美娜多島是印度尼西亞北蘇拉威西省(North Sulawesi)首府,位於該省的東北部。
2、美娜多早在16世紀就已經成為荷蘭的第一個海外殖民地,島上豐富的丁香與豆蔻等香料也使得美娜多有了「香料之島」的美譽。300多年來這里先後遭到荷蘭、西班牙和日本的殖民統治,因此這里的建築與文化接近歐洲風格。這里的居民也以基督徒居多。
(5)天線裂紋在印尼什麼島上擴展閱讀:
1、位於印度尼西亞東部的美娜多,鄰近菲律賓及馬來西亞沙巴,擁有世界上最自然的海洋世界,獲五大國際潛水組織共同評定為世上最佳潛水度假勝地,是潛水和浮潛等水上活動的最佳選擇。
2、除了豐富的海洋生態,美娜多還有其他令人悸動的特點。五色湖充滿由火山釋出的硫黃物質,在不同的氣候和時節下,產生多變的湖景,景緻迷人。羅肯火山英式庭園,由傳統部落為貴賓表演代表最高禮節的「戰舞」;木琴樂隊和破銅爛鐵樂團則分別表演極富西班牙風味的爵士歌曲和聖歌的伴奏音樂,展現不同形態的藝術特色。
6. 2004年的印尼大海嘯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給印尼帶來了多大的損失
2004年的印尼大海嘯,是因為印尼蘇門達拉島一帶海域發生了劇烈地震而導致的驚天海嘯,當時印度洋沿岸掀起了10多米高的驚濤駭浪,瞬間席捲了8個國家,至少15.6萬人瞬間在災難中喪生。印尼在這次災難中受損特別嚴重,據當地政府統計,失蹤和死亡的人數達到了238945人,確認死亡的有11萬多人,失蹤的人數則有12萬多人。
根據印尼海嘯之後統計的數據,這次海嘯導致的遇難者總人數不少於29.2萬人,印尼的失蹤和遇難人數接近24萬,僅次於印尼的是斯里蘭卡有接近31000人遇難,失蹤5637人;印度失蹤和死亡人口為16000多人,泰國5393人遇難、馬爾地夫82人、索馬里298人、馬來西亞68人、緬甸61人也在災難中遇難。
7. 印尼絕美隱世海島,為何卻被人起名「恐龍島」
在印尼,有一個這樣的絕美景色海島,島上絕美,自然奇觀無數。大家肯定對巴厘島,有一定的了解吧。巴厘島一直都是國人非常喜歡的地方,是大家都把這座島嶼看作是浪漫和愛情的象徵。這樣也吸引了許多遊客,世界各地的遊客們來到這里旅遊。
當地人也叫他恐龍灣,他有著像一個恐龍一樣的身體。這在世界眾多網路上火了,吸引了不少人前來拍照,站在這個蜿蜒的懸崖之上,望著底下清澈見底的海水是多麼的震撼,旁邊茂密的叢林,一直包圍著整座海島。肯定有許多小夥伴們想來到這里旅遊吧。
8. 世界之最有哪些
世界熱極:巴士拉(伊拉克)最高記錄:58.8℃ 世界冷極:南極點附近(東方站)最低記錄:一89.2℃ 年溫差最大的地區:上揚斯克和奧伊米亞康(年溫差107.7℃,俄羅斯) 年溫差最小的地區:基多(年溫差0.6℃,厄瓜多) 世界濕極:懷厄萊阿萊(位於美國的夏威夷州) 每年平均有335天下雨,年降水量達12244毫米 世界干極:阿塔卡馬沙漠(南美洲) 平均年降水量小於0.1毫米,1845年~1936年的91年間未曾下雨 世界雨極:乞拉朋齊(印度), 年降水量10841毫米,1861年年降水量達20447毫米 世界陸地的最高點: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 43米) 世界陸地的最低點:死海(海拔-415米) 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且山峰最多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海拔7000米以上包括海拔7000米的山峰有50多座) 從結構體底部到頂部的最高峰:冒納凱亞火山(Mauna Kea,夏威夷島,海拔4,205米,海下5,998米,總高達10,203米) 地球上體積最大的山及火山:冒納羅亞火山(夏威夷島,海拔4,169米,火山體積達75,000立方公里) 地球上最高的火山及死火山:阿空加瓜山(海拔6,960米,是西、南半球最高峰) 地球上最高的活火山:奧霍斯德爾薩拉多山(海拔6,893米) 最高的島上山峰:查亞峰(新幾內亞島,海拔4,884米) 最長的陸上山脈:安第斯山脈(長7,500公里) 最長的海底山脈:中洋脊(長80,000公里) 最低的火山:笠山(笠山,日本,高112米) 最長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1.5萬千米) 最大的火山口:阿蘇山(周長100多千米,日本) 噴發次數最多的火山:埃特納火山(已達210次,義大利) 最深的及容積最大的天坑:重慶奉節小寨天坑(中國) 最長的河流:尼羅河,亞馬孫河有爭議。尼羅河長度為6695公里,是公認的世界第一長河,但最近,由巴西,秘魯兩國組成的科考隊經過長途跋涉,發現亞馬孫河新源頭,這個源頭使得亞馬孫河長度達到了6800公里,成為第一長河,但引起了專家們的爭議。 水流量最大的河流:亞馬孫河 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巴西)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中國) 最大的湖泊:裏海 最大的淡水湖:蘇必利爾湖 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連湖(蘇必利爾湖、密歇根湖、休倫湖、伊利湖、安大略湖) 最深的湖泊:貝加爾湖(俄羅斯,淡水最多) 最大的平原:亞馬遜平原(巴西) 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非洲) 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非洲) 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亞洲) 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北美洲) 最深的海溝:馬里亞納海溝(太平洋,-11,033米) 最淡的海:波羅的海(歐洲)(海水鹽度只有7~8‰,各個海灣鹽度更低,只有2‰) 最鹹的海:紅海(北部鹽度有42‰,比起世界海水準均鹽度35‰高得多) 最淺的海:亞速海(平均8米) 最大最深的海:珊瑚海 最潔凈的河:恆河(水質具有自動凈化的功效) 最小的海:馬爾馬拉海(土耳其) 最鹹的湖:死海(鹹度33.2%,位於巴勒斯坦和約旦的交界處) 最高的淡水湖:的的喀喀湖(秘魯,玻利維亞) 最大最長的珊瑚礁群:大堡礁(澳大利亞) 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中國)
[編輯本段]天文之最
天文研究 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記錄(目前公認):中國的《史記·秦始皇本紀》 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記錄(後來發現,早《史記》400多年):中國的《淮南子·兵略訓》 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記錄:中國商代的甲骨文上記載的公元前1217年5月26日
[編輯本段]人文地理
國家
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聯邦(總面積約17,075,200平方公里) 國土面積最小的國家:梵蒂岡(總面積0.44平方公里) 人口最多的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口約13億人) 人口最少的國家:梵蒂岡 (2008年時約有990人) 人口最少的國家和地區:皮特凱恩群島(2006年共50人) 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摩納哥(面積1.95平方公里,共居住32,409人,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16,620人) 人口密度最低的國家:蒙古國(面積1,564,000平方公里,共居住2,800,000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只有1人) 海岸線最長的國家:澳大利亞(海岸線長達36375 公里) 死亡率最高的國家:波札那(2005年時平均每一千人就有29.36人死亡) 死亡率最低的國家:科威特(2005年時平均每一千人只有2.42人死亡) 出生率最高的國家:尼日(2005年時為千分之51.33) 出生率最低的國家:德國(2005年時為千分之8.33) 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的國家:德國 嬰兒死亡率最高的國家:安哥拉(平均每一千名嬰兒出生就有187.49名死亡) 嬰兒死亡率最低的國家:新加坡(平均每一千名嬰兒出生只有2.29名死亡) 婦女生育率最高的國家:尼日(平均每一名婦女就生育7.46名嬰兒) 婦女生育率最低的國家:新加坡(平均每一名婦女只生育1.06名嬰兒) 自殺率最高的國家:立陶宛(2003年時平均每年十萬人當中就有42.1人自殺,男性平均每年十萬人當中有74.3人,女性則平均每年十萬人當中有13.9人) 國內生產總值最高的國家:美國 (2008年GDP為14.32萬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最高的國家:盧森堡(2004年據國際貨幣基金統計約有75,130美元) 國民預期壽命最長的國家:安道爾(2006年平均壽命有83.51歲) 國民預期壽命最短的國家:史瓦濟蘭(2006年平均壽命有33.22歲) 世界上最年輕的共和國:尼泊爾(2008年5月28日宣布廢除君主制 最長的邊境:美國與加拿大之間的邊境(長6416公里) 一天最早開始的國家:吉里巴斯(也是唯一跨過國際日期變更線的國家) 生產椰棗最多的國家:伊拉克(1981年產量佔世界2/5) 產椰子最多的國家:菲律賓(佔世界產量1/4以上) 最早種植咖啡的國家:衣索比亞 最大橡膠生產國:泰國 最大蕉麻生產國:菲律賓 棕油產量最多的國家:馬來西亞 玉米、大豆、棉花產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國家:美國 咖啡、甘蔗、柑橘的產量最多的國家:巴西 世界上出口羊毛和綿羊數最多的國家和鋁土礦、鉛鋅、鈾、鎳儲量最多的國家:澳大利亞 最富有的國家:瑞士(人均佔有財富64.8萬美元) 牛最多的國家:印度(約3億多頭,約佔世界上牛的總數的1/5) 羊最多的國家:澳大利亞(有2億多隻,平均每人12500隻) 湖泊最多的國家:芬蘭(湖泊約18.8萬個,有「千湖之國」之稱) 島嶼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由大小不等的13667個島嶼組成,其中6000個島嶼能住人) 火山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 水最昂貴的國家:科威特 最北的國家:芬蘭 最南的城市:烏斯懷亞 殘疾人比例最高的國家:安哥拉 平均海拔最高的國家:賴索托 地勢最低的國家:荷蘭 高峰最多的國家:尼泊爾 世界最長的不設防國界:美國與加拿大的國界
行政區劃
最北端的首都: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 最南端的首都:紐西蘭首都惠靈頓 最西及最東端的首都:斐濟首都蘇瓦 海拔最高的首都: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 離赤道最近的首都:南美洲厄爾多爾的首都——基多。 面積最大的城市:中華人民共和國 內蒙古自治區 呼倫貝爾市 (263,953平方公里) 最小的城市:荷蘭 海牙 馬德羅丹小人國 最北端的城市:挪威 斯瓦爾巴群島 朗伊爾城(位於北緯78度) 人口最稠密的最北端小鎮:挪威斯瓦爾巴群島新奧爾松 最南端的城市:阿根廷烏斯懷亞(位於南緯54度50分) 最早用鮮花報時的城市:日內瓦(已有28年歷史) 人口最密集的島嶼:鴨脷洲(香港,面積1.3平方公里,共居住90,000人,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60,000人) 人口最密集的城市:馬累(馬爾地夫,共居住469,800人,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48,007人) 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旺角 (香港)(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3萬人) 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區:格陵蘭(平均密度只有每平方公里0.1人) 面積最大的行政區劃:薩哈共和國(面積達310萬3200平方公里) 人口最多的行政區劃:北方邦(總人口約175,922,300人) 婦女生育率最低的城市:香港(平均每一名婦女就有生育0.95名嬰兒) 世界GDP最高的城市:東京(2008年為11910億美元) 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東京(2008年為3560萬人) 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東京(面積2155平方公里) 世界人均GDP最高的城市:紐約(2008年為61000美元) 世界摩天大樓最多的城市:紐約(有35棟200米以上的摩天大樓) 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城市:紐約 全球密度及寬廣度最高的天際線:香港——計法是相等於扣除最低值的90米或295呎,所有建築物高度的總和。(以米計算,不包括塔尖)。而獨立塔則以他們一半的高度來計算。
礦產
最大的儲金國:南非(佔有開采價值金屬量3/5) 石油資源最豐富的國家:沙烏地阿拉伯 磷酸鹽最豐富的國家:摩洛哥 稀土礦最豐富的國家:中國 煤礦最豐富的國家:中國 最大的天然鑽石產地:澳大利亞 (鑽石產量為0.374億克拉,佔世界鑽石總產量的34%)
其他
最大的三角洲:恆河三角洲(總面積約7萬平方公里) 最早成立的國家公園:黃石國家公園(成立於1872年) 最長的洋流:南極環流(長達21,000公里) 最大的濕地:潘塔納爾濕地(總面積達242,000平方公里) 最大的獨立岩石:澳大利亞艾爾斯巨石(周長約為9.4公里)
[編輯本段]生物之最
動物
最大的動物:藍鯨(平均長30米,重達160噸) 最大的陸上動物:非洲象(平均重達7噸) 最高的陸上動物:長頸鹿(平均高5米) 現存最原始的哺乳卵生動物:鴨嘴獸 皮毛最保暖的動物:北極熊 體形最大的貓科動物:東北虎 (高1米以上,長可達3米,尾巴約1米,體重可達350多千克) 嘴巴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河馬 最聰明的動物:海豚 雄性生殖器官最長的動物:非洲象(生殖器官長達2米) 最大的鳥綱類動物:鴕鳥(平均高2.5米,最重可達155千克) 體積最大的飛鳥:柯利鳥(體長1米多,體重約18千克,生活在非洲東南部) 翅膀最長的鳥類:信天翁(翅展2~3米) 最早的鳥:孔子鳥、遼寧鳥和中華龍鳥(距今2~3億年前,前兩者屬同一時代,皆比始祖鳥早上幾千萬年,而中華龍鳥是龍還是鳥尚有爭議。) 嘴巴最大的鳥:巨嘴鳥 (嘴長24厘米,寬9厘米) 形體最小的鳥:蜂鳥 飛得最高的鳥:天鵝 (最高能達17000米) 最耐寒的鳥:企鵝 產蛋最大的鳥:鴕鳥 擁有最大細胞的動物:鴕鳥的卵細胞 翅膀最多的鳥:四翼鳥(生活在塞內加爾和甘比亞西部以及扎伊爾南部) 最大的軟骨魚綱類動物:鯨鯊(平均長8米,最長可達20米) 陸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動物:獵豹(可高達時速130公里) 速度最快的海洋動物:旗魚(最快可達190公里每小時) 飛行速度最快的動物:軍艦鳥(最快可達418公里每小時) 最高的犬種:愛爾蘭獵狼犬(最高可達150公分) 體積最小的犬種:吉娃娃(一般重量介乎1至5公斤之間) 最高的狗:大丹狗 (通常高76厘米以上) 現存最古老的生物:舌形貝(有4.5億年歷史) 最大的水母:北極霞水母 (傘蓋直徑可達2.5米) 最低等的多細胞動物:海綿動物 牙齒最多的動物:蝸牛 (共有14175顆牙齒) 最大的蜘蛛:捕鳥蛛 最常見的蠕蟲:蚯蚓 最長的軟體動物:大王烏賊 (最近南極州剛發現的一種烏賊) 最大的蝌蚪:不合理(產的蝌蚪全長超過25厘米,但蛙長僅有7厘米) 足最多的動物:千足蟲(700隻足) 最長的昆蟲:竹節蟲(最長超過30厘米) 築巢最精巧的昆蟲:蜜蜂 飛行能力最強的昆蟲:蝗蟲 (每天能夠連續飛行近10小時) 爬行速度最快的昆蟲:蟑螂 眼睛最多的昆蟲:蜻蜓 (每隻復眼由28萬個眼晶體組成) 對人類危害最大的昆蟲:蚊子 (一年內曾使三百萬人死於它們傳播的疾病) 力氣最大的昆蟲:屎殼郎(可以支撐或拖走相當於自己體重1141倍的物體) 昆蟲界的格鬥專家:螳螂 外形最奇特的魚:海馬 眼睛最奇特的魚:比目魚 最毒的魚:毒鮋 飛得最遠的魚:飛魚 (記錄:高度11米,距離1000多米) 放電能力最強的魚:電鰻 (放電時最高電壓可達800伏) 產卵最多的魚:翻車魚 (一次產卵可達3億個) 最懶惰的魚:雄性鮟鱇魚 最大的兩棲動物:大鯢 (即娃娃魚) 最大的爬行動物:鹹水鱷 (最長的可達8米多) 最原始的爬行動物:斑點楔齒蜥 最長的蛇:蟒蛇 (身長最長達14.85米,體重達447千克) 最會變色的蜥蜴:避役(或稱變色龍) 毒性最強的蛇:海蛇 (其毒性為氰化物的80倍) 壽命最長的動物:海龜 (已發現最年長的海龜有300多歲) 體形最大的恐龍:地震龍 (體長有42米長,體重約130噸) 最聰明的恐龍:傷齒龍 (智商高達5.3) 最笨的恐龍:劍龍 爪子最大的恐龍:重爪龍 (爪子30多厘米長) 身體最寬的恐龍:甲龍 (體長不超過10米,體寬可達5米) 最醜陋的恐龍:腫頭龍 最厲害的恐龍:異特龍、暴龍 牙齒最多的恐龍:鴨嘴龍(960顆) 最小的恐龍:新頜龍(體長60厘米,重5.5千克) 雙翼最長的鳥:信天翁(一般可達3.17米) 走得最慢的獸:三趾樹懶(速度100米/小時) 冬眠時間最長的動物:睡鼠(冬眠時間5~6個月) 懷孕期最短的哺乳動物:達呼爾鼠兔(孕期15天) 最長的蜈蚣:長達1米以上 進入太空中體型最大的動物:黑猩猩哈姆(1965年升入太空) 生命力最強的動物:水熊蟲 最大的青蛙:巨諧蛙(鼻尖至肛門最大長度可達到33厘米,體重最大可達到3公斤) 最小的青蛙:諾侏儒青蛙(平均長11.4毫米) 體重最重的牛:英國的一頭夏洛來牛,名叫菲爾德·馬歇爾,2009年,僅8歲的它就有1,67噸。 最大的鯰魚:義大利人羅伯特曼托瓦的波河(RiverPo)上釣得,重量達250磅(合約226斤)。
植物
最大的植物:謝爾曼將軍樹(體積達到1,489m³) 最小的樹:矮柳 (高不過5厘米) 最大的花:大王花(可重達11公斤) 最小的花:無花果的花 最臭的花:腐屍花 最短命的花:葡萄花 最大的葉子:王蓮葉 最大的種子:大實椰子(成熟時直徑長40至50厘米及重達15至30公斤) 最小的種子:斑葉蘭(長約 0.5 毫米、直徑 70 微米,只有在顯微鏡或放大鏡下,才看得清楚) 結果習性最奇特的植物:花生 (地上開花,地下結果) 含植物蛋白質最多的農作物:大豆 (36.3克蛋白質/100克大豆) 最古老的農作物:豌豆 (已有1.1萬年歷史) 纖維品質最好的植物:薴麻 栽種茶樹最早的地區:廣西 最耐旱的農作物:粟 播種面積最大的農作物:小麥 含維生素C最多的蔬菜:辣椒 含維生素C最多的水果:櫻桃 熱量最低的蔬菜:黃瓜 最健康的水果:蘋果 最粗的樹:波巴布樹(樹干周長可以超過50米) 最高的樹:澳洲杏仁桉樹 (最高可達156米) 葉子最長的樹:長葉椰子樹 (最長有27米) 根長得最深的樹:南非奧里斯達德附近的一株無花果樹 (根深入地下120多米) 樹冠最大的樹:孟加拉榕樹 (其樹冠可以覆蓋約1萬平方米的土地) 體積最大的樹:美國加利福尼亞巨杉 儲水量最大的樹:紡錘樹 最老的樹 :美國加利福利亞州的一棵名叫麥修徹拉的刺球果松(樹齡高達6400歲;另外還有一棵是非洲西部加那利亞島的龍血樹,已經活了8000多歲,可惜的是在1868年毀於一場風災) 最重的木 :雲南西雙版納的鐵力木(其主幹高達30米,木質堅硬,把它放在水中也不會浮於水面) 最輕的木 :美國和中國雲南、廣西等地的巴沙木(每立方米只有0.1噸重) 最粗的樹 :義大利西西里島上生長著一棵栗樹(樹身周長為56米) 最鹹的樹 :中國黑龍江生長著一種木鹽樹(含鹽量竟與普通食用鹽相差無幾) 最甜的樹 :北美洲的槭樹(含糖量可達85%) 最硬的木 :朝鮮和中國東北的鐵樺樹(比普通鋼板還要硬1倍,現代步槍即使在短射程內也奈何不了它) 最亮的樹 :北美洲的魔樹(晚上在樹下可以看清楚小5號楷書大小的字) 最毒的樹 :中國雲南西雙版納和海南海康的箭毒木(即見血封喉,其樹汁潔白,卻奇毒無比,見血就要命。唯有紅背竹竿草才可以解此毒) 最耐火的樹 :中國南海的海松樹和南非洲的水瓶樹(一旦發生火災,最多葉子被燒掉,來年照樣發新葉,正常開花結果) 對火最敏感的樹:滅火樹(原產安哥拉,只要有人在樹下點火,就會立即噴出一種特殊的液體,把火澆滅) 最珍貴的樹 :水杉和銀杏(被譽為「世界罕見的活化石」、「植物熊貓」) 最具貴族氣派的樹 :首推檀香樹(有位生物學家曾幽默說:檀香樹是貴族中的貴族,是非常漂亮、美麗的樹,絕不「寄生作伴」,更不輕率接香,因此常與洋金鳳和紫珠搞得火火熱熱) 生長最慢的樹 :前蘇聯喀拉里的爾威茲加樹,以及北極林帶的希特卡雲杉(每百年的高度只有28厘米,直徑2.5厘米) 生長最快的樹 :馬來西亞利沙巴的一種佚名樹(一年就可以長9.2米) 最大的茶樹 :中國雲南勐海的一棵茶樹(高32米,主幹粗2.98米,葉最長達14厘米,寬6厘米,樹齡約1700年) 最老最大的栗樹 :捷克的一棵栗樹(主幹周長700厘米,樹齡已有500多年) 最老的荔枝樹 :中國福建莆田市的一棵名叫「宋家香」的荔枝樹(主幹周長7.1 米,最老的橄欖樹 :南斯拉夫得里亞海濱的一棵橄欖樹(樹齡高達2400多年) 最大的葡萄樹 :英國英格蘭的一棵葡萄樹(樹蔭覆蓋面積達460多平方米。枝條最長的達到90多米) 品種最多的梨樹 :中國河南商城的一棵人工雜交梨樹(能結出24種不同形狀的梨子,如雪梨、明月梨、萊陽梨、孔德利梨等品種) 最孤單的植物:獨葉草 最有靈性的植物:含羞草。含羞草的葉子如遇到觸動,會立即合攏起來,觸動的力量越大,合得越快,整個葉子都會垂下。 世界海拔最高的森林:藏東南高山林地 世界海拔最低的森林:海南清瀾後港紅樹林
[編輯本段]科技之最
科技文明的腳步不斷向前推進,而且已由慢步逐漸加速為快跑。
IT
網民數量最多的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 網民數達到3.38億,寬頻網民數達到2.7億,國家CN域名數達1357.2萬,三項指標繼續穩居世界排名第一(截至2009年1月)
建築
最高的建築;哈利法塔(原名迪拜塔,含天線高828 米) 最高的發射塔(有紀錄以來):華沙電台廣播塔(高646.38米,於1991年倒塌) 最高的發射塔(目前):KVLY - TV天線塔(KVLY-TV mast,美國,高628.8米) 最高的廣播電視觀光塔:廣州新電視塔(610米,中國廣州) 最大的金色玻璃幕牆建築物:中港城 第一個高科技建築:法國蓬皮杜國家文化中心(1971年建造) 最大的太陽能大廈(辦公大樓):日月壇·微排大廈(位於中國德州·中國太陽谷)2010年世界太陽城大會舉辦地 最大膽的未來建築:日本富士山塔(高度超過富士山,可容納100萬人居住,預計100年內建成)
摩天大樓
9. 世界上是不是有一個島,裡面有一個可以吸東西的洞,這個我記得是在電視上的頻道看的,忘了是什麼了
第1名:經過也可能遇難的死亡之洞——印尼爪哇谷洞
印尼爪哇谷洞最為恐怖奇異。此谷中有6個大山洞,洞呈喇叭狀,都是大陷阱。不用說「誤入」谷洞者性命不安,就是保持距離者也難倖免。當人或者動物從洞口經過時,會被一種強大的吸引力「拖入」谷洞而吃掉。就是離洞口還有6至7米距離,也會被魔口「吸」進去,一口吞下。據偵察,谷洞里已是白骨累累,難以分清哪些是人骨,哪些是獸骨。
第2名:難免一死的死亡地帶——堪察加半島
前蘇聯死亡谷在堪察加半島上:這條長2000米,寬l00-300米的死亡谷中,地勢崎嶇,怪石嶙峋,狗熊、狼獾、野豬等野生動物死亡相藉,白骨橫陳,滿目凄涼。誤入該地的人類也不能倖免。據統計:至少有30個人喪命於此.據推測,谷中積聚著有害氣體。可令人驚奇的是,緊挨此谷的村舍,卻不曾受到有害氣體影響。
第3名:無腦嬰兒產地——巴西庫巴唐
在巴西熱帶鬱郁蔥蔥的群山峻嶺的掩映中,坐落著一個令巴西人聞之色變的城市——庫巴唐。20年前,數十個在這個城市裡出生的嬰兒竟然沒有腦子,庫巴唐在一夜之間得到了一個充滿恐懼的外號——「死亡之谷」。
在庫巴唐市內的煙囪,不間斷地釋放著色彩斑斕的工業廢氣,市裡也彌漫著一股腐臭的氣味,不過熟悉庫巴唐的人都知道,這20年來,當地政府已經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摘掉了「地球上污染最嚴重的城市」的帽子。
但是對於環保組織和科學家們來說,庫巴唐仍然是一個危險的地區,這里被嚴重污染的空氣、土壤以及水資源都在悄無聲息地慢慢吞噬生命。科研人員發現,庫巴唐市的居民患各種癌症的幾率高得驚人:在庫巴唐及毗鄰的桑托斯市等地區,膀胱癌患者的比率比其他城市要高6倍;神經系統(包括腦部)的癌症患病率是其他城市的4倍;另外,肺癌、咽喉癌、口腔癌和胰腺癌的患病率也是其他城市的2倍。
第4名:人間地獄動物天堂——美國死人谷
在美國加州與內華達州相連處,有一條世界上特大山谷,長達300公里,窄處寬6公里,闊處有26公里。山谷兩岸,懸崖絕壁,險象環生,見者不寒而慄,聞者談之色變。
1949年春,有一支做黃金美夢的勘探隊欣然前往「未開墾的處女地」,結果有去無回,全軍覆沒。以後,多次探險者試圖揭開大死亡谷之迷,後果與探金隊毫無二致。
後來,科學家用航空偵察,驚詫地發現,這個人間活地獄,竟是禽獸大樂園。據航測統計,在這死人谷里,有鳥兒近300種,野驢約2000頭,蛇類20餘種,蜥蜴也有17種。它們或飛、或爬、或跑、或卧,好不逍遙。此谷何以殺人而豢養禽獸,奧秘還未揭曉。
第5名:「動物的墓場人類天堂」——義大利死亡谷
義大利那不勒斯和瓦維爾諾附近的死亡谷,專門奪取動物的生命,對人體卻無損,被稱為「動物的墓場」。
據科學家們的調查,該谷中發現的各種死於非命的飛禽走獸、大小動物的屍骸已超過4000隻(頭),鳥類幾十種,爬行類十九種,哺乳動物也有上十種。它們的死,不是自相殘殺,也非集體自殺,更非人為,是何根源,至今不明。更有意思的是,該谷殺伐禽獸,而過人則無加害之實。據統計,每年在此死於非命的動物多達3萬多頭。
第6名:不再無人的無人區——藏北
在青藏高原的中部,有一塊被各國學者和專家稱為「生命的禁區」的地方,這里便是藏北無人區。
「無人區」在西藏的西北部,面積有60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5000米。這片地方除了高山、湖泊、草原和野生動物,幾乎荒蕪人煙。歷史上,曾經有一些人去探險,可是不是因為缺吃,就是因為迷失方向,很少有人生還,「無人區」在人們的印象中,是一個荒涼、恐怖的世界。
「無人區」給人的感覺首先是自然風光的美麗,這里藍天和大地的色彩對比強烈,沒有任何空氣污染,空氣透明度很高,一切看起來都很清晰,往往在距離上給人以錯覺。
這里的美是一種粗獷的美,尤其是其腹地「雙湖」一帶,給人的感覺就像不在地球上,這里的景色已經遠遠超出了許多人以往的審美經驗。
「無人區」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天然野生動物園。這里的草原很寬廣,只是青草生長期短,但更多的還是大片的戈壁。當汽車在沒有公路的大地上自由自在賓士的時候,常常可以看到成群的野馬和羚羊群,其他如:鹿、藏野驢、野氂牛甚至狼、熊等等也常常出現在視野里,然後消失在遠方。
「無人區」生存條件很惡劣,這里空氣中的含氧量很低,氣候變化反復無常,湖泊雖然很多,但都是鹽鹼水。近些年來,在政府的組織下,一些牧民遷往「無人區」,所以「無人區」已經不再無人,但去往那裡的朋友還是要多加小心,畢竟,這里曾經是人類的「禁區」。
第7名:最多人征服過的死亡地帶——羅布泊
羅布泊曾有過許多名稱,有的因它的特點而命名,如坳澤、鹽澤、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蘭海、孔雀海等。元代以後,稱羅布淖爾。漢代,羅布泊「廣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它的豐盈,使人猜測它「潛行地下,南也積石為中國河也」。這種誤認羅布泊為黃河上源的觀點,由先秦至清末,流傳了2000多年。到公元四世紀,曾經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羅布泊西之樓蘭,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據境地。清代末葉,羅布泊水漲時,僅有「東西長八九十里,南北寬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區區一小湖。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東流,經注羅布泊,至五十年代,湖的面積又達2000多平方公里。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斷流,使羅布泊漸漸乾涸,1972年底,徹底乾涸。
羅布泊,三個字給人的感覺更多的是神秘,而不是單單的地域名稱。有一段文字對她的描繪非常貼切:「羅布泊其實是匯入多水湖之意,為內陸最大的移動鹹水湖。大自然曾造就了5400平方公里湖面的羅布泊,在最近的百年間,湖水已乾涸見底,如今,展現給我們的是一片荒蕪的景象:湖泊乾涸、河水斷流、古堡滄桑,生命彷彿在這里嘎然停止。這難道就是當年唐玄奘西去取經的大道嗎?這難道就是馬可.波羅從威尼斯至古老東方經過的地方嗎?當年絲綢路上的駝鈴、樓蘭古城的歌舞一切都已消失,只留下那不解之謎,讓探險者冒生命之險去挖掘、去破解……」
10. 世界上最大的群島是什麼
想知道世界上最大的群島是什麼?莫急,我告訴你!
世界上最大的群島由印度尼西亞13000多個島嶼和菲律賓約7000個島嶼組成,稱為馬來群島。其中主要的島嶼有印度尼西亞的大巽他群島、小巽他群島、摩鹿加、伊里安,菲律賓的呂宋、棉蘭老、米鄢群島。該群島還包括東馬來西亞、汶萊、巴布亞紐幾內亞等。群島位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沿赤道延伸6100公里,南北最大寬度3500公里,總面積約243萬平方公里。西與亞洲大陸隔馬注甲海峽和南海,北與台灣之間有巴士海峽、南與澳大利亞之間有托雷斯海峽。除菲律賓北部外,各島都在赤道10度以內,平均氣溫21℃,年降水量從8100~500mm不等,大部分地區越過2000mm。每年7至11月西南太平洋生成台風20餘次,常襲擊菲律賓。馬來群島的動植物群非常豐富且種類各異。農村和農業經濟占壓倒優勢,農村居民絕大多數為定居耕種者,主要農作物是水稻,商品作物有橡膠、煙葉、糖等。森林資源重要,提供貴重木材、樹脂、藤條等。石油為主要礦產,錫產量佔世界的10%,水力資源豐富,但未充分開發,製造業不發達,輕工業主要是紡織、造紙、玻璃、肥皂、卷煙等。
馬來群島稱東南亞島嶼區,也叫南洋群島,世界上最大的島群,它位於亞洲東南部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遼闊的海域上,由印尼17,000多個島嶼和菲律賓約7,000個島嶼組成,通常包括新幾內亞島,而不包括西北方的安達曼、尼科巴(Nicobar)群島及東方的俾斯麥群島。總陸地面積2,475,249平方公里(955,699平方哩),約佔世界島嶼面積的20%。沿赤道延伸6,100公里(3,800哩),南-北最大寬度3,500公里(2,200哩)。
地理位置
印度尼西亞主要島嶼及島群包括大巽他群島、小巽他群島、摩鹿加、巴布亞。菲律賓主要島嶼包括呂宋、民答那峨、米沙鄢(Visayan)群島。該群島還包括馬來西亞(沙巴和沙勞越)、汶萊、巴布亞紐幾內亞。群島位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環抱蘇祿(Sulu)、西里伯斯、班達(Banda)、摩鹿加、巽他、爪哇、弗洛勒斯(Flores)和薩武(Savu)諸海。西與亞洲大陸隔有馬六甲海峽和南海,北與台灣之間有巴士海峽,南與澳大利亞之間有托雷斯(Torres)海峽。
除菲律賓北部以外,全在赤道10度以內,平均氣溫21℃(80℉)。年降雨量自8,100公釐(320吋)以上至不足500公釐,大部地區平均年降雨量超過2,000公釐(80吋)。每年7~11月西南太平洋生成台風達20餘次,向西、向北移動,常使菲律賓遭受強風暴雨侵襲。馬來群島人民多操南島語系的語言。馬尼拉和雅加達居於世界最大城市之列。[3]
馬來群島是世界第一大群島,在海島世界中,是個“人丁興旺”的群島“家族”。由印度尼西亞13000多個島嶼和菲律賓約7000個島嶼組成。
馬來群島的“家族成員”,大大小小共有2萬個以上,總面積達255萬平方千米,人口眾多。在這2萬多個島嶼中,有名有姓的海島,僅占總數的1/5,其餘都是“無名小卒”。有人居住的島,僅占島嶼總數的1/10,數目也是極少的,絕大部分島嶼無人居住。在整個地球所有的群島中,無論是島嶼的數目,還是面積、人口,馬來群島都獨占鰲頭,其他任何群島都不能與之相比。
自然資源
森林資源重要,提供貴重木材。石油為主要礦產,在蘇門答臘、印尼婆羅洲、汶萊、巴布亞等地開采。印尼新及(Singkep)島、邦加島、勿里洞島的錫產量約為世界產量10%。婆羅洲和廖內(Riau)有鋁土礦,西里伯斯發現鎳礦,菲律賓有金、鉻、鐵、錳和銅。煤儲量有限,然而水力資源豐富,但未充分開發。馬來群島的動植物群非常豐富且種類各異。除菲律賓北部以外,各島都在赤道10度以內,平均氣溫21℃,年降雨量從8100毫米至500毫米不等,大部分地區超過2000毫米。
地勢地貌
馬來群島上的地形以山地為主,且多分布在島嶼中部。平原比較狹小,主要分布在沿海,只有爪哇島北部和蘇門答臘島東部平原面積較大。馬來群島處於地殼運動活躍的地方,由於三大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彼此擠壓,時常引發地震。在地殼隆起形成山地的同時,地下灼熱的岩漿也順地裂縫上涌,在地面噴發形成火山。印尼和菲律賓是東南亞火山數量最多的國家,這些火山主要分布在印尼的蘇門答臘島、爪哇島、努沙登加拉群島和菲律賓的一些島嶼上。這些島嶼呈弧形自東向西延伸,因而人們形象地稱之為“燈火走廊”,這里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爆發最多的地區,是東南亞“最不安定”的區域。
氣候環境
馬來群島的氣候分屬於兩種類型。印度尼西亞群島主要是赤道多雨氣候,全年高溫多雨,是典型的赤道氣候。但由於受位置(分居南北半球)和地形等因素的影響,內部氣候仍有差異。另一方面,印度尼西亞群島的氣候介於亞、澳兩大陸氣候之間,亦兼有熱帶季風氣候的特色,這是印度尼西亞群島氣候與非洲和南美大陸赤道多雨氣候的不同之處。菲律賓群島屬於典型的海洋性熱帶季風氣候,全年炎熱、濕潤,年分二季,隨著季風方向的更換,雨量的季節分配和空間分布發生變化,此外,強大台風的頻繁出現是菲律賓群島氣候的重要特徵之一。除菲律賓北部外,各島都在赤道10度以內,平均氣溫21度,年降水量從8100mm至500mm不等,大部分地區越過2000mm。
因受地形和氣候的制約,馬來群島的水系都短小急湍,河流的地面蝕低率很大。馬來群島的自然植被分屬於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林;土壤是與其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林相適應的熱帶土壤類型;馬來群島的動物界成為亞、澳兩大陸動物的分界處。
在初中課本中,請同學們填寫熱帶雨林氣候。
形成因素
從地殼活動的特點分析,有以下幾個原因:
1、從板塊“運移”來看,這里處在向西移動的太平洋板塊和向北移動的印度板塊、澳大利亞板塊交接的地帶,幾大板塊相互碰撞擠壓,使這里的地殼褶皺隆起,突出海面,形成海島。
2、海島大多瀕臨大洋海溝,海溝地帶破碎,火山、地震活動頻繁,容易形成火山島。
3、這里的海水溫度高,有利於珊瑚繁衍。而珊瑚是造島的“能手”,能造出大量珊瑚島礁,如澳大利亞的大堡礁就是珊瑚造的。
4、這里有十分寬闊的大陸架,大陸架為大陸的“本家”,隨著海陸的滄桑變化,又可以形成面積較大的大陸島。
所屬國家
這些島嶼分屬於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等國,其中包括印度尼西亞13600多個島嶼和菲律賓約7100個島嶼。為研究問題方便起見,把除菲律賓以外的諸群島統稱為印度尼西亞群島。其中主要的島嶼有印度尼西亞的大巽他群島、小巽他群島、摩鹿加、伊里安,菲律賓的呂宋、棉蘭老、米鄢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