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些潛艇潛水不過才400多米,為什麼柯式喙鯨卻可以潛水近3000米
根據資料顯示,鯨的祖先有很大可能是有蹄動物,因為生活環境的變化,鯨的身體構造慢慢地進化為適應在水中生活,比如肺部的功能愈發強大。初中物理就會提到這樣一個常識,水越深水壓越強。為了更好的在水中覓食,鯨魚內部的骨骼進化的十分堅硬、肌肉纖維具有彈性保護體內器官,以對抗強大的水壓,直到可以在深海中潛行。
而核潛艇必須具備上浮的功能,這就要求潛艇的重量不能過重,所以通過加厚潛艇外殼來增加強度的做法顯然是行不通的。因此建造能下潛1500米深潛艇在技術上還不算成熟,製造難度過大。況且,核潛艇在幾百米以下的水域活動基本上已經可以做的悄然無息很難被檢測出來,而使潛艇下潛更深的技術需要的成本太高,如果是為了保持隱匿性,研發靜音屬性是一種更好的選擇。
② 潛艇為什麼只能潛到一定的深度呢它為什麼不能一直潛下去呢
超過一定深度,就不是外殼能不能承受的問題了.潛的太深就會因為壓力太大自己沒有辦法把水排出,也就沒有辦法浮出水面,那樣的話就是會一直下沉.
③ 為什麼蛟龍號可以下潛萬米而潛艇只能下潛6一7百米,如果潛艇可以下潛一千米的話生存能力會提很多
是這樣,請注意蛟龍號和潛艇的外形
蛟龍號基本是個球形,按照物理學的定律,球形物體的耐壓性是最好的;但是阻力也是最大的
試想一下,如果潛艇也做成圓形,那麼水下阻力將大大增加,無法有效運行
而且如果做成圓形,內部容積將大大減少,有效空間不足,難以布置武器
最後,請注意一下,蛟龍號是無動力的。要是有了東西系統,就無法解決滲水問題
要是無動力,對潛艇是無法接受的
④ 潛艇可以潛多深,為什麼大都在400到600米之間
潛艇是人類發明的一個很厲害的軍事武器,在海戰中往往出其不意的取得勝利,而且很多國家都在這個武器上不斷研發進步
只說潛艇,不說深潛器,探測器可以到達10000米。目前服役中的潛艇,日本的蒼龍級得算潛的深的,可以安全下潛到600米。
⑤ 潛艇下潛深度是五六百米,潛射的時候要上浮多少潛艇是不是很危險,那潛那麼深是不是沒意義了
歐美大部分在役潛艇為標稱300米潛深,戰略艇發射導彈,戰術艇發射巡航彈或反艦彈時的潛深為20米左右,魚雷應該能更深些。
潛艇只要設計潛深內不是很危險,且都有設計餘量,或者公開潛深有折扣。
設計潛深主要看潛艇的作戰區域,常規潛艇主要在沿岸淺海地區活動,300米足夠,還能減輕結構重量,降低造價,所以再深沒有意義。核攻擊艇作戰范圍大,環境復雜,能深潛還是很有必要的。
⑥ 印尼一艘載53人潛艇失蹤,到底是怎麼回事
鄙人認為,印尼一艘潛艇,在巴厘島以北失蹤,事故的詳情目前還在調查之中,但是失聯原因無外乎人為、自然因素導致。而具體來說:
1、操作失誤,各類故障
眾所周知,潛艇兵的選擇標准很高,同時潛艇兵的服役環境,更是對人的要求變得格外高,所以才有潛艇兵是高危兵種的說法。恰如二戰中狼群戰術下,被納粹德軍打的抬不起頭的盟軍,在找到對付狼群潛艇的戰術後,同時加大了對納粹潛艇兵的心理攻勢,利用深海的不可知和戰爭的殘酷。進而導致納粹潛艇兵的心理崩潰!
還有就是,53人的潛艇有可能遭遇人員嘩變,被恐怖襲擊的可能,總之潛艇之外的人禍,也會導致潛艇失聯。再加上如果有人將潛艇失事,設計成政治陰謀,那潛艇就不該會被找到了。
⑦ 抹香鯨可以下潛三千多米,為什麼潛艇才能下潛一千多米
引言:抹香鯨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型動物,可以在海底下潛至三千米之左右,為什麼金魚在下潛到三千米之下還可以承受著這么大的水壓?與此同時相比於潛水艇,潛水艇只能下潛至一千米左右,在下潛到一千米以下的時候,就會對潛水艇進行一定的壓力作用,導致潛水艇被壓得形變。從科學上的分析鯨魚的生理結構已經適應了海水裡面所帶來的強大壓力,但是潛艇就是不太一樣了。
但同樣在未來科技進步的角度上,科技未來會勢必會超越鯨魚的下潛深度,因為在人類對於科技的進步,歷史上是絲毫不會停步的。
⑧ 為什麼鯨魚能潛到幾千米,核潛艇只能下潛到幾百米
潛水艇內部需要住人,壓力維持在一個大氣壓左右,所以潛水艇內外存在很高的壓強差;鯨魚可以主動增加體內的壓力,來和外部壓強形成平衡,所以鯨魚能下潛到更深的深度。
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gh,可知海洋中的壓強和水深成正比,大約每下降10.3米,壓強增加一個大氣壓,一個大氣壓強是1.013*10^5pa,相當於每平方米面積上,承受10噸物體的重力。
對於壓強問題,其實一個大氣壓也是很高的,我們生活在大氣中,身體表面每平方米承受10噸的壓力,但是我們絲毫感覺不到,因為我們體內的壓強和外界相當,內外形成壓強相互抵消。
如果我們到了高原地區,外界壓強降低,身體就會有明顯變化;而深海魚到了淺海,也會因為體內壓強太高,導致身體破裂。
⑨ 為什麼現在的軍用潛艇下潛的深度一千米都達不到
其實很簡單,潛艇的下潛深度和發射導彈的深度,這兩者完全不是一個概念,根本就是兩回事情。現在戰略核潛艇的下潛深度同通常都在500米左右,有的更可以潛到上千米的深度,如前蘇聯的試驗艇K278「共青團員」號核潛艇在1983年曾創造了下潛1250米的世界紀錄。潛艇下潛深度主要是用來躲避攻擊,說直白點,也就是用來防禦的。而發射導彈則是用來進攻的,在水下發射導彈完全沒有必要在極限深度,而且在這么大的下潛深度發射導彈,導彈在水下飛行的距離過長,也可能對導彈的精度或者其他方面代來不可預計的不利影響。
即使是不發射導彈的下潛深度,潛艇也並不是潛深越深越好,因為下潛的越深海水的壓力就越大,對潛艇的耐壓殼體要求就越高,同時對密封的要求也非常的苛刻,這樣就導致潛艇的造價會變得非常的昂貴,反而得不償失。而且潛艇潛深到達一定深度後,海底的雜訊就已經能讓絕大數的聲吶檢測不到潛艇的蹤跡了,所以純碎追求潛深並沒有太大的意義。所以目前世界各國主流的潛艇潛深並不深,常規動力潛艇普遍在250-350米左右,核潛艇普遍在350-600米左右。
⑩ 為什麼全球動員都來不及也救不了印尼潛艇
因為他們遭遇事件是,海底斷崖,是全世界潛艇部隊噩夢。在之前,因為有艦艇因為它,發生大悲劇。因為潛艇部隊工作,他們會行駛在浩瀚的大海洋中。在浩瀚的大海洋中,不同區域的海水海密度是不一樣的,潛艇浮力會受到影響。在高密度的海水中行駛,突然駛到低密度海水當中,猶如從懸崖上掉下來。急速的滑到海底,深海當中巨大的水壓極有可能將潛艇擊垮,造成可怕後果。
發生這種事故,誰都不想,但是這種事故並不會停止。很多人聽掉深,會聞著而色變。想要避免悲劇發生,更應該想如何去解決這種問題,加強這方面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