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印尼最大的投票站在哪裡

印尼最大的投票站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9-22 09:28:47

A. 印尼在哪裡

印尼全名印度尼西亞共和國,位於亞洲東南部,地跨赤道,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馬來西亞接壤,與泰國、新加坡、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隔海相望。

印度尼西亞地跨赤道(12°S-7°N),其70%以上領地位於南半球,因此是亞洲南半球最大的國家(東帝汶也是南半球國家)。經度跨越96°E到140°E,東西長度在5500千米以上,是除中國之外領土最廣泛的亞洲國家。

印尼由上萬個島組成,又叫千島之國,首都雅加達。2億人口。著名旅遊勝地巴厘島就是印尼的一個省。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國家,90%以上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同時也是世界上華人最多的國家,有約1千萬華人。

B. 印尼的死亡谷在哪裡

在印尼的爪哇島上,有一條更可怕的死亡谷,谷中有十個大山洞,每個洞都似乎有一種「超自然的魔力」,無論是人或走獸,只要站在或途徑距離洞口6到7米遠的地方,都會被一股無形的魔力吸入洞內,且一旦被吸入則無法逃逸。現在,每個山洞裡都堆滿了人和各種動物的屍骸。

C. 現在印尼總統是誰

蘇西洛穩坐釣魚台

據印尼全國選舉委員會公布的數字,截至22日晚,在大約1.25億張選票中,1億多張已經得到統計。蘇西洛以61%的得票率遙遙領先。

雖然蘇西洛沒有公開言勝,梅加瓦蒂也沒有公開認輸——他們均等待10月4日最後計票結果公布,但蘇西洛已在緊鑼密鼓組建新一屆內閣。

不過,第二輪投票後蘇西洛一直保持相對低調。他穩坐在首都雅加達以南56公里處、位於印尼歷史名城茂物的家中。數十名記者已在他的家外安營紮寨,希望及時獲得第一手信息。

而在院牆內,現年55歲的蘇西洛加緊籌劃新內閣。「你們認為誰最適合擔任教育部長?」坐在自家前院一棵樹下、與妻子吃著雞絲面的蘇西洛問一些前往拜訪的中學教師。

初聞此言,這些教師咯咯笑了起來。但隨即,他們紛紛提出了自己理想的人選,其中既有官場人物,也有知名校長。

梅加瓦蒂不言敗

梅加瓦蒂在投票後保持低調,聲言在最後結果正式宣布前不會言敗。然而,她的副總統哈姆扎·哈茲22日出面表態說,只要投票被確定為自由公正,她准備承認失敗。

美國「卡特中心」22日以「有序且成功」描述印尼歷史上舉行的首次總統直接選舉,稱這是印尼民主進程的一道分水嶺。

哈茲22日與梅加瓦蒂碰面,對此次總統選舉投票進行了評估。會見結束後,哈茲說:「即使被打敗了,(梅加瓦蒂)夫人也並不擔心。」他強調,直到所有選票都統計完畢,梅加瓦蒂才會承認失利。

■人物

「有思想的將軍」蘇西洛

蘇西洛·班邦·尤多約諾(左圖)1973年畢業於印尼軍事學院,後獲美國韋伯斯特大學碩士學位。曾任印尼武裝部隊領土事務參謀長,1995年率印尼軍隊參加波黑維和行動。

1999年10月-2000年8月任印尼礦業和能源部長,2000年8月-2001年5月任政治、社會和安全事務統籌部長。2001年8月10日起再任政治、社會和安全事務統籌部長。2004年3月辭職。

蘇西洛被視為一個冷靜而有尊嚴的人,有時被稱為「有思想的將軍」。在印尼人眼中,他受過良好訓練,能夠管理國家;作為一名退役軍人,他能夠恢復國家安全

D. 印尼在哪裡

在南洋!
赤道地帶!衣撕爛墓屍林宗教國家!
極端排外!九八年曾經由宗教政府發動大規模個屠、華行動,死傷無數,慘絕人寰!
屬於恐怖主義反人類國家!

E. 印尼首都在哪裡離巴厘島有多遠

印尼首都-雅加達,位於爪哇島。從雅加達飛巴厘島要1.5小時左右,距離為一千多公里左右。

巴厘島,印度尼西亞島嶼,位於爪哇島東部,面積5620平方公里,島上熱帶植被茂密,是舉世聞名的旅遊島。

巴厘島是印尼17000多個島嶼當中最耀眼的一個島嶼,位於爪哇島東部,面積5620平方公里,島上山脈縱橫、風情萬種、景物綺麗。島上東西寬140公里,南北相距80公里,全島總面積為5620㎞²。是世界著名旅遊島,印度尼西亞33個一級行政區之一。巴厘島上大部分為山地,全島山脈縱橫,地勢東高西低。島上最高峰是阿貢火山海拔3142米。

(5)印尼最大的投票站在哪裡擴展閱讀: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印尼語:Republik Indonesia,英語:Republic of Indonesia),簡稱印度尼西亞(Indonesia)。是東南亞國家,首都為雅加達。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馬來群島的一部分,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面積較大的島嶼有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伊里安島、蘇拉威西島和爪哇島。

13—14世紀在爪哇形成強大帝國、16世紀末淪為荷蘭殖民地。1942年被日本佔領。1945年獨立,1950年8月成立共和國。1963年收復了被荷蘭侵佔的西伊里安。

印尼人口近2.64億(2017年) ,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居世界第四位。印尼是東南亞國家聯盟創立國之一,也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及20國集團成員國,航空航天技術較強。石油資源可實現凈出口,印尼曾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1962~2009年),近期正在重新加入該組織 。印尼群島自公元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

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的中國企業聯合體與印尼國有建設公司(WIKA)牽頭的印尼國有企業聯合體,當日在印尼首都雅加達簽署了雅萬高鐵合資協議。

雅萬高鐵將連接雅加達和萬隆,線路總長約150公里,將採用中國技術、中國標准和中國裝備,設計時速為每小時250-300公里。建成通車後,從雅加達至萬隆的時間將縮短為約40分鍾。

F. 蘇加諾是怎樣領導印度尼西亞民族獨立運動的

1924年,蘇加諾在萬隆創立普通研究會,吸引知識分子關心和討論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啟發他們的政治覺悟。1927年7月4日,蘇加諾等人在萬隆創立印尼民族主義協會,1928年5月協會更名為印尼民族黨,蘇加諾出任主席,這個政黨就明確地提出了爭取印尼民族獨立的政治綱領。

1927年12月,蘇加諾建立民族統一戰線組織——印尼民族政治團體協商委員會,蘇加諾被選為主席。印尼民族政黨聯盟是由印尼民族主義協會、伊斯蘭聯盟、蘇門答臘同盟、巴巽丹協會至善社、巴達維亞人聯合會、印尼研究會等政黨團體組成的民族統一戰線組織,盡管沒有解決一件重大問題,但到底是走向統一民族運動的第一步,同時也是蘇加諾實現民族團結理想的嘗試。

蘇加諾和印尼民族黨的活動遭到荷蘭殖民政府的瘋狂壓制。1929年12月,蘇加諾等領導人被荷蘭當局逮捕,關押在萬隆監獄。1930年8月18日到9月29日,蘇加諾等四人被萬隆地方法院審判,這就是印尼現代史上著名的「蘇加諾審判案」。蘇加諾在法庭上發表題為《印度尼西亞控訴》的辯護同,慷慨地揭發和控訴荷蘭殖民豐義者在印尼犯下的種種滔天罪行。

1931年12月,蘇加諾被提前釋放出獄後,繼續投身民族獨立運動。他力圖把原印尼民族黨兩派重新統一起來,但沒有成功,二是決定加人印度尼亞黨,並任主席。

1945年8月17日,蘇加諾在雅加達宣布印尼獨立。公眾投票,他被選為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首任總統。

1948年9月,印尼右派在美國、荷蘭等國策劃鎮壓印尼共產黨。蘇加諾沒有識別帝國主義的陰謀,強烈抨擊印尼共產黨想篡奪政權。12月,荷蘭軍隊侵佔印尼首都日惹,蘇加諾等共和國領導人被捕,分別流放到邦加島等地,直到1949年7月獲釋返回。12月,蘇加諾任印尼聯邦共和國總統。1950年8月17日,蘇加諾宣布成立印尼統一共和國並任總統。

從1950至1959年10年間,印尼實行議會民主,內閣對議會負責,總統任命組閣人,並沒有掌握統治實權。

從1959年開始,蘇加諾實行有領導的民主。該年7月,蘇加諾宣布恢復「1945年憲法」,總統的權力大大增強。他兼任總理,前後擔任過最高評議院主席。民族陣線主席。國防委員會主席。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等職。印尼臨時人民協商會議先後授予蘇加諾以「偉大的革命領袖」、「終身總統」等光榮頭銜。

G. 不丹王國

【國名】
不丹王國
【國名釋義】
「不丹」在梵語中意為「西藏的邊陲」
別稱:神龍之國(不丹人自稱「竺域」,意為「龍」)、森林之國、花卉之國
【面積】
4.6萬平方公里。
【人口】
70萬(2007年)。人口增長率約2.5%。不丹族占總人口50%,尼泊爾族佔35%。不丹語「宗卡」為官方語言。藏傳佛教(噶舉派)為國教,尼泊爾族居民信奉印度教。
【首都】
廷布(Thimphu),人口約5萬(2002年)
【同北京時差】 -2:30
【國際電話碼】 975
【語言】 不丹語「宗卡」和英語同為官方用語,南部講尼泊爾語
【民族】 不丹族(菩提亞族)佔多數,其餘為尼泊爾族(30%~35%)等
【宗教】 藏傳佛教(噶舉派)為國教,尼泊爾族居民信奉印度教
【國旗】
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由金黃色和桔紅色的兩個直角三角形組成,中間一條白色的飛龍,四個爪子各抓一顆白而亮的寶珠。金黃色象徵國王的權力和作用;桔紅色是僧侶長袍的顏色,象徵佛教的精神力量;龍象徵國家權力,又指這個國家的名字,因為不丹可譯為「神龍之國」。龍爪上握有白珠,象徵威力和聖潔。

【國徽】
呈圓形。圓面上兩條龍騰空而起,象徵權力和尊嚴。龍的周圍是燃燒的火焰,圓面中心是十字形圖案,它是大自然雷電霹靂的象徵。圓面外圈的白色圓環的上部,用藏文書寫著「光榮的不丹是不可戰勝的」。

【國歌】
《皇家頌歌》

【概述】
位於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坡,其東、北、西三面與中國接壤,南部與印度交界,為內陸國。北部山區氣候寒冷,中部河谷較溫和,南部丘陵平原屬濕潤的亞熱帶氣候。
公元7世紀起曾為吐蕃王朝屬地,9世紀成為獨立部落。12世紀後,藏傳佛教竺巴噶舉派逐漸成為執掌世俗權力的教派。18世紀後期起遭英國入侵。1907年建立不丹王國。1910年1月英國同不丹簽訂《普那卡條約》。印度獨立後於1949年8月同不丹簽訂《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1961年以來,不丹國王多次公開表示要保持自己國家的主權和獨立。1971年不丹加入聯合國,1973年成為不結盟運動成員,1985年成為南亞區域合作聯盟成員。

【政治概況】
[編輯本段]

【國家元首】
國家元首: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Jigme Singye Wangchuck),1972年7月24日登基;2006年12月14日,不丹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將王位傳給王儲吉格梅·凱薩爾·納姆耶爾·旺楚克。

【重要節日】
國慶日(12月17日--第一任國王烏金·旺楚克登基日)、國王生日(11月11日)、國王加冕日(6月2日)

【政治簡況】
公元7世紀起為吐蕃王朝屬地,後逐漸成為獨立部落,並由藏傳佛教竺巴噶舉派執掌世俗權力。18世紀後期起遭英國入侵。1907年建立不丹王國。正實施憲政改革,由世襲君主制向君主立憲制轉變。2008年,將舉行首次議會選舉並產生新政府。

【行政區劃】
全國分為4個行政區、20個宗(縣)。2003年,不丹分為4各地區(如下)20個宗,202個格窩,5000多個自然村
地區名 首府 成立日期 管轄范圍
第一地區 楚卡 1988.12.10 楚卡宗、帕羅宗、哈宗、桑契宗
第二地區 普那卡 1988.12,10 加莎宗、廷布宗、普那卡宗、旺迪顏頗章宗、達迦納宗
第三地區 吉列普 1986.6.15 布姆塘宗、同薩宗、仁工宗、沙奔宗、乞郎宗
第四地區 扎西崗 1989.9.17 扎西崗宗、扎西羊孜宗、孟加拉宗、隆子宗、沙姆德羅普宗卡宗、佩瑪加澤爾宗

【重要人物】
國王:
吉格梅·凱薩爾·納姆耶爾·旺楚克,1980年2月出生,2006年12月繼承王位,旺楚克王朝第五世國王。
第四世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1955年11月出生,1972年繼承王位,1974年加冕,2006年12月宣布提前讓位於其子凱薩爾·旺楚克。
歷任國王(1907年~今):
1. 烏顏•旺楚克 (Ugyen Wangchuk) 1907---1926
2. 吉格梅•旺楚克(Jigme Wangchuk) 1926---1952
3. 吉格梅•多爾吉•旺楚克(Jigme Dorje Wangchuk)1952---1972
4. 吉格梅•辛格•旺楚克(Jigme Singh Wangchuk) 1972---

【政體轉變】
2008年3月24日,位於中印之間的不丹迎來其歷史上的首次民主選舉,直接選舉國民議會議員,並在此基礎上產生首個民選政府。對於這個面積僅3.8萬平方公里、人口73萬的小國來說,此次選舉意味著國家政治體制將由原來的世襲君主制變為議會民主制。這個轉變的推動者正是不丹的老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本人。
此次選舉是不丹國王多年來致力於推行政治民主化的結果。100年來,不丹一直實行世襲君主制,沒有憲法,也沒有政黨。1998年6月,辛格老國王對政治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解散了內閣,將政府行政權移交給大臣委員會。2001年9月,國王發布命令,要求政府籌備起草憲法。2005年3月,辛格國王建議在不丹建立兩黨制度,由在大選中得票最多的政黨組閣,另外一個政黨則成為反對黨。根據憲法草案,不丹將組建兩院制議會,由75人組成的國民議會和由25人組成的全國委員會。2006年年底吉格梅國王宣布退位,於2007年4月將王位正式讓給27歲的兒子吉格梅•凱薩•旺楚克王儲。
辛格曾表示,還政於民是為了讓不丹在政體上與西方接軌,以便贏得國際社會的認同。他說:「為了不丹人長遠的幸福,我們必須推行民主,一個有效的制度比王位更重要。」

【自然地理】
[編輯本段]
地處喜馬拉雅山南坡。北部及東北、西北與中國為鄰;南部與印度接壤。境內多山,北高南低;南部山區屬亞熱帶氣候,濕潤多雨,年降水5000~6000毫米;中部河谷區,氣候溫和,年降水760~2000毫米;北部高山區,氣候嚴寒,人煙稀少,海拔2650~5480米。河流均由北向南,主要有阿穆曲河、旺曲河及莫曲河等。

【歷史概況】
[編輯本段]
公元7世紀時受北印度的迦摩縷波王朝統治。650年後為吐蕃王國的一部分。8世紀喇嘛教從西藏傳入。9世紀吐蕃衰亡,不丹成為獨立部落。1616年後,佛教竺巴噶舉派領袖阿旺·納姆伽爾戰勝其他教派,統一不丹,形成僧俗同掌政權的封建王國。18世紀後期英國入侵,1865年強迫不丹簽訂《辛楚拉條約》。不丹被迫割讓2000平方千米土地。1907年,烏顏·旺楚克廢除德布王,自任國王,集政教大權於一身,並規定國王世襲。1910年英與不丹又簽訂《普那卡條約》,規定不丹對外關系受英國「指導」。印度獨立後,於1949年同不丹簽訂《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規定不丹對外關系受印度「指導」。1952年第三代國王吉格梅·多爾吉·旺楚克即位,他發展經濟,對內政外交進行改革。第四代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於1972年即位,繼續先王的內外政策。

【經濟發展】
[編輯本段]

【經濟簡況】農業是不丹支柱產業。上世紀50年代實行土地改革後,98%以上農民擁有土地、住房。糧食基本自給。目前,農業約占不丹GDP23% (2005/06財年),農業人口占總就業人口63.3%。近年來,不丹第二、三產業比重快速上升,2005/06財年分別約佔GDP35%和42%。向印水電出口及相關建築業成為不丹經濟支柱之一。
2002年12月,不丹政府開放製造業和服務業,外資控投最高可達70%,標志著不丹正式對外國直接投資開放。
1961年起,不丹開始實行經濟發展的「五年計劃」。印度、瑞士、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一些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經濟援助。九五計劃(原為2002-2007年,2006年6月宣布將該計劃延長至2008年)主要目標是在「八五計劃」基礎上,進一步貫徹和實行"國民幸福總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理念,追求經濟和環境、社會、文化均衡可持續發展,力爭保持7-9%的年經濟增長率。
2003年,在聯合國發展署發表的全球人類發展報告中,不丹首次進入中等發展中國家行列。2006年,不丹排名第135位。
國內生產總值(2005/06財年,下同):8.04億美元
增長率:6.5%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245美元
貨幣名稱:努扎姆(Ngultrum),簡稱努(NU.),與印度盧比等值。
匯率:1美元≈44.7努
通貨膨脹率:4.7%
失業率:3.1%
【資源】白雲石、石灰石、大理石、石墨、石膏等礦藏。水力資源豐富,蘊藏量約3萬兆瓦(MW),目前僅開發利用了1.5%。
【工業】2005/06財年,不丹電力行業產出7347萬美元,佔GDP10%。建築業產出1.05億美元,佔GDP17%。製造業產出4365萬美元,佔GDP7%。另外還有少量采礦業等。
【農牧林業】可耕地面積占總面積16%,主要農作物有玉米、稻子、小麥、大麥、蕎麥、馬鈴薯等。森林覆蓋率為72.5%,其中26%為自然保護區,以豐富的名木花草聞名遐邇。盛產水果,蘋果、柑桔等大量向印度和孟加拉國出口。
【旅遊業】是外匯重要來源之一。1974年起開放旅遊業,但控制較嚴,一般只接受團體旅遊。同時出於環保考慮,實行境外遊客每人每天165-200美元的最低消費制。遊客主要來自美國、日本、德國和法國等地。2005/06財年,入境遊客1.5萬人次,旅遊收入2080萬美元,增長35.8%。
【交通運輸】2005年全國公路總里程4392.5公里。九五計劃期間,計劃修路587公里。擁有近3萬輛機動車。山區仍以馬、牛、騾為主要運輸工具。距首都廷布約65公里的帕羅是唯一機場。不丹航空公司(Druk Air Corporation)成立於1983年2月,主要航線至南亞各國首都。2005年運載乘客9萬人次。2006年,不丹與印度、泰國和孟加拉國分別簽署加強航空聯系的諒解備忘錄。
【通訊郵政】不丹電信公司於1999年1月成立,同年建成全國計算機互聯網。擁有固定電話3.27萬部,手機用戶3.78萬人,郵局101個。
【財政金融】財年始於每年7月1日。2005/06財年,不丹國家總收入3億美元,增長12%。總支出3.61億美元,增長4%。外匯儲備約4.79億美元,增長37.8%。外債6.81億美元,增長12%。2006/07財年預算支出4億美元。
主要金融機構有皇家貨幣局(Royal Monetary Authority)和不丹銀行(Bank of Bhutan)。1996年政府允許金融部門發行股票,並與亞洲開發銀行和花旗銀行簽署協定,允許其購買不丹國民銀行(Bhutan National Bank)少於40%的股份。
【對外貿易】2005/06財年,不丹外貿總額為6.67億美元,主要在南盟成員間進行貿易。印度是最大貿易夥伴,與不丹簽有自由貿易協定。不丹對印進出口額分別占其進出口總額的87.6%和75.1%。其他主要貿易夥伴有孟加拉國、香港、日本、新加坡、泰國、德國等。不孟簽有優惠貿易協定。主要出口產品為電力、化學製品、木材、加工食品、礦產品等;進口產品主要為燃料、穀物、汽車、機械、金屬等。1998年成為WTO觀察員,現申請成為正式成員。
【外國援助】經濟建設嚴重依賴外國和國際組織援助,過去15年接受外援年均增長18%。2005/06財年,接受外援1.21億美元。印度、丹麥、荷蘭、日本和世界銀行是最大援助方,印度在2005/06財年援助額占不丹外援總額56.9%。
【人民生活】全國實行免費醫療,基本醫療服務已覆蓋90%以上人口。現有醫院29家和其它醫療機構650家。人均壽命66.1歲,嬰兒死亡率為每千人 40人。傳統醫學來源於藏醫葯學,目前仍廣泛使用。普通家庭三大件依次是手錶、收音機和電飯煲,佔有率分別為75%、67%和31%。

【軍事概況】
[編輯本段]

軍事 武裝部隊主要由皇家陸軍、皇家警察和皇家衛隊組成,共1.4萬餘人。實行徵兵制,國王是武裝部隊最高統帥。全部軍費、大部分裝備和給養由印度提供。

【文化教育】
[編輯本段]
【教育】實行免費教育。全國現有各類學校512所,在校學生19萬余名。目前,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6%。國民識字率約為60%。2003年6月,不丹第一所大學不丹皇家大學正式成立。
【新聞出版】政府設有不丹新聞與廣播機構,負責管理全國廣播、電視事務。廣播公司提供廣播、電視服務。《昆色爾》為官方報紙。2006年,私人報紙《不丹時報》和《不丹觀察家報》開始發行。另有《德魯克·洛塞爾》季刊,以宗卡語、英語和尼泊爾語出版。
【體育】射箭和摔跤為傳統體育項目。

【外交關系】
[編輯本段]

不丹對外政策兩大主要目標是,加強和維護不丹主權和獨立、實現經濟自主。主張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奉行不結盟政策,在和平共處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展友誼與合作,特別是同鄰國友好相處。截至2006年,已同印度等21個國家及歐盟建立了外交關系,在紐約和日內瓦設有常駐代表處,在印度、孟加拉國、科威特和泰國設有使館,在14個國家設有15位名譽領事。印度和孟加拉國在不丹設有使館。不丹於1971年加入聯合國,目前是多個國際組織的成員。
【同印度的關系】不印關系密切,1949年簽訂《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1968年建交。
2003年,不丹政府對其境內的「阿薩姆聯合解放陣線」等印東北部反政府武裝展開軍事行動,摧毀其在境內的基地。
2006年1月,不丹外交大臣坎杜·旺楚克訪問印度;不丹-印度發展合作對話在新德里舉行。7月,吉格梅·辛格·旺楚克國王對印度進行工作訪問。10 月,印度外秘梅農和水資源部部長索茲分別訪不。12月,印度外長慕克吉訪問不丹;不印結束長達40多年的劃界、勘界和重新樹立界碑工作。
1979年起,不丹一直要求修改《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2007年2月,不丹國王凱薩爾·旺楚克對印度進行正式訪問,雙方簽署經過修訂的《友好條約》。3月,條約生效。
兩國實行開放邊界,自由通商。印度是不丹最大的貿易夥伴、援助國和債權國。2006年7月,兩國續簽《貿易、商務與轉運協定》,有效期10年。
【同南亞其他國家的關系】不丹同除阿富汗以外的所有南亞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來往日益增多。
不丹與尼泊爾存在難民問題。80年代末、90年代初,不丹將旅居境內的約10萬尼泊爾族人驅逐出境。這些人湧入尼泊爾境內,目前居住在尼東部的7個難民營內,由聯合國難民署管理。1993年至今,雙方舉行了15輪部長級聯合委員會,討論解決這一問題。尼要求向不丹遣返這些難民,不丹同意在對難民身份進行甄別的基礎上接收部分難民。1999年9月,雙方成立「聯合身份鑒別小組」,甄別在尼難民身份,並於2003年就難民分類達成一致。但遣返問題至今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
不丹積極主張加強南亞區域合作,是南盟成員國。2003年,不丹加入「環孟加拉灣多領域經濟技術合作倡議」。2005年3月,不丹原駐泰國大使臣克亞 ·多吉任南盟第八任秘書長,任期3年。2006年4月,不丹舉辦第四屆南亞保險監督論壇。5月,首屆「環孟加拉灣多領域經濟技術合作倡議」成員國文化部長會議在帕羅召開。
【同南亞以外國家的關系】1985年開始,不丹開始發展跨地區外交,先後同荷蘭、丹麥、瑞典、瑞士、挪威、日本、芬蘭、韓國、奧地利、泰國和巴林等國建交。2002年以來,又分別同澳大利亞、新加坡和加拿大建交。
【同中國的關系】中不迄未建交,但兩國關系一直友好,邊境地區總體保持和平與安寧。從1984年至今兩國共舉行了16輪邊界會談。1998年,兩國簽署了《關於在中不邊境地區保持和平與安寧的協定》。這是兩國政府間簽署的第一個協定。2000年兩國政府就不丹王國在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保留名譽領事館事達成協議。2001年4月,不丹王國宗教領袖央騰加增大師(不丹宗教界第二號人物)率不丹文化代表團訪華。7月,不丹外秘烏金•澤林率不丹官方代表團訪華。10月,不丹審計署審計長昆藏•旺堆率團訪華。11月底,中國不丹邊界第15輪會談在不丹首都廷布舉行。
中不邊界長約600公里,從未正式劃定。1984年起,中不兩國輪流在北京和不丹首都廷布舉行中不邊界會談。1998年,兩國在第12輪邊界會談期間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不丹王國政府關於在中不邊境地區保持和平與安寧的協定》。這是兩國第一個政府間協定,對維護兩國邊境地區穩定具有重要意義,並為尋求邊界問題的解決創造良好條件。2005年7月,外交部亞洲司副司長羅照輝率團赴不丹舉行中不邊界問題專家小組第二次會議。

喜瑪拉雅王國不丹的民主時分

是要一個存在了一百年的,以6%的增長率帶領人民穩定發展了二十多年的君主制度,還是要一個人民當家做主,但卻陌生、不知前景的民主制度?對不丹國民來說,該問題沒有選擇,因為他們的國王早已經做出了選擇。為了國民未來的福祉,備受愛戴的國王由上而下發動了廢除自己權力的運動。
國王送給人民的禮物
這個群山圍繞的喜馬拉雅王國,在3月24日,完成了從世襲君主制國家到議會民主制國家的飛躍。在從早晨8點到下午5點的國民議會選舉中,不丹25萬身穿傳統服裝的選民,有秩序地在全國各個投票站排隊等候,用電子投票器的按鈕選舉了一個新的政府。選舉委員會首席專員孔章·旺迪向熟悉的人打著招呼,加入投票站排隊的人群。投票出來,孔章·旺迪表情輕松,向媒體表示為自己成為歷史進程的一部分而感到高興。但僅僅在一年之前,孔章·旺迪甚至連這樣的姿態也做不出來,他熱愛國王,「選舉選不出這樣的領袖。」他曾對媒體憂心忡忡地說。身為負責選舉工作的最高長官,他一直內心矛盾:為了實現國王的意願,他就要做好削弱國王權力的工作。
在不丹,孔章·旺迪代表了國民的普遍心態,民主是國王強行送給人民的禮物,人民想不要都不行。兩年前,在任34年的第四任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宣布退位,王位傳給1980年出生的兒子,他同時告知國民,不丹將在2008年走向民主,權力交給人民。面對國王的決定,不丹國民的反應是震驚和憂慮,他們不知道為什麼需要民主,有些上了年紀的人甚至掩面哭泣。
根據不丹憲法,在國民議會選舉結束並成立新政府後,國王是不丹的國家元首,而議會在三分之二多數的支持下可以彈劾國王。「沒有不丹人願意接受這個美好的重擔。」已經帶領繁榮進步黨贏得這次大選的吉格梅·廷里曾經說。吉格梅·廷里曾擔任兩任首相、外交大臣和內務文化大臣。
君主制度不能保證永遠都有好國王
不丹國民對君主制度的留戀基於國王這些年的卓越成就:在南亞一些民主制國家如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依然陷於混亂的時候,不丹卻在持續穩定發展。1972 年,當第四任國王剛剛繼承王位時,不丹非常貧窮,人均壽命只有40歲,但在國王的帶領下,不丹走了一條具有自己特色的現代化之路。在水電、旅遊、采礦等產業帶動下,經濟連年高速增長,2006 年,不丹人平均壽命已經達到66歲,人均GDP達到1400美元,是印度的兩倍,實際GDP的增長達到8.5%。
剛剛50歲就宣布退位的國王具有偉大的人格魅力,總是行走在不丹的各個地方,和人民直接交談。每個國民都可以直接上書,人們有意見或建議,會把書信留在他車輛經過的路邊,拿石頭壓住,等待他親自下車取走。
國家的欣欣向榮體現在各個方面,首都廷布到處都是建築工地,城市建設體現出不丹的治國理念———國民幸福總值。曾經在英國受過教育的第四任國王在 1970年代提出了這個理念,他認為國家政策應該關注人的內心幸福,並應以實現幸福為目標。在這種執政理念的指導下,不丹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經濟增長、文化發展和環境保護四極組成的「國民幸福總值」指標,並且認為這一指標比GDP更重要。因此,不丹經濟的高速增長沒有以犧牲環境和放棄自己的文化認同為代價。
但國王的目標更為遠大,他的最終目標是把權力移交給人民。第四任國王早年的英國私人教師、現在不丹居住的邁克·伍德蘭德告訴記者,國王並不是因為面臨某些壓力才決定推進不丹民主化的。1992年左右,第四任國王已經開始在和他探討在不丹建立民主政治的規劃,國王那時就擔憂,隨著不丹和外界的接觸越來越多,絕對君主制會讓政府變得不穩定,國王多次表示,君主制度不能保證永遠都有好國王。
第五任國王吉格梅·凱薩爾·納姆耶爾·旺楚克畢業於牛津大學,是父親意願的堅決推行者,大選之前的星期六,這位年輕英俊的「八零後」國王對國民進行了最後的總動員,在致國民的公開信中,他寫道: 「這次選舉以及我們將要建立的民主是幾代不丹人民的犧牲和艱苦工作的結果,它是讓國家強盛的非常重要的一步,如果國家勝利了,那麼只會有一個贏家———人民。」
人民信任國王,既然國王說民主是個好東西,盡管他們心懷疑惑,也要努力地去實踐它。81歲的阿布·哈迪從三公里外的家中趕到北廷布選區投票站,他經歷了四任國王,在君主的統治下,他說自己度過了平和而快樂的時光,但既然國王已經決定把權力交給人民,為了下一代,他決定來投票給他認為稱職的候選人,「我是為國家投票」。
「不能想像沒有媒體自由的民主」
在3月24日的選舉中,不丹繁榮進步黨以絕對優勢壓倒了人民民主黨,最終取得了47個席位中的44席,人民民主黨只取得3席,這是一個出乎所有人預料的結果。繁榮進步黨新當選議員益西·金巴在3月25日的記者招待會上,說這不是他們所期待的結果,如果差別不這么大,會更好地體現民主所需要的制衡。
選舉前一天,兩黨發言人都對贏得選舉非常樂觀。這並非完全做態,大多數分析人士都認為兩黨得票不會差距太大。事實上,兩黨狀況非常相似,它們都是年輕的政黨,都是為響應國王的號召而成立。人民民主黨成立於 2007年9月,主席為前農業大臣桑格·乃杜。繁榮進步黨成立於2007年10月,主席為前任首相吉格梅·廷里。兩位都是在政黨成立後響應黨員號召,「受邀」成為黨主席的。
因為都是在「國民幸福總值」的理念下展開,兩黨理念其實並無特別的差異。因為兩黨的相似性,在大選之前,很多人表示不知道他們應該去投哪個黨,但為何最後體現出這樣的天壤之別?來自歐盟的首席選舉觀察員扎維爾·彭莫斯認為,兩黨的平台太過相近,所以選民們只能基於兩黨領導者的個性而不是為他們倡導的政策差異來投票。「這個結果說明,盡管人們為了完成國王的心願而參加了投票,他們其實不想改變。」不丹最大的報紙《昆色爾》報總編輯肯里·多吉說。
面對人民對於未來的普遍憂慮,3月25日,即將擔任總理的繁榮進步黨主席吉梅格·廷里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們肩負著沉重的負擔,即建立我們國王所展望的強大和充滿活力的民主政治。」
在獲勝的繁榮進步黨的競選綱領中寫道,「自由而負責任的媒體將受到我們的鼓勵和支持」。繁榮進步黨新當選議員益西·金巴也說:「不能想像沒有媒體自由的民主。」
「為了這次大選,媒體做了很多,但還很不夠,在這個小型社會裡面,小道消息和謠言遠比媒體更有力量。」不丹的國家報紙《昆色爾》報總編輯肯里·多吉說,民主對不丹來說是個全新事物,所以不論政治家、官員、人民,還是媒體自身也都在學習在民主進程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在憲法草案里,自由的表達,自由的媒體,獲取信息的權利受到保證,但這些權利不是給予媒體的,而是給予人民的,媒體的責任是保證人民享有這種權利,為此媒體必須自由而獨立。」《昆色爾》的一篇社論中寫道。 (據《南方周末》楊瑞春/文)

不丹概況:面積3.8萬平方公里。位於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坡,其東、北、西三面與中國接壤,南部與印度交界。人口約73萬。不丹族佔80%,其餘為尼泊爾族等。

H. 同為海島上的最大城市,雅加達和台北哪個好

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Jakarta)是東南亞第一大城市,世界著名的海港。雅加達位於爪哇島西部北岸,在芝里翁河口,瀕臨雅加達灣,東經106°49′,南緯6°10′,人口有850萬。多數居民為爪哇人,少數為華人、華僑、荷蘭人等。絕大部分居民信奉伊斯蘭教,佛教,部分信奉基督教。國語為印度尼西亞語。
[編輯本段]土地面積
大雅加達特區面積為650.4平方公里,分為五個市,即東、南、西、北、中雅加達市,其中東雅加達市面積最大,為178.07平方公里。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雅加達歷史悠久,早在14世紀就已成為初具規模的港口城市,當時叫巽他加拉巴,意思是「椰子」,華僑稱其為「椰城」。約在16世紀改名為雅加達,意思是「勝利和光榮之堡」。該港埠於14世紀歸屬巴查查拉王朝。1522年,萬丹王國征服該地並建城。1527年6月22日,改名為查雅加爾達,意為「凱旋城」,簡稱為雅加達。1596年,荷蘭侵佔了印度尼西亞,1621年把雅加達改為荷蘭名字「巴達維亞」。1942年8月8日,日軍侵佔印尼後恢復了雅加達的名稱。1945年8月17日,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正式成立,定首都為雅加達。1950年1月20日,印尼成立聯邦政府後,把雅加達改為巴達維亞,1950年3月31日改名為大雅加達市,1961年改為大雅加達特區至今。雅加達建城日為6月22日,每年這一天都要舉行大型紀念活動。
[編輯本段]發展歷程
雅加達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名城。幾百年以前,就已經是輸出胡椒和香料的著名海港,稱為巽達加拉巴,意思是「椰林密布之地」,或「椰子林的世界」。1527年,穆斯林首領領導印尼人民打敗了葡萄牙殖民者的艦隊,收復了龔達加拉巴,把這里改名為查雅加爾達,意思是「勝利之城」,「光榮的堡壘」,雅加達的名稱就由此演變而來。華僑稱它為「椰加達」或「椰城」。1596年後,荷蘭殖民主義者統治了印度尼西亞,換上了荷蘭的別名「巴達維亞」。1800年,印尼成了荷蘭的一部分,稱為「荷屬東印度」,巴達維亞成了荷蘭殖民者剝削、奴役印尼的大本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帝國主義又侵佔了印度尼西亞,直到1945年印度尼西亞宣布獨立以後,雅加達這個名字才得到恢復,並定為首都。
今天的雅加達,已經成為印度尼西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海陸交通的樞紐,是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交通咽喉,也是亞洲通往大洋洲的重要橋梁。國內外的許多船隻都把雅加達作為一個停靠站,在這里加水維修。郊區的國際機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航空站之一。
[編輯本段]總體印象
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Jakarta)無疑是一個傳統與現代、富有與貧窮對比強烈的城市。一眼看去,它猶如一個由鋼筋水泥組成的雜亂叢林。從城區高處俯望下來,隨處可見低矮的瓦屋摻雜在林立的高樓大廈之間,柏油大道與青石小巷交叉縱橫,而金碧堂皇的高級酒店與高科技中心就坐落在嘈雜擁擠的村莊不遠處。這一切都使人感到雅加達在致力發展其經濟時也需要一個更好的城市遠景規劃。
[編輯本段]城市劃分
雅加達城區分為兩個部分,北面濱海地區是舊城,為海運和商業中心。南面是新區,為行政中心。今天已聯成一片,難以區分。雅加達市中心的獨立廣場,綠草如茵,群芳爭艷。廣場東面是國家宮,原是荷蘭總督的官邸,現為印度尼西亞的總統府。廣場西面是國家博物館,這個博物館是雅加達市的七大博物館之一,為東南亞最大的博物館。它是一座古老的歐洲式建築物,博物館里,印度尼西亞群島的模型圖十分引人注目,上面有各民族的人物塑像,從模型圖上可以看到印度尼西亞全國的民族分布、語言及經濟發展狀況。還陳列著佛教和印度教的石雕像、古代錢幣、印章、大天平、木製用具和古典樂器等。在陶瓷館內,展出的瓷器形狀各異,大多是中國唐、宋、明、清時代的產品。有些古瓷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這些瓷器是千百年來印度尼西亞和中國人民友好交往的見證,也是印度尼西亞社會文化的縮影。
雅加達是印尼三大旅遊城市之一,市內綠樹成蔭,街道兩旁遍植常綠樹種,世界著名的波格爾植物園及茶園坐落在此,還有獨立廣場公園、印度尼西亞縮影公園、安佐爾夢幻公園、千島群島、中央博物館、伊斯蒂赫拉爾清真寺等名勝古跡。科塔(Kota)是17世紀荷蘭古城鎮八達維亞(Batavia)的中心,其四周是由鵝卵石鋪成的塔門法塔西拉廣場(Taman Fatahillah Square)。從科塔這座精緻古老的荷蘭建築往北走,就會來到古老的帆船碼頭(Sunda Kelapa),在這里會令人回憶起當年世界各國各種帆船群聚的時代。
[編輯本段]城市概況
擁有全國最大的金融和工商業首腦機構,數百個國內外公司企業辦事處,大型綜合市場和專業商場多處。每年在此舉辦雅加達交易會。是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主要工業有造船、紡織、汽車、裝配、建材、輪船、化工、化肥、食品加工、製革、印刷等。工業向郊區發展。爪哇島上有6條公路和鐵路在此會合,是交通樞紐。外港丹戎不碌為全國最大港口。建有珍卡蘭機場,是歐洲和大洋洲之間國際海空航線的重要中轉站。設40家醫院、100多所高校,其中印度尼西亞大學最著名。還設有許多科研機構、體育場、水族館、動物園、蘭圃、表演中心、海濱游覽區。有全國最大也是東南亞最大的中央博物館。出版25種報紙,5種周刊,有國家廣播電台和國家電視台。名勝古跡有舊葡萄牙教堂、國家檔案館、總統府、伊斯蒂克拉爾清真寺、舊市政廳、伊里安國家紀念碑、碧娜麗雅海灘的大型娛樂場尋夢園、雅加達縮影公園、拉姑蘭動物園、芝板那士避暑勝地、芝保達士植物園等。城市布局頗具英國風格。首屆亞運會和東南亞運動會曾在此舉行。
[編輯本段]氣候特點
雅加達地勢南高北低,有大小10條河流經市區,最著名的是芝里翁河。雅加達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7度。受赤道影響,11月至翌年4月為西季候風,5--1O月為東季候風。整個地區由更新世沉積層構成,南部地區為沖積層的一部分,土地肥沃,植物四季常青,鮮花盛開不衰。
[編輯本段]主要工業
雅加達長期以來一直是國家的經濟中心,主要工業部門有造船、紡織、汽車裝配、建築材料、化工和食品加工等。印尼是東南亞最大的石油生產國,雅加達的煉油廠逐年擴大,產品大部分通過外港出口。
[編輯本段]商業貿易
5世紀出現最早居民點。15世紀成為重要商港,同占婆、巨港、中國等均有貿易往來。16世紀被萬丹王國佔領,易名查雅加達,意為「勝利之堡」。16世紀末荷蘭人和葡萄牙人在此建立商站 ,簡稱雅加達。1619年摧毀荷蘭人商站再建城市,稱巴達維亞,成為荷屬東印度首府,逐步發展成世界海上貿易聯絡中心,貿易擴及亞、歐、非三大陸,並成為印尼主要城市和行政中樞。1949年獨立後復稱雅加達,1966年定為首都特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日本佔領。人口增長很快,移民主要來自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島。就業人口中以從事商業、貿易、銀行居多,其次是服務業、工業及交通業。城市分新、舊兩區。舊區近海是商業中心,新區是行政中心。
[編輯本段]城市象徵
市內的最高建築———獨立紀念塔,是雅加達的象徵。這座由蘇加諾總統所建的大理石碑,高137米,其頂端有一個用35公斤純黃金打造的火炬雕塑,象徵印尼的獨立精神。
[編輯本段]旅遊資源
在雅加達,有一處別具一格的旅遊勝地,每天遊客絡繹不絕,印尼人親切地稱它為「美麗的印度尼西亞縮影」(又稱迷你公園)。這個縮影公園把印尼全國島嶼山川、都市港口、名勝古跡、風土人情按照印尼全國的地理位置,以縮影的形勢藝術地展現在遊人面前。公園坐落在雅加達以南10公里處,佔地120公頃,於1972年破土動工,1975年4月20日落成。在「印尼縮影」公園的大門口,登高望遠,鳥瞰全景,「千島之國」盡收眼底。一個個島嶼、一塊塊陸地,自東而西,似顆顆翠珠,鑲嵌在印度洋上、爪哇河畔。
在「縮影公園」內,印尼全國27個省的地勢景觀,風格各異的建築都照原樣興建。在這里可以欣賞蘇門答臘的熱帶風光,看到肅穆幽雅的白色寺廟和中爪哇島上世界聞名的婆羅浮屠的小佛塔,也可以漫遊伊里安查亞島上的「熱帶原始森林」,看到古老陳舊的獨木小舟,用樹干搭成的高層茅草棚以及椰樹叢中金碧輝煌的宮殿等等。縮影公園的大部分建築和人物都是泥塑而成,可謂集印尼泥塑藝術之大成。每座房舍、院落,每處森林、草場之中,都有人物、鳥獸的塑像,大小比例與真的一樣。形形色色,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彷彿置身於現實之中。在公園大門的一側,建有一座環形銀幕電影院。其外形象一隻金色的海螺,佔地600平方米,館內設有800個座位,銀幕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專供放映介紹印尼風俗習慣、歷史地理、經濟文化的紀錄片。當電影開映時,觀眾雖然坐在椅子上,但卻感覺到一會兒是乘飛機穿越印尼的大峽谷,一會兒是俯瞰噴射熔岩和灰燼的火山,可以看到馬都拉人賽牛,也可目睹伊里安人狂歡,可參加巴厘人的葬禮,也可出席爪哇人傳統的結婚盛典,還可以嗅到竹筒米飯的香甜。
新區的丹姆林大道,寬闊整潔,現代化的豪華建築參差林立。這里是銀行、大公司雲集之地,有印尼的「華爾街」之稱。
[編輯本段]主要景點
伊斯蒂赫拉爾清真寺
伊斯蒂赫拉爾清真寺是印尼最大的一座清真寺,位於雅加達獨立廣場東北邊,建成於1979年。該清真寺佔地面積93.5公頃,建築面積93400平方米。屋頂上有一個漆成白色的巨大 半圓形頂蓋,十分醒目。
印尼重大的伊斯蘭教活動和儀式都在這里舉行,印尼總統及政府要人經常到這里作禮拜。
雅加達獨立廣場
獨立廣場位於雅加達中區,又稱莫迪卡廣場(Merdeka為獨立之意),有著天安門廣場的地位與規模。四周街道寬闊整齊,花草樹木點綴其間,綠意盎然。
廣場北為總統府,東北方有印尼最大的伊斯蒂赫爾大清真寺;西街上有國防部大院和中央博物館;東邊是火車站。廣場東南角上有一組根據《摩珂婆羅多》史詩中故事情節塑造的群馬拉車的雕塑,十分壯觀。在紀念碑西側的公園里有一座音樂噴泉。
印度尼西亞縮影公園
印度尼西亞縮影公園位於雅加達市區以東約26公里處,1975年建成。這里有印尼各地的民房、湖泊、公園、紀念塔、購物中心、露天劇場、纜車、火車、水上腳踏車等各種實物的模型,相當於印尼的縮影。
公園中央設有巨型印尼群島模型圖,四周園地劃分為27個區,代表印尼的27個省區,如中爪哇區、巴厘區、雅加達區等。每個區內有當地傳統特色的建築物,並種植當地特有的植物。遊客還可乘小船游覽「印尼各島」。
印度尼西亞縮影公園內建有博物館、圖書館、影像中心、少年宮和兒童樂園,青少年可定期到公園學習傳統音樂和舞蹈。其中最醒目的一座建築物是金蝸牛全景式電影院,每天定時放映「美麗的印度尼西亞」等全景電影。
民族紀念碑
民族紀念碑是雅加達市的象徵,位於市中心的獨立廣場公園中央。1959年印尼第一任總統蘇加諾下令修建,1968年竣工。
這座石碑高137米,頂端有一個用35公斤黃金製成的火炬雕塑,象徵著印尼的獨立精神。碑身上的浮雕,反映出印尼人民反抗荷蘭殖民統治的英勇事跡。紀念碑旁還有噴泉、水池以及民族女英雄的雕像。
中央博物館
中央博物館位於市中心獨立廣場西邊的獨立西街,建成於1868年,是印尼規模最大、收藏最豐富的博物館。博物館是一座歐式的白色建築。館前草坪石墩上立有一座銅大象,為1871年暹羅王拉瑪五世來訪時所贈,故博物館又稱「大象博物館」或「象屋」。
博物館中設有金銀飾物室、青銅器室、貨幣室、古物展覽室、史前展覽室、木器展覽室、民俗展覽室、東印度公司陳列室等,其中包括30萬年前爪哇猿人頭骨化石、三四千年前中國青銅時代的鼎和鬲、中國古代的陶瓷器和古幣、爪哇島上的象首人身佛像、蘇門答臘島獨特的房屋模型以及皮影戲、木偶戲道具等。
安佐爾夢幻公園
安佐爾夢幻公園是印尼最大的游樂場所,位於雅加達市區北端,緊靠雅加達海灣。園中建有新型設計的大旅館、露天電影院、水族館、海豚表演池、人造波浪大型游泳池、網球場、海賓茅舍、藝術品展售亭、回力球場、高爾夫球場、保齡球場、跑車場、跑馬場、海灘、夜總會、蒸汽浴室、賭場、按摩院、兒童娛樂場等。
夢幻公園內還建有別墅區,具有典型的印尼民族特色。藝術市場中陳列印尼民間工藝品,藝術家還在現場為遊客製作繪畫和雕刻作品。黃昏時分,露天舞台上將演出巴厘、加里曼丹等地的土風舞
[編輯本段]交通狀況
印尼交通十分便利,航空網以雅加達為中心,與國內外主要城市交織而成,火車以雅加達為始發站,來往於爪哇島和蘇萬答臘島間,雅加達高速公路情況良好,旅遊車、專線車行駛在環島間,市內主要交通工具是出租汽車、三輪車。
航空:
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每周有中國北京途經廈門飛往印尼雅加達的航班,中國南方航空公司每周有中國廣州飛往印尼雅加達的航班,印度尼西亞亞鷹航空公司每周有印尼雅加達飛往中國廣州的航班。
機場:
SoekarnoHatta國際機場位於市中心以西約20公里處。機場中央是三座航空大廈,一座是國際航線專用,其餘二座供國內航線使用。國際航線航空大廈一樓是入境廳,有錢幣兌換處及旅遊服務中心;二樓是出境廳,內有餐廳、免稅店、禮品店等。搭乘的士或巴士前往市區,約需半小時。國際航班機場稅15000印尼盾,內航班機場稅5500印尼盾。
火車:
以雅加達為始發站,環島的車次有:
Bima號:雅加達--日惹--泗水行駛16小時30分
Mutiara號:雅加達--泗水行駛:15小時30分
Parahyangan號:雅加達--萬隆行駛3小時20分
火車站:
市內主要車站有庫答車站(地址:J1.stasiunNO.1)及"Gam-bir"車站(地址:J1.MerdekaTimur)。
汽車:
旅遊車、專線車有綠、藍、黃和紅白相間四種顏色,分別行駛在不同的線路上,行駛在雅加達--巴厘間空調車由SariExpress公司經營。
[編輯本段]餐飲美食
印尼的飲食文化已趨國際化。在首都雅加達,世界各國的風味菜餚,如中國菜、歐式菜、泰國菜、越南菜、日本菜、朝鮮菜、印度菜,應有盡有。尤其是中國菜,印尼較大一點的城鎮都開設有中國餐館,遊客走到哪裡,都不必擔心吃不到中國菜餚。中國餐館中,粵菜、川菜、湖南菜、上海菜、山東菜餐館都有,但粵菜餐館最多。中國餐館供應的甲魚湯,價格比中國便宜許多,很受華人喜愛。印尼菜與大多數東南亞國家的菜餚相似,口味較重,菜餚中常加入椰漿及胡椒、丁香、豆寇、咖喱等各種香料調味,餐桌上常備有辣椒醬。印尼各地菜餚中,最典型的是巴東菜,以油炸及辣味重而聞名,喜歡吃辣的遊客不妨試一試。
印尼人大都信伊斯蘭教,他們不吃豬肉,而是以牛羊肉為主。巴厘人正相反,他們信印度教,不食牛肉,而以吃雞肉、豬肉為主。印尼最常見的菜餚有雜拌什錦菜(gado一gado)、烤羊肉串(sate,即沙嗲)、烤魚(ikan panggang)、烤牛肉(sapipang-gang)、烤羊肉(kambing panggang)等。湯則常用牛肉湯(sotosapi)、羊肉湯(sotokambing)和雞肉湯(soto ayam)。因天氣熱,印尼人一般不喜歡吃熱飯、熱菜,不喝很燙的湯。飯後有喝咖啡或茶的習慣,喝時一般都加糖。印尼人都習慣喝紅茶,不少人也開始喜歡喝茉莉花茶和綠茶。印尼人喜歡吃甜食,餐後點心品種較多,常見的有炸香蕉及用米粉、糯米粉、麵粉、木薯粉、豆粉加椰蓉、糖等製做的各種糕點。東部地區的糕點則常用沙莪粉製作。此外,印尼人也常用香蕉干、炸香蕉片招待客人。
印尼市場上水果品種齊全。最受外國遊人喜歡的是當地產的各種熱帶水果,如有「水果之王」之你的榴槤,有「水果之後」之稱的山竹,以及芒果、紅毛丹、杜古、蛇皮果、木瓜、人心果、牛心果、西番蓮、香蕉、菠蘿、番荔枝、鱷梨、柚、橙等。蘋果、梨、柑桔、葡萄等水果,以從美國、中國、澳大利亞進口的品質為佳,深受當地人喜愛,但價格較高。在餐館或宴會桌上,也常用西瓜、白蘭瓜等作餐後水果。
作為餐桌上的飲料,常用的有各種酒、礦泉水、啤酒以及各種果汁。印尼產量最大的礦泉水,牌子為「阿瓜」(Aqua),在訂餐時若要礦泉水,說「阿瓜」即可。印尼國產的一種啤酒,牌子為「賓當」(Bintang),在國內享有盛名,大小飯店都有供應。中國的青島啤酒已開始進入印尼市場,但只有在少數中餐館才有供應。餐桌上常用的果汁有椰子汁、橘子汁、西瓜汁、白蘭瓜汁等。新鮮的椰子在印尼各地、各旅遊景點隨處可見,且價格便宜,是很受歡迎的飲料。
印尼市場上,除紡織品和服務外,一般商品的價格都不比中國便宜,大可不必花錢去買一般商品,而選購有印尼特色的工藝品和紀念品。
[編輯本段]工藝產品
印尼的工藝品和紀念品花色品種繁多,各有獨特之處。其中有巴迪布、格里斯短劍、木雕、銀製品、銅或銅合金神像、皮影戲傀儡、木偶戲傀儡、景物模型如婆羅浮屠佛塔、甫蘭班南陵廟等、彩貝製品、丁香串藝術品、天然寶石、印尼風景畫如巴厘島等,裝飾扇、牛角制工藝品、果核小工藝品、龍目島瓷壺、都是外國遊客喜愛的物品。
印尼的銀製品分兩大類,一類是我們熟悉的純銀或銀合金製作的裝飾品,另一類銀製品則是用一條纖細的銀縷按圖案設計焊接而成的。其作品做工精湛,玲瓏剔透,十分美觀。銀制工藝品的造型很多,有一些小巧玲瓏的花形銀胸針、銀耳環、既美觀又便於攜帶,常成為遊客的首選之物。
巴迪布是一種臘染印花布,其特點是布上印有多姿多彩的彩色圖案,有幾何圖形的,也有各種花鳥圖案的,有對稱圖案,也有不對稱圖案。其色彩一般以黑、紅、黃為主色,鮮艷明快,也有以藍、褐、白為主的,看上去凝重深沉。這種布不僅深受印尼人民喜愛,而且早已世界聞名。用它製作的長袖男襯衣和女士沙籠已被定為印尼國服,適於在各種正式和非正式場合穿著。
遊客在選購巴迪布,道德要注意其製造工藝,用傳統手工繪制印染的巴迪布,做工精細,列具藝術價值,但因耗時費力,一般價格較貴。機制的巴迪布,由於產量高,價格相對便宜,更經濟實惠,但藝術價值遜於手工製品。
印尼的木雕,尤其是巴厘木雕,享譽國內外,到印尼旅遊的外國客人幾乎無人不買一二件巴厘木雕留作紀念品。巴厘木雕是一種傳統工藝品,它最初與巴厘人的宗教信仰息息相關。
人們把自己崇拜的印度教諸神用石頭或木頭雕刻出來,供奉在廟宇、庭院、堂室內。後來代代相傳,便產生了無數能雕善刻的巧匠。巴厘木雕大都用質地堅硬、花紋細密的烏木、柚木等木料雕刻而成,其造型千姿百態,有栩栩如生的神鷹、神牛、雄獅、雄牛等動物及各種禽鳥,有維妙維肖的巴厘漁夫、少女、有民間故事中膾炙人口的傳奇人物,也有當代各種抽象藝術形象。
[編輯本段]土特產品
印尼的土產聞名全球,首先會令人想到的是印尼花布(巴迪布),精緻華麗的圖案,表現印尼的特色。這是12世紀時從印尼皇家傳出來的技術,通過將布蠟染,把動物、人像排成幾何形,色彩則是傳統的藍色和茶褐色。
其次就是印尼的工藝品,種類繁多,富有南國風味。其中格里斯短劍、木雕、皮影戲傀儡、木偶戲傀儡、榕木手杖、銀製品等最具有收藏價值。
印尼出產各種香料,多種午香料的味道,再加上辛辣就成為印尼菜的特色。印尼各地菜餚中,最典型的是沙爹,正宗印尼沙爹是將牛、羊或雞肉切成正方形的薄片,用紅蔥、辣椒、糖、酸果等調料腌兩小時再烤,喝一杯冰涼的印尼啤酒,吃一串沙爹,其樂無窮。「增多冰」是一道別致的甜品,用綠豆粉做成像布丁的菜凍,裡面有一顆顆的結晶,放了椰子漿和爪哇糖,就成為印尼的特殊口味了。
爪哇咖啡也值得品嘗,最主要是因為印尼式的飲法有所不同,在印尼是不喝熱咖啡的,稍微冷卻之後才是頂好的咖啡。
[編輯本段]東方水城
雅加達早在巴達維亞時代就是一個沿海重鎮,當時荷蘭殖民者利用人工河渠作為城市排水系統,也是重要的交通樞紐。那種能乘坐10來個人左右的小船是那個時代人們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人們每天都乘著這種小船走街串巷生活著。當時的雅加達被西方世界稱之為:東方的威尼斯。
隨著時代的發展,道路也不斷增加,如:高速公路,公車專用道(Busway)等,印尼這個全國最大的城市已經很少看到這種交通工具,取而代之的當然是現代交通工具—汽車,摩托車等機動車了。過去被美譽為「東方威尼斯」的美名,如今已經成了過去,人們似乎完全忘記了以往的傳統習俗。
不過在雅加達至今仍有一些地區:順德區(Sunter),海灣區(Ancol),海口區(Tj.Priok)等,至今還能看到這種傳統的交通小船,不過這樣的公共交通小船已不再肩負主要的交通職能,而成為送人過河的渡船罷了。一些生活在舊時代的老人們還不時地回憶起往日的雅加達風情,不由得唏噓嘆息一番。
其實只要把貫穿全城的水渠治理干凈,在高速發展的時代仍然保留著這樣地方傳統習俗,將會成為吸引遊客的雅加達特色的景點之一。就像泰國的「水上市場」為世界遊客到泰國旅遊時必到景點之一。

I. 印尼人口多少面積多少

印尼

J. 東帝汶是哪個國家的

是東帝汶民主共和國的。

簡稱東帝汶,是位於努沙登加拉群島東端的島國,包括帝汶島東部和西部北海岸的歐庫西地區以及附近的阿陶羅島和東端的雅庫島。西與印尼西帝汶相接,南隔帝汶海與澳大利亞相望。

東帝汶原為葡萄牙殖民地,1975年獨立後,遭印度尼西亞吞並。1999年8月30日,全民公投決定脫離印尼獨立,2002年5月20日正式宣布獨立。

東帝汶資源:

主要礦藏有金、錳、鉻、錫、銅等,帝汶海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富集。目前東唯一產油的白玉溫丹(Bayu-Undan)油氣田將於2022年前後告罄。

大陽升油氣田系東未來開發重點,已探明原油儲量2.26億桶,估值140億美元,天然氣5.13萬億立方英尺,估值400億美元。東於2005年7月設立石油基金,截至2019年3月底,累計為169.8億美元。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東帝汶、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東帝汶民主共和國大使館——東帝汶國家概況

閱讀全文

與印尼最大的投票站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有什麼厲害球員 瀏覽:984
快遞從中國送到菲律賓多久 瀏覽:948
如何給英國的小夥伴寄東西 瀏覽:894
在中國燃氣業務員工資如何 瀏覽:1000
英國的君主怎麼產生 瀏覽:677
小孩中國字怎麼寫好看 瀏覽:593
shopee印尼站價格怎麼這么低 瀏覽:830
伊朗核協議德國為什麼參與 瀏覽:400
委內瑞拉為什麼離開伊朗船隊 瀏覽:364
義大利食品的保質期怎麼看 瀏覽:925
印度芒果為什麼降價 瀏覽:395
中國家訓共同點有哪些 瀏覽:898
匡威越南產怎麼辨別 瀏覽:360
越南芽庄可以帶什麼吃的 瀏覽:511
義大利發生了什麼 瀏覽:115
印尼一共有多少人啊 瀏覽:66
越南首都河內有什麼景點 瀏覽:759
越南酸辣醬料怎麼做 瀏覽:139
越南自衛反擊什麼時候 瀏覽:790
印尼的手機是什麼版本 瀏覽: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