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尼西亞人穿什麼服裝
印尼政府規定凡參加全國性重大節慶、外事活動和社交活動的官員必須穿國服。印尼的國服是根據爪哇地區傳統服裝的基礎上吸收其他民族服裝特點制定而成的。
男士頭戴黑色無檐北芝(peci)帽,上身穿巴迪(batik)長袖上衣或西裝,下身穿西褲,腳穿皮鞋。女士梳發髻插頭飾,上身穿格巴雅(kebaya)長袖襯衫,肩披長披肩,下身穿紗籠(sarung),腳穿高跟涼鞋。
除新幾內亞島上的部分民族外,如今印尼的絕大多數民族都是外來移民的後代。最早來到印尼的移民是維達人,他們大概在第四紀冰河時代遷徙至印尼群島。
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大批亞洲大陸南部的蒙古利亞族群遷徙至印尼群島,這些民族被稱為原始馬來人,他們定居在沿海地帶,並將維達人排擠到深山內地。現代蘇門答臘的巴達克族、加里曼丹的達雅族和蘇拉威西的托拉查族都是原始馬來人的後裔。
公元前300—前200年間,從亞洲大陸南部又來了一批移民。考古學家將他們稱作新馬來人,其身材特徵和原始馬來人相同。他們在印尼群島定居後,同化融合了一部分原始馬來人,並將另一部分排擠至內地。如今爪哇族、巽他族、馬都拉族、巴厘族、馬來族等民族都是新馬來人的後代。
⑵ 印尼人有哪些主要的習俗
印尼人喜歡客人到他們的家中做客訪問,而且在一天中任何一個時間去拜訪他們,都是受歡迎的。在印尼人家中做客,你可以看到,家家戶戶,即使不是十分富裕的家庭,其客廳的擺設布置也是很講究的。到印尼人家中做客,可增加感情的交流。已成為與印尼人交往的一個訣竅。
印尼人很懂禮貌,他們絕對不講別人的壞話,自然也不喜歡那些講別人壞話的人,與印尼人見面可以握手,也可以點點頭。
東南亞諸國的人民,一般說來都平易近人,和印尼人相處之道是不可愁眉苦臉,不要提起黛比夫人(日本有名的交際花,後嫁原總統蘇加諾)。印尼人最喜歡笑,心情舒坦就笑,順利完成某件事就笑,笑是他們的另一種語言。他們也喜歡開玩笑,他們甚至認為「笑口常開」是社交上的一種禮貌。
與印尼人同座時,有打招呼的習慣,印尼人搭火車旅行碰到陌生人同坐,他一定向對方打個招呼:「我們一起來,如何?」對方就回答:「謝謝您,請用吧」。印尼人認為左手是不潔凈的,他們習慣用右手而忌用左手或雙手去接食物及其他物品。
印尼人的習俗各異,爪哇人具有神秘的信仰,忌談誕辰。巴厘女子愛赤膊露背,以表示聖潔。客人走進羌族的居民區,必須大叫大喊,否則被認為來意不善。
⑶ 印度尼西亞人民的風俗習慣有什麼特點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簡稱印度尼西亞(印尼),位於亞洲東南部,88%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
印尼人不喜歡別人問他的姓名。一個種族繁雜的國家,其人民的風俗習慣也是千差萬別的,例如蘇門答臘人通常喜歡睡在高地,而爪哇人都寧願打地鋪,印尼人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重深交,講舊情,老朋友在一起可以推心置腹,若是一般交情的朋友,雖然也客客氣氣,甚至談得相當的投機,那也只能是形式上的事,真正的心裡話是不輕易掏出來的。
⑷ 印尼是一個宗教信仰色彩比較嚴重的國家,首次去印尼需要注意些什麼
入鄉隨俗,剛到一個國家,了解其文化和風俗習慣顯得尤為重要。伴隨著越來越多中國人選擇去印度尼西亞工作、度假旅遊、休閑度假或休息。那樣,你真的掌握印尼的一些禁忌和風俗習慣嗎?
印尼是一個宗教信仰色彩比較嚴重的國家,並沒有國教,但規定一定要信仰宗教。全國約87%的人都信仰伊斯蘭,也就是說起穆斯林人口總數是世界最多的國家。約有6.1%的人信仰基督新教,其次3.6%的人信仰天主教,最後剩下的人大多數信仰印度教、佛家和原始拜物教等。
印尼位於亞熱帶、不產小麥,因此住戶的主食是稻米、苞米或甘薯,特別是稻米更加廣泛。稻米除煮開外,印尼人愛用香蕉葉或棕櫚葉把稻米或檽米,裹成棱形煮熟而吃、稱之為「克杜巴」。但是,印尼人也喜歡吃麵食、如吃各種各樣鮮面條、吐司麵包等。
印尼人吃飯無需木筷,除在官方場所有時候應用餐刀外,一般都習慣用左手抓飯。抓飯時,直接把白米飯盛在盤里,用右手指將飯揉成小包團,送至口中一口一口地吃。餐桌旁邊需放一碗清水,邊抓飯、邊時常拿手沾沾冷水,以防使白米飯沾粘在手上。有的人也愛喝葡萄酒、純凈水等,一般不喝烈酒。
在農村地區,有嚼佬葉、檳郎的習慣,如主人家送上檳郎盤,顧客最好是嘗一嘗,以感謝主人的盛情款待。
印尼人特別注重送個人名片。初次相識,顧客應自己把個人名片贈給主人家,個人名片文本用英文。印尼人愛平和的音調、不趾高氣昂的姿態和尋找一致的良好心願,與他們商談應心態謙虛些並調低響聲。拜會印尼生意人時最好攜帶禮品,接受禮品即代表著承擔了某類義務;對別人給的禮物要毫不在意,但不要當眾開啟外包裝。印尼生意人喜愛設宴,做為顧客,在歸國前要以同樣規范收益別人一次。
規矩這么多,看了是不是有一種在印尼難以生存的感覺?但規矩是規矩,只要不觸碰一些忌諱,平常多注意,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⑸ 印尼民間交際禮儀習俗
交際禮儀:印尼人態度和善,容易接近,與別人見面時,習慣握手為禮。以下四點需要注意(1)稱呼其總稱時,不必特意強調民族差異。(2)通常不宜詢問印尼人的姓名。(3)印尼人的男子有互稱兄弟的習慣。(4)跟有身份的人打交道,最好以其正式頭銜相稱。
服飾禮儀: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制約,印尼人的穿著打扮屬保守樸素型。對於服飾的干凈整潔,他們非常之講究。出門在外時,男子們都會佩戴精美的短劍,以之反映其社會地位。女子則極為喜歡佩戴金銀首飾,戒指耳環人人必備。
餐飲禮儀:印尼人以大米為主食,副食則主要為牛肉,雞肉,鴨肉,魚和蝦等等。印尼穆斯林的飲食嚴守教規,不飲酒以及一切含有酒精的飲品,不吃豬肉與自死之物,動物的血和未誦安拉之名殺死之物。對於帶骨帶汁的菜餚,他們都不吃。除了正式宴請之外,平時用餐他們都喜歡右手抓食,並在用餐過程中,有飲用涼開水的習慣。
習俗禁忌:印尼的國花是茉莉,兩種在印尼人心中地位很高的動物,一種是蛇,另外一種是虎。而有兩種動物則被他們厭惡至極,一種是烏龜,被視為春葯,侮辱和性的化身,另一種是鼠,印尼人覺得鼠只會給他們帶來骯臟,瘟疫和災難。
送禮品時要用右手,接受禮品時不能當場打開。交談時,不要涉及該國的政治,宗教和民族問題。千萬不要撫摸印尼小孩的頭,對中國人來講是愛憐的表現,可印尼人會覺得意味著一種侮辱。在他們看來,坐著翹二郎腿是不允許的,也最好不要打哈欠。
⑹ 聊天說過第一印象可以隨意,那女生第一印象穿人字拖算不算端莊
如果女生第一印象穿人字拖當然算不端莊了。即便對方說可以隨意一些,但是也不能太過分,像穿人字拖這樣是極為不尊重對方的一種表現。
⑺ 印度尼西亞女人頭巾顏色代表什麼
印度尼西亞女人頭巾顏色無特殊含義。印尼女人大都包頭巾是因為印尼約87%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伊斯蘭教信仰真主,真主為每一個信奉主的穆斯林規定了所有的合法與非法,允許與禁止,而穆斯林女性在規定中,她除了手和眼睛外,其餘都是羞體,不能夠外露,所以就用頭巾包裹著。
印度尼西亞女子著裝樸素、大方。她們喜歡佩戴首飾,如項鏈、耳環、手鐲、別針等。女士在辦公室上班時,穿裙子和有袖短外套,但避免色彩過於鮮艷。在社交場合,女士一般是裙裝,配絲綢披肩。
印尼穆斯林婦女不戴面罩。由於天熱,印尼人一般不穿襪子,平時男女都喜歡穿拖鞋或木履,不過現在也有很多女子愛穿高跟鞋。
印度尼西亞的風俗禁忌
1、印尼有90%的人是穆斯林,待人很有禮貌,不講別人的壞話,但卻很難成為知心朋友,一旦建立了推心置腹的交情,與之合作就比較容易,而且可靠。和印尼人相處不可愁眉苦臉。不可擺出一副先進國民的架子。
2、印尼人最喜歡笑,心情舒坦就笑,笑是他們的另一種語言。他們也喜歡開玩笑,他們甚至認為「笑口常開」是社交上的一種禮貌。印尼人同座時有打招呼的習慣。
3、印尼人認為左手是不潔凈的手,他們習慣用右手而忌用左手或雙手去接食物及其他用品。
⑻ 印尼人口味及習俗
印度尼西亞國家名:印度尼西亞來自希臘文,意為「水中島國」。另一種說法是:16世紀末荷蘭侵佔這里後,稱這些島嶼為「荷屬東印度」。19世紀末,德國民族學者巴斯廷才把印度尼西亞作為地理名稱首先使用。一批留學荷蘭的印尼學生正式倡儀以印度尼西亞作為他們的國名,並將自己所建立的民族主義組織命名為「印度尼西亞協會」。1928年印度尼西亞青年代表大會決議:「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從那時起,印度尼西亞就作為國名使用了。1945年8月17日,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1949年11月改為印度尼西亞聯邦共和國,屬於荷印聯盟。1950年8月,正式宣布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國家習俗:印尼人初次見面都要交換名片。由於多數信奉伊斯蘭教,他們在拿東西給人家或者向別人拿東西的時候,都要用右手而不用左手,也不用雙手。左手是拿「不幹凈」的東西。很少喝烈性酒。印尼人喜歡客人到他們的家中做客訪問,而且在一天中任何一個時間去拜訪他們,都是受歡迎的。在印尼人家裡,當你看到長相可愛的小孩,切忌摸小孩的頭,如果你撫摸他的頭,對方一定反臉相向。在印尼,進行裸體太陽浴是非法的,和他們交談應避開政治、宗教等話題。和別人談話或進別人家裡都要摘下太陽鏡。拜訪印尼商人時要帶上禮物,收下禮物即意味著承擔了某種責任。如果你去的印尼人家裡鋪著地毯,那你在進屋前要把鞋脫掉。進入聖地特別是進入清真寺,一定要脫鞋。參觀廟宇或清真寺,不能穿短褲、無袖服、背心或裸露的衣服。進入任何神聖的地方,一定要脫鞋。在巴厘,進入寺廟必須在腰間束腰帶。印尼人愛吃大米飯和中國菜,早餐一般吃西餐,愛喝紅茶、葡萄酒、香檳酒、汽水等。副食愛吃牛、羊、魚、雞之類的肉和內臟。印尼人忌諱夜間吹口哨,認為它會招來游盪的幽靈和挨打。印尼人大多數信奉伊斯蘭教,所以不可以用左手拿東西給他們。忌諱吃豬肉食品,忌飲烈性酒,不愛吃海參,也不吃帶骨帶汁的菜和魚肚等。
⑼ 印尼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一、飲食
印尼禁食豬肉、禁酒。印尼人喜食辛辣和油炸食品,調味時喜加多種香料。民眾吃飯用右手抓食,宴會上則使用刀、叉。
二、服飾
印尼民族服裝「巴迪」(Batik)衫是由傳統的蠟染布製成,被稱為「國服」。正式場合中男士可上身著長袖巴迪襯衫,下著深色褲子。女士通常著巴迪或其他布料的套裝。
三、禮儀
在公共場合,提倡女士優先。男士遇到女士通常不主動握手,若對方伸出手,可以輕握。認為左手不潔,不用左手接受禮物或遞交物品。印尼人視陌生人觸摸自己的頭部為粗魯無禮的行為。
(9)印尼人為什麼喜歡穿人字拖擴展閱讀
入境印尼須知:
外國遊客入境時須填寫海關申報表申報攜帶的物品,除外交人員外,遊客的隨身及托運行李必須通過海關的X光機檢查。根據印尼海關和檢疫的規定,外國遊客隨身攜帶的免稅個人用品,總價值不超過500美元/人,每位成人享受200支香煙或25支雪茄或100克煙葉、1升含酒精飲料的免稅待遇。
入境攜帶超過1億印尼盾現金、動植物及其製品、影片、錄像帶、唱片等需申報。如被查獲未申報將被視為違反規定,當事人將被依法處以罰款或物品沒收。毒品、槍械、利器、子彈、炸葯、色情書刊等禁止攜帶入境。
⑽ 印度尼西亞 習俗
印度尼西亞習俗
(一)著裝
印度尼西亞人的民族服裝,一般是著上衣,下身圍紗籠(一種長圍裙)。女的上衣是對襟長袖,沒有衣領,下身是圍色彩艷麗的沙籠。男的上衣是有領對襟長袖,下身是圍帶格圖案的沙籠。女的一般要配帶絲綢的披肩,男的頭上包紮各式頭巾,或帶黑色無邊小禮帽。平時男女都喜歡穿拖鞋或木履。由於天熱,印尼人一般不喜歡穿襪子。 男人扎的頭巾,料子也很講究、而且往往印有各種圖案。扎的方式隨各地而異,紮成四角形、三角形或圓形。頭上戴的無邊小黑色禮帽,通常是用平絨布製作,顏色發亮。按印尼人的習慣,男人到了成年時就該戴上這種禮帽,表示已長大成人,要講究禮儀了。
(二)飲食
印尼地處熱帶、不產小麥,所以居民的主食是大米、玉米或薯類,尤其是大米更為普遍。大米除煮熟外,印尼人喜歡用香蕉葉或棕櫚葉把大米或糯米,包成菱形蒸熟而吃、稱為「克杜巴」。不過,印尼人也喜歡吃麵食、如吃各種面條、麵包等。 印尼人吃飯不用筷子,而是用勺和叉子,有時也喜歡用手抓飯。抓飯時,先把米飯盛在盤上,然後用右手指將飯捏成小團,送到嘴裡一口一口地吃。飯桌邊上要放一碗清水,邊抓飯、邊不時用手沾沾清水,以免使米飯沾粘在手指上。喜歡手抓飯的人,覺得這樣吃很開胃。飯桌邊上要放一碗清水,邊抓飯、邊不時用手沾沾清水,以免使米飯沾粘在手指上。喜歡手抓飯的人,覺得這樣吃很開胃。
(三)住房
印尼人的住房,城市和農村不一樣,城裡的住房一般是現代式建築,而農村則隨各族和各地的習慣,而建造不同式樣的住房。
城裡的現代式住房,有平房、二層和高層樓房。這些住房大都比較寬敞、有卧室、客廳、飯廳、廚房和衛生間。衛生間大都設有洗澡設備。由於印尼是熱帶國家,人們每天都要洗一至二次澡,人們稱為「沖涼」。隨著人口的增加、大城市也開始蓋一、二十層的高層樓房,供一般公務員和職工居住。爪哇農村的住房,如爪哇人、巽達人和馬都拉人的住房,一般是方形的,多數直接建在地面上,但也有高腳屋,不過離地面不高。富人蓋房多用木料和磚瓦,窮人則主要用竹子蓋房。
(四)禁忌
1.印度尼西亞人視頭部為神聖不可侵犯。除長輩外,如摸別人的頭則被認為是對他的侮辱和挑釁。所以不能隨便摸別人的頭部。
2.傳遞或接受物品,要用右手,切忌用左手。印尼人認為用左手傳遞或接受物品很不禮貌。 3.由於印尼人絕大部分是穆斯林教徒,所以在贈送禮品時,要考慮不要送酒類物品,因為伊斯蘭教規定禁止喝酒。
4.在餐館吃飯時,如果同桌有印尼人,切不要點用豬肉炒的菜,因為印尼人絕大多數是不吃豬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