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934年6月20印度尼西亞地震深度是多少公里650公里720公里850公里
震源深度10公里,你給的數據都到地幔去了
『貳』 1934年印度尼西亞素拉維島東部的地震
一般翻譯成蘇拉威島東的地震
目前世界上記錄到的震源最深的地震是1934年6月29日發生於印度尼西亞蘇拉威島東的地震,震源深度720公里,震級為6.9級。
如果滿意請採納~
『叄』 世界上震源最深的地震有多深
1934年6月9日的印尼蘇拉西島東的地震,震源深度達720公里
深源地震在環太平洋深海溝地區最多,我國東北部有深源地震、台灣以東海域有中深源地震活動.
『肆』 1934年6月29日產生於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的地震震源深度為多少
1934年6月29日產生於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東的地震,震源深度720千米,震級為6.9級。是目前世界上記錄到的震源最深的地震。
『伍』 印尼蘇拉威西島地震1934年震源深度
1934年6月29日產生於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東的地震,震源深度720千米,震級為6.9級。是目前世界上記錄到的震源最深的地震。
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開始發生的地點稱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稱為震中。破壞性地震的地面振動最烈處稱為極震區,極震區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區。 地震常常造成嚴重人員傷亡,能引起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泄漏、細菌及放射性物質擴散,還可能造成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
據統計,地球上每年約發生500多萬次地震,即每天要發生上萬次的地震。其中絕大多數太小或太遠,以至於人們感覺不到;真正能對人類造成嚴重危害的地震大約有十幾二十次;能造成特別嚴重災害的地震大約有一兩次。
人們感覺不到的地震,必須用地震儀才能記錄下來;不同類型的地震儀能記錄不同強度、不同遠近的地震。世界上運轉著數以千計的各種地震儀器日夜監測著地震的動向。
當前的科技水平尚無法預測地震的到來,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地震也是無法預測的。所謂成功預測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對於地震,我們更應該做的是提高建築抗震等級、做好防禦,而不是預測地震。
(5)1934年印尼地震深度多少公里擴展閱讀
馬來群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馬來群島太平洋板塊、歐亞板塊、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板塊之間摩擦很嚴重,地震是常有的,岩漿活動劇烈,達到了極限就從火山噴涌而出。
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它位於亞洲東南部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遼闊的海域上。東南亞主要由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組成。它由2萬多個島嶼組成。總陸地面積2475249㎞²,約佔世界島嶼面積的20%。沿赤道延伸6100千米,南-北最大寬度3500千米。
群島上的國家有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東馬來西亞)、東帝汶和巴布亞紐幾內亞(大部分地區)。新幾內亞島有時不納入馬來群島。馬來群島太平洋板塊、歐亞板塊、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板塊之間摩擦很嚴重,地震是常有的,岩漿活動劇烈,達到了極限就從火山噴涌而出。
總陸地面積2475249㎞²,約佔世界島嶼面積的20%。沿赤道延伸6100千米,南-北最大寬度3500千米。群島上的國家有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東馬來西亞)、東帝汶和巴布亞紐幾內亞(大部分地區)。新幾內亞島有時不納入馬來群島。
馬來群島太平洋板塊、歐亞板塊、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板塊之間摩擦很嚴重,地震是常有的,岩漿活動劇烈,達到了極限就從火山噴涌而出。
參考資料
網路-蘇拉威西島地理位置
『陸』 印度尼西亞蘇拉威島地震震源深度多少公里
印度尼西亞蘇拉威島地震,震源深度720公里,震級為6.9級。
是目前世界上記錄到的震源最深的地震,其1934年6月29日發生於印度尼西亞蘇拉威島東的地震。
『柒』 印度尼西亞蘇拉威島地震震源深度多少公里
印度尼西亞蘇拉威島地震,震源深度720公里,震級為6.9級。
是目前世界上記錄到的震源最深的地震,其1934年6月29日發生於印度尼西亞蘇拉威島東的地震。
『捌』 印度尼西亞蘇拉威島東的地震震源深度多少千米
印度尼西亞蘇拉威島東的地震震源深度大約720千米。
目前世界上記錄到的震源最深的地震就是1934年6月29日發生於印度尼西亞蘇拉威島東的地震,震源深度720公里,震級為6.9級。
『玖』 1934年6月29日印度尼西亞地震震源深度
1934年6月29日發生於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東側的6.9級地震震源深度為720千米,是目前世界上記錄到的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