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清朝皇上打賞用的「金瓜子」是何物,一顆值多少錢
其實金瓜子就是古代的工匠用碎金子重新塑造而成的瓜子的樣子。根據現代的金錢換算來看,一枚金瓜子相當於人民幣二十萬,這樣看來,一枚金瓜子還是很值錢的。
不同的金瓜子在不同的時期的重量也有不同,一般來說,金瓜子放在現代來算的話,一枚金瓜子就能價值人民幣20多萬元。這樣算下來,在古代時期人們如果能得到皇上賞賜的一枚金瓜子,價值是十分大的。
所以金瓜子並不是什麼特殊的東西,它的本質也是一種金子,只是改變了它的形狀而已。而金瓜子只能用於皇上賞賜,這也賦予了金瓜子另一方面的價值。
⑵ 影視劇中妃子們打賞所用的金瓜子是什麼樣的
妃子們用它賞人,乾隆用它壓祟,慈禧用它討彩頭……金瓜子的用處,比我們想像的多。
看過電視劇《甄嬛傳》的朋友,想來都對金瓜子印象深刻,雍正給眉庄賞下一疊金瓜子,蘇培盛送到後,喜笑顏開的眉庄隨手抓了一把,放在了他的手裡,蘇培盛邊捧著金瓜子,邊直呼:「不敢當,不敢當」。
金錁子原本是宮廷的產物,宮中常有殘缺、陳舊的首飾,鑲金筷子上掉下的筷子頭,金扣子、金碗蓋等等,都是不能再用的,放著也不能保值,所以人們就想出了「回爐重練」的方式。當然,這過程難免會降低金子的純度,但是對於受賞的人而言,這是至高的榮耀,斷不會再轉手賣出,而且御賜之物賣出是犯法的。
上行下效,宮廷用金瓜子賞人後,下面的王公貴族紛紛模仿,《紅樓夢》里的描寫就是一個縮影,由此也見上層社會至宮廷,都已奢靡浮誇不堪。
譬如《紅樓夢》中,除夕當天,寧府的庄頭烏進孝來繳租,算下來只有二千五百兩銀子,可是寧府卻整整用「一百五十三兩六錢七分」的金子打賞下人,「一百五十三兩六錢七分」是什麼概念?一兩金子這個十兩銀子,意味著光金錁子打賞一項,就花去了一千五百多兩銀子,佔去寧府莊田近七成的收入。這還是沒算傾錁子需要的費用下。
正因如此浮誇做派,所以賈府後來倒了,見微知著,那最先用金錁子賞人的宮廷,最終走向覆滅,也是意料之中了。
⑶ 清朝君王打賞用的「金瓜子」是什麼,一顆值多少錢
我們經常會在電視劇中看到,那些後宮的娘娘賞賜金瓜子給人,或是有官員用金瓜子打賞。不知道為什麼有的說是帝王用的賞賜之物。
對金瓜子的一些看法
金瓜子顧名思義是金子做的瓜子,並不是我們吃的瓜子的一類。金瓜子因其形狀而著稱,但沒有固定模具,也沒有具體的重量要求,所以沒有形狀完全相同的兩枚金瓜子,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所以這些金瓜子更加偏向於渾然天成。
在一定程度上金瓜子代表著錢和權
金瓜子的叫法還是反映了古人對這種貴金屬流通貨幣的珍視程度。既然是金做的就說明比較珍貴,也不是一般人能用得起的。想想如果隨便賞賜人就用金瓜子的話,那他該是多有錢。所以,金瓜子的這些特點讓能夠使用和擁有它的人,是這種王公貴族、名流大賈等有錢或是有地位的人。據說,後來金瓜子成了皇帝的御用賞賜之物,用來賞賜後宮和朝廷,代表著榮譽。
⑷ 清朝帝王打賞用的「金瓜子」究竟是何物,一顆值多少錢
清朝帝王在賞賜有功的大臣時,常常賞賜金瓜子,金瓜子就是由碎金子重新冶煉再打造成瓜子的形狀,可以想見,碎金子雖然也值錢,不過被打造成金瓜子以後,尤其還是皇家御用的金瓜子,那是多麼的高端大氣上檔次,看上去多麼好看多麼有成就感。因此,收到金瓜子是大臣們的極大榮耀,是蒙受皇恩的表現,大臣們都會把金瓜子當成寶貝一樣珍藏。
黃金製品一向很受人喜歡,像這種金瓜子看上去就非常精巧可愛,肯定是極受人們的喜愛,人們對它也非常珍視。
⑸ 金瓜子一個多少克
金瓜子一個二十克到三十克。金瓜子在古代只有級別高的官員、皇室尊貴貴族才能使用,因為它便於攜帶而且流通性廣,金子到哪都能花出去,所以市面上還是可以看見的。清朝以後成為了只有皇帝才能用的賞賜物品。金瓜子因其形狀和冶煉技術而著稱,沒有固定模具,沒有具體的重量要求,甚至沒有形狀完全相同的兩枚金瓜子。
金瓜子由來
在宋朝到元朝期間,因為金子的貴重,一般平常人家可能一輩子都見不到,因此金瓜子最早作為流通的貨幣,主要出現在官宦富貴人家。最開始金瓜子就是一些細碎的小金塊,沒有固定形狀,單個重量約為20到30克,小巧便於攜帶,價格又比較高,所以貴族富貴人家使用可以彰顯身份的非比尋常。
⑹ 古代皇帝打賞的「金瓜子」,一顆價值多少銀子
古代皇上打賞用的“金瓜子”與銀子的兌換比例這1:10。按照金瓜子的重量,兌換成銀子的話,相當於是8兩左右。
金瓜子顧名思義,它確實是金子做的,但是因為古代的時候,並沒有模具的技術,所以金瓜子的外形也並不是像我們吃的瓜子一樣,而是打造金瓜子的工匠自行按照手感打造出來的,因為看上去像西瓜子,所以就稱之為“金瓜子”,我們都知道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金子,銀子都是很值錢的東西,那麼金瓜子兌換成銀子的話,值多少銀子呢,我們來看一下。
第三,金瓜子的價值。
接下來我們說一下金瓜子放到現在的話,值多少錢。這還要根據匯率來算的,按照現在的黃金價值,一顆金瓜子也就是值2萬元左右。現在有一些滿清後裔還有收藏金瓜子,但是對他們來說,這是祖上的榮耀,就算是生活窘迫,也不會變賣金瓜子。
⑺ 在古代打賞給妃嬪們的「金瓜子」有什麼用呢價值多少
在古代宮廷劇中,經常會看到皇上給心愛的妃子打賞金銀或是首飾,除此之外還有一件東西,就是金瓜子,這個金瓜子可比其他東西貴重多了。
金瓜子
就算金瓜子是一件中看不中用的藝術品,只要被皇帝賞賜了,就代表這個妃子很受寵,金瓜子代表皇帝的恩寵,也是一種光宗耀祖的象徵。
所以,盡管這些金瓜子不能當作正常的貨幣使用,但是它本身的價值擺在那裡,對妃嬪來說也是意義非凡。
⑻ 金瓜子是什麼
金瓜子:形狀如香瓜子的金塊。
金瓜子是古代碎金的一種稱謂,同金錁子一樣作為貨幣最初流通於民間。而沒有標明公估公議的散碎銀子後來卻沒有所謂「銀瓜子」的稱呼,這反映了古人對這種貴金屬流通貨幣的珍視程度。金瓜子因其形狀和冶煉技術而著稱,沒有固定模具,沒有具體的重量要求,甚至沒有形狀完全相同的兩枚金瓜子,使得這些碎金子的冶煉隨其天性,古樸可愛,渾然天成。
一枚金瓜子的重量在二十克到三十克之間,按古時金銀錠的標准大概為一兩左右。自古以來金銀的兌換標准在一比十左右浮動,明末至清朝中葉比例有所增加,到了清末,甚至達到一比二十,當然,普通民眾貿易中是用制錢交易的,制錢與銀錠的兌換又是一個「零兌整」的超大比例,一兩金子的確切價值如果兌換成現在的標准,當在二十萬人民幣上下,所以,持有一枚金瓜子無疑懷揣一筆巨款,不為普通人能夠攜帶和擁有。
金瓜子的這些特點使得使用和擁有它的人必須是王公貴族、名流大賈,明朝初年朝廷規定民間不能流通金銀,後來雖有所放寬,歷代統治者卻沒有放棄用制錢聚斂財富的手段,事實上到了清朝,金瓜子已經成為皇帝一個人的御用之物,皇帝自然不會去購買什麼,而是專門用來賞賜後宮及大臣,金瓜子便和皇帝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皇帝賞賜金瓜子雖然大方,但更多是一種榮耀和「皇恩」的彰顯,不見得確切值多少錢,具體的賞賜標准雖然根據臣子功勞大小和皇上老兒的心情,但也就至多幾枚甚或十幾枚,畢竟皇帝口袋裡不會整日裝著滿滿當當的金瓜子用以賞賜。被雍正稱為「大臣第一宣力者」的張廷玉,歷事三朝,官拜爵相,對他最高的一次賞賜也不過白銀兩萬兩,若按金瓜子的標准,不用一罐,滿滿一大把金瓜子就是了,所以,皇帝賞賜臣子金瓜子是「皇恩」的顯示。
⑼ 清朝皇帝使用的「金瓜子」,一顆能值多少錢呢
一兩金子價值不菲,而鑄造成金瓜子後價值便更高。因而持有一枚金瓜子就如擁有了一筆巨款,那要是擁有幾枚十幾枚的話,就是大富,因此一般人是不可能擁有的。所以擁有金瓜子是身份高貴的象徵,那些使用和擁有它的人不是王公貴族,就是名流大賈。但既不是能吃的瓜子,也不是用金子製作的瓜子,而是一些散碎的金子。這些散碎金子在鑄造的時候,沒有固定的形狀和重量要求,完全是鑄造時隨性而為,這也使得大部分金瓜子形狀和重量不一。不過重量也不會相差太多,大部分維持在了古代一兩左右,約合現在的20~30克左右。
金瓜子算是古人對碎金子的一種雅稱,這種稱呼在民間還是比較受到歡迎的。古代皇帝有時候也會賞賜一些碎金子,民間還是稱呼皇帝賞賜的碎金子為金瓜子,但是為了凸顯榮譽和皇帝專用,故金瓜子算是成為了皇帝賞賜碎金子的專用稱呼了。比如說曾經一度熱度很高的《甄嬛傳》,其中就有這樣的鏡頭。當時皇帝讓蘇培盛去給沈眉庄送賞賜,沈眉庄隨手在桌子上抓了一把金瓜子,蘇培盛看到後連忙跪下,然後大呼不敢。
⑽ 清朝君王打賞用的「金瓜子」是什麼東西,放現在值多少錢
古代君王用來打賞的"金瓜子"是工匠用金子手工製作的類似於西瓜子的樣子,一個瓜子相當於七八兩銀子,在現在的話大概相當於二萬左右。
古代工匠沒有製作模具,所以通過自己的手來製作這個金瓜子,看起來並不十分像瓜子的樣子。由於它比較小,因為遠看呢,有點像西瓜子,後來大家就熟稱為金瓜子。金瓜子剛開始的時候,只是在後宮作為一種比較新鮮的把玩之物,後來到了清朝逐漸變成了皇權的一種象徵,君王用金瓜子打賞有功之臣,打賞的數量一般跟他具體功績有關系。
我們在電視劇時,君王打賞功臣的時候會抓一把金瓜子,這樣看來的話那隻是存在電視劇當中,因為金瓜子對於君王來說價值也是不菲的,不能隨意打賞。如果現在誰有幾顆金瓜子的話,那應該收藏起來,因為不僅有面值的價格而且還有歷史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