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去印尼蘇拉維西穿什麼鞋
去印尼穿拖鞋就對了。。。。。你出了機場就會發現外面的人十個裡面九個半都是穿拖鞋的。。。
⑵ 中東傳統居民屋頂是平的,而為什麼印度尼西亞的是尖的
印度尼西亞習俗
(一)著裝
印度尼西亞人的民族服裝,一般是著上衣,下身圍紗籠(一種長圍裙)。女的上衣是對襟長袖,沒有衣領,下身是圍色彩艷麗的沙籠。男的上衣是有領對襟長袖,下身是圍帶格圖案的沙籠。女的一般要配帶絲綢的披肩,男的頭上包紮各式頭巾,或帶黑色無邊小禮帽。平時男女都喜歡穿拖鞋或木履。由於天熱,印尼人一般不喜歡穿襪子。 男人扎的頭巾,料子也很講究、而且往往印有各種圖案。扎的方式隨各地而異,紮成四角形、三角形或圓形。頭上戴的無邊小黑色禮帽,通常是用平絨布製作,顏色發亮。按印尼人的習慣,男人到了成年時就該戴上這種禮帽,表示已長大成人,要講究禮儀了。
(二)飲食
印尼地處熱帶、不產小麥,所以居民的主食是大米、玉米或薯類,尤其是大米更為普遍。大米除煮熟外,印尼人喜歡用香蕉葉或棕櫚葉把大米或糯米,包成菱形蒸熟而吃、稱為「克杜巴」。不過,印尼人也喜歡吃麵食、如吃各種面條、麵包等。 印尼人吃飯不用筷子,而是用勺和叉子,有時也喜歡用手抓飯。抓飯時,先把米飯盛在盤上,然後用右手指將飯捏成小團,送到嘴裡一口一口地吃。飯桌邊上要放一碗清水,邊抓飯、邊不時用手沾沾清水,以免使米飯沾粘在手指上。喜歡手抓飯的人,覺得這樣吃很開胃。飯桌邊上要放一碗清水,邊抓飯、邊不時用手沾沾清水,以免使米飯沾粘在手指上。喜歡手抓飯的人,覺得這樣吃很開胃。
(三)住房
印尼人的住房,城市和農村不一樣,城裡的住房一般是現代式建築,而農村則隨各族和各地的習慣,而建造不同式樣的住房。
城裡的現代式住房,有平房、二層和高層樓房。這些住房大都比較寬敞、有卧室、客廳、飯廳、廚房和衛生間。衛生間大都設有洗澡設備。由於印尼是熱帶國家,人們每天都要洗一至二次澡,人們稱為「沖涼」。隨著人口的增加、大城市也開始蓋一、二十層的高層樓房,供一般公務員和職工居住。爪哇農村的住房,如爪哇人、巽達人和馬都拉人的住房,一般是方形的,多數直接建在地面上,但也有高腳屋,不過離地面不高。富人蓋房多用木料和磚瓦,窮人則主要用竹子蓋房。
(四)禁忌
1.印度尼西亞人視頭部為神聖不可侵犯。除長輩外,如摸別人的頭則被認為是對他的侮辱和挑釁。所以不能隨便摸別人的頭部。
2.傳遞或接受物品,要用右手,切忌用左手。印尼人認為用左手傳遞或接受物品很不禮貌。 3.由於印尼人絕大部分是穆斯林教徒,所以在贈送禮品時,要考慮不要送酒類物品,因為伊斯蘭教規定禁止喝酒。
4.在餐館吃飯時,如果同桌有印尼人,切不要點用豬肉炒的菜,因為印尼人絕大多數是不吃豬肉的。
⑶ 關於緬甸、菲律賓或者印度尼西亞的風俗文化或有意思點的介紹
印度尼西亞城市同其他國家一樣,大多是現代化建築,農村卻到處是帶有民族特色的建築。 由於天氣炎熱,人們每天至少要沖洗三次澡。印度尼西亞人習慣用手抓飯,人擅長烹調,咖膽雞是馳名東南亞的美味佳餚。那裡的風味小吃種類很多,主要有煎香蕉、糯米團、糯米糕、肉包子等。人們普遍喜歡吃辣的,辣椒、辣醬是餐桌上常見的佐料。
禁忌和禮儀 印度尼西亞人很重視禮節,講究禮貌。「謝謝、對不起、請原諒、請」等敬語經常掛在嘴上。 與人見面行握手禮,一般不主動與異性握手。伊斯蘭教是印尼的主要宗教,忌食豬肉和飲司之 性酒;,摸別人的頭;忌用左手拿遞東西、吃飯。指人或物時用大拇指,而不要用食指;在正式場合忌翹二郎腿或兩腳交叉等。印尼人對來訪的客人並不一定要求非送禮不可。但出於禮節,可以送給主人一束鮮花,或最好說上幾句感謝的話等。在與印尼人談話時,最好避開與當地政治、社會和國外對他們的援助等方面的話題。
信仰忌諱
印度尼西亞人大多信奉伊斯蘭教,還有一些人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
印度尼西亞人忌諱用左手傳遞東西或食物。他們把左手視為骯臟、下賤之手,認為使用左手是極不禮貌的。他們忌諱有人摸他們孩子的頭部,認為這是缺乏教養和污辱人的舉止。印度尼西亞巴杜伊人衣著色彩除了他們只崇尚的白色、藍色和黑色之外,禁忌穿戴其他色彩的衣服,甚至連談論都不允許。爪哇島上的人最忌諱有人吹口哨,認為這是一種下流舉止,並會招來幽靈。印尼人對烏龜特別忌諱,認為烏龜是一種令人厭惡的低級動物,它給人以「醜陋」、「春葯」、「性」、「污辱」等極壞的印象。他們忌諱老鼠,認為老鼠是一種害人的動物,給人以「骯臟」、「瘟疫」和「災難」的印象。伊斯蘭教徒禁食豬肉和使用豬製品,大多數人不飲酒。印尼人一般都不喜歡吃帶骨刺的菜餚。
菲律賓社交習俗:
菲律賓人社交習俗總的特點可以用這樣幾句話來概括:
菲律賓人很坦誠 性格直率喜開朗
多信羅馬天主教 「十三」為喪兆不幸
美國方式喜模仿 女士優先頗盛行
普遍喜歡茉莉花 喻為國花表吉慶
善交朋友講禮貌 重視禮儀與文明
在生活細節上有如下特點:
菲律賓上層社會的人,由於受西方社會的影響,很盛行女士優先的風氣。他們無論做什麼事,一般都習慣對女士給予特殊的關照。但是在農村,由於女子大多於男子,而婦女的地位卻很低下。其上層社會的生活方式局限模仿,他們最喜歡美國人的生活方式。他們家庭觀念很強,一般都喜歡別人談論和贊美他們的家庭。上層社會人士普遍喜著西裝;一般百姓,男子喜歡白色襯衫和西裝褲;女子喜穿無領的連衣裙或沙籠;老年人仍愛穿著麻或草或木製的拖鞋。他們最愛茉莉話。認為茉莉花芳香四溢,給人以幸福和美好的印象。人們都尊其為國花,並視其為純潔,情操和友誼的象徵。好客的菲律賓人,在迎接賓客時,往往把茉莉花串成美麗的花環,敬獻給客人的脖子上,以表示他們對來訪客人的一片純真友誼之情。
禮節禮儀:
菲律賓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相間時,無論男女都習慣以握手為禮。在與熟人或親朋好友相間時,一般都很隨便,有的男女之間相逢時,常以拍肩膀示禮。年青人與長輩相見時,則要吻長輩的手背,以示對老人的敬重;年青姑娘見長輩時,則要吻長輩的兩頰為禮;如果晚輩遇見長輩時,說話前要把頭巾摘下放在肩上,深深鞠躬,並稱呼長輩為「博」(意為大爺)。伊斯蘭教徒見面時,要施雙手握手禮,在戶外相見若沒戴帽子,則必須用左手捂頭。菲律賓的一些原始部落的人與客人相見時,行握手禮的方式很獨特。他一握過手就轉身向後走幾步,意思是向對方表明身後沒有藏刀。他們認為這才是真誠的、真正的握手。
信仰忌諱:
菲律賓人大多數信奉羅馬天主教;還有一小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少數民族多信原始宗教。信仰原始宗教的人相信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神,尤其崇拜鱷魚和鳥類,認為有一種神鳥是偉大全能的創造之神,它創造了天、地和人,稱為巴塔拉。
菲律賓人很忌諱「13」數。認為「13」是「凶神」,是厄運和災難的象徵,是令人極為厭惡的數字。他們忌諱左手傳遞東西或食物。認為左手是骯臟、下賤之手,用左手是對人的極大不敬。他們一般都不願談論政治、宗教及本國狀況和腐化問題。伊斯蘭教徒忌諱豬。他們禁食豬肉和使用豬製品;也不喝牛奶和烈性酒。菲律賓人不愛吃生薑;也不喜歡吃獸類內臟和腥味大的東西;對整條魚也不感興趣。
飲食習慣:
菲律賓農村人一般以大米、玉米為主食。副食以各類蔬菜、海鮮、蛋禽及肉類為主。菜餚喜多放調料,尤喜香辣調味品。菲律賓三寶顏市沿海及蘇祿海域的巴交族人,慣以木薯、魚類為食。他們很少吃大米。雖然不忌食牛肉、羊肉、豬肉,但多數人卻厭食用肉類。他們喜食各類水果,尤其偏愛甘蔗。菲律賓人在日常生活中嗜嚼檳榔。在他們待客中,也總少不了以檳榔來招待。伊戈羅人除有此俗外,還喜歡咀嚼煙葉。他們習慣吃西餐,但對中餐也感興趣。上層人士用餐慣使刀叉,農村人及穆斯林信徒慣用右手抓食。
飲食習慣
緬甸人常用米粉、面條或炒飯作早點,也有喝咖啡、紅茶和吃點心的。午餐和晚餐為正餐,以米飯為主食。菜餚特點為油多、帶酸辣、味重。常用各種幼果、鮮菜嫩葉作小菜,蘸佐料吃。進餐時將米飯盛在盤子里,用手抓著吃。隨著社會發展,用刀、叉、勺進食者逐漸增多。
服飾
緬族的服飾與中國雲南傣族相似,不論男女下身都穿筒裙,男裙稱「籠基」,女裙稱「特敏 」。男上衣為無領對襟長袖短外衣,女上衣為斜襟短外衣。每逢重要場合,男人多戴緬式禮帽(緬語稱「崗包」,用細藤編胚、以粉紅或淺黃色紗巾裹扎而成)。緬甸婦女多留長發,挽發髻,戴鮮花,喜愛用緬語稱為「檀那伽」的香木漿塗在臉上,有清涼、防曬、護膚作用。緬甸人不分男女,不分場合均穿拖鞋,軍人除外。
佛教
緬甸佛教是上座部佛教(俗稱小乘教)與中國的佛教(大眾部,俗稱大乘教)是同一宗教,不同教派。85%以上的緬甸人信仰佛教,且十分虔誠,每天早晚均要念經一次,每逢緬歷初一、十五或齋戒日都要到寺廟朝拜、布施錢財、物品。遇有紅白喜事或做生日等,也常請僧侶到家供齋或到寺廟布施。佛教傳入緬甸已有上千年歷史,宗教思想已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形成緬甸人民根深蒂固的思想體系。緬為避免宗教矛盾,未把佛教定為國教。
緬人名字:緬甸人只有名字,沒有姓,但要在名字前面加一冠稱,以示性別、長幼和尊卑.對長輩或有地位的男人,名字前冠以」吳」(叔、伯之意),對晚輩則稱「貌」(意為弟弟)。一個人隨其年歲的增加和地位的提高,名字前的冠稱發生變化,如名叫「吞威」的男青年,比他年齡小的稱其為「哥吞威」;比他年齡大的或長輩稱其為「貌吞威」;成年後的一般稱其為「哥吞威」;年長後或有一定社會地位後,尊稱其為「吳吞威」。婦女也同樣,對長輩或有地位的婦女稱「杜」(姑、姨、嬸之意),對晚輩或平輩稱「瑪」(意為姑娘、姐妹)卑稱或昵稱冠以「米」。如名叫「欽溫」的姑娘,小時有人叫她「瑪欽溫」或「米欽溫」,長大成人結婚後稱「杜欽溫」。凡是軍人,名字都冠以「波」或軍銜,軍官轉業後則冠以「吳」相稱。
⑷ 請問去印尼工作和生活需要帶些什麼生活用品之類的,謝謝
加達還好,工業區肯定不如生活區有生活氣息的,但好歹在城市,周末還是可以浪一浪,也不至於像坐牢一樣。
注意事項:
1. 身體健康方面:不舒服馬上報告看醫生,熱帶地方很容易得登革熱、拉肚子、副傷寒(我通通經歷過)
2. 飲食方面:印尼的飲食喜甜、辣、冷、醬,習慣就好了,現在到處都是中餐館
3. 人身安全:到哪裡都一樣,總重印尼本土文化和宗教,不要開宗教方面的玩笑,不要露財
4. 過印尼海關:單位給你工作簽了嗎?如果不是工作簽,而是商務簽,准備好一兩百塊(不要多放)被海關訛詐。印尼機場里,有人說你行李有問題、主動幫你填啥表格的,裝作沒聽見好了,都是變相要錢的
有沒有工作工作簽?還是有商務簽?「商務簽」最容易被黑心不要臉的印尼海關官員訛詐。可氣的是,十個裡面就真有十個海關是不要臉的。
1. 穿隨意一點,汗衫褲衩涼鞋拖鞋最好,不要穿襪子不要穿襪子不要穿襪子,太講究了
2. 千萬不可在機場拿拍照,要不馬上被訛詐
3. 檢查行李有沒有被做記號(劃粉筆白線?),有干凈拿濕巾擦乾凈,要不過行李時被訛詐。
4.錢包裡面不要放超過500現金,要不萬一被訛起來,全部被訛走
5.不要顯擺英文,聽到小費收費人民幣等字眼,裝作聽不懂哦
我父母五十多歲的人,和我妹妹去年第一次來印尼,沒有被訛詐,沒有弄任何簽證,因為只是來小住一個月,到機場直接過海關就可,而且我父母人家一看,就知道是來探親或者旅遊的,不是來工作的。
一句話,你要把自己整得 不是來工作,而是來探親。
⑸ 關於出差印尼需要注意什麼
人身安全最重要,不要以為華人在國外地位多高,都是媒體渲染的,晚上別單獨外出
⑹ 印尼人一般喜歡哪些品牌的鞋子呢
皮鞋的話bata算是比較常見的品牌,很多地方都有專櫃
運動鞋的話就是幾大名牌,阿迪、耐克、彪馬、銳步、fila的都有
⑺ 印度尼西亞女人頭巾顏色代表什麼
印度尼西亞女人頭巾顏色無特殊含義。印尼女人大都包頭巾是因為印尼約87%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伊斯蘭教信仰真主,真主為每一個信奉主的穆斯林規定了所有的合法與非法,允許與禁止,而穆斯林女性在規定中,她除了手和眼睛外,其餘都是羞體,不能夠外露,所以就用頭巾包裹著。
印度尼西亞女子著裝樸素、大方。她們喜歡佩戴首飾,如項鏈、耳環、手鐲、別針等。女士在辦公室上班時,穿裙子和有袖短外套,但避免色彩過於鮮艷。在社交場合,女士一般是裙裝,配絲綢披肩。
印尼穆斯林婦女不戴面罩。由於天熱,印尼人一般不穿襪子,平時男女都喜歡穿拖鞋或木履,不過現在也有很多女子愛穿高跟鞋。
印度尼西亞的風俗禁忌
1、印尼有90%的人是穆斯林,待人很有禮貌,不講別人的壞話,但卻很難成為知心朋友,一旦建立了推心置腹的交情,與之合作就比較容易,而且可靠。和印尼人相處不可愁眉苦臉。不可擺出一副先進國民的架子。
2、印尼人最喜歡笑,心情舒坦就笑,笑是他們的另一種語言。他們也喜歡開玩笑,他們甚至認為「笑口常開」是社交上的一種禮貌。印尼人同座時有打招呼的習慣。
3、印尼人認為左手是不潔凈的手,他們習慣用右手而忌用左手或雙手去接食物及其他用品。
⑻ 印度尼西亞 習俗
印度尼西亞習俗
(一)著裝
印度尼西亞人的民族服裝,一般是著上衣,下身圍紗籠(一種長圍裙)。女的上衣是對襟長袖,沒有衣領,下身是圍色彩艷麗的沙籠。男的上衣是有領對襟長袖,下身是圍帶格圖案的沙籠。女的一般要配帶絲綢的披肩,男的頭上包紮各式頭巾,或帶黑色無邊小禮帽。平時男女都喜歡穿拖鞋或木履。由於天熱,印尼人一般不喜歡穿襪子。 男人扎的頭巾,料子也很講究、而且往往印有各種圖案。扎的方式隨各地而異,紮成四角形、三角形或圓形。頭上戴的無邊小黑色禮帽,通常是用平絨布製作,顏色發亮。按印尼人的習慣,男人到了成年時就該戴上這種禮帽,表示已長大成人,要講究禮儀了。
(二)飲食
印尼地處熱帶、不產小麥,所以居民的主食是大米、玉米或薯類,尤其是大米更為普遍。大米除煮熟外,印尼人喜歡用香蕉葉或棕櫚葉把大米或糯米,包成菱形蒸熟而吃、稱為「克杜巴」。不過,印尼人也喜歡吃麵食、如吃各種面條、麵包等。 印尼人吃飯不用筷子,而是用勺和叉子,有時也喜歡用手抓飯。抓飯時,先把米飯盛在盤上,然後用右手指將飯捏成小團,送到嘴裡一口一口地吃。飯桌邊上要放一碗清水,邊抓飯、邊不時用手沾沾清水,以免使米飯沾粘在手指上。喜歡手抓飯的人,覺得這樣吃很開胃。飯桌邊上要放一碗清水,邊抓飯、邊不時用手沾沾清水,以免使米飯沾粘在手指上。喜歡手抓飯的人,覺得這樣吃很開胃。
(三)住房
印尼人的住房,城市和農村不一樣,城裡的住房一般是現代式建築,而農村則隨各族和各地的習慣,而建造不同式樣的住房。
城裡的現代式住房,有平房、二層和高層樓房。這些住房大都比較寬敞、有卧室、客廳、飯廳、廚房和衛生間。衛生間大都設有洗澡設備。由於印尼是熱帶國家,人們每天都要洗一至二次澡,人們稱為「沖涼」。隨著人口的增加、大城市也開始蓋一、二十層的高層樓房,供一般公務員和職工居住。爪哇農村的住房,如爪哇人、巽達人和馬都拉人的住房,一般是方形的,多數直接建在地面上,但也有高腳屋,不過離地面不高。富人蓋房多用木料和磚瓦,窮人則主要用竹子蓋房。
(四)禁忌
1.印度尼西亞人視頭部為神聖不可侵犯。除長輩外,如摸別人的頭則被認為是對他的侮辱和挑釁。所以不能隨便摸別人的頭部。
2.傳遞或接受物品,要用右手,切忌用左手。印尼人認為用左手傳遞或接受物品很不禮貌。 3.由於印尼人絕大部分是穆斯林教徒,所以在贈送禮品時,要考慮不要送酒類物品,因為伊斯蘭教規定禁止喝酒。
4.在餐館吃飯時,如果同桌有印尼人,切不要點用豬肉炒的菜,因為印尼人絕大多數是不吃豬肉的。
⑼ 去巴厘島的注意事項有什麼
在中國出境前請換好2001年以後新版的美金,舊版美金當地很多商店不收或者匯率低。人民幣與當地盧比(盾)的匯率為1:1100-1200左右;美元與當地盧比(盾)的匯率為1:8000-9000左右(小面值美金匯率低、大面值相對高些)。
印尼酒店的插座是圓形的,可以向酒店前台借轉換器;當地電壓是220伏。
請自備牙刷、毛巾、拖鞋、洗漱等用品。在印尼最好的穿著是拖鞋、沙灘褲、T-shirt,方便而輕松。
巴厘島的自費活動項目很多,當地多數公司價格也不一。請選擇由保險、專業人員伴隨的公司,可能價格稍微貴點,但是絕對安全可靠。我公司導游向客人推薦的自費活動均由正規公司操作。
印尼四季溫度在30攝氏度左右,即使雨季也會欣賞到太陽雨的有趣景象,陽光燦爛但不刺激皮膚,但還請帶好防曬油。
在巴厘島水上活動很多,比如漂流、香蕉船、沖浪,所以千萬不要忘記帶好泳衣、泳褲。
在巴厘島是需要給服務人員小費的,一般需要5000-10000盾(約RMB5-8)即可。
⑽ 2月初想跟團去巴厘島,有沒有朋友一起去阿,需要准備些什麼呢
剛從那邊回來。補充下樓上沒提到的。
1、美金票面有污跡的,當地銀行也不接受。如果想大量購物的話,當地的大型超市比如陽光百貨和家樂福都不認美金,如果想大量購物還是多換些盧比在身上,省得臨時手忙腳亂。
2、紙巾和手紙也准備些比較好。高檔的酒店和娛樂 餐飲場所會提供廁紙,但其他地方就不一定有了,自己帶些免遭尷尬。
3、陽光超強烈,墨鏡防曬霜不能少哦,去植物多的地方防蚊水也准備好。
4、如果要帶手信的話,去家樂福這種大型超市買精油香皂、香、小木盒裝的咖啡和當地的茶都會又保險又便宜,折人民幣幾塊到十幾塊的都有,花樣繁多,一準挑花眼。另外超市專櫃的化妝品比如歐萊雅、玉蘭油、旁氏、美寶蓮、妮維雅之類全都價格很低,基本是國內專櫃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價。自己用或買來送朋友都很不錯。
5、當地特色的圍巾、拖鞋、木雕和草編包包之類手工品,在海神廟、象窟之類的景點就可以買了,只要殺價後自己覺得物有所值就成(一般是一萬盧比起)。不要聽網上說什麼烏布市集的價格超便宜,等到那裡再買,不然像我一樣後悔死。烏布那地方就因為人人都說超便宜,所以現在所有商家都商量好了價怎麼壓也便宜不下來,一樣的東西比別處賣的還高,很氣人。
6、如果英文不好,可以隨身帶個小計算器,買東西時直接在上面按數字給店家看。盧比折人民幣基本是在價格上去掉3個零,再乘7.5。比如10000盧比相當於人民幣7塊5。這樣買東西時大概估一下,看看符不符合自己的心理價位,不被宰~~
7、打車的話一定要打淺藍色車身的BALI TAIX,司機素質高,人也很熱情,不會拉你繞圈子亂宰客。包車一天40至50美金,看自己砍價啦。如果司機服務你很滿意,給些小費會更好,萬一你在車上落了什麼東西,他都會送回給你噠(我們這次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