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印尼登革熱什麼症狀

印尼登革熱什麼症狀

發布時間:2022-10-18 16:48:20

Ⅰ 登革熱是什麼症狀

登革熱的症狀主要有先是發熱、和寒戰等,熱性主要為雙峰熱或鞍型熱,消化道症狀是腹瀉、嘔吐等比較明顯<br><br>建議患者要考慮進行疾病的鑒別診斷,如果確診後可以考慮傳染,一般該疾病可以自愈,但預防並發症

Ⅱ 兒童為印度登革熱主要受害者,登革熱的臨床症狀是什麼

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免疫力還沒有發展成熟,所以面對很多的疾病,他們都非常的容易被感染在印度的登革熱的患者群體主要就是兒童,這也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讓我們起來了解一下登革熱的臨床症狀嗎?

三、其他兒童容易感染的疾病。

那麼還有哪些兒童容易感染的疾病呢?首先就是水痘,水痘雖然每個人都會起,但是時間是不定的,如果孩子周圍有人起水痘的話,那麼孩子是很容易被傳染的。其次就是春夏季流行的手足口病,這就要家長幫助孩子注意一下衛生,預防這類疾病的發生。

Ⅲ 「登革熱」有什麼特徵

登革熱是經花斑蚊傳播、由登革熱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1779年在印尼雅加達,1780年在美國費城先後被發現,然而其病原體登革熱病毒則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即1944年才由美國和日本學者從鱗斑伊蚊體內首次發現。登革熱的臨床症狀為發病突然,體溫迅速上升至39度以上,並伴有劇烈頭痛、背痛、肌肉和關節痛。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東南亞一帶出現較傳統登革熱更為凶險的類型,稱為登革出血熱,死亡率高達5%~10%。患者還會出現休克,伴胃腸大出血,可於4~6小時內死亡。盡管一般登革熱整個病程大致一個星期,但病後患者一般都會感到虛弱、乏力和抑鬱,要恢復到正常狀態常常需要幾周乃至數月甚至更長時間。

Ⅳ 登革熱的症狀是什麼樣的

概述 登革熱(dengue fever)是登革熱病毒引起、伊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特徵為起病急驟,高熱,全身肌肉、骨髓及關節痛,極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 本病於1779年在埃及開羅、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及美國費城發現,並據症狀命名為關節熱和骨折熱。1869年由英國倫敦皇家內科學會命名為登革熱。20世紀,登革熱在世界各地發生過多次大流行,病例數百萬計。在東南亞一直呈地方性流行。我國於1978年在廣東流行,並分離出第Ⅳ型登革熱病毒。此後,於1979、1980、1985年小流行中分離出Ⅰ、Ⅱ、Ⅲ型病毒。 病因 傳染源:患者和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未發現健康帶病毒者。患者在發病前6~8小時至病程第6天,具有明顯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伊蚊受染。流行期間,輕型患者數量為典型患者的10倍,隱性感染者為人群的1/3,可能是重要傳染源,叢林山區的猴子和城市中某些家畜雖然有感染登革病毒的血清學證據,但作為傳染源,尚未能確定。 傳播媒介:伊蚊,已知12種伊蚊可傳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廣東、廣西多為白紋伊蚊傳播,而雷州半島、廣西沿海、海南省和東南亞地區以埃及伊蚊為主。伊蚊只要與有傳染性的液體接觸一次,即可獲得感染,病毒在蚊體內復制8--14天後即具有傳染性,傳染期長者可達174日。具有傳染性的伊蚊叮咬人體時,即將病毒傳播給人。因在捕獲伊蚊的卵巢中檢出登革病毒顆粒,推測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儲存宿主。 易感人群:在新疫區普遍易感。1980年在廣東流行中,最小年齡3個月,最大86歲,但以青壯年發病率最高。在地方性流行區,20歲以上的居民,100%在血清中能檢出抗登革病毒的中和抗體,因而發病者多為兒童。 症狀 一、典型登革熱 (一)典型登革熱 1. 所有患者均發熱。起病急,先寒戰,隨之體溫迅速升高,24小時內可達40℃。一般持續5~7d,然後驟降至正常,熱型多不規則,部分病例於第3~5d體溫降至正常,1日後又再升高,稱為雙峰熱或鞍型熱。兒童病例起病較緩、熱度也較低。 2.全身毒血症狀 發熱時伴全身症狀,如頭痛、腰痛,尤其骨、關節疼痛劇烈,似骨折樣或碎骨樣,嚴重者影響活動,但外觀無紅腫。消化道症狀可有食慾下降,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脈搏早期加快,後期變緩。嚴重者疲乏無力呈衰竭狀態。 3.皮疹 於病程3~6日出現,為斑丘疹或麻疹樣皮疹,也有猩紅熱樣皮疹,紅色斑疹,重者變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於全身、四肢、軀乾和頭面部,多有癢感,皮疹持續5--7日。疹退後無脫屑及色素沉著。 4.出血 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齦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 5.其他 多有淺表淋巴結腫大。約1/4病例有肝臟腫大及ALT升高,個別病例可出現黃疸,束臂試驗陽性。 (二)輕型登革熱 表現類似流行性感冒,短期發熱,全身疼痛較輕,皮疹稀少或無疹,常有表淺淋巴結腫大。因症狀不典型,容易誤診或漏疹。 (三)重型登革熱 早期具有典型登革熱的所有表現,但於3~5病日突然加重,劇烈頭痛、嘔吐、譫妄、昏迷、抽搐、大汗、血壓驟降、頸強直、瞳孔散大等腦膜腦炎表現。有些病例表現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 二、登革出血熱:分為兩型即較輕的登革出血熱和較重的登革休克綜合征 。 (一)登革出血熱 開始表現為典型登革熱。發熱、肌痛、腰痛、但骨、關節痛不顯著,而出血傾向嚴重,如鼻衄、嘔血、咯血、尿血、便血等。常有兩個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大於100ml。血濃縮,紅細胞壓積增加20%以上,血小板計數<100×109/L。有的病例出血量雖小,但出血部位位於腦、心臟、腎上腺等重要臟器而危及生命。 (二)登革休克綜合征 具有典型登革熱的表現;在病程中或退熱後,病情突然加重,有明顯出血傾向伴周圍循環衰竭。表現皮膚濕冷,脈快而弱,脈壓差進行性縮小,血壓下降甚至測不到,煩燥、昏睡、昏迷等。病情凶險,如不及時搶險,可於4~6小時內死亡。

Ⅳ 登革熱有什麼症狀

、發熱所有患者均發熱。起病急,先寒戰,隨之體溫迅速升高,24小時內可達40℃。一般持續2~7d,然後驟降至正常,熱型多不規則,部分病例於第3~5d體溫降至正常,1日後又再升高,稱為雙峰熱或鞍型熱。兒童病例起病較緩,熱度也較低。發熱時伴全身症狀,如頭痛、腰痛,尤其骨、並節疼痛劇烈,似骨折樣或碎骨樣,嚴重者影響活動,但外觀無紅腫。消化道症狀可有食慾下降,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顏面及眼結膜出血,頸和上胸部皮膚潮紅。脈搏早期加快,可出現相對緩脈,嚴重者疲乏無力,呈衰竭狀態。

登革熱病
2、皮疹於病程2~5日出現,初見掌心、腳底或軀干及腹部,漸延及頸部及四肢。可為斑丘疹或麻疹樣皮疹,也有猩紅熱樣皮疹,紅色斑疹,重者變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於全身、四肢、軀乾和頭面部,稍有癢感,皮疹持續3--4日,一般與發熱同時消退,但也有熱退皮疹明顯者,疹退後無脫屑及色素沉著。

3、出血於發病後5-8日,25~50%病例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牙齦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及陰道出血等。

4、淋巴結腫大全身淋巴結可有輕度腫大及觸痛。

5、其他可有肝臟腫大,脾大不常見,ALT升高,個別病例可出現黃疸,束臂試驗陽性。重型登革熱於病程3-5日出現頭痛、嘔吐、譫妄、昏迷、抽搐、大汗、血壓驟降、頸強直、瞳孔散大等,呈腦膜腦炎表現,或有消化道出血及出血性休克,病情發展迅速,常因呼吸衰竭或出血性休剋死亡。輕型登革熱表現類似流行性感冒,短期發熱,全身疼痛較輕,皮疹稀少或無疹,常有表淺淋巴結腫大。因症狀不典型,容易誤診或漏診。

登革出血熱

登革出血熱開始表現為典型登革熱,發熱、肌痛、腰痛、但骨、關節痛不顯著,而出血傾向嚴重,如鼻衄、嘔血、咯血、尿血、便血等。在熱退前後的1-2日突然病情加重,出現:

1、休克在病程2-5日,或退熱後,病情突然加重,有明顯出血傾向伴周圍循環衰竭。表現皮膚濕冷,脈快而弱,脈壓差進行性縮小,血壓下降甚至測不到,煩躁不安、昏睡、昏迷等。病情凶險,如不及時搶險,可於4~10小時內死亡。

2、出血出血傾向嚴重,有皮膚大片瘀斑、鼻出血、嘔血、便血、咯血、血尿,甚至顱內出血。常有兩個以上器官出血,出血量大於100ml。有的病例出血量雖小,但出血部位位於腦、心臟、腎上腺等重要臟器而危及生命。

多發群體

此病在新疫區普遍易感。1980年在廣東流行中,最小年齡3個月,最大86歲,但以青壯年發病率最高。在地方性流行區,20歲以上的居民,100%在血清中能檢出抗登革病毒的中和抗體,因而發病者多為兒童。

Ⅵ 登革熱什麼症狀

你好,登革熱初期的表現症狀有:突起高熱,發熱時可伴有頭痛、眼眶痛、關節痛、肌肉痛,極度乏力,可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症狀,可有皮膚黏膜出血等。處在登格熱流行地區,出現以上疑似症狀時要及時到醫院就診檢查,以便明確診斷

Ⅶ 登革熱的發病症狀是什麼樣的

登革熱是登革病毒經蚊媒傳播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臨床表現為高熱、頭痛、肌肉、骨關節劇烈酸痛、皮疹、出血傾向、淋巴結腫大、白細胞計數減少、血小板減少等。
(1)發熱起病大多突然,體溫迅速達39℃以上,一般持續2~7日,熱型多不規則,部分病例於第3~5日體溫降至正常,1日後又再升高,呈雙峰熱或鞍型熱。兒童病例起病較緩、熱度也較低。發病時伴有頭痛、背痛和肌肉關節疼痛,眼眶痛,眼球後痛等全身症狀。可有感覺過敏、惡心、嘔吐、腹痛、食慾差、腹瀉和便秘等消化道症狀。顏面和眼結膜充血,頸及上胸皮膚潮紅。發熱期可出現相對緩脈。
(2)皮疹於發病後2~5日出現,初見掌心、腳底或軀干及腹部,漸次延及頸和四肢,部分患者見於面部,可為斑丘疹、麻疹樣皮疹、猩紅熱樣皮疹、紅斑疹,稍有刺癢,也有在發熱最後1日或在熱退後,於腳、腿背後、踝部、手腕背面、腋窩等處出現細小淤斑,1~3日內消退,短暫遺留棕色斑,一般與體溫同時消退。
(3)出血於發病後5~8日,約半數病例可出現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鼻衄、皮膚淤點、胃腸道出血、咯血、血尿、陰道出血等。
(4)淋巴結腫大全身淋巴結可有輕度腫大,伴輕觸痛。
(5)其他可有肝腫大。病後患者常感虛弱無力,完全恢復常需數周。重型登革熱於病程第3~5日,出現頭痛、惡心、嘔吐、意識障礙,呈腦膜腦炎表現或有些表現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本型常因病情發展迅速,因中樞性呼吸衰竭和出血性休克而死亡。

Ⅷ 登革熱的症狀

登革熱的主要症狀有以下幾條: 初步檢查有寒戰、發燒(寒戰後發生,大多為高熱,而且短時間內可迅速升高,一般持續5-7天,有時也可有低熱)、劇烈頭痛、關節劇痛、食慾下降、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皮疹(為斑丘疹或麻疹樣皮疹,也有猩紅熱樣皮疹,紅色斑疹,重者變為出血性皮疹。遍布全身,一般持續5-7天)、淋巴結腫大、出血(只見於部分患者)、肝臟腫大、黃疸等症狀,嚴重者還有譫妄、昏迷、抽搐、大汗、血壓驟降、頸強直、瞳孔散大等症狀。另外,血常規檢查中,白細胞、中性粒細胞、血小板等下降。

Ⅸ 登革熱是什麼症狀

你好!登革熱主要在東南亞地區,泰國等地,主要症狀是:頭、眼眶、四肢肌肉疼痛。我國主要在廣東等常年溫度較高地方<br><br>感染主要是被花蚊子叮咬。建議你不用擔心。我國其他地方感染幾乎沒有

Ⅹ 患有「登革熱」病的症狀是什麼

登革熱患者的症狀一般都會出現發燒發熱至39度以上的情況,通常還伴有頭疼,和肌肉疼的情況,此外嘔吐和腹瀉症狀也會時常出現。

登革熱病是一種更嚴重的傳染病,通常情況來說登革熱一般是通過蚊蟲來進行傳播的。確診登革熱之後,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嚴重的登革熱病症極易導致死亡的發生。登革熱病毒的傳播一般是由蚊蟲中的伊蚊來進行傳播的,到目前為止已經確定了十幾種伊蚊可以傳播登革熱病毒。

除了以上兩種情況之外,還有一種典型的登革熱疾病症狀。大部分登革熱患者在最初時都會出現溫度迅速升高,達到40度的情況,這種發燒發熱的情況一般會持續一個周左右的時間。此外,想頭痛、肌肉痛、眼睛疼等現象也是經常有之,而且還會伴隨嘔吐等現象。

到目前為止,登革熱病的治療一直是採取綜合性治療手段,還沒有研究出專門針對登革熱的特效葯物和治療方式。基本上本著早發現早治療的目的,要知道當出現登革熱症狀時,如果及時的發現並治療會有效的降低死亡的幾率。

閱讀全文

與印尼登革熱什麼症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推拿流派有哪些 瀏覽:697
中國越南的戰爭有哪些 瀏覽:917
越南中文工資多少 瀏覽:282
英國月租多少錢一個月 瀏覽:114
義大利語grigio是什麼顏色 瀏覽:389
印度酸梅湯怎麼做 瀏覽:334
中國都有哪些葡萄品種 瀏覽:22
越南紅酸枝正尺多少錢一副 瀏覽:671
伊朗目前的策略是什麼 瀏覽:464
越南語解封怎麼說 瀏覽:411
英國紅茶配什麼搭配最好 瀏覽:939
英國每天生活都吃什麼 瀏覽:440
用越南服怎麼登錄真實視頻 瀏覽:159
越南人來中國要辦什麼證 瀏覽:466
紅的印尼哪裡有賣 瀏覽:148
印度尼西亞的物品是多少印尼 瀏覽:289
中國交通頻道怎麼直播 瀏覽:479
法國和義大利哪個城市化水平高 瀏覽:205
越南媳婦怎麼申請華僑 瀏覽:479
北京八中國際怎麼樣 瀏覽: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