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尼喜達撈面怎麼煮
調料里的碎末是雞肉、炸紅蔥(蒜)、芹菜末。
1.煮熟面撈出瀝干(雞蛋切面)
2.煮麵的同時准備拌面調料:把熟雞肉切碎末、炸紅蔥(蒜)、芹菜末、蔥末、鹽、辣椒醬、甜醬油根據個人口味放入碗內待用。
3.面熟撈出控水放入調料碗拌均勻
4.一般還有一碗牛丸湯加幾片青菜葉。
B. 拉麵湯鍋里的 料包 怎麼包
將和好餳到的面,放在案板上,揉勻或搓成長條,雙手提兩端稍晃,但不需蘸鹼水。然後撒撲,再搓成長條狀,擀成片形,略餳後用刀橫切成小手指粗,撒勻面撲或抹勻香油,逐根或幾根並拉,拉成細條投入沸水鍋內,煮熟即成。此種製法不用鹼,味道純正,製法簡單,一般為家庭所用。 將面晃勻成長條後,放在案板上,用木筷在面條中壓一深溝,溝中撒入少許綿白糖,再將口兩邊捏住,然後依照拉麵方法,拉條下鍋。由於條中白糖融化,煮熟後面條中心成孔狀,故稱空心拉麵。 將雞脯剔凈肉筋,用刀背剁成肉泥,加蛋清、豬油、清水、味精、食鹽調成稀糊狀。拉麵晃勻成條後,放在案板上,用竹筷在面條中間壓成深溝,再鑲入糊狀肉茸餡,將上端兩邊捏合,依照小拉麵方法拉成長條,下開水鍋煮熟即成。製作空心拉麵和夾餡拉麵,需有較高技術,要心靈手巧。此面為山西傳統的花樣麵食。一般為高檔筵席所用。夾蹈拉麵還可夾包肉鬆,稱肉鬆拉麵。 龍須面,顧名思義,條細為須。一般要求拉至12扣(4096根),此時面絲極細,已不宜煮食,通常以溫油炸制,撒白糖而食,俗稱雪花龍須面。在鄉間,「二月二」俗語剝龍皮,有將炸好的龍須面,配以蔥絲、面醬,裹入春餅內而食的習俗。 面團調和比一般拉麵稍硬,製作相同。將面團搓成指頭條,盤成盤旋形,隨後泡入冷水盆內。鍋上火加水燒開,然後將面揪拉成香柱條(條不離水,水不離條)投入鍋內煮熟即成。 特點:筋滑,利口,不糊湯鍋,是山西花樣麵食之一。 將面團晃成或搓成長條後,用油刷抹勻芝麻油,旋形,放在一瓷盤內。鍋上火加水燒開後,從面條的一端開始,揪拉成香柱條形,邊拉邊投入鍋內,煮熟撈出即成。此麵筋、滑、利口,不糊湯鍋。因該面自始至終為一根,又俗稱一根頭。 面團晃成長條後,用手壓扁,依照拉麵方法拉成扁條狀,下入沸水鍋內煮熟即成。因面條呈扁圓形,俗稱扁條拉麵。拉麵——製作材料:精粉2500克,水1500克,鹼面25克,鹽少許。 1.將麵粉和鹽面一並放入面盆內,一手倒水(水溫:冬暖,夏涼,春秋溫),一手和面,打成穗子,使麵粉與水全部摻合後揉光成團,再用雙手蘸水將面搋勻,搋到盆凈面光,不粘手為止。用凈布蓋上餳約半小時。 2.將鹼面用水100克化開成鹼水。 3.面餳好後,取l/2面團用雙手蘸抹鹼水搓成長條,兩手各抻面的一端,提離案板,慢慢溜條,即上下晃長,兩手合攏旋成麻花形,這樣反復晃動六七次後,當粗細均勻時放在案板上撒上乾麵撲滾勻後手提兩端,離案甩成長條,再放在案板上,去掉兩頭成對折兩條,一手捏住兩個端頭,另一手的四指套在兩根面條的另一端,懸空拿起,兩手同時用力抻拉,並上下抖動,反復拉六七次。邊拉邊滾面撲,將面拉成細香柱粗的條(64根),下開水鍋。下鍋時左手執兩端面頭,右手將面均勻地撒在鍋內,隨後將右手搭在面頭端,左手揪斷面頭,撒入鍋內即成。特點:柔軟、筋韌、光滑。營養分析小麥碾去麩皮,即得麵粉。麵粉營養價值的高低,與其加工精度十分密切。根據加工精度,麵粉分為標准粉、富強粉和精白粉。標准粉加工精度較低,保留了較多的胚芽和外膜,各種營養素的含量較高。營養成分:每100g小麥粉含澱粉和糖類71.5g、蛋白質約11.2g、脂肪1.5g、含有維生素B1、B2、E及鈣、磷、鐵等礦物質。另外,還含有卵磷脂和麥芽糖酶、澱粉酶、蛋白分解酶等。拉麵——日本拉麵是日本大街小巷都可以見到的小吃。經常可以看見拉麵店門口排成長龍的客人,拉麵已經成為不可缺少的日本的"國食"。 日本全國各地的拉麵種類繁多,各具特色,比較著名的有:九州島的長崎面、四國的廣島面、熊本面、福岡的博德面、關東的東京面、福島的喜多方面、北海道的扎幌面、函館面。 日本拉麵除面的粗細外,一般以湯料味道大致分為四類:骨湯面、清湯面、醬湯面、醬油湯面。骨湯面以豬骨或雞骨為原料,味道濃厚。清湯面則清澈見底,調味以鹽為主,味道清淡。 醬湯面以日本的大醬為原料,醬香味濃。醬油湯面一般以醬油為原料。但不管何種拉麵,除上述原料外,日本的拉麵湯料中一般還要加入各家的獨特味道,如放入海帶、竹夾魚和青菜甚至蘋果等,各家的湯料各俱微妙的區別。 配菜多以叉燒肉和雞蛋為主,還有放入竹筍、雪菜、土豆、燉肉、酸梅、玉米、豆芽、蔥花、紫菜、芝麻、白菜、菠菜等,種類繁多。
C. 泡麵的料包應該什麼時候放啊
這也來問 你啊你。 先說一下我吃泡麵一般都是用類似與桶面的那種碗 泡的時候比較方便 三袋調料一起放進去 後加水 倒開水的時候 水盡量先把調料沖散 水稍微蓋過面的位置就可以 這樣 調料直接融入水裡 面也更容易入味 找東西蓋好 不要叫熱氣跑出去 2分鍾左右 用筷子拌一下面 在蓋好 等上 1-2分鍾就可以吃了 如果喜歡吃比較軟的 就在多泡上一會 如果喜歡吃硬一點的 又比較懶 那就把面捏碎一些 然後放入調料 加水 1-2分鍾就可以吃了
D. 阮婆婆撈面怎麼吃
先用開水將面餅泡熟,之後將泡麵的水倒干凈,放進調料攪拌均勻即可食用。
阮婆婆泡麵是一種來自馬來西亞的、在東南亞十分出名撈面,和傳統的拌面相比還是不一樣,面條更Q.彈,料包放下去之後沒有拌面那麼黏糊糊,整個面餅不大,但是有4包料,料包還是很足。底湯不要就多了,要不面條太濕的。口味有很多種,撈面類的有咖喱味撈面,冬月功味撈面、香辣蝦醬味撈面和原味撈面;湯面類的有檳城蝦味湯面、胡椒辣味湯面、白咖喱味湯面。是一款值得嘗試的泡麵。
E. 印尼撈面怎麼做,主要是什麼調料
調料里的碎末是雞肉、炸紅蔥(蒜)、芹菜末。
1.煮熟面撈出瀝干(雞蛋切面)
2.煮麵的同時准備拌面調料:把熟雞肉切碎末、炸紅蔥(蒜)、芹菜末、蔥末、鹽、辣椒醬、甜醬油根據個人口味放入碗內待用。
3.面熟撈出控水放入調料碗拌均勻
4.一般還有一碗牛丸湯加幾片青菜葉
OK大功告成。
F. 拌麵粉包先放還是後放
拌面粉料包後放。
拌面,起源於福建福州、沙縣等地。廣東人稱撈面,在新疆,拌面為一道傳統小吃,俗稱拉條子。做法是把瀝乾的面條拌以醬料的食品,有時亦會加上一些配料食用,在中國很流行。
相關信息:
拌面由鹼面、切面或者陽春面等煮熟後,加上蔥花、花生醬、醬油、豬油或者香油拌在一起的素麵食(偶爾會加上鹵豬肉碎),故名「拌面」。
福建拌面常用的調料是花生醬,很多朋友覺得單獨吃比較膩,但和扁肉(又稱扁食)搭配著吃就很有滋味了。扁肉是湯麵食,拌面是乾麵食,所以福建人通常將扁食和拌面一同點上。而且你會發現,拌面+扁肉的賣價剛好等於一般的小吃。
G. 煮方便麵的時候醬料包怎麼放
鍋中倒入清水,燒開
等到面煮軟了就可以出鍋了
H. 喜多撈面怎麼泡
先在碗里加入開水,將面餅放到碗里,泡大概3分鍾,將面餅泡開泡軟將水沏出(也可以住在鍋里將面煮熟,沏水)
加入調料包攪拌。
可以根據個人需求,搭配蔬菜,蛋,肉類
品牌故事:"營多撈面"於1971年在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一印度尼西亞創立,匯聚了島上300多個民族的特色飲食文化。直至今日,"營多撈面「每年的全球銷量超過150億包,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速食品牌之一。「營多撈面」擁有悠久的品牌歷史並暢銷全球,「營多撈面」( Indomie )以熱銷的獨特拌面炒麵及各種湯面進入全球市場,深受各國消費者的喜愛和支持。「營多撈面」的主要原料經過精心挑選,以優質的麵粉和印度尼西獨特的天然新鮮香辛料製成,擁有獨特的風味及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