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04年印尼海嘯的浪高是多少 記住:是2004年那場海嘯!!
10餘米。
印度洋海嘯,也稱為南亞海嘯,發生在2004年12月26日,這次地震發生的范圍主要位於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界處的消亡邊界。 地處安達曼海。震中位於印尼蘇門答臘以北的海底。當地地震局測量為里氏地震規模6.8,中國香港、中國大陸及美國測量到的強度則為里氏規模8.5至8.7。其後香港天文台和美國全國地震情報中心分別修正強度為8.9和9.0,矩震級為9.0。最後確定為矩震級達到9.3。
這是自1960年智利大地震以及1964年阿拉斯加耶穌受難日地震來最強的地震,也是1900年以來規模第三大的地震,引發海嘯高達10餘米,波及范圍遠至波斯灣的阿曼、非洲東岸索馬里及模里西斯、留尼汪等國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1)印尼海嘯死了多少歐洲人擴展閱讀:
此次海嘯的波及范圍達到6個時區之廣,僅次於1960年智利大地震所引起的海嘯。肯亞、索馬里(東三區)、模里西斯、法屬留尼汪、塞席爾(東四區)、馬爾地夫(東五區)、印度(印度半時區)、孟加拉國、斯里蘭卡(東六區)、緬甸、澳屬科科斯(基靈)群島(緬甸半時區)、印度尼西亞(西部)、泰國(東七區)、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都遭遇了海嘯的沖擊,導致不同程度的人命傷亡和經濟損失。
印度尼西亞國家減災協調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死亡人數達234,271人,失蹤者為1,240人,4.4萬人接受救治,另有61.7萬人淪為難民。亞齊省西南岸17個村莊已消失。而據印度尼西亞駐馬來西亞大使說,印尼亞齊省的死亡人數可能超過40萬人。
總統尤多約諾宣布國難,將於棉蘭市設立救災站。很多建築在地震開始時即倒塌,無論如何,死亡大部分是由海嘯造成的,特別是在亞齊和北蘇門答臘省西岸地區。傷亡數字的統計因為叛軍自由亞齊運動的存在而變得不可行,那兒幾乎沒有記者、政府官員或是救援工作者。印度尼西亞官方政府與位於蘇門答臘西南海岸的地區失去通訊。
Ⅱ 2004年的印尼大海嘯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給印尼帶來了多大的損失
2004年的印尼大海嘯,是因為印尼蘇門達拉島一帶海域發生了劇烈地震而導致的驚天海嘯,當時印度洋沿岸掀起了10多米高的驚濤駭浪,瞬間席捲了8個國家,至少15.6萬人瞬間在災難中喪生。印尼在這次災難中受損特別嚴重,據當地政府統計,失蹤和死亡的人數達到了238945人,確認死亡的有11萬多人,失蹤的人數則有12萬多人。
印尼海嘯的危害根據印尼海嘯之後統計的數據,這次海嘯導致的遇難者總人數不少於29.2萬人,印尼的失蹤和遇難人數接近24萬,僅次於印尼的是斯里蘭卡有接近31000人遇難,失蹤5637人;印度失蹤和死亡人口為16000多人,泰國5393人遇難、馬爾地夫82人、索馬里298人、馬來西亞68人、緬甸61人也在災難中遇難。
Ⅲ 為什麼印尼總會發生海嘯印尼海嘯的原因是什麼
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而印尼卻偏偏是海嘯的多發地,為什麼印尼總會發生海嘯呢?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印尼頻繁發生海嘯呢?下面我們一起來探個究竟。
印尼大海嘯_印尼海嘯 -簡單介紹
印尼海嘯:印尼海嘯-簡介,印尼海嘯-發生過程_印尼大海嘯
印尼海嘯過後印尼海嘯是指2006年7月17日,印度尼西亞爪哇島南部的印度洋海域發生強烈地震並引發沿岸部分地區海嘯,造成至少668人死亡,1438人受傷,287人失蹤。
印尼海嘯4100人無家可歸。
海嘯是1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發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動都可能引起海嘯。地震發生時,海底地層發生斷裂,部分地層出現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從海底到海面的整個水層發生劇烈“抖動”。這種“抖動”與平常所見到的海浪大不一樣。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動的振幅隨水深衰減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動”則是從海底到海面整個水體的波動,其中所含的能量驚人。
海嘯時掀起的狂濤駭浪,高度可達10多米至幾十米不等,形成“水牆”。另外,海嘯波長很大,可以傳播幾千公里而能量損失很小。由於以上原因,如果海嘯到達岸邊,“水牆”就會沖上陸地,對人類生命和財產造成嚴重威脅。
印尼大海嘯_印尼海嘯 -發生過程
印尼海嘯使大量遊客死亡2006年7月17日,印尼當地時間3時24分(北京時間16時24分)發生里氏7.2級地震。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稱,這次的地震觸發了印尼爪哇島、蘇門答臘島,以及澳大利亞聖誕島和可可島區域海嘯預警。
截至7月17日傍晚,已造成當地至少80人死亡。
截至7月18日,印尼地震引發海嘯已造成357人死亡,其中包括來自沙特、巴基斯坦、荷蘭、日本和瑞士等國的7名外國人,另有數百人受傷,5400多人無家可歸,3萬餘人被撤到地勢較高的地方避難。此時記者證實,暫無中國公民傷亡。
截至7月19日,印尼政府部門稱,海嘯中本國遇難者人數升至531人,另有270多人失蹤。
印尼缺乏預警系統導致悲劇重演,海嘯死傷慘重。印度尼西亞副總統優素福·卡拉18日晚間說,國家救災統籌機構18日已向遭受地震和海嘯襲擊的西爪哇南部地區提供了約110萬美元的緊急救濟經費,以幫助地方政府迅速展開救災工作。
印尼大海嘯_印尼海嘯 -原因分析
1、地震震級大,震源淺
本次地震震級達8.7級,屬於特大地震。地震發生在澳大利亞板塊與印度板塊2大全球構造板塊的交界處。地震區內,印度板塊,相對緬甸板塊,以6厘米/年速度向西北方向運動,在巽他海槽斜向俯沖收斂。印度板塊向緬甸板塊下,長期俯沖,積累了巨大的應力和能量,突然釋放,引起地殼劇烈震動。又由於震源淺(僅10公里),對海水的擾動強烈,引發巨大的海嘯。
2、受災地區沒有建立海嘯警報系統,缺乏預警機制
印度洋海域國家均未建立海嘯警報系統,缺乏預警機制,當大地震引發海嘯時,當地政府和人民在沒有任何防備和避難知識的情況下,遭受了“滅頂”之災。而太平洋海域的許多國家,為了預防海嘯,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已成立了太平洋海嘯警報系統,國際海洋學委員會組成了“太平洋海嘯警報系統國際協調組”,對海嘯警報系統業務開展協調工作,曾進行過一些成功的海嘯預警,使人員的傷亡大大減少。
3、受災地區對遭受地震海嘯的潛在危險性估計不足
盡管此次地震海嘯受災國家歷史上也有地震海嘯記載,但對如此大的災難估計不足,也沒能與國際海嘯研究機構和有預警能力的國家開展積極的合作。
4、受災地區社會防災准備不夠
一些受災地區經濟不發達,沿岸建築缺少相應的抗海嘯 措施 ,海邊的一些旅遊、度假等公共建築,缺乏防浪、避險設施,事先沒有很好的防災准備。再加上交通、通訊等設施落後,災難發生後,受災情況不能及時獲得,延誤了災後救援工作,客觀上加重了災害程度。
5、受災地區正值旅遊旺季,防災意識弱
本次地震海嘯發生在本年度的 聖誕節 ,是受災地區的旅遊旺季,來自世界各地的旅遊者雲集海邊,賓館的入住率達到了百分之百,遊客處於放鬆休閑狀態,當地人們忙於接待,防災意識極低。
海嘯相關 文章 :
1. 應對海嘯的方法
2. 接到海嘯來臨時應該如何做
3. 世界上死亡人數最大的海嘯
4. 海嘯是如何形成的
5. 海嘯是怎樣引起的
Ⅳ 近百年致使人類死亡過千的重大海嘯有哪些
近百年以來海嘯對人類生命及財產造成了嚴重的摧殘,下面是致使人類死亡過千的七次重大海嘯:
1908年12月28日5點25分,義大利西西里島的墨西拿市出現由7.5級地震引發的海嘯。此次海嘯掀起高達12米的巨浪,造成了驚人的破壞。其中,墨西拿市在地震和地震引發的海嘯中死亡就達8.2萬人,而在西西里以及義大利其他南部地區更是造成了十幾萬人的死亡。這次災難的發生,瞬間使海峽兩岸的墨西拿市和卡拉布里亞市的建築物變成了一片廢墟。當時,墨西拿大主教也被埋在了倒塌的宮殿下,在5天以後才被營救出來。而就在此時,其他很多剛剛活著從廢墟中爬出來的人轉瞬間卻又被涌進市區的巨浪捲走了。由於海浪的來回席捲,使整個墨西拿市區、港口以及周邊40多個村莊都遭受到了洗劫。更糟糕的是隨之而來的飢餓和疾病奪走了更多人的生命。這就是歐洲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災難性海嘯。
1933年3月2日,日本三陸近海發生的地震,其震級為8.9級,是歷史上震級最強的一次。此次地震引發海嘯浪高達29米,死亡人數3000人。
1959年10月30日,在墨西哥由地震引發海嘯,繼而由海嘯引發山體滑坡,造成5000人死亡。
1960年5月21日到27日,智利中南部的海底發生了20世紀以來震級最大的震群型地震,引發了巨大的海嘯。其中最大震級為8.9級;這次地震還引發了嚴重的次生災害。在智利附近的海面上形成了高達30米的海浪。使周圍房屋、建築物被席捲不計其數,使智利一座城市中的一半建築物成為瓦礫,沿岸100多座防波堤壩被沖毀,2000餘艘船隻被毀,損失高達5.5億美元,造成了數萬人死亡和失蹤,使200萬人無家可歸。此外,海浪以時速600~700千米的速度掃過太平洋,剎那,人們被捲入巨浪中,有的是被卷進海洋的深處,有的則被巨浪拋到天空中,還有的被洶涌的波濤擁上堤岸。海浪在襲擊日本時仍高達4米,導致日本800人死亡,1000多所住宅被沖走,2萬多畝良田被淹沒,15萬人無家可歸。面對海嘯,人們是那麼的無能為力。
1976年8月16日,菲律賓莫羅灣海嘯,造成了8000人喪生。可見海嘯帶給人類的災難之重。
1998年的7月份,因兩個7.0級海底地震導致巴布亞紐幾內亞約2100人喪命。當月17號,非洲巴布亞紐幾內亞海底地震引發的49米巨浪海嘯,造成2200人死亡,使數千人無家可歸。
2004年12月26日上午9點,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以北印度洋海域發生了8.5級強烈地震,並引發了大規模的海嘯,為此,東南亞和南亞數個國家受殃及,導致重大的人員傷亡,據統計,傷亡人數為:
1.印尼受襲最為嚴重,造成近24萬人死亡或失蹤。
2.泰國證實罹難者總人數為5393人,失蹤人數新增加3071人,其中多於1000人為外國人。
3.斯里蘭卡的受襲僅次於印尼,受難者總人數為30957人,失蹤者人數為5637人。
4.印度的官方統計喪生10749人,失蹤人數5640人。
5.緬甸則有61人在海嘯中死亡;聯合國估測該國死亡人數為90人。
6.馬爾地夫有82人罹難,失蹤人數新增加26人。
7.馬來西亞有68人受難,大多數為檳榔嶼群眾;孟加拉國則有2人死亡。
Ⅳ 怎樣查找印尼蘇門答臘島海嘯和地震的詳數據
10月26日電 據法新社最新消息,印尼官員稱,印尼地震引發海嘯造成的死亡人數已經升至108人,數百人失蹤。
此前報道稱,印度尼西亞國家災害管理部門表示,當地時間25日,蘇門答臘島發生7級以上強烈地震並引發海嘯。印尼一個群島上有10個村莊遭海嘯沖擊。
在蘇門答臘島以西海岸的明打威群島南巴蓋(South Pagai)島,海嘯掀起的巨浪入侵到沿岸村莊600米之內;而北巴蓋島的海浪直接打向民居的屋頂。大浪還對救援人員及時趕赴災區造成了阻礙。
印尼地處太平洋地震帶,每年發生的大小地震不下數千次。
世界海嘯知多少
海嘯是一種災難性的海浪,通常由海底下50千米以內、里氏震級在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發也可能引起海嘯。在一次震動之後,震盪波在海面上形成圓圈,並不斷擴大,傳播到很遠的地方,猶如卵石掉進淺池裡產生的波浪一樣。海嘯波長比海洋的最大深度還要大,軌道運動在海底附近也不受多大阻礙,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浪都可以傳播到很遠的地方。海嘯掀起的狂濤駭浪,洶涌澎湃,捲起的海濤高可達數十米。這種「水牆」內含極大的能量,沖上陸地後仍然所向披靡,造成對生命和財產的嚴重損毀。
據稱,古希臘亞歷山大大帝在征服東方後,打算走海路返回希臘,他帶領著軍隊抵達海岸時,才發現他的馬其頓艦隊已被一場神秘的海浪吞沒。現代地球史學家認為,這是由於近海海底發生地震,引發海嘯,捲走了他的艦隊。公元前15世紀,地中海地區也曾發生地震,引發的巨大海嘯摧毀了整個愛琴海地區的克里特文明。
世界上最早的海嘯報道則是在1883年8月27日,喀拉卡托火山爆發,引發斯里蘭卡海域發生海下地震,地震引起的海嘯一直波及到印尼。這次海嘯引發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地區高達15-42米高的海浪,3.6萬人遇難。這次海嘯引發巨大災難,將大小帆船拋在岸上數公里遠。 兩百年來,引發上千人死亡的海嘯有:1908年12月28日義大利墨西拿地震引發海嘯,震級7.5級。在近海掀浪高達12米的巨大海嘯,地震發生在當天凌晨5點,海嘯中死難8千人,這是歐洲有史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災難性地震,也是20世紀迄今為止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地震海嘯。1933年3月2日日本三陸近海地震引發海嘯,震級8.9級,是歷史上震級最強的一次地震,引發海嘯浪高29米,死亡3千人。1959年10月30日,墨西哥海嘯引發山體滑坡,死亡人數5千人。1941年,在安達曼中南部島嶼發生的地震使當地一座三層樓監獄被夷為平地,使距離震中數千公里外的斯里蘭卡城市科倫坡城所有建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高樓開始搖晃,門窗被颶風吹垮,室內的傢具傾倒。在室外明顯感受到地面在震顫。這是自1899年以來,世界上最為嚴重的海嘯。這次海嘯一直波及到印度加爾格達。1960年5月21號到27號,智利沿海地區發生二十世紀震級最大的震群型地震,其中最大震級為8.4級,引起的海嘯最大波高達25米。智利大海嘯形成的波濤,移動了上萬公里仍不減雄風,足見它的巨大威力。這次海嘯使智利一座城市中的一半建築物成為瓦礫堆,沿岸100多座防波堤壩被沖毀,2000餘艘船隻被毀,損失5.5億美元,造成1萬人喪生。智利沿海的大地震引發的海嘯,不僅在智利沿海肆虐,22小時後,還波及到日本,波高仍然達6-7米;智利海嘯以每小時600-700公里的速度掃過太平洋,使日本沿海1千多所住宅被沖走,2萬畝良田被淹沒,15萬人無家可歸。1964年阿拉斯加一帶海域發生了里氏9.2 級的地震,地震引起的巨大海嘯襲擊了大半個阿拉斯加。1976年8月16日,菲律賓莫羅灣海嘯,導致8千人死亡。 1998年7月17號,非洲巴布亞紐幾內亞海底地震引發49米巨浪,2千人死亡,數千人無家可歸。2004年12月26 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發生地震引發大規模海嘯,截至2005年1月9日,導致近20萬人死亡,這是世界近200 多年來死傷最為慘重的海嘯災難。
海嘯的成因
地震活動
地震活動是海嘯最主要的原因。在海洋中或在海洋附近,在地震的形成或減弱時都會發生海嘯。在地震發生時,海底板變形,造成海水移位。在地震減弱時, 地殼板塊之間相互滑動,造成大量的旋流,而引發了大量海水的置換和轉移。
世界上大多數海嘯都是由於海下發生地震,而引起巨浪。能引發海嘯的地震,首先是發生在海里的大地震,而且必須是具有垂直運動的逆沖構造型地震。它的特點是斷層面上部地殼向上移動,下部下降,以垂直運動為主。上部在抬升過程中把海水向上抬,同時又在逆沖方向推動海水作水平運動,從而形成破壞力極強的海嘯。強烈的地震往往引起海底結構變化。地震過程中,地殼運動打亂海下地質結構的變化,海浪以每小時600-800 公里的速度向四面八方沖擊,相當於飛機的飛行速度。抵達淺海地帶,海浪逐漸平緩下來,但餘波足以使沿岸陷入災難。
海嘯的形成海嘯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內、里氏地震規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嘯波長比海洋的最大深度還要大,在海底附近傳播也沒受多大阻滯,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傳播過去,海嘯在海洋的傳播速度大約每小時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鄰兩個浪頭的距離也可能遠達500到650公里,當海嘯波進入陸棚後,由於深度變淺,波高突然增大,它的這種波浪運動所捲起的海濤,波高可達數十米,並形成「水牆」。由地震引起的波動與海面上的海浪不同,一般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層波動,而地震所引起的水體波動是從海面到海底整個水層的起伏。此外,海底火山爆發,土崩及人為的水底核爆也能造成海嘯。
海底山崩
海底山崩也能導致海嘯。海底山崩常發生在地震期間或在海底火山爆發時。這些山崩以及地震中落下的沉澱物和岩石也會導致大規模海水的移動,引發海嘯。
宇宙的影響
在海洋中,宇宙的影響是最不經常引起海嘯的因素。這就好象是向池塘里扔石頭,除非扔進大量的石頭,否則不會引起海嘯。當石塊沖擊水時,從落水點處向外會引起陣陣微波。在宇宙的影響中,這些微波也會導致大規模的海嘯,當海水接近岸邊時海嘯增強。
人類如何預防海嘯
海嘯屬於自然災害,人類要避免幾乎很難,但若能准確預測,就可及早逃生,遠離災害現場。當然,這要取決於人們對海嘯的預測能力、技術水平和公眾對海嘯危害性的認知能力。
測定的數據若欠准確,那麼必然導致誤報。誤報往往也會帶來災難,並且有時候讓人們遭受更大的損失。近年來,由於技術越來越先進,海嘯警報系統也日趨完善,可信性越來越高,但預報並非時時准確。它只能根據一些現象分析得出結論。其數據本身十分復雜。預測遙遠的地質結構變化往往很難。
自從1946年夏威夷發生海嘯後,美國就在1948年確立了海嘯預警系統。該系統不斷監測海底地質結構的變化,將數據發給預警中心。1953年,美國已將預警系統延伸至加州、俄勒岡和華盛頓州,但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仍然在夏威夷。此後,國際太平洋海嘯合作組織成立。世界上共有22個國家加入了聯合國海嘯預警組織。非成員國和地區也可享受到海嘯預警研究帶來的成果。太平洋海嘯預警機構就一直在不斷的收集海嘯數據,測定海底地震位置,發布警告信號,劃定災害范圍等等。
隨後,前蘇聯、日本、美國阿拉斯加與夏威夷先後創辦了自己的海嘯預警系統。美國還創辦了太平洋海洋環境實驗室、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中心。一個由環太平洋海嘯預警國家組成的預警網漸漸形成。由於有了海嘯預警系統,歷史上曾多次發生海嘯,預警系統都能預測並大大的減輕了災害范圍。20世紀90年代初期,美國和日本在深海布設了觀測儀,探測海底地震的發生和水位的變化,隨後中國加入了設在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嘯警報系統。
如何逃避海嘯呢?
一旦發生海嘯,居住在低處的人們一定要往高處跑,否則你跑的速度再快也難逃生。若輪船在大海中航行遇到海嘯,那麼就另當別論。你需要以最快速度往深海里去。這是因為,波高跟水深成反比,海域越深,波浪就越弱。反之,海嘯的能量會在淺海積聚起來,形成一堵幾十米高的水牆,沿岸無論有多麼堅固的防波堤也難以抵擋巨大的波濤。因此,專家認為,「一般船隻若要逃避海嘯,不應往港口裡跑,而是往深海里去,跑得越遠,危險就越小。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在災難來臨時,一定要聽從指揮,不要盲從,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Ⅵ 印尼海嘯是什麼時候發生
印尼海嘯發生於2004年12月26日,這次地震發生的范圍主要位於印度洋板塊與亞洲板塊的交界處,地處安達曼海。
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給印尼、斯里蘭卡、泰國、印度,馬爾地夫等國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到2005年1月10日為止的統計數據顯示,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嘯已經造成15.6萬人死亡,這可能是世界近200多年來死傷最慘重的海嘯災難。
(6)印尼海嘯死了多少歐洲人擴展閱讀
海嘯是一種災難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內、里氏震級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發也可能引起海嘯。而不巧的是,印尼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所以頻繁遭受地震、火山噴發和海嘯襲擊,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
2004年印度洋海嘯共造成20多萬人死亡,印尼就是受創最重的國家之一。
印尼海嘯多發海域是平原,人口密集,而且印尼海嘯預警機制落後,民眾防災自救意識缺乏。自從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發生以來,印尼曾在多個海域安放了22個海嘯探測器。但是,由於設備腐蝕生銹、缺乏財力維護以及遭到人為破壞等原因,這些設施目前均不能發揮任何作用。
反觀日本預警機制反應快,加上日本海嘯區域有山,可以避難,所以傷亡人數較少,2011年日本地震引發海嘯,遇難人數11232人,失蹤人數16361人,共計27593人。而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造成22.6萬人死亡,這可能是世界近200多年來死傷最慘重的海嘯災難。
Ⅶ 人類在災難面前非常渺小,海嘯到底有多可怕
海嘯: 大地震時海底上升和下沉所引起的波浪。此外,海底火山爆發、火山島等,海岸附近山體崩塌引起的沙灘入海和核爆炸引起的海浪也稱為海嘯,海嘯引起的地震稱為海嘯地震。在9.0級的東北大地震中,地震引發了巨大的海嘯,在日本東北部的岩手縣、宮城縣和福島縣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由於地面振動造成的住宅結構破壞只佔少數(日本住宅地震等級達到7.0-8.0) ,大部分住宅破壞是由於海嘯的沖擊、洪水造成的。最高的海嘯發生在 Ofunato 岩手縣,海拔16.7米。
僅印尼就損失了16.6萬人,斯里蘭卡損失了3.5萬人。在印度、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緬甸、泰國、馬爾地夫和東非,超過200萬人無家可歸。海嘯總死亡人數為226000人,是歷史上最高的,仍有大量人員失蹤,保守估計經濟損失超過100億美元。
Ⅷ 印尼大地震海嘯一共死了多少人
印尼海嘯,也稱為印度洋海嘯,或南亞海嘯,發生在2004年12月26日。這次地震震中位於印尼蘇門答臘以北的海底。當地地震局測量為里氏地震規模6.8,香港、中國大陸及美國量度到的強度則為里氏規模8.5至8.7。其後香港天文台和美國全國地震情報中心分別修正強度為8.9和9.0,矩震級為9.0。最後確定為矩震級達到9.3。地震引發海嘯高達10餘米,波及范圍遠至波斯灣的阿曼、非洲東岸索馬里及模里西斯、留尼汪等國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截止到2005年1月20日為止的統計數據顯示,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嘯已經造成22.6萬人死亡。
Ⅸ 關於海嘯
當時印尼海嘯的時候我寫過一篇關於海嘯的讀書報告,不然刪節後摘一些帖給樓主看下吧:
關於海嘯
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海嘯是一種災難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內、里氏震級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這種波浪運動引發的狂濤駭浪,洶涌澎湃。它捲起的海濤,波高可達數十米。這種「水牆」內含極大的能量,沖上陸地後所向披靡,往往嚴重摧殘生命,造成財產損失。智利大海嘯形成的波濤,移動了上萬公里仍不減雄風,足見它的巨大威力。
它們同風產生的浪或潮是有很大差異的。微風吹過海洋,泛起相對較短的波浪.相應產生的水流僅限於淺層水體。猛烈的大風能夠存遼闊的海洋捲起高度3()米以上的海浪,但也不能撼動深處的水。而潮汐每天席捲全球兩次.它產生的海流跟海嘯一樣能深入海洋底部,但是海嘯並非由月亮或太陽的引力引起,它由海下地震推動所產生,或由火山爆發、隕星撞擊、或水下滑坡所產生。海嘯波浪在深海的速度能夠超過每小時700千米,可輕松地與波音747飛機保持同步。雖然速度快.但在深水中海嘯並不危險,低於幾米的一次單個波浪在開闊的海洋中其長度可超過750千米這種作用產生的海表傾斜如此之細微,以致這種波浪通常在深水中不經意間就過去了。海嘯是靜悄悄地不知不覺地通過海洋,然而如果出乎意料地在淺水中它會達到災難性的高度.
不管源自何處,海嘯都要經歷三個部分交叉卻又有顯著差異的物理過程:首先,由某種攪動水體的力產生海嘯。地震發生時,海底地層發生斷裂,部分地層出現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從海底到海面的整個水層發生劇烈「抖動」。這種「抖動」與平常所見到的海浪大不一樣。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動的振幅隨水深衰減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動」則是從海底到海面整個水體的波動,其中所含的能量驚人。然後,海嘯從爆發源附近的深海處傳到淺海岸地區。在開闊的海洋中海嘯波的速度可以超過每小時700千米,令長度一般的海滔相形見絀,從一個浪頭到另一個浪頭的距離有時竟超過100千米。但是因為在開闊的海面上浪頭的高度小於1米,所以對過路船隻並不能造成什麼損害。最後,淹沒陸地。沿著海濱,災害性的海浪可能沖上海岸,橫掃一切,引起的生命、財產損失比地震本身還大。在這些過程中,人們對傳播階段了解最多,然而產生過程和淹沒過程卻難於進行計算機模擬。在預測未來遠源海嘯將會襲擊何處以及指導災難調查和營救過程中.精確的模擬都是非常重要的,其重點必須放在可能會遭到最嚴重襲擊的地區.
總的來說,海嘯可分為4種類型。即由氣象變化引起的風暴潮、火山爆發引起的火山海嘯、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嘯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嘯。中國地震局的材料表明,地震海嘯是海底發生地震時,海底地形急劇升降變動引起海水強烈擾動。其機制有兩種形式:「下降型」海嘯和「隆起型」海嘯。「下降型」海嘯:某些構造地震引起海底地殼大范圍的急劇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錯動下陷的空間涌去,並在其上方出現海水大規模積聚,當涌進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後,即翻回海面產生壓縮波,形成長波大浪,並向四周傳播與擴散,這種下降型的海底地殼運動形成的海嘯在海岸首先表現為異常的退潮現象。1960年智利地震海嘯就屬於此種類型。「隆起型」海嘯:某些構造地震引起海底地殼大范圍的急劇上升,海水也隨著隆起區一起抬升,並在隆起區域上方出現大規模的海水積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須保持一個等勢面以達到相對平衡,於是海水從波源區向四周擴散,形成洶涌巨浪。這種隆起型的海底地殼運動形成的海嘯波在海岸首先表現為異常的漲潮現象。1983年5月26日,中日本海7.7級地震引起的海嘯屬於此種類型。而本次印尼的海嘯,正是海底地震引起的「下降型」地震海嘯。
歷史跡象表明,海嘯引起的災難面廣而且是毀滅性的。1960年智利大海嘯形成的波濤,沖擊了整個太平洋。猛烈的海嘯能到達非常遠的地方:能將毀滅性的能量從其源頭傳到數千千米之外海岸。夏威夷因其處於海中央.極易遭到這種席捲整個太平洋的海嘯的襲擊.自1895年以來.12次災害性海嘯襲擊了夏威夷。在最慘重的海嘯事件中,源於幾乎達3700千米外的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島的殺人波浪於1946年在夏威夷奪去了159人的生命(見後面框內文字)。來自如此遙遠的海嘯都能夠出乎意料地造成災難。
歷史上部分重大海嘯
時間 地點 浪高 成因
1586年7月9日 秘魯 24米 地震
1746年10月28日 秘魯利馬 24米 地震
1854年12月23日 日本東海道 28米 地震
1871年3月2日 印尼蘇拉威西 25米 地震,火山和泥石流
1877年5月10日 智利 21米 地震
1896年6月15日 日本三陸 38米 地震
1899年9月10日 阿拉斯加灣 60米 地震和泥石流
1917年6月26日 薩摩亞群島 26米 地震
1933年3月2日 日本三陸 29米 地震
1946年4月1日 阿留申群島 35米 地震
1960年5月22日 智利 25米 地震
1964年3月28日 阿拉斯加灣 70米 地震
1994年6月3日 印尼東爪哇 60米 地震
1998年7月17日 巴布亞紐幾內亞 49米 地震
減少海嘯危害依賴預報
目前一些國家在這方面已經做得不錯。當地震發生後,有關部門將地震的位置、震級和類型輸入電腦,即可分析出它是否會造成海嘯、海水波動程度及其傳播方向,然後就可盡快向可能受影響的地區發出預警,通知居民撤離。1946年,Alentian群島位域的一次地震激發起一場海嘯,海嘯掀起的巨大波浪導致了夏威夷群島上159人喪生。作為反響,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監測委員會(NOAA)事後在夏威夷建立了一個海嘯報警中心站。 1964年,美國阿拉斯加地區爆發了一次強烈地震,地震釀成了一場海嘯大災難,這使得阿拉斯加、加利檑尼亞、俄勒岡州的111人喪生。此次慘案發生後,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監測委員會在阿拉斯加_州闢建了第二個海嘯報警中心站。1960年智利大地震引發的海嘯,曾在日本造成嚴重破壞。目前日本地區每當發生較大地震時,日本政府都對其後的海嘯進行嚴密監視,確定是否發出海嘯警報。而在環太平洋,也已經設立了一些海嘯的監測系統。例如美國,設立的海底記錄儀,在海嘯浪峰通過的時候.海底記錄儀就根據壓在其上之水的額外數量探測出壓力的增加。就是在6000米深處.這種靈敏的儀器也能探測出不高於僅僅l厘米的海嘯。船舶和風暴引起的波浪不會被它探測出來.因它們的波長短,並且就像潮流一樣.其壓力的變化不能傳播到洋底。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和日立造船技術研究所在離日本高知縣室戶岬1 3千米的太平洋海面上,設置一座「GPS海嘯儀」的實驗裝置,實時捕捉巨大地震引起的海嘯。該實驗裝置是一個全長約16米、直徑3.4米的圓筒形特大浮標,上部7.5米露出海面,頂端的GPS天線可接發衛星的信號,並每秒測定出海面的變化,精確到2厘米~3厘米,傳送到室戶岬測侯所的基地局,由研究小組判定是否發生海嘯並報告給有關部門。據說在海嘯到達陸地前約1 0分鍾就能觀測海嘯。將來把該浮標裝置設置到更遠的海域,以便更早地預測海嘯的發生毒制定防災對策,減少災害損失。
參考文獻
1. 災害地質學 北京大學出版社
2. GPS海嘯儀誕生 海洋世界2004.5
3. 海嘯 Gonz.,FI 冉隆華 科學(中文版) 1999
4. 「死亡之波」—海嘯成因探索 王建華 Monas.,R 世界科學 1999
5. 追根尋源話海嘯 高華根 地球 1989
6. 印度尼西亞東爪哇地震引起海嘯造成重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 漲洪由 李懷英 國際地震動態 1994
Ⅹ 印度洋海嘯簡介(中英版)
印度洋地震海嘯原因:地層驟裂 巨能驟釋
美國地質調查局已經根據震級把此次印度洋地震列為有紀錄以來的第五大地震。為什麼會突然發生震級如此之強、波及面如此之廣的地震?
就這個問題記者采訪了中國地震台網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張曉東。
張曉東說,
這次地震是發生在板塊邊緣的逆沖型地震,它所釋放出的能量在近幾十年來是較大的。逆沖型地震的成因是地層斷層的上部上移。蘇門答臘以北地區位於印度板塊邊緣,板塊邊緣的一個長距離破裂帶通過長時間積累,蓄積了巨大能量,最後這些能量在26日集中釋放出來,這就是此次大地震的直接原因。
雖然此次地震震級很高,使周邊地區都有震感,但對人類威脅最大的是這次地震引起的海嘯。在這次地震中,斯里蘭卡東部和南部、泰國、印度尼西亞和印度南部地區等都受到海嘯的侵襲。地震中的絕大部分人員傷亡都與海嘯有關。
張曉東介紹說,地震是引發海嘯的主要原因之一。此次地震中斷層移動導致斷層間產生一個空洞,當海水填充這個空洞時產生巨大的海水波動。這種波動從深海傳至淺海時,海浪陡然升到十幾米高,並以每秒200米的速度傳播。海浪沖到岸上後,造成重大破壞。據26日晚的統計,印尼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的強烈地震已造成6300多人死亡。
張曉東回答了此次大地震後人們關注的三個問題:
首先,今年全球大地震未見增加,但印度板塊運動有增加跡象。除了26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的強烈地震,24日澳大利亞與南極洲之間的海底發生了里氏8.1級地震,26日印度尼科巴群島西南海域也發生了7.5級地震,這些地震的發生地點全部在印度板塊的邊界上。
張曉東指出,8級以上的大地震在人類歷史上並不少見,一般每隔幾年就會發生一次,多時一年還會發生幾次,今年全球地震的次數還略少於歷年的平均水平。
其次,減少海嘯危害依賴預報。目前一些國家在這方面已經做得不錯。當地震發生後,有關部門將地震的位置、震級和類型輸入電腦,即可分析出它是否會造成海嘯、海水波動程度及其傳播方向,然後就可盡快向可能受影響的地區發出預警,通知居民撤離。另外,在易受海嘯侵襲的沿岸地區可提前構築能阻擋海浪的防護設施,以減少損失。
第三,由於發生此次地震的海域與中國之間有陸地相隔,因此海嘯不會波及到中國。另外,由於中國大陸以東有一系列島嶼組成的天然地理屏障,可阻擋海嘯,因此太平洋地區的海嘯對中國大陸沿岸的影響也相對較小。
印度洋地震海嘯
遇難者超22萬 印尼亡者增5萬
http://www.hf365.com 2005年1月20日 10:54 合肥晚報
本報特稿 印尼衛生部1月19日表示,該國在上月26日的印度洋海嘯中的遇難者人數已經達到了166320人,這比前一次公布的死亡人數增加了5萬多人。
據路透社報道,印尼衛生部的聲明說,新的死亡人數是根據亞齊省和北蘇門答臘最新死亡統計得來的。印尼公布的最新死亡人數使得全球因海嘯遇難人數達到了226566人。
印尼衛生部此前給出的該國死亡人數是95000人,但是印尼社會事務部稱有115000人在海嘯中喪命。據衛生部官員介紹,印尼海嘯死亡人數劇增的原因是許多先前失蹤的受害者被認定已經死亡。
但印尼衛生部也表示,由於海嘯破壞程度巨大,該國遇難的確切人數仍然不清楚,也許永遠都無法知道。另外,他們表示,印尼有617000人淪為難民,此前這個數字為12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