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印尼半身體半鳥是什麼

印尼半身體半鳥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11-03 11:01:59

『壹』 鳥是由什麼進化來的

鳥是由恐龍進化來的。

1973年到1985年,恐龍起源說再次復興。學者在研究脊椎動物化石的時候,發現有一塊被鑒定成翼龍的化石具有羽毛,進而找到了另外一件始祖鳥化石。

這種偶然的發現,使學者將鳥類和恐龍的關系連接到了一起。1986年一直到2013年,恐龍起源學說不斷盛行,越來越多的化石證據支持了這樣的一種說法。

(1)印尼半身體半鳥是什麼擴展閱讀:

鳥的食物多種多樣,包括花蜜、種子、昆蟲、魚、腐肉或其他鳥。大多數鳥是日間活動,也有一些鳥是夜間或者黃昏的時候活動。許多鳥都會進行長距離遷徙以尋找最佳棲息地,也有一些鳥大部分時間都在海上度過。

飛行大多數鳥類都會飛行,少數平胸類鳥不會飛,特別是生活在島上的鳥,基本上也失去了飛行的能力。不能飛的鳥包括企鵝、鴕鳥、幾維、以及絕種的渡渡鳥。 當人類或其他的哺乳動物侵入到他們的棲息地時,這些不能飛的鳥類將更容易遭受滅絕。

『貳』 印度尼西亞的國鳥是什麼鳥

是鳳凰鳥。

『叄』 在印尼巴厘島的海龜島上的籠子里的一種鳥,如圖,這種鳥叫什麼

花冠皺盔犀鳥

『肆』 請問此鳥名稱

這是鳳頭鷹

圖片來自網路圖片

『伍』 最近老是看到這種鳥,誰知道蘇拉冢雉是什麼鳥呢

蘇拉冢雉是一種原產且特產於印尼的大型雉鳥,它屬於地棲鳥類的一種。所以平時以走路居多,而不善飛行,它的體型與家雞差不多,最大的特色就是頭頂長有華麗的尖羽冠,就像梳了一個飛機頭,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蘇拉冢雉長什麼樣子?蘇拉冢雉可以說是一種大型的走地雞,它們的翅膀並不發達,但是腿腳非常的強壯修長,腳趾多呈現鮮艷的橘黃色,一眼就能讓人注意到,尤其是後爪非常有力,因此它們也被稱為巨腳雞。蘇拉冢雉全身的羽毛顏色相對比較暗淡,背部和翅膀為紅褐色,腦袋、脖子和下腹部為灰色,除了腳趾最為鮮艷外,其次就是它裸露的鮮紅色臉頰最吸引人,就像越南鷳一樣。

蘇拉冢雉的數量非常稀少,棲息地也極為狹窄,目前只在印尼的班加島和蘇拉群島等部分島嶼上出現過,因此已經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了瀕危物種,從1972年印尼政府就開始對其進行保護,但是由於棲息地不斷喪失、雛鳥的死亡率高等原因還是不可避免的成為了瀕危物種。

『陸』 這是什麼鳥。叫什麼名字。

中 文 名文鳥(學名:Lonchura oryzivora)
俗名別名
爪哇禾雀、禾雀、灰文鳥、灰芙蓉、白芙蓉、爪哇雀
體形特徵
其全身羽毛潔白,而其他地方均為紅色。體長13至14厘米、體重24至30公克。原生地為印尼的爪哇與峇里島地區,是知名的觀賞鳥類。棲息於平原地帶,主要食物為禾本科植物的種子。盡管文鳥在全世界被養殖作為寵鳥,但文鳥在原生地的野生族群因環境的人為限制而極需保護。 原分布於印尼的爪哇、峇里及巴韋安島,現已引入到其他地方。可惜在原產地已瀕臨滅絕。
分布地域
原分布於印尼的爪哇、峇里及巴韋安島,現已引入到其他地方。可惜在原產地已瀕臨滅絕。
食性
食昆蟲、果實和種子等
護理
飼養的繁殖籠最小不長45寬30高35公分,繁殖巢最好用箱式暗巢長25寬18高16公分左右,最好懸掛於籠外,以使其有較大的活動空間,平常飼喂的料應多樣化,不少於3種,冬天注意保溫,夏天注意防暑,白文鳥是不太怕人的,但最好專人喂養,如條件允許,可在籠中或籠外進行水浴,並經常喂一些青菜。

『柒』 古代鳥類是怎樣來的

出土化石指示飛鳥之始
盡管多數古生物學家認為鳥類是恐龍的後裔,但他們還無法說明,早期鳥類以什麼方式和出於什麼緣故要設法離開地面,飛向天空。它們又是怎樣將恐龍的前肢進化成飛鳥的雙翼的?

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地區從事發掘工作的古生物學家們已經發現據他們說是最像鳥的恐龍化石。那是一種長著長腿的食肉動物,臀部近4英尺高,7英尺多長,它不會飛,但它有著古老的鳥類那樣的骨盆和後肢,側部骨骼也是像鳥類那樣生長的。從側部向後下方向開著的孔洞來看,這只動物可以把它的前肢骨骼緊貼向身體,就像鳥類收起羽毛時的樣子。向外伸展開時,前肢大概可以充分地上下舞動,這是飛行所必需的。至於它是否有羽毛還不清楚。

阿根廷古生物學家組成的考古隊報告說,這只新發現的恐龍看上去和鳥類有密切的親屬關系,具備很多介於恐龍和最早的鳥類始祖鳥之間的動物的特徵。這只動物被命名為「西北巴塔哥尼亞半鳥」,是用土著馬普切印第安人的語言命名的。

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阿根廷博物館工作的古生物學家費南多·E·諾瓦斯博士在電話采訪時說,新發現的化石標本「很有價值,因為它代表了比已知的所有恐龍更接近鳥類的恐龍新品種。」

另一些古生物學家說,這一發現進一步證實了恐龍和鳥類有著密切關系的理論,它將為這兩種動物間的進化轉變形式提供印證。但是他們還說,關於巴塔哥尼亞半鳥的側翼孔洞位置的評論可能會引發爭論。

這一發現由國家地理學會的諾瓦斯博士在華盛頓做了公布,該學會資助了這項研究。在《自然》雜志上,諾瓦斯博士和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古生物博物館的技術人員帕伯羅·P·普爾塔共同發表了報告,介紹了關於這只似鳥恐龍的詳細情況。

在《自然》雜志上發表的另一篇文章中,俄亥俄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勞倫斯·M·威特米爾博士說:「巴塔哥尼亞半鳥是個真正的拼接圖案,它向人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從哪裡開始畫出那條已經是鳥或不是鳥的進化路線呢?」

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的恐龍專家馬克·A·諾萊爾博士說,這一發現是填補鳥類進化史空白的重要一步,「這是一個有前景的研究領域。」估計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有關恐龍—鳥類關系的證據被發現。

這20多塊似鳥恐龍的化石碎片是1996年1月在巴塔哥尼亞遙遠山地的沙土中發現的。沉積物的地質測定年代為9000萬年前。這意味著它的生活年代要比鳥類產生的時代晚,始祖鳥生活的年代是大約1億4千5百萬年前。

古生物學家們說,巴塔哥尼亞半鳥也許應被看作始祖鳥和兩個已滅絕的爬蟲物種的近親,那兩個物種又是從同一個祖先繁衍出來的。這種兩個物種共祖的關系就像人類和黑猩猩的關系一樣。雖然巴塔哥尼亞半鳥生存的時代更晚,但它也許是一個進化分支的後裔,這個分支的出現,可能早於有羽毛、能飛行、繁衍出始祖鳥和真正的鳥類的進化分支。

諾瓦斯博士說,如果說巴塔哥尼亞半鳥的身體太大,它的像翅膀一樣的前肢太短,無法飛行,那麼它也許是利用這種拍翅的能力來奔跑或跳躍,以便捕捉獵物。現代的鴿子在飛離地面的時候就是那樣上下拍動翅膀的。

諾瓦斯博士和普爾塔先生寫道,新的物證也許會平息長久以來關於鳥類獲得飛行能力的原因的爭論。一開始,飛行能力是從樹上獲得的,即鳥類從樹枝上跳下並滑行,還是從地面獲得的?科學家們說,巴塔哥尼亞半鳥的解剖特徵說明,飛行是從地面開始的,並沒有經過樹上向下滑行的過渡。但威特米爾博士說,對飛行的這種解釋必定會在理論界引起爭議。

『捌』 西方極樂世界的枷陵鳥是什麼有什麼寓意

傳說中的極樂世界的迦陵頻迦鳥,姿態優雅黨項人似乎對迦陵頻迦鳥特別尊崇其他資料鳥宣法音 大安法師輯錄復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⑴、迦陵頻伽⑵、共命之鳥⑶。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⑷、五力⑸、七菩提分⑹、八聖道分⑺,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佛說阿彌陀經》【注釋】⑴舍利:梵語,中國叫鶖鷺,也叫百舌鳥。⑶迦陵頻伽:譯為妙音鳥。未出殼時,音超眾鳥。⑶共命:是兩個頭、兩個心識合一個身體的鳥。⑷五根:信、精進、念、定、慧。⑸五力:由五根生起的力用,即: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⑹七菩提分:又名七覺分,1)擇法覺分。2)精進覺分。3)喜覺分。4)除覺分。5)舍覺分。6)定覺分。7)念覺分。⑺八聖道分:又名八正道,即: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譯文】舍利弗!那西方極樂世界,常常有各色各樣奇妙的鳥,像白鶴、孔雀、鸚鵡、百舌鳥、妙音鳥、共命鳥等等。這許多的鳥,晝夜六個時段,不停歇地發出又和平又雅緻的聲音來。這些聲音,都是演說宣講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等種種的修道方法。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聽到這許多的鳥所發出的聲音後,都發心念佛寶、念佛所說的法寶、念依佛法修行的僧寶了。舍利弗!你不要認為這些鳥是因為受罪報而生為畜生的。為什麼呢?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沒有畜生、餓鬼、地獄三種惡道。舍利弗!那西方極樂世界,連惡道的名目尚且沒有,何況實在的惡道呢?這許多的鳥,都是阿彌陀佛要使佛法的聲音宣說流通開來而變化出來的。 妙音鳥。未出殼時,音超眾鳥妙音鳥的網路:神鳥——妙音鳥妙音鳥,梵語迦陵頻伽KALAVIUKA。有關迦陵頻伽的介紹,在丁福保《佛學大辭典》中就有9條辭目。其中錄《正法念經》說:「山谷曠野,多有迦陵頻伽,出妙聲音,若天(神)若人,緊那羅(歌神)無能及者。」《慧苑音義》說:「迦陵頻伽,此雲美音鳥,或雲妙音鳥。此鳥本出雪山,在殼中即能鳴,其音和雅,聽者無厭。」此外,《佛學大辭典》還有迦陵頻伽舞條:「……舞典名,譯言鳥或不言樂,林邑(占城)之古樂,天竺祗園供養日,迦陵頻伽來舞,時妙音天奏此曲,阿難(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傳之,遂流布雲。」由此可見,關於迦陵頻迦在不少佛經中都有記載,說明它們出自印度神話和佛教傳說,是半人半鳥的神鳥,被作為佛前的樂舞供養。
敦煌石窟唐代壁畫中,在無量佛(阿彌陀佛)的蓮座下,繪有一對異鳥,人首鳥身,毛色斑斕,作反彈琵琶、振翅欲飛之狀。再是北宋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的河南開封佑國寺塔(俗稱鐵塔)13層的塔檐翅角下,共嵌有104尊迦陵頻伽。還有河南嵩山初祖庵,建於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有8角石柱16根,殿內的4根石柱上雕有右手執佛珠,左手執香花,背上有翅膀的迦陵頻伽。西安臨潼慶山寺地宮中所藏一具亭式石函,在檐下刻有「人頭鳳身」的伽陵頻伽。」在我國,迦陵頻伽的形象最早出現在北魏的石刻上,唐代敦煌壁畫以及銅鏡也多見其造型。巴林左旗遼上京南塔的浮雕迦陵頻伽像,頭梳發髻,臉型豐腴,額點朱志,上身裸露,作飛翔狀。值得一提的,北宋李誡(?———公元1110年)所著的中國古建築名著《營造方式》中,也有迦陵頻伽持花送寶展翅飛翔的圖像。令人嘆為觀止的是,泉州開元寺大雄寶殿的柱樑上,裝置了24尊真人一般大小的木雕迦陵頻伽,都是上半身人頭人身,下半身鳥體鳥爪的美麗女郎。它們袒胸露臂,羽毛絢麗,頭戴如意寶冠,背上兩翼舒張,項掛纓珞,臂束釧鐲,手持各色供品和各種樂器,在五方佛前奏樂歌舞。特別是它們頭上的如意寶冠之上的蓮花坐斗,頂托著大殿的通梁和橫木,起到一種建築構件的作用。這種既把迦陵頻伽作為出跳斗拱,又是五方佛前的樂舞供養,更營造了佛國極樂世界的氣氛,三種功能和諧統一。
迦陵頻伽來源於古印度的神話傳說,它借鑒了古希臘羅馬神話中有翼神祗——天使的某些形象特徵,是印度神話、希臘羅馬神話相結合的產物。佛教徒在對佛陀崇拜的同時,吸取了希臘羅馬有關神的形象和特徵,與古印度神話傳說中某些神的形象特徵共同構成了形象完美且法力無邊的印度佛教的天神。
古印度神鳥(Musikar)與古希臘有翼神像的組合,而且再一次升華,就是荷馬史詩《奧德賽》中的哈爾皮斯(Harpys),公元初年秣荼羅附近康迦黎(Kandali)帶狀雕飾上的美人鳥,這種造型就是佛教取之於形、繪之於壁的娛佛神。佛教吸收其為護法神以壯大其神祗陣容,一開始便給這種司文藝的「人首鳥」賜名迦陵頻伽。

『玖』 這是什麼鳥和價錢

葵花鸚鵡
葵花鸚鵡,英文名cacatua galerita,其中還有小葵花鳳頭鸚鵡、鮭色葵花鳳頭鸚鵡、大白葵花鳳頭鸚鵡等幾種。原產於澳大利亞北部、東部及東南部至昆士蘭島西部,新幾內亞及北部、東部島嶼等地。葵花鳳頭鸚鵡體長40-50厘米,體羽主要為白色。葵花鳳頭壽命很長,壽命一般為40年左右,也有的活到60-80年。葵花鸚鵡羽毛雪白漂亮,頭頂有黃色冠羽,在受到外界干擾時,冠羽便呈扇狀豎立起來,就像一朵盛開的葵花。

目錄 [隱藏]
1 簡介
2 生活習性
3 生長繁殖
4 大葵花鸚鵡
5 小葵花鳳頭鸚鵡
6 參考資料:
葵花鸚鵡-簡介

葵花鸚鵡
外形特徵:葵花鳳頭鸚鵡的羽毛雌雄同色,無法從羽色鑒別雌雄。雄鳥眼沙為黑色,雌鳥為褐色。食物以葵花籽、玉米、花生米、高粱、稻子為主,每天加喂些蘋果和少量青菜。人工飼養應採用金屬籠或金屬架,架兩邊設有金屬的食罐、水罐。葵花鳳頭鸚鵡嘴掾堅硬,破壞性強,飼主要經常檢查鎖鏈牢固情況,以免鸚鵡咬壞後逃跑。該鸚鵡聰明,乖巧,富有感情。鳴聲響亮,善學人語,深受朗鸚鵡愛好者喜愛。葵花鳳頭鸚鵡是美麗優雅的大型鳳頭鸚鵡,早期走私到台灣的鳳頭鸚鵡中常能見它們的蹤影,由於天性活潑聰明,常被訓練至馬戲團表演,它們在澳洲當地是普遍且便宜的寵物鳥,在許多農耕區甚至被視為農業害鳥,叫聲大而響亮、破壞力強是其缺點 。葵花鸚鵡是一種相當長壽的動物,如果喂養的方法得當,它們的壽命一般在40年左右。但是在野外因為有天敵,它們的壽命會比家養條件下短很多。分布范圍:分布在澳洲的北部、東部與南部及塔斯馬尼亞、袋鼠島,印尼的東摩鹿加群島、新幾內亞、國王島、艾魯島等,也引進一些非原生地的地方如紐西蘭即為紐西蘭及數個島嶼。

葵花鸚鵡-生活習性

葵花鸚鵡
葵花鳳頭鸚鵡通常群居,常常數百隻成群,在覓食時會各自分散為一小群,通常在地上覓食,有些會在樹上警戒,注意有無危險,有危險的狀況時會警告正在覓食的同伴,主要食物有種子、堅果及水果、 飛行時常發出沙啞響亮的巨大叫聲,有時會到農作物區覓食,造成很嚴重的農業損失,被視為害鳥,在某些地區的農民被允許可以獵殺破壞農作物的葵花鳳頭鸚鵡,也有人為了它們的美麗羽毛而獵殺它們。 種群現狀:依亞種不同約44-51cm,包括5屬17種。生活中最常見的葵花鸚鵡包括葵花鳳頭鸚鵡、小葵花鳳頭鸚鵡、鮭色葵花鳳頭鸚鵡、大白葵花鳳頭鸚鵡四種。1. Sulphur-crested Cockatoo (產於澳洲,最大型的種類) 2. Mathews Cockatoo (產於澳洲) 3. Triton Cockatoo (產於新幾內亞與希巴布亞群島)4. Eleonora Cockatoo (產於印度尼西亞境內的一些島嶼)

葵花鸚鵡-生長繁殖

葵花鸚鵡
築巢於高聳的樹洞中,澳洲南方的繁殖期在8月至次年1月,北方在5~12月,一窩約有2~3顆蛋,通常2顆,30天後孵化,70天後羽毛長成;飼養葵花 鳳頭鸚鵡就像飼養其它的鳳頭鸚鵡一樣,需對它付出多一些的關心與注意,尤其只飼養一隻時;它們常常只親近主人一人,而對他人有攻擊性,可學會一些把戲,一些野外捕捉的野生鳥也可變的很馴服,公鳥的說話能力較母鳥佳。有時巨大的叫聲非常吵雜,尤其是晨間及傍晚,啃咬力很強,籠舍必須夠堅固,它們需要大籠舍,至少5x1.2x2m的規格,最好是6x2x2m較理想,提供新鮮樹枝與玩具供咬嚼,也可消除無聊。在澳洲葵花鳳頭鸚鵡在澳洲本土的繁殖不多,因為有許多野外的幼鳥能夠合法的捕捉,因為葵花鳳頭鸚鵡在野外的數量算是穩定且安全(全世界總數量約有50萬只以上),在繁殖期間會明顯地變安靜,提供的巢箱要加上堅固的金屬邊,可使用金屬制巢箱,或將其外掛於籠外,否則強大的咬合力會嚴重地破壞木製巢箱 ,4、5歲以後有繁殖能力,一次約產2至3顆蛋,孵化期約30天,9至10星期後羽毛長成,有時對巢箱檢查會顯的敏感與不安。

葵花鸚鵡-大葵花鸚鵡

『拾』 印尼、日本、俄羅斯、菲律賓、新、馬、泰、南非、瑞典、挪威這些國家的國鳥是什麼

日本——綠雉
俄羅斯——鐵翅
菲律賓——食猿鷹
馬來西亞——犀鳥
新加坡—黃腰太陽鳥
泰國——火背鵬
印尼——天堂鳥
南非——藍鶴
瑞典——烏鶇
挪威——河烏

閱讀全文

與印尼半身體半鳥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出嫁和中國出嫁有什麼不一樣 瀏覽:801
印尼手機官網怎麼找 瀏覽:535
30萬越南幣摺合人民幣多少錢 瀏覽:317
印尼航空都提供什麼 瀏覽:206
在伊朗結婚需要什麼 瀏覽:251
中國多少種菩薩 瀏覽:885
印度淘汰產品如何 瀏覽:34
宋代從越南引進的新品種是什麼 瀏覽:744
印尼紅礦多少一噸 瀏覽:4
伊朗跟阿富汗是什麼關系 瀏覽:186
越南一百萬盾能買什麼 瀏覽:515
印度人眼罩怎麼樣 瀏覽:994
印度致命真菌得五省八市都是哪裡 瀏覽:448
印度德爾塔毒株是新冠多少倍 瀏覽:605
為什麼這次中國會插手伊朗 瀏覽:208
義大利有哪些產區 瀏覽:273
印尼首富捐了多少 瀏覽:458
中國芯怎麼了 瀏覽:886
英國在亞洲什麼地方 瀏覽:901
為什麼英國和德國信新教 瀏覽: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