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吳姓人口數量
據2018年國家相關部門統計數據顯示,大陸地區吳姓人口總數約為2780萬人,排名第9位。吳姓發源於江蘇無錫。古代吳姓郡望分布於:陳留郡(今河南開封市陳留鎮),濮陽郡(今河南濮陽市),延陵郡(今江蘇常州)。
現代吳姓主要分布於廣東、福建、廣西、貴州、江蘇五省,大約占吳姓總人口34%,其次分布於河南、浙江、湖南、四川、湖北、山東、江西、安徽八省,又集中了41%。
(1)印尼爪哇島吳姓人有多少擴展閱讀
吳姓名人:
1、吳起
吳起,戰國時軍事家。後世把他和孫武並稱為「孫吳」,《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佔有重要地位。
2、吳芮
吳芮(約公元前241年—公元前201年),是秦漢交替時期的百越領袖,他是第一個響應秦末農民起義的秦吏,項羽分封諸侯,吳芮被封為衡陽王;漢朝建立,改封為長沙王。卒於公元前201年,謚「文王」。
B. 吳姓人口數量
吳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總數的2.05%。數量2583萬人左右。江南各省吳姓均占省人口總數的2%以上,尤以福建為高,約占該省人口5%,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江南大姓。
C. 吳姓人口數量
2017年吳姓人口數量為2460萬人,佔全國漢族人口總數的2.05%。
D. 為什麼東南亞姓吳的比較多
吳姓人移居東南亞一帶始自元明時期,那時東南亞叫南洋。菲律賓的吳姓華人家族主要來自福建沿海地區,也有來自廣東、台灣地區的吳姓人,但遷移時代較晚。據統計,19世紀末期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大約有五萬多華僑華人,其中吳姓人口位居第七。20世紀以來,吳姓人的影響逐漸擴大。1904年成立的馬尼拉商會,吳克誠是發起人之一,他是自福建晉江移民到菲律賓的。後來,吳克誠成了當地維護華人權益運動的領袖。抗日戰爭時期,菲律賓華人組織了「菲律賓華僑抗敵委員會」,成員中有吳姓人吳道盛等人,其下屬抗日游擊隊福建隊的指導者也是吳姓人吳揚。由此可見吳姓人在菲律賓的影響。
E. 吳姓是什麼血脈啊
血脈:
出自黃帝姬姓。這個起源的吳姓,在歷史上最有名氣、對後世的影響最深遠、人丁也最旺盛,是目前大多數吳姓人公認的吳姓起源。黃帝後裔古公亶父有3個兒子:太伯(又稱泰伯)、仲雍和季歷,季歷兒子姬昌很有才能,古公想讓季歷做他的繼承人,那樣就可傳給姬昌。太伯為了讓位,與仲雍帶著家眷遠走南方的吳越一帶,建立了吳國。
春秋後期,吳國崛起,後來被越國所滅,吳國的遺民就以國為姓。這支吳姓至今有2600多年的歷史。
人口分布
目前,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廣東、福建、廣西、貴州、江蘇五省,大約占吳姓總人口32%,其次分布於安徽、浙江、湖南、四川、湖北、山東、江西、河南八省,又集中了40%。廣東居住了吳姓總人口的8%,為吳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華南、華東、川鄂貴湘三大吳姓分布地區。
吳姓人口單位面積內密度最高的地區在江蘇、安徽大部、浙江大部、山東中部、江西北部、福建北部,每平方公里的吳姓人口達到7人以上,中心地區可達8.4人以上。吳姓分布密度在7人以上/平方公里的地區僅占國土面積的5.4%,吳姓人口大約399萬。
4.2—7人/平方公里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16.1%,吳姓人口大約811萬;1.4—4.2人/平方公里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40%,吳姓人口大約1126萬;不足1.4人/平方公里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38.5%,吳姓人口大約124萬。
F. 全國那個地方姓吳的人最多
廣東是吳姓第一大省
`一、歷史上吳姓的分布和遷移
秦漢時期,吳姓主要活動於江蘇、江西、安徽一帶。其中一支北上山東,西進山西,南回湖北,後又返江西。漢初,吳芮被封長沙王,他的後代在湖廣和中原地區形成了吳姓的重要望族。到了魏晉時期,由於長沙太守孫堅的夫人是江南吳氏,其子孫策和孫權在江東建立吳國,吳姓在江浙地區更是迅速發展。唐朝是吳姓在南方發展的最重要時期,唐初吳姓已進入了四川,隨後由江西南部進入福建和兩廣。唐朝中葉,吳姓的足跡已踏上了越南,在越南建立了「吳朝」。從此,吳姓群體在南方的發展更為迅速,當代兩廣地區吳姓人丁興旺與越南的「吳朝」的建立有直接的關系。到元朝,吳姓首次進入台灣地區。
宋朝時期(公元960—1279年),吳姓大約有17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2.2%,排在王、李、張、趙、劉、陳、楊7大姓之後,為宋朝第8大姓。吳姓第1大省是江西,約佔全國吳姓總人口的13%,占江西總人口的2.8%。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江西、安徽、山西、浙江、山東、福建,這六省吳姓大約占吳姓總人口的60%;其次分布於湖北、河南、江蘇、湖南,這四省的吳姓又集中了25%。全國形成了以江西為中心的吳姓人口聚集區。
明朝時期(公元1368—1644年),吳姓大約有23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2.5%,為明朝第7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吳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要快,600年中吳姓人口總增加率為35%,凈增加了60萬。浙江為吳姓的第1大省,約占吳姓總人口的19.8%。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西(14.8%)、江蘇(13.3%)、福建(13%),這四省大約占吳姓總人口的61%;其次分布於廣東和安徽,這兩省的吳姓又集中了16.4%。宋、元、明期間,吳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南方和四川遷移。全國重新形成了贛浙蘇皖、閩粵兩大塊吳姓人口聚集地區。
當代吳姓的人口2460萬,為全國第十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2%。根據新華社北京2006年1月10日發布:國家自然基金委支持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百家姓》順序已經新鮮出爐,吳姓保持第10位。從明朝至今600年中吳姓人口由230萬激增到近2460萬,增長了近11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萬,當代的人口按12億計,人口增長了13倍。吳姓人口的增加速度低於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在這1000年中吳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態勢。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於廣東、山東、四川、湖南、江蘇、福建六省,大約占吳姓總人口的46%;其次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和貴州,這四省的吳姓又集中了21%。廣東(包括海南)居住了吳姓總人口的9.2%,為吳姓第1大省,佔全省總人口的3%。形成了長江以南高比率和長江以北低比率的兩大吳姓分布區。在近600年期間,吳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由東部向華中、華北的回遷,向南方的移民已經成為主流。
二、當代吳姓的分布
吳姓人口單位面積內密度最高的地區在江蘇、安徽大部、浙江大部、山東中部、江西北部、福建北部,每平方公里的吳姓人口達到7人以上,中心地區可達8.4人以上。吳姓分布密度在7人以上/平方公里的地區僅占國土面積的5.4%,吳姓人口大約399萬;4.2—7人/平方公里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16.1%,吳姓人口大約811萬;1.4—4.2人/平方公里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40%,吳姓人口大約1126萬;不足1.4人/平方公里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38.5%,吳姓人口大約124萬。
吳姓分布很廣,但不均衡,吳姓在南方和東南地區是最常見的姓氏之一。吳姓沿長江為界,華南和東南地區的吳姓一般占當地人口比例在2.8%以上,其中海南東南、粵桂交界北端、湘黔交界北部、福建東南、浙閩交界中段、台灣南部等地區在4.2%以上,比例在2.8%以上地區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3.5%;在長江以北,青海湖以東之間地區,吳姓分布頻率在0.7%—2.8%,其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47.2%;其他地區,吳姓分布頻率不足0.7%,共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39.3%。
三、吳姓歷代名人
當然,吳氏最豐富,最光輝的業績還是在中國大地上,如果瀏覽一下彪炳於史冊的吳姓名人,便可知吳氏業績之一斑。戰國時有兵家和改革家吳起,曾輔佐楚棹王實行變化,促進了楚國的富強。秦朝末年,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吳廣與陳勝一起發動,領導了中國第一次農民大起義,並建立張楚政權,任假玉。東漢初有大司馬、廣平侯吳漢。三國時有文學家吳質。南朝梁有文學家吳均,還有安徽宣城起義領袖吳承伯。唐代最著名的吳姓人物是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吳道子,他擅長畫佛、道教人物,長於畫壁,筆記磊落,勢狀雄峻,相傳曾於大同殿壁畫嘉陵江三百餘里山水,一日而華。宋人蘇軾說:「畫至吳道子,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因其高深的藝術造詣及對後代的巨大影響而被尊為「畫聖」,此外,唐代還有秉筆直書的史學家吳兢,龐勛起義軍將領吳迥。五代時後晉有名將吳巒。南宋有名將吳玠、吳嚴璘弟兄,音韻訓詁學家吳械,大臣吳潛,文學家吳曾,詞人吳文英。金有文學家吳激。元代有學者吳澄、吳萊,畫家吳鎮,戲曲作家吳昌齡。明代至近代,吳氏多畫家和小說家,例如:明代畫家吳偉,工畫人物,擅畫山水,獲御賜「畫狀元」印;清初畫家吳歷,擅畫山水,筆墨蒼潤,與王時敏等合稱「清六家」;清代畫家吳熙載,善花卉,工書法,尤精篆刻;清末畫家吳友如,作品參用西方繪畫透視法,構圖緊湊,線條遒勁簡潔,對以後的年畫、連環畫甚有影響;近代人吳昌碩,以寫意花卉、蔬果為主,工詩和書法,尤精篆刻,是一位頗有影響的書畫家、篆刻家;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寫出了富有積極浪漫主義精神的著名小說《西遊記》;清代小說家吳敬梓所作《儒林外史》,是中國古典諷刺小說中的傑出作品,清末小說家吳活堯,是譴責小說的代言作家,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等。此外,明代還有侗族農民起義首領吳勉,學者吳與弼,文學家吳應箕,戲曲作家吳炳,醫學家吳又可,南明將領吳易,以及引清兵入關、受封為平西王、後又割據稱帝的吳三桂;清代還有文學家吳綺、吳錫麟,詩人吳偉業、吳光騫、吳嘉紀,散文家吳敏樹、吳汝綸,醫學家吳鞠通、吳尚先,植物學家吳其浚,金石學家、文學家吳大微,江西石城佃農起義領袖吳八十、太平天國將領吳如孝。 http://tieba..com/f?kz=123441844
G. 吳姓人口有多少
當代吳姓的人口2400多萬,為全國第十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1.93%。
H. 印尼有多少華人
根據印尼2010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2010年印尼總人口達2.38億人,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有100多個民族,其中爪哇族47%,巽他族14%,馬都拉族7%,印尼華人5%,華人數量約1200萬
I. 吳姓包括海外多少人口
魏晉至隋唐的700多年裡,吳姓得到巨大發展,《元和姓纂》中說,這期間的吳姓家族主要分布在吳郡、武昌、濮陽、渤海、陳留等地。宋朝時,全國吳姓有170萬人,是當時的第八大姓。吳姓人口最多的省份是江西,有22萬多人。江西、安徽、山西、浙江、山東、福建6地的吳姓人口就有102萬多人。
J. 吳姓是怎麼來的
1、第一個起源,是源自炎帝姜姓。早在黃帝之前,有一個屬於姜姓的部落,這個部落以騶虞為圖騰。上古時,虞和吳同音,後來轉為諧音,且字形相近,可以通用,到戰國時期,虞、吳才開始區別。所以這支部落把圖騰解釋為吳,把吳作為部落的名字。
2、第二個起源,是出自黃帝姬姓。這個起源的吳姓,在歷史上最有名氣、對後世的影響最深遠、人丁也最旺盛,是目前大多數吳姓人公認的吳姓起源。
3、第三個起源,源自吳回。顓頊的孫子老童,有兩個兒子:重黎和吳回。吳回的氏族,住在姜姓吳部落的故地。當時正處於舜的時代,舜把掌管火種的光榮使命交給重黎。後來,重黎因罪被舜殺了,讓吳回繼任祝融氏。
吳姓當代人口分布:
根據2006年《中國姓氏·三百大姓》結果,當代吳姓的人口2400多萬,為全國第十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1.92%。根據2018年公安部統計,吳姓排第9,約有2780萬人。
目前,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廣東、福建、廣西、貴州、江蘇五省,大約占吳姓總人口32%,其次分布於安徽、浙江、湖南、四川、湖北、山東、江西、河南八省,又集中了40%。廣東居住了吳姓總人口的8%,為吳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華南、華東、川鄂貴湘三大吳姓分布地區。
吳姓人口單位面積內密度最高的地區在江蘇、安徽大部、浙江大部、山東中部、江西北部、福建北部,每平方公里的吳姓人口達到7人以上,中心地區可達8.4人以上。吳姓分布密度在7人以上/平方公里的地區僅占國土面積的5.4%,吳姓人口大約399萬;
4.2—7人/平方公里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16.1%,吳姓人口大約811萬;1.4—4.2人/平方公里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40%,吳姓人口大約1126萬;不足1.4人/平方公里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38.5%,吳姓人口大約124萬。
吳姓在人群中分布在粵瓊桂、閩台贛浙、貴湘大部、蘇皖南部、重慶東南,吳姓一般占當地人口比例在2.4%以上,最高可達5%以上,上述地區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4.7%,居住了大約56.3%的吳姓人口。
在川雲、重慶大部、湖北、湖南東部、蘇皖北部、山東、陝豫南部、寧夏、甘肅中部、青海東部、河北東部、天津、內蒙古中部和東南部、遼寧大部、黑龍江東部,吳姓在當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1.2%—2.4%之間,其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28.5%;其他地區,居住了大約34.2%的吳姓人口。
吳姓人群的血型分布總的是:O型佔35.8%,A型佔29%,B型佔27.1%,AB型佔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