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印尼野生蛇有多少種

印尼野生蛇有多少種

發布時間:2022-11-13 14:51:43

❶ 種類繁多的海蛇

今天向各位看官普及下各類海蛇

種類繁多的海蛇

長吻海蛇體長50-70厘米,最長可達1米。頭狹長,吻長,吻端端到眼的長度大於兩眼間寬度長吻海蛇

。鼻孔開口於吻背,有瓣膜司開閉。軀乾和尾部較側扁。背部深棕色或黑色,腹部為鮮明的黃色。尾部可有5-10塊黃斑。棲息於海洋,能遠離海岸,有時集大群於海面曬太陽。以小型魚類為食,也吃甲殼類動物。年產仔蛇2條以上。系一種神經毒類毒蛇,但作用於橫紋肌,故稱肌肉毒。

長吻海蛇長吻海蛇是卵胎生蛇類,在溫暖海洋中進行繁殖,雌蛇懷孕期為6個月左右。長長吻海蛇

吻海蛇不能於陸地上活動,它們多出沒於海水中,有時更會聚集成千上萬條同類於水面上游弋。長吻海蛇能分泌神經毒素,經常用以獵殺魚類。目前未有人類被其咬傷中毒並引致死亡事件的報告。長吻海蛇出沒於太平洋海域,也是眾多海蛇中唯一會出沒於夏威夷群島的一種海蛇。

棘鱗海蛇圖片

棘鱗海蛇主要分布於中台兩岸、印度西部沿岸、斯里蘭卡、泰國灣、馬來西亞、越南等海岸地區,與及菲律賓群島等東南亞海域。另外亦分布於印尼、新幾內亞的海岸。

黑頭海蛇圖片

黑頭海蛇體長約為80至140厘米,體型幼長。體色以淺黃色為主,身上布有黑色紋帶。特徵為其黑色的頭部,意思就是“黑色的頭”。

地理分布

黑頭海蛇主要分布於以下海域:南中國海附近,包括越南、中國廣東至浙江與及台灣海岸;澳大利亞及新幾內亞一帶的海域,澳大利亞北領地及西澳州沿岸;日本西南群島及沖繩島,有時也會順著對馬海流游至北海道。標准產地為印度洋。

棲息及行為

黑頭海蛇主要棲息於熱帶至亞熱帶的海域,是完全水棲型的蛇類,於陸地上活動困難。它們多於日間出沒,以捕食魚類為主。繁殖方面,黑頭海蛇屬卵胎生蛇類,雌蛇每年約於十月時生產,每次能誕下約四至五條幼蛇。雖然大部分海蛇都沒有主動攻擊人類的傾向,然而黑頭海蛇卻屬於較具攻擊性的成員,而且它們遇到人類時,不會採取純迴避的消極態度。每年在沖繩群島一帶,均會有數宗黑頭海蛇咬死人類的事件,因此在遭遇野生黑頭海蛇的時候必須謹慎小心。

鉤吻海蛇從波斯灣沿海到菲律賓及澳大利亞北部的海洋。繁殖:卵胎生,每次產3—30個幼體。體態特徵:鉤吻海蛇體形較纖細,呈灰白色,具不連貫的淺藍色斑紋。下頜的下方有一很大的鏟狀鱗,頭部皮膚鬆弛,可以使口張的很大。普通鉤吻海蛇的毒性很大,非常危險,並且沒有降解的葯物。它生活在波斯灣沿海到菲律賓及澳大利亞北部的海洋。它的毒性非常強,被它咬一口所注射的毒液就足以毒死50個人。

毒性

普通鉤吻海蛇的毒性很大,非常危險,並且沒有降解的葯物。它的毒性非常強,被它咬一口所注射的毒液就足以毒死50個人下頜的下方有一很大的鏟狀鱗,頭部皮膚鬆弛,可以使口張的很大。普通鉤吻海蛇的毒性很大,非常危險,並且沒有降解的葯物。它生活在波斯灣沿海到菲律賓及澳大利亞北部的海洋。它的毒性非常強,被它咬一口所注射的毒液就足以毒死50個人。

大頭海蛇屬是蛇亞目海蛇科下的一個單型有毒蛇屬,屬下只有大頭海蛇一個物種。

龜頭海蛇圖片

龜頭海蛇為眼鏡蛇科龜頭海蛇屬的爬行動物。分布於日本以及中國大陸的台灣沿海等地,多生活於海水中。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日本琉球海

現代龜頭海蛇的個體都不很大,它們對於海洋生活環境已有了不同程度的適應性。在北起菲律賓島、南到大洋洲北部。西至印度海岸的廣大海區有一種歷史最古老的青環海蛇——銼蛇,這是青環海蛇中少有的無毒蛇類,體長大約60厘米至1米之間,肌肉鬆軟,身體呈黃褐色,表面有很細的粒狀鱗片。銼蛇的心血管和呼吸的生理機能非常適於水中生活,它的血紅蛋白輸氧效率特別高,潛水時的心跳可降到每分鍾1次以下。它在水中的潛伏時間可以長達5小時之久,而在這期間的呼吸功能有13%是通過皮膚進行的。銼蛇唇部的組織和鱗片能將嘴封得滴水不漏,下頜有一個鹽分泌腺,用來分擔腎臟排泄鹽分的沉重負擔。銼蛇現在已十分少見了。是一種劇毒蛇類

小頭海蛇為眼鏡蛇科海蛇屬的爬行動物。分布於由波斯灣向東經印度半島、中南半島沿海到印澳海域至巴布亞紐幾內亞沿海以及中國大陸的福建、廣東、海南、廣西沿海等地,多棲息於沿海淺海海域。

分布於由波斯灣向東經印度半島、中南半島沿海到印澳海域至巴布亞紐幾內亞沿海以及中國大陸的福建、廣東、海南、廣西沿海等地,多棲息於沿海淺海海域。

浮游海蛇圖片

浮游海蛇是一種非常獨特的海蛇,身上長著奇怪的六角形鱗片,但這些鱗片並沒有像其他蛇的鱗片那樣一片壓著一片。這種蛇的頭部修長,尾巴和身體的大部分都是扁平的。

青灰海蛇為眼鏡蛇科海蛇屬的爬行動物。分布於從印度洋經南中國海至印度尼西亞到澳大利亞以及中國大陸的台灣及山東沿海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洋Vizagapatam。

鉤嘴海蛇【形態特徵】:鉤嘴海蛇毒液相當於眼鏡蛇毒液毒性的兩倍,是氰化鈉毒性的80倍。海蛇毒液的成分是類似眼鏡蛇毒的神經毒,然而奇怪的是,它的毒液對人體損害的部位主要是隨意肌,而不是神經系統。

異鱗海蛇屬是蛇亞目海蛇科下的一種有毒單型蛇屬,屬下只有異鱗海蛇一種海蛇,主要分布於南中國海、印度洋及印尼群島等海域。

地理分布

異鱗海蛇分布於南中國海、印度洋海域及印尼海域。其標准產地為爪哇海岸的“RhedevonSamarang”。

達爾文海蛇體長為50厘米,頭部為黑色,身體主要為乳白色或黃色與黑色相間的環狀斑紋。分布於澳大利亞與新幾內亞,帝汶之間的海域,棲息於淺海紅樹林帶,泥潭以及河口附近。

淡灰海蛇腹鱗特徵與青環海蛇的相似,但軀幹部最粗部的背鱗呈六角形或方形,略呈覆瓦狀排列或呈彼此鑲嵌排列,軀幹部前段不甚細,頭也不甚小。軀幹部深色環紋不達腹部中央,從側面觀,深色環紋其間淺色部分寬。淡灰海蛇蛇毒,含淡灰海蛇神經毒素。

分布范圍

淡灰海蛇分布於從波斯灣經印度半島沿岸到印澳海域、台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廣西、廣東、海南、山東沿海等地。

短刺海蛇圖片

短刺海蛇

科名:Elapidae眼鏡蛇科體長:0.9--1.1m特徵:體形粗壯,頭很大,軀體淺棕色,具一列縱向的棕色大斑塊。雄性體側鱗片具棱和刺。短刺海蛇是近海生活的種類,它可能是毒性僅次於普通鉤吻海蛇的世界上毒性第二強的種類。分布:從波斯灣到澳大利亞及日本南部;淺海和珊瑚礁。繁殖:卵胎生,每次產1--6個幼體。

環紋海蛇為眼鏡蛇科海蛇屬的爬行動物。分布於印度、緬甸沿海、環紋海蛇

泰國灣、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新幾內亞沿海以及中國大陸的廣西、廣東、海南、福建沿海等地。是一種劇毒蛇類

青環海蛇,爬行綱,海蛇科。是生活在海洋里的爬行動物。有毒。長1.5-2米。其軀幹略呈圓筒形,體細長,後端及尾側扁。背部深灰色,腹部黃色或橄欖色。全身具黑色環帶55-80個。生活在海洋中,善游泳,捕食魚類。卵胎生。分布於我國遼寧、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和台灣近海。我國沿海有23種海蛇,其中廣東、福建沿海蛇資源豐富,以北部灣最多,每年可捕到5萬多公斤。福建平潭、惠安、東山等各沿海縣每年捕獲可達1萬多公斤。

❷ 蟒蛇有多少種

中 文 名:蟒蛇

物種分類:爬行綱→蛇目→蟒科→蟒屬

拉 丁 名:Python molurus

英 文 名:Boa

別名:南蛇、黑為蟒、金花蟒蛇、印度錦蛇、琴蛇、蚺蛇、王字蛇、埋頭蛇、黑斑蟒、金華大蟒等。

保護級別:國家1級保護動物

物種簡介:蟒蛇是當今世界上較原始的蛇種之一,在其肛門兩側各有一小型爪狀痕跡,為退化後肢的殘余,現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蟒蛇還是世界上蛇類品種中最大的一種,長達5~7米,最大體重在50~60千克。 屬無毒蛇類。

國內分布: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福建等省(區)。據筆者調查,廣西的南寧、百色、玉林、梧州、欽州等地區各縣廣泛分布;柳州地區的忻城、融安、武宣、象州、金秀等縣;河池地區的宜山、都安、巴馬等縣;梧州地區的賀縣;桂林地區的平樂、陽朔、臨桂等縣均有。其中以南寧地區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百色地區次之。雲南紅河州的金平、屏邊、元陽等縣;文山州的富寧、馬關、西疇、文山、麻栗坡等縣都有分布。貴州的望謨、羅甸等縣也有分布。

國外分布:國外分布於緬甸、寮國、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特徵:蟒蛇的主要特徵是體形粗大而長,是世界上最大的較原始的蛇類,具有腰帶和後肢的痕跡。在雄蛇的肛門附近具有後肢退化的明顯角質距,但雌蛇較為退化,很容易被忽略。另外,它有成對發達的肺,較高等的蛇類卻只有1個或1個退化肺。蟒蛇的體表花紋非常美麗,對稱排列成雲豹狀的大片花斑,斑邊周圍有黑色或白色斑點。體鱗光滑,背面呈淺黃、灰褐或棕褐色,體後部的斑塊很不規則。蟒蛇頭小呈黑色,眼背及眼下有一黑斑,喉下黃白色,腹鱗無明顯分化。尾短而粗,具有很強的纏繞性和攻擊性。

習性:蟒蛇屬於樹棲性或水棲性蛇類,生活在熱帶雨林和亞熱帶潮濕的森林中,為廣食性蛇類。主要以鳥類、鼠類、小野獸及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為食,其牙齒尖銳、獵食動作迅速准確,有時亦進入村莊農舍捕食家禽和家畜;有時雄蟒也傷害人。卵生,每年4月出蟄,6月份開始產卵,每產8~30枚,多者可達百枚,卵呈長橢圓形,每卵均帶有一個「小尾巴」,大小似鴨蛋,每枚重約70~100克,孵化期60天左右。雌蟒產完卵後,又盤伏卵上孵化的習性。此時若靠近它,性凶容易傷人。

生境:有纏繞性,常用體後攀纏在樹桿上,也善於游泳。喜熱怕冷,最適宜溫度25~35℃,20℃時少活動,15℃時開始麻木狀態,如氣溫繼續下降到5~6℃即死亡;在強烈的陽光下曝曬過久亦死亡。蟒取食在25℃以上,冬眠期4~5個月,春季出蟄後,日出後開始活動。夏季高溫進常躲陰涼處,於夜間活動捕食。以突然襲擊咬住獵獲物,用身體緊緊纏住,將獵獲物縊死,然後從獵獲物的頭部吞入。

食性:蟒蛇食性常以小麂、小野豬、兔、松鼠和家禽等為食;胃口大,一次可吞食與體重相等重或超過體重的動物,如廣西梧州外貿倉1960年收購一條10公斤重的蟒蛇,吞食了15公斤的家豬。消化力強,除獵獲物的獸毛外,皆可消化,但飽食後可數月不食。

繁殖:繁殖期短,為每年4~6月。繁殖率高峰為4月下旬至5月下旬,卵生,雌性每次產卵8~32枚,其卵白色,重80克左右。雌蟒有蜷伏卵堆上的習性,此時不食,體內發熱,體溫較平時升高幾度,有利於卵的孵化。

養殖現狀:蟒蛇目前在國內尚無專業的養殖場家,但又不少動物園和公園內養有蟒蛇。過去由於對蟒蛇的野外生態、生活習性及活動規律缺少全面的觀察和了解,飼養管理工作未能滿足蟒蛇的需求,致使有相當部分的蟒蛇未能被養活。近年來,有的養殖單位改善了飼養管理方法,使蟒蛇的存養成活率有所提高,但到目前為止能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繁殖長大的仍然很少,飼養工作還需進一步的摸索。同時提醒欲養蟒蛇的單位和朋友,一定要學好扎實的養殖技術,在取得有關部門許可的條件下才能購進養殖,千萬不要盲目引進,以免觸犯法律。

飼養:新引進的蟒蛇有一個熟悉、適應環境的過程。剛入場的蟒蛇對活雞、活兔、活鼠、鳥雀等完全拒食,此時不要急於強行人工填喂。對體質弱且日漸消瘦的蟒蛇,可在10~15天後採取人工填喂。體重在20~25千克的,每次可喂精牛肉1~1.5千克。填喂前,要先將瘦牛肉剔去筋骨和皮膜,然後切成小的條狀或塊狀,肉塊的具體大小應視蟒蛇形體大小而定。切好的肉塊需投入沸水鍋里滾一滾後撈出,可起到消毒去腥的作用。待肉塊完全涼透後,就可以用來填喂蟒蛇。強行填喂會使蟒蛇經受很大的刺激,故填喂前可將2~3個雞蛋塗抹於肉塊上,使其潤滑而順利吞下。 大部分蟒蛇會在1周後自行取食。蟒蛇體大性惰,行動遲緩。大多情況下,它是處以靜止棲息的狀態中捕食獵物的。一旦獵物靠近時便用突然襲擊的方式咬住,並用身體將其纏繞致死,然後從獵物的頭部開始吞食。蟒蛇晝夜均有活動,但在飼養中大多見其夜間捕食,這可能與夜晚環境安靜有關。另外,蟒蛇嗜食鼠類和蛇類,飼養時不妨投其所好。它以此可以吞食與自身體重相當或超過自身體重的大型動物,如山羊、穿山甲、果子狸和家禽、家畜等,應盡量滿足供應,讓其早日適應新環境。

活動期管理:蟒蛇喜熱怕冷,尤喜在濕熱交加的環境中生存。一般說來,活動期最適宜的溫度范圍是20~30℃,飼養最佳溫度是25~28℃;韓國相對濕度為50%~80%。若溫度過低,蟒蛇不願活動;溫度過高,又易造成死亡。因此,在盛夏季節來臨之前,要提前落實好遮陽設施,避免陽光直接暴曬。因蟒蛇有在樹蔭下盤成一團或橫躺在陰涼處靜止不動的習慣,所以要給予滿足。此外,蛇場、蛇窩的濕度不宜過大,否則會引起蟒蛇周身性水皰疹和局部皮膚潰爛,應加以預防;但也不能過於乾燥,使之不能正常蛻皮,影響正常的生長和增重。

巨蟒:印度尼西亞的一所小型動物園近日向遊客展出了人類捕獲的世界最長的一條巨蟒。 這條巨蟒體長約15米,體重447公斤,直徑最大處到達了85厘米。據動物園管理人員稱,這條巨蟒尚未被命名。它喜歡吞食狗作食物,一次要吃5條左右。據吉尼斯記錄記載,前巨蟒世界記錄是一條1912年在印尼蘇拉威西島捕獲的蟒蛇,它體長10米。

蟒蛇趣聞
巴西熱帶叢林的大蟒蛇,被人們馴養做保姆,它們忠於職守,寸步不離孩子,吃的很少,,每月吃一次東西。
英國倫敦也有人馴養它來看門戶。
在非洲一些地方,蟒蛇甚至被用作渡河的船工。

❸ 世界上分布的蛇有多少種

目前世界上分布的蛇有3000多種,其中毒蛇就有600多種。蛇的個體差異很大,分布在加勒比群島的馬丁尼亞、巴貝多等島上的線蛇,是世界上最短的蛇,只有9厘米那麼長。眼鏡王蛇是最大的毒蛇,它長竟可以達到6米,真是難以想像。

如果碰到蟒蛇,這類蛇就算是小的了。因為分布在東南亞、印尼和菲律賓一帶的蟒蛇,最一般的體長都要超過6.25米,最長的還可達到10米左右。而生活在南美洲的水蟒則更為誇張,身長竟達11米以上,體重超過100多千克。

黑曼巴蛇為世界上最毒的蛇,它無論是運動速度、毒液毒性還是攻擊力,都位居蛇族榜首,是不折不扣的大毒蛇王。

❹ 蛇分為哪幾大類

毒蛇又分管牙類毒蛇、前溝牙類毒蛇和後溝牙類毒蛇三大類。其中,游蛇科是介於毒蛇和無毒蛇混合種類的蛇科,與其他科相比,游蛇科的種類和數量均最多,它們大部分是無毒蛇,毒蛇只佔少數,且屬於後溝牙類毒蛇,如赤鏈蛇和虎斑游蛇等。

小貼士:赤鏈蛇和虎斑游蛇雖界定為後溝牙類的毒蛇,因其齒狀模糊、毒牙著生在後槽牙的特殊性,無法將少到可以忽略不計的所謂毒液注射到被咬者體內,故對人畜沒有危害性。實際養殖中,我們習慣把這兩種蛇當作無毒蛇來養。民間多稱這兩種蛇為「草蛇」,即連草都奈何不了的蛇,此名稱簡潔明了地概括了赤鏈蛇和虎斑游蛇不會危害人類的特殊性。

❺ 蛇的種類多少

蛇爬行動物。現在世界上已知的蛇有3000多種,它們的體形大小相差懸殊。最大的蟒蛇長達10多米,體重可達幾百公斤。最小的盲蛇,體長只有十幾厘米,體重才幾克。蛇的全身覆蓋著鱗片,鱗片、肋皮肌、肋骨和脊椎骨的協同作用使蛇能夠迅速地蜿蜒爬行。蛇常吐「芯子」。芯子就是它的舌頭,長而有分叉,能感受空氣中化學成分的刺激,從而判斷周圍有敵人還是有食物。蛇的下頜骨與頭骨連接得非常鬆弛,而且下頜骨中間還以韌帶相連,因此可以吞食比自己頭部大四、五倍的食物。從蚯蚓、昆蟲到魚、蛙、鳥、獸都可作為蛇的食物。生殖方式有卵生和卵胎生兩種。蛇分無毒蛇和毒蛇。毒蛇最重要的特徵是口腔上頜生有毒牙,頭部多呈三角形。我國有名的毒蛇有:眼鏡王蛇、眼鏡蛇、蝮蛇、金環蛇、銀環蛇、竹葉青等。 蛇有三個亞目,即可以說是三大種: 盲蛇亞目,是最原始的蛇類,眼隱於眼鱗之下 原蛇亞目,又稱蟒蛇亞目,是大中型的原始蛇類 新蛇亞目,又名游蛇亞目,是最進化的蛇類,包括現存的全部毒蛇和大多數無毒蛇

❻ 蛇類的介紹資料,越多越好。

蛇(學名:Serpentiformes)是脊索動物門、爬行綱下的一類動物。體細長,分為頭、軀乾和尾三部分,無四肢或在低等蛇類橫裂的泄殖孔兩側有爪狀的後肢遺跡;周身被鱗;頭部形狀各異,鼻孔位於吻側,但終生海棲的海蛇科(Hydrophidae)種類則居於吻背。

眼球外有保護性的透明皮膚,瞳孔圓形、垂直橢圓形或水平橢圓形,無活動性眼瞼,晶體幾呈圓球形;舌細長分叉;前頜骨(僅蟒科蛇類具齒)、上頜骨、齶骨、翼骨和齒骨上附生著齒尖後彎的牙齒,然而齒的大小、數目及其結構則隨不同蛇種而異;尾部明顯地短於頭體長。

蛇的棲息環境因種類的不同而各不相同,棲息的環境多種多樣,有的生活於穴洞,有的生活在地面,有的生活在樹上,又有生活在水中。蛇是一種體溫隨氣溫而變的變溫動物,因為蛇本身沒有完善的體溫調節機制來產生和維持恆定的體溫。

蛇是肉食性動物,所吃的動物種類很多,從無脊椎動物到各類脊椎動物。分布於地球上除南北極以外的所有地方。


地面生活

大多數蛇類都進行地面生活,其特點是在蛇目范圍內體形正常,較少特化,一般腹鱗較寬大,在地面上行動迅速。例如,生活於山區的游科的紫沙蛇、眼鏡蛇科的麗紋蛇屬、蝰科的蝮屬和烙鐵頭屬中的大部分種類。

生活於平原丘陵的眼鏡蛇科的環蛇屬、蝰科的蝰蛇、白唇竹葉青。生活於沙漠或戈壁地區的花條蛇。有許多蛇在山區、平原及丘陵都可遇到,如眼鏡蛇科的眼鏡蛇及眼鏡王蛇、蝰科的蝮蛇等。它們多半是分布范圍較廣的蛇。地面生活的蛇也棲息居洞內,其中有許多種類都善於游泳或者善於攀援。

❼ 蛇的顏色和種類



1、蛇的顏色有:棕色、棕褐色、鮮紅色、磚紅色、深綠色、青綠色、黑色、鮮黃色、暗黃色加褐色斑、黑色黃色加紅色段狀斑紋、銀灰色、橙色、白色等;
2、蛇的種類:今世界上的蛇約有3000種,其中毒蛇有650多種。蛇的個體差異很大。分布在加勒比群島的馬丁尼亞、巴貝多等島上的盲蛇,是世界上最短的無毒蛇。最大的毒蛇是眼鏡王蛇。分布在東南亞、印尼和菲律賓一帶的蟒蛇,一般都超過5米,最長的可達10米左右。而南美洲的水蟒則更大,體重200公斤左右。有記錄最大的蟒蛇是印度尼西亞捕獲的網紋蟒。世界上陸生蛇中最毒的蛇為細鱗太攀蛇,毒液毒性位居榜首。世界上還存在著一種名叫海岸太攀蛇的蛇,毒性稍微較細鱗太攀蛇弱。

❽ 印尼蛇多嗎都有沒有毒

從毒液毒性來說,世界上最毒的蛇是生活在澳大利亞西北部的阿什莫爾群島的暗礁周圍的裂頰海蛇,它的毒性比任何陸地蛇大許多倍。

❾ 印度尼西亞熱帶叢林中的一種食肉性巨蟒,無毒,已瀕臨滅絕,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

你說的這個是科莫多巨蜥。

科莫多巨蜥(學名Varanus komodoensis),又名科莫多龍,是已知現今存在種類中最大的蜥蜴。科莫多巨蜥兇猛,成體吃同類的幼體,有時吃其他的成體。能迅速運動,偶爾攻擊人類;但主要以腐肉為食,每天出洞到幾千米以外的地方覓食。
科莫多巨蜥已瀕臨滅絕,野外僅存不到3000隻,印度尼西亞已在科莫多島上建立國家公園,以使科莫多巨蜥的家族壯大。
無亞種分化。

科摩多巨蜥是已知存在的體型最大的蜥蜴,平均體長2至3米。

重量:雄性:50—80千克:雌性20—45千克,最高紀錄的圈養個體為108千克。
雄性體型較大,但在外型上和雌性幾乎沒有區別。幼崽皮膚顏色是綠色、黃色和黑色。成年的巨蜥全身呈黑褐色。
它們皮膚粗糙,身上長滿了隆起的疙瘩,無鱗片,粗厚的硬皮可讓它們在獵蛇時防止被蛇咬傷,有長長的舌頭,堅硬的爪子。科莫多巨蜥的尾巴十分有力,粗壯的大尾末端的尾鞭可掃倒敵人,尖爪則可以輕易地將獵物撕成碎片。頭上有和耳朵的圓形的開口,頭骨是靈活而尖銳,牙齒為鋸齒狀。它們敏銳的舌頭能夠像蛇一樣起到收集到氣味顆粒的作用,可以察覺1000米范圍內食物的氣息。它撲食動物時,兇猛異常.奔跑的速度極快,下顎前部有巨大的毒腺管,而且口腔滋生大量細菌、病菌,會讓被其咬傷的獵物血壓降低進而流血不止然後感染而死。

分布范圍:科莫多巨蜥多集結於印尼小巽他群島(科莫多島、林卡島、莫堂島、弗洛雷斯島)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易危(VU)。

❿ 全世界的蛇有著3425種,烏梢蛇是什麼呢這種蛇有毒嗎

全世界的蛇有著3425種,至少已經出生在地球上七千萬年,往往是因為棲息環境的不同,而導致種族的差異性格外的明顯,我國之中的蛇種類就有很多,其中烏梢蛇是其中一個比較出名的蛇種,分布也非常的廣泛。那麼烏梢蛇是什麼蛇有毒嗎?烏梢蛇屬於游蛇科,體型較大,但是自身沒有毒。

烏梢蛇是什麼蛇有毒嗎

閱讀全文

與印尼野生蛇有多少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白刺參是什麼 瀏覽:914
英國留學可以辦什麼銀行卡 瀏覽:253
義大利文圖拉最後怎麼樣了 瀏覽:672
中國去伊朗開車怎麼去 瀏覽:761
印度賣的煙酒怎麼清洗 瀏覽:547
民國時期英國為什麼要佔領越南 瀏覽:260
越南i5筆記本4500多少錢 瀏覽:199
伊朗進口天然氣有多少 瀏覽:108
印尼金田黃為什麼不香了 瀏覽:33
越南疫情今天新增多少 瀏覽:304
印尼為什麼要戴頭巾 瀏覽:532
越南小商品城越南咖啡多少錢一袋 瀏覽:375
南宮市中國棉花之鄉是哪裡命名的 瀏覽:143
英國音箱多少錢一對 瀏覽:784
中國有哪些氣質女星 瀏覽:244
印度牛皮為什麼這么便宜 瀏覽:502
印尼旅遊注意什麼時候 瀏覽:829
最火的越南童音是什麼歌 瀏覽:379
孟買和伊朗什麼關系 瀏覽:765
義大利青皮是什麼 瀏覽: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