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斗雞,今天買了兩只斗雞,一斤左右,黃腳,一百元一隻,貴嗎斗雞是黃腳的好還是黑腳的好
黑腳好
㈡ 斗雞肉目前現在多少錢一斤
《斗雞肉用雞價格參考》中原雞20-25元每斤,越南鬼子25-30元每斤,泰國雞30-35元每斤,雜交斗雞20-25元每斤。
注、每種斗雞肉質口感都有差異,如有條件請優選斗雞母雞、營養豐富、肉質品感上等!(以上參考為零售價、注內行批發價因個人行價不定)
㈢ 斗雞的雞每隻值多少錢
斗雞分三六九等當然價格也不同了,普通雞(成年)100就能買到,斗的好的雞因為可以給主人比賽帶來利益往往幾千過萬的都很正常,你要不是為了比賽養雞,建議你喂中原雞,因為雞個頭大有重量關鍵是便宜,我們徐州大概20元一斤,你可以去當地斗雞的地方去收雞,那些斗敗的雞大概100元就能拿下,如果你是想打比賽的話,建議你喂越南雞,越南雞的斗性雖然不如中原雞但是很抗打,體力非常好。在越南交界的雞販那裡買大概要3000,在斗雞場買戰敗雞和中原雞價格差不多。其實買斗敗的雞不代表雞不好,有可能是人沒有訓練好,所以想玩雞一定要先了解。。。
㈣ 撿斗雞菇能賺多少錢
早上六點半,四川樂山市五通橋區新雲鄉新雲村的戴明華就准備出發了:「撿菌子就像打牌一樣,有癮嘛,想去撿點。」
原來,這個項目就是撿斗雞菇,今年60多歲的戴明華每年五月到十月都在山上轉悠,幾乎每天都有搞頭。戴明華說,斗雞菇的生長都是環境說了算,一般下面都會是白蟻巢穴,所以,墳頭的斗雞菇最漂亮。
並不是每一趟都能夠有所收獲,撿「斗雞菇」也是有技巧的,而王世全正是村裡撿「斗雞菇」的創始人。今年已經60多歲了,據傳,只要他想撿,上山就必須有收獲。他幾乎每天凌晨1、2點就要上山,趕在別人上山之前掃盪一空。
撿「斗雞菇」,撿出一套房
王世全說:「我小時候愛逮筍子蟲,就這樣愛撿的,但是那個時候撿來不值錢,賣四角錢一斤,有時候三角錢一斤都賣了。」但從九幾年開始就一路上漲,從幾毛錢到十幾元錢一斤,後來每年都在漲,一直漲到四五十、六七十,去年價格甚至賣到了一百五十元。
如今,王世全每天最多能撿十多斤,根據斗雞菇的質量和時節,平均每斤銷售價格在八十元,一天他最多賺八百元錢,5個月的採挖期,他有兩萬多元的收入,這房子都是王世全撿回來的。「整個這房子,傢具,不管是啥子都是賣斗雞菇的錢置辦的,房子還是撿斗雞菇撿來湊的。」
㈤ 福建漳州有斗雞買嗎是什麼斗雞,是泰國雞嗎
漳州有斗雞哦!不是泰國斗雞。自2003年元宵節漳州市薌城區政府主辦了一場「雞王爭霸賽」後,漳州斗雞一夜之間聲名鵲起。兩年來,漳州斗雞走南闖北,廈門、深圳、蘭州都能看到漳州斗雞的雄姿。
久負盛名
漳州斗雞久負盛名。據1988年出版的《中國家禽品種志》載:漳州斗雞和中原斗雞、吐魯番斗雞、西雙版納斗雞並列為中國四大斗雞品種。
漳州斗雞是以觀賞或角逐為目的觀賞型品種,具有軀體高大的特點,以「烏雞紅冠」為上品,主要分布於薌城區內,在廈門、晉江、汕頭等僑鄉也有人飼養。據《薌城區志》記載:明清時期,漳州已有斗雞。清末、民國期間,就有人從國外引進「番雞」,與本地斗雞進行雜交繁育。民國期間斗雞盛行,斗雞愛好者摸索出繁育、飼養、訓練斗雞的一整套科學的方法,在國內乃至東南亞一帶頗有名氣,常有香港、台灣、廈門等外地斗雞愛好者組織來漳進行斗雞交流比賽,而漳州斗雞又在對外比賽中屢屢獲勝,具有「無敵天下」之美譽。20世紀90年代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漳州民間的斗雞活動有了更廣泛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薌城區斗雞存欄數有20000多羽,並擁有一支龐大的業余斗雞愛好者隊伍。
繼「雞王爭霸賽」後,短短兩年時間里,漳州斗雞新聞不斷:薌城區成立了斗雞同業公會,開通了世界上第一個斗雞網站,開發了斗雞宴,籌建全省首家斗雞館,建設斗雞保種場。現在,每隻斗雞的銷售價格由兩年前的70多元上升到110多元,銷售量翻了一番。
蘊含文化
人們認為,漳州斗雞蘊含著豐富的斗雞文化,觀賞斗雞也是在品味一種「斗雞文化」。從斗雞的繁育、喂養、訓練、打鬥,到斗雞比賽的觀賞、斗雞菜餚的品嘗,無不透出濃郁的文化氣息。河南民間斗雞協會副主席李永年主編的《中國斗雞》一書,總結出斗雞的斗勢有高頭大咬、四平頭、下涮頭、插花頭、鎖脖子、拱地龍6種,戰術有借嘴、接嘴、干腳、連腿、鑽檔、別翅6路。在法國北部,斗雞傳統已延續幾個世紀,斗雞愛好者堅持認為斗雞是一門藝術,政府也以「保護傳統」的名義立法,使斗雞比賽取得了合法地位。
漳州斗雞的歷史演進中也有一種 「南南融合」的獨特文化景象,閩南人闖南洋,導致南洋「番雞」與漳州本地斗雞的選種、選配與打鬥。據記載,迄今印尼、菲律賓各地華裔及土生華人仍盛行斗雞,據說是由漳州傳去的。
由雞觀人,透過斗雞看地域人文性格。漳州斗雞文化不知不覺地融合於漳州人的身上,漳州斗雞「生命不息,打鬥不止」,也與閩南人「愛拼才會贏」的理念不謀而合。
斗雞的比賽規則
經過100多年的演化,在漳州斗雞基本上形成一套約定俗成的較為完整的比賽規則。
場地:斗雞場地鋪地毯,用60-70厘米高竹圍打成圓形,直徑一般不小於6米(竹圍長約20米)。
斗雞:雙方雞主根據斗雞的雞齡、體重、高度、戰績等情況進行比賽。雙方斗雞現場過秤,相差在100克以內;雙方雞齡相當(有老中青和是否有腳劍之分);參照雙方勝負戰績,經衡量協商後,如同意對雞,即可放雞決戰。
放雞:雙方雞主抱雞進場,裁判員看鍾點吹哨放雞,三個雙斗腳後裁判即宣布比賽進行有效。不到三個雙斗腳,有一隻雞跑了,裁判即宣布比賽無效。
勝負:在3個小時內,有一方雞出聲敗走為輸,如雞主愛惜雞,不讓其出聲敗走,可拋白毛巾認輸;雞主入場隔雞者,判隔雞方為輸,3小時內被鬥倒地斷氣者為輸;3小時內一方被打倒在地,但不出聲,經一分鍾逼一次仍不出聲,雞主又不認輸,不去隔雞,堅持3個小時到,判和場。
㈥ 一斤的斗雞苗怎麼養
斗雞苗的戰斗水平高低,主要在於日常的飼養和訓練,其要點如下:小雞孵出後,一般第1天不喂飼料,供給清水,環境溫度如同一般雛雞;第2天開始飼喂開水浸泡過的小米及熟斗雞蛋,也可飼以少量水浸泡過的芝麻;第3天開始飼喂熟斗雞蛋、開水浸泡過的小米及青鮮菜類為主的飼料,並可適當喂給少量昆蟲和雜糧。此時仍需注意保溫、適當的運動量及陽光,有利其生長發育。30日齡後,適當增加昆蟲和雜糧的飼喂量,同時增加露天運動的時間及陽光照射,有助於雛雞正常的成長。 因各地喜於早春孵化育雛,故需注意育雛期間的保溫及天氣的變化;為了雛雞順利成長,民間還有夜間增加光照的,以延長雛雞取食時間,有利加速成長。 雛雞45日齡,體重可達0.5千克,公母雛雞已易於分辨,此時開始需雌雄分群飼養,有利成長。75日齡開始,雛雞生長迅速,尤其增長骨骼更需在飼料中增加礦物質飼料(骨粉)及昆蟲,民間習慣飼喂蟬、土元及蝗蟲等。此時開始雄性雛雞進入成長階段,為免於斗傷影響成長,需單只籠養,民間多選用荊條編制的較寬大的罩籠圈養,每天定時於早、午、晚、共3~4次放出籠外自由活動,但需嚴格控制不得與母雞交配,也需防止雄雞間較強的爭斗。270日齡的幼雞,羽毛生齊,體格基本成長定型,可以開始進行初斗訓練
㈦ 一斤重的斗雞怎樣分公母
不管什麼雞。公雞的爪子多出一點點東西。小的時候有米粒大隨著年齡變大而變大,老公雞那個有小孩的手指那麼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