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邦戛是在印尼什麼島

邦戛是在印尼什麼島

發布時間:2022-11-16 15:19:04

❶ 為什麼印尼的首都在爪哇島

雖然印尼是東南亞的多個島嶼組成的以農業為主的國家,但是因為氣候原因。從古至今適宜人類居住、開墾農田的島其實並不多。

印尼的首都雅加達在爪哇島,不僅有地理原因,還有歷史原因。

爪哇島是印尼眾多島嶼中面積較大的島嶼,作為印尼的第五大島,面積雖只有13.87萬平方公里,人口卻有1億4500萬,占據印尼總人口的53.7%。(印尼大約由17508個島嶼組成)

熱帶雨林一直因為「地球之肺」的贊譽,讓人們覺得這是風水寶地。其實不然,熱帶雨林氣候因為其高溫多雨的特質,有機物分解加快,植物新陳代謝也很快,畢竟是植物都進化到吃人的地方,還是退台保平安吧。

以上。

❷ ji.cempedak no,10-pekan baru 28125 在印尼是什麼地方

這地址是在印尼蘇門答臘島的廖內省的城市,北乾巴魯(pekan baru)

❸ 印度尼西亞位於什麼板塊與什麼板塊之間

印度尼西亞尼處於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三大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多火山和地震。
1.印度尼西亞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Indonesia),簡稱印尼(Indonesia)。是東南亞國家,首都為雅加達。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印度尼西亞國土面積1913578.68平方公里,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面積較大的島嶼有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伊里安島、蘇拉威西島和爪哇島。
2.印尼人口2.62億,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有數百個民族,其中爪哇族占人口45%,巽他族14%,馬都拉族和馬來族分別佔7.5%。民族語言共有200多種,官方語言為印尼語。約87%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13—14世紀在爪哇形成強大帝國、16世紀末淪為荷蘭殖民地。1942年被日本佔領。1945年獨立,1950年8月成立共和國。 印尼是東南亞國家聯盟創立國之一,也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及20國集團成員國,航空航天技術較強。石油資源可實現凈出口,印尼曾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1962—2009年),近期正在重新加入該組織。
拓展資料: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共有一級行政區(省級)34個,包括雅加達首都、日惹、亞齊3個地方特區和31個省。二級行政區(縣/市級)共514個。[2]31個省分別為:北蘇門答臘省(首府棉蘭)、西蘇門答臘省(首府巴東)、占碑省(首府占碑)、南蘇門答臘省(首府巨港)、明古魯省(首府明古魯)、楠榜省(首府班達楠榜)、邦加-勿里洞省(首府檳港)、廖內群島省(首府丹戎檳榔)、西爪哇省(首府萬隆)、中爪哇省(首府三寶壟)、東爪哇省(首府泗水(蘇臘巴亞))、萬丹省(首府西冷)、巴厘省(首府登巴薩)、西努沙登加拉省(首府馬塔蘭)、東努沙登加拉省(首府古邦)、西加里曼丹省(首府坤甸)、中加里曼丹省(首府帕朗卡拉亞)、南加里曼丹省(首府馬辰)、東加里曼丹省(首府三馬林達)、北加里曼丹省(首府丹戎施樂)、北蘇拉威西省(首府萬鴉老)、中蘇拉威西省(首府帕盧)、南蘇拉威西省(首府望加錫)、東南蘇拉威西省(首府肯達里)、哥倫打洛省(首府哥倫打洛)、西蘇拉威西省(首府馬穆朱)、馬魯古省(首府安汶)、北馬魯古省(首府索菲菲)、西巴布亞省(首府馬諾誇里)、巴布亞省(首府查亞普拉)和廖內省(首府北乾巴魯)

❹ 西加里曼丹的華人

華人最多的唯一省份
什麼年代華人開始進入西加里曼丹?沒有完整確切的文字記載,據中國的史書記載,北朝魏宣武帝在位年間,就與婆羅王有接觸。經商往來,而婆羅王對中國的朝貢也未中斷過。若此記載可靠,則在1000多年前華人就來到婆羅洲(加里曼丹)了。
據在馬來西亞的金劍先生(1991年12月14日馬來西亞《新生活報》刊登)寫道:「1407年(永樂4年)在呂宋島的海盜首領林道乾,不敵西班牙的部隊,只好率部下南逃至婆羅洲島北部登岸,土人酋長見林道乾部隊衣甲鮮明,不敢抵抗,帶領族人投降,之後,林道乾部眾在此開荒耕種,改邪歸正,與土著女孩通婚,繁衍至今。」這個地區就是現在的「宋公」(Sungkung),它位於三發河上游,到現在該村還保養著林道乾的墓,墓的上面還插有他的寶劍呢。
這就是有文字記載關於華人來到西加的歷史。隨後就有華人乘搭帆船向南探險,而來到婆羅洲,一般是每年的春季順東北風來到西加,要到6-7月間有了西南風才回航,當時來到西加的華人都是短暫停留,以經商為主,後變成長期定居,進行釆礦,開荒。也許是1740年喃吧哇(Membawah)蘇丹向汶萊蘇丹招得一群華工到百富院開採金礦,從此開採金礦延伸到內地,如民旺、新南(Minwang),新南(Sinnam)和東萬律(Mandor)。
1750年開始有大批華人來到西加,因為那年三發(Sambas)蘇丹批准華人在鹿邑(Mentrado)開採金礦。
當1770年在東萬律發現新金礦後,華人更迅速來西加,幾乎每年約有3000華工來到西加。受金礦的誘惑,大批華人移居西加,從喃吧哇轉移到坤甸,邦戛,三發等地,後由於開採金礦容不下,就轉移生產目標,即向各處開始耕田捕魚,開墾農業和種植園藝,如胡椒、甘密(Gambir)、椰子、橡膠等。
據荷蘭作家Cator的記載,1900年西加華人是41,500人,20年後增加到67,000人,到1930年是108,000人。而此時華人的農園地約120,000公畝。到1954年人口統計時,西加的華人佔全省人口的30%(馬來人30%,達雅人30%,其他各族10%)。
金礦在1812年約有30多個礦區,以東萬律金礦最大。全部采礦工人約3萬。早期到來西加開採金礦的華人,都各自組織公司,主要是梅州市梅縣區、大埔人。早期的公司有東萬律的蘭芳公司、鹿邑的大港公司、三條港公司、和順公司等。
逐漸地越來越多華人前來西加,於是自1850年華人開始轉移生產目標,即向西加的市鎮以外的森林地區墾荒務農,所以西加各偏僻地區都散居了華人,他們開荒墾植椰子園,橡膠園,胡椒園。成立小鄉村,甚至有些小鄉村全是華人,沒有其他族群,在內陸丘林地帶的每個園區都是華人開辟的,即使交通很不方便的地區都有華人的小村莊。在城市華人比較多的是山口洋,華人居民佔全市人口的65%,坤甸市華人佔45%。
西加華人居住區的房屋建築格式與中國大同小異,在他們住家四周圍都種菜,養家畜。在山口洋,鹿邑和東萬律,那兒的市區建築與中國城鎮都很相像。
傳承中華文化教育最普遍的唯一省份
上面己說過,在西加全省的每個森林地帶都有華人居住而成為小村莊。有的村莊只有10多戶人家。他們有的是聚居在一塊成個村莊;有的分散居住在各自的膠園、椰園,相隔數百米。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華文教育紛紛興起,都以普通話教學,就連十幾戶人家,交通不便的偏僻村莊都開設中華小學;就連散居各園區的村莊也開設中華小學校。多數村莊學校只有數十名學生,所以只用一兩位教師。當時的教師有的須步行幾個小時才到達學校,教師們也一樣願意前去執教,其執教精神高尚可貴。據說當時西加的華校大大小小有100多間。
1957年西加省政府下令全省13個地區(坤甸、松柏港、喃吧哇、山口洋、邦戛、三發、盂嘉影、萬那、上侯、新黨、昔嘉羅、富都、道房)以外的地方不準開設中華學校,這個禁令於1958年開始實施。華校的數量就大大減少,但原來的華校在地方上的熱心人士支持下改為「民族私立學校」,上午教授印尼政府的印尼文課程,下午教授華文,這樣一直維持到1967年蘇哈托宣布禁令後就全部封閉了。
保持中華文化傳統最完整的唯一省份
西加的華人傳統文化從未被破壞過,間斷過。在蘇哈托掌政時曾下令禁止一切含華人傳統的文化節日的活動,如除夕夜到廟堂上香,過春節等。然而在西加對華人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冬至等,西加華人商業活動照樣停業慶祝。
這里必須特別提及華人佔全市人口65%的山口洋,曾被喻為印尼的唐人坡,小香港,除以客家話通行於市區外,另一特色是「十步一小廟,百步一大廟」的廟宇建築群。
蘇哈托下台後,春節期間更是舞龍舞獅,廟宇鍾鼓齊鳴,男女老少上香拜神通宵達旦,元宵節各地神仙齊出遊,法師坐刀轎,穿口針,踩釘排等巡遊全市,熱鬧非凡。近年來當地的其他族群,軍政人員也多參與這一活動,這是全印尼獨特的喜慶節日。
在西加的華人中,尤以潮州人和福建人都不吃三板跳魚(稱三寶公魚),這種魚背脊上有五個手指紋,傳說是因被海浪打上三寶公的船上後,三寶太監親手抓起放生的,所以魚背上留下了三寶太監的五個手指印。
華人遭受最大迫害的唯一省份
1942年日本佔領西加後,將西加華人精英進行大逮捕,然後載往東萬律,實施集體大屠殺或活埋,幾達萬人。日本軍把一卡車一卡車的華人載往東萬律,其中不乏正值壯年的積極分子,一概被命令自掘填墓穴,然後在屠刀下斷頭或集體活埋。東萬律的集體屠殺,後來建了萬人冢的墓園,至今仍是家屬們難以跨越的死蔭幽谷。
1965年「九卅」事變後,蘇哈托上台,搞反共排華運動,西加的印共及其同情者組織游擊隊反抗蘇哈托政權,游擊隊的成員有華人,活動范圍是三發縣和坤甸縣兩個縣區的森林地帶。蘇哈托政權撲滅無方,誣賴游擊隊能在森林生存是靠山區華人的資助。為達消滅目的,掌權人就散播不利華人的謠言,煽動慫恿勇猛而單純的達雅族人仇視華人,向華人大開殺戒,進行驅趕行動。於是在1967年底,三發縣、坤甸縣軍人偽裝成達雅族人,率領了達雅族人搞「紅頭事件」,用達雅族人的習俗,向每個村莊散發紅碗,要大家宣誓驅趕,燒,殺,搶華人及其房屋,財產,園地。經過大運動後,將這兩縣管轄的山區華人趕到海邊城鎮,造成約20多萬人華人難民。有的村莊華人走得慢些的就被殺害,甚至有的是由武裝人員策劃進行全村莊的大屠殺,例如孟加影坡附近的麻雲,伯蘭蒂,和華莪附近的雙濱港,這3個村莊,各有數十戶華人,男女老少各數百人口,全被集體殺光。當時除這三個村莊的華人及連同走得慢而被殺害的華人約數萬人。
那些被趕走的約數十萬人,他們來到沿海地區成了無業遊民,政府不管,讓其自生自滅,有的還被以「莫須有」罪名逮捕入獄,許多未經審判而凌辱致死獄中;當時逃到山口洋和坤甸的華人難民,其中有的與其餓死,不如冒險到外島找出路,求生存。
西加華人向來循規蹈矩,卻總是難逃宿命,日本來時說華人參與抗日游擊隊,進行大屠殺;自家人當家作主的時候又說華人支援共產黨,又成了代罪羔羊。
所有在山區的華人都有樹膠園,胡椒園等,被搶光了,最後都被破壞了,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逃來沿海的難民,當時已沒華人團體了,只由個別熱心華人接濟,有的流落為乞丐,賣淫,有的帶點錢出來的就到外島打拚。
在那個年代政府在西加也實施白色恐怖,凡是被認為「莫須有」的華人就被捕殺,許多尚有一點積蓄的華人紛紛逃往外島避難。所以從此西加華人人數大大減少,由原來的佔全省人口的30%減至9,151人(2004年統計華人人數是365,232人,全省3,991,612人)。
經濟作物也在這次清剿中全給破壞了,造成西加的經濟一落千丈,幾十年了都恢復不了。
外嫁華人姑娘最多的省份
自「紅頭事件」後,西加出現很多窮困難民,為擺脫貧困,先是出現許多媒人帶難民的女兒,寡婦到香港,台灣找婆家,一些寡婦在台灣更多的是嫁給退伍老兵;後來是台灣的媒婆帶人來物色,就形成更多華人女孩外嫁到香港,台灣等地了。她們有的是幸福了,找到了好歸宿;但也有的遭到更慘的命運,被虐待,被轉賣為娼,再入地獄。
族群和睦相處的省份
自蘇哈托下台後,其所搞的種族挑撥離間,造成土著人殺害華人,土著人殺害馬都拉人等血腥事件。到21世紀初結束了。恢復了三大族群(達雅族,馬來族,華族)融洽相處。華人逐漸參與了政治活動,參選為中央,省級與縣市議員,有華人當選為西加省議會副議長;坤甸市議會議長;山口洋正副議長。還有華人當了地方長官,如張錦坤是第一位華人當上了上侯縣縣長,接著西加省副省長黃漢山;山口洋市長黃少凡;坤甸縣縣長也是華人;山口洋市議會議長還是華人婦女呢。西加華人多盡了民族的公民責任和義務,這是良好榜樣。

❺ 印尼檀香島在哪裡

松巴島。印尼檀香島位於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東南部的松巴島,是全球面積第72大的島嶼,面積11060平方公里,人口75.6萬(2015年)。裡面自然生態環境非常好,綠意盎然。

❻ 羅芳伯是如何建立了亞洲首個共和國的

古代科舉考試圖

當歷史的風雲漸漸散去,重新溫讀歷史,羅芳伯不平凡的經歷、巍峨的功績,仍讓我們慨嘆不已

作者:洋流

歷史翹望者,以筆為光,照亮100位歷史人物

全文4099字,讀完大約5分鍾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科舉制自創立以來,便成為古人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的獨木橋,中狀元也成為讀書人畢生追求的目標。

然而,「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畢竟是極少數,更多是「末名已是孫山郎,卻落孫山在後頭。」

考不中科舉,怎麼辦?

有畫畫的(唐伯虎)、有寫詩的(李白)、有寫書評的(金聖嘆)、有寫鬼故事的(蒲松齡)、有從醫的(李時珍),還有非常生氣要變法的(劉光第,戊戌六君子之一)。

今天,和大家說一個更牛逼的。

他考不中科舉,一氣之下跑到了南洋,直接建立了一個國家。

他被梁啟超評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八個華人之一。

他被印尼前總統瓦希德稱作「與華盛頓並列的世界偉人之一」。

他被新加坡國父李光耀視作偶像。

他就是羅芳伯。

文武全才

唯獨沒有考試細胞

羅芳伯原名芳柏,芳伯是人們對他的尊稱。

1738年,羅芳伯出生在廣東嘉應州石扇,粵閩贛三省交界處的一個小村落。

羅芳伯故居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羅芳伯小小年紀就品嘗到了人世的艱辛,也懂得了「技不壓身」、「一門技術就是一個飯碗」的道理。

於是,他在認真讀書之餘,一邊幹活一邊練武,練就一套過硬的拳技和武藝,「自幼學文習武為群兒冠」。

羅芳伯不但讀書和練武數一數二,而且做事勤快,為人友善、豪爽,「負奇氣,性豪爽,尤喜結納」,深得鄉里鄉親的稱贊。有書記載他:「嘗於讀書習劍之餘佐治耕牧,遇事勤奮,鄉里稱之。」

武藝高強,又寫的一手好文章,羅芳伯可謂文武全才,卻唯獨沒有考試細胞。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在多次鄉試不中之後,已經34歲的羅芳伯徹底對仕途死了心。

為了改變「耕辛憑舌,苦硯為生」的生活窘境,羅芳伯放棄了在家鄉的教書匠工作,和一百多名親戚朋友漂洋過海,來到盛產金礦和鑽石的婆羅洲(即今印度尼西亞西部的加里曼丹島)。

當時,誰也不會想到,一個落第書生,會改寫婆羅洲乃至整個亞洲的歷史。

創業

下南洋淘金

18世紀中期的婆羅洲,分屬於20多個馬來王國。在華人礦工的加入下,婆羅洲興起了淘金熱。婆羅洲因此被為「金山」。

婆羅洲的地理位置

來到婆羅洲後,羅芳伯以地緣和血緣為紐帶,在坤甸住了下來。

他重操舊業,仍以教書為生,課余積極聯絡當地的華人和土著居民,開始發揮自己與生俱來的交際才能。

經歷了三十多年的發展,婆羅洲的三發、南吧硅、坤甸等馬來土邦,已經形成了一些華人集聚地。開采礦山的團體、服務華人的商會和從事農業生產的華人組織也應運而生。

幾個華人湊在一起就可以自稱是一個組織。各個組織之間,互不統屬,各行其是。特別是客家人和潮汕人混居的地方,還經常發生矛盾糾紛。

有文才又會武術,且又很熱心華人事務的羅芳伯,漸漸成為了華人特別是當地的客屬地區最有威望的人。很多人在遇到糾紛和困難的時候都來找羅芳伯,他也有了「羅方口」的美譽。

在婆羅洲淘金的華人

婆羅洲的自然條件和生活環境極為惡劣。作為外來族群,華人的生活十分困苦,大部分人都缺衣少食、夜無居所。婆羅洲土著居民對華人抱有敵意,歧視甚至排擠華人,來自印尼的荷蘭帝國東印度公司也虎視眈眈。尤其令人痛心的是,華人不僅不抱團取暖、一致對外,反而經常內斗。

只有團結起來的華人,才能站穩腳跟,才能抵禦外部的武裝入侵。

羅芳伯決定通過自己的努力,團結華人,減少內斗,改變華人在婆羅洲的生存環境。

日進斗金的商業王國

1774年,羅芳伯效仿水滸傳中的梁山泊,找到了「有同心者一百八人」,組建了「蘭芳會」。後來,又成立了「蘭芳公司」。

在羅芳伯的領導下,「蘭芳公司」發展成為西婆羅洲最大的華人聯盟之一,擁有龐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涉及采礦、農業、糧糖等行業。

站穩腳跟後,羅芳伯依靠強大的人格魅力、卓越的領導才能,開始整合當地四分五裂的各種華人團體、商會、村寨,掃除了所有對手,成為華人在坤甸一帶的唯一組織。

「蘭芳公司」既是一個商業組織,又是一個軍隊機構。它對內消除異己,統一華人組織,對外積極聯絡蘇丹和當地土族頭人,抵禦印度公司和荷蘭侵略者的入侵,在當地贏得了很高的聲譽。

婆羅洲

在坤甸王國的求助下,「蘭芳公司」連年苦戰,幫助坤甸王國抵抗外敵入侵和平定國內叛亂,贏得了蘇丹的信任。

坤甸蘇丹為了感謝他,更是看重羅芳伯的才能,將東萬律縱橫數千里之地獎勵給他管轄。

按照《羅芳伯傳》的說法,當地統治者蘇丹與羅芳伯簽約割讓土地給蘭芳自治,「其所割讓的土地,計東界萬勞,西界卡浦斯河,南界大院、上侯、雙溝月之線,北界勞勞、山口洋、邦戛之線,縱橫數百里??」

這樣,羅芳伯的轄區內便有了10多萬之眾的百姓和南北數十里的產金地,建立了一個規模宏大、組織嚴密、日進斗金的「商業王國」。

亞洲首個共和國

當時,羅芳伯率領的部隊已經有三萬多人,隨後,又有二十多萬當地人主動歸附,為建立一個完整的國家打下基礎。

1777年,美國獨立戰爭激戰正酣,法國大革命尚在醞釀,羅芳伯將「公司」改為「共和國」,建立了東萬律為首都的「蘭芳大統制共和國」。這是亞洲第一個現代共和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現代共和制國家之一。

蘭芳共和國疆域圖

這一年定為蘭芳元年。羅芳伯擔任首任國家首腦「大唐總長」,並被當地人尊稱為坤甸王。

在國家政治制度上,蘭芳實行共和體制。設置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立法、司法機構。全國分省、府、縣三級,由各級公民投票選舉出當地行政機關的負責人。至於「國之大事,皆咨決眾議而行」,類似於後來普遍實行的議會制。軍事方面,設有國防部,沒有常設軍隊,實行全民皆兵;教育方面,舉辦漢文學校,聘請儒士執教,以教授中國傳統文化為重點。

在國家領導人的產生上,蘭芳結合中國古代的禪讓制,創立了禪讓與民主選舉相結合的形式。上任領導在去世或下台前,推薦下屆領導,但其能否出任大總長則需要多數公民贊同。

在國家治理上,蘭芳推行以法治國。建國之初,蘭芳就設立法規,禁止暴政,並規定:凡姦淫搶掠者,殺無赦。

蘭芳共和國總長府舊址

因為蘭芳共和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規章制度,並嚴格地遵守這些法規,吸引了許多當地土著部落前來歸附,蘭芳共和國的版圖迅速擴展到整個婆羅洲。

羅芳伯領導當地人民及僑民的披荊斬棘,苦心經營,將婆羅洲的坤甸、東萬律、沙拉滿、山口養各地,由荒涼之地建設成為富庶的「金礦之鄉」、「魚米之鄉」,成為當地人民和僑民美麗的家園。

向清朝稱藩

卻遭乾隆拒絕

雖然在婆羅洲多年,羅芳伯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炎黃子孫的身份。在他的觀念中,南海還是中華文明傳播的區域。

剛剛建國,羅芳伯就派人回國,覲見乾隆皇帝,請求稱藩,想把西婆羅洲這塊土地納入大清的版圖,或者變成藩屬國家。

當時,荷蘭殖民者一直對蘭芳共和國虎視眈眈,不斷派兵侵擾。僅僅依靠蘭芳小國的力量,很難抵抗荷蘭殖民者。羅芳伯希望能夠藉助清朝的力量,震懾荷蘭人。

乾隆

遺憾的是,乾隆皇帝根本不想理睬這些「天朝棄民」,也不承認這個南洋華人在海外建立的國家,但最終還是同意與蘭芳共和國開展貿易。

羅芳伯也藉助這一點,向外製造假象,宣稱蘭芳已經是清朝的藩國。

此舉果然唬住了荷蘭人,當時的清朝正處於康乾盛世,荷蘭人擔心對蘭芳的入侵會引起清朝的反對,不得不停止了對蘭芳的騷擾。

與清政府榮辱共存

1795年,羅芳伯去世。

在107年的歷史中,蘭芳共和國雖然有過鼎盛繁榮,但19世紀後期,日益衰微。

特別是,清政府很快走向了衰敗,1840年與1856年的兩次鴉片戰爭,更是暴露了大清帝國的腐敗無能。

荷蘭人認識到清朝已經衰弱,無力再顧及境外。

中法戰爭

1884年,趁中法戰爭之機,荷蘭人入侵蘭芳共和國。蘭芳共和國人民在大總長的領導下,一方面全力進行抵抗,另一方面火速派人請求清朝派兵支援。

但此時,清朝自身的統治已搖搖欲墜,根本無暇他顧。

得不到清朝的支持,武器裝備又與侵略軍相差甚遠,在攜手當地土著居民抵抗西方殖民者的入侵長達百餘年後,蘭芳共和國終於在19世紀末滅亡。

荷蘭殖民者

不過,由於害怕清政府做出反應,荷蘭當時還不敢公開宣稱滅亡已經蘭芳,而是另立了一個傀儡國家以便統治。

直到1911年清朝滅亡後,荷蘭才正式宣布對蘭芳地區的佔領。

傳奇不朽

往事如煙,雖然時過境遷百餘年,但羅芳伯及蘭芳共和國至今仍為當地人稱頌。

今天,印度尼西亞東萬律還有紀念羅芳伯的「蘭芳大學」,在坤甸還有一座紀念羅芳伯的紀念廳、墓園,以及各種廟宇。

羅芳伯墓地、紀念館和紀念堂

每年的農歷二月初九,也就是羅芳伯誕辰日,人們還會舉行謁墓祭祀儀式。

紀念活動

羅芳伯除了在婆羅洲具有崇高的聲望,在東南亞一帶也影響深遠。

新加坡的開國總理李光耀,就常常將自己比作羅芳伯。

李光耀

印度尼西亞前總統瓦希德,將羅芳伯評為與華盛頓並列的世界偉人之一。

馬來西亞山口洋市市長阿旺伊斯哈博士說,羅芳伯的施政經驗很值得我們學習,他重視教育,關心人才,努力發展經濟,贏得人心,也贏得劃時代的成功。

梁啟超曾經在他的《中國殖民八大偉人傳》中說,歷史上華人有八大偉人,其中一個便是建立了蘭芳共和國的羅芳伯。

國內的一些學者也著書立說,傳頌蘭芳共和國的功績。早在20世紀60年代,著名歷史學家羅香林就著有《西婆羅洲羅芳伯等所建共和國考》一書,中國閩西歸僑作家張永和、張開源著有長篇傳記《羅芳伯傳》,這些著作讓蘭芳共和國所經歷的風風雨雨再現在人們眼前。

《西婆羅洲羅芳伯等所建共和國考》書影

當歷史的風雲漸漸散去,重新溫讀歷史,羅芳伯不平凡的經歷、巍峨的功績,仍讓我們慨嘆不已:

?7?奮斗的一生

不論是小時候的窮苦,還是長大後的落第,羅芳伯沒有安於現狀、消沉氣餒,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奮斗,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困境,也成就了偉大的事業。

?7?高尚的情操

從蘭芳會、到蘭芳公司再到蘭芳國,羅芳伯始終將改善華人及當地人民的生活放在第一位,不計個人的利益,大公無私的精神令人欽佩。

?7?千秋的功業

蘭芳共和國成立後,通過一系列制度創新、經濟建設,極大改善了當地人及僑民的生活。在共和體制方面的探索,更是為現代民主政治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7?家國的情懷

雖然身在南洋,羅芳伯仍然心懷故土,情系根祖。即便欲稱藩清朝而不得,在臨終前他還囑咐國民,無論今後誰為國家領導,歸順大清之心決不可變。愛國之心,可鑒日月。

羅芳伯塑像中央美院趙民作

為羅芳伯傳奇的一生及蘭芳共和國點贊!

❼ 為什麼印度尼西亞被稱為「千島之國」

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的群島國,它橫貫赤道,領土有190多萬平方千米,人口1400萬。論面積,居亞洲第4位,論人口。居亞洲第5位,可是,它的島嶼數卻名列世界前茅,達13667個,素有「千島之國」的稱號。實際上,它是名符其實的「萬島之國」!僅國內的千島縣,一個縣就有島嶼1千多個。廖內縣則更多,達2500個。無論就島嶼總數說,還是從群島的總面積看,印度尼西亞的「千島之國」之名,都是名不虛傳、單就它的名字來看,其中「印度」一詞,在梵文中意為「海」,」尼西亞」在希臘語中意為「島嶼」,印度尼西亞一名,就是「海」和「島」的合稱。此外,印度尼西亞還有一個動聽的土著名稱叫「奴山打拉(NU一santara),也正是「群島之國」的意思。由於島多而分散,全國重要的海和海峽就有十多個,因此印尼又被稱為世界最大的「海國」。
在印尼所轄的這些繁若星辰的海島中,名列前茅的部分世界大島也在這里。伊里安島,是太平洋上最大的一個島,它東西長2400千米,中部寬 640千米.面積 78.5萬平方千米,僅次於格陵蘭島,為世界第二大島。它的西部地區,屬於印尼領土。加里曼丹島,位於中國海以南,馬來群島之中,面積約73.4萬平方千米,是僅次於伊里安島的世界第三大島,它的2/3的面積屬於印尼領土。位於安達曼海以南的蘇門答臘島,面積42.5萬平方千米,為世界第六大島,全部屬於印尼領土。除了這些顯赫的世界大島之外,在印尼所屬的島嶼中,面積超過萬余平方千米的有9個,超過千餘平方千米的有15個,這些氣勢磅礴的大島,構成了印尼的無與倫比的海島世界。
有趣的是,印尼的許多島名和城名都有其特有的含義與來歷。印尼首都雅加答,坐落在西爪哇北海岸,「雅加答」一詞,在印尼語意中為「光榮的堡壘」,代表著印尼人民是不可戰勝的。」「伊里安」在印尼語中含有「人民」和「高地」的意思,意為「人民的高地」。爪哇島上的萬隆是座風景優美的山城,坐落在火山群中。原來這個地方曾稱「勃良安」,意即「仙之國」,後改為「萬隆」,這一名字意為「火連山」。印尼西端的蘇門答臘,古時曾稱「蘇瓦納布米」、意即「光輝綺麗的鄉土」或「盛產黃金的國土」。這些島名和城名,寄託和表達了印尼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印度尼西亞獨立後,有著很大的發展潛力,所以又贏得了「希望之島」的美稱。

❽ 中國華人海外建國的是哪個國家

1、蘭芳共和國
從幫會到企業到國家
「蘭芳」,不是一個女孩子的名字,而是200多年前一群中國人在數千里之外的熱帶海洋島嶼上建立的自治體。他們在完全沒有祖國支持的條件下,以驚人的意志,頑強求生。
公元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今廣東梅州的客家人羅芳伯鄉試不第,「乃懷壯游之志」,發揚客家精神,漂洋過海,登上婆羅洲(今西加里曼丹島)。在坤甸成立了「蘭芳公司」,是一個與東印度公司相類似的含有政治色彩的團體組織。

五年後,羅芳伯將「公司」改為「共和國」,以東萬律為首都「蘭芳大統制共和國」建立。這一年定為蘭芳元年。
羅芳伯,原名羅芳柏,羅芳伯是後人對他的尊稱。生於1738年(乾隆三年),「自幼學文習武為群兒冠」。
剛到婆羅洲時,羅芳伯以教書為業,他有文化、有才能,又懂武術,既能團結僑胞,又能與當地土人合作,深受當地人民和華僑的擁戴。
婆羅洲土地肥沃,可耕可牧,又有山林、金礦,資源豐富,還有港灣可發展交通,但島上內部各大小采礦公司之間互相爭斗,外部又有荷蘭帝國東印度公司的武裝入侵,內憂外患。羅芳柏在站穩腳跟後,帶領自己的夥伴,和當地人一起,協助當地蘇丹首領平了土著人的叛亂,得到了首領的嘉獎,將東萬律劃歸羅芳伯管轄。這塊地方有10多萬人及南北幾十公里的產金地,吸附華人數萬,土著好幾十萬,順理成章地成立了巨大的經濟實體—蘭芳公司。
1776年羅芳伯建立了「蘭芳大統制共和國」,始用「蘭芳」年號。羅芳伯參照西方國家的一些法制,設置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立法、司法機構。國家有國防部,但沒有常設軍隊,而是全民皆兵,平時分散各地搞生產,戰時集中起來御敵。地方分省、府、縣三級,由各級公民投票選舉出當地行政機關的負責人。
剛剛建國,羅芳伯就派人覲見乾隆皇帝,請求把西婆羅洲這塊土地納入大清的版圖,或者變成藩屬國家。但乾隆皇帝根本沒理睬這些「天朝棄民」,也不承認這個南洋華人在海外建立的國家。
羅芳伯當了十九年的國家元首於1795年病逝,臨終前他還交代國民,無論今後誰為國家領導,歸順大清之心決不可變。
之後,由全國公民選出江戊伯繼任國家元首。此後還有七人先後擔任過這個職務。
1886年,蘭芳共和國遭到荷蘭殖民侵略軍的進攻。蘭芳共和國全體民眾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最終因武器不如人而陷落,這個存在了110年的華人小國不幸滅亡。
按照《羅芳伯傳》的說法,當地統治者蘇丹與羅芳伯簽約割讓土地給蘭芳自治,「其所割讓的土地,計東界萬勞,西界卡浦斯河,南界大院、上侯、雙溝月之線,北界勞勞、山口洋、邦戛之線,縱橫數百里……」幅員遼闊,人口也達到百萬之眾,地地道道的國家,可為什麼這個墓誌銘上,偏要稱「公司」呢?
其實,像羅芳伯這樣的中國移民,在當時社會里叫「天朝棄民」,根本沒有社會地位。當時是乾隆年代,中國繁榮昌盛,朝廷威權無處不在。羅芳伯他們不敢稱孤道寡,怕犯一個謀逆之罪,自己遠離故土倒不要緊,連累身在故國的宗親友人那才是麻煩。中國人骨子裡始終認同祖國,不管走得有多遠,都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羅芳伯他們也是一樣。反而,他們一直希望能夠被清廷接納為一個地方政府,一來可以光宗耀祖,二來也可以利用祖國這個靠山,抵抗來犯的歐洲人。事實上,清廷雖然從來沒有正式承認過蘭芳國,但羅芳伯派出的使者至少見到了乾隆的重臣,使得對蘭芳覬覦已久的荷蘭人有所忌憚,一直不敢造次。直到1886年,見清廷衰敗,荷蘭才大舉進攻蘭芳,滅掉了這個華人在海外建立的國家。
擁有百萬人口,戰時可以全民皆兵的蘭芳國,敗在遠道而來的荷蘭人手下,據說主要原因是武器太差。這件事告訴我們,一個國家實行什麼體制不重要,重要的是實力—經濟的實力、科技的實力,以及軍事的實力。
華人在海外建國,歷史上並不少見。羅芳伯不是惟一的一個,但他是惟一一個不稱王的。

2、戴燕王國
當時在東南亞建立的華人國家不僅是「蘭芳共和國」一個,還有其他幾個國家:
廣東省人吳元盛,在婆羅洲北部建立戴燕王國,自任國王,王位世襲,立國百餘年。於19世紀亡於荷蘭.
戴燕王國是廣東人吳元盛在婆羅洲北部建立的一個王國,王位世襲,存在時間是18世紀中後期至19世紀中葉,歷4代國王70餘年。於19世紀中期淪為荷蘭的殖民地而滅亡。
戴燕王國的第一代國王為吳元盛,原為廣東嘉應州梅縣人,清朝乾隆中後期因為謀劃發動起義事泄而逃亡到東南亞的婆羅島,18世紀中期在當地創建了很有影響力的聚勝公司,成為首領。後來,其下屬羅芳伯的威望逐漸超過了他,羅芳伯取代了吳元盛的首領地位,成立了蘭芳公司,吳元盛成為羅芳伯的下屬。1777 年,羅芳伯在婆羅洲建立了蘭芳共和國,吳元盛是羅芳伯的手下部將,被派駐守在坤甸河北部的戴燕王國(Tayau)。當時,戴燕國王很殘暴,人民都怨恨他,1783年,吳元盛殺死了戴燕國王,吳元盛殺死國王後,人民都很感激他、敬佩他,因而被人民擁戴為戴燕國國王。
後來,吳元盛逝世後,其子年幼,由其妻襲位為女王,清代旅行家、航海家謝清高出海游歷南洋時(1783—1797年間),戴燕女王還在位。此後戴燕國王位由吳氏世襲四代,直到19世紀中葉,戴燕王國才淪為荷蘭的殖民地而滅亡。
謝清高在《海錄》一書中對戴燕王國進行了記載:戴燕在昆甸南,由昆甸南河溯流而上,約七八日,至雙文肚,即戴燕境。又行數日,至國都。乾隆未,粵人吳元盛刺殺番酋,國人奉以為主。元盛死,子幼,妻襲其位,至今猶存。
3、納土納島國王
明朝末年,廣東省潮州人張傑緒,在安波那島(納土納島)建立沒有特定名號的王國,自任國王。19世紀張傑緒逝世,內部發生紛爭,王國瓦解。
南中國海的納土納群島(Kepulauan Natuna,也有安波那島等其它幾個稱呼)印度尼西亞北部島群,屬印尼廖內群島省。位於馬來半島和加里曼丹島之間。由主島大納土納島(Natuna Besar)和其他許多小島,共由127個大小島嶼組成,面積2110平方公里,上世紀80年代末人口約1.5 萬,當時華人佔八成以上,據新加坡媒體過去的報導,這一群島上的華人一直希望獨立建國,但被印尼彈壓。納土納群島海拔不高,全年高溫、雨量多、富熱帶森林。
納土納群島一些比較早的華人家譜記載:清兵入關後消滅了南方的南明政權,在廣東沿海島嶼上堅持抗清的幾百殘兵和幾百家不服滿清統治的漁民逃到了南洋的一個小群島上——荷蘭人後來命名的納士納群島!
納吐納群島在當時不過是一塊蠻荒之地,華人來到這片土地上噼荊斬棘,將它開拓建設成一方樂土,納吐納群島成為華人的一個獨立的土邦。
可到了一百多年前,在納土納島首領(也算是國王)張傑緒去逝後,內部發生紛爭,荷蘭人乘機滅了張氏王國。印尼獨立出荷蘭後,納土納島群島未能獨立出印尼,像新加坡那樣獨立建國。 無憂資訊
這個本來屬於華人的地方,現在卻成了印尼的領土,看到不由得心痛!

4、暹羅王國
泰國吞武里王朝的建立者是華裔鄭信(1734-1782年),,生於泰國阿瑜陀耶城,史稱「達信大帝」或「吞武里大帝」。
鄭信的父親鄭鏞是中國澄海縣中外莆都(今上華鎮)華富村人。清雍正年間南渡暹羅,居阿瑜陀耶城(大城)。娶暹羅女為妻,生鄭信。
鄭鏞去世後,鄭信被暹羅國大臣收為養子,接受泰國傳統教育。長成後從政,官居甘碧府府尹,封爵為披耶。
1763年,緬甸入侵暹羅,鄭信率部防衛暹都。四年後,緬軍攻陷暹都,大城王朝滅亡。
鄭信在東南沿海地區建立根據地,組織反抗軍,光復大城,並遷都吞武里。
1767年12月28日登基為王,史稱吞武里王朝。隨後消滅各地割據勢力,三年後統一了暹羅全國,又多次對柬埔寨進行軍事擴張。他也派使臣到北京,入朝於清廷。
1782年4月7日,在一次宮廷政變中,鄭信被殺。從柬埔寨前線率大軍回京的卻克里將軍拿握政權,建立曼谷王朝。
泰國政府規定每年12月28日為鄭王節。
5、馬來吳氏王國
吳陽(1717—1784),又名吳讓,字士侃,馬來吳氏王國的建立者。原為福建漳州府海澄縣山塘鄉西興村人。
馬來吳氏王國演變為如今馬來西亞的宋卡市。
1750年到暹邏(今泰國)南部宋卡(今屬泰國,位於馬來半島)謀生。宋卡原是荒無人煙的地帶,吳陽帶領華僑開發墾植,使宋卡逐漸繁榮起來,吳陽因此被稱為建設宋卡的第一人。1769年,暹邏鄭皇率兵南下討平洛坤叛亂,吳陽乘機請為端四島、五島燕窩稅吏,願年納白銀五十一斤,鄭皇准其所請,並封他為子爵。鄭皇嘉其忠誠,1775年詔封昭孟(Chao Muang),意為城主,爵號鑾素汪奇里頌木,府署設廉松。統治宋卡城和大郡候、賽武里、大泥、丁加奴三城及馬來西亞吉蘭丹、丁加奴、吉打、玻璃市等四州。1784年,吳陽逝世。
6、「飛龍」國開國君主
張璉,「飛龍」國開國君主。明朝嘉靖年間饒平人,漢族,生年不祥,亡於1563年。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因不滿朝政腐敗,殺死族長,投奔大埔鄭八、蕭晚義軍。鄭八死後,被推為首領。後因起義失敗,遂率余部由雲霄河引航出海,聯合海上武裝力量,繼續對抗明朝政府。以後輾轉南下,奪佔三佛齊島 (今蘇門答臘),自立為國王,佔有舊港、柔佛、馬六甲等地,墾殖為漁,稱番舶長,漳州人和泉州人及海外華裔移民均依附他。
7、爪哇順塔國
南宋祥興二年(公元1279年),宋將張世傑兵敗崖山,左丞相陸秀夫(江蘇鹽城人)負幼帝蹈海而亡;其幼子陸自立(號復宋)和其他南宋遺民乘番舶外逃至南洋爪哇島。
陸自立被推舉為首領,自立為國,由於社會進步,中國人逐漸走向世界,現在,中華已不僅是一個國家,而成為了一個華人世界(就象阿拉伯世界)。以後還有沒有華人要建立國家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2015-06-05 趣歷史

❾ 加里曼丹島在印尼部分的主要民族是哪些

原著民有班加爾族(Banjar)、達雅克族(Dayak)、馬來族(Melayu)、庫代族(Kutai)和帕色爾族(Paser),另外還有爪哇族和華人等外來民族。

❿ 印尼為什麼要拿納土納群島向中國「發難」

雲石:印尼為什麼要拿納土納群島向中國「發難」?

這兩天,有一則國際新聞比較吸引眼球:外交部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問:印尼安全統籌部長稱,若無法通過對話與中國解決在南海納土納群島海域所存爭議,印尼可能訴諸國際刑事法院解決。對此,外交部回應:印尼對中國的南沙群島沒有提出領土要求,納土納群島主權屬於印尼,中方也沒有表示異議。

此消息一出,引來多方評論解讀。雲石君大致瀏覽了一下,許多時事分析者,認為印尼此舉,主要是在中國大力經營南海的當下,進一步確認中國對納土納沒有領土要求,而外交部的回應則是給印尼吃定心丸。

這類分析看上去倒也說的過去,但在雲石君看來,這未免有些太過簡單。

為什麼這么說?且看雲石君分析: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中國到底有沒有可能在將來打納土納群島的主意?

在雲石君看來,這基本上沒有可能。之所以這么篤定,是基於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是法理條件不具備。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雖然一向堅持南海主權,但並沒有對納土納群島有什麼特別的要求——差不多已經默認。何況納土納被納入印尼多年,早已得到國際承認,如果中國現在提及主權,有違國際法。

第二,技術上也難以做到。納土納群島位於南海最南端,與印尼的五大本島之一——加里曼丹島十分接近,而與中國本土則有萬里之遙。而且,中國與納土納群島之間,皆是一片汪洋,只有南海的那些島礁可做中轉。而鑒於南海島礁的小小體量,用來作為輻射島礁周邊海域的戰術基地或可勝任,但要充當中國本土與納土納群島之間的戰略連接紐帶,幾乎沒有可能。這也就是說,中國與納土納群島的地緣關系是極為疏離的,如果中國強占此地,在與印尼的博弈中處於絕對的地緣劣勢。

當然,雖然地緣上劣勢巨大,但中國與印尼的國力差距也更加明顯。如果中國真的要強占納土納,那印尼其實也不可能守的住。但這里會出現一個問題,也是中國不可能強占納土納的第三個原因:這會讓中國得不償失。

納土納位於南海南端的中央,扼守馬六甲海峽,本身又有足夠的體量(2110平方公里),如果中國真的在這里站穩腳跟,那它足以充當中國在南海南端的戰略基地。以此為基,印尼、馬來、新加坡以及汶萊,都會處於中國海空力量的戰略輻射之下。

這咋聽上去倒是很爽,但實際上,真要這么做,後果卻是極為糟糕的。

鑒於納土納如此重要的地緣價值,一旦中國真有強占之意,必然會大大激化與上述四國的地緣矛盾。如果不想被從此中國鉗制,這些國家必須聯合起來跟中國決裂——雖然大馬、印尼對納土納的歸屬同樣存在爭議,但如果是中國這個龐然大物擠進來,它們肯定會立馬冰釋前嫌,一致抗華。

印尼、大馬、新加坡、汶萊,這四個國家都是海島國家(大馬算是半海島國家),而且都處於南海最南端,與中國相隔萬里。這也就是說,中國與這些國家的地緣關系極端疏離,對他們的影響力極為有限。推薦關注,微信搜索:大國博弈.這也就是說,如果中國要強占納土納,那它首先將與這幾個國家徹底決裂——最要命的是,是中國要收拾他們還十分困難。

當然,有些朋友會說,就算地緣上存在巨大劣勢,但憑中國的實力,擺平這幾個小島國照樣不成問題。

如果只有中國和這幾個小島國,那倒確實如此。但這世界上的強國不止中國一個。迄今為止,南海秩序依然是由美國主導。如果中國真敢打納土納的主意,這些南海島國必然毫不猶豫的全面向美國靠攏。

以美國的能耐,再加上澳洲和日本,以及這幾個海島國家地頭蛇,他們如果聯合起來,完全有能力將中國擋在門外。而此舉還會引發東南亞國家的集體恐慌,導致他們紛紛聯美自保,中國將在戰略上陷入空前孤立,屆時不僅納土納不可得,連南海也未必保的住,整個東南亞戰略都將面臨失敗。

綜上所述,中國佔領納土納,法理依據不足、技術上確有困難,戰略上也沒有實施的空間。所以,於情於理,中國不可能做這種自取其辱的傻事。

這些道理,雲石君明白,堂堂印尼一國政府,更是不可能不清楚。既然如此,那它還提這事幹嘛?真就是要再重復確認一下?這種事三歲小孩或許會干,但對印尼政府來說,實在是有些無事生非——何況還是用威脅中國的姿態(印尼可是揚言不滿意就要告上國際法庭的)。

那印尼是有毛病么?

當然不是。如果大家仔細看外交部記者會中的記錄,可以發現:印尼部長「發難」的著力點,是與中國解決在南海納土納群島海域所存爭議。

海域!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說白了,相對於防範中國打納土納群島的主意,印尼更直接的目的,是納土納群島在法理上享有權益的那片相關海域。

既然是說納土納海域,那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個海域二字里頭,印尼打的是什麼算盤?

一般來說,島嶼相關海域主要是指兩種。第一是12海里的領海;第二則是200海里范圍內的海上專屬經濟區。

具體到納土納群島,12海里領海是沒有什麼爭議的,但在這200海里的海上專屬經濟區,確實中國與印尼之間確實有些爭議:因為納土納的專屬經濟區,與南沙群島的專屬經濟區重疊。

當然,這種重疊本身是天然因素導致,在國際上也很常見。只是,相關國際法對重疊區如何劃分並無明確規則——換句話說,你們相關各方自己商量著辦。

看到這里,大家大概就能明白印尼所指了。印尼真正的希望,是能明確這專屬經濟區的歸屬。更直白點說,印尼是想讓中國答應,關於納土納與南沙重疊的經濟區,其范圍要明確劃分;而且印尼就算不能全得,也得佔大頭!

這就是印尼部長此番言論的真實企圖。

看到這里,很多朋友肯定拍案而起:印尼撮爾小邦,焉敢威脅我堂堂中央之國!

其實印尼還真有些底氣。印尼是東南亞第一大國,而且是海島國家,還扼守馬六甲海峽,與中國的地緣關系,也是東南亞國家中最為疏離的(東帝汶除外)。再加上印尼與澳洲隔海相望,是澳州與東亞的天然地緣分隔帶。而澳大利亞則是西太平洋范圍內唯一的西方主要國家。

地緣實力強大,地緣區位上扼守馬六甲要津,地緣關繫上近澳而遠華,這種種因素,決定了,印尼是東南亞國家中,最有資格跟中國開高價的一個。

而且印尼選擇的時機也十分巧妙。眼下中國正在努力經營南海,美國為首的勢力則竭力阻擊,二者的博弈日趨白熱化。尤其是前段時間,美國剛驅艦闖南海,現在又揚言在APEC會議上就南海問題向中國發難。在這種形勢下,東南亞國家,尤其是印尼這個東南亞第一大國,它的態度就會顯得十分重要。現在提出納土納海域問題,確實是趁機向中國要價的最佳時機。

不過印尼也知道趁火打劫不地道。更重要的是,納土納專屬經濟區,說到底也不是什麼太大的利益糾紛,對印尼來說,能趁機撈一票當然爽,但如果撈不到,也不能因此把中國得罪了——畢竟中國可不是好惹的。所以,印尼的這番要求,並非是政府層面的正式發聲,而僅僅由一個部長開口道出,這樣的話,無論結果如何,自己都有轉圜的空間。

而中國外交部的回應,也頗有玄機。外交部的回應可分為兩段:

第一段:印尼對中國的南沙群島沒有提出領土要求,納土納群島主權屬於印尼,中方也沒有表示異議。

在這一段中,中方迴避了海域二字,而把它視為對領土主權的立場闡釋。這看似是答非所問,實則不然。在這里,中方將印尼承認中國南沙主權,作為中國承認納土納歸屬的前提。

這實際上是說:如果你敢趁機拿南沙問題上要挾中國,那中國也會拿納土納主權問題來回敬你。

畢竟,自古以來是個筐,啥都可以往裡裝。而且在納土納問題上,印尼和馬來也有糾紛,所以中國有的是手段。

這就相當於把皮球踢回給了印尼:如果你不老實,敢在中國南海問題上挑事,那接下來別說什麼專屬經濟區了,連群島的領土主權都會出麻煩。可要是老實,承認中國的南沙主權,那就進入了外交部的第二段表述。

這段表述較長,雲石君就不累述了,但大意無非是根據國際法,通過談判協商和平解決。

雲石君之前說了,國際法對此類重疊的經濟區,根本就沒有明確的劃分標准,所以談判協商四字才是關鍵。

怎麼個協商法?關於這一點,中國早有八字方針:擱置爭議,共同開發。

這也是最符合中國利益的方式。說白了印尼這萬里之外的海島國家,中國對它的地緣影響力天然受限,像對中南半島那樣,通過修建高鐵,打造經濟合作圈等方式,來構築共同利益的做法,對印尼的成效都不明顯。

共同利益是構築穩固國與國關系的基礎,也是中國打造自己主導的東亞新秩序,獲得區內國家認同的戰略基石。不過鑒於印尼地緣上太過疏離,一般的連接手段成效不彰。所以,納土納與南沙重疊的專屬經濟區,就成為一個與印尼形成共同利益的不錯籌碼。

只要經濟區歸屬沒有明確劃定,那麼中國對印尼,就有足夠的操作空間。印尼不添亂,那好說,這片海域咱們大可以合作開發,甚至讓印尼多得些好處也無所謂。如果不老實,跟著美國在南海問題上瞎起鬨;那對不起,經濟區歸屬不確定,咱們繼續爭吧,看你能爭出什麼好結果?所以,留著納土納爭議海域,對約束印尼,其實是大有好處的。真要妥協讓步,就算印尼這次在APEC上不鬧,但下次,中國又該拿出什麼籌碼來安撫?

遠之則怨,近之則不恭。對印尼這種有些分量,也有點資本跟中國要價的國家,既不能橫眉冷對,也不能綏靖太過。有理有節,恩威並施,方能讓它成為中國復興的助推劑,而非絆腳石!外交部官方辭令背後的深意,正在於此!

閱讀全文

與邦戛是在印尼什麼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有多少低收入人 瀏覽:827
中國李寧的鞋子一般可以穿多久 瀏覽:122
印尼每月出口鎳礦石多少噸 瀏覽:923
剃刀黨殺了哪個義大利人 瀏覽:212
中國貧民如何翻身 瀏覽:120
義大利藝術服裝哪裡好 瀏覽:393
中國如何更新外國的游戲 瀏覽:229
伊朗幣怎麼轉到迪拜 瀏覽:623
印尼實木傢具怎麼樣 瀏覽:447
印尼支持什麼手機卡 瀏覽:663
fica義大利語什麼意思 瀏覽:732
印尼的工作簽證有什麼要求 瀏覽:674
越南人一天消費多少錢 瀏覽:650
伊朗油價漲多少 瀏覽:12
中國哪個省市手機賣得最多 瀏覽:251
沙特與伊朗哪個國家大 瀏覽:756
中國移動如何辦理不限流 瀏覽:67
伊朗後院巨響怎麼回事 瀏覽:865
義大利面的煮法怎麼做 瀏覽:238
中國人口最多是哪個縣城 瀏覽: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