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尼的民族風俗
印尼有2.17億人口(2004統計),是世界第四大人口大國,有100多個民族,約87%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新教,3.6%信奉天主教,其餘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印度尼西亞人大多信奉伊斯蘭教,忌諱用左手傳遞東西或食物。認為使用左手是極不禮貌的。他們十分忌諱有人摸他們孩子的頭部,認為這是缺乏教養和污辱人的舉止。爪哇島上的人最忌諱有人吹口哨,認為這是一種下流舉止,並會招來幽靈。此外,印尼人對烏龜特別忌諱,認為烏龜是一種令人厭惡的低級動物。伊斯蘭教徒禁食豬肉和使用豬肉製品,不飲酒。
印尼人比較注重互送名片,初次相識,客人就應把自己的名片送給主人。印尼人與初次交往的客人一般不願意談論當地政治和外國援助等問題。印度尼西亞爪哇男人,平時習慣身裹沙籠。外出或參加慶典時,總要在腰間掛著一把精緻漂亮的「格里斯」(即短劍),相信格里斯可辟邪驅穢。印度尼西亞巴厘島上的婦女搬運物品不習慣肩挑手提,而是把各種物品疊放成塔狀,用一個托盤頂在頭上。印度尼西亞人偏愛茉莉花,並把茉莉花視為純潔和友誼的象徵。
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世界三大宗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佛教在這里都有較多的信奉者,民間還盛行拜物教。由於其歷史上曾受到印度、中國、阿拉伯等多種文化的影響,加之大小島嶼分布范圍較廣,居民交流不便,印尼各地文化、習俗差異較大,種類繁多。
(一)印尼全國有90%左右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其主要習俗有:(1)不喝含酒精的飲料,宴席中不上酒類飲料;不食豬肉;(2)認為左手是不潔的,不用左手打招呼、接受禮物或遞交物品;(3)每星期五下午印尼穆斯林一般都要到附近的清真寺作禱告。
(二)印尼素有尊重女性的民族傳統,一般在公共場合,男士請女士先走,先用餐或先上車。而女士從男士面前經過,皆屈身彎膝而過,以示回敬。在社交場合,男士遇到女士一般不主動握手,若對一方伸出手,可以輕握。此外,印尼人視陌生人觸摸自己的頭為無禮。
(三)印尼人喜食辛辣和油炸食品,調味時喜加多種香料。一般老百姓吃飯用右手抓,宴會上使用刀、叉等。
(四)印尼的傳統服裝名為「巴迪」(Batik),實際上是爪哇人及巽他人以傳統的臘染工藝製成的紡織品,有國服之稱。高檔的巴迪布為手繪圖案,並綉以金絲等作為點綴。正式場合中男士可上身著長袖巴迪襯衫,下著深色褲子。女士一般著巴迪或其他布料的套裝,顏色普遍比較鮮艷。
Ⅱ 印尼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一、飲食
印尼禁食豬肉、禁酒。印尼人喜食辛辣和油炸食品,調味時喜加多種香料。民眾吃飯用右手抓食,宴會上則使用刀、叉。
二、服飾
印尼民族服裝「巴迪」(Batik)衫是由傳統的蠟染布製成,被稱為「國服」。正式場合中男士可上身著長袖巴迪襯衫,下著深色褲子。女士通常著巴迪或其他布料的套裝。
三、禮儀
在公共場合,提倡女士優先。男士遇到女士通常不主動握手,若對方伸出手,可以輕握。認為左手不潔,不用左手接受禮物或遞交物品。印尼人視陌生人觸摸自己的頭部為粗魯無禮的行為。
(2)印尼為什麼清真擴展閱讀
入境印尼須知:
外國遊客入境時須填寫海關申報表申報攜帶的物品,除外交人員外,遊客的隨身及托運行李必須通過海關的X光機檢查。根據印尼海關和檢疫的規定,外國遊客隨身攜帶的免稅個人用品,總價值不超過500美元/人,每位成人享受200支香煙或25支雪茄或100克煙葉、1升含酒精飲料的免稅待遇。
入境攜帶超過1億印尼盾現金、動植物及其製品、影片、錄像帶、唱片等需申報。如被查獲未申報將被視為違反規定,當事人將被依法處以罰款或物品沒收。毒品、槍械、利器、子彈、炸葯、色情書刊等禁止攜帶入境。
Ⅲ 印尼開齋節見聞
印尼開齋節見聞
齋月和開齋節是伊斯蘭國家的主要節日。印度尼西亞是以伊斯蘭教為國教的國家,穆斯林人口為主要人口的國家,開齋節是印尼最重要的節日。
信仰伊斯蘭教的人們,按照教規規定,凡男滿17歲,女滿15歲的穆斯林,每年都必須守齋一個月。穆斯林為什麼要守齋呢?這與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有關。相傳,穆罕默德40歲那年(公元610年),在回力9月的一個夜晚,安拉把《古蘭經》的內容傳授給他,給他做了重要啟示。接受了重要啟示的穆罕默德,從此便自稱是“安拉的使者”,開始了傳教活動,並在傳教中很少進食。後來,穆斯林為了紀念他,就在每年的回力9月實行齋戒。在齋月里,每天黎明前,受齋的穆斯林都必須向安拉表示齋戒的決心。也就是說,從日出到日落絕對禁食,連開水也不能喝、煙也不能抽。要剋制一切私慾,不能生氣,不能哭泣,禁止房事。不過老弱、病人、孕婦、哺乳母親、嬰兒和正值經期的婦女,以及參加作戰的兵士,暫時可不受約束,但是也要心量節制飲食,並在以後補足未禁食的天數。人們一方面表示對安拉的虔誠,一方面可以磨練意志,嘗嘗飢餓的滋味,清除一年來的“罪孽”、驅散人間的煩惱,在來年諸事如意。
齋節前的一個月,多數穆斯林都要閉齋。以前我的理解就是齋戒就是不吃飯,開齋就是開始吃飯。有機會在印尼工作,目睹了印尼人過齋月,過齋節。吃,不是那麼簡單。
我們的穆斯林員工在齋月里當我們吃飯的時候,她們“吃看”。齋月前幾天,看得出她們很難受,面色不佳,體力差,工作效率差。我們在吃的時候,分明看到她的喉結在做吞咽運動。問她們從什麼年齡開始齋戒的?她們說大概12歲左右。她們都是自願的,沒有人逼迫。
太陽落山了,人們開車,騎摩托車湧入商場的餐飲區,街邊大大小小的餐飲店鋪、排擋。齋月的白天街上通常不堵車,從下班到午夜交通繁忙。我們的工人妮在齋月期間,可以聽到她起得很早在弄飯。問她,說晚上要吃三頓,在天亮之前。好一個黑白顛倒!
齋戒的本意有清理體內垃圾之意,我也注意到這期間人們的飲食有不健康之處。有的人晚上吃得太多,進食的食物又是過甜,過油,過咸。了解到這里的人群的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的發病率很高。有時候能看到鼓勵健康飲食的廣告,估計人們已經重視這個問題了。
開齋節前,印尼的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廟宇、社團,協會,包括我們都會給穆斯林同胞發放“禮包”,禮包通常是糖水(果汁,含糖的飲料),餅干、蛋糕、點心,乾果,水果。我們知道他們在解禁的時候要先喝一些糖水,才能再進食。這個習慣也許有一定的道理。
開齋節前的商鋪買賣非常好,家家戶戶也都買來豐盛的節日食品。印尼菜有的也很好吃。印尼人喜歡用新鮮的香料、香草做調味品,如蕪茜、香茅及黃姜等。印尼菜的味道辛辣,濃郁而聞名。印尼的小食、甜品也聞名遐邇。烤魚、烤羊、烤肉串,炸雞,炸蝦,炸肉餅也是印尼人常吃的菜。開齋節我見到賣得最多的是Kupatan 用米粉做的,用椰子的葉子包成四方形的米糕;jangan lobeh 用椰子做的菜湯;Ayam goring 炸雞;Kropok 哥倫布(我給的名)炸蝦餅;Soto Ayam 雞肉湯;Rawon 牛肉湯。還有Besto魚丸湯;還有一種飯包,里邊有白米飯,有叫不上名的菜葉,幾片炸肉,一點非常辣的辣醬;還有好多叫不上名的菜。
印尼人在吃的時候,很多人習慣用手,用右手的除小指以外的.手指,把飯和菜充分擠壓捏,形成一個飯團,再送到嘴裡。在賣給你飯的時候,有的也是用手抓,你把臉轉過去,當作沒看見,就可以吃了。我也曾這樣吃過飯,因為餐館不提供筷子,勺子和叉子。我的手沒有他們的好使,經常壓不成飯團。他們會給你一個和二號碗一樣大的小盆兒,里邊放半塊小檸檬,這可是用來洗手的,不是喝的。你可以用右手的拇指去洗其它四個手指,然後輕輕甩一下,就可以用來做吃飯用的餐具了。開齋節見到很多印尼人圍成一圈很多手去抓中間的一包食物,那些手從四面八方伸到中間一個點,那些人身穿印尼傳統服裝,頭包特色頭巾。從上看下去,很美的一幅畫呢!
印尼人喜歡喝的飲料是“汽水”,放很多的糖,很甜。還有就是椰子水。印尼的椰子非常多,非常好喝。和中國海南的椰樹牌椰汁不是一個概念。賣椰子的人先問你要什麼樣的椰子,要年輕的還是年老的。然後把椰子的一邊用砍刀砍平,把平的面放在下邊,再砍上邊,幾刀後,就能打開了。可以放上吸管直接喝,也可以倒在杯子里喝。印尼人通常放糖,是粉顏色的一種糖水。椰子的內壁是乳白色的,嫩的瓤,很好吃,嚼起來有濃郁的椰香。可以用勺子刮下來,也可以用汽水瓶蓋做的東西刮瓤。 ;
Ⅳ 印尼各地建立清真寺紀念三保太監的原因是什麼
印尼各地建立清真寺。印尼中爪哇省會三寶壟有紀念明朝航海家鄭和的三保廟。印尼各地香客都來此地燒香膜拜,並敲鑼打鼓、舞龍舞獅、高擎彩旗、手持各種兵器舉行驤災祛病的活動。三保太監成為印尼人的保護神。至今,在每年4月、8月,人們在月光下廟前舉行歡快的舞會,以此紀念三保太監。
Ⅳ 印度尼西亞 習俗
印度尼西亞習俗
(一)著裝
印度尼西亞人的民族服裝,一般是著上衣,下身圍紗籠(一種長圍裙)。女的上衣是對襟長袖,沒有衣領,下身是圍色彩艷麗的沙籠。男的上衣是有領對襟長袖,下身是圍帶格圖案的沙籠。女的一般要配帶絲綢的披肩,男的頭上包紮各式頭巾,或帶黑色無邊小禮帽。平時男女都喜歡穿拖鞋或木履。由於天熱,印尼人一般不喜歡穿襪子。 男人扎的頭巾,料子也很講究、而且往往印有各種圖案。扎的方式隨各地而異,紮成四角形、三角形或圓形。頭上戴的無邊小黑色禮帽,通常是用平絨布製作,顏色發亮。按印尼人的習慣,男人到了成年時就該戴上這種禮帽,表示已長大成人,要講究禮儀了。
(二)飲食
印尼地處熱帶、不產小麥,所以居民的主食是大米、玉米或薯類,尤其是大米更為普遍。大米除煮熟外,印尼人喜歡用香蕉葉或棕櫚葉把大米或糯米,包成菱形蒸熟而吃、稱為「克杜巴」。不過,印尼人也喜歡吃麵食、如吃各種面條、麵包等。 印尼人吃飯不用筷子,而是用勺和叉子,有時也喜歡用手抓飯。抓飯時,先把米飯盛在盤上,然後用右手指將飯捏成小團,送到嘴裡一口一口地吃。飯桌邊上要放一碗清水,邊抓飯、邊不時用手沾沾清水,以免使米飯沾粘在手指上。喜歡手抓飯的人,覺得這樣吃很開胃。飯桌邊上要放一碗清水,邊抓飯、邊不時用手沾沾清水,以免使米飯沾粘在手指上。喜歡手抓飯的人,覺得這樣吃很開胃。
(三)住房
印尼人的住房,城市和農村不一樣,城裡的住房一般是現代式建築,而農村則隨各族和各地的習慣,而建造不同式樣的住房。
城裡的現代式住房,有平房、二層和高層樓房。這些住房大都比較寬敞、有卧室、客廳、飯廳、廚房和衛生間。衛生間大都設有洗澡設備。由於印尼是熱帶國家,人們每天都要洗一至二次澡,人們稱為「沖涼」。隨著人口的增加、大城市也開始蓋一、二十層的高層樓房,供一般公務員和職工居住。爪哇農村的住房,如爪哇人、巽達人和馬都拉人的住房,一般是方形的,多數直接建在地面上,但也有高腳屋,不過離地面不高。富人蓋房多用木料和磚瓦,窮人則主要用竹子蓋房。
(四)禁忌
1.印度尼西亞人視頭部為神聖不可侵犯。除長輩外,如摸別人的頭則被認為是對他的侮辱和挑釁。所以不能隨便摸別人的頭部。
2.傳遞或接受物品,要用右手,切忌用左手。印尼人認為用左手傳遞或接受物品很不禮貌。 3.由於印尼人絕大部分是穆斯林教徒,所以在贈送禮品時,要考慮不要送酒類物品,因為伊斯蘭教規定禁止喝酒。
4.在餐館吃飯時,如果同桌有印尼人,切不要點用豬肉炒的菜,因為印尼人絕大多數是不吃豬肉的。
Ⅵ 印度尼西亞的主要宗教是什麼
印尼約87%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新教,3.6%信奉天主教,其餘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印尼憲法規定宗教信仰自由,其建國指導思想「潘查希拉(pancasila)」五基原則第一條就是「信仰神道」,所以印尼政府承認人民選擇不同信仰的自由,並支持正常的宗教活動,每年都撥專款用於扶助建設清真寺,教堂,宗教學校,發行宗教經書和開展各種宗教活動。
目前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國家,伊斯蘭教徒的人數在世界上居首位。伊斯蘭教對印尼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以至風俗習慣都有極其廣泛和深遠的影響。
伊斯蘭教徒很講究禮節,熟人相見,除互致問候外,還念誦祝辭「願真主保佑你」,而「請」、「謝謝」、「對不起」等禮貌用語更是時常掛在嘴上。文雅、謙恭 、和藹是穆斯林公認的美德。宗教在穆斯林生活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虔誠的教徒每天要到清真寺做5次跪拜,跪拜前要脫鞋,然後沐浴凈身,一般清真寺內都保持安靜、肅穆的氣氛。
(6)印尼為什麼清真擴展閱讀
印度尼西亞無國教,但規定一定要信仰宗教(潘查希拉,印度尼西亞建國五項基本原則,第一條),不然將被視為共產黨(在印度尼西亞,共產主義等相關行為,是非法的)。
雖然印度尼西亞憲法明定宗教自由,但政府僅承認6種宗教:伊斯蘭教、基督新教、天主教、印度教、佛教及儒教。印度尼西亞雖然不是伊斯蘭國家,但為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
雖然印度教及佛教為少數宗教,但皆影響印度尼西亞的文化。由於穆斯林商人的影響,伊斯蘭教最初於13世紀採行於北蘇門答臘,至16世紀成為各地區的優勢宗教。
天主教則由早期葡萄牙殖民者及傳教士傳入;而新教則於荷蘭殖民時期由荷蘭加爾文主義及信義宗傳教士於殖民期間傳入。大多數印度尼西亞人所信仰的宗教,如爪哇阿邦安伊斯蘭教、巴厘印度教及達雅克基督教,一般較少注重宗教正統性,而具有本土化特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印度尼西亞人
Ⅶ 印尼是一個宗教信仰色彩比較嚴重的國家,首次去印尼需要注意些什麼
入鄉隨俗,剛到一個國家,了解其文化和風俗習慣顯得尤為重要。伴隨著越來越多中國人選擇去印度尼西亞工作、度假旅遊、休閑度假或休息。那樣,你真的掌握印尼的一些禁忌和風俗習慣嗎?
印尼是一個宗教信仰色彩比較嚴重的國家,並沒有國教,但規定一定要信仰宗教。全國約87%的人都信仰伊斯蘭,也就是說起穆斯林人口總數是世界最多的國家。約有6.1%的人信仰基督新教,其次3.6%的人信仰天主教,最後剩下的人大多數信仰印度教、佛家和原始拜物教等。
印尼位於亞熱帶、不產小麥,因此住戶的主食是稻米、苞米或甘薯,特別是稻米更加廣泛。稻米除煮開外,印尼人愛用香蕉葉或棕櫚葉把稻米或檽米,裹成棱形煮熟而吃、稱之為「克杜巴」。但是,印尼人也喜歡吃麵食、如吃各種各樣鮮面條、吐司麵包等。
印尼人吃飯無需木筷,除在官方場所有時候應用餐刀外,一般都習慣用左手抓飯。抓飯時,直接把白米飯盛在盤里,用右手指將飯揉成小包團,送至口中一口一口地吃。餐桌旁邊需放一碗清水,邊抓飯、邊時常拿手沾沾冷水,以防使白米飯沾粘在手上。有的人也愛喝葡萄酒、純凈水等,一般不喝烈酒。
在農村地區,有嚼佬葉、檳郎的習慣,如主人家送上檳郎盤,顧客最好是嘗一嘗,以感謝主人的盛情款待。
印尼人特別注重送個人名片。初次相識,顧客應自己把個人名片贈給主人家,個人名片文本用英文。印尼人愛平和的音調、不趾高氣昂的姿態和尋找一致的良好心願,與他們商談應心態謙虛些並調低響聲。拜會印尼生意人時最好攜帶禮品,接受禮品即代表著承擔了某類義務;對別人給的禮物要毫不在意,但不要當眾開啟外包裝。印尼生意人喜愛設宴,做為顧客,在歸國前要以同樣規范收益別人一次。
規矩這么多,看了是不是有一種在印尼難以生存的感覺?但規矩是規矩,只要不觸碰一些忌諱,平常多注意,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Ⅷ 印度尼西亞伊斯蘭教的伊斯蘭教教派
印尼穆斯林絕大多數屬於遜尼派,遵奉沙斐儀學派教法。來自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穆斯林多屬什葉派。蘇菲派和瓦哈比教派的學說和禮儀在一部分穆斯林中有一定影響。目前全國各島嶼共有清真寺和小禮拜寺369760座,僅首都雅加達有清真寺1194座,小禮拜寺4617座。1978年在雅加達興建成國家獨立清真寺,為東南亞最大的清真寺,可容10萬人禮拜。各地建有14所伊斯蘭學校和大學。在雅加達設有「伊斯蘭研究中心」,經常舉辦伊斯蘭學術討論會。印尼的伊斯蘭教組織派代表參加世界和地區性的伊斯蘭會議和學術活動。印尼的伊斯蘭教政黨主要有:印尼伊斯蘭聯盟、伊斯蘭教師聯合會、伊斯蘭真諦協會,上列組織組成建設團結政黨。伊斯蘭教群眾團體有印尼伊斯蘭教協會、印尼中華伊斯蘭協會(華裔穆斯林組織)。各宗教組織均辦有宗教報刊。印尼為「伊斯蘭會議組織」、「世界伊斯蘭大會」、「伊斯蘭世界聯盟」成員國。
Ⅸ 為什麼印尼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穆斯林,但是對伊斯蘭教
印尼本身是很想定伊斯蘭教為國教的,甚至法律中也有很多伊斯蘭教教義,但是印尼是聯邦制國家,如果強制定國教非穆斯林的邦就要獨立。
前一段也看到新聞說印尼一些學校沒有非清真食堂,非穆斯林被強迫到衛生間吃飯。
Ⅹ 為什麼印尼,巴基斯坦,伊朗,沙特和土耳其不用擔心非洲豬瘟的傳播
他們是伊斯蘭教國家,不養豬不吃豬肉,清真飲食,以牛羊肉為主。所以,不擔心豬瘟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