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烏龜是什麼類型動物,甲殼類還是軟體類
烏龜,既不是甲殼類,也不是軟體類。它屬於爬行類動物。
㈡ 印尼本土什麼種類的龜
印尼扁安布
羅蒂島蛇頸龜
㈢ 烏龜是什麼類動物
烏龜(Turtle) 烏龜與陸龜是以甲殼為中心演化而來的爬蟲類動物。烏龜最早見於三疊紀初期,當時即有發展完全的甲殼。早期烏龜可能還不能夠像今日一般,將頭部與四肢縮入殼中。簡單的說,烏龜為水棲動物,陸龜則為陸棲動物。烏龜已經在地球生存了幾萬年,和恐龍系同時期的動物。烏龜則屬於三大龜系裡的水龜系 烏龜別稱金龜、草龜、泥龜和山龜、花龜等,在動物分類學上隸屬於爬行綱、龜鱉目、龜科、龜亞科,是最常見的龜鱉目動物之一。我國各地幾乎均有烏龜分布,但以長江中下游各省的產量較高;廣西各地也都有出產,尤以桂東南、桂南等地數量較多;國外主要分布於日本、巴西和朝鮮。
烏龜(學名:Mauremys reevesii)是龜科、擬水龜屬爬行動物。頭小,不及背甲寬的1/4,頭頂前部平滑,後部皮膚具細粒狀鱗;吻端向內側下斜切,喙緣的角質鞘較薄;下顎左右齒骨間的交角小於90°。背甲較平扁,具3條縱棱,四肢略扁平,指、趾間均具蹼,具爪。尾較短小。背甲棕褐色,腹甲及甲橋棕黃色,每一盾片均有黑褐色大斑。頭部橄欖色或黑褐色;頭側及咽部有喑色鑲邊的黃紋及黃斑,並向後延伸至頸部。雄性個體幾乎整個呈黑色,有異臭,雌龜背甲棕褐色。[1]
烏龜屬半水半棲、半陸性爬行動物。主要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庫、池塘及其他水域。白天多陷居水中。夏日火熱時,便成群地尋找蔭涼處。性情溫和,相互間無咬斗。遇到敵害或受驚嚇時,便把頭、四肢和尾縮入殼內。烏龜是雜食性動物,以動物性的昆蟲、蠕蟲、小魚、蝦、螺、蚌、植物性的嫩葉、浮萍、瓜皮、麥粒、稻穀、雜草種子為食,耐飢餓能力強,數月不進食也餓不死。主要分布於日本、朝鮮、韓國、東帝汶、印度尼西亞(較小的桑達島)、帛琉、中國。
㈣ 烏龜屬於哪類動物
烏龜廣義上指龜鱉目動物的統稱,狹義上指龜科下的物種。
在動物分類學上隸屬於爬行綱、龜鱉目、龜科,是常見的龜鱉目動物之一。是現存古老的爬行動物。特徵為身上長有非常堅固的甲殼,受襲擊時龜可以把頭、尾及四肢縮回龜殼內(除海龜和鱷龜)。
大多數龜均為肉食性,以蠕蟲、螺類、蝦及小魚等為食,亦食植物的莖葉。
分布范圍:
龜分布於世界大部分地海岸箱龜(Terrapene carolina major)區,至少在2億年前即以同樣形式存在了。現存200~250種,多為水棲或半水棲,多數分布在熱帶或接近熱帶地區,也有許多見於溫帶地區。有些龜是陸棲,少數棲於海洋,其餘生活於淡水中。
以鮮嫩植物或小動物為食,或以兩者為食。可長期忍受禁食。通常每年繁殖一次,雌性在陸地產卵,卵為白色、圓形或瘦長形,通常母龜用後腿挖洞,並將卵產於洞中。
㈤ 烏龜屬於哪類動物
屬於兩棲動物。
烏龜屬半水半棲、半陸性爬行動物。主要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庫、池塘及其他水域。白天多陷居水中。
夏日火熱時,便成群地尋找蔭涼處。性情溫和,相互間無咬斗。遇到敵害或受驚嚇時,便把頭、四肢和尾縮入殼內。
形態特徵
烏龜雄性背甲長94-168毫米,寬63.2-105毫米;雌性背甲長73.1-170毫米,寬52-116.5毫米。頭中等大小,頭寬約為背甲寬的1/4-1/3;頭頂前部平滑,後部被以多邊形的細粒狀小鱗;吻短,端部略微超出下顎。
並向內側下方斜切;上喙邊緣平直或中間部微凹;鼓膜明顯。背甲較平扁。有3條縱棱,雄性成體棱弱。頸盾小,略呈梯形,後緣較寬;椎盾5枚,第一枚五邊形,寬長相等或長略大於寬,第二至第四枚六邊形,寬大於長;肋盾4枚,較之相鄰椎盾略寬或等寬。
緣盾11對;臀盾1對,呈矩形。背甲盾片常有分裂或畸型,致使盾片數超過正常數目。甲橋明顯,具腋盾和胯盾,腋盾的大小變異殊大。腹甲平坦,幾與背甲等長,前緣平截略向上翹,後緣缺刻較深,前寬後窄;雄性腹甲的後中部略凹。
㈥ 烏龜是什麼動物類型
在動物分類學上,烏龜是爬行綱、龜鱉目、龜科、擬水龜屬動物,屬於爬行動物的一種。烏龜是常見的龜鱉目動物之一,也是現存古老的爬行動物,身上長有非常堅固的甲殼,受襲擊時可以把頭、尾及四肢縮回龜殼內。
烏龜是什麼動物類型
烏龜,又叫做金龜、泥龜、山龜、草龜等,大多數龜類屬於雜食性動物,主要以蠕蟲、螺、蚌、小魚、小蝦、浮萍、瓜皮、麥粒、嫩葉、稻穀、雜草種子為食。
烏龜是一種半水、半棲、半陸性爬行動物,主要分布在日本、朝鮮、韓國、帛琉、中國等地,常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庫、池塘及其它水域。
烏龜為變溫動物,白天多陷居水中,水溫在10℃以下或者超過20℃以上,便靜卧在水底淤泥或有覆蓋物的鬆土中,水溫在15℃-20℃時,開始活動、攝食。
㈦ 烏龜是爬行類還是兩棲類動物
烏龜是爬行動物,可以對比下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的特點,就很明顯了。
爬行動物是真正適應陸棲生活的脊椎動物,由兩棲動物進化而來,屬於脊椎動物亞門爬行綱。要判斷一個動物是否是爬行動物,有以下幾點依據:
1.爬行動物的身體表面都覆蓋著鱗片或角質板,一來可以防止體內水分流失,二來可以保護身體,烏龜的龜殼就是角質板
2.爬行動物的運動方式都是爬行,一般都是四肢像外側延伸,腹部著地,匍匐前進(蛇和恐龍是特殊的爬行動物),從這一點上看,烏龜是典型的爬行動物
3.爬行動物完全適應陸棲生活,都完全用肺呼吸
4.爬行動物大部分都是卵生(羊膜卵)的,生殖和發育都在陸地進行
5.爬行動物都是吞咽進食,不會咀嚼
6.爬行動物沒有外耳廓
7.爬行動物都是變溫動物,即我們所說的冷血動物,需要外部熱源來保持體溫,因此大多生活在氣候溫暖的地方(北方的蛇需要冬眠也是這個原因)
如果一個動物符合以上所有特點,那毫無疑問就是爬行動物了。
↑地球上最早的兩棲動物:魚石螈
——以上內容參考米萊童書《生命簡史》
㈧ 烏龜屬於哪類動物
烏龜廣義上指龜鱉目動物的統稱,狹義上指龜科下的物種。
在動物分類學上隸屬於爬行綱、龜鱉目、龜科,是常見的龜鱉目動物之一。是現存古老的爬行動物。特徵為身上長有非常堅固的甲殼,受襲擊時龜可以把頭、尾及四肢縮回龜殼內(除海龜和鱷龜)。
大多數龜均為肉食性,以蠕蟲、螺類、蝦及小魚等為食,亦食植物的莖葉。
烏龜屬半水半棲、半陸性爬行動物。主要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庫、池塘及其他水域。白天多陷居水中。夏日火熱時,便成群地尋找蔭涼處。性情溫和,相互間無咬斗。遇到敵害或受驚嚇時,便把頭、四肢和尾縮入殼內。
烏龜是雜食性動物,以動物性的昆蟲、蠕蟲、小魚、蝦、螺、蚌、植物性的嫩葉、浮萍、瓜皮、麥粒、稻穀、雜草種子為食,耐飢餓能力強,數月不進食也餓不死。
㈨ 烏龜屬於什麼類
烏龜屬於什麼類
烏龜屬於什麼類, 烏龜是我們在這個聽說的世界上壽命最長的動物,甚至有一些烏龜的壽命竟然可以達到幾百年的時間,所以烏龜也是人們眼中壽命的象徵,那麼烏龜屬於什麼類?
烏龜(Chinemys reevesii)
烏龜與陸龜是群以「甲殼」為中心演化而來的爬蟲類動物。烏龜最早見於三疊紀初期,當時即有發展完全的甲殼。早期烏龜可能還不能夠像今日一般,將頭部與四肢縮入殼中。簡單的說,烏龜為水棲動物,陸龜則為陸棲動物烏龜已經在地球生存了幾萬年,和恐龍系同時期的動物。general terms turtles are primarily aquatic while tortoises are land-living.
烏龜別稱金龜、草龜、泥龜和山龜等,在動物分類學上隸屬於爬行綱、龜鱉目、龜科、龜亞科,是最常見的龜鱉目動物之一。我國各地幾乎均有烏龜分布,但以長江中下游各省的產量較高;廣西各地也都有出產,尤以桂東南、桂南等地數量較多;國外主要分布於日本和朝鮮。價格:3~10000元一隻。
烏龜殼略扁平,背腹甲固定而不可活動,背甲長10一12厘米、寬約15厘米,有3條縱向的隆起。頭和頸側面有黃色線狀斑紋,四肢略扁平,指間和趾間均具全蹼,除後肢第五枚外,指趾末端皆有爪。
烏龜一般生活在河、湖、沼澤、水庫和山澗中,有時也上岸活動。在自然環境中,烏龜以蠕蟲、螺類、蝦及小魚等為食,也吃植物的莖葉。烏龜是一種變溫動物,到了冬天,或者是當氣溫長期處在一個較低情況下,烏龜就會進入冬眠,各種烏龜的種類不同,開始冬眠的溫度也不相同,不過通常都在10~15℃。
這個時候烏龜會長期縮在殼中,幾乎不活動,同時它的呼吸次數減少,體溫降低,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的`速度減慢,所消耗的營養物質也相對減少。這種狀態和睡眠相似,只不過這是一次長達幾個月的深度睡眠,甚至會呈現出一種輕微的麻痹狀態。
此外,烏龜還具有如下特性:繁殖率低且生長較慢,一隻500克左右的烏龜經一年飼養僅增重100克左有。但烏龜的耐飢能力較強,即使斷食數月也不易被餓死,抗病力亦強,且成活率高。所以烏龜是較易人工飼養的動物,也是比較受人們歡迎的寵物。
烏龜在動物分類學上隸屬於爬行綱、龜鱉目、龜科,是最常見的龜鱉目動物之一。是現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烏龜屬半水棲、半陸棲性爬行動物。
烏龜分為頭、頸、軀、尾和四肢:與其他爬行動物有顯著區別的特殊形態構造是具有龜殼,寬短的軀體包含於龜殼內。龜殼有拱起的背甲和扁平的腹甲構成:腹甲在體側延伸,以骨縫或韌帶與背甲相連,這個伸長部分稱為甲橋。頭、四肢和尾從龜殼邊緣伸出,一般均能縮入殼內保護自己(除平胸龜例外)。
背甲和腹甲均由內外兩層構成:內層由若干骨板組成,外層由若干角質盾片組成。棱皮龜科完全沒有角質盾片,表明覆蓋以革質皮膚,其骨板也退化為許多小骨片。龜類上下頜均無齒,頜緣被以角質鞘,稱為喙。龜有肌肉質舌,不能伸出。有眼瞼及瞬膜,瞳孔圓形。聽覺不敏銳,觸覺及嗅覺較發達,肺呼吸。瀉殖肛孔圓形或縱裂,有交接器單個。
殼略扁平,背腹甲固定而不可活動,背甲長10一13厘米、寬約16厘米,有3條縱向的隆起。頭和頸側面有黃色線狀斑紋,四肢略扁平,指間和趾間均具全蹼,除後肢第五枚外,指趾末端皆有爪。
烏龜的生活習性:
烏龜屬於半水棲、半陸棲性爬行動物。主要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庫、池塘及其它水域。白天多陷居水中,夏日炎熱時,便成群地尋找蔭涼處。性情溫和,相互間無咬斗。遇到敵害或受驚嚇時,便把頭、四肢和尾縮入殼內。
烏龜是雜食性動物,以動物性的昆蟲、蠕蟲、小魚、蝦、螺、蚌、植物性的嫩葉、浮萍、瓜皮、麥粒、稻穀、雜草種子等為食。耐飢餓能力強,數月不食也不致餓死。
烏龜也屬於半水棲、半陸棲性爬行動物,主要的棲息地在湖泊、江河、水庫以及池塘等其它水域。白天在水中待著時間最長,夏季炎熱時,會成群結隊地尋找陰涼處。當遇到驚嚇時,會將頭、尾以及四肢縮入殼內。
烏龜的殼比較扁平,背甲長10-12厘米、寬約15厘米,有3條縱向的隆起。頭頂前部較為平滑,後部皮膚時細粒狀鱗。主要分布於日本、韓國、中國以及朝鮮地區。
在自然環境里,烏龜主要以螺類、蠕蟲以及小魚為食,當然也食用植物的莖葉。烏龜一般是變溫動物,在氣溫達到150攝氏度以上,活動正常且大量進食,但氣溫在10攝氏度以下時則進入冬眠狀態。
烏龜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動物,有的烏龜的壽命可以達到幾百年的時間,烏龜也是壽命的象徵,烏龜是屬於隸屬於爬行綱,也是龜鱉目的動物,也是在生活中經常看到的龜鱉目動物,烏龜有在海里的也有在河裡,生活的范圍比較廣。
一、烏龜的外形特點
烏龜的爬行是比較慢的,烏龜的腿比較短,而且還有很重的殼,所以烏龜爬起來特別慢,烏龜背朝地之後就很難在翻過來,翻不過來的烏龜沒過多久就會死亡,烏龜殼上會有很多紋路,有六角形的也有多邊形,形狀不統一,成年龜可承受幾百斤重量。
二、烏龜的生活習性
烏龜是兩棲動物,在水中可以生活,也可以在陸地上,在路上和水裡的時間不能太久,要配合著來,烏龜是吃肉也吃素,在水裡就吃一些小魚小蝦,或者水草,在陸地上就吃岸邊植物的葉子,烏龜是變溫的動物,隨著溫度的高低而選擇是否冬眠。
每年的四月份到十月份是烏龜活動最頻繁,在這段時間裡面,烏龜還比較會享受生活,在水裡吃完食之後,在下午四點多的時候,就回到岸上,然後在岸邊老實曬太陽,在夏季的時候,是烏龜食量最高,到了冬天開始冬眠狀態。
烏龜在食物鏈可以說是沒有天敵,因為很少有人可以能咬碎烏龜殼,遇到危險之後烏龜的做法就是把頭縮進殼裡面,這樣也就保障自己的安全,烏龜在我國產量還是比較多,特別是在長江地區,廣西廣東等地也是烏龜高產地區。很多人家可能喜歡養烏龜,而十大最好養寵物之一麝香龜也是深受喜愛的一種。
三、烏龜幾億年沒變化
烏龜或許是唯一一個和兩億年前模樣相同的動物,烏龜的每年只孵化一次,但是每次孵化的烏龜很多,加上烏龜有可以自己保護自己,烏龜也就一直沒有變化,也不會有滅絕危險,烏龜捕捉不到食物的時候,可以幾個月的時間不吃飯,消耗自己的脂肪來生活下去,冬眠的時候就是這種狀態。在大家的印象當中烏龜的壽命很長,根據地球現有烏龜壽命排行了解到,不同的烏龜壽命也不一樣。
㈩ 烏龜屬於哪類動物
烏龜屬於爬行動物。
烏龜一生下來就是用肺呼吸,而且是變溫動物,各方面都比較符合爬行動物的特徵,所以烏龜屬於爬行動物。青蛙和蟾蜍等兩棲動物,幼體時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則用肺呼吸。
烏龜屬半水半棲、半陸性爬行動物。主要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庫、池塘及其他水域。
生活習性
烏龜是雜食性動物,以動物性的昆蟲、蠕蟲、小魚、蝦、螺、蚌、植物性的嫩葉、浮萍、瓜皮、麥粒、稻穀、雜草種子等為食。耐飢餓能力強,數月不食也不致餓死。
烏龜為變溫動物。水溫降到10℃以下時,即靜卧水底淤泥或有覆蓋物的鬆土中冬眠。冬眠期一般從1月到次年4月初,當水溫上升到15℃時,出穴活動,水溫18℃-20℃開始攝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