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想知道此次汶川地震印尼有沒有捐款,捐了多少
日本 約5億日元緊急援助 31人組成的地震救援隊什 邡、綿竹等汶川地震重災區
挪威 2000萬克朗(約合400萬美元)
印度 500萬美元
沙特 5000萬美元現金和1000萬美元物資
俄羅斯 已運送兩批物資,共四批物資,價值400萬美元,並派出救援隊
英國 100萬英鎊援助物資
韓國 約100萬美元援助物資、派遣救援隊
義大利 一所野戰醫院、一線搶救物資、災民住宿帳 篷等物資,並將繼續援助
西班牙 100萬歐元
愛爾蘭 100萬歐元
德國 首筆50萬歐元
美國 50萬美元和70萬美元物資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30萬美元緊急援助
法國 約25萬歐元物資
波蘭 10萬美元援助
阿爾及利亞100萬美元
比利時 65萬歐元
泰國 80萬美元
寮國 50萬美元木材援助
紐西蘭 50萬新元(約40萬美元)
瑞士 40萬瑞士法郎(約38萬美元)
丹麥 75萬丹麥克朗(約15萬美元)援助和100萬克朗(約20萬美元)物資
希臘 20萬歐元
巴基斯坦 首批23噸物資、5萬美元
新加坡 20萬美元,派遣搜救隊
越南 20萬美元
巴西 20萬美元物資
柬埔寨 10萬美元
立陶宛 20萬立特(約9萬美元)
蒙古 5萬美元
愛沙尼亞 50萬愛沙尼亞克朗(約合49000美元)
捷克 70萬捷克克朗(約4.3萬美元)物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印尼紅十字會 1萬美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莫三比克 4萬人民幣
已有151個國家及14個地區或國際組織通過各種方式對中國汶川地震造成的災害表示了慰問
B. 汶川地震印尼捐多少錢
2008年5月16日,印尼紅十字會向中國地震災區捐款1萬美元;
2008年5月24日,印尼政府向中國地震災區捐獻物資,價值48.9萬美元;
2008年6月1日,《印尼星洲日報》代表其讀者,向中國地震災區捐款3.3萬美元;
2008年6月10日,在印尼海嘯中受中國援助的一個村子的村民,向中國地震災區捐款核人民幣6.7萬元。
好像沒有別的捐款了。再有的話,就是在印尼的中資企業捐的了。
另外,印尼曾經派出一個由23人組成的醫療隊,在2008年5月30日-6月5日期間,在甘肅地震災區參加了救援活動。
C. 熊德龍在印尼富豪排第幾
第一。熊德龍創辦的熊氏集團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已經在印尼地區站穩了跟腳,作為一個身上毫無中國血統的印尼頂級富商,在印尼富豪排第一,熊德龍捐款超4億,資助了很多貧困學子。
D. 印尼海嘯的捐款名單和此次地震捐贈對比:
哥們,罵這些企業應該,知道我們國家捐給印尼多少,2000萬RMB,2億元的物資,咱的地震印尼紅十字會捐給我們200萬RMB,還不如在印尼的華僑捐得多,98年的事你懂得。中國政府你懂得
E. 2021印尼富豪榜華裔企業家過半,閩粵居多,晉江籍二兄弟霸榜
東南亞的印尼,是世界上最多樣化的國家之一,每個地區獨一無二的文化與遺產吸引了很多的全球觀光客。奇妙的印尼,也是東南亞地區華人數量最多的國家,由於 歷史 原因,不可思議的是,華人在印尼多從商,華人經濟是印尼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有22位印尼富豪上榜,其中超一半是華人企業家,可見印尼華商之份量及影響力。
閩粵籍華商富豪最多,晉江籍二兄弟霸榜
黃惠祥
2021福布斯富豪榜上,有22位印尼富豪上榜,上榜最低門檻是11億美元,其中,祖籍晉江的印尼閩商黃惠忠(R. Budi Hartono),以205億美元身家為印尼首富,緊隨其後排名第二的是他的兄長黃惠祥(Michael Hartono),上榜財富為197億美元。、
黃惠祥、黃惠忠從父親手上繼承丁香煙生產企業針記集團(Djarum),不過,相對於煙草,印尼首富黃氏二兄弟最大的資產是銀行業,家族旗下的中亞銀行(Bank Central Asia),是印尼最大的私有銀行,該集團有兩家銀行Bank Hagakjta和Haga Bank,遍及印尼各地。
多元化經營,是海外華商的一大經營特色,黃惠祥、黃惠忠兄弟還經營房地產、酒店及購物中心等多元產業,家族旗下的PT Bukit Mulia,是印尼最大的商業集團之一。
在福布斯印尼富豪榜中排名第三的是印尼石化巨子普拉卡什·洛希亞(Sri Prakash Lohia),上榜身家65億美元,他持有在泰國曼谷上市石化企業Indorama Ventures相當多股份。
印尼「木材大王」彭雲鵬及家人
印尼「木材大王」、印尼「膠合板大王」、巴里多太平洋集團董事長彭雲鵬(Prajogo Pangestu),與普拉卡什·洛希亞在印尼富豪榜並列第3,也是65億美元身家。
彭雲鵬,祖籍中國廣東省陸河縣東坑鎮小鄭村,他的父親彭瑞出身窮苦農家,早年漂洋過海南下印尼謀生,先是在橡膠園做割膠工,也做過裁縫。
上世紀60年代初,僅初中畢業的彭雲鵬來到雅加達,在印尼木業巨子黃雙安旗下材源帝集團工作,1977年自主創業,開辦巴里多太平洋公司,如今這家企業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膠合板生產商及出口商。
彭雲鵬及夫人張明聯,1993年曾回故鄉陸河東坑鎮福新村小鄭自然村探親謁祖,去年他捐出百萬美元支持中國抗疫。彭雲鵬旗下的巴里多太平洋集團也是多元化綜合集團,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除了伐木、膠合板、造紙外,在銀行業、酒店及房地產投資等亦有建樹。
印尼CT集團創始人兼理事長凱魯•丹絨(Chairul Tanjung),排名第5,上榜身家48億美元。
翁俊民(左)與兒子翁大川及外孫陳冬亮在李文正博士祖屋
69歲的國信集團主席翁俊民及家族,上榜身家33億美元。獲馬來西亞蘇丹頒賜拿督斯里的翁俊民(Tahir),曾是被寄望出任印尼副總統的華族第一人,祖籍福建福清。
翁俊民,現任印尼國信集團董事局主席、印尼國信銀行主席、印尼華文報國際日報報業集團董事長及印尼翁俊民基金會創辦人等職務,也被被譽為「印尼大慈善家」。
翁俊民,1952年出生於印尼泗水,是印尼第二代華人,祖籍福建福清,畢業於新加坡南洋大學、美國San Francisco, Golden Gate大學。1988年,他從經營 汽車 銷售公司起步,創業失敗後轉向服裝製造業,後又進入金融業。國信銀行(MAYAPADA Bank),1990年在雅加達成立。目前,翁俊民是他所收購的印度尼西亞最大中文日報《國際日報》之主要股東,也是印度尼西亞《福布斯》雜志股東。此外,翁俊民旗下產業涵蓋金融、醫療、零售、地產和媒體等多個領域。
翁俊民祖籍福建省福清市新厝鎮漆林村,他的父親翁文英早年下南洋謀生。翁俊民,是莆田籍「印尼錢王」李文正的女婿,其岳父李文正祖籍莆田江口。
富豪榜上排名第七、第八的是Eddy Kusnadi Sariaatmadja與Jerry Ng,上榜身家分別為25億美元和20億美元。
吳笙福
福布斯印尼十大富豪里,吳笙福(Martua Sitorus)排名第9,他於1991年與「糖王」郭鶴年之侄子郭孔豐聯合創辦「豐益國際」,是世界五大糧商中唯一的華僑企業,也是新加坡交易所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吳笙福現為豐益國際(Wilmar International) 董事兼聯席首席運營官。
61歲的吳笙福,現有子女4人,祖籍福建晉江市磁灶鎮三吳村。在印尼棕櫚產業,吳笙福是行家之一,他在大學畢業後就跨入這個行業。
排名第10的71歲郭桂和(Djoko Susanto),是印尼超市巨子,上榜身家17億美元。他1950年出生於雅加達,祖籍廣東大埔縣大麻鎮,他是客家人,也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印尼第二代華裔企業家。
愛發連鎖超市老闆郭桂和
郭桂和的父親郭孟鐸(1903-1989)與母親黃說娘(1914-1979),都是原籍廣東大埔客家人,上世紀30年代乘帆船南渡印尼,在椰城結婚成家,後定居於北多瑤一帶,靠經營雜貨店為生。
郭孟鐸育了5子5女,郭桂和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小名「阿桂」。上世紀70年代,郭桂和經營家族的」幸福源泉「雜貨店時,一直在思考如何擴大生意,後來他發現香煙市場的潛力,獲得了雅加達多家代理商的信任與支持,特別是印度尼西亞 歷史 最悠久的丁香煙製造商——林天寶家族的三寶麟公司。三寶麟是超過百年 歷史 的煙草公司,也是富過三代的頂級豪門。
靠煙草批發起家的郭桂和,在印尼有「煙神」之譽,後來他又深耕連鎖零售業,家族旗下擁有1200多家的連鎖超市,又成了印尼零售業巨子。
郭桂和的Alfamart(愛發)便利超市,不僅開設在印尼各大城市,也觸及窮鄉僻壤。
目前,郭桂和、陳麗珍夫婦,有5個子女,均事業有成。上世紀80年代,在妻子陳麗珍的支持下,郭桂和又發展了「慈育」教育機構,這家私營教育機構從中小學到大學都有,興辦教育,也是他為彌補自己早年失學之遺憾,讓更多人有讀書的機會。
印尼「錢王」、力寶集團創辦人李文正
上榜的22位印尼富豪里,年歲最大的92歲的Lim Hariyanto Wijaya Sarwono(林聯興),林聯興又名「林謀祿」,祖籍福建省福清市,任印尼華裔總會名譽主席、印尼林氏宗親會永久名譽主席團第一主席、中華總商會名譽主席等職務,上榜身家為11億美元。
年齡第二大的富豪是印尼「錢王」、力寶集團創辦人、現年92歲的李文正(Mochtar Riady)及家族,他與翁俊民翁婿二人同榜,也是一篇佳話。
李文正,祖籍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江口鎮新店村,莆田古稱興化,他的祖地家門口,就是興化灣。興化灣與福清灣毗鄰,福清籍的翁俊民成了莆田籍李文正的愛婿,也有地緣關系。
事實上,李文正與另一個福清人、前印尼首富林紹良二人關系情同手足,攜手共建中央亞細亞銀行,還一起合作創辦力寶集團。
李文正,1929年5月出生於東爪哇離省會泗水以南80公里的瑪琅鎮,他的父親李亞美與母親施碧蘭早年從江口過番南下,移居印尼東爪哇,在東爪哇的瑪琅開辦一家經營蠟染的印尼花裙及日用品雜貨店。李亞美有2子3女,李文正排行老三。
二戰時期,李文正曾回國,就讀於在南京的國立中央大學(註:今「東南大學」)哲學系,後來他輾轉香港重返東爪哇,在李嘉業、李王十二妹夫妻開辦的商店做事。獲得李家賞識的李文正,1956年他與李嘉業、李王十二妹夫婦的愛女李麗梅結婚。
婚後,李文正夫妻到雅加達謀生,先是與人合開小商店,後和人合辦「東方三人」公司,創辦「和平航運」,十年下來,他積蓄不多。跨入銀行業,也是偶爾之為。
李文正,被譽為擅長醫治銀行的「印尼錢王」。
1960年,因運營不佳瀕臨倒閉的印尼基麥克默朗銀行的經理皮拉馬·沙里來登門拜訪,請求李文正投資20萬美元,拯救這家銀行。李文正開始有些愕然,可他又瞬間轉念,朝思暮想的銀行家夢想不是來了嗎?於是,李文正認購了這家銀行20%的股權,並任職董事;他那筆20萬美元投資,多是從關系好的福建老鄉們籌借而來的,日後這家銀行起死回生。
新加坡金鷹集團董事局主席陳江和
身家14億美元的新加坡金鷹集團董事局主席陳江和,曾多次問鼎印尼首富,也是莆田籍,與李文正同樣是江口人,祖籍福建莆田涵江區江口鎮石西村。
陳江和,1949年生於印尼,1937年他的父親陳金榮下南洋謀生。陳江和17歲時,父親陳金榮因操勞過度卧病在床,他被迫輟學,子承父業的他,僱用三名員工,為印尼石油公司供應機車的零部件。靠承包石油工程起家,到他26歲時,已賺到了一千萬美元。
陳江和所創辦的新加坡金鷹集團,是一家集林漿紙、農產品工業、特種溶解木漿與纖維素纖維以及能源開發為一體的多元化跨國工業集團,總資產超過180億美元,全球范圍內有員工6萬餘人。上世紀90年代後,他大舉進軍中國市場,總投資超過500億元。
熱心公益慈善的陳江和,與夫人黃瑞娥於1981年創設了「陳江和基金會」。目前,金鷹集團旗下有八大公司,即亞太資源集團、亞太森博集團、亞洲種植集團、頂峰集團、巴絲集團、Asia Pacific Rayon(APR)、以及太平洋油氣有限公司。
陳江和與夫人黃瑞娥有四個孩子,為歷練二代接班人,他曾讓二女兒到柬埔寨做義工,將小兒子陳建升派到偏遠小鎮做事。家風家訓,是指引家族前行的指路明燈,陳江和親自訂立「陳府家訓」,第一條是「 愛其子而不教,猶為不愛也;教而不善,猶為不教也。 」
陳江和說:如果你真正愛孩子,好好教導他;如果沒有好好教導他,不是真正愛;如果教導的方式不正確或教導錯誤,也不能算成功。
印尼梅地亞集團(CCM)創始人兼總裁傅志寬(左2)
籍貫廣東梅縣的印尼梅地亞集團(CCM)創始人兼總裁傅志寬(Murdaya Poo),上榜身家為12億美元。
80歲的傅志寬家族,多元化經營,CCM集團是中國西電在印尼的合作夥伴。
有必要提及,2014年3月,印尼前總統蘇希洛曾發布總統第12號決定書,宣布撤銷1967年內閣主席團傳閱文件,正式廢除官方用詞「Tjina/China/Cina」(支那),重新採用Tionghoa(中華)一詞作為華人的稱謂,同時將Republik Rakyat China改回Republik Rakyat Tiongkok。
《雅加達郵報》後來有文章稱,這次稱謂的變化與印尼華人自身堅持不懈的努力不無關系,此外,是前任印尼華裔總會主席、印尼民族建設基金會的創辦人汪友山和前國會議員傅志寬持續的游說,最終說服了蘇希洛總統廢止使用「支那」。
記住這位梅縣籍華裔企業家——傅志寬!印尼華人百年滄桑,歷經磨難。從Cina(支那)到Tionghoa(中華),這一稱謂的變化,標志著華人作為一個印尼重要族群,向獲取應有的尊重和正常的政治、 社會 地位又邁出了具有重要性的一步。
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排名最後二位的印尼富豪,也是華裔企業家,分別是劉德光(Low Tuck Kwong)和陳明立(Hary Tanoesoedibjo),也是華人圈非祖籍閩、粵二地的華人富豪,上榜身家均為11億美元。
劉德光出生於新加坡,後入籍印度尼西亞,是有名的「煤老闆」。而55歲的陳明立,是印尼有名的「媒老闆」,是印尼頗具影響力的媒體公司Global Mediacom總裁,旗下MNC電視集團囊括多家知名的電視台和有影響力的報紙,系印尼傳媒業巨頭之一。
福建、廣東兩省人在印尼為什麼富豪多?
力寶集團創始人、前印尼大學董事會主席李文正博士(右)
到2015年底《李文正自傳》出版前,時年86年的力寶集團創始人李文正,全家四世同堂共96 口人。他在「自序」寫道:「 我生於1929 年。從有記憶力開始,我所經歷的就是戰爭,就是逃難,就是災難,就是死亡與貧苦。生命的旅途就是顛簸,充滿變數,前途總是渺茫莫測。 」
在自傳里,李文正分享了他一生的奮斗史,他說:力寶集團是隨著印尼共和國的經濟與政治的成長而成長的,可以說是與印尼共和國共患難、同成長。幾十年來,同樣也經歷了大風大浪,勤儉苦鬥才有今天的力寶。
李文正說:我的大學時代是在中國度過的。1950年,我回到印尼,1949年12月底印尼的獨立被認可,1950年正式成為獨立國家。印尼的獨立發展同我個人事業的起步時期剛好吻合。他意味深長地寫道:「 我事業中的每一個成功與失敗實際上是印尼 社會 不同時代的縮影和寫照。時而,我走在時代的最前頭;時而,我被捲入時代的大浪之中。 」
如印尼華商巨子李文正說的,華人在印尼的 歷史 ,其實也是印尼近現代史的縮影。上世紀80年代後,隨著印尼政府放寬華僑入籍,絕大多數人成為印尼公民,華人經濟實質上也由華僑經濟演化為印尼人經濟,不過,即便是現在,印尼華商仍面臨諸多發展困境。
印尼首富黃惠忠
福建、廣東兩省人在印尼為什麼富豪多?
進入202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的印尼富豪,共計22位,有12位華人,超過一半人數。其中,除了劉德光、陳明立是其他省籍外,上榜的福建籍印尼華人富豪共計7位,分別是:印尼首富黃惠忠及胞兄黃惠祥,祖籍福建晉江;翁俊民,祖籍福建福清;吳笙福,祖籍福建晉江;李文正,祖籍福建莆田;陳江和,祖籍福建莆田;以及林聯興,祖籍福建福清。
廣東籍印尼華人富豪有3位上榜,分別是:彭雲鵬,祖籍廣東陸河;郭桂和,祖籍廣東大浦;傅志寬,祖籍廣東梅縣。
印尼是東南亞華人數量最多的國家,估算有1000萬人之多。印尼建立共和國初期,對華僑入籍是採取寬容政策的,實施以出生地主義為原則的國籍法。當年,印尼首都是日惹,也正因如此,多數華人集中於爪哇一帶。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末,印尼國內排華情緒喧囂塵上,出生地主義被血統主義替代,華僑歸化入籍受限,這段時間,不少印尼華僑被迫移居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有的回到祖國。
1990年中國和印尼恢復外交關系(註:1967年兩國斷交),印尼在民主化進程中,華人地位也得以恢復,他們的政治地位與生存狀況也發生巨大變化。在印尼富豪榜上有過半華人,也是印尼華人在經濟上拼搏與努力成就的最好展現。
印尼泗水
福建、廣東兩省人在印尼,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富豪?首先是人口基數,印尼華人福建人居多,其次是廣東人。目前,印尼三大城市裡,分別是首都雅加達、泗水、棉蘭。第二大城市泗水,約有400餘萬人,其中有100餘萬是華人,且78%經濟為華人所掌握。
而泗水華人中,約60%是福建閩南人,約30%是客家人,其他漢族民系的華人佔一成。客家人移居印尼具有悠久的 歷史 ,且多數是廣東人,據《廣東省華僑志》,在唐朝時就有客家人移居印度尼西亞。目前,海外客家人祖籍地,以梅縣、海南、潮州等地居多。
再者,福建人高居印尼富豪榜之首,也是財富金字塔構造之使然,在近現代一百多年裡,華人各大群體在向東南亞遷移時,也帶著濃烈的籍貫文化,而財富的分布與集聚是 歷史 記憶和 社會 現狀的一種糅合。這一百多年以來,隨著幾次移民潮,福建人、客家人、廣府人等群體在東南亞各國的勢力、規模及影響力也一直在變化中。
現如今,廣東潮汕人在泰國經濟包括華人圈裡的地位,無人可撼動;同樣,在新馬及印尼、菲律賓,福建人又占據了優勢。像菲律賓富豪榜,福建晉江籍老闆也是霸榜的。
身處異國他鄉,對於多數華人企業來說,即便全球化時代,基於血緣、地緣、親緣,也包括原鄉文化的文緣而構造起來的商業網路依舊是存在的,這使得他們可以藉助「抱團」力量和優勢,獲得更多競爭實力的籌碼。
本文內容為一波說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和摘錄發送
F. 捐資11億,引資2000億,印尼華商把自己後半生都獻給了故鄉
1984年春節聯歡晚會上,來自香港的歌手張明敏以一首《我的中國心》,唱出了億萬海外華人的心聲。
也就是在這一年,中國的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開放了14個沿海港口城市,並設立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吸引投資、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消息傳到印尼首都雅加達,56歲的林文鏡興奮異常,等了幾十年,終於有了報效祖國、建設家鄉的機會,於是,馬上著手安排回國考察事宜。
為什麼說等了幾十年。
實際上早在1953年時,林文鏡就曾回過一次福州福清老家,感慨於家鄉的貧困狀態,就提出給家鄉的生產隊買拖拉機、農葯、化肥。
不過,在那個年代,海外人士要捐款捐物給內地並不容易,通過香港幾番周折,才算是把自己的心意落實到了家鄉。
而之後,林文鏡又想給沾親帶故的鄉民們匯些救助的錢,但卻一直沒有渠道,直到1976年之後,才實現了這個願望。
林文鏡連續幾年給老家溪頭村捐了有幾百萬元,讓不少人蓋起了房子、娶上了媳婦,當一封封感謝信從老家傳到雅加達時,林文鏡很是欣慰,就盼著什麼時候能夠真正回鄉帶著大家一起擺脫貧困。
而福州被列為14個沿海開放港口城市之一,就是林文鏡等到的最好契機。
7歲就離開中國到印尼生活的林文鏡,為何對家鄉有如此深厚的眷顧之情,那就得從他的童年說起了。
1928年,林文鏡才剛出生,父親就不得不拋下他和母親遠赴南洋打工謀生,在他的記憶中,每當家裡無米下鍋時,都是靠著鄉親們的救濟才度過難關。
後來父親好不容易在印尼落了腳,他才跟著母親到了印尼,但時常做夢都能夢到村頭的老槐樹、鄰居家的小黃狗。
在印尼的日子也不好過,幸而那裡福建人多,靠著老鄉幫老鄉,父親才擁有了一個店鋪,算是解決了生存問題。
但好景不長,就在17歲那年,父親病逝了,林文鏡被迫輟學接管了父親的店鋪,但一個10幾歲的孩子,哪會做什麼生意呢。
又是在老鄉們的幫助下,林文鏡才把店鋪勉強撐起來,並逐漸成長為一個商業能手,在他的心裡,鄉情勝過一切。
1965年,林文鏡創立了自己的公司華仁誼,從公司名字里也能看出林文鏡作為華人的那份情誼。
之後進軍食品、紡織、水泥、采礦、航運,並與另一個福建老鄉林紹良合作創辦了林氏集團,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印尼水泥廠、麵粉廠,逐步成為了印尼富商。
心裡一直裝著家鄉,林文鏡始終沒改國籍,於是在祖國敞開大門呼喚海外遊子時,林文鏡帶著他的鄉情和財富回來了。
1987年,林文鏡帶著考察團踏上了家鄉的土地,雖然是抱著建設家鄉的決心回來的,但眼前的景象還是不免讓他大吃一驚。
彼時的福清就是一個農業縣,當地的經濟政策也是圍繞農業展開的,道路、港口等基礎設施幾乎為零,完全不具備任何投資條件。
但林文鏡經過一番考察之後毅然決定與當地政府一起從零開始改造家鄉,並以個人的名義簽下了一份「5年發展計劃」的責任書。
目標定得讓人不敢相信,林文鏡在責任書中承諾要用5年的時間,讓福清的總產值從4億人民幣提升到5億美金。
林文鏡不是說說而已,這次家鄉之行前,他已經做好了准備,把印尼的生意都託付給了年輕的一輩,還婉拒了印尼總統邀請他任內閣部長的高位。
他對福清縣政府明確表態:福清不脫貧,永不回印尼。
5年近10倍的產值增長,光靠農業肯定是不行的,林文鏡打定主意要把福清改造為一個工業城市,而第一件事就是建立工業區。
於是,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了,「融」是福清的簡稱,「僑」代表了海外華人,林文鏡希望在自己的帶頭下,在外的福清僑胞都能來一起建設家鄉。
正如前面所說,福清彼時的基礎設施條件太差,開發區雖然建起來了,但要招商談何容易,於是林文鏡得從基礎建設干起。
沒有路,林文鏡捐建了一條長達10公里的進城大道。
沒有像樣的酒店,林文鏡投資1000萬美金,興建了當時最高級的融僑大酒店。
沒有港口,企業出口貨物要先通過陸運拉到廣州才能出海,林文鏡則自己出錢,為入駐開發區的企業補貼運費。
為了招攬企業,林文鏡充當了開發區的代言人,充分利用自己的海外資源,每個月都親自帶著外商或者考察團到福清,而發生的費用也是他個人掏腰包。
為了打消一些考察企業的顧慮,林文鏡還自己出資入股佔大頭,並對投資商說:
就這樣,在他不計投入的努力下,開發區短短時間內就聚集了80多家外商企業,融僑開發區初具規模。
也有朋友曾提醒他,你這樣的干法,啥時候能收回成本啊,林文鏡對朋友說:
就是這一句「此生無憾」,林文鏡實現了5年前的承諾。
1992年,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被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而福清的總產值也在那年超過了40億。
不過,這還只是林文鏡建設家鄉的一個開始,因為他已經有了新的想法,工業區里的企業主要都是做外銷,福清背山面海,要加快福清的發展,建一個港口是關鍵。
於是從1993年開始,65歲的林文鏡花了大量的時間親自考察海岸線,花了幾年的時間,才在江陰半島找到了適合的港口建設地。
說干就干,林文鏡自己捐資組建團隊,對江陰半島進行了全面的考察、論證,之後他又帶頭成為了第一個投資人,並四處尋求投資方。
到2000年,港口終於啟動開發,於是有了如今的江陰港。
正是在江陰港的支撐下,福清的經濟發展速度跨上了一個新台階,福清人甚至如此評價林文鏡:
有媒體統計,林文鏡為福清招攬到的投資高達2000億。
而在投資建設的同時,林文鏡還慷慨捐資。
福州市一醫院的元洪門診大樓建於1993年,是林文鏡捐資1200萬修的。
1994年福建閩江的北水南調工程里,林文鏡捐了1個億。
2000年福州建設的江濱公園、錦江生態園、錦江路,林文鏡共計捐資4600萬。
2004年為閩江學院捐800萬,2005年為福建民間公益基金捐700萬,2007年為福清僑鄉博物館捐1000萬,2008年為汶川地震捐1600萬,2009年捐5000萬設立了中國華文教育基金。
如今,福清已經位居全國縣域經濟排名20強,只是林文鏡已於2018年離開了我們,彼時連作為首善的福清老鄉曹德旺也感慨:大哥走了!
回望林文鏡90年的人生路,幾乎半生都耗在了改造家鄉上,正如他所說,人生在世,但求仰不愧於天,俯不慚於地,他對家鄉的無怨無悔,將會一直被銘記。
G. 57歲男子成印尼首富,卻給中國捐款3億,放言自己的根就在中國,為什麼
愛國主義深深紮根於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愛國之情則是放大了的孝心——戴·達·菲爾德
近些年來出國留學已經成為大學生非常熱愛的學習方式了,他們都希望能夠接觸到外國的教育,通過外國的教育機制來實現自己在研究方面的提升。但是出國留學一般是非常優秀的人,在清華和北大這兩所學校經常有學生出國留學,而且出國之後很多的清華北大的學生都會在國外工作,所以很多人都覺得清華北大是為外國培養人才的。然而,雖然他們生存在海外,也有一些人他們始終熱愛著自己的祖國,就像接下來我們故事的主角一樣。57歲男子成印尼首富,卻給中國捐款3億,放言自己的根就在中國!
在中國現代的這個社會中有很多的青年人,他們都會忘記自己的祖國,有的時候甚至人都還在中國,就惦記著外國的一切,把中國的一切當做恥辱,可以說這種人是非常可悲的,我們都要引以為戒,而應該向本篇故事的陳江和學習,做一個愛國的人。
H. 印尼海嘯的捐款名單和此次地震捐贈對比
印尼海嘯的捐款名單和此次地震捐贈對比
1、聯想集團捐款50萬美元 (本次1000萬,聯想好樣的,我們支持你)
2、華碩捐贈金額2500萬人民幣(本次地震僅僅捐獻了300萬,華碩難道認為印尼的市場比我中國市場重要10倍?)
3、丁磊個人捐款120萬美元(摺合人民幣1000萬元),(但是你整個網易這次才捐了500萬,丁磊你怎麼想的?)
4、陳天橋及盛大為海嘯災區捐贈100萬元人民幣(本次地震也是100萬,盛大我以後絕對不玩你的游戲,我說真的)
5、TCL捐了300萬人民幣(本次地震100萬,好了 TCL給我們中國人一個支持你的理由?你能告訴我們么?)
6、華為捐了300萬人民幣(迄今為止還沒有給地震捐款,希望華為不要讓我們傷心)
7、中興捐了300萬人民幣(迄今為止沒有跟地震災區捐款,我們看著你呢中興)
8、微軟捐款350萬美金 (2次一共給地震災區捐了200萬,我看微軟你真的做錯了,我們還需要用的正版么?)
9、三星為印度洋海嘯捐款300萬美金 (迄今為止沒有任何動作,我討厭韓國人,真的)
10、思科為海嘯受災地區捐款逾250萬美元 (還沒有捐款,我希望思科你不是一個短視的小丑)
11、摩托羅拉全球逾250萬美元 (地震捐200萬RMB,moto你真的有點過分,但是比諾基亞強多了,NOKIA什麼都沒捐)
12、戴爾與蘇珊基金會周五將向受災國捐贈300萬美元(戴爾還沒有捐賑此次地震災害,你的愛比不上聯想!!!)
13、 沃爾瑪在超市內設置了募捐箱,同時沃爾瑪基金會也捐贈了200萬美元(哇,真的不少 給我們捐了300萬RMB,是不是有一天你也該滾出中國了)
I. 印度尼西亞在四川地震捐了多少
香港人士邵逸夫先生向四川地震災區教育捐款1億港元
台塑集團捐款1億元人民幣;
台灣鴻海集團捐款6000萬元人民幣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向四川災區捐款6000萬
富士康捐資6000萬元
李嘉誠以基金會的名義,向四川災區捐助三千萬元人民幣賑災
成龍、楊受成一起為災區捐助1000萬
玖龍紙業董事長張茵向災區捐助1000萬
世茂集團董事長許榮茂向災區捐助1000萬
姚明捐款200萬,日後動員同行再捐。
博納英龍藝人們100萬
劉亦菲向災區兒童捐贈100萬。
陳慧琳與主辦單位60萬元
周傑倫捐50萬
李冰冰捐款30萬
謝霆鋒捐款30萬 阿sa捐款30萬
那英捐助20萬和粉絲再捐5萬
陳坤捐助20萬 徐靜蕾捐助20萬
范冰冰工作室捐助20萬 黃聖依捐20萬
林建岳捐助20萬 高圓圓捐款20萬
黃曉明捐助15萬
陸毅鮑蕾夫婦捐款15萬
張庭林瑞陽捐款12萬
周迅捐助10萬 孫儷捐助10萬
顧長衛蔣雯麗夫婦捐助10萬 劉德華 10萬
張國立鄧婕夫婦 10萬 馮小剛徐帆 10萬
阿嬌10萬 趙薇捐助10萬 姜文捐款10萬
甄子丹捐款10萬 何潤東捐款10萬
馮小剛徐帆夫婦捐助10萬 王中軍捐助10萬
劉倫浩翁虹夫婦捐款10萬 顧長衛蔣雯文夫婦10萬
劉曉慶捐助10萬 劉燁捐款10萬 李詠捐款10萬元
林心如捐出10萬 張信哲捐款10萬元
《中國兄弟連》劇組捐出10萬元善款
田亮葉一茜夫婦捐款10萬元 張國立鄧婕夫婦捐助10萬
伊能靜捐款10萬元 李湘捐出10萬元
蘇有朋捐出10萬元 譚維維捐款10萬元
於丹捐款10萬元 容祖兒10萬元
王中軍10萬元 蔣勤勤10萬元
崔永元捐款10萬元 邵兵捐助10萬
張靚穎捐助10萬元
易中天捐款8萬元
朱時茂 陳佩斯各5萬 林依輪捐助5萬
姜武捐款5萬 巫啟賢捐助5萬
賈樟柯捐3萬
男高音歌唱家卡雷拉斯為災區捐1000歐 還將補捐
截止2008年5月14日下午,部分捐款名單如下:
富士康捐資6000萬元
賽諾菲捐贈1500萬元
浙江新湖捐款1000萬元
正大集團捐贈1000萬元
健康元捐款1000萬元
中煤集團捐款1000萬元
一汽和豐田捐款1000萬
民生銀行捐款1000萬元
中國人保捐款1000萬元
榮程鋼鐵捐款1000萬元
中遠集團捐款1000萬元
工商銀行捐款1200萬元
泛海控股捐贈1000萬元
輝瑞提供1000萬元援助
三一集團捐獻1800萬
海爾集團捐助1000萬
中石油捐款1000萬
中國石化捐款1000萬元
玖龍紙業捐款1000萬
世茂集團捐款1000萬元
交通銀行捐款1200萬
上汽集團捐資1000萬元
南航捐款1000萬元
中國人壽捐款1600萬元
建設銀行捐款2000萬元
聯想捐款1000萬元
農業銀行捐款1500萬元
中國銀行捐款1000萬
美國成功集團捐贈1000萬
國開行捐款1000萬元
神威葯業捐100萬元
南方電網捐款519萬元
西門子捐款200萬
青島啤酒捐助100萬元
哈葯集團捐款捐物500萬元
康佳集團捐贈500萬元
蒙牛捐贈520萬元牛奶
百事中國捐贈100萬元
廣東發展銀行捐贈200萬元
上海通用汽車捐款300萬元
太平洋保險捐款500萬元
寶潔捐贈100萬元
佳能捐助100萬元
東風本田捐100萬
上海證券交易所捐贈500萬
匯豐銀行捐贈300萬元
光明乳業捐贈100萬元牛奶
益海嘉里捐贈2000萬
大眾汽車捐贈600萬元
四川長虹捐款570萬元
摩托羅拉捐贈200萬元
英特爾捐款30萬美元
J. 霍英東給水立方捐了2個億,賭王捐出了1個億,那麼李嘉誠呢
在歷屆的奧運會當中,要數咱們中國舉辦的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最為盛大最為輝煌。當然,盛大和輝煌背後是國家在奧運會上投入的一筆筆資金,據統計,當時我國為了舉辦這一次奧運會,前後投資加起來達到了420億美元。不過,當時有許多的富商知道了,中國申奧成功的消息之後,也是紛紛為自己的祖國捐款捐物。當年北京修建水立方的時候,賭王何鴻燊先生就捐了一個億,香港地產建設商會會長霍英東老先生也捐了兩個億。除此之外,鄭裕彤、郭得勝、以及李嘉誠等富豪也都為水立方的建設提供了捐款。大家都知?李嘉誠先生之前曾經是我國的首富,那麼修建水立方,他為國家捐贈了多少錢呢?
雖然鳥巢可以說是為了舉辦北京奧運會而修建的所有場館當中,最輝煌最氣派的場館,可是在小編的心裡,最喜歡的奧運場館還得是水立方,因為只有水立方所蘊含的意義是最深的。雖然在這些為水立方捐款的富商當中,有許多已經加入了別的國家的國籍,可是他們的心卻還時時牽掛著祖國。之前,李嘉誠老先生在機場偶遇了幾十位去香港游學的內地小學生,他看到這些朝氣蓬勃又有禮貌的孩子,內心覺得非常的開心,於是決定小學生們這一次的游學全部由自己出資。這樣的富豪,怎麼能不受大家的尊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