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尼話,親愛的怎麼翻譯
親愛的 sayang 音譯(拼音念法) sayang 撒樣
英語的 honey 在印尼語中一樣通用
我愛你 saya cinta kamu, 音譯(拼音念法) saya jinda gamu.撒呀 金達 嘎木
印尼語發音很多和漢語拼音相近, 純手打,不採納對不起我這付出啊。
2. 印尼話中,嘎多嘎多是什麼意思
我在印尼
謝謝是:德瑞馬嘎si 或是 馬嘎si
很多是:巴nia
嘎多嘎多是菜名~
我幫你問的印尼當地人 我很確定這個答案是對的
3. 請幫我翻譯幾句印尼話
1. Ga mau bgm? Aku ga tau mslhmu.he.he.he = 不要又怎麼樣?我不知道你的問題
2. Aku ga tau mslhmu.bgm aku bias ksh solusi = 我不知道你的問題,我如何給你建議?
3. Aku tetap sayang km.ga berubah.percaya aja.ga usah bersedih = 我一直的愛你,不會改變,相信我,不用傷心
4. Aku ga ada mslh.ga mrh.man telp?, 我沒事,不生氣,要打電話?
5. Aku ga mrh sm km kok.nyante aja.skrg aku dah kerja lg. 我沒有生你的氣,放鬆下,我現在已經工作了
6. he.he.ga apa.kan tdk hrs main gitu,呵呵,沒問題,不一定要這樣的玩。
7. aku terbayany.punyamu enak bngt,我夢想到,你的很好吃
8. aku terbayany.punyamu enak bngt,我夢想到,你的很好吃, 晚安,圖?
met mlm.gbr ?
4. 我想求問這句印尼話的意思 (are wira wiri tki kemayu)
這句話的意思是"冒著危險的農民工是英雄"。
印度尼西亞語(Bahasa Indonesia)是以廖內方言為基礎的一種馬來語,是印度尼西亞的官方語言。全世界約有1700萬到3000萬人將印度尼西亞語作為他們的母語,還有大約1.4億人將印度尼西亞語作為第二語言,能較熟練的讀和說印度尼西亞語。 印度尼西亞的所有地區都通用印尼語,同時在荷蘭、菲律賓、沙烏地阿拉伯、新加坡和美國也有許多人使用印尼語。
在語言學分類中,印尼語屬於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印尼語源自於蘇門答臘島東北部的馬來語,是該語言的一個地區性變種,同標准馬來語有超過80%的同源性。1972年以前印尼文和馬來文的拼寫大不相同,這是由於1972年以前印尼文拼寫系統由荷蘭人發明的,而馬來文拼寫系統則是由英國人開發的。為了能使到印尼語與馬來語書面文字達到統一1972年印尼政府推出以馬來文拼寫系統為標準的精確拼音(Ejaan Yang Disempurnakan)使到現在的印尼語跟馬來語拼寫非常接近。馬來語和印尼語都使用拉丁字母,屬於單位元組文字。同西歐語言相比較,印尼語的語法非常簡單。
馬來語和印尼語之間的差別,可以類比為英式英語(British English)和美式英語(American English)之間的差別。使用這兩種語言的人基本上是可以彼此溝通的,只是在書寫系統的拼音和語匯上有一些差異。造成這種差別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印尼語從爪哇語和荷蘭語中借用了不少詞彙。比如說,馬來語中的「郵局(post office)」是「pejabat pos」,但是印尼語中的「郵局」則是「kantor pos」,這是借用「kantoor」這個荷蘭語 --- 荷蘭語中的「辦公室(office)」--- 而產生的詞彙。
在20世紀以前,由於多數的馬來人都信奉伊斯蘭教,所以他們是使用一種叫做「Jawi」的改良式阿拉伯字母書寫系統來進行書寫的。之後,另外一種叫做「Rumi」的拉丁字母書寫系統,則逐漸在日常生活中取代了「Jawi」原本的地位。馬來西亞和印尼在書寫系統上的差別,其實正反映了當時統治兩地的不同殖民政府 --- 英國殖民政府和荷屬東印度公司 --- 在書寫系統上的差別。
在印尼語中,母音/u/是遵循荷蘭語的習慣而寫成「oe」。在日本佔領印尼的時候,這個母音又被日本殖民政府改為「u」(因此,印尼第一任總統蘇卡諾的名字,也從Soekarno被改為Sukarno)。同樣地,在1972年以前,子音/tʃ/,雖然在馬來語中是用「ch」來表示,但是在印尼語中,則是遵循荷蘭語的習慣而書寫成「tj」。所以,「孫子」在馬來語中的寫法是「chuchu」,但是在印尼語中的寫法卻是「tjoetjoe」。
這種情況一直到了1972年才有所改變。由於印尼「Ejaan Yang Disempurnakan (精確拼音;Perfected Spelling)」的公布,馬來語和印尼語中書寫系統的這些差異才有了縮小的跡象。比如說,在這之後,馬來語的「ch」和印尼語的「tj」,都一律改成「c」,因此「孫子」就變成了「cucu」。此外,印尼語也不再使用「dj」,而是使用馬來語中已經採用的「j」,因此,雅加達的拼法,就從「Djakarta」變成了「Jakarta」。原本在印尼語中被保留來發半母音的「j」(即/j/音),也由馬來語中的「y」所取代。
雖然馬來語和印尼語在書寫系統上已經幾乎獲得了統一,然而,由於某些歷史上的原因,這兩種語言的某些詞彙還是有點差異。比如說,「錢」在馬來語中是寫成「wang」,但是在印尼語中則是寫成「uang」。
印尼語有6個單母音,3個雙母音,24個輔音(其中6個是外來語的輔音)。借詞多源於梵語和阿拉伯語。大部分詞由兩個音節詞根組成,通過前、後、中綴構成派生詞或表達某些語法意義。名詞沒有性、數、格的變化,重疊法可以構成復數和表示其他語法意義。印尼語是分析型語言,句法關系由功能詞和詞序表示。句子的基本結構是主語—謂語—賓語,定語在名詞之後,狀語在動詞之後。
印尼語屬於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族。它的語法與西歐語言有著根本的不同。馬來語沒有字首和字尾,屬於分析語,而相應的功能則由附加單詞來實現。而名詞的復數形式則由簡單的將該名詞重復說兩次來實現,比如,"rumah-rumah"的意思就是"houses"。而跟在數詞後面的名詞又恢復為單數形式,並且添加了一個量詞,有些類似於英文"seven head of cattle"的結構。印尼語里有許多這樣的量詞,比如,動物(ekor - 頭,tail),人(orang - 人,man),以及花、珠寶、絲線甚至魚網的單位。"兩只貓"(Two cats)在印尼語是"a ekor kuching" (two-tail-cat),兩個小孩(Two children)在印尼語里則是"budak a orang"(child-two-man)。
印尼語中的許多借詞源自梵語和阿拉伯語。英語中來自印尼語的借詞包括:orangutan(人猿)、gingham(有條紋或方格紋的棉布)、sarong(圍裙)、bamboo(竹子)、rattan(藤)、kapok(木棉)、paddy(稻穀)、amok(殺人狂)。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5. 有人可解答印尼文的翻譯一下
早晨的濃霧籠罩著大地
綿綿細雨如影相隨
紛亂的心已經失去意義
等待著那遙遙無期的一天
我(Q)獨自一人走著
漫無目的找不到方向
你能否在心中的角落等著我(Q)?
「加油!」
6. 印尼話中,嘎多嘎多是什麼意思
我在印尼 謝謝是:德瑞馬嘎si 或是 馬嘎si 很多是:巴nia 嘎多嘎多是菜名~ 我幫你問的印尼當地人 我很確定這個答案是對的印尼話中,嘎多嘎多是什麼意思?
7. 印尼語言翻譯,急求!謝謝各位高手!
你好,前三個詞應該是一個公司或者店的名字,第一個詞的確不知道什麼意思,估計是個名字。jaya是勝利的意思,perkasa是強大的意思,印尼的商店經常用這樣的名字。JLn是路的意思,一般JL.什麼什麼就是什麼什麼路,所以Husein SastraNegara Komplek是一條路的名字,後面Duta Garden Square 是一個廣場的名字,再後面是具體的號和郵編。很明顯這是一個地址,在輸入谷歌地圖後,顯示地址是在雅加達機場旁邊的一個地方。希望有幫助
8. m與ue能拼寫嗎
潮州話與閩南話共同是百分之50,你是潮州人如果能用潮州話肯定能贏得大家的認同感,潮州話的聲調比較簡單,歷史潮流是朝簡單的發音嘴型發展的。如果想學就去請教老人。 潮州話(Tiê-chiu-uē),亦稱為潮汕話、潮語,漢語方言之一,為閩南語的次方言,分布於廣東省東部的潮汕地區以及海外有華人的地區。英文稱為 Teochew 或者 Chiuchow,是「潮州」兩字的音譯。潮州話一詞受海內外潮汕人普遍認同,因其沿用至今已一千多年,詞典、專著等學術性著作均以「潮州話」為准,近年出現「潮汕話」新名稱,但部分人(主要是潮州市)反對以「潮汕話」命名,堅持使用「潮州話」名稱。目錄 [隱藏]1 分類2 歷史和地理3 與其他語言之關系3.1 普通話3.2 客家話3.3 粵語3.4 非漢語語言4 語音4.1 聲母4.2 韻母4.3 聲調4.3.1 變調4.4 文白異讀5 文法5.1 詞法5.1.1 代詞5.1.1.1 人稱代詞5.1.1.2 所有格代詞5.1.1.3 指示代詞5.1.1.4 疑問代詞5.1.2 數詞5.2 句法5.2.1 動詞短語5.2.1.1 語態5.2.2 比較句5.2.2.1 兩個或以上名詞5.2.2.2 只有一個名詞5.2.2.3 相等5.2.2.4 最級6 詞彙6.1 古老詞彙6.2 外語詞彙7 書寫7.1 漢字7.2 羅馬字8 參考文獻9 參考書目10 外部鏈接[編輯] 分類潮州話是七大漢語方言之一的閩南語之分支。正如其他漢語方言,潮州話究竟是語言或是方言,至今仍未有定論。然而,純粹以語言學角度而言,潮州話以至整個閩南語可看作是獨立的語言,因為它們與其他方言不能互相理解。但是,潮州話卻能與一些閩南語的次方言互通,尤其是漳州和泉州的閩台片,可能是因為位於鄰近地區。潮州話和閩台片相交融的地區,方言兼具兩者發音特色,如福建的詔安等。而且,潮州話也有多個種類,潮汕地區居民和海外僑民都操不同的潮州話,其語音有顯著差別。潮州話與閩台片的閩南語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但相互之間差別仍舊十分明顯。其語法與閩台片相同,詞彙也有高度對應,語音語調上則差異明顯。縱然如此,彼此還算能基本溝通,潮閩人都能快速融入對方的語系裡。根據相似程度,潮州話大致可分為二類:潮州類,包括潮州市(饒平)、汕頭市(澄海、南澳)、揭陽市。潮普類,包括汕頭潮陽、揭陽普寧和惠來。按照江河流域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韓江流域語調;練江流域語調;榕江流域語調;[編輯] 歷史和地理現代潮州話源自古閩南語。潮州先人本來居住在中原一帶。9至15世紀期間,為了逃避戰亂,一些閩人往海邊遷徙,到達福建莆田,定居一段時間之後,又集體向南遷徙到廣東東部,即今潮汕地區。移民原因很可能是福建人口過剩。由於地理隔絕,潮州話便逐漸發展為獨立的方言。潮州話源於潮州府,也就是其名稱的由來,古代潮州府包括今潮州、汕頭、揭陽、潮陽、普寧、潮安、饒平、惠來、澄海等。客家話地區大埔和豐順都有說潮州話的居民。而饒平、陸豐、海豐等主要潮州話分布區,也有說客家話的居民。18至20世紀期間,潮州居民是移居東南亞的主要華人族群之一,故此潮州話成為海外華人的主要方言之一。因此,潮汕地區以外的華人社群,也有很多人操潮汕話。其中,很多潮州人在泰國和柬埔寨定居,成為當地最大的華人族群。潮州人在香港、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尼(尤其是廖內省、北蘇門答臘省、南蘇門答臘省、西加里曼丹的坤甸和吉打邦)形成重要的少數族群。一些潮州人也在澳大利亞、紐西蘭、北美洲和歐洲居住,一些從潮州地區而來,一些則從東南亞而至。可是,隨著全球化的普及,潮州話的母語使用者逐漸減少。受到共同文化和傳媒影響,很多原以潮州話為母語的新加坡華裔青少年,都轉而說英語、普通話和閩南語(與潮州話有些互通)。普通話也漸漸取代潮州話,成為年輕人的母語。盡管如此,潮州話仍然是很多新加坡華人的母語,而潮州人也是新加坡華人第二大族群,僅次於閩南人。而在廣東則受到粵語和普通話取代。在香港的潮州人新一代大部份只能說粵語。[編輯] 與其他語言之關系[編輯] 普通話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教育體系的逐漸完整及對外交流的發展,潮汕地區的兒童學齡前的幼兒園階段就開始學習普通話,部分幼兒園甚至完全採用普通話教育。從小學階段開始,普通話成為正式的教學語言。但校園內師生之間仍有較多的潮州話交流。當地人中青壯年齡以下的人群基本都能講普通話,但多少帶有方言口音,年長者對普通話的掌握相對較差。一般而言,接受過學校教育的人群能較好地使用普通話交流。潮州話母語使用者認為普通話的輕聲最難掌握。另外,潮州話中,潮州、潮安、澄海一帶的口音較「輕」,失去了齒齦鼻音[-n]的韻尾,故此潮州話使用者常常把普通話的該韻尾(聲母n)讀成軟齶鼻音[-]。而在榕江片(潮南、惠來一帶)人群中,語調中保留了較多的軟齶鼻音。閩南語和其分支都跟中古漢語相同,不存在撮口呼(沒有前圓唇母音)、唇齒音及捲舌音。例如:閉前圓唇母音[y]誤讀成閉前不圓唇母音[i];將普通話的清唇齒擦音[f]讀成清喉擦音[h];將普通話聲母zh[t]、ch[t]、sh[]和r[]分別讀成[ts]、[ts]、[s]和[z]。[編輯] 客家話由於潮安、饒平和揭陽接近北方的客家話地區,這些地區的部分人群除了說潮州話,也說客家話。潮汕人與客家人經常接觸,但有趣的是,近代以來客家話對潮州話影響甚少。同樣地,大埔和豐順同為潮州話和客家話地區相交之處也有一些人說潮州話,縱使客家話仍是最主要語言。[編輯] 粵語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受香港和廣州一帶粵語方言區域的文化影響,尤其是電視劇和流行歌曲的影響,很多年輕潮州人即使不懂得說,也能夠聽懂粵語。現代潮州話的口語中也使用不少來自粵語方言區的詞彙。[編輯] 非漢語語言潮州話早期受到百越閩越等南方少數民族的影響。後來,很多潮州人移居到東南亞,故此泰語、高棉語、越南語和馬來語等都影響潮州話在東南亞的發展。[編輯] 語音潮州話音節包含聲母、韻頭(介音)、韻腹和韻尾。除了韻腹和聲調,其他音節的元素都並非必要。故此,韻腹只要配合聲調,就可以自成音節。以下分析列出羅馬拼音、國際音標([ ]中者)和例字。[編輯] 聲母正如其他閩南語方言,潮州話是少數擁有濁阻礙音(塞音、擦音和塞擦音)的漢語方言。然而,潮州話與吳語和湘語不同,其濁塞音和擦音並非源自中古漢語的濁阻礙音,而是來自其鼻音。故此,濁塞音[b]和[g]其實分別是前鼻化輔音[mb]和[g]。在早期的潮州話,濁齒齦塞擦音[dz]原本是擦音[z],現時仍在一些方言出現。潮州話和其他閩南語分支,都是少數保留中古漢語濁塞音的漢語方言。潮州話特色之一,就是沒有唇齒音。除了喉塞音,所有下列圖表列出的輔音都可以用作聲母。喉塞音只作入聲韻尾之一,以h表示。然而,有些音節沒有輔音聲母,也就是零聲母。潮州話聲母共十八個,包括零聲母。潮州話聲母雙唇音 齒齦音 軟齶音 喉音鼻音 m [m] 毛 n [n] 娜 ng [] 俄塞音 濁音 bh [b] 無 gh [g] 鵝清音(不送氣) b [p] 波 d [t] 多 g [k] 哥清音(送氣) p [p] 頗 t [t] 胎 k [k] 戈擦音 s [s] 思 h [h] 何塞擦音 濁音 r [dz] 而清音(不送氣) z [ts] 之清音(送氣) c [ts] 徐邊通音 l [l] 羅[編輯] 韻母四呼當中,潮州話有開口、齊齒和合口呼,故此韻頭(介音)有[i]和[u],但並沒有撮口呼。韻腹是唯一必須存在的音節元素,故此也是音節最重要的部分。它可以是母音、鼻化母音或成節輔音。潮州話並沒有韻尾[n],下列拼音中以n為尾綴的韻母其實表示鼻化韻。母音韻腹有四個,分別是[a]、[o]、[e]和[]。絕大部份音節以母音為韻腹,但有一些音節不含母音,而是成節輔音雙唇鼻音[m]和軟齶鼻音[]。韻尾通常是塞音或鼻音(實際上也可說是塞音,因為軟顎降低,讓空氣通過鼻腔),但是並非必要。母音韻尾共三個,分別是[i]、[o]和[u]。輔音韻尾共五個,包括塞音[]、[p]和[k],以及鼻音[m]和[]。根據潮州話拼音方案[2],潮州話韻母共五十九個,如下:潮州話韻母[2][1]韻頭類別 開口呼 齊齒呼 合口呼單復韻母 i [i] 衣 u [u] 污a [a] 亞 ia [ia] 呀 ua [ua] 娃o [o] 窩 io [io] 腰ê [e] 啞 iê [ie] 腰 uê [ue] 鍋e [] 余ai [ai] 哀 uai [uai] 歪oi [oi] 鞋 ui [ui] 威ao [ao] 歐ou [ou] 烏 iou [iou] 夭iu [iu] 憂鼻化韻母 in [] 丸an [] 噯 ian [] 營 uan [] 鞍ion [] 羊ên [] 楹 (iên [] 羊) uên [] [橫]en [] 秧ain [] 愛 uain [] [縣]oin [] 閑 uin [] 畏aon [] [好]oun [] [虎]iun [] 幼鼻韻母 im [im] 音am [am](庵) iam [iam] 淹 uam [uam] 凡ing [i] 因 ung [u] 溫ang [a] 按 iang [ia] 央 uang [ua] 汪ong [o] 翁 iong [io] 雍êng [e] 英 iêng [ie] 焉 uêng [ue] 冤(eng [] 恩)入聲韻母 ih [i] 裂ah [a] 鴨 iah [ia] 益 uah [ua] 活oh [o] 學 ioh [io] 約êh [e] 厄 (uêh [ue] 劃)oih [oi] 狹aoh [ao] [樂]ib [ip] 邑ab [ap] 盒 iab [iap] 壓 uab [uap] 法ig [ik] 乙 ug [uk] 熨ag [ak] (惡) iag [iak] 躍 uag [uak] 蕕(獲)og [ok] 屋 iog [iok] 育êg [ek] 液 iêg [iek] 噎 uêg [uek] 越eg [ek] [乞]輔音音節 m [m] 唔 ng [] 黃 ngh [] 夗^ 因為語音轉變,潮州話韻母有所增減,藍色者是並未在方案韻母表出現的韻母;括弧中之韻母和例字並未在上述方案出現;方括弧中之例字有輔音聲母,在此只取其韻。加上方案沒有收錄的韻母,潮州話韻母共七十五個。輔音音節共三個,並未在上述方案出現。[編輯] 聲調潮州話跟其他漢語方言一樣,是聲調語言。它有八個聲調,並有豐富的變調。調值之數字是指聲調輪廓,1為最低,5為最高,拼音中的聲調以1至8表示:聲調 陰平 陰上 陰去 陰入 陽平 陽上 陽去 陽入調值 33 53 213 2 55 35 11 5調型 中平 高降 降升 低入 高平 高升 低平 高入例子(文讀音) 分 粉 訓 忽 雲 混 份 佛拼音 hung1 hung2 hung3 hug4 hung5 hung6 hung7 hug8[編輯] 變調兩個字(或字詞)連讀時,前面的字要變調,後面的字不變調,而此變調的規律是固定的。如果兩個以上的字連讀,則只有最後的字不變調,情況如下:前字聲調 陰平 陰上 陰去 陰入 陽平 陽上 陽去 陽入前字聲調數字 1 2 3 4 5 6 7 8後字聲調數字 1 6 2或5 8 7 7 7 4由此可見,變調的規律就是:陰平(1)和陽去(7)不變調;陰入(4)和陽入(8)互換;陰去(3)變成陰上(2)或陽平(5);陰上變成陽上(6);而陽平和陽上都變成陽去。[編輯] 文白異讀潮州話有豐富的文白異讀,幾乎可以各成系統,如「非」、「敷」、「奉」母字,其輔音文讀為[h],白讀為[p]或[p];「知」、「徹」、「澄」母字,文讀為[ts]、[ts],白讀為[t]、[t]等等。[編輯] 文法潮州話文法與南方漢語方言相若,尤其是客家話和粵語。潮州話語句一般以主謂賓結構為主,有時配合小詞就可變為主賓謂結構。[編輯] 詞法[編輯] 代詞[編輯] 人稱代詞潮州話的人稱代詞正如其他漢語方言,沒有格之分,例如「我」[ua2]是第一人稱,伊人[i1 na5]指第三人稱「他們」等。閩南語系正如一些北方方言,「我們」一詞分為包括性和排除性。如果聽話者都包括在內,就要使用包括性代詞「俺」[na],否則就用「阮」[]。其他如粵語和客家話的南方方言並沒有如此區別。單數 眾數第一人稱 我 ua2 我 包括性 俺 na2 咱們排除性 阮 2 或u2 我們第二人稱 汝 l2 你 恁 ni2 你們第三人稱 伊 i1 他/她/它/它 伊人 i1 na5 他們/她們/它們/它們[編輯] 所有格代詞潮州話不區分所有格代詞和所有格形容詞。一般規則是人稱代詞加上「個」,便組成所有格代詞或形容詞,概說如下:單數 眾數第一人稱 我個 ua2 kai7 我的 包括性 俺個 na2 kai7 咱們的排除性 阮個 2 kai7 我們的第二人稱 汝個 l2 kai7 你的 恁個 ni2 kai7 你們的第三人稱 伊個 i1 kai7 他的/她的/它的/它的 伊人個 i1 na5 kai7 他們的/她們的/它們的/它們的例句:本書是我個[pu2 ts1 si6 ua2 kai7]:這本書是我的。不過,有時「個」字也可以略去,例如當代詞後面是量詞,例如:我條裙[ua2 tiou5 ku5](我的裙)補充:第二人稱還有一個詞,但我不知是哪個字,讀音是「nia」 例如:nia奴=恁仔=你的兒子[編輯] 指示代詞潮州話的指示代詞分為指近和指遠,概說如下:指近 指遠一般 單數 之個 [tsi2 kai7] 之個 許個 [h2 kai7] 那個眾數 之撮 [tsi2 tso4] 這些 許撮 [h2 tso4] 那些空間 之塊 [tsi2 ko3] 這里 許塊 [h2 ko3] 那裡之內 [tsi2 lai6] 這裡面 許內 [h2 lai6] 那裡面這口 [tsi2 kao7] 之外面 許口 [h2 kao7] 那外面時間 之陣/當 [tsi2 tsu5 / t3] 現在;最近 許陣/當 [h2 tsu5 / t3] 之後狀語 這生 [tse2 s1]阿 像這樣 向生 [hia2 s1] 像那樣程度 醬 [ts3] 這么 向 [h3] 那麼類型 者個 [tsia2 kai7] 這種 向個 [hia2 kai7] 那種[編輯] 疑問代詞誰 (底)珍 [ti tie]底人 [ti na]什麼 乜個 [mi kai]底個 [ti kai]什麼(種類的)+ 名詞 乜 + 名詞 [mi]哪個 底 + 數詞 + 量詞 + (名詞)[ti]哪裡 底塊 [ti ko]何時 珍時 [tie si]怎樣 做法 做呢 [tso ni]狀態 在些(樣) [tsai s ]乜些樣 [mi s ]什乜樣 [si mi ]多少(可數) 幾 + 量詞 + 名詞 [kui]若多 + (量詞) + (名詞)[dzie tsoi]多少(不可數) 若多 [dzie tsoi]為什麼 做呢 [tso ni][編輯] 數詞序數詞語跟白話文的差不多。發音 大寫 小寫 數值 備注li5 零 〇 0 〇是零的俗寫,但是「零」比較常用,尤其在學校教育。也稱為「空」[kang3]tsek8 壹 一 1 也稱為蜀[tsek8](本字)也稱為弌(舊稱)當數字的十位數是二或以上,稱為[ik4],例如二十一[dzi6 tsap8 ik4]用在月份的日期,例如一號[ik4 ho7]作為普通數字,例如第一[t6 ik4]例如用在電話號碼時,稱為么[iou1]no6 兩 二 2 也稱為弍(舊稱)也稱為貳當數字的十位數是二或以上,稱為 [dzi6],例如三十二[s1 tsap8 dzi6]用在月份的日期,例如二號[dzi6 ho7]作為普通數字,例如第二[t6 dzi6]s1 叄 三 3 也稱為弎(舊稱)也稱為參[s1]si3 肆 四 4ou6 伍 五 5lak8 陸 六 6tsik4 柒 七 7poi4 捌 八 8kao2 玖 九 9tsap8 拾 十 10 有些人寫成「什」,但是一些人不接受,因為此字可以改成「伍」字數字如作序數,其前面加上「第」 [t6]。[編輯] 句法[編輯] 動詞短語[編輯] 語態潮州話的被動語態中,施事者短語「給某人」必須講明,並以「乞」 [koi4](一些人會讀成 [k]或[ki])或「分」 [pu1]作開端,即使這「某人」可能是不存在或不知是誰人,例如:伊分人宰掉[i1 pu1 na5 tai5 tiau7]白話文:他/她被宰掉。按照白話文,我們可以單用施事者介紹詞「被」或者「給」,而不提及施事者;但在潮州話,下面這句在文法上是錯的:個杯分敲掉[kai5 pue1 pu1 ka1 tiau7]白話文:杯子給打破了。應該說成:個杯分人敲掉[kai5 pue1 pu1 na5 ka1 tiau7]白話文:杯子給人打破了。雖然不知誰人打破了杯子。補充:不是所有潮汕地區都說「分人」的,比如我們揭陽是讀「客人」。例如:個杯客人敲掉。 潮汕個地區的潮汕話語法基本相同,但用詞千差萬別。比如「睡覺」一詞,即使鄰縣,讀法亦各不相同。施事者短語「分人」[pu1 na5]永遠都緊隨主語,並非句子之末,也不像一些如德語和荷蘭語的歐洲語言,在助動詞和過去分詞之間。[編輯] 比較句[編輯] 兩個或以上名詞潮州話的比較句結構是「X + 形容詞 + 過[kue3] + Y」,被認為源自中古漢語的「X + 形容詞 + 於 + Y」結構:伊雅過你。[i1 ia2 kue3 l2]白話文:他/她比你漂亮。粵語使用同樣的結構:佢靚過你。[ky5 le3 k3 nei5]白話文:她/他比你漂亮。然而,由於普通話影響力愈來愈大,其結構「X比Y + 形容詞」影響潮州話。於是,以上的例句可以變成:伊比汝雅。[i1 pi2 l2 ia2]白話文:他/她比你漂亮。[編輯] 只有一個名詞包含「過」或「比」的結構,都需要兩個或更多的名詞以作比較。如果只提及一個名詞,就會組成殘缺的句子:伊雅過(?)。在此情況,需要使用「夭」,或者「愈」的結構:伊夭雅。[i1 iou6 ia2]伊愈雅。[i1 zu6 ia2]普通話和粵語的情況都一樣。只提及一個用來比較的名詞時,需要轉用另一種句式。潮州話和普通話都使用前修飾語(形容詞前),而粵語則使用後修飾語(形容詞後):普通話:她比較漂亮粵語:佢靚啲[ky5 le3 ti1]潮州話中,有兩個字本身有比較的意思,就是「贏」[5]和「輸」[su1]。它們可以獨立使用,或者加上「過」字:這領裙輸(過)許領。[tsi2 n2 ku5 su1 kue3 h2 n2]白話文:這條裙子不夠那條好。我內個電腦贏伊個好多。[ua2 lai6 kai7 tie6 nao2 5 i1 kai7 ho2 tsoi7]白話文:我(家裡)那部電腦比這部好很多。如果表示更大的程度差別,可以在句末使用狀語「好多」[ho2 tsoi7]。[編輯] 相等潮州話中,「平」[p5]或者「平樣」[p5 7]用來表達相等的概念:只本書佮許本平重。[tsi2 pu2 ts1 ka4 h2 pu2 p5 ta6]白話文:這本書和那本書一樣重。伊兩人平平樣。[i1 no6 na5 p5 p5 7]白話文:他們都一樣(他們長相一樣/他們一樣那麼好/壞)。[編輯] 最級潮州話以副詞「上」[sia5]或「上頂」[sia5 te2]表示最級。而且,「上頂」通常帶有褒義:只間物上頂好食。[tsi2 k1 mue8 sia5 te2 ho2 tsia8]白話文:這間(餐廳)(的東西)絕對是最好吃的。伊人對我上好。[i1 na5 tui3 ua2 sia5 ho2]白話文:他們對我最好。[編輯] 詞彙潮州話的詞彙與粵語有甚多相似之處,因為兩者交流頻繁。正如粵語,潮州話有很多單音節的詞語,隱約反映出其歷史之悠久,因為單音節在中古漢語十分普遍。然而,自現代標准漢語規范化以來,潮州話吸收了很多普通話詞彙,多數是多音節的。而且,由於很多潮州人移居東南亞,潮州話加入了不少來自馬來語的詞彙。[編輯] 古老詞彙潮州話保留不少古代漢語詞彙,許多用詞亦與其他閩南語方言(如台灣話)相同。例如「目」[mak](眼睛;台灣話:目bak)、「灱」[ta](干;台灣話:焦ta)、「囥」[k](藏;台灣話:囥khg)等。[編輯] 外語詞彙除了馬來語,海外地區的潮州話也借用了英語詞彙,這些詞彙中有部分隨華僑回國交流而傳回潮汕地區。馬來語:馬打 [mata] mata-mata:警察巴剎 [pasar] pasar:市場咕哩 [kuli] kuli:苦力(實為音意兼譯之源於英語cooley一字)嘛哪[mana]mana wu chia:哪兒有車?朱律 [tsu luk],雪茄,馬來語cherut的借音詞。動角 [dong kak],手杖,借自馬來語tongkat.五腳砌 [ngo ka ki],馬來語叫kaki lima,lima是數詞「5」,kaki是量詞「英尺」。新馬城鎮臨街騎樓下面的人行道,寬度為5英尺,故馬來語稱之為kaki lima.近代潮汕城鎮出現西式街區,也和新馬一樣在臨街騎樓下設人行道,以方便行人遮陽避雨,並借用了馬來語的稱呼,lima譯義為「五」,kaki譯音為「腳基」。多隆 [to long],借用馬來語tolong,有兩種意思,一是請求幫忙、照顧,一是請求寬恕、開恩。松芒 [song mong],驕傲、忘乎所以,借自馬來語sombong,音稍變泰語:角畢 [kak bik],皮箱,借自泰語,角是皮革的意思,畢是箱的意思。康霜 [k'ang seng],冷凍。康是關禁的意思,借自泰語。潮汕人稱冰為霜。這個詞是泰國的潮人造出來的,又傳入潮汕本土。關進冷凍房裡冰過的魚肉,在潮汕話里叫做康霜魚、康霜肉。英語:目頭 [mak tau] mark:商標基羅 [ki lo] kilogramme:公斤巴仙 [pa sie] percent:百分比[編輯] 書寫[編輯] 漢字大部分潮州話的字都可以寫成漢字。大部分漢字也可以用潮州話朗讀。但如同粵語等語言,按照文本逐字閱讀並不符合語言習慣。例如表示口渴,字面讀是「口渴」(kao2 guah4)但口語常說「喉干」(ao5 da1)。故當人們用潮州話讀這種白話文的時候,按照場合和要求不同,有時逐字標准讀出,有時朗讀者會習慣上根據潮州話語法、詞彙及用語調整字面文句,用潮州話復述出來。然而,小部分的獨特詞彙沒有標准字,原因有數。潮州話詞彙傾向古老,在日常中文比較罕見;有關漢語方言拼寫的研究比較少,不如傳統中文語文學的其他范疇。而且,一些潮州話獨有的字,其實可能並沒有字。例如「有無」的「有」字,「月」下面去掉兩橫和去掉一橫都有一字且意義相反。[編輯] 羅馬字主條目:潮州話拼音方案中國大陸的廣東省教育部門進行了潮州話羅馬化,在1960年推出潮州話拼音方案,以助語言學研究和字典出版。方案以汕頭市的潮州話語音為基礎,以拉丁字母拼寫語音,聲調以上標數字顯示。另外,基督教傳教士也有發明可以拼寫潮州話的白話字。字典http://www.mogher.com/
9. 誰知道這句話印尼話是什麼意思
"Aku Cinta mu" 或 "aku cinta pada mu"
是我愛你或我喜歡你的意思。
aku= 我, cinta= 喜歡,愛,疼愛,
mu= 『你』的簡寫,原字為kamu。
pada= 連接詞。。。列:pada mu= 對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