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樹化玉對人體會有什麼影響
1、樹化玉中的微量元素對人體的健康作用:微量元素也叫健康元素,在人類維持生命所需的營養物質中,是其中的一大類。而每一種微量元素,又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在某種情況下,一種微量元素可以產生多種特殊的生理作用
2、鎂:可以促進磷酸酶的功能,有益骨骼的構成,還能維持神經的興奮,缺乏時有抽搐現象發生。 鎂(Mg)是人體多種重要酶的激活劑,對蛋白質的中間代謝和神經、肌肉的應激活性起調節作用,有防癌效果。缺Mg會產生慢性呼吸障礙癥候群、急性腹瀉、慢性腎功能衰竭等,缺Mg還與心臟功能失調等有關。
(1)印尼木化石怎麼保養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不能讓陽光直射,不能放置於高溫環境當中,不管任何石種,玉石若長期處於陽光直射下或高溫環境中,都會對樹化玉本身的質地造成不同程度破壞。
2、剛買來的樹化玉先放水裡浸泡幾天左右,吃足水份。浸泡過後從水裡拿出來,會驚奇地發現顏色更鮮艷、種水更透明了。一般用棉布和軟毛刷,清潔樹化玉本身的洞及表面,把保養液即清水,用干凈毛巾沾清水輕輕擦試樹化玉表面,或用硅化油塗抹表面,再用柔軟紙巾擦拭乾凈,這樣就可以了。
2、日常清理用棉布蘸清水清潔表面,不規則拐角處就用軟毛刷清理,背面未剝皮拋光處也用軟毛刷將粉塵顆粒清理干凈,總之在把玩觀賞樹化玉時,需手感細膩、潤滑,無浮塵、粉粒,這種工藝加工的樹化玉不用上任何保護油,用此簡便的保養方法即可保證玉的通透度、細潤感越來越好。
『貳』 木化石放哪個地方好
種水料的話樹化玉
保養方法一:把樹化玉放置在玻璃櫃台里,在櫃台里擺1至2杯清水。
保養方法二:經常用柔軟干凈的濕毛巾蓋上樹化玉,擦擦樹化玉。
保養方法三:在一個大桶或大缸灌滿清水,每個月把樹化玉放置在大桶或大缸里泡個3至5天。
乾料保養方法:乾料保養就有點不一樣了,乾料的質地和種水良莠不齊,總的來說,通透度和種水比白料稍遜一籌。可塗擦一些硅化油,並在塗好硅化油後,用布擦乾,使樹化玉增加亮度即可。第一、注意避免與硬物接觸,防止碰撞,樹化玉其實是也怕摔的。假如碰撞後損害到了樹化玉的經濟價值和美觀。
第二、 避免與灰塵和化學物品接觸。 樹化玉如果積了塵,要用軟毛刷清潔,必要的時候可以加一點肥皂水,再用清水沖洗干凈。但千萬不能和化學物品接觸,否則會受到化學物品的侵蝕,樹化玉質會受到化學物品的侵蝕,樹化玉質會受到破壞。
第三、避免陽光直射。樹化玉受到陽光直射太久,樹化玉的分子就會受到破壞,玉質必然受到影響。熱源也是如此,所以樹化玉不能呆在太熱的地方。
第四、保持一定的濕度樹化玉內的分子里還有水分,這樣樹化玉看起來很潤澤,要保護樹化玉內的水分,就不能在太乾燥的地方放置樹化玉。
第五、清潔要用白布如果用有色的布擦樹化玉,布的顏色有可能會染上樹化玉,因而要用白布。同時還要注意,布要干凈的,柔軟的。
第六、怕冰「長於冰近,沁色不活」。如果樹化玉常接近冰,玉理就會黯然無光,色沁就會顯得很僵硬,這就是俗稱的「死色」。
第七、火「長與火近,色漿即退」。如果樹化玉用火熏或烤,玉質就會受損,顏色變暗,甚至褪色。
第八、怕驚氣「佩者不慎,往往墜地,如落磚石上,重則損傷,輕則肌理含裂紋,其微如發,驟視之而不得見」。即不得有碰、摔,以免有傷害。
第九、忌污穢滿手污穢的時候不能盤樹化玉,樹化玉本身對於污穢很敏感。長時間這樣盤玩,樹化玉的土門受損,樹化玉里的灰土就難以退出。樹化玉會受到很大的傷害。
第十、粘結法如果樹化玉發生了斷裂,可以用環氧基樹脂或聚醋酸乙烯乳劑粘接。粘的時候要注意在斷裂面將膠塗均,對齊斷裂面再粘。
第十一、樹膠填補法如果樹化玉有了缺失的部分,可以用樹膠來填補。做法為,將合成樹膠與滑石粉調和,在加入適當的染料,使其與古玉顏色相近。接著將混合好的填料塑刻或翻模成其所需的模型,然後進行粘合補休。
第十二、蠟充法除了用樹膠填補,還可以用蠟。具體做法與樹膠填補法相似,是將蠟與染料混合在填充,填充後再用打磨劑拋光,增加光潤度。
『叄』 木化石黃蠟石如何保養
怎樣養護木化石
木化石的價值在於它的天然性,這也是其最重要的特色和屬性之一,自然形成的紋理、色彩、造型,使得每一件木化石都是獨一無二的。對於木化石的養護方法,常見的養石方法有以下幾種。
水養這種方法最常見、最簡單易行,對於大部分奇石都很適用,特別是木化石在採集、運輸過程中,難免會對樹皮、石肌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這種情況下,可以先將木化石置於露天的水泥石架上,定期澆水,並讓其經受日曬雨淋,使之在質感、色感等方面達到調和。
木化石可以一兩天澆一次水,使其表面保持潤澤;也可以用半濕的布擦拭,使其保持整潔。
手養這種方法適用於小件木化石。經常用手把玩、撫摩,石頭吸收人體毛孔排出的油脂,天長日久,石體會發出成熟的光澤,經常把玩的石頭就會變成熟石,這種光潤可人的石表現象,行話為包漿,包漿越凝重越好,既體現了收藏者對木化石的愛護,也為木化石的自身增色、增值。
蠟養上蠟既能使紋理圖案清晰,又能使石頭更加溫潤,強化木化石的天然之美。蠟養的木化石要求硬度較高,硬度較低的木化石表面粗糙,吸蠟後顏色易變得黯沉。
上蠟適宜在夏季高溫的情況下進行,先將木化石表面清洗干凈,然後用一塊固體石蠟往石表上塗蠟,此時石頭的溫度要能使石蠟熔化,溫度宜高不宜低。隨著石頭的冷卻,熔化的石蠟也凝固在石表之上。上蠟的量要以蠟液能全部被石表吸收為准。
新採集到的木化石,受自然環境的作用,一般表面會有許多附著物如污垢、伴生物等。為了更好的體現木化石在形、質、色、紋、意等外觀上的特點,需要進行簡單的人工處理,將原石表面的附著物除掉。由於附著物一般有一定的硬度,故有石友使用鋼刷對附著物進行清除。使用鋼刷時一定要有耐心,邊刷邊看,適可而止,注意不要破壞石相,影響木化石的觀賞效果。只要使用得當,一般不會損害原始的表面,不露人工痕跡的。有些原石的附著物硬度較大,且分布面廣,而且與原石在物質成分上根本不同,可以考慮用化學反應來清除附著物,如用鹽酸浸泡清洗。使用化學反應清除附著物時,因受條件限制不能准確的判斷原石和附著物的成分,可以採用先同類原石試用、再由調節鹽酸濃度稀到濃、浸泡時間由短到長的方法摸索進行,以免造成原石的破壞性損傷。
木化石以自然為美,石表光滑、包漿好肯定是上品;但有些原石石表比較乾燥,在空氣中存放時間長了表皮會乾裂無光澤,為了提高木化石的觀賞性,以前石友們往往在木化石表面塗抹蠟等,使表面達到光潤的效果。近些年,石友通過摸索,認為使用嬰兒油(俗稱BB油)塗擦石表比塗蠟、樹脂膜的效果要好,故現在基本都使用嬰兒油來保養奇石。塗抹嬰兒油這種方法,既保持了木化石的天然特性,又增強了木化石的觀賞性。
黃蠟石的收藏和保養
收藏黃蠟石,是精神和物質的雙豐收,從精神上說,物我一體,天人合一,可增添情趣,陶冶情操,將自我融入到大自然中,同時育人育己,讓自己從黃蠟石的文化內涵中獲得精神的豐富,並從中得到美的享受,在其美的藝術氛圍中得到啟迪和教育。從物質上看,通過黃蠟石的收藏,提高賞石藏石質量,收藏投資增加收入,因為黃蠟石不僅有社會價值、科學價值,還有一定的經濟價值。
選擇黃蠟石收藏這個感興趣的品種作為投資目標,就得下工夫鑽研,由窄而寬,由小而大,穩扎穩打,不要急於求成。這個選擇如果是出於積累財富的考慮,而不是單純出於喜歡,也要掌握黃蠟石收藏投資的技巧和黃蠟石市場的宏觀走勢。
一、黃蠟石的收藏理念黃蠟石收藏是一個發現與欣賞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一門藝術。所以,收藏黃蠟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要有較高的審美眼光,要從形狀、色澤、紋理、質地來判斷,力求其有「皺、瘦、漏、透、丑」等特點,還得不怕勞苦艱辛細細尋訪,甚至要到野外「探險」。
藏石、玩石,有消閑的一面,但真正的奇石收藏,卻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既融合了多學科如地質、礦物、考古、美學等於一身,還融合了文學、繪畫、音樂、史學等,並且又具有收藏者的自我特色。
作為家庭收藏,黃蠟石收藏要選擇小型的便於擺放及方便欣賞的天然象形石、圖紋石為好,不要追求石種特殊漂亮的奇石,這樣的奇石實在是太多了。但要追求賞石文化內涵豐富、且欣賞起來其樂無窮的黃蠟石。
收藏黃蠟石多含有個人的好惡和觀念,收藏黃蠟石雖無定法,但也有規律可循,從造型看,有方圓、大小、抽象者、具象者;從石質看,有細膩、光滑者,質地純凈者,粗獷松軟者;從色彩看,有單色、混合色、五彩色;從圖案看,有形象藏露,有虛實相兼,有形神兼備;石之內容與主題,全露者會一覽無余,全藏者使人莫測。
收藏黃蠟石,應全方位、多側面研究它,對每塊黃蠟石的收藏,都應做到形有盡而意無窮,切不可拾到籃子里都是菜。
黃蠟石藏石既有獨立個體,也可排列組合。把多枚黃蠟石組合成一件作品,是藏石及賞石領域和思維的一種拓寬,這多見於文字石,既可成文,也可成句,令人賞之,別有情趣。
二、收藏黃蠟石可培養感情古有梅妻鶴子,收藏黃蠟石如痴如醉,往往會愛石如子,而這愛石的過程中,在收藏黃蠟石的過程中,可以培養感情——當然是優美的感情,是情感的升華。
一位藏家講述了他在搬家的時候丟失了一塊石頭,從他的講述中,可以看到收藏石頭是如何獲得情感升華的。
搬家的第二天,所有的東西基本就位,才發現沒有那塊石頭。他趕回老家,家已不是原先的樣子,卻沒有它的蹤影。它消失的如此神秘,正與它的出現相似。十年前,它躺在西邊一條不知名稱的河灘上,「那天,我和幾個同伴三三兩兩地向目的地進發,它和一堆雜七雜八的同類擠在一起東倒西歪。水漫過半邊,陽光正猛,半干半濕下的紋路看起來像個猴臉。我低頭,它歪笑,有緣就不怕路途遙遠。」
石頭弄丟後,這位藏家遺憾地說:「我不知道它為何離開。是長期的寂寞不符合猴子的天性,從而去尋找更廣闊的天地;還是不滿我的喜怒無常,讓我也嘗嘗什麼叫失去的才可貴?我知道它終究是要離開的。不是現在,就是將來,不是它放棄,就是我離去。人是活不過一塊石頭的」。
藏家描述:現在家裡有很多石頭,色彩豐富,形狀各異,油養水養,精心配座。「我已想不起它的長相,但還記著它的經歷,初次遇見時的好奇,十年相伴中的隨意,突然失去後的茫然,點點滴滴。我知道它依然在某個地方,或許砌了牆,或許鋪了路,或許被懂它的人精心珍藏,放置在更大的房間里。」
「我丟失了一塊石頭,一塊把它當作石頭時伴我十年,把它當作寶貝時離去,長得像猴臉的石頭。我知道,得到了又失去,不能繼續擁有的遺憾叫做懷念,是我改變了它的命運,又用懷念來尋找理由。其實,當人開始懷念的時候,他正在忘卻。」
從藏家平靜的描述中,我們不難讀懂他對這塊藏石刻骨銘心的感情。而這種感情的積累和培養,對於石頭收藏家來說,似乎比石頭更為可貴。
三、黃蠟石的保健功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千造萬化,鑄就了一件件的天然藝術精品,黃蠟石是大自然散落在人世間的美,是大自然饋贈給人世間的珍寶。
四、黃蠟石底座的創制
當代的奇石鑒賞主要從「形、質、色、紋」四個方面著手已成為一種共識,而對奇石底座的創制和鑒賞,卻似乎還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
底座作為黃蠟石和奇石作品的有機部分,同樣也可以和應該用「形、質、色、紋」這四個要素去要求、鑒賞它,此外,他還在這四個要素中加了一個「工」字,成為五要素。
底座的「形」,它主要指底座的高低大小和座坑形狀兩方面。
挖好座坑是關鍵。挖座坑,也叫鏤底。相對講,圖紋石底座對此的要求比較寬松,它主要是能使石頭擺放穩固,能使主要觀賞面擺正,地緣線要有一定弧度,與石頭接連部位吻合要嚴密,大小與石頭的外形要相稱等等就行。而對造型石來說,還需掌握兩個要點:一個是挖座坑不能因為怕使石頭變小而不願挖深。因為座坑的作用,除了要使石頭放得穩,還要盡量表現出奇石的最佳形象。用座坑前後左右不同部位的深淺來調節奇石不同部位的角度,再用地緣線的凹凸起伏去連接石頭的底部,才有可能達到最佳效果。
底座與石頭底部接觸部分的地緣線一定要吻合緊密,如果粗製濫造,這里一條粗縫,那裡一個小洞,那麼即使你的設計創意再好再妙,也會降低它的觀賞性和應有的品位。有的石友將石頭與底座的配合說成是「鑲嵌的藝術」,要求做到「嚴絲合縫、紋絲不動」,這是很有道理的。
挖好一個座坑,往往要將奇石放上拿下十幾次甚至幾十次才行,這就需要耐心和細心。
底座大小要與奇石相稱,也即比例要協調。要根據奇石輪廓線切割出底座的大致外形。外形的橫向尺寸,則要根據奇石的需要而定。底座與石頭接觸部分只要每邊比石頭大出2~3厘米,能使耐心和細心。
底座大小要與奇石相稱,也即比例要協調。要根據奇石輪廓線切割出底座的大致外形。外形的橫向尺寸,則要根據奇石的需要而定。底座與石頭接觸部分只要每邊比石頭大出2~3厘米,能使雕刻刀具操作成形就行。如果採用雲彩紋、水波紋或者採用鏤空雕的底座,四邊則應寬大一些為宜,因為雲、水本身有動感,而且從自然現象看,任何物象都不可能大於雲或水;而一些動勢的奇石底座則應略小,大了容易減弱奇石的動感。
底座的高低,比如說對卧形石,有些石友的體會是底座高度為石頭高度的/4到l/3;但有的如表現一隻鳥棲在樹上的,那樹形底座肯定要高一些,甚至是奇石高度的一倍以上都可以。
總之,底座之形要能充分表現出奇石的最佳形態,還要掌握底座大不能有笨拙感,小也要穩重大氣,不能讓人覺得「頭重腳輕」、生怕石頭倒下來這樣一個度就可以了。底座之「形」既關繫到奇石形象的表現、藝術性的強弱,又關繫到奇石擺放的穩固,所以,它的作用是第一位的。
底座的質地一般要求木質細膩、硬度適中,乾燥而不腐等。底座的顏色大多比所託奇石的顏色要深一點,那些很鮮艷的顏色似乎並不適合,就是這個道理。
底座之質地,往往能影響整件作品的經濟價值。好馬要配好鞍,一件十分精緻的奇石珍品,配一個用珍貴的紫檀、酸枝等紅木為材料,再精心設計、精心製作而成的底座,是十分值得和劃算的。但對一件較普通的奇石而言,用高檔紅木製底似乎並無多大意義。
底座的「紋」並非專指木料本身的紋理,而主要是指雕刻的花紋。底座的紋樣(花樣)要盡量符合奇石形象的需要,不能胡搭亂配,底座的紋樣應該能符合或襯托奇石主題形象的表現。比如說一些抽象石底座,採用傳統的「蘇式」座就較般配。因為蘇式座所能表現的,也是一種抽象的味道:幾個鼓釘、幾朵如意,會讓整件作品顯得更加藝術化。而一些畫面石、景觀石等,配個簡潔的「線條」座,「碗」形座或「平板」座,只要用料講究、做工講究、與奇石配合起來協調也能起到同樣的作用。
對一些具象石,要求就可能高一些。比如說魚、龜之類的水生動物形石及船形石,就須配以水波紋的座;一些神佛之類的,可以配以雲紋座或蓮花座,鳥類石可以配個樹樁形座或山崖形座等等,而且如雲朵、水浪紋最好能有層次感,雲紋還要顯得柔和,水浪的指向也應與動物的動向相符……。這些,都能增強奇石作品的韻味,提高奇石作品的藝術性,使底座最大限度地起到「綠葉」的作用。
有些作品中,底座已不再是綠葉、配角,而是與奇石平分秋色,或者甚至變成作品的主角了,這是不足取的。
底座之「工」指做工或雕工,無論紋樣簡潔還是繁復,要求一定要精——精緻、精美。一件底座如果粗製濫造,木料再好、設計再巧也達不到它應有的作用。底座之精品,不論簡潔如線形座,還是繁復如雲紋、水紋、花木紋座,除了設計精、用料精,還有一個是製作要精。精緻的雕工能起到強化奇石作品藝術性的作用。
奇石底座創制和鑒賞的五要素,以「形、紋、工」三者為最,「形」可以使奇石展現最佳的形象,「紋」可以使底座最大限度地起到「綠葉」的作用,而「工」可以提升底座的藝術性;「形、紋」以與奇石般配為原則,「工」以精緻、精美求提升。
五、黃蠟石的保養
一件完整的作品不外乎發現、拋光、配座、命名這四個步驟。當我們面對一枚黃蠟石時,首先需要我們去審視、發現,這就需要我們思維寬廣,想像豐富,不能局限一面,通過反復審視,最後敲定主題。
蠟石就像人的皮膚一樣,需要經常保養。一般的礦物油都可以做黃蠟石的保護膜,植物油最好少用,因其容易使黃蠟石變質。
黃蠟石保養的方法多採用上油和上蠟的方法,其法有多種,既可上蠟,又可上無色鞋油,一般蠟石用凡士林護養,好蠟石用嬰兒油、護膚油來養,皆據石質而定。
養護時不要塗抹過多,爾後用絲綢物均勻擦亮即可。蠟石善養則油潤,常把玩則溫膩,越養越好。
質優的黃蠟石不需要特別的保養,平時常抹抹石蠟油或者是嬰兒的潤膚露都可以了。
為了使黃蠟石更美觀,最好要為其配一個座子,好的座子可以令黃蠟石的觀賞性更上一層樓。
『肆』 怎樣保養樹化玉
樹化玉的保養工具很簡易,一般用棉布和軟毛刷,保養液是清水、硅化油,保養方法是按照玉的加工方式及料的特質來進行的。
1、拋光工藝加工的樹化玉:日常清理用棉布蘸清水清潔表面,不規則拐角處就用軟毛刷清理,背面未剝皮拋光處也用軟毛刷將粉塵顆粒清理干凈,在把玩觀賞樹化玉時,需手感細膩、潤滑,無浮塵、粉粒。
2、噴砂工藝加工的樹化玉:日常清理也是同拋光類的一樣,清理完後你可以在玉的表面輕塗一層硅化油,作用目的是,在保持噴砂工藝的特質基礎上又增加了玉的光澤,使人看了倍感舒心,這時注意了,用的是硅化油,而不是食用油。
3、乾料樹化石:這種樹化石造型抽象、多樣,用棉面無法徹底清理,可以用軟毛刷加清水輕刷表面,風干水氣再放進底座中即可,這種料也無需上油,清理干凈即可突現樹化石的木質纖維及本身的天然造型。
(4)印尼木化石怎麼保養擴展閱讀:
樹化玉的形成原因
在漫長的地史過程中,大片的原始森林被博大的自然力量埋葬於地下。在高壓、低溫並且無氧環境下浸泡於二氧化硅的飽和溶液中,樹木中的碳元素逐漸被二氧化硅替代,並部分保留了樹木的某些原始特徵,納入圍岩的某些礦物元素,形成繽紛的色彩,這就是硅化木,也叫做木化石。
而後漫長的地質時期,在溫壓的不斷變化中,硅化木木發生了差異的變質作用,重新結晶,主要成分轉換為蛋白石玉髓,這就是樹化玉,也叫木化玉。
具體形成的年限,因為硅化木的研究局限,並未有完全發現。迄今為止最早的木化石是石炭紀早期的裸蕨植物化石。
『伍』 木化石和木化玉的區別在什麼那
區別如下
1、產地
木化玉產於緬甸,曼德勒省的那吐機縣和馬山西長治長子, 內蒙,新疆,遼寧,藍縣出土木化玉最多、品質最好,木化石產於黑龍江,北京延慶等地。
2、外表
木化玉外表晶瑩剔透,光亮如冰,溫潤如水。木化石外表無明顯光澤感不通透,手感粗糙干澀,木質纖維明顯,似枯木。
3、顏色
木化玉色彩繽紛,五顏六色,木化石顏色單一,以深褐色,灰白色為主。
4、成分
木化玉硅化程度高,以硅為主,含少量鈣,硅含量高,木化石硅化程度低,以鈣化為主,含大量鈣,硅含量低。
5、本質
木化玉內有水,木化石里沒水,因此木化玉顯得更晶瑩通透,光亮如冰。
6、形成原因不同
在漫長的地史過程中,大片的原始森林被博大的自然力量埋葬於地下。在高壓、低溫並且無氧環境下浸泡於二氧化硅的飽和溶液中,樹木中的碳元素逐漸被二氧化硅替代,並部分保留了樹木的某些原始特徵,納入圍岩的某些礦物元素,形成繽紛的色彩,這就是硅化木,也叫做木化石。
而後漫長的地質時期,在溫壓的不斷變化中,硅化木木發生了差異的變質作用,重新結晶,主要成分轉換為蛋白石玉髓,這就是樹化玉,也叫木化玉。
參考資料:網路——木化石
參考資料:網路——木化玉
『陸』 木化石硬度不高怎麼養保養可以用液體石蠟嗎
這要看你手頭上的木化石品質了。山原石之類的大可不必十分保養。品質上乘的水沖木化石,可以水養和油養,也可以你說的用石蠟保養。
『柒』 樹化石原石如何保養
因為是經過幾千萬年甚至數億年的穩定置換石化作用,所以,樹化石的成分基本上是極其穩定的。一般情況下是不會被破壞的。當然,為了防患於未然,有些保養還是有必要的;
1.應該避免強烈的陽光照射,強烈陽光的暴曬可能會使得樹化石表面褪色,對於一些漂亮顏色的樹化石,如果你不準備再做拋光處理,那麼盡量還是不要 暴曬。
2.應該盡量穩定保持存放環境的穩定性,溫度、濕度盡量保持在恆定水平,這樣可以防止其風化、開裂。
3.立起來存放優於水平方向存放。因為樹化石的節理基本上都是垂直於樹干方向的,立起來可以有效防止斷裂。
4.專業的化石防護液對於其保存有很好的作用。如果沒有這樣的保護液,用清漆、液體石蠟、或者橄欖油等也有比較好的效果。
『捌』 木化石茶盤長時間存放需要怎麼處理
如果說長期存放的話,一般都是通過清水洗滌之後,也就可以進行繼續使用。
『玖』 印尼木化石的產地是印尼哪裡...
木化石,又稱硅化木,即由1億5千萬年前的侏羅紀時期的樹木,經過緩慢的地殼運動、火山爆發、地火燃燒、熔岩侵襲,而漸漸石化、硅化(鐵化、鈣化)而成的一種原是木後似玉的石種。
近年來,有些藏石家從印尼等東南亞地區進口的不少巨型木化石,可能是原始熱帶雨林地區名貴的大型硬木樹種演化而成,故其形狀不像新疆地區的多為立柱狀,而是處於立柱狀與粗壯的卵形岩石狀之間,故印尼進口的木化石一米見方的常要數萬或數十萬元一方。
『拾』 如何養護木化石手鐲
硅化木喜歡水。時不時用水淋一下,就很好了。如果是吊件或者手鐲,那就帶著沖涼,這樣已經可以很好的保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