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何進門要敲門人人都說這是一種禮貌,但平時不做虧心事,為何怕人進門不敲門
這是一種尊重!既然關門,就必然有關門的必要!貿然的進去,不敲門,你覺得有禮貌?這跟別人老是打斷你的說話一樣的道理!尊重別人的同時也尊重了自己!
② 與人交往的基本禮節
社交禮節常識
第一節 社交的基本原則
一、互惠原則
二、平等原則
三、信用原則
四、相容原則
五、發展原則
第二節 社交禮儀
一、儀表禮儀
一 選擇適當的化妝品和與自己氣質、臉型、年齡等特點相符的化妝方法,選擇適當的發型來增添自己的魅力。
①化妝的濃、淡要視時間、場合而定。
②不要在公共場所化妝。
③不要在男士面前化妝。
④不要非議他人的化妝。
⑤不要借用他人的化妝品。
⑥男士不要過分化妝。
二 服飾及其禮節
1.要注意時代的特點,體現時代精神;
2.要注意個人性格特點
3.應符合自己的體形
三 白領女士的禁忌
禁忌一:發型太新潮
禁忌二:頭發如亂草
禁忌三:化妝太誇張
禁忌四:臉青唇白
禁忌五:衣裝太新潮
禁忌六:打扮太性感
禁忌七:天天扮「女黑俠」
禁忌八:腳踏「松糕鞋」
四 中國紳士的標志和破綻
1.中國紳士的十個細節:
① 有一雙干凈修長的手,修剪整齊的指甲。
② 雖然不吸煙,但隨身攜帶打火機,以方便在周圍的女士吸煙時為其點煙。
③ 天天換襯衫,保持領口和袖口的平整和清潔,有的還會使用袖扣。
④ 腰間不懸掛物品,諸如手機、呼機等等。
⑤ 在與女士相處時,不放過每一個細節以對女士加以照顧,並且幾乎在完全下意識的狀態下操作,百戰不殆。
⑥ 在吃飯時從不發出聲音。
⑦ 較常人使用禮貌用語更為頻繁。
⑧ 偏愛孤獨,尋求寧靜的心靈、安靜的肉體及激情的冥想。紳士們故此好思想、好舞文、好文學藝術方面的經典名著,絕少拜讀浮華喧囂的弄潮作品,包括影視。翻看一兩眼,倘若認為俗,便絕不再拿起,包括討論。
⑨ 喜怒不形於色,在人群中獨自沉默。
⑩ 在對待愛情的態度上思慮過重,常常顯得優柔寡斷。
2.中國紳士的十大破綻:
① 手形清潔美觀,可是一旦進入需要脫鞋的房間,空氣中就會產生一種異樣氣味。
② 雖然隨身攜帶打火機,但卻是一次性的塑料打火機。
③ 戴名牌手錶時,手腕揚得飛揚跋扈。
④ 雖然天天換襯衫,但總是系同一條領帶。
⑤ 腰間雖然沒有懸掛手機和呼機,但是在公共場合常常大聲對著手機說話,在劇院里聽任自己的手機鈴聲響起。
⑥ 盡管對女士尊重異常,但是在與同性朋友相處時反差過大,叛若兩人。
⑦ 吃飯時不發出聲音,但喝湯時卻引人側目。
⑧ 雖然較常人使用禮貌用語更為頻繁,但是頻繁到了令人起疑的程度。
⑨ 偏愛孤獨到了怕見生人的程度。
⑩ 在對待愛情的態度上思慮過重並不是拿不定主意選擇,而是根本不打算相信。
二、舉止禮儀
(1)要塑造良好的交際形象,必須講究禮貌禮節,為此,就必須注意你的行為舉止。舉止禮儀是自我心誠的表現,一個人的外在舉止行動可直接表明他的態度。
做到彬彬有禮,落落大方,遵守一般的進退禮節,盡量避免各種不禮貌、不文明習慣。
(2)到顧客辦公室或家中訪問,進門之前先按門鈴或輕輕敲門,然後站在門口等候。按門鈴或敲門的時間不要過長,無人或未經主人允許,不要擅自進入室內。
(3)在顧客面前的行為舉止
☆ 當看見顧客時,應該點頭微笑致禮,如無事先預約應先向顧客表示歉意,然後再說明來意。同時要主動向在場人都表示問候或點頭示意。
☆ 在顧客家中,未經邀請,不能參觀住房,即使較為熟悉的,也不要任意撫摸劃玩弄顧客桌上的東西,更不能玩顧客名片,不要觸動室內的書籍、花草及其它陳設物品。
☆ 在別人(主人)未坐定之前,不易先坐下,坐姿要端正,身體微往前傾,不要蹺「二郎腿」。
☆ 要用積極的態度和溫和的語氣與顧客談話,顧客談話時,要認真聽,回答時,以「是」為先。眼睛看著對方,不斷注意對方的神情。
☆ 站立時,上身要穩定,雙手安放兩側,不要背卑鄙,也不要雙手抱在胸前,身子不要側歪在一邊。當主人起身或離席時,應同時起立示意,當與顧客初次見面或告辭時,要不卑不亢,不慌不忙,舉止得體,有禮有節。
☆ 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克服各種不雅舉止。不要當著顧客的面,擤鼻涕、掏耳朵、剔牙齒、修指甲、打哈欠、咳嗽、打噴嚏,實在忍不住,要用手拍捂住口鼻,面朝一旁,盡量不要發出在場,不要亂丟果皮紙屑等。這雖然是一些細節,但它們組合起來構成顧客對你的總印象。
需要說明一點的是:人前化妝是男士們最討厭的女性習慣。關於這一點,慣例放寬了。女性在餐館就餐後,讓人見到補口紅,輕輕補粉,誰也不再大驚小怪。不過,也只能就這么一點,不能太過分。需要梳頭,磨指甲,塗口紅和化妝時,或者用毛刷塗口紅時,請到化妝室,或盥洗室進行。在人前修容,是女性使男性最氣惱的一個習慣。同樣,在人前整理頭發,衣服,照鏡子等行為應該盡量節制。
三、談吐禮儀
(一)交際用語
初次見面應說:幸會
看望別人應說:拜訪
等候別人應說:恭候
請人勿送應用:留步
對方來信應稱:惠書
麻煩別人應說:打擾
請人幫忙應說:煩請
求給方便應說:借光
託人辦事應說:拜託
請人指教應說:請教
他人指點應稱:賜教
請人解答應用:請問
贊人見解應用:高見
歸還原物應說:奉還
求人原諒應說:包涵
歡迎顧客應叫:光顧
老人年齡應叫:高壽
好久不見應說:久違
客人來到應用:光臨
中途先走應說:失陪
與人分別應說:告辭
贈送作用應用:雅正
2.在交際中令人討厭的八種行為
① 經常向人訴苦,包括個人經濟、健康、工作情況,但對別人的問題卻不予關心,從不感興趣;
② 嘮嘮叨叨,只談論雞毛小事,或不斷重復一些膚淺的話題,及一無是的見解;
③ 態度過分嚴肅,不苟言笑;
④ 言語單調,喜怒不形於色,情緒呆滯;
⑤ 缺乏投入感,悄然獨立;
⑥ 反應過敏,語氣浮誇粗俗;
⑦ 以自我為中心;
⑧ 過分熱衷於取得別人好感。
3.交際中損害個人魅力的26條錯誤
◎ 不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經常以不悅而且對立的語氣說話
◎ 應該保持沉默的時候偏偏愛說話
◎ 打斷別人的話
◎ 濫用人稱代詞,以至在每個句子中都有「我」這個字
◎ 以傲慢的態度提出問題,給人一種只有他最重要的印象
◎ 在談話中插入一些和自己有親密關系,但卻會使別人感到不好意思的話題
◎ 不請自來
◎ 自吹自擂
◎ 嘲笑社會上的穿著規范
◎ 在不適當時刻打電話
◎ 在電話中談一些別人不想聽的無聊話
◎ 對不熟悉的人寫一封內容過分親密的信
◎ 不管自己了不了解,而任意對任何事情發表意見
◎ 公然質問他人意見的可靠性
◎ 以傲慢的態度拒絕他人的要求
◎ 在別人的朋友面前說一些瞧不起他的話
◎ 指責和自己意見不同的人
◎ 評論別人的無能力
◎ 當著他人的面,指正部屬和同事的錯誤
◎ 請求別人幫忙被拒絕後心生抱怨
◎ 利用友誼請求幫助
◎ 措詞不當或具有攻擊性
◎ 當場表示不喜歡
◎ 老是想著不幸或痛苦的事情
◎ 對政治或宗教發出抱怨
◎ 表現過於親密的行為
4.社交"十不要"
◎ 不要到忙於事業的人家去串門,即便有事必須去,也應在辦妥後及早告退;也不要失約或做不速之客。
◎ 不要為辦事才給人送禮。禮品與關心親疏應成正比,但無論如何,禮品應講究實惠,切不可送人「等外」、「處理」之類的東西。
◎ 不要故意引人注目,喧賓奪主,也不要畏畏縮縮,自卑自賤。
◎ 不要對別人的事過分好奇,再三打聽,刨根問底;更不要去觸犯別人的忌諱。
◎ 不要撥弄是非,傳播流言蜚語。
◎ 不能要求旁人都合自己的脾氣,須知你的脾氣也並不合於每一個人,應學人寬容。
◎ 不要服飾不整,骯臟,身上有難聞的氣味。反之,服飾過於華麗、輕佻也會惹得旁人不快。
◎ 不要毫不掩飾地咳嗽、打嗝、吐痰等,也不要當眾修飾自己的容貌。
◎ 不要長幼無序,禮節應有度。
◎ 不要不辭而別,離開時,應向主人告辭,表示謝意。
(二)推銷的語言
1.推銷語言的基本原則
⑴ 以顧客為中心原則
⑵ 「說三分,聽七分」的原則
⑶ 避免使用導致商談失敗語言的原則
⑷ 「低褒感微」原則
⑸ 通俗易懂,不犯禁忌原則
2.推銷語言的主要形式
⑴ 敘述性語言
①語言要准確易懂;
②提出的數字要確切,
③強調要點。
⑵ 發問式語言(或提問式)
①一般性提問。
②直接性提問。
③誘導性提問,
④選擇性提問。
⑤征詢式提問法。
⑥啟發式提問。
⑶ 勸說式語言(或說服式)
打動顧客的四條原則。
①人們從他們所信賴的推銷員那裡購買;
②人們從他們所敬重的推銷員那裡購買;
③人們希望由自己來做決定;
④人們從理解他們需求及問題的推銷員那裡購買。
3、推銷語言的表示技巧
⑴ 敘述性語言的表示技巧
①對比介紹法。
②描述說明法。
③結果、原因、對策法。
④起承轉合法。
⑤特徵、優點、利益、證據
推銷員在敘述內容的安排上要注意:
①要先說鐵解決的問題,然後再講座容易引起爭論的問題。
②如果有多個消息告訴用戶,應先介紹令客戶喜悅的好消息,再說其它。
③談話內容太長時,為了引起客戶格外注意,應把關鍵內容在放在結尾,或放在開頭。
④最好用顧客的語言和思維順序來介紹產品,安排說話順序,不要將自己准備的好的話一股腦說下去,要注意顧客的表情,靈活調整。
⑤保持商量的口吻,避免用命令或乞求語氣,盡量用顧客為中心的詞句。
⑵ 發問式語言的表示技巧
提出問題發現顧客需要,是誘導顧客購買的重要手段,有人說,推銷是一門正確提問的藝術,頗有道理。
技巧:
A 根據談話目的選擇提問形式。
B 巧用選擇性問句,可增加銷售量。
C 用肯定性誘導發問法,會使對方易於接受。
D 運用假設問句,會使推銷效果倍增。
⑶ 勸說式語言的表示技巧
a. 運用以顧客為中心的句式、詞彙。
b. 用假設句式會產生較強的說服效果。
c. 強調顧客可以獲得的利益比強調價格更重要。
d. 面對顧客拒絕,不要氣餒。
面對拒絕,有經驗的推銷員往往分析拒絕的原因,揣摩顧客的心理,然後針對性地進行說服。介紹幾種說服方法:
①詢問法。
②轉折法。
③附和法。
④自我否定法。
⑤列舉法。
⑥直接說明法。
⑷推銷語言的運用藝術
① 推銷語言藝術的運用,必須以滿足推銷對象的需求為前提
② 推銷語言藝術的運用必須能准確傳遞推銷信息
③ 推銷語言藝術的運用必須能引起推銷對象的興趣
(三)體語藝術。
1.在人際交往中,語言是一種交流方式,大量的卻是非語言,即體語。
2.在交際活動中,懇切、坦然、友好、堅定、寬容的眼神,會給人親近、信任、受尊敬的感覺,而輕佻、游離、茫然、陰沉、輕蔑的眼神會使人感到失望,有不受重視的感覺。
3.在交際中善於運用空間距離。
人們所在空間分為4個層次:
①親密空間15-46cm,這是最親的人,如父母、戀人、愛人;
②個人空間460cm-1.2m,一般親朋好友之間,促膝談心,拉家常;
③社交空間1.2m-3.6m,社交場合與人接觸,上下級之間保持距離,保持距離,會產生威嚴感,莊重感;
④公眾空間>3.6m,社交場合與人接觸,上下級之間保持距離。
4.交際中自我表現與分寸把握
5.交談中不善於打開話題,怎麼辦
找話題的方法是:
① 中心開花法。
② 即興引入法。
③ 投石問路法。
④ 循趣入題法。
6.交際中不善於提問怎麼辦
怎樣做到「善問」呢?
① 由此及彼地問。
② 因人而異地問。
③ 胸有成竹地問。
④ 適可而止的問。
⑤ 彬彬有禮的問。
四、介紹的禮儀
1.當主人向自己介紹別人
2. 自我介紹態度
3. 為他人作介紹
4.一連介紹幾個朋友在相識
5.自己很想認識某一個人,可又不便直接作自我介紹
五、稱呼禮儀
六、握手禮儀
七、通信禮儀
1.書寫規范、整潔
2.態度要誠怒熱情
3.文字要簡煉、得體
4.內容要真實、確切
八、電話禮儀
1、電話預約基本要領。
① 力求談話簡潔,抓住要點;
② 考慮到交談對方的立場;
③ 使對方感到有被尊重的感覺;
④ 沒有強迫對方的意思。
2.打電話、接電話的基本禮儀。
① 打電話
②接電話
③ 掛電話
九、赴宴禮儀
(一)接到對方請柬
1.嚴守時間
2.致祝酒辭,一般是主人和主賓先碰杯。
3.進餐,
4.喝酒
5.喝茶或咖啡
6.散席
(2)招待宴請的禮儀。
1.准備招待客人時
較正式的宴請要提前一周左右發請柬,已經口頭約好的活動,仍應外送請柬。
2.作為主人在客人到達之前,要安排好座位以便客人來了入座。
① 按國際習慣
② 我國習慣
③ 外國習慣
a. 英國式的坐位順序:主人坐在桌子兩端,原則上是男女交叉坐。
b. 法國式的坐位順序:法國式的坐法是,主人相對坐在桌子中央。
(3)招待客人進餐,要注意儀表
① 穿正式的服裝,整潔大方;
② 要做適當化妝,顯得隆重、重視、有氣氛;
③ 頭發要梳理整齊;
④ 夏天穿涼鞋時要穿襪子;
⑤ 宴會開始之前,主人應在門口迎接來賓。
(4)菜一上來,主人應注意招呼客人進餐
十、名片使用禮儀
(1)初次見到顧客,首先要以親切態度打招呼,並報上自己的公司名稱,然後將名片遞給對方,名片夾應放在西裝的內袋裡,不應從褲子口袋裡掏出。
① 遞接名片時最好用左手,名片的正方應對著對方、名字向著顧客,最好拿名片的下端,讓顧客易於接受。
②如果是事先約好才去的,顧客已對你有一定了解,或有人介紹,就可以在打招呼後直接面談,在面談過程中或臨別時,再拿出名處遞給對方。以加深印象,並表示保持聯絡的誠意。
③異地推銷,名片上留下所住旅館名稱、電話,對方遞給名片時,應該用左手接。但是右手立刻伸出來,兩手一起拿著名片。
④ 接過後要點頭致謝,不要立即收起來,也不應隨意玩弄和擺放,而是認真讀一遍,要注意對方的姓名、職務、職稱,並輕讀不出聲,以示敬重。對沒有把握念對的姓名,可以請教一下對方,然後將名片放入自己口袋或手提包、名片夾中。
(2)名片除在面談時使用外,還有其它一些妙用。
① 去拜訪顧客時,對方不在,可將名片留下,顧客來後看到名片,就知道你來過了;
② 把注有時間、地點的名片裝入信封發出,可以代表正規請柬,又比口頭或電話邀請顯得正式;
③ 向顧客贈送小禮物,如讓人轉交,則隨帶名片一張,附幾句恭賀之詞,無形中關系又深了一層;
④ 熟悉的顧客家中發生了大事,不便當面致意,寄出名片一張,省時省事,又不失禮。
========================
對外社交禮節
言談、舉止、儀容、服飾往往反映個人的文化修養、道德水準和精神面貌。在國際交往中,每個人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國家和民族。因而要掌握國際交往常識和社交禮節。
不同的國家、民族,由於不同的歷史、宗教等因素,各有其特殊的風俗習慣和禮節。例如伊斯蘭教徒不吃豬肉,也忌談豬,在齋月里日出之後日落之前不能吃喝;佛教徒一般不吃葷,印度教徒不吃牛肉;一些吃抓飯的國家如印度、馬里、印尼、阿拉伯國家等,不能用左手與他人接觸和給別人遞東西;在佛教國家不要隨便撫摸小孩頭頂;天主教徒忌諱"十三"這個數字,尤其是十三日遇上星期五,此日一般不舉行活動;東南亞一些國家忌諱坐著蹺大腿;伊朗稱好不翹大拇指;保加利亞、尼泊爾等一些國家,搖頭表示贊賞,點頭表示不同意,等等。這些習慣若不注意,會使人誤以為對他們不尊重。因此,要了解各國的特殊風俗。新到一個國家或初次參加活動,多了解,多觀察,不懂或不會做的事,可效仿別人。
(一) 日常交往禮節
1.尊重各國風俗習慣,遵守社會公共道德。
2.遵守時間,不要失約。參加活動要按約定時間到達。不要過早,使主人因未准備好而難堪,也不要晚到。不守時是很失禮的。
3.尊重老人和婦女,上下車輛和電梯應予照顧,出入門應讓他們先行。
4.舉止端莊,注意言行。不要作一些異乎尋常的動作,不要用手指指人,不喧嘩,不放聲大笑,不在遠距離大聲喊人。走路不要搭肩膀,腳步要輕,遇急事可加快步伐,不可慌張奔跑。無論站立或坐下,姿勢都要端正,不要蹲在地上等車、等人。站立時,身子不要歪在牆上或柱子上,不要坐在椅子扶手上。坐下時腿不要亂蹺、搖晃,更不要把腿搭到椅子扶手上或把褲管撩起。手不要搭到鄰座的椅背上。
5.切勿隨地吐痰,可吐在紙巾里扔進垃圾箱。不亂扔煙蒂或其他廢棄物品。
6.公共場合不可修指甲,剔牙齒,掏鼻孔,擤鼻涕,挖耳朵,搔癢,搖腿,脫鞋,打飽噎,伸懶腰,哼小調。打噴嚏、打呵欠應用手帕捂住嘴、鼻,面向一旁,避免發出聲音。
7.在國外許多場合,如看演出和進餐時不許抽煙。在允許抽煙場合,應徵得女士同意。不要邊走路邊押煙,進入會客室、餐廳前,應把煙掐滅。
8.參加活動前不要吃蒜、蔥等氣味大的東西。
(二) 儀容、服飾
1.頭發、胡須要經常修整。鼻毛、指甲應修短。
2.衣著要注意清潔、整齊,特別是襯衣要經常換洗。衣服要熨平,皮鞋要擦亮。參加正式活動穿西裝應打領帶。長袖襯衣要塞在長褲內,袖口不要捲起。短袖襯衫不要塞在褲內。內衣褲和襯衣、女士的襪套,不要露出。需要脫換衣服時,應到盥洗室或其他適當場所整理和脫換。
3.出席隆重活動一般穿深色服裝,上下身顏色要一致。有些熱帶國家、隆重場合也可穿長、短便服。
4.參加活動進門後應把大衣、帽子、圍巾、手套等脫下,送存衣處存放。存放前注意檢查口袋裡的個人物品。
5.男士任何時候在室內不得戴帽子。
6.室內一般不要戴黑眼鏡。就是在室外,遇隆重儀式和迎送等禮節性場合,一般亦不要戴深色眼鏡。
(三) 見面的禮節
1.初次相識,一般由第三者介紹或自我介紹。為他人介紹,要先了解對方是否有結識的願望,不要貿然行事。應把身份低、年紀輕的介紹給身份高、年紀大的,把男士介紹給女士。要把姓名、職務說清楚。介紹到具體人時應有禮貌地以手示意,不要用手指指,更不要用手拍打別人。自我介紹,先講自己姓名身份,然後請教對方。互相介紹時可互換名片。
2.一天中首次見面,或一次活動中初遇,均應問好。對方主動問好,一定要相應回答。通常見面時互相握手,參加大型活動因人數眾多,也可與主人握手後,同其他人點頭致意,不需一一握手。東南亞佛教國家有的人不握手,雙手合十致意。握手時,由主人、年長者、身份高者、女士先伸手。客人、年輕者、身份低者見面可先問候,待對方伸手再握。多人同時握手注意不要交叉,待別人握完再伸手。在室外握手,男士應脫帽。
3.參加外國人舉行的活動,抵離時應主動與主人打招呼,如系慶典活動,應致節日祝賀。
4.在外事場合遇到過去熟悉的外國重要人物要尊重,一般不要匆忙前去打招呼,待對方主動表示,再相應作答禮。
5.日常生活中,與熟悉的外國人見面,應互致問候,酌情寒喧,但不要問"到什麼地方去","吃過飯沒有"等語。
(四) 談話時應注意的禮貌
1.社交場合談話時要先弄清對方身份,以便自己談話得體,有針對性。
2.對外接觸談話要自然、和藹。對方發言時要注意傾聽,不要左顧右盼,看手錶。
3.說話時不可用過多過大的手勢。談話聲音不要過高,以使對方能聽清為宜。
4.不要談疾病等不愉快的事情。一般不要詢問對方履歷,談及時,要十分客氣,如對方不講,不要追問。不要詢問女士年齡,是否已婚等私事。
5.對外談話要實事求是,自己不知道的事不要隨便答復,無把握之事不要應諾,應言而有信。
6.三人以上在場,不要只談兩人知道的事,冷落其他人。
7.不要談論第三者的事情。不要交頭接耳,譏諷他人,如所談事情不便讓旁人知道,則應尋找適當的時機再說。
8.談話時不要總自己講,應讓別人有講話機會。別人講話,不要隨便插嘴,打斷別人話頭。
9.對方講話如未聽清楚,可以再問一遍。發現對方對我講話有誤解,應進一步解釋。
10.社交場合,應按本人身份,主動交際。但如別人在個別談話,不要湊前旁聽。若有事需與某人談話,應待別人談完。有急事找,則應先打招呼,表示歉意。
(五) 宴請活動及應注意的禮貌
1.宴請形式
(1) 宴請形式大致有:宴會、冷餐招待會、酒會、茶會等。各國風俗習慣不同,宴請的方式也不盡相同。
(2) 宴會通常分為正式宴會、便宴、工作餐等。正式宴會規格較高,主人客人均按身份排位而坐,要自覺服從外事接待人員的安排。在正式宴會上,席間應致詞、祝酒,有時還配有樂隊奏席間樂。
(3) 冷餐會(自助餐)一般是招待人數較多時舉行。規格高低按主、客人的身份和招待的菜餚而定。客人自取餐具、自取食品。有的可不設桌椅站立而食。有的設桌椅,自由入座就餐。酒水一般由招待員端送,也可自取。
(4) 酒會,亦稱雞尾酒會,以各種飲料為主招待客人,並備有少量小吃,由招待員端送。也有將食品放在小桌或茶幾上。一般用牙簽進食。酒會便於客人自由自在活動和攀談。一般在中午和傍晚舉行,時間較短。客人到場退場的時間亦無嚴格要求。這種形式可運用於重要慶祝活動,如國慶節等節日以及各種儀式之後,常常舉行酒會。
2.參加宴請應注意的禮貌
(1) 按正式宴會請柬,能否出席,一般要盡早答復主人,以便安排席位。對請柬上注有R.S.V.P.(請答復)字樣的,無論出席與否,均應迅速答復;注有"REGRETS ONLY"字樣的,則不能出席時才回復,但亦不應耽誤。經口頭約妥再發請柬者,請柬上注有"TO REMIND"(備忘)字樣,只起提醒作用,對此不必答復。答復是否出席,可打電話或復信。隆重、正式宴會,被邀請人不能出席時,一般不可派代表出席,除非主人另提出邀請。
(2) 出席宴請活動抵達時間遲早,逗留時間長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對主人的尊重和對活動的重視。應根據活動的性質和當地習慣掌握好到場和告辭時間。遲到、早退、逗留時間過短被視為失禮或有意冷落。出席宴會應正點或提前二、三分鍾抵達。出席酒會可在規定時間後到達,身份高的略晚。通常情況下,出席宴請活動,一般客人在上賓到達前抵達,主賓退席後陸續告辭。確實有事需提前退席,應向主人道歉後悄悄離去。
(3) 出席外國人舉行的宴請應客隨主便,聽從主人安排。對宴會主人、宴會時間、地點要了解清楚,防止出錯。進入宴會廳前應了解好自己的桌次和席位,不要隨意亂坐。
(4) 無論是作主人、陪客、賓客,都應普遍與同桌周圍的人交談,特別是自己左右鄰座。不要只同自己人或只同一、二人談話。鄰座如不相識,可先自我介紹。
(5) 隆重宴會,在主人或主賓致辭、敬酒時,暫停進餐,停止交談,注意傾聽。
(6) 喝酒不要過量,可以敬酒,但不要勸酒。
(7) 社交場合,無論天氣如何炎熱,不能當眾解開紐扣,脫衣服。小型便宴,如主人請客人寬衣,男賓可脫下外衣掛在椅背上。
(8) 參加家庭宴會,應注意對方的風俗習慣,如習慣送花,可酌情訂購少量鮮花贈給女主人。但應注意不要犯忌。
3.刀叉的使用與進餐
(1) 西餐具為刀、叉、匙、盤、杯等,開餐前餐桌上均已擺好。面前放食盤、湯盤,左手放叉右手放刀,盤上方放匙,再上方放酒杯,右起烈性酒杯或開胃酒杯、葡萄酒杯、啤酒杯或水杯。水杯中或盤中放有餐巾。麵包盤在左方。刀叉的數目相當於菜的道數,按上菜的順序由外至里排列(有時刀叉不足則不講究),每道菜吃完由服務員撤換盤子。西餐中喝烈性酒的並不多,一般飲用度數不高的啤酒、葡萄酒等。
(2) 席上的刀叉匙盤等餐具,使用時不要用餐巾去揩,以免引起誤會,以為餐具不潔凈。如發現有不潔之餐具可叫服務員調換。席上不要玩杯盤刀叉,進餐時避免刀叉發出聲音,不要手持刀叉比劃著說話。
(3) 用餐前先將餐巾打開,鋪在膝上,餐後放在盤子右方。
(4) 就餐用刀叉先用擺在最外邊的一副,依次而用。右手持刀,左手持叉。用刀將菜餚切成小塊,再用叉送入口中。不可用刀送食物入口,也不要用匙送湯以外的食品入口。各道菜吃完後,刀叉應合攏平行放在盤內,以示吃完。如八字擺開則表示未吃完。
(5) 從公共菜盤中取食品均要用公用的餐具。
(6) 吃東西時要文雅,菜盤里不要一次盛得過多。吃東西應閉口咀嚼,不要發出聲音,口中有食物不要說話。喝湯應用匙由里往外舀起送入嘴,不要使勁啜,以免出聲。快喝完時,可將盤略往外托起。
自己不能吃或不愛吃的菜餚,不要拒絕,可取少量放在盤內,並應表示:"謝謝、夠了"。對不合味的菜,不要做出令人難堪的表情。
湯、菜太熱,不要用嘴吹。
嘴裡的魚刺、骨頭不要直接吐出,用餐巾掩著嘴用手(吃中餐也可用筷子)取出放到盤邊。
吃剩的東西,用過的餐具,不要放在桌子上,應放在?/div>
③ 為什麼長時間沒人住的房子要敲門才能進去
長時間沒人住的房子。不不需要敲門才進去,如果有這種說法的話,通常是比較迷信的人。信一些鬼神之說覺得房子很久沒有人住,就有其他的生物進去。如果不敲門的話,就容易受到驚擾,而導致自己的氣運出問題。當然,唯物主義者是不會考慮這些神怪之說的。敲門也可能是害怕有流浪漢或者是。其他的一些貓貓狗狗流浪貓狗住在裡面敲門的話就讓裡面的生物自覺的離開。
④ 中華禮儀為什麼進門前要敲三下門再進
玄學上講:進門前,敲三下門,是告訴裡面的等靈異鬼、神有人要進去了,是表示一種敬意。
科學上講:一般的門把手都是金屬的,敲三下門是為了釋放門上的靜電,以至於不被靜電電到。門大多數是向內開的,而進門前要側一下身子,然後再進去。
因為,屋內是封閉的空間,開門後要讓屋內的空氣(污物)先出來,然後再進去。如果你橫身進去,空氣會直接撲到你的身上。
⑤ 進屋要脫鞋,不能吃豬肉,印尼當地的風俗習慣究竟是怎樣的
印尼有很多的風俗習慣。例如吃飯或者遞東西要用右手,不吃豬肉,進入聖地要脫鞋等等。雖然有些習俗在我們看來有些奇怪但是都是人家的文化,我們還是要選擇尊重。
3.進入聖地要脫鞋
進入聖地比如說清真寺是一定要脫鞋的,而且衣著一定要得體,不能穿脫鞋短褲之類的。這些在我國也有,在一些博物館還有遺跡之類的地方。我覺得這是對文化的尊重。因為印尼的每家每戶鋪地毯額非常多,所以遇見鋪地毯的家庭在進門的時候也要脫鞋。
⑥ 為什麼住酒店進房間前要先敲門,真的有這個必要嗎
防止還有客戶未退房在房間內但系統顯示退房造成尷尬,這個不僅僅是禮貌問題,而是必須要遵守的規矩。客人住進客房在這段時間這個房間的主人是客人而不是酒店,更加不是服務員,所以你進別人的房間,敲門是必須的。
⑦ 外出進門為什麼要敲門
這是一種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也是一種禮貌動作
更是一種尊重他人的表現
⑧ 進入卧室要先敲門,得到允許後才能進入。理由是什麼
因為每個人都有隱私,進門時敲門是一種尊重,也是一種禮儀。在未得到他人許可就進入房間,會讓人覺得很沒禮貌啊。而且肯能會有秘密被發現的可能啊。呵呵。就這樣咯
⑨ 客房服務員進房間為什麼要敲門
根據服務員工作守則內容,當進入房間時一定要先食指彎曲輕叩房門,敲3下為一次,並自報身份:您好,服務員。連敲3次,如無反應方可開門進入,但進入時先開半門,透過門縫掃視一下房間,看看是否有人,如有人,則應道歉並立即退出房間,鎖好房門。
在你不知道房間內是否有人時,敲門是最基本的進門步驟,這不僅僅是出於禮貌的考慮,也是對客人的隱私的一種尊重。因為顧客很反感自己入住的房間被無關的人隨意進入,這會讓客人產生不安全感,進而可能引發一些列的問題,如投訴和責罵。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⑩ 進別人房間為什麼要敲門
敲門是體現一個人素質的行為,敲門說明素質高不敲門直接進去體現個人素質不是很高,我想不管是不是長輩進別人房間都要敲門的,這是對別人尊重的基本表現。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