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開采出來的油砂礦石有什麼味,污染大氣環境嗎
瀝青味道
只是開采不會污染,但是你利用的話肯定會污染
地殼表層的碎屑物或岩石與其中所含的水和瀝青形成的混合物我們統稱為油砂。油砂中抽提出的油膏狀物質我們稱為瀝青,它的密度大於 1.0 g/cm,粘度一般大於10000mPa·s。油砂具有以下特點:①含有80-90%的無機質(砂、礦物等)、3-6%的水和6-20%的瀝青,油砂瀝青是烴類和非烴類有機物質,是稠粘的半固體。②瀝青流動性極差,一般不能以打井開采原油的方法來獲取。③油砂中的瀝青大部分溶於有機溶劑,而有別於油頁岩中有機質不能溶於有機溶劑。④油砂中的瀝青多來自降解作用,正構石蠟烴幾乎耗盡,因此飽和餾分中沒有或幾乎沒有正構烷烴。這主要是由於生物降解、輕烴揮發、水洗、游離氧化等冷變質作用,造成油質中的正構烷烴降解和極性雜原子重組分富集的結果。
目前世界上油砂礦主要採用露天開採的方式采出,其關鍵技術是煉制中的油砂分離技術。露天開采工藝流程一般如下:首先將油砂採掘出來,粉碎後用高溫鹼水沖洗,再用過濾法分離油和砂,用離心機分離油和水,最後再煉製成油品。
② 印泥是怎麼做的
書畫印泥的原料,包括顏料、油料和纖維三個基本成分,顏料用於著色,油料作用是粘結和提供轉移的介質,纖維作用是儲納油份、限制蘸取時的轉移量,並保持一定的應力。
1、顏料,分無機顏料和有機顏料,其中以天然硃砂為最優,其他有機顏料雖然鮮艷度要比硃砂好,但是遮蔽性、色彩保持性均無法與硃砂相比。彩色印泥一般需要有機顏料配製。
2、油料,常用的是蓖麻油與工業菜油,但都需要進行一系列的處理,有的工序需要數年才能達到上品印泥製作之需。
3、纖維,常用的為艾絨,即艾葉揉搓去雜後的棉絨狀纖維,其他的纖維,如棉、絲、藕絲、樹皮漿絨等,在耐久性、交聯性、吸附性等方面,都不及艾絨。
4、其他成分,金箔、香料現在基本都已經不添加,而珍珠、其他葯材、寶石等,民國以來大量的實驗證明,對印泥的品質並無提高,反而一些歷史文獻提及的此類原料會使印泥品質下降。
註:書畫印泥的製作是將經嚴格選備的原料按配方混合,手工精心混合而成,機械加工的顏色與纖維完整性都差。混合工藝也十分嚴格,用力和混合時間都決定印泥的品質。
(2)印尼油砂是什麼擴展閱讀:
印泥的特徵:
1、不滲油。也就是通過印章轉印在紙或者類似的織物表面後,印痕邊界不會有油明顯外滲。
2、良好的遮蔽性。簡單的說,就是鈐蓋在墨跡上,印文部分能遮蓋住墨色,把紙提起對著強光,印文部分是不透光的。通常具備良好遮蔽性的書畫印泥,同時也就具備厚實的印蛻立體感。
3、良好的印文還原能力。如果還原能力不好,那麼朱文會變粗,白文會變細,同時印文邊緣會粘連、模糊,不清晰。
4、良好的轉移性。也就是可以比較快和比較均勻的被印章蘸取,再比較均勻的被印章壓實在介質表面。
5、顏色不浮不滯,具有持久的保持性。這主要是近代以來,印泥的製作多摻加有機顏料或者其他物料,造成顏色或過於艷麗,或粗滯不均,甚至為書畫作品減色。而人工合成的顏料,顏色的保持力有限,因此上乘的書畫印泥,都應使用純硃砂製作。
6、穩定的理化性能。也就是正常使用和保存狀態下,不會很快就變干、返稀,甚至變質。同時在環境溫差較大時,性狀變化要小。
③ 油砂是由哪些物資形成的
油砂指富含天然瀝青的沉積砂,也稱「焦油砂」、「重油砂」或「瀝青砂」,它實質上是一種瀝青、沙、富礦黏土和水的混合物,其外觀似黑色糖蜜。
油砂開采是挖掘石油,而不是抽取石油。已露出或近地表的重質殘余石油浸染的砂岩,系瀝青基原油在運移過程中失掉輕質組分後的產物。
④ 世界上產石油的國家有哪些
1、委內瑞拉
委內瑞拉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生產國和出口國。按照其每日消耗74.6萬桶計算,在不考慮其他出口等消耗增長的因素前提下,其存儲可供其使用775年。石油產業是其經濟命脈,該項所得占委內瑞拉出口收入的約80%。
2、沙烏地阿拉伯;沙烏地阿拉伯擁有世界上最多的石油儲存,其國家90%的經濟來自於出口石油燃料,名副其實的「石油王國」。在不考慮其他出口等消耗增長的因素前提下,其存儲可供其使用273年
3、加拿大;加拿大的石油97%以上的石油皆為油砂,大部分都用於了出口,在不考慮其他出口等消耗增長的因素前提下,其石油存儲可供其使用217年。
4、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產國、歐佩克第二大石油輸出國,其國家工業主要以石油開采為主,國家經濟命脈和外匯也主要以石油為主要來源
5、伊拉克;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原油儲量本是世界排名第四,在伊拉克石油是國家的經濟支柱,工業也主要跟石油有關,70%的天然氣屬於石油伴生氣。
6、科威特;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儲量豐富,國民的經濟支柱主要以石油的出口和天然氣為主;
7、中國;一直都被稱為「進口原油大國」,但其實我們國家的石油資源其實也很豐富,雖然發現了大油田,但是由於技術和時間問題,開采量可能不是很大,加上要維持穩定,所以一直都進口大量的原油
8、阿聯酋;工業主要以石油化工工業為主,1962年的時候就成為了世界第五大原油出口國、阿拉伯第二大原油生產國;
9、俄羅斯;地大物博,是世界上自然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石油儲量也很豐富;
10、利比亞;曾經依靠著豐富的石油資源,富甲非洲,但是由於局勢動盪不穩定,所以利比亞的出口石油有一定的減少,石油是利比亞的經濟命脈和主要支柱,國家工業也是主要依靠石油來發展的。
(4)印尼油砂是什麼擴展閱讀:
我國石油資源集中分布在渤海灣、松遼、塔里木、鄂爾多斯、准噶爾、珠江口、柴達木和東海陸架八大盆地;天然氣資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爾多斯、東海陸架、柴達木、松遼、鶯歌海、瓊東南和渤海灣九大盆地。
油的顏色非常豐富,有甚紅、金黃、墨綠、黑、褐紅、至透明;石油的顏色是它本身所含膠質、瀝青質的含量決定的,含的越高顏色越深。
我國華北大港油田有的井產無色石油,克拉瑪依石油呈褐至黑色,大慶、勝利、玉門石油均為黑色。無色石油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原蘇聯巴庫、羅馬尼亞和印尼的蘇門答臘均有產出。
⑤ 國外新能源如何利用開發的
在國際石油能源日益枯竭的嚴峻形勢下,印尼能源專家多次警告說,隨著人口的急劇增加、經濟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新油氣生產基地建設的滯後,如果政府和社會不重視節約能源並開發新的油氣來源,那麼,已探明的油氣儲量將在19年內耗盡。
印尼是東南亞的能源大國,全國的石油蘊藏量約400億桶,天然氣蘊藏量約136萬億立方米,分布在全國60多個油氣田中。其中,已探明石油儲量約95億桶,天然氣儲量43.5萬億立方米。未開採的油氣田大部分在深海和交通不便的東部地區,勘探、開採的成本高,困難大。
近30年來,印尼的人口、石油產量和消費量的增減讓人為印尼石油的前景感到擔憂。20世紀70年代初期,印尼人口為1.2億,石油日產量是130萬桶,油價平均8美元/桶;進入20世紀80年代,石油日產量上升至150萬桶,油價約15美元/桶,但人口增至1.5億;目前,印尼總人口已達到2.2億,石油日消耗量超過125萬桶,但日產量卻只有115萬桶。同時,由於本國石油油質和石油提煉能力有限等問題,印尼現在每天都需要從中東進口25萬桶原油,從新加坡等地進口15萬桶精煉油。實際上,印尼已經從石油凈出口國變成了凈進口國。
進入21世紀後,印尼人口的增長出現了一個高峰,近幾年年均凈增長300萬人以上。專家估計,隨著人口增長、經濟規模滾雪球擴張、汽車和家用電器的普及,印尼國內石油的消耗量每年將增加5%,到2010年,全國燃油的需求將達到200萬桶/日。
近年來,為了滿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保持國民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印尼從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以氣代油、尋找能源供應新途徑等三個方面,努力探索尋求能源多元化之路。
印尼努力在國際范圍內尋求開發新油氣資源的合作夥伴,每年都要拿出十餘個油氣田開發項目在全球范圍內招標。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能源消費和技術大國,都在積極參與印尼國內的油氣勘探和開發,並取得了較好的業績。
印尼的天然氣儲量豐富,是符合新世紀環保和建設要求的清潔燃料。目前,印尼政府正加快實施以天然氣替代石油的戰略,在工業、民用和城市交通等領域推廣使用天然氣計劃,例如交通部門正在制訂措施,鼓勵城鎮機動車輛更多地使用清潔、節能的天然氣,同時減少城鎮工業生產和家庭的煤炭消耗量,加大天然氣的工業和民用供應。
除正在開展的節約能源工作外,印尼有關部門還加緊尋求能源供應的新途徑,其中正在著手進行的就有生物能源研製以及地熱開發等。
根據印尼農業部的資料,印尼擁有豐富的植物資源,可用以提煉燃油替代品的植物就多達40餘種,如棕櫚、椰子、甘蔗、蓖麻、木棉子、豆蔻、紅厚殼、紅豆子、辣木子等,其中棕櫚、甘蔗和椰子等燃油替代品植物,具有非常可觀的發展前景。今年7月2日,蘇西洛總統主持召開了生物能源內閣會議,決定成立加速新能源開發的國民能源小組,初步決定從2007年開始,在600萬公頃的土地上發展棕櫚、甘蔗、木薯和蓖麻種植園,為研發中的生物能源提供充足的原料。為了鼓勵農民種植燃油替代品植物和消費者自願使用新型燃油添加劑的積極性,印尼政府還在著手制定相關的優惠鼓勵措施。根據政府生物燃柴油研發小組的報告,如果各方面進展順利,全國生物柴油的年產量在2007年有可能達到1.87億公升,2008年達到3.77億公升,2009年達到12億公升,2010年達到13.37億公升。
印尼還加緊地熱能源的開發。印尼地熱能源豐富,其總潛力達到2.7140萬兆瓦,約佔世界地熱總潛力的40%。但由於缺乏開發利用資金,以及各方面的協同配合不夠密切,迄今為止印尼的地熱能源開發利用還十分有限,2006年地熱發電857兆瓦,僅佔地熱總潛力的3%。
為了加快地熱能源的開發利用,印尼不僅出台了專門的政府法令,同時也積極吸引投資。政府計劃在建立小型示範工程和提高科技水平的基礎上,加快地熱的開發利用。印尼礦物與能源部制定的地熱能源開發利用規劃中明確規定:至2020年,印尼地熱發電的最終指標為6000兆瓦,其中2008年要達到2000兆瓦,2012年達到3442兆瓦,2016年達到4600兆瓦。
世界主要石油公司公布的最新財務報告顯示,由於能源價格飆升,今年第二季度世界主要石油公司的利潤大幅增加。其中,世界五大石油公司:美國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英荷殼牌石油公司、英國石油公司、美國康菲石油公司和美國雪佛龍石油公司今年第二季度的利潤總額可望達到336億美元,同比增長32%。圖為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的加油站,汽車排隊等待加油。 隨著國際能源價格不斷上升,美國的汽油平均價格已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每加侖已經超過3美元。這一方面對消費者形成日益廣泛的影響,使眾多的人要麼降低汽油消耗,要麼減少其他方面的開支。另一方面,油價居高不下也刺激替代燃料的研究和發展加快了步伐。美國政府、汽車產業、替代燃料產業以及農業部門等,都在紛紛尋找替代燃料發展的突破口。
實際上,美國的替代燃料研發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後,美國的替代燃料研發基地一度像雨後春筍般涌現。盡管後來國際油價大跌使大部分替代燃料研發項目停止,但美國的替代燃料生產和研發,在政府和部分私有大企業的支持下,仍發展成初具規模的產業,如美國的汽油基本上全部摻有15%的乙醇,在少數地區,人們甚至已習慣使用E85,即摻有85%乙醇的汽油。
在競爭環境下,美國的替代燃料開發一直呈現出多樣性特點。經過20年的發展,乙醇、甲醇、生物柴油,乃至蓄電池汽車等,都在試圖挑戰汽油在汽車燃料方面的霸主地位。然而,這些替代燃料研發能否堅持下去,更不用說最終是否能奪得霸主地位,目前仍是個很大的未知數。盡管這樣,目前的競爭態勢顯示,乙醇、甲醇和蓄電池汽車三種替代燃料研發和生產勢頭強勁,尤其是乙醇研發已遙遙領先。
玉米乙醇:乙醇提煉主要分玉米乙醇和纖維乙醇。目前,美國生產和使用的主要是玉米乙醇,相當一部分人相信玉米乙醇有可能代替汽油登上汽車用油的霸主地位。盡管仍有眾多人質疑這一預測,但汽油價格居高不下,的確使玉米乙醇前景看好。今天,國際石油價格已經上升到70多美元一桶,每生產1加侖汽油,原有成本大體是1.65美元,提煉成本在65美分上下,1加侖汽油的成本約為2.30美元。而乙醇的成本已經低於目前的汽油生產成本。按今天1蒲式耳玉米2美元的價格計算,1加侖乙醇的成本只有1美元,這意味著即使將來國際能源價格相對下降,玉米乙醇仍會有很大的價格競爭優勢。
然而,玉米乙醇要成為汽車耗能霸主仍面臨多重挑戰。首先是玉米生產難以滿足需求。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產國之一,但有研究結果表明,即使把美國生產的每一粒玉米都用於乙醇生產,也只能滿足美國汽車所需燃料的12%。這意味著玉米乙醇最終仍將無法代替汽油成為美國汽車未來的主要燃料。
纖維乙醇:相關專家認為,纖維乙醇的生產潛力更大。多年來,美國及加拿大等國的科學家試圖從玉米秸、木材、麥秸,以及其他有機纖維中提煉乙醇,且已經取得多項重大進展。加拿大首都渥太華附近的一家纖維乙醇試驗生產基地,目前可從1噸麥秸中提煉出80加侖的纖維乙醇,據估算生產成本在1加侖2美元左右。美國自然資源保護理事會曾進行過一項研究,結論表明,如果大規模生產纖維乙醇,就有望把生產成本降低到1加侖60美分。該理事會專家納塔內爾·格林納稱:「可以說纖維乙醇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最有前途的燃料。」
也有美國商界人士從另一個角度看纖維乙醇市場。今天,巴西不但已經廣泛使用從甘蔗中提煉的纖維乙醇,且有充足的纖維乙醇出口能力,價格也不高。然而問題是,由於美國相關行業要實行自我保護,對從巴西進口的纖維乙醇徵收每加侖50美分的進口關稅,從而堵死了從國外進口乙醇的渠道。如果美國取消這一不合理的關稅壁壘,美國消費者將從中得到可觀的實惠。
煤轉甲醇:在多數人關注乙醇發展前景的同時,不少人把希望寄託在煤轉甲醇的研發和生產上。今天,甲醇的生產原料主要是天然氣。在相關人士看來,由於美國是個煤炭儲藏豐富的國家,美國應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資源放在煤轉液體燃料的研發和生產上。目前,美國西弗吉尼亞等煤炭儲藏豐富的州,已經有不少煤轉油研發和生產項目。賓夕法尼亞州甚至在開發如何把煤渣轉化成柴油。美國全國再生能源實驗室經過對7項煤轉甲醇研發項目的研究,2003年得出的一項研究報告稱,煤轉甲醇的生產成本最低可降到1加侖40至60美分。設在華盛頓的甲醇研究所今年春天發表研究成果稱,一旦煤轉甲醇進入規模生產,成本基本上可維持在76美分上下。
實際上,甲醇可直接用於目前的大多數汽車,近年來已經有不少種賽車開始用甲醇作燃料。另外,甲醇還是氫燃料的原料。然而,盡管氫燃料是最環保的燃料之一,但要建造氫燃料加油站網路系統,開支巨大,在可預見的時期內仍不可行。
甲醇還被不少人用來製造生物柴油。據美國全國生物柴油理事會統計,2005年美國人把用過的動植物油與甲醇混合,生產出7500萬加侖的生物柴油。不過,認為甲醇轉生物柴油沒有前途的人認為,資源並不豐富的動植物油,將嚴重掣肘甲醇轉生物柴油成為美國未來主要汽車燃料的可能性。
蓄電池動力汽車:近年來,美國、日本等國家的汽車行業把越來越多的注意力放在電力汽車的研發上。電力汽車因其無污染、無噪音而日益受到部分消費者的青睞。今年7月初豐田汽車公司宣布,未來公司的發展戰略之一,是把重點從油電混合型動力車向可直接充電的油電混合動力車方面轉移。有專家經過研究得出數據顯示,每天駕駛蓄電池作動力的電動車行駛50公里上下班,費用僅相當於使用75美分1加侖汽油的開支,經濟效益非常好。除此之外,研究結果還表明,即使用煤發電為電動車提供電力,也比汽車燒汽油環保得多。
總體來看,盡管美國替代能源研發五花八門,但真正具有競爭力的當數乙醇、甲醇、蓄電池電動汽車。有專家認為,多種選擇競爭的結果,很可能是一部分因效益、成本以及環保等方面的劣勢而被淘汰出局,而競爭中成長起來的任何一種替代燃料,都很難像汽油那樣,在汽車燃料方面發揮獨霸地位,最終有可能是多種替代燃料互補共存,攜手改變汽油在汽車燃料方面的霸主地位,大幅度降低人們今天對汽油的嚴重依賴程度。在自然界豐富的能源資源中,油砂資源佔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有專家指出,隨著傳統石油資源的減少,油砂將成為世界最重要的石化能源。 油砂礦的主要成分是瀝青、水、粘土和砂粒,外觀似黑色的糖蜜。通常,油砂區蘊藏在植被茂盛的濕地和未開發的溫帶森林下面,地表附近的油砂可以露天開采,經清洗後可以得到一種粘稠的焦油,即「瀝青」。由於油砂的開采、運輸、分離和提煉過程復雜,生產成本相對較高,其經濟價值和戰略意義一度被忽視。近年來,隨著油砂開采、運輸和提煉過程的一系列工藝和技術創新,生產成本大幅度降低,其經濟價值和戰略意義越來越受到國際戰略投資者的重視。
目前世界上所探明的油砂資源的95%集中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北部阿森巴斯卡河流域、和平湖和阿爾伯塔省與薩斯客徹溫省交界處的冷湖地區。其中阿森巴斯卡流域的油砂是世界上最大的已知油砂資源,在地下埋藏著2130億立方米瀝青,加上冷湖和和平湖等地區的油砂和重油資源,加拿大已經探明的油砂和重油資源達4000億立方米(合2.5萬億桶原油),相當於整個中東地區的石油蘊藏量。如果這些資源全部被開采利用,按照現在世界能源的需求水平,可供全世界消費100年。
不過,這些資源目前還不能全部成為石油貯藏,因為憑借現在掌握的開采技術,僅僅可以對12%的油砂資源進行經濟規模的開采,大部分埋在地下深處和含量較低的礦藏資源還不具有進行經濟開採的價值。盡管如此,這些可以被開採的油砂資源已經相當於整個中東地區石油貯藏量的一半,由此可見,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的油砂資源將成為世界重要的能源來源。
目前,加拿大在阿爾伯塔省共有26個油砂項目投入生產,其中露天開采7個,採用現場分離技術的19個,總生產規模達到每天83萬桶,佔加拿大石油產量的43%。
加拿大巨大的油砂資源也成為國際石油大亨們競相搶占的市場,紛紛投巨資與加拿大合作,其中包括埃克森—美孚、殼牌和BP等公司。據統計,截止到2004年,世界各國投資者向阿爾伯塔省投入的油砂開采資金高達350億美元。
另據了解,過去,美國並不十分重視油砂資源的開采,油砂在美國能源中只佔一小部分。但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技術上的不斷改進已經使油砂每桶生產成本由30美元降到了20美元,不過比起中東地區3 美元/桶的生產成本,油砂的生產成本依然很高。但隨著成本繼續下降、技術改良以及油價攀升,油砂開采正逐步成為主流,預計到2020年,美國油砂產量將達到每日300萬桶。美國已有12家以上的公司計劃在今後10年投入600億美元,用於建設新項目,或擴大生產。 在國際石油能源日益枯竭的嚴峻形勢下,印尼能源專家多次警告說,隨著人口的急劇增加、經濟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新油氣生產基地建設的滯後,如果政府和社會不重視節約能源並開發新的油氣來源,那麼,已探明的油氣儲量將在19年內耗盡。
印尼是東南亞的能源大國,全國的石油蘊藏量約400億桶,天然氣蘊藏量約136萬億立方米,分布在全國60多個油氣田中。其中,已探明石油儲量約95億桶,天然氣儲量43.5萬億立方米。未開採的油氣田大部分在深海和交通不便的東部地區,勘探、開採的成本高,困難大。
近30年來,印尼的人口、石油產量和消費量的增減讓人為印尼石油的前景感到擔憂。20世紀70年代初期,印尼人口為1.2億,石油日產量是130萬桶,油價平均8美元/桶;進入20世紀80年代,石油日產量上升至150萬桶,油價約15美元/桶,但人口增至1.5億;目前,印尼總人口已達到2.2億,石油日消耗量超過125萬桶,但日產量卻只有115萬桶。同時,由於本國石油油質和石油提煉能力有限等問題,印尼現在每天都需要從中東進口25萬桶原油,從新加坡等地進口15萬桶精煉油。實際上,印尼已經從石油凈出口國變成了凈進口國。
進入21世紀後,印尼人口的增長出現了一個高峰,近幾年年均凈增長300萬人以上。專家估計,隨著人口增長、經濟規模滾雪球擴張、汽車和家用電器的普及,印尼國內石油的消耗量每年將增加5%,到2010年,全國燃油的需求將達到200萬桶/日。
近年來,為了滿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保持國民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印尼從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以氣代油、尋找能源供應新途徑等三個方面,努力探索尋求能源多元化之路。
印尼努力在國際范圍內尋求開發新油氣資源的合作夥伴,每年都要拿出十餘個油氣田開發項目在全球范圍內招標。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能源消費和技術大國,都在積極參與印尼國內的油氣勘探和開發,並取得了較好的業績。
印尼的天然氣儲量豐富,是符合新世紀環保和建設要求的清潔燃料。目前,印尼政府正加快實施以天然氣替代石油的戰略,在工業、民用和城市交通等領域推廣使用天然氣計劃,例如交通部門正在制訂措施,鼓勵城鎮機動車輛更多地使用清潔、節能的天然氣,同時減少城鎮工業生產和家庭的煤炭消耗量,加大天然氣的工業和民用供應。
除正在開展的節約能源工作外,印尼有關部門還加緊尋求能源供應的新途徑,其中正在著手進行的就有生物能源研製以及地熱開發等。
根據印尼農業部的資料,印尼擁有豐富的植物資源,可用以提煉燃油替代品的植物就多達40餘種,如棕櫚、椰子、甘蔗、蓖麻、木棉子、豆蔻、紅厚殼、紅豆子、辣木子等,其中棕櫚、甘蔗和椰子等燃油替代品植物,具有非常可觀的發展前景。今年7月2日,蘇西洛總統主持召開了生物能源內閣會議,決定成立加速新能源開發的國民能源小組,初步決定從2007年開始,在600萬公頃的土地上發展棕櫚、甘蔗、木薯和蓖麻種植園,為研發中的生物能源提供充足的原料。為了鼓勵農民種植燃油替代品植物和消費者自願使用新型燃油添加劑的積極性,印尼政府還在著手制定相關的優惠鼓勵措施。根據政府生物燃柴油研發小組的報告,如果各方面進展順利,全國生物柴油的年產量在2007年有可能達到1.87億公升,2008年達到3.77億公升,2009年達到12億公升,2010年達到13.37億公升。
印尼還加緊地熱能源的開發。印尼地熱能源豐富,其總潛力達到2.7140萬兆瓦,約佔世界地熱總潛力的40%。但由於缺乏開發利用資金,以及各方面的協同配合不夠密切,迄今為止印尼的地熱能源開發利用還十分有限,2006年地熱發電857兆瓦,僅佔地熱總潛力的3%。
為了加快地熱能源的開發利用,印尼不僅出台了專門的政府法令,同時也積極吸引投資。政府計劃在建立小型示範工程和提高科技水平的基礎上,加快地熱的開發利用。印尼礦物與能源部制定的地熱能源開發利用規劃中明確規定:至2020年,印尼地熱發電的最終指標為6000兆瓦,其中2008年要達到2000兆瓦,2012年達到3442兆瓦,2016年達到4600兆瓦。
世界主要石油公司公布的最新財務報告顯示,由於能源價格飆升,今年第二季度世界主要石油公司的利潤大幅增加。其中,世界五大石油公司:美國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英荷殼牌石油公司、英國石油公司、美國康菲石油公司和美國雪佛龍石油公司今年第二季度的利潤總額可望達到336億美元,同比增長32%。圖為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的加油站,汽車排隊等待加油。
⑥ 焦油砂是什麼
焦油砂亦稱油砂 ,是一種黏土、水、石油和瀝青的混合物,是一種膠狀的黑色物質,可以用來產生液體燃料。焦油砂占據了世界石油儲量的66%,主要分布在加拿大。約兩噸的油砂才能提煉出一桶原油,油砂含油量約占本身兩成左右。目前加拿大的估計可采量達3150億桶以上,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之原油蘊藏量,目前台灣中油公司已和加拿大當地的 印地安油砂公司 合作,雙方簽署8億加元投資的備忘錄將合作開採油砂。目前加拿大每天能開采約100萬桶原油,未來將提升至每天200萬桶原油的數量
⑦ 油砂有什麼用
油砂(Oil Sands 或Tar Sands;亦稱瀝青砂):為天然的混合物,內含有瀝青(Bitumen)、水、沙、粘土等物質,本身是一種膠狀的黑色物質,可以用來生產液體燃料。普通油砂約含有12%的瀝青,若瀝青含量少於6%便不值得去萃取及開發,除非它們和較高級的砂混合在一起。
⑧ 油砂是如何開采提煉成柴油的你知道嗎
500萬平方公里的冰凍荒原下,裡面蘊藏著豐富的黑色游園,足以讓全世界使用150年,比中東地區所有原油還要多。不過身來在這里的不是傳統原油,而是油砂。它跟普通的緣由不同,普通油是液態的,只要插根巨大的金屬管就可以噴出來,而她卻像花生醬一樣粘稠,本身也不具有天然壓力。如果想取出這個半固態的東西,就必須人工開采,所以就用巨型移動式鑽井機。
第三、首先把油加熱到500攝氏度,使氣回放,那些讓油變重的厚重談談款就會被收集在巨大的結交槽里,然後高溫的氫有蒸汽會在這個35米高的原著里冷卻成為液體,液體沉澱後會分為好幾層,圓柱底下最重的是中游,頂端最輕的更像是打火機油,中間部分則是重要煤油,這種煤油可以用來升級到合成石油或是直接變成柴油。這座工廠可以在一天內將重油轉化成600萬公升的干凈柴油。
⑨ 誰知道油沙是什麼東西的么`!
你問的是油砂吧?
油砂是指富含天然瀝青的沉積砂。因此也成為「瀝青砂」。油砂實質上是一種瀝青、沙、富礦粘土和水的混合物,其中,瀝青含量為10~12%,沙和粘土等礦物佔80~85%,餘下為3~5%的水。具有高密度、高粘度、高碳氫比和高金屬含量的油砂瀝青油。注意,在有些沉積例如西加拿大「油砂」沉積當中,天然瀝青的含量在一些諸如粉砂岩、碳酸鹽的岩性當中可能佔主導地位。
能告訴你油砂是什麼,哪兒能買就不知道了
⑩ 煤、油頁岩和石油
煤、油頁岩和石油屬於可燃有機礦產。
現代和古代沉積物中有機質的變化記錄了其來源和隨後發生的成岩作用和變質作用。然而,由生物組織構成的有機質大部分在空氣中腐爛並分解成C、CO2和H2O,從而在沉積地質記錄中消失。細菌和其他微生物是有機質降解過程中的主導因素,降解發生在近地表和水下環境中。在氧氣不足的地方,有機質的分解不完全甚至停止,穩定的有機質化合物可以在岩石中完好保存。有機物在缺氧的環境下保存的最好,如在停滯的湖中和分層的海相盆地、沼澤和泥潭。
有機質產生的過程歸結為生命體最基本的光合作用。通過光合作用,植物以葉綠素為催化劑將CO2和H2O合成碳水化合物。這一復雜的過程可用下面的反應式表示:
6CO2+6H2O→C6H12O6+6O2
有機質在氧氣中的分解作用是光合作用的反作用,有很多中間步驟。當氧氣含量很少的時候,厭氧細菌開始產生碳氫化合物和其他更復雜的化合物。在氧化環境中,大部分沉積物只包含少量有機質,例如,砂岩中含0.05%,石灰岩中含0.3%,泥岩中含2%。有機質礦藏主要為油頁岩、煤和石油天然氣,構成了礦物燃料,對人類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一、煤
1.一般特徵
煤是一種由多種高分子有機化合物和少量無機礦物質所組成的復雜混合物,是植物遺體經復雜的生物化學作用和物理化學作用轉變而成的。組成煤的有機組分主要由植物轉化而來,主要由C、H、O、S、P等元素組成;無機組分則來源於原始物質堆積時混入的礦物質、植物體內的原始無機組分等,一般為硫化物、黏土礦物、二氧化硅類以及碳酸鹽和磷酸鹽礦物。
煤的物理性質由成煤的原始物質、聚煤環境和變質程度有密切關系。煤一般為黑色、黑褐色或鋼灰色等,隨變質程度的增加顏色由褐變黑。具有瀝青光澤、玻璃光澤和似金屬光澤,一般隨變質程度的增加光澤由弱到強。煤的摩氏硬度在2~4之間,隨變質程度加強,硬度由小變大,如褐煤摩氏硬度為2~2.5,無煙煤為4。煤發育斷口,可以是貝殼狀、眼球狀和階梯狀等多種。煤還發育裂隙。
煤主要分為腐殖煤和腐泥煤。腐殖煤是由原地的木質植物轉化形成;腐泥煤由藻類、孢子和植物碎片形成。煤化過程中發生了多種物理化學作用,造成了不同的煤化等級。
2.主要類型
從岩石學觀點,根據煤的主要組成物質分為四種類型:
◎鏡煤:呈深黑色,具有玻璃光澤或瀝青光澤,結構均一,斷口呈貝殼狀。常有原生的垂直裂隙。性脆而易碎。在煤層中呈透鏡狀或薄層狀產出。鏡煤是木質-纖維細胞在厭氧細菌作用下被破壞後形成的凝膠狀或半凝膠狀的物質。是在沼澤含水豐富、溫度很大的厭氧還原條件下形成的。鏡煤揮發分和氫含量均較高,黏結性較強。中級變質階段的鏡煤是煉焦的最好原料。
◎暗煤:呈灰色到褐黑色,光澤較暗。因硬度和堅韌度較大,又稱為硬煤。常呈層狀,含灰分較高,斷口粗糙而不規則。暗煤含礦物雜質較多,一般不適於單獨煉焦。
◎亮煤:其光澤和顏色介於鏡煤和暗煤之間,其組織的均勻程度次於鏡煤。常與暗煤成互層或漸變過渡。在一定的碳化程度內,亦可用於煉焦。
◎絲煤:又稱為纖維煤,顏色暗黑,絲絹光澤,纖維狀結構,質鬆脆,染手,形似木炭。在煤層中常呈透鏡體。灰分很高,揮發分和含氫量極低,是工業用煤的有害組分。絲煤在氧化環境下,積水較少、濕度不足的泥沼中形成。
煤是重要的能源礦產資源之一,分布廣泛。主要形成於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以含煤岩系出現。主要的含煤岩系大致有兩類,即海陸交互相含煤岩系,如我國的廣西、黔東的晚二疊世含煤岩系和湖南早石炭含煤岩系;二是陸相含煤岩系,如我國北方很多中新生代陸相盆地中的含煤岩系。
二、油頁岩
1.一般特徵
油頁岩也稱為油母頁岩,是指主要由藻類及部分低等生物的遺體經腐泥化作用和煤化作用而形成的一種高灰分低變質的腐泥質岩石。油頁岩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機質,通過干餾可從中提取原油。因此,油頁岩也是一種石油資源,同時還可以從中提取硫酸銨、吡啶等多種化工物質。油頁岩是化石燃料,可以幫助補償石油儲量的消耗,目前已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全球油頁岩礦藏主要分布在俄羅斯、中國、巴西等國家。
油頁岩的無機成分一般為黏土和粉砂,有時也含有碳酸鹽礦物和黃鐵礦等,組成極細粒的岩石。油頁岩中的有機質成分主要為C、H、O、N和S等,與煤不同的是,油頁岩C/H比低(<10),含油率高,N和S含量也較高。油頁岩中的有機物大部分為乾酪根,也有少量瀝青質。有機質在油頁岩中形態微小,所以很難識別出是何種有機體形成的。很多油頁岩中含有藻類的化石,細粒高等植物碎屑和大孢子也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油頁岩發育頁狀層理,甚至可以出現極薄的紙狀層理。有的貌似塊狀,但經風化,其頁理就能呈現出來。油頁岩的顏色多樣,一般為棕黑色、深棕色或黑色。顏色越深,其出油率也越高。風化後,色調變淺,甚至變為灰白色。油頁岩質地細致,比普通頁岩輕。乾燥的油頁岩相對密度只有1.3~1.8。有彈性,堅韌而不易破碎。用小刀颳起的薄片可以發生捲曲,切之可成任何形狀。以指甲刻劃,出現油脂光澤的刻痕。斷口常為極細的貝殼狀。含油率為4%~20%,含油率高時,用火柴即可點燃。
2.主要類型
油頁岩的形成環境有近海型和內陸湖泊型兩種:①近海型油頁岩主要形成於近海的潟湖海灣、濱海三角洲前緣以及其他濱海環境,常與碳酸鹽岩共生,呈夾層狀,層厚從十幾厘米至1m不等,層數多,分布廣,而且含油率高,是主要的礦床類型,如我國廣東茂名的油頁岩礦床。②內陸湖泊型油頁岩形成於內陸湖波中,經常與煤共生,多呈互層出現,礦層較厚,可達數十米厚,但是橫向上分布不穩定,含油率較低,如我國遼寧撫順油頁岩礦床和美國著名的綠河油頁岩礦床。正常海洋環境生成的油頁岩不常見。
三、石油
1.一般特徵
從油田采出的液態有機岩稱為天然石油或原油,它是一種比水輕的油脂狀液體。石油在分餾的過程中,可以先後得到:石油醚、汽油、煤油、柴油、潤滑油及殘留物瀝青等。石油不僅是重要的能源,同時又是各種洗滌劑、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塑料,以及農葯、化肥、醫葯等方面的化工原料。
石油主要由碳氫化合物構成,包括烴類和非烴類物質。烴類物質有烷烴(CnH2n+2)、環烷烴(CnH2n)和芳香烴(CnH2n-6);非烴類組分主要為S、N、O的非烴化合物,包括酸類、酚、硫化物、膠質、瀝青和灰分。石油的平均化學成分約為C83%~87%,H11%~15%,其他元素(O、N、S)約佔1%,很少達到2%~3%,C/H比介於5.7~8.5之間。
石油多呈黑綠色、深褐色至黑色或黃色;具有明顯的氣味,輕質油有芳香味,濃黑的原油有瀝青味,含S、N化合物的原油多具臭味。石油的密度變化較大,20℃時密度介於0.75~1.00g/cm3之間。石油的黏度與烴類組成有關,同時也與石油的密度、溫度和壓力等有關,一般情況下,石油的密度增高,黏度增大;溫度升高,黏度降低;黏度由烷烴-芳烴-環烷烴方向增加。石油具有熒光性,而且發光現象非常靈敏,只要溶劑中有十萬分之一的石油和瀝青物質,就可以發光,發光的顏色和強度隨石油和瀝青的性質和濃度不同而變化。石油還具有旋光性,旋轉角度很小,一般在0°~3.4°之間。1kg石油的平均低位發熱量為41816kJ。
2.主要類型
原油中的烴類成分主要分為烷烴、環烷烴、芳香烴。根據烴類成分的不同,可分為的石蠟基石油、環烷基石油和中間基石油三類。石蠟基石油含烷烴較多最易燃燒;環烷基石油含環烷烴、芳香烴較多;中間基石油介於二者之間。目前我國已開採的原油以低硫石蠟基型居多,大慶等地原油均屬此類。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大慶原油,硫含量低,蠟含量高,凝點高,能生產出優質煤油、柴油、溶劑油、潤滑油和商品石蠟。勝利原油膠質含量高(29%),密度較大(0.91g/cm3左右),含蠟量高(約15%~21%),屬含硫中間基型。汽油餾分感鉛性好,且富有環烷烴和芳香烴,故是重蒸的良好原料。
原油按硫含量分類,可分為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類。按密度分類,可分為輕質原油、中質原油、重質原油三類。例如,勝利原油屬於高硫重質油,WTI原油(西得克薩斯中基原油)屬於低硫輕質油。
國際原油市場常用重度(API°)進行分類,將原油分為:輕質原油、中質原油、重質原油和特重原油。
石油在全球廣泛分布,但在時間上和空間上分布極不均勻。據統計,各個地質時期都可以形成石油,但現代石油資源主要蘊藏在中生代和古近紀地層中;從地理分布來看,目前世界上1/3的石油都產自中東的沙烏地阿拉伯、伊朗、伊拉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美國、加拿大、俄羅斯、委內瑞拉、奈及利亞、利比亞、墨西哥、歐洲西部、北海和印尼也有大油田;我國東北、華北和西北等地區都有石油產出。從大地構造上來看,主要分布於構造穩定區和一些過渡區、山前凹陷帶及裂谷盆地中。
近幾年來,油砂作為一種新型的資源,日益受到石油地質工作者的重視。
油砂是指富含天然瀝青原油的沉積砂(Ardine,1974;牛嘉玉等,2002)。因此也稱為「瀝青砂」。有時也指浸漬輕餾分部分逸出後的一種天然石油的砂或砂岩。可用以提煉重油和瀝青。油砂實質上是一種瀝青、砂、富礦黏土和水的混合物,其中,瀝青含量為10%~12%,砂和黏土等礦物佔80%~85%,水3~5%。具有高密度、高黏度、高C/H比和高金屬含量的油砂瀝青油。其外觀似黑色糖蜜,其開采方法與傳統石油開采截然不同。簡單地說,油砂開采是「挖掘」石油,而不是「抽取」石油。已露出或近地表的重質殘余石油浸染的砂岩,系瀝青及原油在運移過程中失掉輕質組分後的產物。砂岩多為淡水及半鹹水相,以加拿大阿薩巴斯卡河為最大,產於白堊系中,面積達33400km2。
世界上85%的油砂集中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北部地區。據加拿大官方統計,目前可進行商業開採的油砂儲量約相當於1750億桶石油,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儲量(Meyerhoff,1987)。
中國的油砂資源比較豐富,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西藏、四川、貴州,此外,廣西、浙江、內蒙古也有分布。其特點是分布廣,層位多,厚度小,含油率低。現在已經掌握的油砂資源量為40億桶(單玄龍等,2006)。
思考題
1.試比較內碎屑灰岩與陸源碎屑岩在組成、結構、構造和成因方面異同。
2.常見的碳酸鹽岩的岩石類型有哪些?其特徵如何?
3.闡述能源資源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