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球,哪些國家一年中的溫度都差不多,哪些是7月是冬天,12月是夏天的,哪些國家不會有雪下的。。。謝謝
全球有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分部的國家基本上都是一年四季氣溫較高。
熱帶雨林氣候:全面高溫多雨。
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多餘,降雨集中在夏季。
主要有:印度、泰國、馬來西亞、越南、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汶萊、東帝汶等等。
全球,7月是冬天,12月是夏天的國家是:澳大利亞,紐西蘭。
地球分為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國家位於北半球,當中國是夏季時。太陽直射北半球。所以會覺得熱;當中國是冬季時,太陽直射南半球。所以會覺得冷。
也就是說我們在夏季時在南半球的國家是冬季,主要有澳大利亞,紐西蘭這些南半球的國家,地球是圍繞太陽轉的,而太陽只直射一個角度,有個叫黃道交角,也就是描述地球在赤道的截面與太陽直射的角度。地球會不停地轉,就造成了有些國家是冬季,有些國家是夏季。
(1)印尼什麼時候進入冬季擴展閱讀:
把地球分為南北半球的是赤道,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也是地球上的零度緯線。一年當中,赤道有兩次太陽直射,所以赤道地區屬於熱帶,終年天氣炎熱,氣溫很高。赤道的圓心與地心是重合的,它也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圈,全長4萬多千米。
地球上大部分的陸地(亞洲大部、歐洲全部、非洲北半部、北美洲全部、南美洲極北部)及人口都在北半球。
北半球聚集了世界大多數經濟、軍事領先的國家,比如中國、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法國、丹麥、挪威、瑞典、義大利、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家。在北半球,冬季通常是12月至2月,夏季通常是6月至8月,與南半球四季相反。
一般情況下,其夏天為雨季,冬天則為旱季。在北半球,穿過或在地平面以上的大型物體會受到科里羅利力的影響而照順時鍾的方向移動。大型的氣流或洋流在北半球也會如此,而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洋流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南半球,方向則剛好相反。
2. 印尼哪個季節最熱
印尼在東南亞,也屬北半球,和中國季節不相反好不樓下!而且印尼一年四季都是夏季,每年4-10月進入雨季,11月到轉年3月為旱季。最熱的應屬6-9月,這三個月。
3. 印尼為什麼4-10月降水少
這還是跟季候風有關系的。
印尼地處亞洲和澳洲兩大陸之間,雨季一般是從11月到第二年的3-4月,這時亞洲大陸進入冬季、氣壓高;澳洲進入夏季、氣壓低、高氣壓流向低氣壓、風從亞洲大陸吹到印度尼西亞,形成西北季風,這種風經過遼闊的海洋,吸收了許多水份,吹到印尼就經常下雨,所以是雨季。
4-5月至10月是旱季,這時亞洲進入夏季,澳洲進入冬季,季風改從澳洲吹向印尼,形成東南季風,這種風比較乾燥,吹到印尼就很少下雨,這就形成了旱季。
4. 中國現在8月,印尼現在是幾月是冬天還是夏天
一樣是八月,按照地理位置,印尼在赤道南邊,和北半球季節相反,但是印尼屬於熱帶,四季不是那麼明顯,無所謂春夏秋冬
5. 印尼天氣四季變化情況
6. 印度尼西亞的氣候分春夏秋冬四季還是分旱季和雨季
印度尼西亞的氣候分旱季和雨季。
印度尼西亞是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溫度25-27℃,無四季分別。北部受北半球季風影響,7-9月降水量豐富,南部受南半球季風影響,12月、1月、2月降水量豐富,年降水量1600-2200毫米。
印尼地處熱帶、不產小麥,所以居民的主食是大米、玉米或薯類,尤其是大米更為普遍。大米除煮熟外,印尼人喜歡用香蕉葉或棕櫚葉把大米或糯米,包成菱形蒸熟而吃,稱為「克杜巴」。印尼人也喜歡吃麵食、如吃各種面條、麵包等。
(6)印尼什麼時候進入冬季擴展閱讀
印度尼西亞的飲食
印尼風味小吃種類很多,主要有煎香蕉、糯米團、魚肉丸、炒米飯及各種烤制糕點。印尼人還喜歡吃涼拌什錦菜和什錦黃飯。印尼人視黃色為吉祥的象徵,故黃米飯成為禮飯,在婚禮和祭祀上必不可少。
印尼盛產魚蝦,吃魚蝦也很講究。除了煎、炸之外,有的魚開膛後,在魚肚裡塗上香料和辣醬,然後烤熟吃。吃蝦時,把活蝦放在玻璃鍋內,倒上酒精、點上火,蓋鍋蓋,片刻便把活蝦煮熟,然後蘸辣醬吃。
7. 印尼巴厘島天氣有沒有夏天和冬天
巴厘島不分冬天夏天,島上全年都很熱,只有旱季和雨季之分,4月至9月為旱季,基本不下雨,晴空萬里,是巴厘島的旅遊旺季,尤其暑假期間遊人最多;10月到來年3月是雨季,雨水相對比較多,但是很少長時間下,通常會是陣雨,一般是下一會停一會的節奏。另外,這個期間天空雲量較多,落日景觀會打些折扣。
8. 印尼一年四季氣溫
印尼是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溫度25-27℃,無四季分別。北部受北半球季風影響,7-9月降水量豐富,南部受南半球季風影響,12月、1月、2月降水量豐富,年降水量1600-2200毫米。濕度一般而言相當高,平均約80%;年溫差小,雅加達日均溫介於26至30℃。
印尼河流眾多,水量豐沛,但都比較小。較大的河流有爪哇島的梭羅河以及加里曼丹島的巴里托河、卡普阿斯河、馬哈坎河,其中梭羅河全長560公里。較大的湖泊有多巴湖、馬寧焦湖、車卡拉湖、坦佩湖、托武帝湖、帕尼艾湖等,其中蘇門答臘的多巴湖為印尼第一大湖。
印尼島嶼分布較為分散,主要有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伊里安島、蘇拉威西島和爪哇島。各島內部多崎嶇山地和丘陵,僅沿海有狹窄平原,並有淺海和珊瑚環繞。
加里曼丹島,山地從中部向西面伸展,沿海平原廣闊,南部多沼澤。
蘇門答臘島,山脈自西北向東南斜貫,山脈東北側為丘陵和較寬的沿海沖積平原,平原東部多沼澤。
蘇拉威西島,大多為山地,僅沿海有狹窄平原。
爪哇島,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山間多寬廣的盆地。
伊里安島,西部高山橫亘,有印尼最高峰和世界最高的島嶼山峰查亞峰,海拔5030米,南部平原較寬廣。
(8)印尼什麼時候進入冬季擴展閱讀:
印尼冬季平均溫度是32℃ ~23℃白天平均32℃,建議穿輕棉織物製作的短衣、短裙、薄短裙、短褲等清涼透氣的衣服。夜間平均23℃,建議穿棉麻面料的襯衫、薄長裙、薄T恤等清涼透氣的衣服。
印尼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分布於赤道附近地區。熱帶雨林氣候特徵:全年高溫多雨。太陽輻射年變化小,並由於太陽在一年內的春分、秋分前後兩次通過天頂,所以氣象要素的年變化都具有雙峰型的特點。
在印尼人家裡,當你看到長相可愛的小孩,切忌摸小孩的頭,如果你撫摸他的頭,對方一定反臉相向。 在印尼,進行裸體太陽浴是非法的,和他們交談應避開政治、宗教等話題。和別人談話或進別人家裡都要摘下太陽鏡。拜訪印尼商人時要帶上禮物,收下禮物即意味著承擔了某種責任。
進入聖地特別是進入清真寺,一定要脫鞋。參觀廟宇或清真寺,不能穿短褲、無袖服、背心或裸露的衣服。進入任何神聖的地方,一定要脫鞋。在巴厘,進入寺廟必須在腰間束腰帶。印尼人忌諱夜間吹口哨,認為它會招來游盪的幽靈和挨打。
印尼人大多數信奉伊斯蘭教,所以不可以用左手拿東西給他們。忌諱吃豬肉食品,忌飲烈性酒,不愛吃海參,也不吃帶骨帶汁的菜和魚肚等。
9. 印尼天氣沒有春、夏、秋、冬嗎
印尼各月氣溫變化很小,年平均氣溫攝氏25至27度,沒有寒暑季節之分,只有雨季和旱季之分,一般10-4月份為雨季,幾乎天天下雨,5-9月份為旱季,降雨少。
印尼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溫度25-27℃,無四季分別。北部受北半球季風影響,7-9月降水量豐富,南部受南半球季風影響,12月、1月、2月降水量豐富,年降水量1600-2200毫米。
(9)印尼什麼時候進入冬季擴展閱讀:
氣候特徵
全年高溫多雨。太陽輻射年變化小,並由於太陽在一年內的春分、秋分前後兩次通過天頂,所以氣象要素的年變化都具有雙峰型的特點。一年內各月平均氣溫在24-28℃之間變化,年溫差一般不超過5℃,尤其是大洋上,通常不超過1℃。
氣溫日變化比年變化大,日較差可達10-15℃。但日最高氣溫很少超過35℃,日最低氣溫很少低於20℃。全年濕度較高,就亞馬遜河下游而言,相對濕度年平均達90%以上。
降水充沛,多伴有雷雨,年降水量達1500-3000毫米,山地最多達6000毫米以上,如非洲喀麥隆火山山麓代本賈的年降水量達9470毫米。
降水的季節分配比較均勻,但個別地區仍有顯著差異。如非洲剛果河流域比亞洲和南美洲的熱帶雨林氣候更顯示了大陸性,有的地方雨量較少,如加彭的利伯維爾從10月至次年5月期間,月雨量200-300毫米,而6、7月每月僅5毫米。
10. 印尼語為什麼會有春夏秋冬的表達
季節和氣候不是一樣的概念。季節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天文季節,一類是氣候季節。前者是強調白晝長度和太陽高度的季節,亦即以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為依據,所劃分出的四季;後者強調氣溫高低的季節變化,也就是以氣溫為依據劃分出的四季。我們可以舉例子說明一下。像我國的四季劃分方法著重氣候的天文特徵,習慣上常常以「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為四季之始。從立夏到立秋,這太陽最高,白晝最長的三個月為夏季;立冬到立春,就是太陽最低,白晝最短的三個月為冬季;其他的時段(立春到立夏,立秋到立冬)是相對來說太陽高度和晝長適中的日期,是為春秋兩季。不過這樣的劃分與實際氣候狀況並不太一致;西方一些國家的劃分則相應考慮了一些氣候條件。習慣上以「兩分兩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為四季之首,比我國的四季要推遲了一段時間。這樣在其多數地區,雖然與氣候的條件相一致,但卻與太陽高度和白晝長短不太相符合。從總體上來說,這兩種劃分方法其實都屬於天文四季,其特點是整齊劃一。然而這樣的方法是不可能反映出每個地區的實際氣候狀況的。如果是取以實際氣溫為依據的氣候四季劃分法,以候均溫≥22℃為夏季,以候均溫<10℃為冬季,介於兩者之間的為春、秋,顯然,照此劃分的季節,在同一緯度地區,不同季節持續的時間不一樣;在不同緯度地區,相同季節的起止日期也會有差別。而且,以此標准來看,肯定不是到處都有四季,有的地方只可能有三季(比如泰國)或者兩季(比如印尼)或者一季(比如北極圈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