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行善(一)
前一段看到可陳游標的暴力行善想法就很多,一直以來對行善也在思考。行善先不說大善小善,給與他人,至少是在做好事。可是目前的中國社會,在我個人感覺里,做好事比做壞事還難。因為社會誠信的缺失,人與人之間很淡漠,有的人防人防的厲害,插針的縫都沒有,簡單的善意很容易被搞復雜。街上的乞丐我一般不給錢,實在搞不清真假,有時看到有婦女帶著小孩,哭的哇哇的,明明是騙子我也給錢,對自己說那錢是給孩子的。南京彭宇案一直回盪在腦海,我也現實,如果遇到這樣的事,一是根本賠不起,再是承受不了那樣的委屈。我覺得南京那個法院幹了件缺大德的事,法院是組織,組織不是人,幹了一件不是人事。在很多人的內心如果良心還有的話,應該都會有要行善的想法。每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和能力不一樣,作為普通民眾,我想及時行善就好。不用非得擺好架勢再做,也不一定非得傾家盪產,量力而行就好。行善也不等於捐款,給迷路的人以指引,在我看來是大善。不管有什麼樣的情況,心裡那善的念頭不能滅了。幫助了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我相信他們會把這個善念傳遞下去。社會發展人們的財富聚集了,所謂有錢人中覺悟的那部分,也在做慈善,眾所周知的像陳游標、曹德旺、李連傑,實際上還有很多大慈善家是很低調的,可以去看看慈善排行榜。這幾個人算是代表吧。陳游標最近媒體曝光的比較多,從暴力行善,到支出受到質疑,這些我不覺得意外,說過了在中國做好事不容易,做好人更難。陳游標把錢直接送到災民手裡,或許解決了流通環節損耗的問題,問題是他這樣能持續多久,暴力行善這樣方式能走多遠?對陳游標的揣測和非議已經開始了。陳游標先生或許已經做好了「犧牲」的准備。我支持陳游標的善舉,但我對他的方法不看好。我們可以想一下,如果比爾蓋茨和巴菲特也這樣,把手裡的錢給分了,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效果,結果是破壞了社會生態,這樣的後果誰能預知和想像?所以行善必須考慮受眾的感受和社會的影響,特別在中國,人們的情感必須要考慮和尊重。給錢解決不了社會基礎的問題,得了錢的人,如果內心覺得佔了大便宜,我個人認為行善失敗。同一時段報道,另一個人物是曹德旺,玻璃大王,他捐2個億偏遠地區,給辦事機構規定了辦事成本,送到些錢用了600萬,在3%之內。很多有資產的人有善心,可是為什麼一直緊捂著口袋,他們內心有恐懼,富人的檯子在中國不穩。在中國社會暴發戶好當,真正的富人很難當。更多的民眾估計都有這樣的感覺,我的錢交給慈善組織行嗎?你們能花到位嗎?你們能辦正事嗎?過幾天,會有某某政府或貪官轉移揮霍了這筆錢,扶貧款分給了村長或鄉長的小舅子,某十字會吃頓飯花10000多塊,聽到這些捐錢的人馬上頓生悔意,這種事有兩次估計就夠用了。你還會捐款嗎?所以我想作為捐款的人,有權力知道款項的明細,能夠了解到受眾的情況。對捐款可以實現監督,讓有限的資金更有效率的使用,讓真正有困難的人得到幫助。可惜中國的慈善是國家辦的,和政府講理是很難的,政府也不是個人,所以辦人事沒有刺激,行動很遲緩。政府有錢可以亂花,民間想花錢做善事,也要等這些官員想明白了再說。李連傑大哥做慈善,是印尼海嘯讓他頓悟,他成立「壹基金」,凡國家有難都能看到李連傑的身影。他在告訴我們行善要行動,有些時候靠自己的力量很微薄,如果把大家的善匯集到一起,那就很有力量了。盡管「壹基金」發展曾經不順,可是李連傑一直堅持行善。在我的感覺,政府似乎對民間慈善,嘴上支持,具體事務不敢放開,因為沒有經驗吧。有能力有財產的人尚且這樣,普通民眾如何作為呢?壹基金感覺還是個試驗品,或許因為創辦人是「李連傑」才這樣,別人更難。做惡的人可以有決心,所以行善的人必須要用有幾倍的勇氣,甚至犧牲的精神走下去。
⑵ 04年印尼海嘯為什麼會死那麼多人李連傑當時在海邊都和女兒保姆逃生了!
你以為死的是什麼人,平頭百姓,有錢有勢的各種勢力都會來救
⑶ 李連傑勵志故事
李連傑勵志故事
李連傑:一切困難都使自己更加強大
李連傑是我最喜歡的明星之一。我和你一起分享李連傑的勵志故事
我們都知道李連傑是世界級的巨星,出神入化的功夫表演,帥氣的熒屏形象,都已經深入人心,好多年前就在好萊塢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是屈指可數的幾位華人巨星之一,幾年前他又全身心投入公益事業,創立“壹基金”,很多次身臨災區,親力親為,參加救災,是為數不多的德藝雙馨的名人,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其實每一個取得巨大成功的人都有著前期不為人知的艱辛,李連傑也一樣,他從孩子時代習武,家境不好,吃了很多苦,後來偶爾機會投入到了演藝事業,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天分,取得矚目的成績。
李連傑的自白:
首先,我從來不是一帆風順,我在朋友中有個外號,叫“死過一百次的生還者”。從小我父親就過世了,家境實在太差,只好加入武術隊,靠每個月微薄的補貼養活全家;11歲開始我連續5次拿到全國武術比賽冠軍,18歲拍了《少林寺》一夜成名,但立馬,第二年我就摔斷了腿,差點成為廢人;好不容易等到《黃飛鴻》系列電影大賣,我的經紀人又遭黑道槍殺,事業再次陷入低谷......這些都不說,2004年印尼海嘯時,我差點妻離子散命喪異地,當洪水就在你眼前肆虐時,那種內心的驚恐與不舍,又有多少人面對過呢?
也可以理解,問這個問題的人估計從來都只是在電影中了解我,覺得我就是電影中那些硬漢,身懷絕技,從精神到肉體都是天生的強大.事實上,我只是一個血肉做成的普通人,甚至,我比很多人還脆弱,有一段時間,我天天想著出家當和尚。
但是,少林寺的一位高僧卻不同意我這樣做,因為出家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佛家還講究入世修行呢!後來,我去好萊塢發展時,他要我記住一句話:一切困難都是為了幫自已變得更強大!
這話聽起來實在不像是什麼祝福。果然,到了好萊塢,事情並不順利,雖然台灣老闆楊登魁花了上億元幫我打造形象,創造機會,但傲慢的好萊塢並不肯接納我這個身高才170CM的華人。我忍著,直到一次在片場,導演把劇本摔到我臉上,冷冷地問我:你是不是不懂英文,所以劇本沒看懂?
那個晚上,我打電話給那位高僧。他淡淡地說:這些年你吃了不少苦頭,但回過頭來想一想,是現在的你強大,還是過去的你強大?我一愣,想著自已這半生的經歷,的確,那些困難現在看起來都不值一提了,可當時,又何嘗不是逼得自已無路可逃?可見,困難的確在讓我變得強大,至少,讓我的承受能力越來越強!
從那以後,我不再懼怕任何困境,對困境內外甚至抱著一種“歡迎”的態度。朋友都說我瘋魔了,但我心裡知道,這不過是在困難中修煉自已。
拍攝《英雄》的那段時間,章子怡很是受非議,甚至在劇組中也被某些人孤立。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剛出道的自已:沖動、愛憎分明,心裡有什麼臉上從來藏不住......於是,我把自的體驗告訴她,慢慢地,她也從流言中脫胎換骨,開始表現出一個堅強的章小妹。
這兩年,我對武術之道越來越有想法,很想和觀眾分享這種想法,於是,我請人編寫了宣揚和平的電影《西藏武僧在紐約》。很多片商對名字很感興趣,但一看劇本就都不肯投資,因為裡面的武打場面太少了,不夠商業化。到哪裡去找投資商?每晚這個問題都折磨得我無法入睡,實在沒辦法了,我找到法國的著名導演呂克貝松,想自掏腰包自已拍。拍完後,我看電影前90分鍾十分精彩脫俗,但後30分鍾就落入了武打片的'俗套,就要求改結尾,別人都覺得我瘋了,改結尾是自殺行為,會讓票房一落千丈。呂克貝松也十分驚奇地問我:“你真想得罪你所有的觀眾嗎?”我笑著說:“那就試一次吧。”
事實是,電影還沒有公開放映,就受到了不少電影專家和媒體的關注,慢慢地,隨著《霍元甲》的再度追擊,大家也開始知道:哦,原來李連傑並不是一個武打機器,他也是有自已的想法的;中華武術除了實用外,裡面還有博大精深的東西啊!
這就是我的目的。既要表達內心、又要保證票房,的確是一件太困難的事,但我知道,困境總會過去,而經歷困境的人,卻在這個過程中變得更樂觀、更有力量。
通過李連傑的故事,我們看到了,一個燦若星輝的人,在人前的光彩背後,他們不知道經歷了多少艱辛,付出了多少努力,反反復復,但是始終沒有放棄,堅定的信念,強大的內心,支撐著他們一步一步走到成功,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唯獨不斷的奮斗,才是成功的唯一出路。
;⑷ 請問李連傑04年印尼海嘯時在馬爾地夫什麼島上
暈死,海嘯只是短時間淹沒的,過段時間海水就會退去。其實海嘯就是海平面失衡了,能量釋放完畢有恢復正常海平面,所以你要理解這點
⑸ 李連傑如何逃過的印尼海嘯
印尼海嘯李連傑:手托女兒,游出生天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蘇門答臘島西北近海發生40年來最強烈的8.9級大地震,地震隨即引發全球百年來最大的海嘯。印尼大海嘯發生時,功夫巨星李連傑正攜全家在馬爾地夫度假。據悉,當時李連傑一家一行八人都留在臨近海邊的酒店內休息,非常危急,海水洶涌而至,直接灌進酒店房間。李連傑一手舉著4歲的女兒,一手劃水,幾經沉浮,幾乎喪命,劫後餘生的他號召成立「壹基金」救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拓展:
印尼海嘯一般指印度洋海嘯。印度洋海嘯,也稱為南亞海嘯,發生在2004年12月26日,這次地震發生的范圍主要位於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界處,消亡邊界。 地處安達曼海。震中位於印尼蘇門答臘以北的海底。當地地震局測量為里氏地震規模6.8,香港、中國大陸及美國量度到的強度則為里氏規模8.5至8.7。其後香港天文台和美國全國地震情報中心分別修正強度為8.9和9.0,矩震級為9.0。最後確定為矩震級達到9.3。
這是自1960年智利大地震以及1964年阿拉斯加耶穌受難日地震來最強的地震,也是1900年以來規模第二大的地震,引發海嘯高達10餘米,波及范圍遠至波斯灣的阿曼、非洲東岸索馬里及模里西斯、留尼汪等國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截止到2005年1月20日為止的統計數據顯示,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嘯已經造成22.6萬人死亡,這可能是世界近200多年來死傷最慘重的海嘯災難,並且死亡人數仍舊不斷攀升。
⑹ 想知道李連傑在印尼海嘯時的真實事情我聽我們老師說他當時念什麼觀音咒....海水就退了....是不
不是。
李連傑在印尼海嘯時的遭遇:
2004年12月25號,李連傑攜妻女到馬爾地夫度假,26號吃了早餐,他帶著兩個孩子和保姆去海邊玩。似乎是漲潮了,開始大家都還覺得挺好玩,沒有人意識到危險。而很快水位漲高,他一回頭看見保姆在喝水。他奮力把女兒們拽回了酒店,回頭去看大海時,一分鍾內,海灘上什麼都沒了。
他一進至高點——酒店的大堂,進去時就感覺那個畫面像是在拍電影。很多人被撞傷,冰箱被吹到外面,沙發也倒了,所有的男人都在搶救孩子,強壯的婦女保護孩子。真正的恐懼發生在海嘯過後的兩個小時。要面對的是,不知道是否會死。
所有人的臉都很緊張,所有救生衣都給兒童和婦女套上,給不會游泳的人套上。通訊全部斷了,水電也沒了。束手無措,聽天由命。
而此時已經有報紙在登:李連傑在海嘯中失蹤。
第二天他們聽到好消息,卡達國家的飛機會來接他們。
「就這樣,我們就飛去了中東,出飛機是在夜裡,很冷,大家都穿著短褲,衣服都沖掉了。一出去,就碰到了半島電視台。我們每天聽到半島電視台的消息,各種恐怖消息也是通過半島電視台播出去的。所以碰上的時候,感覺很……哇!
老天爺沒讓我死。如果水再高一尺,我就死了。擁有的名也好,利也好,別人拿什麼形容你都好,了不起也好,根本沒有用。」
(6)李連傑印尼海嘯為什麼可以沒事擴展閱讀:
2004年12月26日,北京李連傑老家。
平日歡聲笑語的家庭,因為海嘯的突襲變得格外安靜。偌大的客廳里只聽見電視主持人播放新聞的聲音,李連傑的母親坐在屏幕前專心致志地看著、聽著。雖然這時有關印尼海嘯的新聞早已結束了,但老人仍抱著僥幸的心態,希望能再聽到一點有關兒子的任何消息。
二樓的卧房裡,姐姐李連珠背靠著落地窗,時而撥打手機,時而盯著潔白的地板發呆。自從海嘯發生後,她就不停地打電話,試圖與弟弟取得聯系。當得知馬爾地夫首都三分之二已被海水淹沒時,李連珠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悲傷,失聲痛哭起來。
⑺ 看完中央電視台CCTV-1「開講了」13年6月30期李連傑 人生就是一場尋找 各位敬愛的老師有何感想
原來對李連傑了解不多,看了這期開講啦,覺得李連傑已經明了人生的意義,已經活明白了,並且是屬於不白活一回的那種,而不是魯迅先生說的,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的那種醉生夢死、追求享樂的人生。李連傑先生年紀雖然不大,剛過不惑之年,但他善於思考,特別是印尼海嘯讓他死裡逃生後,他的人生觀發生了深刻變化。真心覺得當前的李連傑就可以做為年輕人的人生導師和榜樣。
⑻ 有人能說詳細說一下李連傑在印尼海嘯中的情況嗎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里氏9級地震並引發海嘯,造成印度洋沿岸各國人民生命和財產的重大損失。
據李連傑回憶,海嘯事發當日,他正帶著妻子和兩個女兒在馬爾地夫度假。
馬爾地夫國家很小,是印度洋上的一個島國,島國由珊瑚礁組成,絕大部分領土海拔不到一米,靠旅遊業支撐國民經濟。
那天,一切都像往常一樣,平靜的早晨陽光普照,海灘松軟,海水清澈。
李連傑和四歲的女兒、保姆也擁擠在人群中,享受著天倫之樂。
周圍的一切顯得那麼平靜,誰也沒有覺察到災難的即將來臨。然而,就在此刻,海水驟然消退,彷彿神靈一下子收走了所有的海水。快艇擱淺在堅硬的海底,受驚的魚在礁石間跳躍。
但誰都沒有想到是海嘯將至。
海水的回涌如同它在一瞬間消失那般突然,就在李連傑和女兒玩得不亦樂乎的時候,突然,一陣海浪向岸邊呼涌而來。起初,人們以為是漲潮,還跟著海浪一起歡呼、跳躍。但一眨眼的功夫,海浪越來越喘急,並以漩渦型往前滾進。
導游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叫喊著讓所有人掉頭向沙灘後面的山地快跑。他用擴音器大聲地喊道:「海嘯來了,大家快往山上跑。」
李連傑見勢不好,一手抱起女兒,一手拉著保姆往酒店裡跑,但沒跑幾步海水便已湧上來,迅速淹到他的頸部,而保姆已經喝上好幾口水了。生死關頭,李連傑用單手將女兒舉過頭頂,半推半拉地帶著保姆往高一點的地方走。
由於海浪不斷往前涌,幾次,李連傑險些失去平衡,栽進水裡。平時短短的幾步路,現在走來,卻好像要拼盡全身的力氣才能走完似的。不知過了多久,三人總算暫時脫離了險境,來到高一點的地方。此時,再回頭往剛才嬉戲的地方看,沙灘已變成汪洋大海,而海水還在不斷地往上涌。
李連傑叫保姆帶著女兒往山上跑。對她說:沒有人會知道海水漲到哪裡才會停止,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拚命地往高的地方跑。
說罷,自己趕往酒店營救另外一個女兒。
酒店就在山腳下,情況也非常危急。李連傑趕到時,海水已從四面八方不斷涌進大廳,酒店的大廳、樓道亂成一片,尖叫聲、哭喊聲響成一片。李連傑頂著往外逃竄的人們奮力地向女兒所在的房間跑。李連傑趕到時,他的助手已經收拾好了簡單的行李,而女兒因為害怕嚇得哇哇大哭。
李連傑二話沒說,向助手遞了個眼神,轉身抱起女兒就往外跑。這時,海水迅速漫進二樓的房間,房內的所有陳設開始搖擺不定,椅子等小件物品統統浮了起來。匆忙中,李連傑突然感到腳部生疼,原來是漂浮著的傢具撞在他的腳上了。李連傑顧不上疼痛,拚命地游出酒店,朝山上狂奔。
大約十幾分鍾後,李連傑又與保姆們會合,見到兩個女兒都安全無恙,李連傑的心總算輕鬆了一些,但迅即他又焦躁起來,原來妻子利智當天沒有和他們同行,而在附近的另一個度假屋裡。李連傑一邊指揮大家往安全的地方轉移,一邊著急地翻口袋,准備找手機打電話。
李連傑掏出手機,可手機浸了水,他懷著一點希望用力地甩了甩沾在手機上的水珠,關鍵時刻,手機仍沒有一點反應。而助手也因急於逃生,慌亂中,將通訊工具都掉了。李連傑雙手合十,這時,他只有祈禱上天保佑他的妻子。然後,他接過保姆懷中的孩子,加快速度往更安全的地方跑。
幾小時後,他們來到遠離海邊的一家酒店。
在山頂上等了幾個小時以後,大海才慢慢平靜下來。導游小心翼翼地下到海灘上,確認暫時沒有危險了,才忙著招呼人們回到酒店看有沒有東西還可以撿回來。
李連傑派助手帶著保姆與女兒去找住房,然後通過各種渠道打聽妻子的下落。在朋友的幫助下,總算找到了妻子利智,謝天謝地,她沒有受到任何傷害。夫妻相見,淚流不止。李連傑抱著妻子久久不肯放開,利智更是激動得流出了淚水。
(8)李連傑印尼海嘯為什麼可以沒事擴展閱讀:
2016年7月10日上午,李連傑與利智所生的大女兒Jane Li,現身於北京某公益大會,公開講述了她在2004年與家人歷經印尼海嘯的經過。
Jane Li在演講開始,回憶了自己2004年在印尼遇上海嘯的那段往事。當年4歲的她被席捲而來的水浪沖走,是父親李連傑在水中將她救起,才得以健康地成長至今。Jane Li還提到, 三年前的時候和朋友辦起了俱樂部,把一些二手相關電子廢棄垃圾收集,給一些監測機構進行監測,把其中仍然有用的材料回收循環利用。
⑼ 李連傑:武林中的前世今生
從《少林寺》、《黃飛鴻》、《致命羅密歐》,到《英雄》、《功夫之王》,再到今年初拿下內地5。65億票房的《龍門飛甲》,李連傑的功夫形象和動作早已深入人心,為人熟知。他以自己深厚的武術功底讓中華傳統武術的美感和實戰武打完美結合,塑造了幾十個令人贊嘆的經典藝術影像,並成功揚名好萊塢打下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在電影的民族和世界特質中達到了高度均衡,同時,也因其在 體育 、電影、公益等領域的顯赫成就被世人稱為「東方傳奇影星」。
少年習武始知英雄
1963年4月26日,李連傑出生在北京一個普通人的家裡,排行老五,上面有兩個姐姐和兩個哥哥。父親給他取名為正東,因為胃口很大,鄰居都愛叫他「小老虎」,連傑是他後來的藝名。在他兩歲時,父親不幸病逝,整個家庭全靠母親每月在公交公司上班的31元工資和國家另給的10元救助補貼。
因為總吃不飽飯,李連傑發明了一種吃飯方法:「先吃元宵,再吃蘿卜,元宵在胃裡往上頂,蘿卜往下落,一上一下,兩個東西在肚子里折騰,一天都不餓。」
李連傑學武完全是個意外。
1971年,李連傑在廠橋小學上一年級,暑假期間,老師帶著學生們去什剎海體校,供那裡挑選運動員,結果李連傑被挑去學習武術。雖然練武苦,但是好處多:國家管吃管住,還免費發放運動衣,從此李連傑不用穿姐姐的舊花褲子了。每次領衣服的時候,李連傑總是領最大號的,回家給兩個哥哥穿,自己接著穿舊的。
1974年,11歲的李連傑參加全國武術大賽少年組比賽,連奪三個冠軍,一舉成名。也是在這一年,他參加了中國代表團出訪美國的武術表演。小小的李連傑用自己在美國攢下來的零用錢給母親買了一塊瑞士手錶,母親非常高興。
在白宮的武術表演結束後,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松對李連傑說:「小朋友,你的功夫讓人印象深刻,長大了當我的保鏢好嗎?」李連傑馬上回答:「不,我要保護全中國億萬人民!」李連傑出色的外交表現,使他毫無爭議地成了「中國人民的代表」,接連被派到四十多個國家訪問,表演中國武術。
少林一出名動神州
到1979年,李連傑已經連續5年拿下全能武術冠軍,但是16歲的他開始為前途擔憂。看了李小龍的電影《精武門》後,李連傑萌發了轉行拍電影的想法。可是他沒被前來體校選演員的電影公司相中,人家給出的解釋是:1米70以下是沒有可能做明星的。
李連傑後來能拍成《少林寺》純屬意外。香港銀都機構要拍《少林寺》,拿的是日本「少林拳法聯盟」的投資,導演找來了河南京劇團的演員,但日本人認為他們沒有拍出中國武術的真正面貌,要求換人。銀都換上了導演張鑫炎。張鑫炎對李連傑印象很深,便為他量身定做了《少株寺》。影片上映後異常火爆,在當時一毛錢一張票價的時代里,創下了上億的票房神話,李連傑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半年時間里,他收到了十幾麻袋的信,有一次兩個警察找到他,說一個反動派因為喜歡《少林寺》把重要的情報寫在寄給李連傑的信里,結果兩個警察花了5天時問才看完觀眾寫給李連傑的那些信。
《少林寺》一舉成名後,李連傑繼續在銀都機構開拍「少林」系列電影。80年代末,趕上出國熱潮,李連傑移民去了美國,在洛杉磯以開設武館教拳謀生。
香港導演徐克聽說李連傑來了美國,熱情洋溢地邀請他出演新戲《黃飛鴻》。開拍前,徐克把李連傑叫到了自己家,給他放了段美國國家地理的動物紀錄片,獅子捕食羚羊,告訴李連傑一個「深奧」的道理:「每一個動作都應該有畫面美感。」
「我以前拍電影都是實打實的真功夫,但『黃飛鴻』不是,徐克要求我和對手打的時候,一定要想到觀眾在看什麼、想什麼,這對我後來拍電影幫助特別大。」李連傑回憶說。
電影里黃飛鴻的招牌動作是「無影腳」。照常理,現實生活中常人的速度不可能在半空中接連踢出7腳——頂多3腳。可徐克認為,電影是藝術,看電影的時候,踢到第3腳,觀眾才興奮起來,第4腳觀眾開始鼓掌。《黃飛鴻》大獲成功,還在美國、韓國、日本引起了強烈反響。李連傑靠「假功夫」再度走紅,成為香港最具票房號召力的演員,身價達到1600萬港元。獨闖虎穴征服異域,就在李連傑的事業風生水起的時候,和經紀公司的重重矛盾讓他無心事業,此時,妻子利智向他提出了去好萊塢發展的建議。
1998年,《致命武器4》里有個反派角色,李連傑被推薦給投資方。電話里談得很愉快,只要李連傑打,片方就出100萬美元;等李連傑到了紐約,價格減到75萬;等他去試鏡時,價格減到了50萬。利智很氣憤,讓他馬上回香港。此時的李連傑已經沒有那麼氣盛了:「在中國你再牛,去美國還是得從零開始。」
這次李連傑不僅演配角,還要跟另外5個人爭這個配角。面試的前一天晚上,李連傑怕影響妻子睡覺,一個人躲在衛生間里,坐在馬桶上讀了一個通宵的劇本。他不懂英文,就先讓人用英文念了一遍,再拿錄音機錄下來,把對白加上漢字注音,戴著耳機把對白背下來。
《致命武器4》上映後,李連傑受到了很大歡迎。當時的美國媒體說:「李連傑技驚四座,一襲黑衣出場更帶幾分神秘感,符合西方人對東方的印象。」華納公司馬上為他量身定做了《致命羅密歐》,由他主演,角色也變成了正派,而且在片中先出現了中文字幕,後出英文原名,體現了華納對李連傑的誠意與重視。《致命羅密歐》首映就達到票房亞軍的成績,李連傑終於在好萊塢佔有了一席之地,和李小龍、成龍並列,成為美國人心目中的功夫巨星。
上善若水人本如此
在好萊塢大獲成功之後,李連傑又回國拍攝了《英雄》、《霍元甲》、《投名狀》、《建國大業》、《龍門飛甲》等眾多精彩的影片,而《投名狀》更是讓他獲得了生平第一個金像獎影帝。但是這個獎對李連傑來說,來得太遲了,「這個獎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重要了,我現在將壹基金視為我的生命。」
壹基金的創辦源於2004年的印尼海嘯事件,當時正在馬爾地夫度假的李連傑一家是這場海嘯的受難者,海水已經沒過了脖子。幸運脫險,但是與死亡擦肩而過的經歷讓他內心受到了強烈沖擊。劫後餘生的李連傑對生命有了全新的感悟,他開始以一顆感恩之心看待周圍的一切。
2007年4月,他創辦民間慈善組織「壹基金」,為身處災難與困境中的人們提供幫助。「我請你用1元建1所學校,你准會罵我有毛病;但中國有13億人口,手機用戶5億,若每人都付出1元,怎會不可能?」李連傑曾笑說自己是白天殺人(指拍戲)晚上幫人,完成《功夫之王》和《盜墓迷城3》後,他近年甚至推卻所有電影,專心投入慈善工作。
躋身最高身價華人影星之列,李連傑為慈善推卻好萊塢大片,有人說他被海嘯沖傻了,朋友勸他隨便把千萬片酬捐出去做慈善便行,何須勞心勞力?李連傑卻說,「比爾·蓋茨捐700億也不能解決世界上的所有問題,我想要把公益變成一種文化和習慣。」「只要是人,就有回饋 社會 的義務。你可以捐1元,或捐出你的專業,例如醫生可以免費義診一小時,企業可以把千分之一、萬分之一的盈利捐出來。這是舉手之勞,但最簡單的才是最持久的。」他四處為壹基金拉攏「義工」,從美國總統柯林頓,到片場的臨時演員,從演藝界到 體育 界,從CEO到打工仔,李連傑都不厭其煩地「推銷」自己的理念。李連傑也一改以往不與女演員私下交談的性格,甚至在拍《功夫之王》的過程中,原本一個討論工作的會議,也被他變成永久義工的動員大會。「我現在做的慈善,它沒有膠片,卻是我的生命,我們站在月球上看地球,67億人就是一家人,每個人都是編劇,每個人都是導演。」
李連傑表示,原來以為靠功夫就可以讓中國文化在世界上揚名,但是西方人一看到自己就說打,好像中國人就只會打,中國的文化、寬容、智慧、哲學他們都不知道。為此李連傑一度陷入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