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印尼水產品產量是多少

印尼水產品產量是多少

發布時間:2022-12-09 13:33:13

① 印度尼西亞的物產有哪些

糧食作物是印尼種植業的基礎部門。稻米是主糧。雜糧有玉米、木薯、豆類等。印尼是東南亞最大的豆類生產國,但單產較低。印尼是世界上種植面積僅次於巴西的第二大熱帶作物生產國。經濟
作物大多在種植園種植,不但品種多
,
而且有的作物產量在世界上名
列前茅。印尼的胡椒、金雞納霜、木棉和藤的產量居世界首位。天然
橡膠、椰子產量居世界第二。產量居世界前列的還有棕櫚油、咖啡、香料等。印尼是水果王國
,
盛產香蕉、芒果、菠蘿、木瓜、榴槤、山竹等各種熱帶水果。
印尼全國的森林面積為1.2億公頃,其中永久林區1.12億公頃,可轉換林區810萬公頃。印尼的森林覆蓋率為67.8%。印尼盛產各種熱帶名貴的樹種,如鐵木、檀木、烏木和袖木等均馳名世界。
印尼的石油、天然氣和錫的儲量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石油儲量約為1200億桶、主要分布在蘇門答臘島、爪哇島、加里曼丹島、西蘭島和伊里安查雅等地。印尼還擁有巨大的天然氣儲量,約有123
589
兆億立方米
(相當於206
億桶石油),其中己探明的為24
230兆億立方米,主產於蘇門答臘的阿倫和東加里曼丹的巴達克等地。
錫的儲量為80萬噸,主要分布於邦加和勿里洞、林加群島的新格島
等地。煤炭已探明儲量為388億噸,主要分布在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和蘇拉威西地區。煤礦多數為露天礦,開采條件很好,煤炭質量也好,每千克熱量在4000-7000大卡,含硫很低,但水分略高。鐮儲量約為560多萬噸,居世界前列。金剛石儲量約為150萬克拉,居亞洲前列。此外,鈾、鎮、銅、銘、鋁磯土、鍾等儲量也很豐富。

②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最大的什麼農業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河流眾多而短小,漁業資源豐富。它也是世界上農業最大的國家。下面由我為大家介紹世界上農業最大的國家,希望能幫到你。

農業最大的國家——印度尼西亞
全球咖啡 種植 面積最大——印度尼西亞

印尼咖啡種植面積為全球最大,但由於咖啡生產效率低,導致印尼咖啡產量在巴西和越南之後,僅居世界第三位。日前印尼咖啡加工與出口企業協會總主席伊爾凡表示,印尼咖啡種植面積達130萬公頃,大大多於巴西(65萬公頃)、越南(42萬公頃)等主要種植國,但每公頃產量僅760公斤,比巴西(每公頃6—7噸)和越南(每公頃3—4噸)低了很多,極大影響了印尼咖啡產量。他表示,印尼咖啡生產潛力十分巨大,如能將每公頃產量提高至2噸以上,印尼有望超越越南和巴西,成為全球最大咖啡生產國。印尼農業部農園種植總司專家赫利表示,目前印尼政府仍苦於難以提高咖啡的生產能力,主要是很多咖啡樹樹齡較長,農業部提議通過種植新咖啡樹提高產量。印尼主要生產羅布斯塔和阿拉比卡咖啡,羅布斯塔咖啡較受國內市場歡迎,阿拉比卡咖啡受國外市場青睞。據印尼農業部統計,印尼全國約有95.5萬公頃種植園仍在生產,其中76萬公頃用以培植羅布斯塔咖啡,19.5萬公頃用於培植阿拉比卡咖啡。約92%的咖啡產量來自於個體種植咖啡農戶,僅8%來自於國營農園。印尼共有190萬農戶以種植咖啡為生,2012年產量達74.8萬噸,分別為14.8萬噸阿拉比卡咖啡和60萬噸羅布斯塔咖啡。
印度尼西亞的農業概況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第2 大棕櫚油生產和出口國, 對世界植物油市場價格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農業歷來在印度尼西亞國民經濟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隨著全國經濟全面發展, 政府對農業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強, 農產品供應與需求形勢不斷好轉。

1 基本情況

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地區面積最廣、人口最多的群島國家, 屬於熱帶氣候, 包括石油、礦藏、木材和農產品在內的自然資源非常豐富。2006 年, 全國人口為2.22 億, 名列世界第4, 其中近80%居住在爪哇和蘇門答臘這2 個島上; 88%的人信仰伊斯蘭教; 中高收入人群約為3300 萬, 約佔全國總人口的15%。通用貨幣是盧比。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2006 年和2007 年分別達到5.5%和6.1%。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 法律體系不完善、基礎設施缺乏、腐敗盛行等。2006 年,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1641 美元;失業率為13%; 人均支出384 美元, 其中53%用於食品消費。

農業一直在國內經濟結構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30 年前曾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5%。目前, 農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 農業勞動力佔全國勞動力總量的45%。由於農場規模較小, 農業生產屬於勞動力密集型。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第2 大棕櫚油生產國和出口國, 對世界油籽價格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主要的農作物和農產品有: 水稻、玉米、棕櫚油、大豆、干椰子肉、橡膠、以及木薯。

全國現有約4700 個大中型食品加工廠和77200個小型食品加工廠, 食品加工業職工約為300 萬人,產值2005 年為239 億美元; 大中型食品加工廠約佔全國食品加工職工總量的25%, 佔全國食品加工總產值的85%。食品支出約占公民總支出的53%。

2 農業政策

印度尼西亞農業政策的基本目標是: 增加農民收入, 提高糧食自給率, 以及穩定國家經濟。為了實現上述目標, 自20 世紀60 年代以來, 政府一直向農民提供多種農用物資(如: 糧食作物種子和肥料) 補貼、澆灌工程信貸等。政府還通過國家糧食後勤局( BULOG) , 對包括大米在內的基本食品實施嚴格控制。國家糧食後勤局負責確定大米等主要糧食的支持價格, 進行干預性收購或銷售, 並且負責大米的進出口、儲備和供應。2003 年1 月,國家糧食後勤局改名為“國家貿易公司”, 接受財政部的監督, 但基本職責不變。

為了遵循世界貿易組織的相關規定, 政府從1998 年開始允許私營企業進口小麥, 從而解除了國家糧食後勤局對小麥進口的控制。目前, 私營企業可以自主進口小麥、大豆、玉米和糖。

3.糧油供需

3.1 大米

大米是最主要的食用糧食, 也是最重要的糧食作物。年均水稻種植面積達到近1200 萬頃,佔全部作物種植面積的50%以上。90%的水稻田具有澆灌設施。

由於水資源管理水平較低、灌溉設施較差、以及生產成本不斷增加, 大米生產增長速度較慢, 長期以來不能滿足消費需求。阻礙大米生產的最大原因, 是農民擁有的土地面積非常小( 人均不足0.5hm2) 。為了鼓勵大米生產, 政府採取了多項 措施 , 例如提供特殊貸款,增加肥料和種子補貼, 擴大種植面積等。

政府通過國家糧食後勤局( Bulog) 儲備約占國內消費總量5%的大米, 向軍隊和偏遠地區的民事人員提供大米口糧, 在全國性災難中提供援助, 並且在必要時從事市場運作以穩定價格。國家糧食後勤局還繼續實施“窮人大米補貼計劃”, 以保證國內每個貧困家庭每個月能夠購買20kg價格為1000 盧比/ 公斤的大米。2007 年, 國家糧食後勤局計劃收購150萬噸國產大米, 收購價格為4000 盧比/ kg, 相當於438 美元/t; 大米進口關稅為450000盧比( 49.3 美元) /t。

過去5 年中, 年均大米產量為3370 萬噸, 進口為180 萬噸, 消費為3600 萬噸。2007 年,水稻收獲面積約為1160 萬公頃, 稻穀單產約為4.5t / hm2, 稻穀產量為5270 萬噸, 大米產量為3400 萬噸, 大米進口為160 萬噸, 國內大米消費為3600 萬噸, 年終大米庫存為240 萬噸。

3.2 小麥與麵粉加工

由於經濟穩定增長和收入不斷提高, 國內小麥消費量不斷增長, 2006 年人均小麥消費量約為17kg。印度尼西亞不種植小麥, 所需小麥全部依靠進口, 主要來自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印度等國。在過去5a中, 小麥進口年均為480 萬噸。2007 / 08 年度, 小麥進口估計為546 萬噸, 國內消費為520 萬噸, 年終庫存為104 萬噸。目前, 小麥進口關稅為零,但是小麥麵粉進口關稅則為5%。

2007 年, 全國小麥麵粉加工能力為20300t / d,加工能力實際利用率約為74%; 小麥麵粉產量為360萬噸, 比上年增長10%; 小麥麵粉進口為73 萬噸, 比上年增長46%; 小麥麵粉消費總量的60%用於生產面條, 30%用於生產麵包和點心, 10%用於家庭。小麥麵粉分為3個等級, 即高蛋白麵粉( 蛋白含量超過12%) 、中蛋白麵粉( 蛋白含量為10%~11%) 和低蛋白麵粉( 蛋白含量為8%~9%) 。高蛋白麵粉約占麵粉總產量的75%, 主要用於生產方便麵和 烘焙 食品。2007 年3 月, 小麥麵粉批發價為93000- 104000 盧比/ 25kg, 即相當於407~455.6 美元/ t。

全國小麥加工業主要由4 家麵粉公司所支配,這4 家公司的年麵粉產量約為300 萬噸, 麵粉提取率為70%~74%。全國最大的麵粉公司是PT Bogasari麵粉公司, 隸屬於該國食品加工業巨頭之一Indofood 集團。PT Bogasari 麵粉公司占據全國小麥麵粉市場的70%, 擁有2 個麵粉加工廠, 分別位於雅加達和泗水。位於雅加達的麵粉加工廠佔地面積達到33hm2, 是世界上最大的麵粉加工廠; 位於泗水的麵粉加工廠佔地面積為13hm2。這2個麵粉加工廠的日均加工能力分別為10000t 和5900t。第2 大麵粉公司是PT Berdikari Sari Utama 麵粉公司, 該公司擁有1 家麵粉加工廠, 位於蘇拉威西島, 日均加工能力為2900t, 占據全國小麥麵粉市場的8.5%。另外2 個麵粉公司分別為PT Panganmas Inti persada 麵粉公司和PT Sriboga Raturaya 麵粉公司, 日均加工能力分別為1000t 和1500t, 市場佔有率分別為5%。

3.3 玉米與飼料

玉米是第2 大糧食作物, 也是最主要的飼料生產原料。全國玉米消費總量的50%用於生產飼料, 其餘用於生產食品。由於政府強調自給, 國內玉米種植面積逐年增加, 玉米進口量現已減少50%。進口玉米主要用於生產雞飼料; 玉米進口關稅為5%。過去5 年中, 年均玉米產量為620 萬噸, 進口為110 萬噸, 消費量為730 萬噸; 2007 / 08 年度, 玉米收獲面積約為340 萬公頃, 單產為3.6t / hm2, 產量為690 萬噸, 進口為120 萬噸, 國內消費為795 萬噸( 其中飼用消費為405 萬噸) , 年終庫存為60 萬噸。

家畜業主要由養雞業和養牛業組成。2007 年,禽肉產量約為122 萬噸, 牛肉產量約為43萬噸, 豬肉產量約為18 萬噸, 羊肉產量約為5 萬噸。過去5年中, 牛肉消費量年均增長率為7%。

全國現有39 家飼料加工公司, 其中6 家特大型公司占據全國飼料總產量的80%。2007 年,混合飼料生產能力為1150 萬噸, 實際產量約為783 萬噸;飼料生產原料包括405 萬噸玉米, 5 萬噸小麥, 以及218 萬噸蛋白粕。全國飼料消費總量的約78%用於養雞, 8%用於養豬, 7%用於養魚, 其餘則用於 飼養 牛和羊。飼料約占禽肉生產成本的60%。

3.4 油籽業

國產油籽主要包括: 棕櫚仁、椰子仁、大豆和花生, 其中棕櫚仁和椰子仁產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2007 年, 棕櫚仁產量為480 萬噸, 出口為11 萬噸;椰子仁產量為150 萬噸, 出口為4 萬噸; 大豆產量為78 萬噸, 進口為160 萬噸; 花生產量為115 萬噸, 進口為17萬噸。

印度尼西亞對大豆的需求一直比較強勁。國內所有階層的消費者都將豆製品當作攝取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政府制定了到2007 年實現大豆自給的奮斗目標。由於氣候不適合、生產成本高、種子質量低等原因, 國內大豆產量始終難以提高, 導致政府目標難以實現。國產大豆僅占國內消費總量的三分之一, 其餘所需大豆則依靠進口, 其中90%以上來自美國。棕櫚油產量和出口量近年來達到歷史最高水平。2007 年, 棕櫚油產量為1710 萬噸, 出口為1100萬噸, 國內消費為629 萬噸, 年終庫存為110 萬噸。棕櫚油國內消費過去主要用作烹飪油; 由於政府近年來鼓勵發展生物柴油, 用於生產生物柴油的棕櫚油消費量2007 年達到200 萬噸, 分別比2006 年和2005 年增長1 倍和3 倍。棕櫚油出口主要銷往中國、印度、歐盟等。

2007 年, 棕櫚仁油產量為199 萬噸, 國內消費為75 萬噸, 出口為125 萬噸( 主要銷往歐盟、印度、中國等) , 年終庫存為10 萬噸; 椰子油產量為90 萬噸,國內消費量為40 萬噸, 出口為50 萬噸( 主要銷往歐盟、中國、馬來西亞和印度) , 年終庫存為2萬噸。
印度尼西亞農業發展的特點
印度尼西亞農業發展的最主要特點是比較成功地改造了殖民地農業,實現了糧食自給。16世紀末,荷蘭殖民者入侵,並於1800年成立殖民政府,實行“強迫種植制度”,迫使農民用最好的土地種植殖民政府指定的農作物,當時主要是咖啡、甘蔗、茶、煙草、胡椒等,並規定這類作物的種植面積至少佔耕地總面積的1/5以上,實際上遠高於此數。印度尼西亞成了向歐洲國家提供熱帶經濟作物產品的基地。1870年,荷蘭實行新殖民政策,廢除上述制度,為外國資本到印度尼西亞經營大種植園提供方便條件,貧窮的農民為種植園提供了廉價勞動力,使外資經營的種植園不斷擴展。殖民地經濟結構破壞了原先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嚴重影響糧食生產,國家經濟依附於世界市場。

1945年獨立時,印度尼西亞經濟基礎薄弱,結構不合理,生產技術落後,農業發展緩慢。60年代末以來,政府採取引進國外資本和技術,鼓勵國內外私人資本投資,積極開發自然資源和擴大對外貿易等措施,經濟得以迅速發展,也促使農業較快發展。在“一五”計劃時期,建設重點是農業、林業和水利;“二五”時期重視民間種植園發展,曾制定一個種植園十年規劃;“三五”時期,一方面大力發展水稻生產,一方面積極發展畜牧業,主要是養雞業,從而使畜牧業的年均增長率由“一五”時期的1.63%增加到5.5%;同時,民間種植園的年均增長率由“一五”時期的0.52%提高到4.5%;此後印度尼西亞進一步擴大稻米自給率,同時力求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

如今,印度尼西亞農業已取得明顯進展,食品已由過去嚴重匱乏變為自給有餘。穀物自給率在90%以上。從前主糧大米大量依靠進口,自80年代中期起已完全自給;由於氣候不宜種植小麥,麵粉尚依賴進口。蔬菜和水果均有出口;熱帶經濟作物產品繼續大量出口,換取外匯。畜產品消費量近年增加很快,如國內肉類消費量從1969年的31.1萬噸上升到1994年的148.3萬噸,增加近4倍;蛋從2.6萬噸增至50.9萬噸,增加19倍;奶從17.7萬噸增至89.5萬噸,增加5倍。由於畜禽生產從80年代起迅猛發展,已從過去嚴重供不應求而做到基本滿足要求。1994年,人均穀物消費225公斤,肉類9公斤,水產品從1989年的15.5公斤增加到18.5公斤。每人攝入熱量2561卡路里,蛋白質攝入量為56克。

猜你喜歡:

1. 農業公司簡介範文

2. 農業創業政策

3. 農業公司概況介紹範文

4. 有關農業生產的諺語大全

5. 農產品電商平台的廣告詞

③ 印度尼西亞

劉增潔

印度尼西亞位於亞洲東南部,地跨赤道,由大小13700多個島嶼組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國土面積191.94萬km2,陸地面積182.64萬km2,人口2.38億。

印度尼西亞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礦業產值佔GDP的10%。為亞太地區唯一的歐佩克石油生產國,石油和天然氣為印度尼西亞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占政府收入的24%,油氣出口收入佔印度尼西亞出口總收入的15%。2006年國際礦產品市場價格高漲,印度尼西亞GDP增長5.5%,2007年增長6.1%。

一、儲量與資源

印度尼西亞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已探明的有石油、天然氣、煤、錫、鋁、鎳、銅、金、銀等礦產。其中重要的礦產資源有錫居世界第三位、銅居世界第二位、鎳居世界第八位和金居世界第六位。

據美國《油氣雜志》2007年終號報道,截至2007年底,印度尼西亞的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5.99億t,佔世界總儲量的0.3%,居世界第二十五位;天然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26589.66億m3,佔世界總儲量的1.5%,居世界第十三位。印度尼西亞約有60個沉積盆地,其中73%位於海上,目前已勘探的36個含油氣盆地主要位於西部地區,主要的含油氣區有蘇門答臘油氣區、爪哇油氣區、東加里曼丹油氣區。

表3 印度尼西亞主要礦產品消費量

資料來源:①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07;②World Metal Statistics,February 2008。

三、礦產品貿易

印度尼西亞為世界重要的礦產品出口國,2006年印度尼西亞煤炭、銅、天然氣、鎳和錫等資源性產品出口大幅度增長。2006年印度尼西亞貿易出口總值1010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14.4%;主要出口商品為石油、天然氣、煤炭、銅、錫、鎳、電力設備、橡膠等,其中礦產品佔15.7%,石油和天然氣佔21.2%。主要貿易出口國或地區為日本、新加坡、美國、中國、韓國和中國台灣。貿易進口總值 610億美元,比 2005年增長9.1%;其中石油產品佔77%,主要貿易進口國為新加坡、中國、日本、韓國和馬來西亞。

印度尼西亞為亞洲重要的石油出口國,2006年石油出口收入為153.3億美元,占其出口總收入的15.6%。2006年石油出口量為52.7萬桶/日,其中原油出口量為30.13萬桶/日,主要出口到亞太地區的日本為10.97萬桶/日,占原油出口量的36.4%,韓國為6.21萬桶/日,占原油出口量的20.6%,澳大利亞為5.04萬桶/日,占原油出口量的16.7%,美國為1.57萬桶/日,占原油出口量的5.2%。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第二大LNG出口國,2006年LNG出口量為295.7億m3,佔世界LNG總出口量的14.0%,主要出口到日本(186.0億m3)、韓國(67.2億m3)和中國台灣(42.5億m3)。

印度尼西亞為世界重要的煤炭出口國,僅次於澳大利亞,為世界第二大煤炭出口國,煤炭產量的70%用於出口,2006年出口量為1.62億t,比2005年增長28.6%,主要出口到中國香港、日本、朝鮮和中國台灣。

印度尼西亞為世界重要的銅礦出口國,僅次於智利,為世界第二大銅出口國,2006年出口量為58.27萬t,占其礦山產量的71.4%,主要出口到日本、西班牙、韓國和印度。精煉銅出口量為11.09萬t,比2005年下降60.4%,居世界第十七位。精煉銅進口量為1.77萬t。

2006年印度尼西亞鎳礦石和精礦出口量為439.41萬 t(毛重),主要出口到日本(206.75萬t)、烏克蘭(72.62萬t)和澳大利亞(70.79萬t)。

2006年印度尼西亞精煉錫出口量為11.29萬t,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主要出口到新加坡(8.25萬t)、英國(1.33萬t)、馬來西亞(0.42萬t)、美國(0.08萬t)及其他國家(1.22萬t)。

2006年印度尼西亞鋁進口量為18.61萬t,出口量為15.61萬t。

2006年印度尼西亞鋅錠進口量為7.42萬t。

四、礦業政策

印度尼西亞憲法規定礦產資源歸國家所有,鼓勵國內和外國公司投資礦業。為吸引外國投資發展本國經濟,印度尼西亞政府早在1967年就制定了外國印度尼西亞投資法,並不斷改善投資環境,鼓勵外國投資,並進一步簡化手續,降低關稅,外資對印度尼西亞的經濟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投資協調委員會(簡稱BKPM)為非官方組織,負責投資主管。由總統並直接對總統負責,委員會設主席一人,同時兼任投資部長。BKPM的職能是協助總統制定投資政策,辦理投資批准許可,監督實施投資項目。外資公司可以單獨投資的方式成立,即外方可擁有100%的股權。要求在15年的商業經營期限內,公司可通過直接銷售或通過國內證券交易所非直接方式,把部分股權轉讓給印度尼西亞的個人或法人。通常而言至少轉讓5%給印度尼西亞方。同時規定外資企業自建立起,准予30年的經營期限,若在此期間增加了投資額(擴大投資項目),對於所擴大的項目另行准予30年的經營期。對印度尼西亞規定外資可進入領域方面,在1967年的外資法中規定比較簡單,只是規定了禁止外資佔全部股份的領域(主要是國計民生領域):港口、公用電力、海運、電訊、航空、飲用水、公共鐵路、原子能開發和大眾傳媒。同時規定,采礦業領域需要和政府合作。印度尼西亞政府在1995年第31號總統令中對限制和禁止投資的行業目錄作了補充和修訂,其後,2000年又進一步作了修正和完善。2007年3月印度尼西亞國會通過政府擬訂的新《投資法》,該法規定除國防、軍火等領域外,內外資享有同等權益,並規定了投資企業享受的優惠政策和便利服務等內容。

2007年印度尼西亞政府又頒布2007年1號條例,規定15類行業的投資和增資企業將獲得減稅及分期支付所得稅的優惠政策,企業所得稅減為全部投資額的30%,並可分5年付清;外國投資企業紅利所得稅則減為10%,15類行業為食品、紡織品與成衣、造紙與紙漿、化學工業原料、化學葯品、樹膠、陶瓷、鋼鐵材料金屬、非鐵材料金屬、機械及其配備工業、電動機和發電機、電器和遙控儀器、陸路運輸工、船舶及造船業,該條例2007年1月1日起生效。2007年11月印度尼西亞政府頒布有關工業發展的總統決定書,給予32種工業免稅或減稅優惠,以此促進其發展,獲得稅務優惠的32種工業概括為五大類,其中第一大類是工廠生產類,具體包括鐵礦開采和鋼鐵工業、水泥工業、化工產品業和瓷磚工業等基礎原料工業。

為了促進石油工業的發展,印度尼西亞1960制定出台了石油和天然氣工業法,並在不同時期頒布了不同的石油法令,從租讓合同到工作合同又到產量分成合同制和聯合經營產量分成合同制,目前主要採用產量分成合同形式,主要內容:印度尼西亞對石油資源擁有所有權;外國石油公司承擔從勘探、開採到經營的全部費用,並承擔一切風險;勘探期限為6年,可申請兩次延期,每次2年。近年來印度尼西亞原油產量不斷下降,目前為95萬桶/日,比2001年的130萬桶/日減少35萬桶/日,為鼓勵在邊際地區投資,增加油氣開采,2007年11月印度尼西亞政府擬向在深海和邊疆地區油氣區塊進行開發開採的公司提供更優惠的產品分配方案,這些公司將得到49%的產量,印度尼西亞政府得51%,而目前的分配是油、氣開采公司分別得15%和30%,同時政府也將修改產品分配方案中有關補償營運費用的規定。

為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2007年印度尼西亞財政部和內政部的聯合工作小組已經廢除了1276項阻礙投資的地方條例,其中省政府簽發的135條,市政府簽發的231條,縣政府簽發的910條。

2008年4月15日印度尼西亞國會正在審議的新《礦產法》對擁有礦業特別許可證和開采許可證的礦場,將根據開採的礦產品限定采礦面積,如:

(1)黃金、錫:勘探期間面積限制為10萬hm2;開采期間面積限制為2.5萬hm2

(2)鑽石、寶石:勘探期間面積限制為2.5萬hm2;開采期間面積限制為5000 hm2

(3)煤:勘探期間面積限制為5萬hm2;開采期間面積限制為1.5萬hm2

對於持礦業代理委託書的礦業公司,則根據其為個人經營、團體經營還是合作經營,面積分別限定為1 hm2、5 hm2、10 hm2

五、展望

印度尼西亞以初級礦產品出口為主,為增加礦產品出口收入,防止錫降價,印度尼西亞能源礦產部官員表示,自2008年起印度尼西亞中央政府將限定每個省份的錫錠出口額,其中產錫大省邦加勿里洞省的出口限額為9萬t。目前印度尼西亞國內煤炭需求超過4000萬t,預計2015年將達到3億t,為了保證國內市場需求,印度尼西亞政府將從2010年開始限制煤炭出口,每年出口限額1.5億t,目前印度尼西亞每年的煤炭出口為1.45億t。

1950年4月中國與印度尼西亞建交,1967年10月斷交,1990年8月恢復外交關系。近年來中國和印度尼西亞貿易發展較快,印度尼西亞已成為我國在東盟的第五大貿易夥伴,2006年實現雙邊貿易額190億美元。

中國深圳中金嶺南有色金屬公司與印度尼西亞多種金屬公司所組成的棠果公司已對當地的先驅鋅礦公司正式提交有條件收購要約。該要約表明,棠果公司願意以每股2.5 澳元,總金額約合4.48億美元的資金收購先驅鋅礦公司已發行的全部2.02億股股份。

先驅鋅礦公司是在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礦產資源勘探和開發企業,主要是在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從事金屬和金礦的勘探、開發及投資。2007年度該公司銷售收入631萬澳元,凈虧損為123萬澳元。

主要參考文獻

[1]Chin S Kuo.The Mineral Instry of Indonesia,USGS.Mineral Yearbook,2006

[2]British Petroleum Company.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London,June 2007

[3]Oil,gas reserves inch up,proction steady in 2007.Oil&Gas Journal,Dec.24,2007

[4]06 Charts Some Remarkable Finds..Http://www.Aapg.org/2006/01jan/discoveries.cfm

[5]Indonesia Country Analysis Brief,January 2007.http://www.eia.doe.gov/emeu/cabs/Angola/Background.html

④ 印度尼西亞的農業等比濟發展狀況是怎樣的

印度尼西亞是一個農業大國,全國耕地面積約8000萬公頃,從事農業人口約4200 萬人。印尼氣候濕潤多雨,日照充足,農作物生長周期短,主要經濟作物有棕櫚油、橡膠、咖啡、可可。2012年,印尼棕櫚油產量達到2850萬噸,成為全球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國。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印尼海岸線8.1萬公里,水域面積580萬平方千米,包括領海漁業區270萬平方千米,專屬經濟區310萬平方千米。 漁業資源豐富,海洋魚類多達7000種,政府估計潛在捕撈量超過800萬噸 /年,已開發的海洋漁業產量占總漁業產量的77.7%,專屬經濟區的漁業資源還未充分開發。

工業佔GDP比重為46.04%,其中:采礦業佔11.44%,製造業佔23.59%,電氣水供應業佔0.83%,建築業佔10.18%。

印尼油氣資源豐富,共有66個油氣盆地,其中15個盆地生產石油天然氣。政府公布的石油儲量為97億桶,摺合13.1億噸, 其中核實儲量47.4億桶,摺合6.4億噸。印尼天然氣儲量176.6萬億標准立方英尺(TCF),摺合4.8-5.1萬億立方米。石油勘探開發基本上依靠國外 石油公司。印尼石油產量逐漸下降,自2003年以來,印尼已成為石油凈進口國,2008年初印尼宣布退出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

印尼采礦業為印尼國民經濟發展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它是出口創匯、增加中央和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也為保持經濟活力、創造就業和發展地區經濟做出了積極貢獻,同時還具有輻射社會經濟其他領域的間接作用以及對邊遠地區發展的 推動作用。印尼主要的礦產品有錫、鋁、鎳、鐵、銅、錫、金、銀、煤等。印尼最大的國有礦業公司為安塔公司,另外還有印尼國有錫業集團公司。

印尼的工業化水平相對不高,製造業有30多個不同種類的部門,主要有紡織、電子、木材加工、鋼鐵、機械、汽車、紙漿、 紙張、化工、橡膠加工、皮革、製鞋、食品、飲料等。其中紡織、電子、木材加工、鋼鐵、機械、汽車是出口創匯的重要門類。印尼最大的鋼鐵企業為國有克拉卡陶鋼鐵公司,年產量約300萬噸。

旅遊業是印尼非油氣行業中僅次於電子產品出口的第二大創匯行業,政府長期重視開發旅遊景點,興建飯店,培訓人員和簡化入境手續。

⑤ 印尼水資源豐富的原因

印尼水資源豐富的原因:作為熱帶雨林氣候為主的島國,印尼擁有極為豐富的水資源,印尼每年產水量約3.9萬億立方米,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排名全球第五位。

印尼是東南亞國家,首都為雅加達。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印度尼西亞國土面積1913578.68平方公里,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

氣候特徵

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溫度25~27℃,無四季分別。北部受北半球季風影響,7~9月降水量豐富,南部受南半球季風影響,12月、1月、2月降水量豐富,年降水量1600~2200毫米。

⑥ 雅加達的介紹

雅加達(Jakarta)
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Jakarta)是東南亞第一大城市,世界著名的海港。雅加達位於爪哇島西部北岸,在芝里翁河口,瀕臨雅加達灣,東經106°49′,南緯6°10′,人口有850萬。多數居民為爪哇人,少數為華人、華僑、荷蘭人等。絕大部分居民信奉伊斯蘭教,佛教,部分信奉基督教。國語為印度尼西亞語
土地面積
大雅加達特區面積為650.4平方公里,分為五個市,即東、南、西、北、中雅加達市,其中東雅加達市面積最大,為178.07平方公里。

歷史沿革
雅加達歷史悠久,早在14世紀就已成為初具規模的港口城市,當時叫巽他加拉巴,意思是「椰子」,華僑稱其為「椰城」。約在16世紀改名為雅加達,意思是「勝利和光榮之堡」。該港埠於14世紀歸屬巴查查拉王朝。1522年,萬丹王國征服該地並建城。1527年6月22日,改名為查雅加爾達,意為「凱旋城」,簡稱為雅加達。1596年,荷蘭侵佔了印度尼西亞,1621年把雅加達改為荷蘭名字「巴達維亞」。1942年8月8日,日軍侵佔印尼後恢復了雅加達的名稱。1945年8月17日,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正式成立,定首都為雅加達。1950年1月20日,印尼成立聯邦政府後,把雅加達改為巴達維亞,1950年3月31日改名為大雅加達市,1961年改為大雅加達特區至今。雅加達建城日為6月22日,每年這一天都要舉行大型紀念活動。
發展歷程
雅加達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名城。幾百年以前,就已經是輸出胡椒和香料的著名海港,稱為巽達加拉巴,意思是「椰林密布之地」,或「椰子林的世界」。1527年,穆斯林首領領導印尼人民打敗了葡萄牙殖民者的艦隊,收復了龔達加拉巴,把這里改名為查雅加爾達,意思是「勝利之城」,「光榮的堡壘」,雅加達的名稱就由此演變而來。華僑稱它為「椰加達」或「椰城」。1596年後,荷蘭殖民主義者統治了印度尼西亞,換上了荷蘭的別名「巴達維亞」。1800年,印尼成了荷蘭的一部分,稱為「荷屬東印度」,巴達維亞成了荷蘭殖民者剝削、奴役印尼的大本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帝國主義又侵佔了印度尼西亞,直到1945年印度尼西亞宣布獨立以後,雅加達這個名字才得到恢復,並定為首都。
今天的雅加達,已經成為印度尼西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海陸交通的樞紐,是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交通咽喉,也是亞洲通往大洋洲的重要橋梁。國內外的許多船隻都把雅加達作為一個停靠站,在這里加水維修。郊區的國際機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航空站之一。

總體印象
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Jakarta)無疑是一個傳統與現代、富有與貧窮對比強烈的城市。一眼看去,它猶如一個由鋼筋水泥組成的雜亂叢林。從城區高處俯望下來,隨處可見低矮的瓦屋摻雜在林立的高樓大廈之間,柏油大道與青石小巷交叉縱橫,而金碧堂皇的高級酒店與高科技中心就坐落在嘈雜擁擠的村莊不遠處。這一切都使人感到雅加達在致力發展其經濟時也需要一個更好的城市遠景規劃。

城市劃分
雅加達城區分為兩個部分,北面濱海地區是舊城,為海運和商業中心。南面是新區,為行政中心。今天已聯成一片,難以區分。雅加達市中心的獨立廣場,綠草如茵,群芳爭艷。廣場東面是國家宮,原是荷蘭總督的官邸,現為印度尼西亞的總統府。廣場西面是國家博物館,這個博物館是雅加達市的七大博物館之一,為東南亞最大的博物館。它是一座古老的歐洲式建築物,博物館里,印度尼西亞群島的模型圖十分引人注目,上面有各民族的人物塑像,從模型圖上可以看到印度尼西亞全國的民族分布、語言及經濟發展狀況。還陳列著佛教和印度教的石雕像、古代錢幣、印章、大天平、木製用具和古典樂器等。在陶瓷館內,展出的瓷器形狀各異,大多是中國唐、宋、明、清時代的產品。有些古瓷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這些瓷器是千百年來印度尼西亞和中國人民友好交往的見證,也是印度尼西亞社會文化的縮影。
雅加達是印尼三大旅遊城市之一,市內綠樹成蔭,街道兩旁遍植常綠樹種,世界著名的波格爾植物園及茶園坐落在此,還有獨立廣場公園、印度尼西亞縮影公園、安佐爾夢幻公園、千島群島、中央博物館、伊斯蒂赫拉爾清真寺等名勝古跡。科塔(Kota)是17世紀荷蘭古城鎮八達維亞(Batavia)的中心,其四周是由鵝卵石鋪成的塔門法塔西拉廣場(Taman Fatahillah Square)。從科塔這座精緻古老的荷蘭建築往北走,就會來到古老的帆船碼頭(Sunda Kelapa),在這里會令人回憶起當年世界各國各種帆船群聚的時代。

城市概況
擁有全國最大的金融和工商業首腦機構,數百個國內外公司企業辦事處,大型綜合市場和專業商場多處。每年在此舉辦雅加達交易會。是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主要工業有造船、紡織、汽車、裝配、建材、輪船、化工、化肥、食品加工、製革、印刷等。工業向郊區發展。爪哇島上有6條公路和鐵路在此會合,是交通樞紐。外港丹戎不碌為全國最大港口。建有珍卡蘭機場,是歐洲和大洋洲之間國際海空航線的重要中轉站。設40家醫院、100多所高校,其中印度尼西亞大學最著名。還設有許多科研機構、體育場、水族館、動物園、蘭圃、表演中心、海濱游覽區。有全國最大也是東南亞最大的中央博物館。出版25種報紙,5種周刊,有國家廣播電台和國家電視台。名勝古跡有舊葡萄牙教堂、國家檔案館、總統府、伊斯蒂克拉爾清真寺、舊市政廳、伊里安國家紀念碑、碧娜麗雅海灘的大型娛樂場尋夢園、雅加達縮影公園、拉姑蘭動物園、芝板那士避暑勝地、芝保達士植物園等。城市布局頗具英國風格。首屆亞運會和東南亞運動會曾在此舉行。

氣候特點
雅加達地勢南高北低,有大小10條河流經市區,最著名的是芝里翁河。雅加達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7度。受赤道影響,11月至翌年4月為西季候風,5--1O月為東季候風。整個地區由更新世沉積層構成,南部地區為沖積層的一部分,土地肥沃,植物四季常青,鮮花盛開不衰。
主要工業
雅加達長期以來一直是國家的經濟中心,主要工業部門有造船、紡織、汽車裝配、建築材料、化工和食品加工等。印尼是東南亞最大的石油生產國,雅加達的煉油廠逐年擴大,產品大部分通過外港出口.

商業貿易
5世紀出現最早居民點。15世紀成為重要商港,同占婆、巨港、中國等均有貿易往來。16世紀被萬丹王國佔領,易名查雅加達,意為「勝利之堡」。16世紀末荷蘭人和葡萄牙人在此建立商站 ,簡稱雅加達。1619年摧毀荷蘭人商站再建城市,稱巴達維亞,成為荷屬東印度首府,逐步發展成世界海上貿易聯絡中心,貿易擴及亞、歐、非三大陸,並成為印尼主要城市和行政中樞。1949年獨立後復稱雅加達,1966年定為首都特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日本佔領。人口增長很快,移民主要來自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島。就業人口中以從事商業、貿易、銀行居多,其次是服務業、工業及交通業。城市分新、舊兩區。舊區近海是商業中心,新區是行政中心。

城市象徵
市內的最高建築———獨立紀念塔,是雅加達的象徵。這座由蘇加諾總統所建的大理石碑,高137米,其頂端有一個用35公斤純黃金打造的火炬雕塑,象徵印尼的獨立精神。

旅遊資源
在雅加達,有一處別具一格的旅遊勝地,每天遊客絡繹不絕,印尼人親切地稱它為「美麗的印度尼西亞縮影」(又稱迷你公園)。這個縮影公園把印尼全國島嶼山川、都市港口、名勝古跡、風土人情按照印尼全國的地理位置,以縮影的形勢藝術地展現在遊人面前。公園坐落在雅加達以南10公里處,佔地120公頃,於1972年破土動工,1975年4月20日落成。在「印尼縮影」公園的大門口,登高望遠,鳥瞰全景,「千島之國」盡收眼底。一個個島嶼、一塊塊陸地,自東而西,似顆顆翠珠,鑲嵌在印度洋上、爪哇河畔。
在「縮影公園」內,印尼全國27個省的地勢景觀,風格各異的建築都照原樣興建。在這里可以欣賞蘇門答臘的熱帶風光,看到肅穆幽雅的白色寺廟和中爪哇島上世界聞名的婆羅浮屠的小佛塔,也可以漫遊伊里安查亞島上的「熱帶原始森林」,看到古老陳舊的獨木小舟,用樹干搭成的高層茅草棚以及椰樹叢中金碧輝煌的宮殿等等。縮影公園的大部分建築和人物都是泥塑而成,可謂集印尼泥塑藝術之大成。每座房舍、院落,每處森林、草場之中,都有人物、鳥獸的塑像,大小比例與真的一樣。形形色色,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彷彿置身於現實之中。在公園大門的一側,建有一座環形銀幕電影院。其外形象一隻金色的海螺,佔地600平方米,館內設有800個座位,銀幕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專供放映介紹印尼風俗習慣、歷史地理、經濟文化的紀錄片。當電影開映時,觀眾雖然坐在椅子上,但卻感覺到一會兒是乘飛機穿越印尼的大峽谷,一會兒是俯瞰噴射熔岩和灰燼的火山,可以看到馬都拉人賽牛,也可目睹伊里安人狂歡,可參加巴厘人的葬禮,也可出席爪哇人傳統的結婚盛典,還可以嗅到竹筒米飯的香甜。
新區的丹姆林大道,寬闊整潔,現代化的豪華建築參差林立。這里是銀行、大公司雲集之地,有印尼的「華爾街」之稱。

主要景點
伊斯蒂赫拉爾清真寺
伊斯蒂赫拉爾清真寺是印尼最大的一座清真寺,位於雅加達獨立廣場東北邊,建成於1979年。該清真寺佔地面積93.5公頃,建築面積93400平方米。屋頂上有一個漆成白色的巨大 半圓形頂蓋,十分醒目。
印尼重大的伊斯蘭教活動和儀式都在這里舉行,印尼總統及政府要人經常到這里作禮拜。
雅加達獨立廣場
獨立廣場位於雅加達中區,又稱莫迪卡廣場(Merdeka為獨立之意),有著天安門廣場的地位與規模。四周街道寬闊整齊,花草樹木點綴其間,綠意盎然。
廣場北為總統府,東北方有印尼最大的伊斯蒂赫爾大清真寺;西街上有國防部大院和中央博物館;東邊是火車站。廣場東南角上有一組根據《摩珂婆羅多》史詩中故事情節塑造的群馬拉車的雕塑,十分壯觀。在紀念碑西側的公園里有一座音樂噴泉。
印度尼西亞縮影公園
印度尼西亞縮影公園位於雅加達市區以東約26公里處,1975年建成。這里有印尼各地的民房、湖泊、公園、紀念塔、購物中心、露天劇場、纜車、火車、水上腳踏車等各種實物的模型,相當於印尼的縮影。
公園中央設有巨型印尼群島模型圖,四周園地劃分為27個區,代表印尼的27個省區,如中爪哇區、巴厘區、雅加達區等。每個區內有當地傳統特色的建築物,並種植當地特有的植物。遊客還可乘小船游覽「印尼各島」。
印度尼西亞縮影公園內建有博物館、圖書館、影像中心、少年宮和兒童樂園,青少年可定期到公園學習傳統音樂和舞蹈。其中最醒目的一座建築物是金蝸牛全景式電影院,每天定時放映「美麗的印度尼西亞」等全景電影。
民族紀念碑
民族紀念碑是雅加達市的象徵,位於市中心的獨立廣場公園中央。1959年印尼第一任總統蘇加諾下令修建,1968年竣工。
這座石碑高137米,頂端有一個用35公斤黃金製成的火炬雕塑,象徵著印尼的獨立精神。碑身上的浮雕,反映出印尼人民反抗荷蘭殖民統治的英勇事跡。紀念碑旁還有噴泉、水池以及民族女英雄的雕像。
中央博物館
中央博物館位於市中心獨立廣場西邊的獨立西街,建成於1868年,是印尼規模最大、收藏最豐富的博物館。博物館是一座歐式的白色建築。館前草坪石墩上立有一座銅大象,為1871年暹羅王拉瑪五世來訪時所贈,故博物館又稱「大象博物館」或「象屋」。
博物館中設有金銀飾物室、青銅器室、貨幣室、古物展覽室、史前展覽室、木器展覽室、民俗展覽室、東印度公司陳列室等,其中包括30萬年前爪哇猿人頭骨化石、三四千年前中國青銅時代的鼎和鬲、中國古代的陶瓷器和古幣、爪哇島上的象首人身佛像、蘇門答臘島獨特的房屋模型以及皮影戲、木偶戲道具等。
安佐爾夢幻公園
安佐爾夢幻公園是印尼最大的游樂場所,位於雅加達市區北端,緊靠雅加達海灣。園中建有新型設計的大旅館、露天電影院、水族館、海豚表演池、人造波浪大型游泳池、網球場、海賓茅舍、藝術品展售亭、回力球場、高爾夫球場、保齡球場、跑車場、跑馬場、海灘、夜總會、蒸汽浴室、賭場、按摩院、兒童娛樂場等。
夢幻公園內還建有別墅區,具有典型的印尼民族特色。藝術市場中陳列印尼民間工藝品,藝術家還在現場為遊客製作繪畫和雕刻作品。黃昏時分,露天舞台上將演出巴厘、加里曼丹等地的土風舞

交通狀況
印尼交通十分便利,航空網以雅加達為中心,與國內外主要城市交織而成,火車以雅加達為始發站,來往於爪哇島和蘇萬答臘島間,雅加達高速公路情況良好,旅遊車、專線車行駛在環島間,市內主要交通工具是出租汽車、三輪車。
航空:
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每周有中國北京途經廈門飛往印尼雅加達的航班,中國南方航空公司每周有中國廣州飛往印尼雅加達的航班,印度尼西亞亞鷹航空公司每周有印尼雅加達飛往中國廣州的航班。
機場:
SoekarnoHatta國際機場位於市中心以西約20公里處。機場中央是三座航空大廈,一座是國際航線專用,其餘二座供國內航線使用。國際航線航空大廈一樓是入境廳,有錢幣兌換處及旅遊服務中心;二樓是出境廳,內有餐廳、免稅店、禮品店等。搭乘的士或巴士前往市區,約需半小時。國際航班機場稅15000印尼盾,內航班機場稅5500印尼盾。
火車:
以雅加達為始發站,環島的車次有:
Bima號:雅加達--日惹--泗水行駛16小時30分
Mutiara號:雅加達--泗水行駛:15小時30分
Parahyangan號:雅加達--萬隆行駛3小時20分
火車站:
市內主要車站有庫答車站(地址:J1.stasiunNO.1)及"Gam-bir"車站(地址:J1.MerdekaTimur)。
汽車:
旅遊車、專線車有綠、藍、黃和紅白相間四種顏色,分別行駛在不同的線路上,行駛在雅加達--巴厘間空調車由SariExpress公司經營。
餐飲美食
印尼的飲食文化已趨國際化。在首都雅加達,世界各國的風味菜餚,如中國菜、歐式菜、泰國菜、越南菜、日本菜、朝鮮菜、印度菜,應有盡有。尤其是中國菜,印尼較大一點的城鎮都開設有中國餐館,遊客走到哪裡,都不必擔心吃不到中國菜餚。中國餐館中,粵菜、川菜、湖南菜、上海菜、山東菜餐館都有,但粵菜餐館最多。中國餐館供應的甲魚湯,價格比中國便宜許多,很受華人喜愛。印尼菜與大多數東南亞國家的菜餚相似,口味較重,菜餚中常加入椰漿及胡椒、丁香、豆寇、咖喱等各種香料調味,餐桌上常備有辣椒醬。印尼各地菜餚中,最典型的是巴東菜,以油炸及辣味重而聞名,喜歡吃辣的遊客不妨試一試。
印尼人大都信伊斯蘭教,他們不吃豬肉,而是以牛羊肉為主。巴厘人正相反,他們信印度教,不食牛肉,而以吃雞肉、豬肉為主。印尼最常見的菜餚有雜拌什錦菜(gado一gado)、烤羊肉串(sate,即沙嗲)、烤魚(ikan panggang)、烤牛肉(sapipang-gang)、烤羊肉(kambing panggang)等。湯則常用牛肉湯(sotosapi)、羊肉湯(sotokambing)和雞肉湯(soto ayam)。因天氣熱,印尼人一般不喜歡吃熱飯、熱菜,不喝很燙的湯。飯後有喝咖啡或茶的習慣,喝時一般都加糖。印尼人都習慣喝紅茶,不少人也開始喜歡喝茉莉花茶和綠茶。印尼人喜歡吃甜食,餐後點心品種較多,常見的有炸香蕉及用米粉、糯米粉、麵粉、木薯粉、豆粉加椰蓉、糖等製做的各種糕點。東部地區的糕點則常用沙莪粉製作。此外,印尼人也常用香蕉干、炸香蕉片招待客人。
印尼市場上水果品種齊全。最受外國遊人喜歡的是當地產的各種熱帶水果,如有「水果之王」之你的榴槤,有「水果之後」之稱的山竹,以及芒果、紅毛丹、杜古、蛇皮果、木瓜、人心果、牛心果、西番蓮、香蕉、菠蘿、番荔枝、鱷梨、柚、橙等。蘋果、梨、柑桔、葡萄等水果,以從美國、中國、澳大利亞進口的品質為佳,深受當地人喜愛,但價格較高。在餐館或宴會桌上,也常用西瓜、白蘭瓜等作餐後水果。
作為餐桌上的飲料,常用的有各種酒、礦泉水、啤酒以及各種果汁。印尼產量最大的礦泉水,牌子為「阿瓜」(Aqua),在訂餐時若要礦泉水,說「阿瓜」即可。印尼國產的一種啤酒,牌子為「賓當」(Bintang),在國內享有盛名,大小飯店都有供應。中國的青島啤酒已開始進入印尼市場,但只有在少數中餐館才有供應。餐桌上常用的果汁有椰子汁、橘子汁、西瓜汁、白蘭瓜汁等。新鮮的椰子在印尼各地、各旅遊景點隨處可見,且價格便宜,是很受歡迎的飲料。
印尼市場上,除紡織品和服務外,一般商品的價格都不比中國便宜,大可不必花錢去買一般商品,而選購有印尼特色的工藝品和紀念品。

工藝產品
印尼的工藝品和紀念品花色品種繁多,各有獨特之處。其中有巴迪布、格里斯短劍、木雕、銀製品、銅或銅合金神像、皮影戲傀儡、木偶戲傀儡、景物模型如婆羅浮屠佛塔、甫蘭班南陵廟等、彩貝製品、丁香串藝術品、天然寶石、印尼風景畫如巴厘島等,裝飾扇、牛角制工藝品、果核小工藝品、龍目島瓷壺、都是外國遊客喜愛的物品。
印尼的銀製品分兩大類,一類是我們熟悉的純銀或銀合金製作的裝飾品,另一類銀製品則是用一條纖細的銀縷按圖案設計焊接而成的。其作品做工精湛,玲瓏剔透,十分美觀。銀制工藝品的造型很多,有一些小巧玲瓏的花形銀胸針、銀耳環、既美觀又便於攜帶,常成為遊客的首選之物。
巴迪布是一種臘染印花布,其特點是布上印有多姿多彩的彩色圖案,有幾何圖形的,也有各種花鳥圖案的,有對稱圖案,也有不對稱圖案。其色彩一般以黑、紅、黃為主色,鮮艷明快,也有以藍、褐、白為主的,看上去凝重深沉。這種布不僅深受印尼人民喜愛,而且早已世界聞名。用它製作的長袖男襯衣和女士沙籠已被定為印尼國服,適於在各種正式和非正式場合穿著。
遊客在選購巴迪布,道德要注意其製造工藝,用傳統手工繪制印染的巴迪布,做工精細,列具藝術價值,但因耗時費力,一般價格較貴。機制的巴迪布,由於產量高,價格相對便宜,更經濟實惠,但藝術價值遜於手工製品。
印尼的木雕,尤其是巴厘木雕,享譽國內外,到印尼旅遊的外國客人幾乎無人不買一二件巴厘木雕留作紀念品。巴厘木雕是一種傳統工藝品,它最初與巴厘人的宗教信仰息息相關。
人們把自己崇拜的印度教諸神用石頭或木頭雕刻出來,供奉在廟宇、庭院、堂室內。後來代代相傳,便產生了無數能雕善刻的巧匠。巴厘木雕大都用質地堅硬、花紋細密的烏木、柚木等木料雕刻而成,其造型千姿百態,有栩栩如生的神鷹、神牛、雄獅、雄牛等動物及各種禽鳥,有維妙維肖的巴厘漁夫、少女、有民間故事中膾炙人口的傳奇人物,也有當代各種抽象藝術形象。

土特產品
印尼的土產聞名全球,首先會令人想到的是印尼花布(巴迪布),精緻華麗的圖案,表現印尼的特色。這是12世紀時從印尼皇家傳出來的技術,通過將布蠟染,把動物、人像排成幾何形,色彩則是傳統的藍色和茶褐色。
其次就是印尼的工藝品,種類繁多,富有南國風味。其中格里斯短劍、木雕、皮影戲傀儡、木偶戲傀儡、榕木手杖、銀製品等最具有收藏價值。
印尼出產各種香料,多種午香料的味道,再加上辛辣就成為印尼菜的特色。印尼各地菜餚中,最典型的是沙爹,正宗印尼沙爹是將牛、羊或雞肉切成正方形的薄片,用紅蔥、辣椒、糖、酸果等調料腌兩小時再烤,喝一杯冰涼的印尼啤酒,吃一串沙爹,其樂無窮。「增多冰」是一道別致的甜品,用綠豆粉做成像布丁的菜凍,裡面有一顆顆的結晶,放了椰子漿和爪哇糖,就成為印尼的特殊口味了。
爪哇咖啡也值得品嘗,最主要是因為印尼式的飲法有所不同,在印尼是不喝熱咖啡的,稍微冷卻之後才是頂好的咖啡。

東方水城
雅加達早在巴達維亞時代就是一個沿海重鎮,當時荷蘭殖民者利用人工河渠作為城市排水系統,也是重要的交通樞紐。那種能乘坐10來個人左右的小船是那個時代人們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人們每天都乘著這種小船走街串巷生活著。當時的雅加達被西方世界稱之為:東方的威尼斯。
隨著時代的發展,道路也不斷增加,如:高速公路,公車專用道(Busway)等,印尼這個全國最大的城市已經很少看到這種交通工具,取而代之的當然是現代交通工具—汽車,摩托車等機動車了。過去被美譽為「東方威尼斯」的美名,如今已經成了過去,人們似乎完全忘記了以往的傳統習俗。
不過在雅加達至今仍有一些地區:順德區(Sunter),海灣區(Ancol),海口區(Tj.Priok)等,至今還能看到這種傳統的交通小船,不過這樣的公共交通小船已不再肩負主要的交通職能,而成為送人過河的渡船罷了。一些生活在舊時代的老人們還不時地回憶起往日的雅加達風情,不由得唏噓嘆息一番。
其實只要把貫穿全城的水渠治理干凈,在高速發展的時代仍然保留著這樣地方傳統習俗,將會成為吸引遊客的雅加達特色的景點之一。就像泰國的「水上市場」為世界遊客到泰國旅遊時必到景點之一。

閱讀全文

與印尼水產品產量是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4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6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6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8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4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4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4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91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4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2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7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3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8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6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3